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售繁荣 刘波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兜售繁荣
副标题:
作者:刘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4265
出版时间:2012
页数:250
定价:68.00
内容简介: 每逢经济危机,寻找“复苏”和“繁荣”的良方,便成为那些“事后诸葛亮”的预言家欺世盗名的立身之本,而一些政府也经常病急乱投医,总是听信那些政策企业家兜售的“繁荣”政策,试图借此走出经济低谷。 然而,当“政策企业家”取代了真正的经济学教授,当庸俗的经济学偏方击败了严肃的经济学思想,当坏的经济学理论驱逐了好的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对真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该坚守还是放弃严密的政策思考和谨慎的理沦研究?在这个被失望情绪笼罩的年代,谁才拥有真正的繁荣点金之手?在这本言辞犀利、视角敏锐的佳作中,经济学大师克鲁格曼以七十年代后的美国为样本,精辟分析了经济观点影响政策决策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其间所发生的种种怪象。对于当前一心追求繁荣的各国政府、致力于提供政策建议的学者乃至众多迷惑不解的公众而言,《兜售繁荣》的观点无异于醍醐灌顶。诚如书中所言... 每逢经济危机,寻找“复苏”和“繁荣”的良方,便成为那些“事后诸葛亮”的预言家欺世盗名的立身之本,而一些政府也经常病急乱投医,总是听信那些政策企业家兜售的“繁荣”政策,试图借此走出经济低谷。 然而,当“政策企业家”取代了真正的经济学教授,当庸俗的经济学偏方击败了严肃的经济学思想,当坏的经济学理论驱逐了好的经济学理论,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发展又会受到怎样的伤害?对真正的经济学家来说,是该坚守还是放弃严密的政策思考和谨慎的理沦研究?在这个被失望情绪笼罩的年代,谁才拥有真正的繁荣点金之手?在这本言辞犀利、视角敏锐的佳作中,经济学大师克鲁格曼以七十年代后的美国为样本,精辟分析了经济观点影响政策决策的过程,深刻揭露了其间所发生的种种怪象。对于当前一心追求繁荣的各国政府、致力于提供政策建议的学者乃至众多迷惑不解的公众而言,《兜售繁荣》的观点无异于醍醐灌顶。诚如书中所言,严肃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不仅更能引导我们发现真相,而且会更有趣味。 保罗·克鲁格曼,现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与汇率理论:克鲁格曼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和索洛的爱将,1994年成功预言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独享诺贝尔经济学奖、他是当代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政治评论家、前美国政府经济顾问。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发表文章数百篇。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在公众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被誉为“自凯恩斯以降,文章写得最好的经济学家”。 , 这套丛书还有 《现在终结萧条!》,《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如此不含蓄地评论讲述所有经济学派以及相关的人与事,除了经济学知识上的受益以外,更多看到的是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一些偏好与行为方式。文中指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也不仅仅是谁选错了什么理论的问题,而是民众总是会选择说得更好懂且笃定的言论,而非正确却无法给出答案的谨慎理论。这个终极问题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作者结尾的一句也就是美好的愿景吧。 我很喜欢 兜售 这个词,概念灌输在这本书里同样大量的运用。虽然例子简单,但看一遍依旧无法捋顺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多看几遍来消化。作者强力推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把其他的主义说的毫无是处,然而我并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的,所以不能进行评价。书里记录了上世纪美国的经济政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很多的地方和现在中国的样子很像,可见经典的理论拥有广谱性。书虽然是2012年出的,但里面的例子依旧是上世纪的,我没有... 我很喜欢 兜售 这个词,概念灌输在这本书里同样大量的运用。虽然例子简单,但看一遍依旧无法捋顺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多看几遍来消化。作者强力推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把其他的主义说的毫无是处,然而我并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的,所以不能进行评价。书里记录了上世纪美国的经济政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很多的地方和现在中国的样子很像,可见经典的理论拥有广谱性。书虽然是2012年出的,但里面的例子依旧是上世纪的,我没有好的分析能力,不能确定这中间的时间差发生的事件是否会对这产生影响。 真的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入门书。作者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不偏不倚。他说研究经济学比研究物理容易,比研究社会学难。嘲笑那些试图以数学工具掩盖自己经济知识上无知的人,和那些大言不惭地兜售自己的学问的“政策企业家”(我国很多教授的本职工作)。这是曼昆在“经济学原理”课上给低年级学生的推荐读物,真的不愧是哈佛的教授,书推荐得很到位,这本书就是适合入门专业学生读,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拥有较大的民主参与权的国家的学生... 真的是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入门书。作者有自己的立场,但是不偏不倚。他说研究经济学比研究物理容易,比研究社会学难。嘲笑那些试图以数学工具掩盖自己经济知识上无知的人,和那些大言不惭地兜售自己的学问的“政策企业家”(我国很多教授的本职工作)。这是曼昆在“经济学原理”课上给低年级学生的推荐读物,真的不愧是哈佛的教授,书推荐得很到位,这本书就是适合入门专业学生读,特别是对于生活在拥有较大的民主参与权的国家的学生,这本书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到学术与政治是如何交织以及影响在一起的。 4.6 理论能超出常规的清晰但又感觉后文偏颇,难免让人觉得学的是假货,兼听则明 克鲁格曼还是很有料的我准备多读几本窥探,本书梳理的连贯性能以发展的眼光看待20世纪以来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剖析利弊 我很喜欢 兜售 这个词,概念灌输在这本书里同样大量的运用。虽然例子简单,但看一遍依旧无法捋顺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多看几遍来消化。作者强力推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把其他的主义说的毫无是处,然而我并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的,所以不能进行评价。书里记录了上世纪美国的经济政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很多的地方和现在中国的样子很像,可见经典的理论拥有广谱性。书虽然是2012年出的,但里面的例子依旧是上世纪的,我没有... 我很喜欢 兜售 这个词,概念灌输在这本书里同样大量的运用。虽然例子简单,但看一遍依旧无法捋顺其中的逻辑关系,需要多看几遍来消化。作者强力推崇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而把其他的主义说的毫无是处,然而我并不知道真实情况是如何的,所以不能进行评价。书里记录了上世纪美国的经济政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有很多的地方和现在中国的样子很像,可见经典的理论拥有广谱性。书虽然是2012年出的,但里面的例子依旧是上世纪的,我没有好的分析能力,不能确定这中间的时间差发生的事件是否会对这产生影响。 【这本书是曼昆在哈佛的课上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本,偶然间看到的。2011年时曾读过,2018年10月无意间重读这篇笔记,并补充了部分内容,改正了若干错别字。】 书中是从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开始讲起的,主体当然是美国,逐一描述分析了几十年里各种经济理论,以及它们对政策决策的影... 是因为曼昆教授(prof. greg mankiw)的夏季推荐书单才到大学图书馆找到这本书的。 克鲁格曼上来就讲出了真正经济学者和政治舆论明星的差别,让大家从此警惕兜售简单上口的经济政策的人,因为这些人一般根本不懂经济。之后在介绍美国70-90年从左派到右派的一系列不成功的经济政... 成长经验告诉我们,启蒙读物异常重要,因为它就是时常决定你认识的高低。 我们小时候经常遇到不靠谱的启蒙读物,比如一本山寨的字典或者xx英语三百句,结果有时候是及其惨烈的,我们需要花很长时间认识到我们有的认识是错的,而且,可能这个时间可能是一辈子。 作为经济学的... 《兜售繁荣》像是克鲁格曼作为左倾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棋手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看似有个新字,实际两者差别极大,后者更应该叫新保守主义经济学)的批判。他认为经济学界有一类投机派,他们不过是些披着经济学外衣的极端保守主义者,反对一切大政府的行为,鼓吹自由放任、减... 读这本书的时候还是有些震撼感的,作者好像记录一场辩论赛,正反两方不断的交换各自的意见(当然他早早的就选好了一方)。除了感觉作者在论述的时候倾注了大量的主观意见这点不太好之外,这本书倒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一、经济学既是一门关注度高的学问,又是一门难以... 《兜售繁荣》(美)克鲁格曼 胡苏云 赵敏 等译 Milton Friedman在《自由选择》中描述的自由经济具有广泛的优越性,被这种理论在大部分情况下说服之后,正希望看看应用它的结果和其他经济学家对其中有些极端的观点的不同看法。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aul Krugman对包含Fried...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 好幽默的作者 2019-04-07 21:34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好幽默的作者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 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 2016-07-20 17:17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减少开支来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试图以同样的方法来增加现金储备,人们的收入会随着开支一起减少。如果我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你的东西,你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我的东西,那没结果就是我们两人的收入随着开支一起减少,而且我们都不能成功地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 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2016-07-20 16:30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2013-03-30 22:00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 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2016-07-20 16:30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 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 2016-07-20 17:17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减少开支来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试图以同样的方法来增加现金储备,人们的收入会随着开支一起减少。如果我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你的东西,你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我的东西,那没结果就是我们两人的收入随着开支一起减少,而且我们都不能成功地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2013-03-30 22:00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 好幽默的作者 2019-04-07 21:34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好幽默的作者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 好幽默的作者 2019-04-07 21:34 “根据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单个公司与家庭的理性行为可能会产生累积效应,最终导致经济衰退的悲剧。这一理论在我看来,有一种令人恐惧的美感”好幽默的作者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 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 2016-07-20 17:17 出于某种原因,这个经济体中每个家庭和企业都决定将自己持有的现金增加一点儿。当商人失去信息,并开始认为潜在的投资存在危险的时候,他们就会变得谨慎,转而积累更多现金。在今天,我们还可以加上另外一种情形,有的家庭会对未来感到恐慌,担心实业,这时他们机会减少高价消费品的支出,在这两种情况下,单个企业或家庭都会为了增加现金储备而减少开支,这就会使他们的收入超过支出。因为一个经济体中的现金量是固定的,一个人可以通过减少开支来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如果在同一时间,所有人都试图以同样的方法来增加现金储备,人们的收入会随着开支一起减少。如果我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你的东西,你为了积累现金而少买我的东西,那没结果就是我们两人的收入随着开支一起减少,而且我们都不能成功地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 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2016-07-20 16:30 罗纳德·里根的例子说明,要取得真正的政治成功,就不能只是迎合民众当前认识到的利益,而是要想办法改变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认识,从而利用他们的元气,引导他们支持一些政治家所能主导的政策变化。在总体上,政治的关键并不是利益之争,而是理论之争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2013-03-30 22:00 乔治。吉尔德的作品《财富与贫困》甚至称,像过度的税收一样,妇女参加工作也是美国经济不振的重要原因。我记得国内某位所谓的学者,似乎也持相同理论。鉴于这本书的出版是在1980年,而那位学者言之凿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挺有理由相信,他是在copycatting.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