产权与制度变迁 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 增订本 周其仁著 2004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产权与制度变迁
副标题: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
作者: 周其仁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077214
出版时间:2004
页数:305
定价:30.00
内容简介: 收入本文集的论文,除了关于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篇文章之外,全部都是基于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中央计划经济制度——公有制产权以及政府垄断市场——的改革与变迁。这是差不多20年来作者研究经济的重心所在。作者的学术研究始终与两类选择紧密相连:一方面不断观察计划公有制下人们形形色色的选择行为,另一方面不断选择可以解释这些行为的经济学理论。这种“问题主导”的学术习惯使得可选的学术传统和理论比较集中。 周其仁,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1980年代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发展研究所工作,在杜润生先生直接指导下从事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经济研究。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到英国和美国多家大学访问、求学,后获美国UCLS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从2001年至2005年,每年春季受聘在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任教。近年的研究领域包括产权与合约、经济制度变迁、人力资本和企业理论、垄断、管制和管制改革。 , 这套丛书还有 《健康、村庄民主和农村发展》,《低生育水平下的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发展战略与经济发展》,《中国县级正规金融的发展与转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 等。 周老师比较早期的作品,但是的主题主要还是围绕产权,关于公有制,关于集体所有制,周老师很大程度上将西方现代经济学关于制度、产权以及人力资本的理论与中国广泛的公有制和集团所有制案例做了结合,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特色的集团所有制企业的认知和分析。 补mark,当年读过的第一本周其仁作品。2017年新版的《产权与中国变革》大部分内容就是这本。 字字珠玑,昭示着一个严谨研究的学者的真知灼见,不愧是杜润生老先生的弟子。本书对于中国农民土地历史、现状及现象背后的成因都作出了非常翔实的说明,按此脉络,我们相信,唯有打破政府征地权的垄断,记住是唯有,把土地交还给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的困厄与衰败,这也是世界各地成功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观察台湾和北美等正面例子,再看看拉美、香港等失败案例造成的窘境和不可持续,答案不言自喻。 60年前依靠剥削... 字字珠玑,昭示着一个严谨研究的学者的真知灼见,不愧是杜润生老先生的弟子。本书对于中国农民土地历史、现状及现象背后的成因都作出了非常翔实的说明,按此脉络,我们相信,唯有打破政府征地权的垄断,记住是唯有,把土地交还给农民,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村的困厄与衰败,这也是世界各地成功进行土地改革的经验,观察台湾和北美等正面例子,再看看拉美、香港等失败案例造成的窘境和不可持续,答案不言自喻。 60年前依靠剥削农民完成工业化的原始积累,20年前又剥削农民完成改革1.0建设,现在还要剥削农民完成城镇化的盛宴饕餮,每一波剪刀差的悲剧与背后的矛盾根源都在于产权的残缺。周教授的这本书,值得推介,每句箴言都可作执政者的锦囊。此同时,在第141页里提到了发放教育券或医疗券,提高补偿效率,很米尔顿! 前三章非常精彩,关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历史、农产品定价问题和城市化进程中非农业用地征用制度的调查、论析和政策建议可谓精辟。 《产权与制度变迁》-周其仁 张五常评论说周其仁是中国最能把握现实的经济学家,并非过誉。 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到,在《真实世界的经济学》里头——“ 对自发性毫无理解的人要称懂得市场经济,恐怕只是他们在自说自话。” 这也是这本书所有文章的最... 《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一书里收录周其仁老师的多篇演讲报告、专题论文、课题组研究等,论著本身的事例详实、别开生面,想必在其他的读书报告已赞誉颇丰,但相信极少有人注意到周老师小号字体作为备注的旁征博引,其实也是开卷有益的。所以在这里不妨写一些... 《产权与制度变迁》 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重点并不是人性为私,而是“人在约束条件下尽可能追求他的私人利益。” 产权是私人谋取自我利益的社会性制度约束。 根据诺斯的研究,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顺利完成了从土地公产制向私产制的转化,民富国强从此而起;差不多同期的西班牙... 时隔7-8年,突然于元旦假期时重温此书。 一直认为周教授在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革这块是国内一流,而且入文平实,稍有经济基础的人都能体会文中的含义。相比他在汇率、金融、城市土地等其他方面的文章着实要高出一筹,这和他在农研室跟随杜老等一干人物的工作经历是分不开的。 …... 多高深的经济理论后面都离不开对收益和成本的考量,对供给和需求的价格机制的分析。周老师说,“科斯有一个迷人的特点:他的研究成果好像总也造不成‘立竿见影’的‘轰动效果’”。科斯对关于企业性质与交易费用的发现看似简单而不高深,但正是科斯坚持对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思考... 这本论文集,我个人觉得写得最好的是第一篇《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这一篇之所以好,是因为其中关于国家控制农村经济的收益和费用的图表,表明了国家进行产权改革的动力,也表明了国家为什么从农村社会生活中撤退,确实涉及到了所谓的“在国家职能曾经... 二、产权结构变化,既得利益阶层形成 三、不仅全体现存人口,包括将要诞生的全部未来人口,都要受到改革的冲击。 这三点导致计划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 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在边际上相等时,公司就确定了其边界。 诺斯做过一个简明的结论:有效的经济组织(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但是,他后来发现,“有效的产权安排只.. 2013-11-03 23:17  2人喜欢 p5为什么公有制一旦建立,私产再想恢复就约束重重?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非全盘私有化二、产权结构变化,既得利益阶层形成三、不仅全体现存人口,包括将要诞生的全部未来人口,都要受到改革的冲击。这三点导致计划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p10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在边际上相等时,公司就确定了其边界。p3诺斯做过一个简明的结论:有效的经济组织(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他后来发现,“有效的产权安排只是国家与私人努力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结果中的一种,而不是在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条件下的必然而惟一的结果。”——为什么经济史上有大量无效率的经济组织长期存在?函数:租金最大化和降低交易费用。鸡和卵。国家——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并具有规模经济的组织,为什么不能凭借该垄断地位而索价更高?历史上国家侵犯产权引起长期里经济衰退的教训,并不足以阻止国家代理人拒绝短期租金增加的诱惑。p5周假设:“只有当社会与国家在对话、协商和交易中形成一种均势,才可能使国家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产权创新之间达成一致。”而均势则来源于新兴产权超越个体水平的集体行动,它们提高国家守护旧产权形式的机会成本,直至建立国家获取租金的新约束结构。p7农村集体所有制:由国家控制但由集体承受结果的一种农村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二问:国家为何深入到村?农民何以接受?1、49革命总结:无国家机器;无大工业。国家工业化,不单只把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目标,而且指国家要在工业化中扮演主角。导致国家之手集中地租,国家拿11%,农民拿20%,不能满足雄心勃勃的国家工业化目标。扩大征税引发集体抗议,表明15%即鸡卵之界限。p9变相征税:改造个体所有制,租税合一。集体化消灭私有产权,互助组消灭私人劳动权(创造产权),初高级社归并主要财产并消灭其分红,最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2、农民为何同意?土改后的产权制度无疑是农民私有制,但是这不是市场长期自发交易的产物,而是国家组织大规模无地少地群众阶级斗争、直接瓜分原有土地产权的结果。得之不正,护之不顺。p11社会主义产权改革的根本问题,不是国家确认所有权形式,而是首先界定国家在产权变革中的权力限度。p13Alichian Demsetz(1972)提出,经济组织的所有权就是一种剩余权(residual claim)(分红?收益)在乡村及以上,国家以官位升迁作为正激励,而乡级以下,“在整个集体化时期,绝大多数大队和生和生产队干部,并不列入国家官僚的备选名单。”(大寨是例外)他们“恰恰是集体生产活动的直接监管者。对他们激励无效,导致集体化规模经济效果根本无从实现。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农村集体经济要比全民经济显得更无效率,并且在更早的阶段上就提出了改革,也就是引入剩余权的要求,”P17备注“中国人愿意讲‘民以食为天’,其实这句话既不是说吃饭重要,也不是说农业重要,而是说当国家控制了民生之后,国家的合法性就以人民的生存为最后边界。”1960短期政策调整的两点长期影响:承认家庭副业的合法地位和确立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前一点是防止大饥荒重演的安全阀门,后一点则是农民反对共产风与国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框架之间的调和物。”为改革准备了条件。P18懒惰驱逐勤劳。“失去产权的农民既然不能退出也不能投票改变集体体制,就只能采用消极的缩减生产的办法要求国家作出让步。”p19但是,如果工业化程度高到农民家庭收入全部来自集体,那农民不大可能会消极劳动,因为闲暇对生存线上的农民没有价值。自留经济出现后,农民的否决权显著强化了。闲暇有了经济意义,尤其是拥有局部退出权,种好私家地。1988年5月课题组:自留地产量估计为公田的5-7倍。p21-221962年,生产队为基础,升官不可能,监管者转而寻租逐利,监管权变为监管特权——1960-1978历次农村政治运动都以清算社队基层干部的经济问题为号召,源于正激励无效后,只有依靠负激励即惩罚来保持公社效率。备注:1962年刘少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程度有极高的估计,他甚至主张向每个县派出上万人的国家干部工作队,接管农村基层政权。(薄一波,1118-1136)四清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一个严重分歧就是如何估价并处置农村四不清干部。刘少奇主张严加整肃,毛泽东则要求尽快解放那些贪污几百元钱的干部,以把运动的矛头指向上面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毛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称,刘的这一“形左实右”的错误是他下决心清楚刘的起因之一。(薄一波,1993)毛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称:刘的这一“形左实右”的错误是他下决心清除刘的起因之一。p22这里,制度、组织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又变成干部个人的道德问题,并引发无穷尽的政治斗争。p24“社区一旦拥有自己控制的经济事业,它也将无须再绝对服从国家的控制,正如农民家庭拥有了自由家庭经营以后显著增强了对集体的谈判地位一样。”“在强化政治控制的边际效果递减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放松对农村剩余的独占程度。可以验证这一点的事实是,恰恰在社队企业较大发展的70年代后,国家追加了对农业的投资。”70年代末改革背景:领导人权威削弱;潜在的替代威胁(台湾;务实派和凡是派);国际环境趋缓。和缓的国际局势对中国在那以后采取的放权改革政策的影响。“17世纪英国的征税权在商人和中上层土地阶级组成的代议制议会手中,他们的兴趣在于通过限制国王的权力来结束各类限制性措施,并保护私有产权和竞争。但在西班牙和法国,却由皇室掌握着无约束的征税权,并以向行会转让垄断权来交换皇室的收入。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原因是,英格兰作为一个岛屿,外国入侵不像在欧洲大陆那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皇室缺少理由对产权和征税权进行中央集权,也缺少理由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政府”。(D.North, 1981, 155-156)”p28“土地就在那里,你可以每天看见它。强盗不能抢走它。小偷不能偷走它。人死了但土地还在。”“钱就被用光但土地永远不会。”这些是Fei记录的苏南村民的看法(1939:182)p29“不同的农民家庭处在其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劳力人口比率,因此对于土地分配有不同的变化着的要求。”p31-321980年中央召开各省区第一书记会议,重新讨论包产到户,此时距上一个禁止包产到户的中央全会还不到一年。各省经验大相径庭,激烈的争论甚至从会场延伸到饭桌支持包产到户的贵州第一书记池华卿有一次在席间对持反对立场的黑龙江第一书记杨易辰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短期行为通常受谴责,但是为什么不把农民的短期行为看作对短期化制度约束的一个理性反应呢?32页的备注2:专门指出7000人大会是个改变决策程序的例外。p39社会主义产权改革面对一个North难题:拥有暴力潜能的国家为什么和怎样严守保护产权合约的边界,或者发过来,私人怎样能够防止国家的越界行动。p78俄罗斯农场平均规模大,而且地广人稀,农场之间距离远,农村人口密度极小。中国早期农业改革可以通过快速放活的农村集市小自由贸易支持农民家庭小生产,而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7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苏联农民不会种地。”p80在一个大半径的市场里,除了被叫做“自由企业制度”的体系,即在竞争中追求利润的商业组织,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方式可以把市场和大城市农产品市场连接起来。按照Coase的术语,就是单靠农业本身的改革决不足以节约一个巨大的市场所必然带来的昂贵的交易费用。 “产权”是看激荡三十年里隐隐约约出现的词儿,于是我带着好奇看有关产权的书来了。想看张五常的书,怕看不懂,然后找到这一本。对于经济学根本没有入门的我来说,好难。“产权”是讲的 所有制 ?这才是真正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事实上,1958年的农业真实增长指数已经比1957年下降了5%,1959年又比上年下降15.9%,而后1960年降了22%,1961年又降了约51%。在农业中,1959年的谷物生产比去年下降15%,而后两年的谷物生产只及1958年的70%。由于国家决策的之后,1959年的农业税、农产品出口和农副产品收购中的暗租都继续上升,因此1959年国家的收益指数仍比去年增长66%。这个反应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口粮低于生存需要,从而约3000万人因饥荒死亡。 2013-05-03 16:47  1人喜欢 事实上,1958年的农业真实增长指数已经比1957年下降了5%,1959年又比上年下降15.9%,而后1960年降了22%,1961年又降了约51%。在农业中,1959年的谷物生产比去年下降15%,而后两年的谷物生产只及1958年的70%。由于国家决策的之后,1959年的农业税、农产品出口和农副产品收购中的暗租都继续上升,因此1959年国家的收益指数仍比去年增长66%。这个反应滞后,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村人口的口粮低于生存需要,从而约3000万人因饥荒死亡。 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的主题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制度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 产权明晰是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解决之道。拿极... 2017-12-10 16:09 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的主题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制度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产权明晰是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解决之道。拿极端情况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把污染的产权清晰地划归给企业,那么企业就会很好处理生产中的污染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的污染的问题要由其他人去承担。中国的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伴随着产权或部分产权逐步明晰的过程。 二、产权结构变化,既得利益阶层形成 三、不仅全体现存人口,包括将要诞生的全部未来人口,都要受到改革的冲击。 这三点导致计划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 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在边际上相等时,公司就确定了其边界。 诺斯做过一个简明的结论:有效的经济组织(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但是,他后来发现,“有效的产权安排只.. 2013-11-03 23:17  2人喜欢 p5为什么公有制一旦建立,私产再想恢复就约束重重?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非全盘私有化二、产权结构变化,既得利益阶层形成三、不仅全体现存人口,包括将要诞生的全部未来人口,都要受到改革的冲击。这三点导致计划一旦建立就难以改变p10交易费用与组织成本在边际上相等时,公司就确定了其边界。p3诺斯做过一个简明的结论:有效的经济组织(产权)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但是,他后来发现,“有效的产权安排只是国家与私人努力互相作用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结果中的一种,而不是在相对要素价格变化条件下的必然而惟一的结果。”——为什么经济史上有大量无效率的经济组织长期存在?函数:租金最大化和降低交易费用。鸡和卵。国家——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并具有规模经济的组织,为什么不能凭借该垄断地位而索价更高?历史上国家侵犯产权引起长期里经济衰退的教训,并不足以阻止国家代理人拒绝短期租金增加的诱惑。p5周假设:“只有当社会与国家在对话、协商和交易中形成一种均势,才可能使国家租金最大化与保护有效产权创新之间达成一致。”而均势则来源于新兴产权超越个体水平的集体行动,它们提高国家守护旧产权形式的机会成本,直至建立国家获取租金的新约束结构。p7农村集体所有制:由国家控制但由集体承受结果的一种农村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二问:国家为何深入到村?农民何以接受?1、49革命总结:无国家机器;无大工业。国家工业化,不单只把工业化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目标,而且指国家要在工业化中扮演主角。导致国家之手集中地租,国家拿11%,农民拿20%,不能满足雄心勃勃的国家工业化目标。扩大征税引发集体抗议,表明15%即鸡卵之界限。p9变相征税:改造个体所有制,租税合一。集体化消灭私有产权,互助组消灭私人劳动权(创造产权),初高级社归并主要财产并消灭其分红,最后人民公社政社合一。2、农民为何同意?土改后的产权制度无疑是农民私有制,但是这不是市场长期自发交易的产物,而是国家组织大规模无地少地群众阶级斗争、直接瓜分原有土地产权的结果。得之不正,护之不顺。p11社会主义产权改革的根本问题,不是国家确认所有权形式,而是首先界定国家在产权变革中的权力限度。p13Alichian Demsetz(1972)提出,经济组织的所有权就是一种剩余权(residual claim)(分红?收益)在乡村及以上,国家以官位升迁作为正激励,而乡级以下,“在整个集体化时期,绝大多数大队和生和生产队干部,并不列入国家官僚的备选名单。”(大寨是例外)他们“恰恰是集体生产活动的直接监管者。对他们激励无效,导致集体化规模经济效果根本无从实现。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农村集体经济要比全民经济显得更无效率,并且在更早的阶段上就提出了改革,也就是引入剩余权的要求,”P17备注“中国人愿意讲‘民以食为天’,其实这句话既不是说吃饭重要,也不是说农业重要,而是说当国家控制了民生之后,国家的合法性就以人民的生存为最后边界。”1960短期政策调整的两点长期影响:承认家庭副业的合法地位和确立生产队为基础的体制。“前一点是防止大饥荒重演的安全阀门,后一点则是农民反对共产风与国家保留人民公社制度框架之间的调和物。”为改革准备了条件。P18懒惰驱逐勤劳。“失去产权的农民既然不能退出也不能投票改变集体体制,就只能采用消极的缩减生产的办法要求国家作出让步。”p19但是,如果工业化程度高到农民家庭收入全部来自集体,那农民不大可能会消极劳动,因为闲暇对生存线上的农民没有价值。自留经济出现后,农民的否决权显著强化了。闲暇有了经济意义,尤其是拥有局部退出权,种好私家地。1988年5月课题组:自留地产量估计为公田的5-7倍。p21-221962年,生产队为基础,升官不可能,监管者转而寻租逐利,监管权变为监管特权——1960-1978历次农村政治运动都以清算社队基层干部的经济问题为号召,源于正激励无效后,只有依靠负激励即惩罚来保持公社效率。备注:1962年刘少奇对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程度有极高的估计,他甚至主张向每个县派出上万人的国家干部工作队,接管农村基层政权。(薄一波,1118-1136)四清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一个严重分歧就是如何估价并处置农村四不清干部。刘少奇主张严加整肃,毛泽东则要求尽快解放那些贪污几百元钱的干部,以把运动的矛头指向上面走资本主义的当权派。毛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称,刘的这一“形左实右”的错误是他下决心清楚刘的起因之一。(薄一波,1993)毛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称:刘的这一“形左实右”的错误是他下决心清除刘的起因之一。p22这里,制度、组织和机制方面的问题,又变成干部个人的道德问题,并引发无穷尽的政治斗争。p24“社区一旦拥有自己控制的经济事业,它也将无须再绝对服从国家的控制,正如农民家庭拥有了自由家庭经营以后显著增强了对集体的谈判地位一样。”“在强化政治控制的边际效果递减的情况下,国家不得不放松对农村剩余的独占程度。可以验证这一点的事实是,恰恰在社队企业较大发展的70年代后,国家追加了对农业的投资。”70年代末改革背景:领导人权威削弱;潜在的替代威胁(台湾;务实派和凡是派);国际环境趋缓。和缓的国际局势对中国在那以后采取的放权改革政策的影响。“17世纪英国的征税权在商人和中上层土地阶级组成的代议制议会手中,他们的兴趣在于通过限制国王的权力来结束各类限制性措施,并保护私有产权和竞争。但在西班牙和法国,却由皇室掌握着无约束的征税权,并以向行会转让垄断权来交换皇室的收入。造成这种差别的一个原因是,英格兰作为一个岛屿,外国入侵不像在欧洲大陆那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皇室缺少理由对产权和征税权进行中央集权,也缺少理由建立一个庞大的中央政府”。(D.North, 1981, 155-156)”p28“土地就在那里,你可以每天看见它。强盗不能抢走它。小偷不能偷走它。人死了但土地还在。”“钱就被用光但土地永远不会。”这些是Fei记录的苏南村民的看法(1939:182)p29“不同的农民家庭处在其不同的家庭生命周期,有不同的劳力人口比率,因此对于土地分配有不同的变化着的要求。”p31-321980年中央召开各省区第一书记会议,重新讨论包产到户,此时距上一个禁止包产到户的中央全会还不到一年。各省经验大相径庭,激烈的争论甚至从会场延伸到饭桌支持包产到户的贵州第一书记池华卿有一次在席间对持反对立场的黑龙江第一书记杨易辰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短期行为通常受谴责,但是为什么不把农民的短期行为看作对短期化制度约束的一个理性反应呢?32页的备注2:专门指出7000人大会是个改变决策程序的例外。p39社会主义产权改革面对一个North难题:拥有暴力潜能的国家为什么和怎样严守保护产权合约的边界,或者发过来,私人怎样能够防止国家的越界行动。p78俄罗斯农场平均规模大,而且地广人稀,农场之间距离远,农村人口密度极小。中国早期农业改革可以通过快速放活的农村集市小自由贸易支持农民家庭小生产,而俄罗斯没有这个条件。“70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使苏联农民不会种地。”p80在一个大半径的市场里,除了被叫做“自由企业制度”的体系,即在竞争中追求利润的商业组织,没有任何其他有效的方式可以把市场和大城市农产品市场连接起来。按照Coase的术语,就是单靠农业本身的改革决不足以节约一个巨大的市场所必然带来的昂贵的交易费用。 到后来我才想明白,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重点并不是人性为私,而是“人在约束条件下尽可能追求他的私人利益”。 2017-03-07 14:07 到后来我才想明白,经济学关于人性假设的重点并不是人性为私,而是“人在约束条件下尽可能追求他的私人利益”。 产权是私人谋取自我利益的社会性制度约束,这项约束可以解释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增长的业绩,因为不同的产权约束对一个经济的交易费用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 2017-03-07 14:09 产权是私人谋取自我利益的社会性制度约束,这项约束可以解释人的经济行为和经济增长的业绩,因为不同的产权约束对一个经济的交易费用水平有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的主题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制度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 产权明晰是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解决之道。拿极... 2017-12-10 16:09 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的主题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制度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产权明晰是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最终解决之道。拿极端情况来说,如果我们能够把污染的产权清晰地划归给企业,那么企业就会很好处理生产中的污染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企业的污染的问题要由其他人去承担。中国的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伴随着产权或部分产权逐步明晰的过程。 现存法律甚至明文规定征地的补偿完全不同于批租土地的价格决定。一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政府征用农地“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当然就是农地的农业用途——给予补偿”(第47条)。另一方面,法律又允许政府按“土地的城市建设用途的市值”把征得的土地批租出去。这等与保证了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定红利最大。因为在一个城市化闫中不足、正在经历急速发展的经济里,一幅土地从农业用途转为城市建设用途,市值的增加何止十倍... 2017-12-02 22:42 现存法律甚至明文规定征地的补偿完全不同于批租土地的价格决定。一方面,《土地管理法》规定政府征用农地“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当然就是农地的农业用途——给予补偿”(第47条)。另一方面,法律又允许政府按“土地的城市建设用途的市值”把征得的土地批租出去。这等与保证了政府经营土地的法定红利最大。因为在一个城市化闫中不足、正在经历急速发展的经济里,一幅土地从农业用途转为城市建设用途,市值的增加何止十倍、数十倍?土地市值越大,政府“无偿划拨”土地的权力租金越高。这实在是一门由法律保护政府独家垄断获取经营土地暴利的新生意。政府通过限制收取土地的最低补偿,又通过最高收益卖出土地,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房价可以说是完全建立在政府的政策基础上。 这里一个关键的事实是1978-1982年期间全国化肥施用量年平均递增14.4%,似乎可以证实当时许多记者、地方官员、农学家和政策调查人员关于农民怕政策变而从事“掠夺地方经营”的报告。短期性为通常总要受到谴责,但是为什么不把农民的短期性为看作是对短期化的制度约束的一个理性反映呢?更重要的是,农民短期行为指示着短期约束之所在,并迫使改变短期约束结构。 2017-11-28 13:14 这里一个关键的事实是1978-1982年期间全国化肥施用量年平均递增14.4%,似乎可以证实当时许多记者、地方官员、农学家和政策调查人员关于农民怕政策变而从事“掠夺地方经营”的报告。短期性为通常总要受到谴责,但是为什么不把农民的短期性为看作是对短期化的制度约束的一个理性反映呢?更重要的是,农民短期行为指示着短期约束之所在,并迫使改变短期约束结构。 剩余权还有更为积极的形式,即集体监管者努力发展由他们、而不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集体工副业,创造更多的可支配剩余。······这是一个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这部分在计划外生长起来的经济,响应了原有体制下加工工业享有极高利润的刺激,并冲破国家对加工工业高利润的独占。因此,从正统的国家计划立场看来,社队工副业经济从来只是国家控制农村经济系统的异已物。 2017-04-25 16:20 剩余权还有更为积极的形式,即集体监管者努力发展由他们、而不是由国家直接控制的集体工副业,创造更多的可支配剩余。······这是一个农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部门。······这部分在计划外生长起来的经济,响应了原有体制下加工工业享有极高利润的刺激,并冲破国家对加工工业高利润的独占。因此,从正统的国家计划立场看来,社队工副业经济从来只是国家控制农村经济系统的异已物。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