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影印第12版) 经济学导论 保罗·海恩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影印第12版)
副标题:经济学导论
作者:保罗·海恩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9927
出版时间:2012
页数:428
定价:68.00
内容简介: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的一部标尺性著作。自2008年第11版翻译引进以来,在大专院校和非专业读者中都引起了相当的反响,荣获了多项优秀图书奖。作者在11版的基础上,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作了大量修订,带给读者全新的认识。影印第12版除了序言和前言采用中文,正文与英文原书完全一致,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原文的乐趣与收获。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风靡国际的一部另类的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与主流经济学教材不同,本书回避了繁复的公式、函数、运算,通过深入浅出和饶有趣味的图画,将日常生活中纷繁复杂、看似毫无关联的一些社会现象,和一套富有一致性的思维框架结合起来,展现出一种“经济学的想象力”。正如道格拉斯•诺斯所说,经济学的力量就在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本书的目的正是引导读者学会经济学推理方式,从而能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问题。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已经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享誉全世界,堪称经济学教育领域的一部标尺性著作。自2008年第11版翻译引进以来,在大专院校和非专业读者中都引起了相当的反响,荣获了多项优秀图书奖。作者在11版的基础上,对全书的结构和内容作了大量修订,带给读者全新的认识。影印第12版除了序言和前言采用中文,正文与英文原书完全一致,让读者充分体验阅读原文的乐趣与收获。 经济学对学习者真正有用的,是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理论背后,所反映出的一套观察个人行为及社会现象的思维方式。保罗•海恩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以对活生生的、日常发生的现象解析来阐述此点,并帮助学生学会像经济学家那样思维,有助于初学者掌握现代经济学的精髓。 ——林毅夫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讲师。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身致力于改变讲话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系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流派思想概论》等。... 保罗•海恩(Paul Heyne,1931-2000),美国芝加哥大学伦理学与社会学博士、华盛顿大学经济系讲师。作为大学本科经济学教育的改革者,海恩终身致力于改变讲话刻板的经济学教学方式,被誉为“近25年来最优秀的经济学教育工作者”之一。《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海恩的代表作,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彼得•勃特克(Peter Boettke),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为该校经济学教授,同时担任詹姆斯•布坎南政治经济中心副主任,美国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著有《计算和调试:社会主义和转型政治经济学》、《新思维为何失败: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和经济》等。 大卫•普雷契特科(David Prychitko),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北密歇根大学经济系教授。编著有《市场过程理论》(与彼得•勃特克合作)、《为何经济学家不同意:经济学流派思想概论》等。 道格拉斯•C•诺斯序——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3 林毅夫中文第12版序——经济学的样貌与灵魂 5 张维迎中文第11版序——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6 梁小民中文第11版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8 Preface 前 言 10 · · · · · · 道格拉斯•C•诺斯序——经济学教材的革命 3 林毅夫中文第12版序——经济学的样貌与灵魂 5 张维迎中文第11版序——为什么没有免费的午餐 6 梁小民中文第11版序——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8 Preface 前 言 10 1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3 Recognizing Order 认识秩序 3 The Importance of Social Cooperation 社会协作的重要性 4 How Does It Happen?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5 An Apparatus of the Mind—the skill of the economist 智力工具——经济学家的技能 6 Cooperation through mutual adjustment 通过相互调整进行合作 9 Rules of the game 游戏规则 10 Property rights as rules of the game 产权作为游戏规则 11 The biases of economic theory: a weakness or a strength? 经济学理论的偏倚:缺点还是优点? 12 Biases or conclusions 偏倚还是结论? 14 No theory means poor theory 没有理论就是糟糕的理论 15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16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17 2 Efficiency, Exchange,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21 Goods and Bads 好品和坏品 22 The Myth of Material Wealth 物质财富的误区 23 Trade Creates Wealth 贸易创造财富 24 Is It Worth It? Efficiency and Values 值不值?效率与价值 25 Recognizing Trade-Offs: Comparing Opportunity Costs of Production 学会权衡:比较生产的机会成本 27 The 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 and Exchange 从专业化和交换中获益 29 Why Specialize? 为什么要专业化? 30 From Individual Trade to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ack Again 从人际贸易到国际贸易,再到人际贸易 30 Transaction Costs 交易成本 31 Incentives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s: Middlemen 降低交易成本的激励:中间人 32 Middlemen Create Information 中间人创造信息 33 Markets as Discovery Processes 市场作为发现过程 34 An Appendix: Economic Growth: Specialization, Exchange, and The Rule of Law 延伸阅读: 经济增长:专业化、交换和法治 35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38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40 3 Substitutes Everywhere: The Concept of Demand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45 On the Notion of “Needs” 关于“需要” 45 Marginal Values 边际价值 47 Everyday Choices Are Marginal Choices 日常选择就是边际选择 48 The Demand Curve 需求曲线 49 The Law of Demand 需求法则 51 Demand and Quantity Demanded 需求和需求量 52 Demand Itself Can Change 需求自身也会变 53 Everything Depends on Everything Else 任何事物都依赖于其他事物 54 Misperceptions Caused by Inflation 通货膨胀导致的错觉 57 Time Is on Our Side 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58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需求的价格弹性 58 Thinking About Elasticity 对弹性的思考 60 Elasticity and Total Receipts 弹性与总收入 61 The Myth of Vertical Demand 垂直需求的误区 62 All Scarce Goods Must Be Rationed Somehow 所有稀缺品都必须以某种方式分配 63 Is Money All That Matters? Money Costs, Other Costs, and Economic Calculation 只有钱重要吗?货币成本、其他成本和经济计算 65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66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67 4 Cost and Choice: The Concept of Supply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75 Refresher on Opportunity Costs 对机会成本的复习 75 Costs Are Tied to Actions, Not Things 成本和行为而不是事物相关 76 What Do I Do Now? The Irrelevance of “Sunk Costs” 我现在该干什么?“沉没成本”的无关性 77 Producers’ Costs as Opportunity Costs 生产者的成本作为机会成本 78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s 边际机会成本 80 Costs and Supply 成本和供给 81 The Supply Curve 供给曲线 83 Supply Itself Can Change 供给自身也会变 85 Marginal and Average Costs 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 86 The Cost of a Volunteer Military Force 志愿兵役制度的成本 87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供给的价格弹性 90 Cost as Justification 用成本论证正当性 91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92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93 5 Supply and Demand: A Process of Coordination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99 The Market Is a Process of Plan Coordination 市场是计划协调的过程 101 The Basic Process 基本过程 102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Market Clearing 竞争、合作与市场出清 104 Changing Market Conditions 变动的市场条件 106 Learning from Free-Market Prices 理解自由市场价格 106 Central Planning and the Knowledge Problem 中央计划和知识问题 108 An Appendix: Coordination Problems: Transaction Costs 延伸阅读:协调遇到的问题:交易成本 109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114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115 6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More Applications of Supply and Demand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应用 119 Catastrophe and Confusion 自然灾害时供求的迷思 119 Catastrophe and Coordination 自然灾害时供求的协调 120 The Urge to Fix Prices 限价的冲动 122 Competition When Prices Are Fixed 价格固定时的竞争 124 Appropriate and Inappropriate Signals 恰当与不恰当的信号 125 Looking for an Apartment in the City? Read the Obituary! 想在城里找公寓吗?看讣告吧! 126 Strong Booze, Stronger Drugs: Criminal Incentives 烈酒、烈性毒品:犯罪的激励 128 Skim Milk, Whole Milk, and Gangster Milkmen 脱脂牛奶、全脂牛奶和“牛奶匪帮” 130 Supports and Surpluses 价格下限与生产过剩 130 Supply, Demand, and the Minimum Wage 供给、需求和最低工资 132 Slavery Goes Global, Again 奴隶贸易再次全球化 134 Do Costs Determine Prices? 成本决定价格吗? 135 The Dropouts Release Their First CD “退出者”发行了他们的第一张唱片 136 “There’s Gold in Them Thar Hills!” So What? “山里有金子!”那又怎么样? 137 Even Butchers Don’t Have the Guts 甚至连屠户都没这个胆子 137 Why Does It Cost So Much to Change Bedpans? 为什么医院里换个便盆都这么贵? 138 An Appendix: Framing Economic Questions Correctly 延伸阅读:正确地表述经济问题 139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14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144 7 Profit and Loss 利润与亏损 153 Wage, Rent, and Interest: Incomes Established in Advance by Contract 工资、租金和利息:用合同事先确定的收入 153 Profit: Income That Can Be Positive or Negative 利润:可正可负的收入 154 Calculating Profit: What Should Be Included in Costs? 计算利润:哪些应该计入成本? 155 Comparing Economic Profit and Accounting Profit 比较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156 Uncertainty: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Profit 不确定性:利润的必要条件 158 The Entrepreneur 企业家 159 The Entrepreneur as Residual Claimant 作为剩余索取者的企业家 160 Not-for-Profit Institutions 非营利机构 161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Market Process 企业家才能与市场过程 161 Mere Luck? 仅仅是运气吗? 163 Profit and Loss as Coordinating Signals: The Role of Monetary Calculation 利润与亏损作为协调的信号:货币计量的作用 164 Beware of Experts 小心专家 166 An Appendix: Profiteering in Futures Markets 延伸阅读: 在期货市场上赚取利润 167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17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174 8 Price Searching 觅 价 183 The Popular Theory of Price Setting 定价的流行理论 183 Introducing Ed Sike 艾德•赛克登场 184 The Basic Rule for Maximizing Net Revenue 净收益最大化的基本法则 186 The Concept of Marginal Revenue 边际收益的概念 186 Why Marginal Revenue Is Less Than Price 为什么边际收益会低于价格? 187 Setting Marginal Revenue to Equal Marginal Cost 让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188 What About Those Empty Seats? 那些空座位呢? 189 The Price Discriminator’s Dilemma 差别定价者的困境 189 The College as Price Searcher 学校作为觅价者 190 Some Strategies for Price Discrimination 一些差别定价策略 192 Ed Sike Finds a Way 艾德•赛克找到了一个办法 192 Resentment and Rationale 不满情绪与“合理化”辩解 194 Lunch and Dinner Prices 午餐价和晚餐价 194 Cost-Plus-Markup Reconsidered 重新思考成本加成 196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196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197 9 Competition and Government Policy 竞争与政府政策 205 Competition as a Process 竞争作为一个过程 205 The Pressures of Competition 竞争的压力 207 Controlling Competition 控制竞争 208 Restrictions on Competition 对竞争的限制 210 Competition for the Key Resource: The $600,000 Taxi License 对核心资源的竞争:60万美元的出租车执照 211 Competition and Property Rights 竞争和财产权 211 The Ambivalence of Government Policies 政府政策的矛盾性 212 Selling Below Cost 低于成本销售 212 What Is the Appropriate Cost? 什么是适当的成本? 213 “Predators” and Competition “掠夺者”和竞争 215 Regulating Prices 价格管制 216 “Antitrust” Policy “反托拉斯”政策 218 Interpretations and Applications 解释和应用 218 Vertical Restraints: Competitive or Anticompetitive 纵向限制:竞争或反竞争 220 The Range of Opinion 观点谱系 221 Toward Evaluation 对于竞争政策的评估 222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223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223 10 Externalities and Conflicting Rights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229 Externalities, Negative and Positive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229 Perfection Is Unattainable 十全十美无法达到 230 Negotiation 协 商 231 Reducing Externalities Through Adjudication 通过裁定减少外部性 233 The Case of the Complaining Homeowner 抱怨的房主 233 The Importance of Precedents 先例的重要性 234 The Problem of Radical Change 剧烈变化带来的问题 235 Reducing Externalities Through Legislation 通过立法减少外部性 236 Minimizing Costs 把成本降到最低 237 Another Approach: Taxing Emissions 另一种办法:征收排放税 238 Licenses to Pollute? 污染许可证? 240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效率和公平 240 The Bubble Concept 泡泡法 241 Rights and the Social Problem of Pollution 权利和污染带来的社会问题 243 Traffic Congestion as an Externality 交通拥堵作为一种外部性 243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245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245 11 Markets and Government 市场与政府 255 Private Versus Public? 私人还是公共? 255 Competition and Individualism 竞争和个人主义 256 Economic Theory and Government Action 经济理论和政府行为 257 The Right to Use Coercion 采取强制的权利 258 Is Government Necessary? 政府是必要的吗? 259 Excluding Nonpayers 排除不付钱的人 260 The Free-Rider Problem 搭便车问题 261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nd Free Riders 正外部性和搭便车 262 Law and Order 法律和秩序 263 National Defense 国 防 263 Roads and Schools 道路和学校 264 Income Redistribution 收入再分配 264 The Regulation of Voluntary Exchange 自愿交易的管制 265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政府和公共利益 266 Information and Democratic Governments 信息和民主政府 266 The Interests of Elected Officials 民选官员的利益 267 Concentrated Benefits, Dispersed Costs 集中的收益,分散的成本 269 Positive Externalities and Government Policies 正外部性和政府政策 270 How Do People Identify the Public Interest? 人们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271 The Prisoners’ Dilemma 囚徒困境 272 The Limits of Political Institutions 政治制度的局限 274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275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276 12 Measuring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Economic Systems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283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国内生产总值 284 GDP or GNP? GDP还是GNP? 285 GDP as Total Income Created in the Domestic Economy GDP作为国内经济创造的总收入 286 GDP Is Not a Measure of All Purchases in the Economy GDP衡量的并非经济系统中的所有购买 287 GDP as Total Value Added GDP作为总附加价值 288 Is Value Added Always Positive? 附加价值是否总是正的? 289 Loose Ends: Unsold Inventories and Used Goods 零散问题:未出售的存货和二手货 290 Aggregate Fluctuations 总量波动 291 Unemployment and Nonemployment 失业和未就业 292 Employed, Not Employed, and Unemployed 就业、未就业和失业 293 Labor-Market Decisions 劳动力市场中的决策 294 Unemployment and Recessions 失业和经济衰退 295 Inflation 通货膨胀 296 The Difficulties of Monetary Calculation 货币计量的难题 298 Recession and Inflation Since 1960 1960年以来的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 298 What Causes Aggregate Fluctuations? 什么导致总量波动? 301 An Appendix: Limitations of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延伸阅读:国民收入核算的局限 303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307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308 13 The Wealth of Nations: Glob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313 Who Is Rich, Who Is Poor? 谁富,谁穷? 314 The Historical Record 历史记录 314 Sources of Economic Growth 经济增长的源泉 316 Foreign Investment 外国投资 318 Human Capital 人力资本 321 Oil Comes from Our Minds 石油来自我们的头脑 322 Economic Freedom Index 经济自由度指数 323 The Developmental Power of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私有产权对发展的作用 323 The Asian Record 亚洲记录 324 Outside of Asia 亚洲之外 327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全球化及其不满 329 The Power of Popular Opinion 公众意见的力量 331 The Power of Special Interests 特殊利益的力量 332 The Outsourcing Controversy: Soundbytes vs. Analysis 外包的争论:脱口秀还是分析 332 An Appendix: The Difficulties of International GDP Comparisons 延伸阅读:跨国GDP比较的难点 334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337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338 14 Money 货 币 341 The Evolution of Money 货币的演化 341 The Myth of Fiat Money 法定货币的故事 342 The Nature of Money Today 当今货币的性质 343 So How Much Money Is Out There? 市面上有多少货币? 344 The Creation of Money 货币的创造 345 What Can Be Created Can Be Destroyed 任何可以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可以被灭失 346 Credibility and Confidence 信用和信任 347 Banks Under Regulation: Legal Reserve Requirements 受管制的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348 The Fed as Monitor and Rule Enforcer 美联储作为监督者和规则实施者 349 The Tools Used by the Fed 美联储的工具 352 The Discount Rate 贴现率 352 Open Market Operations 公开市场操作 353 But Who Is Really in Charge? 但是谁真正做主呢? 354 An Appendix: What about Gold? 延伸阅读:那么黄金呢? 355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357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357 15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Real-World Politics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 363 The Great Depression 经济大萧条 363 What Really Happens in a Recession? 经济衰退期间究竟会发生什么? 365 A Cluster of Errors 错误集群 365 Monetary Mismanagement, Monetary Miscalculation 货币的不良管理和错误计算 367 Monetary Equilibrium 货币均衡 369 When Is Monetary Policy Effective? 货币政策何时有效? 370 The Case for Fiscal Policy 财政政策 371 The Necessity of Good Timing 掌握好时机的必要性 372 The Federal Budget as a Policy Tool 联邦预算作为一种政策工具 374 Time Horizons and Politics 任期和政治 375 Deficits Unlimited 无限度的赤字 376 Why Not Government at All Levels? 为什么不是各级政府都如此? 379 Discretion and Rules 自由裁量和规则 381 Who Is at the Controls? 谁掌权? 383 Once Over Lightly 简短回顾 385 Questions for Discussion 问题与讨论 386 16 Renewal of the Debate: Some Parting Thoughts 辩论的更新:临别的思想赠言 395 The Great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 . . and Beyond 2008年及其后的金融大海啸 395 But First: The S L Crisis of the 1980s 先得回顾20世纪80年代的存贷危机 397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Hurting the Disadvantaged by Helping the Disadvantaged 次贷危机:对弱势群体的帮助反而害了他们 398 Profit, Loss, and Bailout: Can a Government Agency Be a Good Entrepreneur? 利润、亏损和援助:政府机构可以成为一个好企业家吗? 400 What Economists Know and the Limitations of Economics 经济学家知道什么和经济学的局限 402 Beyond Mere Economics 超越纯粹的经济学 404 Glossary 重要词汇 407 Index 索 引 415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近代史》,《翻译的技巧》,《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4版)》,《政治的细节(第10版)》,《社会心理学(插图第7版)》 等。 老师总是在惋惜中国高校没有经济学的通识课 又总是批评中国高校的经济学从教材到教学都是一塌糊涂 很明显被官僚主义影响了,竟然还会有人将凯恩斯主义奉为圭臬(这样的通识课,不要也罢?) 所以多读读米塞斯哈耶克还是很重要的 至少读过这本通识书,是步入正轨的开始 断断续续读了一年。欠缺一些背景知识,没太看懂民主和政府的章节。其他章节比较容易理解,很不错的书,真的会think in the economic way呢。 囫囵吞枣的读完了这本很不错的经济学入门书籍,速速记下所得,以备他日察看。 1.Wealth is what people value. 财富不等同于物质。凡是人们向往,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是财富。联想--人的七层需要。据此,可知好莱坞电影可赚钱的根源;可知单纯老百姓生活富裕,却假货横流的国家...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 经济学不会像移动平均线一样,在我们的投机行为中发挥直接作用,它更像一个作战指挥中心,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投机行为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为我们的投机行为提供更大的背... 译后记 2008年秋的一个大风天,我在北大西南门摆下一桌鸿门宴,坐等一位出版人。手里攥着一份战书,那是我对一本中文译著的勘误表,准备好好跟他讨论一下这本另类的经典教材,这位特立独行的作者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结果出人意料,我说的不是对方反客为主抢着买了单,而是他... 经济危机发生的背后,其实有着社会价值观改变的推动: 1、赚钱模式。社会整体形成一种趋势,追求短期利益日益加剧。赚钱复杂繁琐的实体经济被削弱,金融工具省事高效,人人可参与的股票交易加剧侵蚀人心。经济手段放纵了趋懒趋利的人性本质。 2、消费模式。大量贷款,未来被提... 这本书买的比较早了,今天整书架翻出来,也想到了跟这本书有关的经历。 缘起刚毕业,在寻找个当时想的所谓“正儿八经”的工作的待业过程中,家里人给介绍去了个三流大专代课的活,见教导主任时人家随意的翻了翻简历,看了看教师证,就给了一张课表,让自己挑。有...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 还没看完,看得二麻二麻的就迫不及待的上来写读书笔记了,怕书看完忘完。 本书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来阐述经济学理论,书中指出所有的社会现象都是由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构成,基于理性人的假设,在社会活动中,人们通过对行为的预期额外收益及预期额外成本来进行选择,事物本... 刚刚看完,觉得还不错。道理讲的浅显易懂,比教科书更有意思一些。文中结合实例,对一些典型的政治经济现象进行剖析,引人不由自主地展开思考,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于无形间就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个人比较赞的是“供给与需求(下)”这部分,一个标题一种经济现象,层层深入,有... 读到这本书的纸质版本对我而言,存在一种偶然性。原因在于这本书是一本通俗读物,一般而言我是兴趣不大,去花钱买它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不过,因为在某论坛上有个抽签赠书活动,所以我偶尔也会漫不经心地去尝试一下,不料想抽到这本书了(其实我更想抽到的是彭慕兰的《贸易打造... 这本书对经济学有许多超出普通常识的解释,例如: *“经济学解释的是节俭和交换的逻辑。”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理性决策的科学。” *“经济学研究人们的选择及其无意的结果——这些选择的非预期的副效应。”或者说:“经济学是关于选择及其无意后果的理论”。 *“经济学的力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 2012-10-17 16:02  2人喜欢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 2.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3.收入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 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第四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事物”不会有成本。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 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需求量 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需求量 供给量(买方失望) 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 【第六章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 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而工资率、租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实现。 【第八章 觅价】 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销售者必须能够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 1.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3.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第九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两家炼油企业 混合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 纵向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 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第十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 裁定(adjudication),即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初始权利界定,人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权利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发现产权和创造产权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发现或裁定的目标是维持预期的延续性。 裁定,或者说试图通过发现已有权利来解决矛盾诉求的尝试,总是试图避免预期以外的决策或结果。它试图支持和加强人么持有的最普遍、最确信的预期,以此解决产权争议。 稳定的预期是任何庞大、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协作的基础。 稀缺品(城市的道路空间)的定价可以减少无谓成本(dead-weight costs),从而让所有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一章市场与政府】 市场失灵,指市场过程无法达到某种最优标准。 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同样有分析政府失灵的道德义务。 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为,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为。 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衡量所作决策对自己来说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 政府拥有对成年人采取普遍强制的专有权利,这一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成人的强制权将政府和一般家长区分开,人们普遍认同后者在某些条件下对儿童有强制权。 强制是指通过威胁暴力减少人们的选择来促成协作。 说服是指通过承诺扩大人们的选择权来促成协作。 如果我们都接受对大家自由的一定限制和选择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搭便车的人:获取收益而不必支付提供成本中的相应份额。 如果人们彻底自私,没有哪个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如果要产生社会协作,对他人福利一定程度的真诚关注必不可少。如果人们无法同情、内化哪怕部分他人的经历,在这些人之中,市场和政府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外部性是决策者在制订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在内的收益。 在现代社会,正外部性或溢出收益可能比溢出成本更为普遍。 一般制造者和销售者为顾客提供的收益通常一定会超过顾客为获得此收益所需的付出。 在一个社会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 销售者渴望限制竞争,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施行政府管制,是消除竞争切实有效的办法。 当信息不值得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理性无知。 民主政治进程之中的逻辑是,将受益集中于组织良好、信息完善、获利做多的少数人手中;而将成本分散到没有组织、信息缺乏也得不到什么利益的个人身上。 政府政策往往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政府在行为选取上,往往宁可给多数人带来小小的伤害,而不是让少数人极不高兴。 【第十二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引入GDP是为了估算一个国家境内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总体流量以及所产生的收入。 GDP关注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不论这个使用者是家户、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购买最终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出售。 美国的GDP计算的是美国自身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不论拥有或生产这些产品的是什么国籍、是哪国公民。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美国的GNP计算的是美国公民的总体经济绩效,不论他们在何处从事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生产者的附加值=所有生产者的总收入=新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所有购买值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更替所带来的失业。 失业人口=总人口-16岁以下或专门机构人口=非专门机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平均物价水平变化的隐性指标,叫做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er)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它衡量的是一个典型城市消费者购物篮中某些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价值或者说购买力的下降。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通货膨胀是产品货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几乎全部都是不确定性造成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货币价值下降,而是由于未来货币的价值无法预测。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带来的信号。一个虽然高但是稳定的通货膨胀,如果人们对其有稳定的预期,那么它所带来的问题将小于一个虽然低但是难以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的上升。 滞涨:伴随着通货膨胀的经济衰退 GDP的缺陷: 1.忽略了所有非市场形式的生产 2.忽略了非法(黑市)生产 3.忽略了附加的经济价值 经济利润一般低于会计利润。但是在计算GDP时,只有会计利润被用来计算经济绩效。GDP核算当中的利润总量一定是被系统性高估了。 补充知识 大数定律: 是指在随机试验中,每次出现的结果不同,但是大量重复试验出现的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总是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值。 其原因是,在大量的观察试验中,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现象的必然规律性显示出来。例如,观察个别或少数家庭的婴儿出生情况,发现有的生男,有的生女,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男婴和女婴占婴儿总数的比重均会趋于50%。 【第十三章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经济系统是一种社会系统,人们通过它来合作创造资源和使用资源,满足彼此的需求。 思考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视作人、资源和制度的函数。 经济增长的源泉: 1.法治 2.低成本的交通和交流体系 3.资本存量 4.技术进步 5.赶上 6.外国投资 7.外国援助 8.全球化 9.私人投资 10.教育和人力资本 11.知识革新: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而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让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 政客们在决策中容易表现出目光短浅和仅关注受益的偏倚,这种偏倚在自己统治位置不稳的非民主政府中更加严重。如果统治者的地位相对稳固(即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低),那么该统治者很有可能会推行“利益共享”——这意味着他会采用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狭隘利益”,实施只能增加其自身财富和权利的短期政策。 【第十四章 货币】 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指美联储发行的钞票,可以看作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bank note),与纸币(paper money)一词互换使用,其与通货(currency)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硬币,此外还有支票(check)等其他票据与货币形式。 没有人,甚至是强权政府,能够仅仅通过法令就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的,是它事实上作为交易媒介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在美国,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是货币,不是因为政府说它是货币,而是因为美国人民在支付贷款和偿还债务时愿意接受它。 我们今天用作交易媒介的东西,几乎全部由有信誉机构的欠条组成。 事实上,(在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交易媒介不是现金,而是支票存款(checkable deposit):即存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通过写支票的方式转给他人。 联邦储备计算狭义的货币存量,也就是M1,是通过加总算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得到的。 M2是M1加上银行中数量少于10万美元的非支票存款(定期存款),以及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份额(即允许初期投资低于5万美元,投资于短期债务工具的共同基金)。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必须在金库或在联邦储备银行储蓄中持有的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家们通过投资其超额准备金来寻求获利的机会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 【第十五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 经济衰退的成本大部分是期望落空的成本 经济衰退是错误累计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进行投资和生产商品的成本,并没有为随后的市场需求所补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提供的价格信号。这些价格信号非但没有提供信息让人们跟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计划,反而导致了投资不良和协调不当 经济衰退是对前一时期累计的错误的纠正。 经济政策就是指利用政府预算使总支出达到期望的水平。 政府的稳定措施不是被不偏不倚的、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专家们控制着,而是被政治进 程控制着。那些制定政策的人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对其感受到的激励做出响应。 民主社会的稳定政策,受到政府官员们相对来说较短任期的显著影响,这些政府官员迫于压力,忽视那些带来短期效益计划的长期成本。 政府少做点,反而可能是对维护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更加稳定、更加有预见性的政府政策,给经济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更少。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 2012-12-11 15:22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nriche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deas with other specialists who study the human condition, from philosophers, politic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什么东西多多益善'什么就是好东西稀缺品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经济问题:稀缺性一般说来'所谓贸易就是在市场中交易稀缺品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 2012-10-17 16:02  2人喜欢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 2.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3.收入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 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第四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事物”不会有成本。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 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需求量 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需求量 供给量(买方失望) 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 【第六章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 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而工资率、租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实现。 【第八章 觅价】 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销售者必须能够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 1.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3.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第九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两家炼油企业 混合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 纵向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 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第十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 裁定(adjudication),即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初始权利界定,人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权利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发现产权和创造产权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发现或裁定的目标是维持预期的延续性。 裁定,或者说试图通过发现已有权利来解决矛盾诉求的尝试,总是试图避免预期以外的决策或结果。它试图支持和加强人么持有的最普遍、最确信的预期,以此解决产权争议。 稳定的预期是任何庞大、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协作的基础。 稀缺品(城市的道路空间)的定价可以减少无谓成本(dead-weight costs),从而让所有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一章市场与政府】 市场失灵,指市场过程无法达到某种最优标准。 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同样有分析政府失灵的道德义务。 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为,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为。 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衡量所作决策对自己来说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 政府拥有对成年人采取普遍强制的专有权利,这一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成人的强制权将政府和一般家长区分开,人们普遍认同后者在某些条件下对儿童有强制权。 强制是指通过威胁暴力减少人们的选择来促成协作。 说服是指通过承诺扩大人们的选择权来促成协作。 如果我们都接受对大家自由的一定限制和选择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搭便车的人:获取收益而不必支付提供成本中的相应份额。 如果人们彻底自私,没有哪个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如果要产生社会协作,对他人福利一定程度的真诚关注必不可少。如果人们无法同情、内化哪怕部分他人的经历,在这些人之中,市场和政府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外部性是决策者在制订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在内的收益。 在现代社会,正外部性或溢出收益可能比溢出成本更为普遍。 一般制造者和销售者为顾客提供的收益通常一定会超过顾客为获得此收益所需的付出。 在一个社会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 销售者渴望限制竞争,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施行政府管制,是消除竞争切实有效的办法。 当信息不值得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理性无知。 民主政治进程之中的逻辑是,将受益集中于组织良好、信息完善、获利做多的少数人手中;而将成本分散到没有组织、信息缺乏也得不到什么利益的个人身上。 政府政策往往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政府在行为选取上,往往宁可给多数人带来小小的伤害,而不是让少数人极不高兴。 【第十二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引入GDP是为了估算一个国家境内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总体流量以及所产生的收入。 GDP关注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不论这个使用者是家户、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购买最终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出售。 美国的GDP计算的是美国自身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不论拥有或生产这些产品的是什么国籍、是哪国公民。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美国的GNP计算的是美国公民的总体经济绩效,不论他们在何处从事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生产者的附加值=所有生产者的总收入=新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所有购买值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更替所带来的失业。 失业人口=总人口-16岁以下或专门机构人口=非专门机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平均物价水平变化的隐性指标,叫做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er)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它衡量的是一个典型城市消费者购物篮中某些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价值或者说购买力的下降。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通货膨胀是产品货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几乎全部都是不确定性造成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货币价值下降,而是由于未来货币的价值无法预测。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带来的信号。一个虽然高但是稳定的通货膨胀,如果人们对其有稳定的预期,那么它所带来的问题将小于一个虽然低但是难以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的上升。 滞涨:伴随着通货膨胀的经济衰退 GDP的缺陷: 1.忽略了所有非市场形式的生产 2.忽略了非法(黑市)生产 3.忽略了附加的经济价值 经济利润一般低于会计利润。但是在计算GDP时,只有会计利润被用来计算经济绩效。GDP核算当中的利润总量一定是被系统性高估了。 补充知识 大数定律: 是指在随机试验中,每次出现的结果不同,但是大量重复试验出现的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总是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值。 其原因是,在大量的观察试验中,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现象的必然规律性显示出来。例如,观察个别或少数家庭的婴儿出生情况,发现有的生男,有的生女,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男婴和女婴占婴儿总数的比重均会趋于50%。 【第十三章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经济系统是一种社会系统,人们通过它来合作创造资源和使用资源,满足彼此的需求。 思考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视作人、资源和制度的函数。 经济增长的源泉: 1.法治 2.低成本的交通和交流体系 3.资本存量 4.技术进步 5.赶上 6.外国投资 7.外国援助 8.全球化 9.私人投资 10.教育和人力资本 11.知识革新: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而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让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 政客们在决策中容易表现出目光短浅和仅关注受益的偏倚,这种偏倚在自己统治位置不稳的非民主政府中更加严重。如果统治者的地位相对稳固(即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低),那么该统治者很有可能会推行“利益共享”——这意味着他会采用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狭隘利益”,实施只能增加其自身财富和权利的短期政策。 【第十四章 货币】 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指美联储发行的钞票,可以看作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bank note),与纸币(paper money)一词互换使用,其与通货(currency)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硬币,此外还有支票(check)等其他票据与货币形式。 没有人,甚至是强权政府,能够仅仅通过法令就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的,是它事实上作为交易媒介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在美国,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是货币,不是因为政府说它是货币,而是因为美国人民在支付贷款和偿还债务时愿意接受它。 我们今天用作交易媒介的东西,几乎全部由有信誉机构的欠条组成。 事实上,(在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交易媒介不是现金,而是支票存款(checkable deposit):即存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通过写支票的方式转给他人。 联邦储备计算狭义的货币存量,也就是M1,是通过加总算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得到的。 M2是M1加上银行中数量少于10万美元的非支票存款(定期存款),以及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份额(即允许初期投资低于5万美元,投资于短期债务工具的共同基金)。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必须在金库或在联邦储备银行储蓄中持有的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家们通过投资其超额准备金来寻求获利的机会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 【第十五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 经济衰退的成本大部分是期望落空的成本 经济衰退是错误累计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进行投资和生产商品的成本,并没有为随后的市场需求所补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提供的价格信号。这些价格信号非但没有提供信息让人们跟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计划,反而导致了投资不良和协调不当 经济衰退是对前一时期累计的错误的纠正。 经济政策就是指利用政府预算使总支出达到期望的水平。 政府的稳定措施不是被不偏不倚的、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专家们控制着,而是被政治进 程控制着。那些制定政策的人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对其感受到的激励做出响应。 民主社会的稳定政策,受到政府官员们相对来说较短任期的显著影响,这些政府官员迫于压力,忽视那些带来短期效益计划的长期成本。 政府少做点,反而可能是对维护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更加稳定、更加有预见性的政府政策,给经济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更少。 什么东西多多益善'什么就是好东西稀缺品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经济问题:稀缺性一般说来'所谓贸易就是在市场中交易稀缺品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 2012-12-11 15:22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nriche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deas with other specialists who study the human condition, from philosophers, politic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 2012-12-11 15:22 Being a good economist means more than skilled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A knowled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is a must, of course, as any decent economist must be able t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profession. But a better economist ought to realize that there are gains from trade with specialists in other disciplines. The specialist in the economic way of thinking might very well be enriched through the exchange of ideas with other specialists who study the human condition, from philosophers, political theorists, and sociologists. 什么东西多多益善'什么就是好东西稀缺品只有付出代价才能得到经济问题:稀缺性一般说来'所谓贸易就是在市场中交易稀缺品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 2012-10-17 16:02  2人喜欢 【第一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好的)经济学理论并不是一些现成的可以用于施政的结论。他不是教条,而是一种方法、一种智力工具、一种思维技巧,有助于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所有社会现象均源于个体的行为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基于他们期望的额外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在使用过程中会关注: 1.个体的行为 2.群体内的交互 3.前述两种活动的结果,不管这些结果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 如果说个体经济行为的核心问题是稀缺性,那么群体经济合作的核心问题,就是大量个体计划之间的多种多样甚至互不兼容。 大部分社会互动是由参与者了解并遵守的规则引导和协调的。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即以法律所有权的形式把权力指派给特定个体,明确地界定谁在法律上拥有什么。 【第二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免费品是不用付出代价就能获得的好品;稀缺品则必须以别的东西为代价才能得到。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经济增长并不在于生产更过的东西,而在于生产更多的财富。财富的增长和物质产品的体积、重量和数量增长没有必然的联系。 人们都是以一种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为代价,自愿换取另一种他认为价值更大的东西。 获得某物的成本就是获得它必须付出的代价的价值(即为机会成本) 若一个计划或者项目的额外效益高于额外成本,那么就被称为是有经济效率的。 我们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对效率的看法。 当产权是清晰、稳定而且可交换的时候,稀缺资源会倾向于产生一个能反映其相对稀缺性的货币价格,然后决策者就会使用这些价格信息追求(其所认为的)效率。 当有人批评某些价格没有反映特定成本或收益的真实价格因而是“错误”的时候,相当于是在反对决定这些价格的市场过程不合理——并非对“效率”这个概念本身的批评,而是对现存产权制度安排和其所构成游戏规则的批评。 【第三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替代品。 我们的选择依赖于情况。 要紧的价值是边际价值。经济分析本质就是边际分析。 需求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任意给定的价格下计划购买的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负相关。 需求是一个明细表或一条曲线;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导致“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 1.消费者(需求者)数量的变化 2.消费者口味和偏好的变化。 3.收入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5.一种物品期望价格的变化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有时,幅度相当大的涨价(降价)在开始的时候不会导致消费量显著下降(上升)。是因为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人们是自身习惯的产物,必须花费一定的时间,才能发现某种东西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百÷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则表明需求是有弹性的。小于1则是缺乏弹性。 弹性受3种因素影响: 1.时间(时间越长,需求弹性越大) 2.已知替代品的可及性和相似性(替代品越多,需求弹性越大) 3.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预算中被用于某种东西的比例越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就低,需求就越缺乏弹性) 如果价格变化导致总收入与价格方向变化,那么需求必然是有弹性的。同向则是缺乏弹性。 对整个价格范围而言,不存在完全无需求弹性的东西。 【第四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事物”不会有成本。只有行为(或决策)才有成本。 不存在“客观”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对某人而言的成本,此人要对被放弃的机会赋予价值。 沉没成本是历史的一部分,因为它不能代表未来的选择机会。 机会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所放弃的机会的价值,而边际成本关注的是一项行为会使现在的情况发生怎样的变化。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的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第五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斯密认为,当一个社会的成员掌握了有效的专业化能力,能在劳动上形成“分工”,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富裕。 市场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东西。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 coordination)的工程。 【供给量变化只是供给曲线上的点在变化,供给变化指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过剩:需求量 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需求量 供给量(买方失望) 竞争当然存在,而且与合作一样,竞争在市场过程中也是无处不在的。但是,卖方倾向于和其他卖方竞争,买方倾向于和别的买方竞争,而不是买方和卖方之间竞争。 竞争过程一直要进行到短缺或过剩得到缓解为止。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商业社会不需要经济学专家使市场出清,而需要有效的游戏规则,允许人们按照他们认为合适的方式,来买卖交易他们的财产以协调他们的计划。 经济学家的作用在于解释市场过程是如何协调个人计划、生产财富并促进经济增长的。 市场出清的倾向既不是由经济学家和政府计划,也不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控制的。人们的信息和知识是有限的,这一点无法避免,人们通过竞价和合作性的交换追逐各自的目标和计划,市场出清只不过是这些活动的无意后果。 钱能降低交易成本。货币是交换的一般媒介。 【第六章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运用】 市场出清,或者说系统性的计划协调,是人们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追求各自目的时无意的结果。 价格上涨反映了市场机制正在起作用:需求的上升和供给的减少会导致价格的上涨。 虽然价格被立法限制住了,但是消费者的真实成本并没有降下来。 稀缺性是不可避免的;而只要让价格上涨,短缺就可以避免。 经济学家的短缺概念集中在货币价格上。只有当货币价格不能在互相竞争的需求者中发挥稀缺品的作用时,短缺才会存在。无论何时发现需要靠非货币成本的提升来配给稀缺商品,这时我们观察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短缺。 价格上限和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只有有效的价格上限政策(即管制价格低于出清价格)才能造成短缺。 劳动的需求并不是完全无弹性的,有时还有很强的弹性,因为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劳动力,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能找到替代品。 没有一家明智的企业在给顾客提供服务上会不计成本。 需求影响成本,而且用某种方式分配医疗资源不可避免——因为如果病人看病的自付额为零,无论多大的供给量都将被需求量远远超越。 【第七章 利润与亏损】 在市场经济中,工资、租金和利息是挣得收入的三种重要形式。而工资率、租金率和利息率代表的是价格;劳动力的价格,出租财产的价格以及信贷的价格。 严格来说,我们之所以要支付报酬,是为了补偿别人出让那部分购买力的机会成本,并非源于使用钞票本身。 经济利润的概念包括生产的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即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所有稀缺资源的价值。 期望的剩余会影响企业家的决策。 在没有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不存在利润或亏损,所以我们认定利润(或亏损)是不确定性的结果。利润不是为了获得某种资源要支付给别人的报酬。利润是剩余物,是用收益弥补了所有成本之后剩下来的那一部分,是由于比别人更好地预测了未来并依此行动的结果。 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家的创新(模仿)都伴有套利的成分。 以货币为单位进行经济计算的体系依赖于某些特定的社会制度。只有当存在劳动分工、生产资料私有制、各种商品和服务都以一种通用的交换媒介(货币)进行买卖时,这样的计算才可以实现。 【第八章 觅价】 成本加成理论是指商业企业计算单位成本,再按比例加成。 要想净收益最大化,应该这样定价: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成功地进行差别定价的三个条件:销售者必须能够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找到他们所要寻找的价格: 1.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2.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够刚好卖掉是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3.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第九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只有存在不确定性时,才会产生利润和亏损,如果没有不确定性,利润和亏损就无法存在。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对竞争的关注并不等于对竞争者利益的关注。 我们无法确定联合产品各自的成本或者“正确”地分摊联合成本。 掠夺性削价是指把价格降到成本以下,使得对手被迫关门,或者阻止新对手的出现,其意图是在之后把价格抬高,弥补所有损失。 横向兼并:两家炼油企业 混合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钢铁企业 纵向兼并:一家炼油企业和一家连锁加油站 利益在于有效地销售其产品,并不在于减少零售竞争。 竞争是一个过程,不是事情的一种状态。换一种说法,只有在动态影像而非静画面中才能识别竞争。 【第十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根据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个体通过权衡期望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选择其行动路径。除非与行动者有关,否则别人的收益和成本不影响本人的决策。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 裁定(adjudication),即判定谁拥有什么权利的程序。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初始权利界定,人们就无法通过交换权利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发现产权和创造产权之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因为发现或裁定的目标是维持预期的延续性。 裁定,或者说试图通过发现已有权利来解决矛盾诉求的尝试,总是试图避免预期以外的决策或结果。它试图支持和加强人么持有的最普遍、最确信的预期,以此解决产权争议。 稳定的预期是任何庞大、复杂的社会中有效协作的基础。 稀缺品(城市的道路空间)的定价可以减少无谓成本(dead-weight costs),从而让所有人的境况变得更好。 【第十一章市场与政府】 市场失灵,指市场过程无法达到某种最优标准。 经济学家在分析市场失灵的同时,也同样有分析政府失灵的道德义务。 增加一个人的利益,就意味着要扩大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行为,收缩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的行为。 人们采取的行为取决于他们对行为结果的预期,即他们衡量所作决策对自己来说的期望边际成本和收益。 政府拥有对成年人采取普遍强制的专有权利,这一点被大多数人所认同。 成人的强制权将政府和一般家长区分开,人们普遍认同后者在某些条件下对儿童有强制权。 强制是指通过威胁暴力减少人们的选择来促成协作。 说服是指通过承诺扩大人们的选择权来促成协作。 如果我们都接受对大家自由的一定限制和选择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搭便车的人:获取收益而不必支付提供成本中的相应份额。 如果人们彻底自私,没有哪个社会能够继续存在。如果要产生社会协作,对他人福利一定程度的真诚关注必不可少。如果人们无法同情、内化哪怕部分他人的经历,在这些人之中,市场和政府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这外部性是决策者在制订决策的时候没有考虑在内的收益。 在现代社会,正外部性或溢出收益可能比溢出成本更为普遍。 一般制造者和销售者为顾客提供的收益通常一定会超过顾客为获得此收益所需的付出。 在一个社会里,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受到交易成本的限制。 销售者渴望限制竞争,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施行政府管制,是消除竞争切实有效的办法。 当信息不值得了解的时候,就出现了理性无知。 民主政治进程之中的逻辑是,将受益集中于组织良好、信息完善、获利做多的少数人手中;而将成本分散到没有组织、信息缺乏也得不到什么利益的个人身上。 政府政策往往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政府在行为选取上,往往宁可给多数人带来小小的伤害,而不是让少数人极不高兴。 【第十二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引入GDP是为了估算一个国家境内一段时间内生产的总体流量以及所产生的收入。 GDP关注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不论这个使用者是家户、企业还是政府机关。购买最终产品的目的不是为了再出售。 美国的GDP计算的是美国自身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不论拥有或生产这些产品的是什么国籍、是哪国公民。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美国的GNP计算的是美国公民的总体经济绩效,不论他们在何处从事生产。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生产者的附加值=所有生产者的总收入=新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所有购买值 摩擦性失业,指的是劳动力市场的正常流动更替所带来的失业。 失业人口=总人口-16岁以下或专门机构人口=非专门机构人口-非劳动力人口=劳动力人口-就业人口 平均物价水平变化的隐性指标,叫做GDP平减指数(GDP deflater)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 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它衡量的是一个典型城市消费者购物篮中某些特定商品的价格变化。 通货膨胀本质上是货币价值或者说购买力的下降。换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通货膨胀是产品货币价格的上涨。 通货膨胀产生的问题几乎全部都是不确定性造成的。问题的产生不是由于货币价值下降,而是由于未来货币的价值无法预测。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带来的信号。一个虽然高但是稳定的通货膨胀,如果人们对其有稳定的预期,那么它所带来的问题将小于一个虽然低但是难以预测的通货膨胀率。 通货紧缩(deflation)是货币价值或货币购买力的上升。 滞涨:伴随着通货膨胀的经济衰退 GDP的缺陷: 1.忽略了所有非市场形式的生产 2.忽略了非法(黑市)生产 3.忽略了附加的经济价值 经济利润一般低于会计利润。但是在计算GDP时,只有会计利润被用来计算经济绩效。GDP核算当中的利润总量一定是被系统性高估了。 补充知识 大数定律: 是指在随机试验中,每次出现的结果不同,但是大量重复试验出现的结果的平均值却几乎总是接近于某个确定的值。 其原因是,在大量的观察试验中,个别的、偶然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差异将会相互抵消,从而使现象的必然规律性显示出来。例如,观察个别或少数家庭的婴儿出生情况,发现有的生男,有的生女,没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就会发现,男婴和女婴占婴儿总数的比重均会趋于50%。 【第十三章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经济系统是一种社会系统,人们通过它来合作创造资源和使用资源,满足彼此的需求。 思考经济发展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视作人、资源和制度的函数。 经济增长的源泉: 1.法治 2.低成本的交通和交流体系 3.资本存量 4.技术进步 5.赶上 6.外国投资 7.外国援助 8.全球化 9.私人投资 10.教育和人力资本 11.知识革新: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缺的不是“物品”,而是“想法”。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石油毫无实用价值,是人类的才智最终发现了让石油为人类服务的方法。 政客们在决策中容易表现出目光短浅和仅关注受益的偏倚,这种偏倚在自己统治位置不稳的非民主政府中更加严重。如果统治者的地位相对稳固(即军事政变的可能性低),那么该统治者很有可能会推行“利益共享”——这意味着他会采用带来长期经济增长的政策,而不是仅仅追求自己的“狭隘利益”,实施只能增加其自身财富和权利的短期政策。 【第十四章 货币】 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指美联储发行的钞票,可以看作是银行允诺付款的票据(bank note),与纸币(paper money)一词互换使用,其与通货(currency)的区别在于后者还包括硬币,此外还有支票(check)等其他票据与货币形式。 没有人,甚至是强权政府,能够仅仅通过法令就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能使某种东西变成货币的,是它事实上作为交易媒介被人们接受并使用。在美国,美钞(Federal reserve note)是货币,不是因为政府说它是货币,而是因为美国人民在支付贷款和偿还债务时愿意接受它。 我们今天用作交易媒介的东西,几乎全部由有信誉机构的欠条组成。 事实上,(在美国)使用最广泛的交易媒介不是现金,而是支票存款(checkable deposit):即存在金融机构的存款,可以通过写支票的方式转给他人。 联邦储备计算狭义的货币存量,也就是M1,是通过加总算流通中现金、活期存款、其他支票存款和旅行支票得到的。 M2是M1加上银行中数量少于10万美元的非支票存款(定期存款),以及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份额(即允许初期投资低于5万美元,投资于短期债务工具的共同基金)。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必须在金库或在联邦储备银行储蓄中持有的准备金的比例。 银行家们通过投资其超额准备金来寻求获利的机会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收取的短期贷款利率。 【第十五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中的政治】 经济衰退的成本大部分是期望落空的成本 经济衰退是错误累计的结果,是整个经济体系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进行投资和生产商品的成本,并没有为随后的市场需求所补偿。成千上万的企业家误读了市场过程提供的价格信号。这些价格信号非但没有提供信息让人们跟好地协调生产和消费计划,反而导致了投资不良和协调不当 经济衰退是对前一时期累计的错误的纠正。 经济政策就是指利用政府预算使总支出达到期望的水平。 政府的稳定措施不是被不偏不倚的、更不是无所不知的专家们控制着,而是被政治进 程控制着。那些制定政策的人考虑自身的利益,并对其感受到的激励做出响应。 民主社会的稳定政策,受到政府官员们相对来说较短任期的显著影响,这些政府官员迫于压力,忽视那些带来短期效益计划的长期成本。 政府少做点,反而可能是对维护经济稳定的最大贡献。更加稳定、更加有预见性的政府政策,给经济系统带来的不确定性会更少。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