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 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Austrian Economics [美] 埃德温•多兰 编 2008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
副标题:The Foundations of Modern Austrian Economics
作者:[美] 埃德温•多兰 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059039
出版时间:2008
页数:201
定价:24.00
内容简介: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形成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经济学思想。本书是对1974年首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的系统汇编。与会学者普遍关注两个一般性问题,即奥地利学派对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奥地利学派的重点问题和新方向是什么?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书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议记录,而具有了宣言的性质。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言”,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作为非常规科学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第二篇“理论与方法”收入五篇文章,深入阐释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背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等做了独到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篇“应用”收入七篇文章,展现了奥地利学派对经济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解决方案。第四篇“结语”,具有较强的论辩色彩,文中指出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现实处境,并申明了该学派经济学家们的主要任务。...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有着悠久的传统,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形成过许多影响深远的经济学思想。本书是对1974年首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讨会上的重要论文的系统汇编。与会学者普遍关注两个一般性问题,即奥地利学派对经济理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奥地利学派的重点问题和新方向是什么?通过回答上述问题,本书已不再是单纯的会议记录,而具有了宣言的性质。 全书共分为四篇,第一篇“导言”,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作为非常规科学的地位进行了论述。第二篇“理论与方法”收入五篇文章,深入阐释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方法论,并对奥地利学派的历史背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哲学和伦理学内涵等做了独到的介绍和分析。第三篇“应用”收入七篇文章,展现了奥地利学派对经济领域中一些关键问题的基本立场和解决方案。第四篇“结语”,具有较强的论辩色彩,文中指出了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现实处境,并申明了该学派经济学家们的主要任务。 本书有助于读者从多角度了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及其独特之处。书中所收论文在今天看来仍颇具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可令普通读者对奥地利学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此外,本书对于研究经济思想史也具有参考价值。 编者简介: 埃德温•多兰(Prof.Edwin G. Dolan)教授,耶鲁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数个大学访问教授,他的主要论文有“苏联经济的结构性交互依赖”、“经济学与数学方法”、“何种货币体系更优”、“转型时期的恶性通货膨胀威胁”、“转型时期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遭遇诸问题”、“苏联经济改革的财政向度” 、“科学,公共政策与全球变暖”。著述有《经济学》(8次修订出版,全美销售超过100万册)、《货币、银行与货币政策》、《公共政策经济学》等。 这套丛书还有 《社会经济学》,《竞争与企业家精神》,《人、经济与国家》,《奥地利学派》,《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在美国》 等。 纸书买了没怎么看,后来买了kindle的,基本上快看完了。确实不够入门,很多看得云里雾里,有些地方觉得他应该深入一下的,结果人家就写完了…… 2008-12-15读毕,非常好的一本书,对奥地利学派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奥地利经济学派的思想源泉来自于经院哲学。价格由供求决定,这一思想想不到很久以前就有人知道了。 这不是一本基础读物,刚刚开始看奥地利学派的东西,不得要法,看得很累,所得不多。需重看。 其实从本论文集已经能看出哲学基础宝贵的奥地利经济学派,因其主导者们对计量方法的否定的态度所导致的承载其哲学思想的具体知识难以被继承和发展,最终耗散的结局。人不是不能被计量,而是不应该被计量。而 不应该 这一重要知识点,只能在大多数庸人处于人被计量所导致恶果显现时,才会由少数捍卫者对其进行再组织。 论文集最大的缺点就是前后文的联系不强,使得读者不能从宏观上有个确切的把握。不过,该文对奥国学派经济学的主要论点还是有个比较基本的交待,让我有个对奥国学派有个基本的认识。个人认为此书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阅读,适合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尤其是比较了解经济思想史和宏观经济学的人看。 现代经济学发展的一个结果,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货币化”,生活质量和幸福度逐项指标化,社会发展数据化指数化。我们的生活被一个叫做GDP的指标衡量着,但是它真正反映着我们每个人真实的生活质量了吗?不同的人对价值对幸福的内容和评价是如此不同,能用一个一致的模式来估计... 这本书其实是1970年代奥地利学派的一次会议论文集,在这里,Lachmann几乎算是才被人知晓。他们讨论的东西并不基础,不是米塞斯和门格尔的入门知识。而是在深入地讨论方法论。比如市场过程,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的重要性。这些话题对后面奥地利学派的复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说... 本书实为奥地利经济学派在1974年召开的经济学研讨会上的论文汇编,主要作者为罗斯巴德、科兹纳、拉赫曼等当时的学派“干将”。文章论述,涉及奥地利学派历史传统、近代贡献、理论基础、重点问题、发展方向等多方面,应该说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奥地利学派的整体学术特点和核心概... 被哈耶克和米塞斯的著作所吸引后,自然会对奥地利经济学派产生兴趣,要想快速地一窥奥派全貌,《现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基础》正是值得推荐的一本书。 1974年,首届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研讨会在佛蒙特州南罗约敦的罗约敦学院举行,会上奥派领军人物罗斯巴德,科兹纳以及拉赫... 1974年,哈耶克得了诺奖,奥地利学派众僧感到曙光来袭,就有了这本首届奥地利经济学研讨会的论文集。他们向新古典开火,展望奥派来一次“库恩”式的科学革命,今天看来也是蛮可怜的。。。我以为,拒绝数理公式,拒绝指数计量,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教条也许反而限制了其本身很有... 先抄书,摘自书中“人类行为学、价值判断和公共政策”: 米塞斯的情况尤其有意思,不仅因为他是现代奥地利学派和人类行为学的领导者,还因为20世纪的所有经济学家中他是放任主义的最不妥协的支持者,同时又是价值中立经济学的最鲜明和强硬倡导者,也是任何类型的客观伦理学的...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 2012-06-16 22:11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人遭受实际收入损失和财富损失。简而言之,货币膨胀是zf、其控制的银行系统和受优待的政治阶层部分地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财富的一个方法。那些能够控制货币供给的人发行新的货币,增加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使其他人遭受损失。让zf垄断货币发行和供给,zf就将增加货币供给,增加自己的利益,损害没有政治力量的人。一旦我们采用与众不同的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一旦我们认识到,zf不是一个献身于公共利益和一般福利的超人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增进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由个人组成的组织,那么,作为货币垄断者,zf内在的通货膨胀政策的原由也就十分清楚了。只是摘录原文而已,别hx我啊……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 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 2014-08-24 20:34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以及依賴于對實在行為載體的自然組織之設定的,并因此而是間接的經驗。在所有非現象學經驗中,直觀的純粹事實都是作為經驗的“結構”和“形式規律”在起作用,並且是在這樣一個意義上起作用:這些事實(a priori)永遠不會在這些經驗(a posteriori)中"被給予",但現象學經驗卻根據這些事實或依據這些事實進行。但恰恰是所有這些在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作為“形式”,更作為經驗“方法”而起作用的東西,必須在現象學經驗的範圍內成為直觀的“質料”和“對象”。 整理舍勒和羅斯巴德的話,我們可以得出:舍勒認為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而後驗(a posteriori)是間接的經驗,經驗主義所說的經驗(empirical)都是間接的經驗(a posteriori)。Hiphone Chase的《“先验”“先天”“超验”等易混概念辨析》中寫到:先驗(a priori)指的是独立于经验的、不依赖于经验即可被认识的、无需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即可明确判断真假的。超越的(transcendental)指的是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只有有了transcendental的东西才可能有empirical的东西。因为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东西不是经验本身,而是在经验之外的、超出经验的。後驗(a posteriori)是依赖于经验才可以认识的、只有通过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才能够判明真假的。羅斯巴德用的是“公理”這個詞來指舍勒用的“先驗”這個詞,公理=先驗(a priori)=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事實=直觀的“質料”和“對象”=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物理學中的“形式”。後驗(a posteriori)=間接的經驗(empirical)=非現象學經驗。也就可以得出:現象學經驗=人類行為學=經濟學。 那麼,把現象學經驗替換成經濟學套到舍勒的話中,就可以得出非常奧派的一段話:在經濟學中,所有這些符號、指示、規定類型都可以找到最終的充實。它使這個X成為直觀的事實構成,它可以說是對所有那些由其他“經驗”所開出的匯票的兌現。因此我們可以說: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原則上都是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只有經濟學才原則上是非符號的,并正因為如此才有能力充實所有可能的符號。同時,唯有經濟學才是純粹“內在的”經驗,也就是說,它所包含的僅僅是在各種經驗行為本身中可直觀的東西——即使它們本身又是某種在一個內容中超越出自身的東西,它永遠不包含通過一個內容而被意指為外在於它或分離于它的東西,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例如對一個實在事物的自然經驗,原則上都是“超越于”它們的直觀內涵。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但經濟學則是這樣一種經驗,在它之中不再隱含“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分離,以至於我們可以說是從非現象學經驗出發來此,也可以說:在經濟學中,不被給予的東西就不被意指,而除了被意指之物外沒有什麼被給予。在“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這種疊合(Deckung)中,唯有經濟學的內涵被傳述給我們。 這段話如果太難懂,那麼換成門格爾的話或許容易懂:對自然現象進行精確理論解釋,必須將該現象還原至“原子”和“力”這樣的終極因素。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我們不可能想像“原子”,我們只能藉助某種描述來想像“力”,而我們卻要藉助這些來理解現實的運動的絕對未知的原因。這對於精確的解釋自然現象會帶來極端嚴重的難點。精確的社會科學情況卻有所不同。在這裡,我們進行分析的終極要素——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因而,精確的理論性社會科學比起精確的自然科學來,具有很大的優勢。門格爾說的“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也就是舍勒說的“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门格尔的“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是指共情式理解,它并非是一种“感觉”,而是指有能力参与到一种“生活方式”中。 用原文中羅斯巴德的話來說舍勒的這段話:人類行為學公理是不證自明的,不滿足流行的“可證偽”準則。行動公理基於外部經驗,也基於內部經驗,即其證明是內省的,而不純粹是自然科學的。對於現代經驗主義界定“經驗”這個概念時所指的複雜歷史事件來說,它們是先驗的。基本公理和輔助公理來自現實世界的經驗。我讚成亞里士多德的現實主義觀點,其學說是極端經驗的,遠比現代哲學中占統治地位的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舍勒說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可以說先驗主義是比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 對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方法論上採用不同的方法論的解釋,哈耶克說:關於兩個學科的邏輯特征的很多混淆,恰恰源於經驗要素在兩個學科的演繹過程中的不同地位。本質的不同是,在自然科學中,演繹過程必須從某些假設出發,而這些假設來自歸納;然而,在社會科學中,演繹過程直接從已知經驗要素出發,并利用它們去發現複雜現象中的規律性。它們是以經驗為依據的演繹科學,是從已知要素(a priori)達到複雜現象(a posteriori)中不能直接確定的規律性。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2013-03-21 23:30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2013-03-21 23:30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 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 2014-08-24 20:34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以及依賴于對實在行為載體的自然組織之設定的,并因此而是間接的經驗。在所有非現象學經驗中,直觀的純粹事實都是作為經驗的“結構”和“形式規律”在起作用,並且是在這樣一個意義上起作用:這些事實(a priori)永遠不會在這些經驗(a posteriori)中"被給予",但現象學經驗卻根據這些事實或依據這些事實進行。但恰恰是所有這些在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作為“形式”,更作為經驗“方法”而起作用的東西,必須在現象學經驗的範圍內成為直觀的“質料”和“對象”。 整理舍勒和羅斯巴德的話,我們可以得出:舍勒認為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而後驗(a posteriori)是間接的經驗,經驗主義所說的經驗(empirical)都是間接的經驗(a posteriori)。Hiphone Chase的《“先验”“先天”“超验”等易混概念辨析》中寫到:先驗(a priori)指的是独立于经验的、不依赖于经验即可被认识的、无需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即可明确判断真假的。超越的(transcendental)指的是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只有有了transcendental的东西才可能有empirical的东西。因为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东西不是经验本身,而是在经验之外的、超出经验的。後驗(a posteriori)是依赖于经验才可以认识的、只有通过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才能够判明真假的。羅斯巴德用的是“公理”這個詞來指舍勒用的“先驗”這個詞,公理=先驗(a priori)=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事實=直觀的“質料”和“對象”=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物理學中的“形式”。後驗(a posteriori)=間接的經驗(empirical)=非現象學經驗。也就可以得出:現象學經驗=人類行為學=經濟學。 那麼,把現象學經驗替換成經濟學套到舍勒的話中,就可以得出非常奧派的一段話:在經濟學中,所有這些符號、指示、規定類型都可以找到最終的充實。它使這個X成為直觀的事實構成,它可以說是對所有那些由其他“經驗”所開出的匯票的兌現。因此我們可以說: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原則上都是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只有經濟學才原則上是非符號的,并正因為如此才有能力充實所有可能的符號。同時,唯有經濟學才是純粹“內在的”經驗,也就是說,它所包含的僅僅是在各種經驗行為本身中可直觀的東西——即使它們本身又是某種在一個內容中超越出自身的東西,它永遠不包含通過一個內容而被意指為外在於它或分離于它的東西,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例如對一個實在事物的自然經驗,原則上都是“超越于”它們的直觀內涵。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但經濟學則是這樣一種經驗,在它之中不再隱含“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分離,以至於我們可以說是從非現象學經驗出發來此,也可以說:在經濟學中,不被給予的東西就不被意指,而除了被意指之物外沒有什麼被給予。在“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這種疊合(Deckung)中,唯有經濟學的內涵被傳述給我們。 這段話如果太難懂,那麼換成門格爾的話或許容易懂:對自然現象進行精確理論解釋,必須將該現象還原至“原子”和“力”這樣的終極因素。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我們不可能想像“原子”,我們只能藉助某種描述來想像“力”,而我們卻要藉助這些來理解現實的運動的絕對未知的原因。這對於精確的解釋自然現象會帶來極端嚴重的難點。精確的社會科學情況卻有所不同。在這裡,我們進行分析的終極要素——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因而,精確的理論性社會科學比起精確的自然科學來,具有很大的優勢。門格爾說的“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也就是舍勒說的“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门格尔的“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是指共情式理解,它并非是一种“感觉”,而是指有能力参与到一种“生活方式”中。 用原文中羅斯巴德的話來說舍勒的這段話:人類行為學公理是不證自明的,不滿足流行的“可證偽”準則。行動公理基於外部經驗,也基於內部經驗,即其證明是內省的,而不純粹是自然科學的。對於現代經驗主義界定“經驗”這個概念時所指的複雜歷史事件來說,它們是先驗的。基本公理和輔助公理來自現實世界的經驗。我讚成亞里士多德的現實主義觀點,其學說是極端經驗的,遠比現代哲學中占統治地位的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舍勒說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可以說先驗主義是比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 對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方法論上採用不同的方法論的解釋,哈耶克說:關於兩個學科的邏輯特征的很多混淆,恰恰源於經驗要素在兩個學科的演繹過程中的不同地位。本質的不同是,在自然科學中,演繹過程必須從某些假設出發,而這些假設來自歸納;然而,在社會科學中,演繹過程直接從已知經驗要素出發,并利用它們去發現複雜現象中的規律性。它們是以經驗為依據的演繹科學,是從已知要素(a priori)達到複雜現象(a posteriori)中不能直接確定的規律性。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 2012-06-16 22:11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人遭受实际收入损失和财富损失。简而言之,货币膨胀是zf、其控制的银行系统和受优待的政治阶层部分地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财富的一个方法。那些能够控制货币供给的人发行新的货币,增加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使其他人遭受损失。让zf垄断货币发行和供给,zf就将增加货币供给,增加自己的利益,损害没有政治力量的人。一旦我们采用与众不同的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一旦我们认识到,zf不是一个献身于公共利益和一般福利的超人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增进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由个人组成的组织,那么,作为货币垄断者,zf内在的通货膨胀政策的原由也就十分清楚了。只是摘录原文而已,别hx我啊……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 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 2014-08-24 20:34 在物理學中,公理和演繹是純粹形式,只有在它們能夠預測特定事實時才獲得意義。在人類行為學中,在分析人的行動時,公理本身已知是真實的和有意義的。舍勒《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論理學》中寫道:先驗(a priori)與後天(a posteriori)之對立的問題不在於經驗和非經驗,或所謂“一切可能經驗的前設(transcendental,譯作超越的)”(它們本身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經驗的),而在於經驗的兩種類型: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以及依賴于對實在行為載體的自然組織之設定的,并因此而是間接的經驗。在所有非現象學經驗中,直觀的純粹事實都是作為經驗的“結構”和“形式規律”在起作用,並且是在這樣一個意義上起作用:這些事實(a priori)永遠不會在這些經驗(a posteriori)中"被給予",但現象學經驗卻根據這些事實或依據這些事實進行。但恰恰是所有這些在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作為“形式”,更作為經驗“方法”而起作用的東西,必須在現象學經驗的範圍內成為直觀的“質料”和“對象”。 整理舍勒和羅斯巴德的話,我們可以得出:舍勒認為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而後驗(a posteriori)是間接的經驗,經驗主義所說的經驗(empirical)都是間接的經驗(a posteriori)。Hiphone Chase的《“先验”“先天”“超验”等易混概念辨析》中寫到:先驗(a priori)指的是独立于经验的、不依赖于经验即可被认识的、无需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即可明确判断真假的。超越的(transcendental)指的是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就是说只有有了transcendental的东西才可能有empirical的东西。因为使经验的呈现成为可能的东西不是经验本身,而是在经验之外的、超出经验的。後驗(a posteriori)是依赖于经验才可以认识的、只有通过考察经验世界中的情况才能够判明真假的。羅斯巴德用的是“公理”這個詞來指舍勒用的“先驗”這個詞,公理=先驗(a priori)=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事實=直觀的“質料”和“對象”=自然的和科學的經驗中/物理學中的“形式”。後驗(a posteriori)=間接的經驗(empirical)=非現象學經驗。也就可以得出:現象學經驗=人類行為學=經濟學。 那麼,把現象學經驗替換成經濟學套到舍勒的話中,就可以得出非常奧派的一段話:在經濟學中,所有這些符號、指示、規定類型都可以找到最終的充實。它使這個X成為直觀的事實構成,它可以說是對所有那些由其他“經驗”所開出的匯票的兌現。因此我們可以說: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原則上都是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只有經濟學才原則上是非符號的,并正因為如此才有能力充實所有可能的符號。同時,唯有經濟學才是純粹“內在的”經驗,也就是說,它所包含的僅僅是在各種經驗行為本身中可直觀的東西——即使它們本身又是某種在一個內容中超越出自身的東西,它永遠不包含通過一個內容而被意指為外在於它或分離于它的東西,所有非現象學的經驗,例如對一個實在事物的自然經驗,原則上都是“超越于”它們的直觀內涵。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但經濟學則是這樣一種經驗,在它之中不再隱含“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分離,以至於我們可以說是從非現象學經驗出發來此,也可以說:在經濟學中,不被給予的東西就不被意指,而除了被意指之物外沒有什麼被給予。在“被意指之物”和“被給予之物”的這種疊合(Deckung)中,唯有經濟學的內涵被傳述給我們。 這段話如果太難懂,那麼換成門格爾的話或許容易懂:對自然現象進行精確理論解釋,必須將該現象還原至“原子”和“力”這樣的終極因素。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我們不可能想像“原子”,我們只能藉助某種描述來想像“力”,而我們卻要藉助這些來理解現實的運動的絕對未知的原因。這對於精確的解釋自然現象會帶來極端嚴重的難點。精確的社會科學情況卻有所不同。在這裡,我們進行分析的終極要素——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因而,精確的理論性社會科學比起精確的自然科學來,具有很大的優勢。門格爾說的“這兩者都不具有經驗的性質”也就是舍勒說的“通過或藉助于某種符號的經驗,因而也是永遠無法給予實事“本身”的間接經驗”“在它之中“被意指的”東西並沒有在它之中“被給予””。门格尔的“人及其活動,具有經驗的性質”是指共情式理解,它并非是一种“感觉”,而是指有能力参与到一种“生活方式”中。 用原文中羅斯巴德的話來說舍勒的這段話:人類行為學公理是不證自明的,不滿足流行的“可證偽”準則。行動公理基於外部經驗,也基於內部經驗,即其證明是內省的,而不純粹是自然科學的。對於現代經驗主義界定“經驗”這個概念時所指的複雜歷史事件來說,它們是先驗的。基本公理和輔助公理來自現實世界的經驗。我讚成亞里士多德的現實主義觀點,其學說是極端經驗的,遠比現代哲學中占統治地位的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舍勒說先驗(a priori)是純粹的和直接的經驗,可以說先驗主義是比后休謨經驗主義更經驗主義。 對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方法論上採用不同的方法論的解釋,哈耶克說:關於兩個學科的邏輯特征的很多混淆,恰恰源於經驗要素在兩個學科的演繹過程中的不同地位。本質的不同是,在自然科學中,演繹過程必須從某些假設出發,而這些假設來自歸納;然而,在社會科學中,演繹過程直接從已知經驗要素出發,并利用它們去發現複雜現象中的規律性。它們是以經驗為依據的演繹科學,是從已知要素(a priori)達到複雜現象(a posteriori)中不能直接確定的規律性。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2013-03-21 23:30 简单说,奥地利学派的方法是通过文字演绎推理讲述少数几个基本公理的逻辑含义。这些公理中的第一个是人的有目的的行动。辅助性的公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和能力;行动经由时间发生;人从经验中学习。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 2012-06-16 22:11 ZF并不是通过一项法令均匀地使货币供给增加十倍,即不是简单地在这个经济中的每个金钱数字后面添上一个零。在不是百分之百商品本位的情况下,货币供给受zf,央行及其控制下的银行系统控制。这些机构发行新的货币,通过支出或将其借给受到优待的债主,将其注入到经济之中。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那样,货币供给增加有利于最早收到新货币者,zf、银行和它们优待的债主或承包人;收入相对固定的阶层、较晚收到新货币或根本收不到新货币的人遭受实际收入损失和财富损失。简而言之,货币膨胀是zf、其控制的银行系统和受优待的政治阶层部分地剥夺其他社会阶层的财富的一个方法。那些能够控制货币供给的人发行新的货币,增加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使其他人遭受损失。让zf垄断货币发行和供给,zf就将增加货币供给,增加自己的利益,损害没有政治力量的人。一旦我们采用与众不同的奥地利学派的“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方法,一旦我们认识到,zf不是一个献身于公共利益和一般福利的超人组织,而是一个致力于增进他们自己的经济利益的、由个人组成的组织,那么,作为货币垄断者,zf内在的通货膨胀政策的原由也就十分清楚了。只是摘录原文而已,别hx我啊……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