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 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沈联涛 2009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十年轮回
副标题: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
作者:沈联涛
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
ISBN:9787547600290
出版时间:2009
页数:417
定价:88.00
内容简介: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到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全球金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程度是...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从内部人的视角对当前世界金融风暴进行了独特描述。作者是一个亚洲金融的监管者,曾亲身参与有关监管政策和国际金融体系设计的重要讨论。在书中,他结合自身经历,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审视了导致20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7~2009年这场目前仍在进行的全球危机的种种原因:陈旧的思维模式、市场原教旨主义、宽松的货币政策、利差交易、松懈的监管、贪婪、裙带关系以及金融工程等。作者全面生动地回顾了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地区)的遭遇和危机发生前后的经济金融状况,并对危机各国(地区)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国际金融机构的救援措施进行了反思,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到,日本抵抗通缩的零利率政策诱发了利差交易,到差交易催生了亚洲的泡沫,而泡沫的破灭则摧毁了亚洲的经济。这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表明,全球金融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程度是如此之深,以致我们目前用以应对关键事件的工具和组织结构完全是过时的。《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揭示了目前的金融政策和监管是无力应对全球泡沫的,并对需要变革的领域提出了建议。 作者认为,“没有一次金融危机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因素,有望帮助我们发现并且缓和下一次危机。”“一国的危机与国内市场、政策和制度的失败相关,而全球危机则与在网络化世界中通过各国经济相互依存而传导的失败有关。”“我们一直未能及时察觉危机的出现,因为我们在社会行为准则、政策制定及实施上,在思想、法律和行政体系上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在起作用,每一方面都有盲点。如果这在一个国家里是很糟糕的事,那么它在全球范围中就是灾难性的。”这可以看作是一个金融监管者最深刻的反省。 《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披露了相当多的重要文献,并涉及国际金融界的许多重要人物,他们在历史重要时刻的言行堪称《十年轮回:从亚洲到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一大看点。 沈联涛(Andrew Sheng)现任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召集人,中国投资公司国际咨询委员会成员,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马来西亚总统经济顾问。曾于1998年10月~2005年9月连续三届担任香港证监会主席,并在2003~2005年间担任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1993~1998年问担任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目前,他主持经合组织一亚洲开发银行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亚洲资本市场论坛。 沈联涛是马来亚大学访问教授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曾经撰写有关货币及金融领域的文章及著作,包括个人专著《银行业重组:1980年代的教训》(世界银行,1996年出版)。他毕业于英国Bristol大学,并获该校颁授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1999年被该校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把亚洲经融危机和几个国家的情况梳理的非常清楚,以大量数据作支撑,结论值得回味,经济问题其实是政治问题,值得一读。 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最常被自信满满的大佬们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次不一样。”危机来的时候,我也会想起大佬们的这句话。我想知道这次一样不一样,但我不像大佬们身经百战,见多识广,不仅无法确认“这次不一样”,很多时候甚至还不清楚“上次怎么样”。 这本书,讲的... 本书不错,看下来,可以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其对亚洲经济的影响,以及日元和美元的汇率比较来深度分析日本异常以致于整个亚洲的经济波动。很有启示意见。 以下算笔记,不算书评。只把文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观点罗列一下: 第一,日本现代的经济和金融结构与其20世纪40年代的... 由外部环境引发的金融危机,遭受危机的国家通常表现为: 1. 很差的公司融资结构,高负债、高外币债务 2. 高比例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比 简单来说就是期限错配和货币错配。期限错配是指,长期项目使用大量短期融资,导致短期流动资本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引发违约风险。货币错配... 作者开篇即说,此书是解释金融危机“罗生门”的一次尝试。08那场危机已经过去五年,如今全球经济仍在沼泽地举步维艰。不可否认,全世界的各行各界,包括领导者,都期待经济复苏,但戈多何时到来,依然是未知之数。我们知道那一天终将来临,就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但凯恩斯说过... 初读前几章给4.1星,读完给4星。 书名《十年轮回》,两部分,一部分97金融风波,一部分07金融危机。 97时候作者是高管,和各国央行人士有亲身接触,此部分分韩国、香港、泰国、大马、印尼几个部分,比较详细介绍。 07作者参与不多,介绍了就简略一些。 显得97重,07轻,所... 2014年的最后一个月,利用地铁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 承认虽然学了很久的金融,却还是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会有时候反应不过来。 前半本书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第一个有关金融体系,“由于整个亚洲的金融模式都在效仿日本,因此金融业总是以银行为核心。“,其实虽然在金融圈,... 此书, 感觉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 毕竟这方面的书很多, 陈述事情那些章节非常的枯燥. 但沈先生批评各机构的话语非常值得思考. 管理机构的条条框框适合那些中规中矩的人, 不适合有创新,锐意进取的人, 无法在管理机构生存. 所以管理机构永远都是被动管理. 所以风险永远不能断绝. 花了一周的时间,拜读了沈教授的十年轮回一书。因为时间有限,重点看了前十六章,跟随作者一起从亚洲人的视角出发,重新感受了一遭亚洲金融危机。 以下是我觉得给我带来启发的一些观点,部分语句结合了自己的理解。 1.关于经济学的反思 目前主流的经济学虽然在不断发展,但是其... 非常棒的一本书。 尤其是第十三章对金融工程和金融衍生品的论述,给我普及了现代金融知识,也找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过度杠杆。 金融行业的生意本身就是给全社会加杠杆,传统银行信贷增加货币供应量—加杠杆,这个普通人感受得到,也受到严格监管,金融行业进一步拓展... 沈联涛的《十年轮回》中,关于治理问题提到了韩非子的理论,他将韩非子的“法、术、势”理解为法律、实施程序及个人意志。刚好前段时间也在翻《韩非子》,感觉上述理解有极大的错位。韩非子观点的实质是以势为体,以法术为用,参之以黄老无为。法和术,一阴一阳,运用的目的在...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2012-12-23 19:47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 2011-03-26 15:22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了东京共识——日本人认为产业政策能带来增长和繁荣——未能长久站住脚。此为,华盛顿共识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人们发现它也不够好。到目前为止,会不会出现北京共识还不清楚。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2012-12-23 19:47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 2011-03-26 15:22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了东京共识——日本人认为产业政策能带来增长和繁荣——未能长久站住脚。此为,华盛顿共识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人们发现它也不够好。到目前为止,会不会出现北京共识还不清楚。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2012-12-23 19:47 作者作为亲历97金融危机的金融机构高管,对97-98年的金融危机给出了另一个视角。但是在写08年的金融危机时,明显在逻辑、见解方面没有那么透彻,可能与写书当时金融危机还未告一段落有关。甚至在目前,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经济危机,危机还在继续。总的来说,前半部分,特别是对东南亚国家97年金融危机发生的动因写得蛮好,值得一读。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 2011-03-26 15:22 本书的研究使我得出了危机归根到底是政治性的这个结论。即使它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突然爆发,其解决方法必然也是政治性的,因为损失的分担多是人为决定的,而且往往颇有争议。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了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的良好治理。所有的危机须由政府来解决,如果本届政府决绝的不能令人满意,那么下一届政府继续努力。 概括地说,亚洲危机揭示了东京共识——日本人认为产业政策能带来增长和繁荣——未能长久站住脚。此为,华盛顿共识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人们发现它也不够好。到目前为止,会不会出现北京共识还不清楚。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