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副标题: 作者:郎咸平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44172 出版时间:2012 页数:165 定价:30.00 内容简介: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写作的目的是想重塑一个马克思,也就是用唯物辩证法分析《资本论》所谈到的欧洲的历史,重新塑造马克思的思想,以解答为什么资本主义能持续领导世界。经过对欧洲一千年历史的分析,笔者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同时,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郎咸平,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美国沃顿商学院博士。曾任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教授。 杨瑞辉,香港中文大学财务部讲座教授。亚太工商研究所常务所长,经济学国际核心期刊《美国经济评论》编辑委员会资深成员。曾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金融学和经济学讲座教授,墨西哥、新西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政府顾问。 前言一 只有彻底切割非“左”即右的僵化思维,中国才有希望 郎咸平 前言二 马克思主义蕴涵了20世纪很多主流经济学理论 杨瑞辉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主义情怀 (一)导言:不要忽视亚当•斯密的思想基础——反腐败 (二)亚当•斯密的社会主义情怀 (三)新古典经济学是如何扭曲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 · · · · · · 前言一 只有彻底切割非“左”即右的僵化思维,中国才有希望 郎咸平 前言二 马克思主义蕴涵了20世纪很多主流经济学理论 杨瑞辉 一、亚当•斯密的社会主义情怀 (一)导言:不要忽视亚当•斯密的思想基础——反腐败 (二)亚当•斯密的社会主义情怀 (三)新古典经济学是如何扭曲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 1.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革命 / 2.新马克思主义的短暂光辉 (四)中国的亚当•斯密:司马迁 1.司马迁首先提出“看不见的手” / 2.中国点亮西方现代文明之火 / 3.司马迁与老子 / 4.司马迁直接影响了亚当•斯密吗 (五)结论:批判官商勾结是《国富论》的核心论点 二、马克思:共产主义与和谐主义 (一)前言:是胡适误把“communism”翻译成“共产主义”? (二)马克思的智慧背景:德国哲学 (三)青年马克思心中的和谐社会 1.《黑格尔国家学说批判》:抽象的规则破坏了社会和谐 / 2.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抽象的财产和货币使人们之间变得冷漠 / 3.经济学哲学手稿 / 4.马克思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论犹太人问题》 / 5.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导论 (四)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与具有深远影响的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三、欧洲的历史就是一部透过民主与法治反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二)封建社会的崛起 1.法兰克人侵略欧洲建立了一人统治的封建社会 / 2.海盗的掠夺成为贵族瓜分国王权力的第一个因素 / 3.马镫成为贵族瓜分国王权力的第二个因素 / 4.《大宪章》将契约带入了金字塔政治系统 / 5.利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史观解释民主和法治的产生 / 6.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场战争——玫瑰战争,孕育了腐败的亨利八世 / 7.腐败的亨利八世和贵族透过掠夺教会剥削农民——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所关注的第一个主题 / 8.火药的引入使得资产阶级萌芽了 / 9.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解释这段历史 (三)资产阶级的崛起 1.英国资产阶级靠着海上贸易而崛起 / 2.国王和贵族联合剥削资产阶级和老百姓 / 3.英国资产阶级和国王贵族的内战 / 4.贵族利用腐败的议会剥削 / 5.圈地运动——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所关注的第二个主题 / 6.资产阶级的革命——《改革法案》 / 7.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解释这段历史 (四)无产阶级的兴起 1.资产阶级剥削劳动者——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所关注的第三个主题 / 2.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解释这段历史 / 3.无产阶级革命没有发生 / 4.用马克思的唯物辩证论解释这段历史 / 5.民主制度的作用是反腐败 四、《资本论》:透过现代数学的演绎分析 (一)《资本论》第一卷 (二)《资本论》第二卷 (三)《资本论》第三卷 附录I:新古代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1.庞巴维克的“迂回生产理论” / 2.“迂回生产理论”的漏洞 / 3.克拉克的边际生产率理论 附录II:森岛通夫对资本积累过程不稳定性的证明 附录III:“价值”转化为“价格”的数学推导 1.商品的“价值” / 2.商品的“价格” / 3.“价值”向“价格”的转化 / 4.资本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五、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一)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一:一部分人财富增加,其他人财富不能减少 (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二:透过严刑峻法、阻断官商勾结和内部交易,保证社会公平 (三)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三:藏富于民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但其他人不能更贫穷 (五)改革:不能图利少数人,而成本由全社会来承担 · · · · · · 全书最有智慧的是一个笑话:“三个人流落到荒岛,一位是物理学家,一位是化学家,一位经济学家,三人研究如何打开罐头充饥。物理学家说,我们将罐头抛下山,利用地心引力的原理,使得罐头加速下坠而打开。化学家说,把太阳能当成酒精灯,烧烤罐头让它产生化学变化而打开。最后,经济学家说——我们假设这个罐头是打开的。” 利润就是这个罐头,欢迎加入《资本论》读书会。 非常精简的一本小册子,讲述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亚当.斯密《国富论》以不同的方法,达到共同的目标“和谐社会”。 这本书其实刚出的时候就读过了,先不说郎的人品问题,书的内容还是非常好,有理有据,非常有说服力,五分给杨瑞辉教授的付出 补标记一下,我初中时候的启蒙读物。现在看来可能写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当年真的是如饥似渴地读完的。在历史方面,彻底让我从历史就是世道人心的幻象中解脱出来;启发了我对哲学的兴趣。 看完本书后主要感觉是想讲的内容太多,过度混搭。从亚当·斯密跳跃到司马迁,从欧洲历史跳跃到马克思的《资本论》。跨度太大,对每一部分的内容都浅尝辄止,刚刚入门讲了一点内容就打住,开始重启另一章。阐述不够深入,书太薄了。 本书几个大的问题: 前言:反复声明作... 朗咸平和杨瑞辉这两位大学者出的这本小册子主要是阐释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内地似乎并不需要太多的讨论,中学的政治课就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到了大学就更是变本加厉,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马列主义都是必修课。所以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马克思主义都可谓倒... 郎咸平教授素有“大炮”之誉。“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新帝国主义在中国”,这样的“炮弹”不时响彻报刊,颇为骇人。近日读到他与杨辉瑞教授合著的《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一书,有很多感想,不吐不快。在这本新著里,两位教授一诉多年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心得,从... 郎咸平的理论研究《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 早就闻名郎咸平的大名,以前也看过他的书,但是感觉有拼凑之嫌。不过这本书从书名上就能够感觉到那种很正统,应该是一部理论作品。打开才知道原来郎咸平有这么深厚的理论基础,留洋的经济学博士,还真做过不少学术研究。... 书名起得很好,我的理解是,用资本主义的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对于民众,尤其是屌丝,最重要的显然不是主义,是公平的起点,公平的机会,是社会财富的相对公平的分配。 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历史,其实是既得利益者独占利益,民众承担失败结果的历史。我们都被骗了,一方面是因... 这本书有点薄,不过还是值得读的。对《资本论》和《国富论》都作了简要的介绍,思想脉络还是比较清晰的。老郎似乎是想吸引大家眼球,所以想用“腐败”这个字眼来进行分析,其实说白了不就是利益或利润的分配,所以本质上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新意。 不过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脉络介... 观点并不是新的,在国际上已经提出了相同观点,资本主义会自动过度到社会主义道路上来,通过民主与法制,资本主义为了生存和发展,会向民主与福利社会过度。说起来也不奇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资本家和企业,为了保住自己已经得到的财富,自然会再分配社会财富,当然了,... 本书所阐述的欧洲权利结构演变总结如下: 一,封建社会 1, 查理曼大帝建立了神圣罗马帝国,他的功绩还体现在大理提高人民的文字读写能力上,其实的社会权利阶层如下: 第一层:国王 第二层:贵族 (国王赐予贵族土地,贵族承诺为国王提供保护,这种体制建立在宣誓效忠的承诺基... 有些书,能让你学到新知识,是好书;有些书,能够激发你更多的学习欲望,亦是好书。《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后者。 看完全书,作者的主旨是要阐述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资产阶级之所以没有像马克思《资本论》中所预... 书中通过例证重新解读了马克思主义。比如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分析,说明马克思是人道主义和有神论,和晚年革命的马克思不一样。以及马克思和亚当斯密斯的相识等等。 但是我觉得整本书的思路和例证都是虚假的。看起来是在实证推论一些东西,但是实际上是先有了现在社会现实的结论... [书摘1] 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书摘2]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 2012-07-30 07:47 2人喜欢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书摘1]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书摘2]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论》第一卷,可是马克思并没有意识到他过世之后,资本主义透过进一步的民主与法治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从而避开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诅咒。[书摘3] 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就是因为在马克思过世之后,欧洲透过了更进一步的民主和法治控制了腐败,从而挽救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而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有什么错误,而是因为苏联没有遏制腐败,违反了马克思的理论。[书摘4]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的 左 和右的争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基本上都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的僵化思维模式。以 左派 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和法治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 左 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之后横行了三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而言,他们把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书摘5]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英雄人物,他不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更堪称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举例而言,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时期,为政府服务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还设计并佩戴印有亚当·斯密肖像的领带,可见亚当·斯密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力之大。亚当·斯密的思想孕育了现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之自由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另一个由马克思理论所孕育的苏联东欧等国家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解体了。[书摘6]无独有偶,马克思也将这些研究称为 政治经济学 。[书摘7]《国富论》和标志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恰巧在同一年出版。[书摘8]但是和马克思不同,亚当·斯密希望透过 看不见的手 说服议会放弃干预,而 看不见的手 增进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利益团体的利益。[书摘9]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推翻马克思的根本思维,那就是劳动价值理论,他们从根本上否定劳动和价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奥地利人门格尔(Karl Menger,1840一1921年)和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 1851-1926年)在维也纳大学发起了 边际理论 革命。他们反对劳动价值理论,他们认为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由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消费者购买最后一件商品的价格所决定,这个时候就开始将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和价格机制联系起来了。一般非专业的读者可能不懂这是怎么回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市场供应了A产品,当时有三个消费者购买了A产品,第一个人非常想买,因此出了3元,第二个人的购买意愿稍低,他只愿意出2.5元,第三个人的购买意愿更低,他只愿意出2元,因此,A产品的价格应该是2元,也就是第三个人的购买行为决定了市场价格。那么为什么叫边际理论呢?边际的英文是marginal,而其英文字面的意义就是最后一个的意思,而最后一个人的购买行为决定价格的理论就叫做 边际理论 。这个说法有意地把劳动的贡献排除,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肯定资本家的贡献了。因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家是全无贡献的,他们的财富均来自于掠夺劳动者。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1851-1914年)认为资本密集型生产的特征是生产过程更长,更为 迂回 (roundabout),也就是说从投人生产到产品产出的时间间隔更长。他把资本的收益解释为在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的 等待 (waiting)的回报,这个时候,资本家的贡献就被量化地肯定了,也就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这个社会都有贡献,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行为。那么劳动者和资本家的贡献怎么得到回报呢?就是透过 边际理论 的运作,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其所投入的最后一单位劳动对生产的贡献,而资本家的回报由其所投人的最后一元的资本对生产的贡献所决定。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劳工的第一个小时的工作能产出100元的A产品,而最后第八个小时能产出50元的A产品,那么他整天的工资就应该是50x8=400元。而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也是相同的,比如10000元资本的第一个小时能产出100元的A产品,而最后第八个小时能产出50元的A产品,那么他整天的资本回报率就应该是50x8/10000=他们所共同生产的产品怎么定价呢?那就是由前面所说的最后一个消费者所愿意付的价格所决定,根据前面的例子,这个产品价格就是2元,而且一天生产了400个A产品,所以总收人是2x400=800元,其中400元给工人,400元(也就是4%的资本回报率)给资本家。由边际理论所决定的价格机制从此被套上了 看不见的手 的外衣,因此整个社会透过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运作,从此以后亚当·斯密就这么被拉人了资本主义的阵营。我们所学的经济学基本上就从这里开始,而根本不谈马克思的劳动剩余价值理论。[书摘10]但可能不知道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名字就叫 价格理论 。由边际理论所推导出的价格理论开始风起云涌地被推广了,而价格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 开始被神话了。举例而言,稍后的奥地利学派成员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年)和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1889-1992年)都强调价格中包含的信息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价格本身就能最适当地调配资源。读者又要问我,这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再举个简单例子,如果A产品的价格上升到3元,代表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A产品,因此我们应该多生产A产品;[书摘11]这个价格机能调配资源的作用简直太神奇了,在瑞士洛桑,瓦尔拉斯(Leon Walras, 1834-1910年)认为透过价格机能的调整,整个社会将会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这个社会透过产品价格2元、每天工资400元和每天资本回报率4%生产A产品。这就是他所提出的 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书摘12]满足这些条件显然不现实,举例而言,这个社会对学有专精的技术人才是采取议价的方式,而不是给定工资你爱干不干的心态,此外,各地政府大力给予各种优惠吸引外资,不也是议价的心态吗?瓦尔拉斯这个前提条件似乎已经开始否定自己的理论了?与其说是达到 一般均衡理论 的条件,还不如说是一个根本达不到 一般均衡理论 的警告。他的学生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年)继承他的思想,开始构建一条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的路径,这以后被称为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他首先提出透过前述的价格调整,这个社会可以达到 帕累托改进 ——可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那么 帕累托改进 要改到什么境界才是最好的状况呢?那就是任何图利某些人的企图,都会导致其他人的损失,也就是有名的 帕累托最优 。[书摘1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这些核心理论专注于价格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它们认为工资和资本回报率就像商品价格一样,应该交由市场决定,从而确保经济效率。这种理论有其政治目的:它们有意地只谈效率而故意绕过亚当_斯密所关心的官商勾结造成的不公平问题,同时淡化马克思对资本家的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批判,而将大家的注意力全部引到了效率为先而不重视公平的现代 经济学 ,而将亚当·斯密所开创的 政治经济学 中的 政治 两字永远拿掉。[书摘1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他一下就谈到了幽灵的问题,他认为资本就是劳动者的幽灵所积累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任何资本推到最原始的一点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最原始的资本是什么?应该是锄头吧,那么锄头是怎么来的,锄头应该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所以劳动者创造出了资本,而资本剥削了劳动的剩余价值而继续积累,最后劳动者反而被资本所奴役。按照这个说法,劳动者是唯一能够创造产出的,因此劳动者的工资可以透过 边际理论 的观念由最后一单位的投入而决定,也就是前例所谓的每天工资400元。但是资本就不能用 边际理论 的观念来定资本回报率,因为资本不能创造锄头。为了辩驳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包括罗宾逊夫人构建了一些反例。接续前面的例子,他们竟然发现如果用 边际理论 定资本回报率的话,有的时候两个不同的资本回报率(一个4%,一个2%)竟然创造出同样的400元的产出。如果这是个事实,那么你如何付资本回报率呢?你是付给资本家4%的回报400元?还是付2%的回报200元呢?这就是个矛盾,但是工资绝不会出现这种可笑的矛盾。这个反例清楚地证明,资本是不能利用 边际理论 定回报率的,只有工资可以,这个案例就是所谓资本再转换(Reswitching Controversy)的大争论。这次学术上的再转换争论吸引来了不少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年)。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优秀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公开认输,他们将认输的文章发表在1966年的经济学顶级期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经济季刊》第80卷,第568-583页)。但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公开认输并没有对经济学界产生多少实质影响,目前经济学家仍继续使用 边际理论 的概念来定价资本,也就可以简单地用劳动投入和资本投人来决定生产,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 生产函数 。讲一句比较客观的话,我们不知道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生了什么事转化了亚当·斯密,但是我实在不认为1970年之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有意误导经济学研究。举例而言,20世纪70年代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包括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人重新定义只用劳动而不用资本的生产函数,这就是一个改进。但是,现代经济学的最大问题是要用数学来解释经济现象,所以必须简化分析,否则解不出数学解。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 假设 可以用 边际理论 来定价资本在学术界是可以被接受的。读者不要觉得奇怪,这种不切实际的 假设 在经济学论文中比比皆是。经济学里的这种 假设 是最为人所垢病的。我记得有一个笑话挖苦经济学家。有三个人在海难后流落到了荒岛,这三人中有一位是物理学家,一位是化学家,另外一位是经济学家。他们三人在研究如何打开一个罐头充饥。物理学家说,我们将罐头抛下山,利用地心吸力的原理,使得罐头加速下坠而打开。化学家说,我们应该把太阳能当成实验室的酒精灯,烧烤罐头让它产生化学变化而打开。最后这位经济学家竟然说——我们干脆假设这个罐头就是打开的算了。[书摘15]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年)提出,私有产权是政治自由的基础。[书摘16]《独立宣言》称: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是,《独立宣言》有半数签署人竟然都拥有黑人奴隶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独立宣言》的口号。[书摘17]1. 司马迁首先提出 看不见的手 学者们一直将 看不见的手 这个隐喻追根溯源到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年)的戏剧《麦克白》(Macbeth)。但是我们很好奇地想知道亚当·斯密是如何得出经济和社会可以自我调控而不需要政府干预这样一个观点的?我们的答案可能令所有的读者感到震惊——这个观点可能来自于中国: 看不见的手 的隐喻竟然也来自中国,而且首先提出这个观念的中国人并不是什么不知名的小人物,而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书摘18]他的伟大作品《史记》至今仍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这部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许仅次于孔子的《论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道: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书摘19]经济学思想经过两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大多数人都会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就是指价格机制。然而,这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国富论》中有关 看不见的手 的段落,我们就会发现亚当_斯密对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未提及,而且该段的上下章节也没对此进行论述。 看不见的手 仅仅是亚当·斯密对一个经济学原理的隐喻,这个原理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会产生好的社会效益。而把 看不见的手 扯上价格机制是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所创造出来的——包括奥地利学派、瓦尔拉斯、帕累托。[书摘20]司马迁对个人的自利行为可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也用了一个隐喻,即 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 。但是,他比亚当·斯密更早提出价格机制产生了这种效应(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 )。因此,在公元前的第一个世纪,司马迁就已经提出了比亚当·斯密还深入的观点。[书摘21]德国哲学家、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莱布尼茨(Gottfried Wihelm Leibniz,1646-1716年)。[书摘22]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 小国寡民 。然后司马迁提出,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们希望从全国不同地区得到不同的物质产品,而获得这些产品就必须进行贸易:[书摘23]老子曰: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书摘24]伟大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年)[书摘25]至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司马迁的观点很有可能是通过杜尔哥传播到亚当·斯密那里的。[书摘26]《国富论》展现出亚当·斯密对中国的详尽了解,在诸如中国女子从小要裹脚、地租对于政府收入的重要性、地方官员对修路和维护路况的职责,以及市民可以以货代税等方面,他在书中都有涉及例如,[书摘27]我自己作为受过严谨训练的经济学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篇文章竟然轻易地改写了我们过去30年所深信的理念。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竟然是反腐败。他不但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通过操纵和贿赂政客来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家的贪婪,是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书摘28]只是方法不同。马克思透过无产阶级革命打倒腐败的资本主义,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而亚当·斯密透过 看不见的手 来改变当时英国官商勾结的腐败现状,也借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书摘29]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 自由,平等,博爱 (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这一口号把兄弟关系或者家庭和谐延伸到全社会。[书摘30]《资本论》是1867年出版的,也就是马克思49岁的时候出版的,当时他正深受贫困之辱,并且因为失去三个孩子而几乎崩溃。自从他的臀部由于数年来一直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学习历史和政治经济学而长了痔疮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就站在桌子旁边写完了最后的草稿。读者如果去伦敦观光的时候可以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看看,你可以看到马克思坐过的椅子,椅子上有一个中空的坐垫,以保护他的痔疮。[书摘31]正如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所说: 资产阶级会记住我的痔疮![书摘32]康德教授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在哲学上卓有成就,也在道德和美学领域从事开创性的工作,此外,他是第一个发出创建联合国倡议的人,并且提出了一个在21世纪也仍被接受的太阳系形成理论。[书摘33]我们如何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对此有两种派别的思想。第一派起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的唯心论,他认为观念在先。比如,我们知道足球是圆形的,仅仅因为它符合早已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圆形的观念。另一派的唯物论则起始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相反,他认为经验在先:我们关于球形的观念来自于我们对足球等等的经验,因而形成圆的观念。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盛行了两千多年。[书摘34]到了18世纪,观念论和经验论之争被苏格兰的休谟重新开始了,其《人性论》论证说,即使太阳在几十亿年以来的每天早晨都升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太阳明天是否会同样升起。我们当然可以预想太阳会升起,但这并不是知识,而仅仅是习惯。的确,我们对所有的事情恐怕都是认不清的。康德教授当时已经被休谟的理性怀疑主义所倾倒,但是他后来有一个深入的答案——该答案也解释了柏拉图和亚历士多德可能都是正确的。我们搞个有趣的虚拟场景来说明他的观点。康德教授友善地招呼我进入他的房子。他叫我把我的一个手指放在一个按钮上。我按右边的按钮,一个洞就会打开。我看到洞的里面是一个盒子和一个圆形的物体。他告诉我再按左边的按钮,一个洞再一次打开,奇怪的是,我看到盒子里面是一个方形的物体。这是一个骗局,还是我弄错了?但是康德教授是真诚的,而且我也没有弄错。第一次我看到了圆形的物体,第二次我却看到了方形的物体。同样一个盒子为什么有着相互矛盾的物体呢?康德教授在教导我如何处理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不应该直接得出结论说康德教授是一个骗子,也不能说我弄错了,或许两个观点都对。比如说,这个盒子可能实际上装了一个圆柱体,当我从盒子的一个角度来看它的时候,它是圆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时候,它是方的。这个处理矛盾观点的方法就是一种 批判 (critique)。 批判 和 批评 (criticism)不同。如果仅是批评,你可能会说: 教授,你肯定犯了错误:如果一个物体是圆的,那么它不可能是方的。 但是 辩证法 就是一种批判中的推理。也就是先看出矛盾,然后试图通过解决矛盾再前进到更深的层面中。比如说,我们看到了前述方形和圆形的矛盾,我们只有接受两者的矛盾,才能让我们领悟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圆柱体。[书摘35]我发现,先按动左边的按钮,后按动右边的按钮,我会先经验到圆柱体的一个方的形象,然后经验到圆柱体的圆的形象。如果颠倒一下按按钮的次序,经验到的形象先后顺序也随着颠倒过来。也就是说,我可以选择经验这两个形象的次序。但是,如果不按按钮,洞是绝对不会打开的,因此这个顺序就无法颠倒了。玩按钮的游戏使我确信:我虽然可以选择去重新排列某些经验的次序,但是不能选择去重新排列另外一些经验的次序,但是因为我按了按钮了,我才感到 自我 的存在。[书摘36]唯心论和唯物论看起来是矛盾的,我们只有接受两者的矛盾,才能领悟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理解世界是被稳定的规则所支配的。[书摘37]《圣经》中指出上帝创造人类,但是费尔巴哈却认为是人类创造上帝[书摘38]费尔巴哈认为基督教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只不过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而教会利用人类信仰上帝而大肆敛财剥削信徒。[书摘39]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于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是没有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书摘40]鲁迅非常讽刺地说,中国人虽然发明了火药,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却只在节庆假日的时候玩放爆竹游戏,而欧洲人却利用中国人的火药发明了火炮和火枪。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发明的是黑火药,只能用来放炮仗,而西方的火药是黄火药,和我们中国的发明无关,是黄火药改变了欧洲,而不是我们发明的黑火药。[书摘41]到了法国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时代,即法国最伟大专制的 太阳王 时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书摘42]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 朕即国家 。[书摘43]但是那些无产阶级在成功之后,又会很容易地去剥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这最终又会促使新的剥削者和其受害者之间以后发生更猛烈的新一轮的阶级斗争……而这也是马克思希望完全消除阶级存在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完全消灭了阶级,才能避免这种阶级斗争的恶性循环,而其消灭阶级的办法就是消灭私有财产。[书摘44]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以大历史的角度来观察欧洲历史,我们就会认识到腐败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特点,甚至是任何社会的特点,整个欧洲的历史就是透过高违反成本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的大历史进程。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具有了遏制腐败的民主和法治;而苏联陷落则是由于它无法遏制腐败;并且,苏联在向民主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更多的腐败,这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解体,而绝不是因为马克思理论的错误。[书摘45]现在的理论经济学家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为了便于发表学术论文,他们使用简单理想化的模型,这样易于求解,但可能严重地偏离实际。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芝加哥大学的理性预期学派①。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都能够被数学模型所预测,这是一个非常可笑而简单的假设,就是基于这一假设,他们最终得出了 政府干预无用论 。由于这几位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错误的理论广为传播,助长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也间接地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危机。[书摘46]你说微观经济学从消费者理论到生产者理论,哪一个不是想透过价格达到最有效率的境界呢?当我们把这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在一起,成为最后一章 福利经济学 的时候,你会注意到,生产者的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效率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全社会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一个铁律,是不容挑战的铁律。[书摘47]概率论是在所谓拉普拉斯研究陪审团才发展出来的,因为在不确定现象下,19世纪的物理学是牛顿力学,它没有量子力学,那么拉普拉斯本人就是为了研究陪审团问题而发展概率论的,因为他是一个陪审员,他要提出某事件的概率可能是0.5和1之间……[书摘48]香港的土地是公有的[书摘49]我们要注意的是,香港公有土地的产生,市场的拍卖,产生了公有资产的收益,这样导致香港可以收很低的税。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国有资产都彻底私有化,那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公民都不得不再交更多的税。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市场中经营公有资产产生收益,实际上可以降低每个人所付的税。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深刻的内涵,也就是郎教授说的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 的本质意义。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从“承诺”到《大宪章》到《改革法案》到现代的全民民主的本质就是透过严刑峻法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 2013-08-16 20:05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从“承诺”到《大宪章》到《改革法案》到现代的全民民主的本质就是透过严刑峻法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 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的改革,几乎都可以在过去的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 2013-08-16 20:01 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的改革,几乎都可以在过去的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 [书摘1] 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 [书摘2] 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 2012-07-30 07:47 2人喜欢 资本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改革[书摘1]笔者透过对马克思和亚当·斯密的理论比较,还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两个伟大思想家的思想有着惊人的类似。马克思是透过“民主和法治”打击权力的腐败,而斯密是透过“看不见的手”打击权力的腐败,而这两位大思想家打击权力腐败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思称之为“和谐的社会”,而斯密称之为“社会整体利益”。[书摘2]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必然崩溃的说法只存在于《资本论》第一卷,可是马克思并没有意识到他过世之后,资本主义透过进一步的民主与法治保护了工人的利益,从而避开了《资本论》第一卷的诅咒。[书摘3] 现存所有社会的历史都是通过提高民主和法治水平来遏制腐败的阶级斗争史 。也就是说,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存活至今就是因为在马克思过世之后,欧洲透过了更进一步的民主和法治控制了腐败,从而挽救了马克思时代的资本主义。而苏联的解体并不是因为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有什么错误,而是因为苏联没有遏制腐败,违反了马克思的理论。[书摘4]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所谓的 左 和右的争论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基本上都是把手段当做目的的僵化思维模式。以 左派 所尊崇的马克思为例,把他的共产主义手段当成了目的,而完全忽略了民主和法治的手段以及和谐社会的目的,从而造成了改革开放之前无民主、无法治的 左 的错误,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僵化,破坏了社会的和谐。但是对于改革开放之后横行了三十多年的新自由主义的右派而言,他们把亚当·斯密 看不见的手 当成目的,否定政府的一切干涉,忽略了社会整体利益。[书摘5]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英雄人物,他不但是现代经济学之父,更堪称现代资本主义之父。举例而言,美国前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时期,为政府服务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还设计并佩戴印有亚当·斯密肖像的领带,可见亚当·斯密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影响力之大。亚当·斯密的思想孕育了现今世界最重要的两大体系之自由经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另一个由马克思理论所孕育的苏联东欧等国家却在现代资本主义的冲击下逐步解体了。[书摘6]无独有偶,马克思也将这些研究称为 政治经济学 。[书摘7]《国富论》和标志美国建国的《独立宣言》恰巧在同一年出版。[书摘8]但是和马克思不同,亚当·斯密希望透过 看不见的手 说服议会放弃干预,而 看不见的手 增进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是利益团体的利益。[书摘9]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派推翻马克思的根本思维,那就是劳动价值理论,他们从根本上否定劳动和价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奥地利人门格尔(Karl Menger,1840一1921年)和维塞尔(Friedrich von Wieser, 1851-1926年)在维也纳大学发起了 边际理论 革命。他们反对劳动价值理论,他们认为商品的价格并不是由它所包含的劳动时间所决定,而是由消费者购买最后一件商品的价格所决定,这个时候就开始将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和价格机制联系起来了。一般非专业的读者可能不懂这是怎么回事。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市场供应了A产品,当时有三个消费者购买了A产品,第一个人非常想买,因此出了3元,第二个人的购买意愿稍低,他只愿意出2.5元,第三个人的购买意愿更低,他只愿意出2元,因此,A产品的价格应该是2元,也就是第三个人的购买行为决定了市场价格。那么为什么叫边际理论呢?边际的英文是marginal,而其英文字面的意义就是最后一个的意思,而最后一个人的购买行为决定价格的理论就叫做 边际理论 。这个说法有意地把劳动的贡献排除,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肯定资本家的贡献了。因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资本家是全无贡献的,他们的财富均来自于掠夺劳动者。奥地利学派的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1851-1914年)认为资本密集型生产的特征是生产过程更长,更为 迂回 (roundabout),也就是说从投人生产到产品产出的时间间隔更长。他把资本的收益解释为在更为迂回的生产过程中的 等待 (waiting)的回报,这个时候,资本家的贡献就被量化地肯定了,也就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对这个社会都有贡献,而不是一种单纯的资本家剥削劳动者的行为。那么劳动者和资本家的贡献怎么得到回报呢?就是透过 边际理论 的运作,劳动者的工资取决于其所投入的最后一单位劳动对生产的贡献,而资本家的回报由其所投人的最后一元的资本对生产的贡献所决定。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劳工的第一个小时的工作能产出100元的A产品,而最后第八个小时能产出50元的A产品,那么他整天的工资就应该是50x8=400元。而资本回报率的计算方法也是相同的,比如10000元资本的第一个小时能产出100元的A产品,而最后第八个小时能产出50元的A产品,那么他整天的资本回报率就应该是50x8/10000=他们所共同生产的产品怎么定价呢?那就是由前面所说的最后一个消费者所愿意付的价格所决定,根据前面的例子,这个产品价格就是2元,而且一天生产了400个A产品,所以总收人是2x400=800元,其中400元给工人,400元(也就是4%的资本回报率)给资本家。由边际理论所决定的价格机制从此被套上了 看不见的手 的外衣,因此整个社会透过这只 看不见的手 来运作,从此以后亚当·斯密就这么被拉人了资本主义的阵营。我们所学的经济学基本上就从这里开始,而根本不谈马克思的劳动剩余价值理论。[书摘10]但可能不知道微观经济学的另一个名字就叫 价格理论 。由边际理论所推导出的价格理论开始风起云涌地被推广了,而价格机制这只 看不见的手 开始被神话了。举例而言,稍后的奥地利学派成员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年)和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 1889-1992年)都强调价格中包含的信息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价格本身就能最适当地调配资源。读者又要问我,这个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我再举个简单例子,如果A产品的价格上升到3元,代表了我们这个社会需要A产品,因此我们应该多生产A产品;[书摘11]这个价格机能调配资源的作用简直太神奇了,在瑞士洛桑,瓦尔拉斯(Leon Walras, 1834-1910年)认为透过价格机能的调整,整个社会将会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也就是这个社会透过产品价格2元、每天工资400元和每天资本回报率4%生产A产品。这就是他所提出的 一般均衡理论 (General Equilibrium)。[书摘12]满足这些条件显然不现实,举例而言,这个社会对学有专精的技术人才是采取议价的方式,而不是给定工资你爱干不干的心态,此外,各地政府大力给予各种优惠吸引外资,不也是议价的心态吗?瓦尔拉斯这个前提条件似乎已经开始否定自己的理论了?与其说是达到 一般均衡理论 的条件,还不如说是一个根本达不到 一般均衡理论 的警告。他的学生帕累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年)继承他的思想,开始构建一条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的路径,这以后被称为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他首先提出透过前述的价格调整,这个社会可以达到 帕累托改进 ——可以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但是其他人不能变得更贫穷。那么 帕累托改进 要改到什么境界才是最好的状况呢?那就是任何图利某些人的企图,都会导致其他人的损失,也就是有名的 帕累托最优 。[书摘13]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这些核心理论专注于价格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它们认为工资和资本回报率就像商品价格一样,应该交由市场决定,从而确保经济效率。这种理论有其政治目的:它们有意地只谈效率而故意绕过亚当_斯密所关心的官商勾结造成的不公平问题,同时淡化马克思对资本家的剥削和阶级斗争的批判,而将大家的注意力全部引到了效率为先而不重视公平的现代 经济学 ,而将亚当·斯密所开创的 政治经济学 中的 政治 两字永远拿掉。[书摘1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的第一句话是怎么说的,他一下就谈到了幽灵的问题,他认为资本就是劳动者的幽灵所积累的,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可以这么解释,任何资本推到最原始的一点都是劳动创造出来的。比如说最原始的资本是什么?应该是锄头吧,那么锄头是怎么来的,锄头应该是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所以劳动者创造出了资本,而资本剥削了劳动的剩余价值而继续积累,最后劳动者反而被资本所奴役。按照这个说法,劳动者是唯一能够创造产出的,因此劳动者的工资可以透过 边际理论 的观念由最后一单位的投入而决定,也就是前例所谓的每天工资400元。但是资本就不能用 边际理论 的观念来定资本回报率,因为资本不能创造锄头。为了辩驳新古典经济学家的观点,以英国剑桥大学为主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包括罗宾逊夫人构建了一些反例。接续前面的例子,他们竟然发现如果用 边际理论 定资本回报率的话,有的时候两个不同的资本回报率(一个4%,一个2%)竟然创造出同样的400元的产出。如果这是个事实,那么你如何付资本回报率呢?你是付给资本家4%的回报400元?还是付2%的回报200元呢?这就是个矛盾,但是工资绝不会出现这种可笑的矛盾。这个反例清楚地证明,资本是不能利用 边际理论 定回报率的,只有工资可以,这个案例就是所谓资本再转换(Reswitching Controversy)的大争论。这次学术上的再转换争论吸引来了不少学者,其中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1915-2009年)。最后的结果是,这些优秀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公开认输,他们将认输的文章发表在1966年的经济学顶级期刊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经济季刊》第80卷,第568-583页)。但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公开认输并没有对经济学界产生多少实质影响,目前经济学家仍继续使用 边际理论 的概念来定价资本,也就可以简单地用劳动投入和资本投人来决定生产,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 生产函数 。讲一句比较客观的话,我们不知道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发生了什么事转化了亚当·斯密,但是我实在不认为1970年之后的西方经济学家有意误导经济学研究。举例而言,20世纪70年代之后很多经济学家包括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等人重新定义只用劳动而不用资本的生产函数,这就是一个改进。但是,现代经济学的最大问题是要用数学来解释经济现象,所以必须简化分析,否则解不出数学解。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学家 假设 可以用 边际理论 来定价资本在学术界是可以被接受的。读者不要觉得奇怪,这种不切实际的 假设 在经济学论文中比比皆是。经济学里的这种 假设 是最为人所垢病的。我记得有一个笑话挖苦经济学家。有三个人在海难后流落到了荒岛,这三人中有一位是物理学家,一位是化学家,另外一位是经济学家。他们三人在研究如何打开一个罐头充饥。物理学家说,我们将罐头抛下山,利用地心吸力的原理,使得罐头加速下坠而打开。化学家说,我们应该把太阳能当成实验室的酒精灯,烧烤罐头让它产生化学变化而打开。最后这位经济学家竟然说——我们干脆假设这个罐头就是打开的算了。[书摘15]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年)提出,私有产权是政治自由的基础。[书摘16]《独立宣言》称: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让与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但是,《独立宣言》有半数签署人竟然都拥有黑人奴隶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独立宣言》的口号。[书摘17]1. 司马迁首先提出 看不见的手 学者们一直将 看不见的手 这个隐喻追根溯源到了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年)的戏剧《麦克白》(Macbeth)。但是我们很好奇地想知道亚当·斯密是如何得出经济和社会可以自我调控而不需要政府干预这样一个观点的?我们的答案可能令所有的读者感到震惊——这个观点可能来自于中国: 看不见的手 的隐喻竟然也来自中国,而且首先提出这个观念的中国人并不是什么不知名的小人物,而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书摘18]他的伟大作品《史记》至今仍被所有中国人所熟知。这部著作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许仅次于孔子的《论语》。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道: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徵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书摘19]经济学思想经过两个世纪的薪火相传,大多数人都会直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就是指价格机制。然而,这是毫无根据的。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国富论》中有关 看不见的手 的段落,我们就会发现亚当_斯密对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并未提及,而且该段的上下章节也没对此进行论述。 看不见的手 仅仅是亚当·斯密对一个经济学原理的隐喻,这个原理认为个人的自利行为会产生好的社会效益。而把 看不见的手 扯上价格机制是后来的经济学家们所创造出来的——包括奥地利学派、瓦尔拉斯、帕累托。[书摘20]司马迁对个人的自利行为可产生好的社会效益也用了一个隐喻,即 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 。但是,他比亚当·斯密更早提出价格机制产生了这种效应( 故物贱之徵贵,贵之徵贱 )。因此,在公元前的第一个世纪,司马迁就已经提出了比亚当·斯密还深入的观点。[书摘21]德国哲学家、微积分的创始人之一莱布尼茨(Gottfried Wihelm Leibniz,1646-1716年)。[书摘22]老子认为理想的国家应该是 小国寡民 。然后司马迁提出,这是不现实的,因为人们希望从全国不同地区得到不同的物质产品,而获得这些产品就必须进行贸易:[书摘23]老子曰: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书摘24]伟大的苏格兰哲学家大卫·休谟(David Hume, 1711-1776年)[书摘25]至少,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司马迁的观点很有可能是通过杜尔哥传播到亚当·斯密那里的。[书摘26]《国富论》展现出亚当·斯密对中国的详尽了解,在诸如中国女子从小要裹脚、地租对于政府收入的重要性、地方官员对修路和维护路况的职责,以及市民可以以货代税等方面,他在书中都有涉及例如,[书摘27]我自己作为受过严谨训练的经济学家,此刻的心情是沉重的,因为这篇文章竟然轻易地改写了我们过去30年所深信的理念。亚当·斯密撰写《国富论》的目的竟然是反腐败。他不但如同马克思一样痛斥资本家通过操纵和贿赂政客来剥削工人;他不仅对工人的贫困痛心疾首,也痛切地感受到他们心智的衰退;他还强烈谴责资本家的贪婪,是贪婪摧毁了资本家的灵魂。[书摘28]只是方法不同。马克思透过无产阶级革命打倒腐败的资本主义,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而亚当·斯密透过 看不见的手 来改变当时英国官商勾结的腐败现状,也借以构建以民为本的和谐社会。[书摘29]当时法国大革命的口号是 自由,平等,博爱 (Liberte, Egalite, Fraternite),这一口号把兄弟关系或者家庭和谐延伸到全社会。[书摘30]《资本论》是1867年出版的,也就是马克思49岁的时候出版的,当时他正深受贫困之辱,并且因为失去三个孩子而几乎崩溃。自从他的臀部由于数年来一直坐在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学习历史和政治经济学而长了痔疮之后,他大部分时间就站在桌子旁边写完了最后的草稿。读者如果去伦敦观光的时候可以到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看看,你可以看到马克思坐过的椅子,椅子上有一个中空的坐垫,以保护他的痔疮。[书摘31]正如马克思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所说: 资产阶级会记住我的痔疮![书摘32]康德教授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不但在哲学上卓有成就,也在道德和美学领域从事开创性的工作,此外,他是第一个发出创建联合国倡议的人,并且提出了一个在21世纪也仍被接受的太阳系形成理论。[书摘33]我们如何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对此有两种派别的思想。第一派起始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的唯心论,他认为观念在先。比如,我们知道足球是圆形的,仅仅因为它符合早已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一个圆形的观念。另一派的唯物论则起始于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相反,他认为经验在先:我们关于球形的观念来自于我们对足球等等的经验,因而形成圆的观念。唯心论和唯物论之争盛行了两千多年。[书摘34]到了18世纪,观念论和经验论之争被苏格兰的休谟重新开始了,其《人性论》论证说,即使太阳在几十亿年以来的每天早晨都升起来,我们也不知道太阳明天是否会同样升起。我们当然可以预想太阳会升起,但这并不是知识,而仅仅是习惯。的确,我们对所有的事情恐怕都是认不清的。康德教授当时已经被休谟的理性怀疑主义所倾倒,但是他后来有一个深入的答案——该答案也解释了柏拉图和亚历士多德可能都是正确的。我们搞个有趣的虚拟场景来说明他的观点。康德教授友善地招呼我进入他的房子。他叫我把我的一个手指放在一个按钮上。我按右边的按钮,一个洞就会打开。我看到洞的里面是一个盒子和一个圆形的物体。他告诉我再按左边的按钮,一个洞再一次打开,奇怪的是,我看到盒子里面是一个方形的物体。这是一个骗局,还是我弄错了?但是康德教授是真诚的,而且我也没有弄错。第一次我看到了圆形的物体,第二次我却看到了方形的物体。同样一个盒子为什么有着相互矛盾的物体呢?康德教授在教导我如何处理两个看似矛盾的观点。首先我们不应该直接得出结论说康德教授是一个骗子,也不能说我弄错了,或许两个观点都对。比如说,这个盒子可能实际上装了一个圆柱体,当我从盒子的一个角度来看它的时候,它是圆的,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时候,它是方的。这个处理矛盾观点的方法就是一种 批判 (critique)。 批判 和 批评 (criticism)不同。如果仅是批评,你可能会说: 教授,你肯定犯了错误:如果一个物体是圆的,那么它不可能是方的。 但是 辩证法 就是一种批判中的推理。也就是先看出矛盾,然后试图通过解决矛盾再前进到更深的层面中。比如说,我们看到了前述方形和圆形的矛盾,我们只有接受两者的矛盾,才能让我们领悟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圆柱体。[书摘35]我发现,先按动左边的按钮,后按动右边的按钮,我会先经验到圆柱体的一个方的形象,然后经验到圆柱体的圆的形象。如果颠倒一下按按钮的次序,经验到的形象先后顺序也随着颠倒过来。也就是说,我可以选择经验这两个形象的次序。但是,如果不按按钮,洞是绝对不会打开的,因此这个顺序就无法颠倒了。玩按钮的游戏使我确信:我虽然可以选择去重新排列某些经验的次序,但是不能选择去重新排列另外一些经验的次序,但是因为我按了按钮了,我才感到 自我 的存在。[书摘36]唯心论和唯物论看起来是矛盾的,我们只有接受两者的矛盾,才能领悟发生矛盾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两个学派不理解世界是被稳定的规则所支配的。[书摘37]《圣经》中指出上帝创造人类,但是费尔巴哈却认为是人类创造上帝[书摘38]费尔巴哈认为基督教教会所宣扬的上帝只不过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而教会利用人类信仰上帝而大肆敛财剥削信徒。[书摘39]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于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心境,是没有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宗教是人民的鸦片。[书摘40]鲁迅非常讽刺地说,中国人虽然发明了火药,但是我们的老祖宗却只在节庆假日的时候玩放爆竹游戏,而欧洲人却利用中国人的火药发明了火炮和火枪。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人发明的是黑火药,只能用来放炮仗,而西方的火药是黄火药,和我们中国的发明无关,是黄火药改变了欧洲,而不是我们发明的黑火药。[书摘41]到了法国路易十四(Louis XIV,1638-1715年)时代,即法国最伟大专制的 太阳王 时期,专制主义达到了顶峰。[书摘42]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 朕即国家 。[书摘43]但是那些无产阶级在成功之后,又会很容易地去剥削其他人的合法权利,因此,这最终又会促使新的剥削者和其受害者之间以后发生更猛烈的新一轮的阶级斗争……而这也是马克思希望完全消除阶级存在的根本原因,因为只有完全消灭了阶级,才能避免这种阶级斗争的恶性循环,而其消灭阶级的办法就是消灭私有财产。[书摘44]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以大历史的角度来观察欧洲历史,我们就会认识到腐败是西方社会的基本特点,甚至是任何社会的特点,整个欧洲的历史就是透过高违反成本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的大历史进程。西方资本主义之所以获得成功,正是由于他们具有了遏制腐败的民主和法治;而苏联陷落则是由于它无法遏制腐败;并且,苏联在向民主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又产生了更多的腐败,这最终导致了自己的解体,而绝不是因为马克思理论的错误。[书摘45]现在的理论经济学家没有足够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耐心。为了便于发表学术论文,他们使用简单理想化的模型,这样易于求解,但可能严重地偏离实际。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芝加哥大学的理性预期学派①。他们认为人们的行为都能够被数学模型所预测,这是一个非常可笑而简单的假设,就是基于这一假设,他们最终得出了 政府干预无用论 。由于这几位都先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错误的理论广为传播,助长了美国政府对经济的放任政策,也间接地导致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危机。[书摘46]你说微观经济学从消费者理论到生产者理论,哪一个不是想透过价格达到最有效率的境界呢?当我们把这个生产者和消费者并在一起,成为最后一章 福利经济学 的时候,你会注意到,生产者的效率以及消费者的效率必须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全社会不能变得更贫穷,这是一个铁律,是不容挑战的铁律。[书摘47]概率论是在所谓拉普拉斯研究陪审团才发展出来的,因为在不确定现象下,19世纪的物理学是牛顿力学,它没有量子力学,那么拉普拉斯本人就是为了研究陪审团问题而发展概率论的,因为他是一个陪审员,他要提出某事件的概率可能是0.5和1之间……[书摘48]香港的土地是公有的[书摘49]我们要注意的是,香港公有土地的产生,市场的拍卖,产生了公有资产的收益,这样导致香港可以收很低的税。所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今天把所有国有资产都彻底私有化,那就意味着我们所有的公民都不得不再交更多的税。这就是说,如果我们在市场中经营公有资产产生收益,实际上可以降低每个人所付的税。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能有一个真正的深刻的内涵,也就是郎教授说的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化 的本质意义。 看看郎教授对中国改革的建议,就可以得出,中国改革的执行误区。从小平时代就开始大谈的改革,究竟哪里发生了问题。既然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都是要反对腐败,我们应该要明了。而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时,正是斗争激烈的时候,先辈们截取斗争为主体是无可厚非的,而今日,是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些马克思及与马克思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断呢? 2012-09-06 17:58 看看郎教授对中国改革的建议,就可以得出,中国改革的执行误区。从小平时代就开始大谈的改革,究竟哪里发生了问题。既然马克思和亚当斯密都是要反对腐败,我们应该要明了。而在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时,正是斗争激烈的时候,先辈们截取斗争为主体是无可厚非的,而今日,是不是应该进一步研究一下这些马克思及与马克思相关的文献资料论断呢?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顽疾,都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根除腐败,马克思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废除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来重建社会,殊路同归。 2012-11-09 09:26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顽疾,都是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通过“看不见的手”来根除腐败,马克思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中通过“废除私有制,无产阶级革命”来重建社会,殊路同归。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从“承诺”到《大宪章》到《改革法案》到现代的全民民主的本质就是透过严刑峻法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 2013-08-16 20:05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从“承诺”到《大宪章》到《改革法案》到现代的全民民主的本质就是透过严刑峻法的法治保证民主的推行以控制腐败。 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的改革,几乎都可以在过去的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 2013-08-16 20:01 我们今天喊的口号,我们今天的改革,几乎都可以在过去的欧洲历史上找到痕迹。只是我们不学习,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悲哀。我们今天是踏着历史的足迹,不断重复着过去的悲剧。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