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贫穷的本质 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2013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贫穷的本质
副标题: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作者:阿比吉特•班纳吉 (Abhijit V.Banerjee)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8492 出版时间:2013 页数:256 定价:58.00 内容简介: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内容简介:他们曾被说成是白人的负担,是弱国劣政的牺牲者。他们是最底层的10亿人,生活在每天0.99美元的贫困线之下。数万亿美元的援助未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他们,依然深陷贫穷的陷阱,前路不明……为什么贫穷,为什么穷人摆脱不了贫穷?这是《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探讨的主要问题。《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贫穷的本质》的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 (法国)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译者:景芳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Infosys)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大量荣誉: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 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 (法国)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 译者:景芳 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V.Banerjee),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会国际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印度加尔各答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曾任发展经济学分析研究局局长、美国艺术科学研究院及计量经济学会研究员、古根海姆基金会及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研究员。获2009年度印孚瑟斯(Infosys)奖等多个奖项,曾任世界银行和印度政府等多家组织机构荣誉顾问。 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曾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大量荣誉:2010年度约翰•贝茨•克拉克奖,2009年度麦克阿瑟“天才”奖学金,《经济学人》杂志“八大杰出经济学家”之一,《外交政策》杂志“百位最具影响力思想家”之一,《财富》杂志2010年“40位4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企业领导人之一。2003年,班纳吉和迪弗洛联合创建阿卜杜勒•拉蒂夫•贾米尔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一直共同为该实验室提供指导。J-PAL实验室的任务是确保扶贫政策的制定基于科学依据,从而减少贫困人口。J-PAL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赢得国际认可,获西班牙毕尔巴鄂比斯开银行年度“知识前沿”奖。 不喜欢这本书的写作方式,看得很累,其实可以更简单地说明白。不过对一些经典案例的审视令人开眼界,比如小额信贷,它太有光环了,既公益,又还拿过和平奖。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贫乏的教育让人多认识几个字而已,并没有让他们的见识有所长进,而且这还是故意的,愚民教育是世界通用的。因目光的短浅而陷入的恶性循环,而进入这种循环的原因正是由经济上的贫困过渡到心智上的贫困。而这种过渡不会是个体的质变,而是一群人与一群人之间,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走向成功,或是堕入深渊,两面的例子又都不是少见。对进步的追求,才是一个值得寻找的方向。 他们懒惰而上进、高尚而鬼祟、愤怒而顺从、无助而自强。他们缺乏信息导致无法做出正确决策,朝不保夕因而放弃投资及时行乐,出身卑微只能自怨自艾自生自灭。一辈子逃离不出的「贫穷陷阱」。光读起来都感到绝望。 数据颇多似乎很能说明问题,不过读着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决定穷人穷困的真的是健康、生育、教育、保险这类问题吗?一些牵涉到诸多因素的社会大问题,总是不缺居高临下的事后诸葛亮,这本书的更大意义,在于让富人了解自己的思维局限,不跌入贫穷的陷阱,时常反思自己的认知,但帮不到穷人。 7-8分吧,很多推论和说法未必正确,但是出发点和立意很真挚,有大关怀在。对底层穷人的侧写真实并且有自己的思考见地。作为对目前世界底层的关注材料,有必要读一读。 再一次印证了贫穷并非只有一种现象,而是一种选择和循环。可能自己最大的启示在于,经济学现象背后的驱动力是人性,永远不要高估人的德行。 我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一向为生活做长远打算。为防止日后流落街头,我读了《贫穷的本质》,想知道贫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以后我穷得只能捡垃圾吃,也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费十五年时间,在五大... 自打贫穷一出现,我们就产生了某种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来贬低穷人的冲动。他们被描述的有时懒惰、有时上进、有时高尚、有时鬼祟、有时愤怒、有时顺从、有时无助、有时自强。而实质上,这些对他们的看法无助于帮助那些处于贫穷状态下的普通男女实现希望、消除疑惑、弥补不足、满足... 一直以来,深感自己有很多思维方式是“穷人”的,并不是说好、或者不好,而是,没搞清这些思维的原因,可能会阻碍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所以,前段时间弄了一本《贫穷的本质》看,有些收获,简记如下,提一句,书里对贫穷的定义是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的人群,全球有10亿,这是... 首发于微信(read01),20130529 ,20130530 转载文章请注明作者、微信号和详细出处,否则会向微信举报,死磕到底。 如果你对贫穷这个话题有兴趣,这本书读起来会非常有意思,这本书的二个作者一直在深入各个国家的底层,有大量的亲身经验,从实际到理论非常的扎实,全书一直... Poor Economics 的标题双关了本书的要点:首先,这是一本关于穷人(the poor)的经济学著作:关于他们的约束、困境、动机以及选择;其次,这是一本有关贫穷的经济学著作:贫困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对抗贫困。 作者质疑了大众或者说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对待“穷人”脱离实际的刻板... 这本书研究了穷人面对饥饿、疾病、教育、人口等一系列问题时的行为和选择,并且分析了小额贷款、存款、创业、选举等方面对穷人进行政策倾斜所产生的效果和局限。 书中有一个结论很有意思:人们都有自制力差、时间不耐(宁有一鸟在手,不愿众鸟在林)、懒惰等毛病,并且穷人只... 2012年11月起,一个名叫《为什么贫穷》的8集纪录片在全球70多家电视台播出(虽然中国大陆还没有电视台播出,但你也可以在搜狐视频中看到)。在纪录片中,人们回顾和探讨了贫穷的历史、贫穷与生死、贫穷与全球化、贫穷与教育等问题。当时间已经进入21世纪,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 这本书,我读的很慢,在读的过程中,也不断转换地点。 从深圳机场,到上海,从上海到绍兴的火车上,绍兴,最终读完,是在兰亭曲水流觞亭。 那段时间游人不多,也不吵嚷,我得以在安静的环境也,读完。 读完,心情沉重。 这不是一本读起来舒服的书,但是,有用。 揭示真相、... 现代城市最大的阴影,莫过于触目惊心的贫穷现象。 《金融时报》曾经做过一期关于贫民窟的专题,封面照片选择了里约热内卢(巴西的前首都),贫民窟占据了整个山坡,犹如一幅巨大的破布。 消除贫穷,这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关乎城市发展的神话是否可持续的问题。自从城市... 穷人经济学与变革政治学 范仄 说明:此文发于《21世纪经济报道》http://www.21cbh.com/HTML/2013-6-1/1NMTM5XzY5NzY1Nw.html。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地方点到为止,过一阵子再推出扩展板。 核心提示:穷人很难,理解和消除贫穷似乎更难。 我们都是“晋惠帝” 中国古代... 1. 穷人会生一堆孩子,但生孩子不是观念落后,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因为穷人所在的国家往往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想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不确定性太多,或者早夭,或者关系不好,或者没能力养老,穷人往往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尽量规避风险。 2. 婚姻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印度的穷人一般会将自己的女... 2016-10-07 16:13 48人喜欢 笔记来自得到App“每天听一本书”穷人为什么这么穷?一、穷人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1. 穷人会生一堆孩子,但生孩子不是观念落后,而是一种理性思考,因为穷人所在的国家往往没有社会保障体系,想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不确定性太多,或者早夭,或者关系不好,或者没能力养老,穷人往往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尽量规避风险。 2. 婚姻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印度的穷人一般会将自己的女儿嫁到不远不近的村庄,如果两个村子太近,气候完全一样,你这里发洪水,我这个也发洪水,谁也帮不上谁。两个村子隔开一段距离,气候条件就不一样了,遇到灾险,不至于全军覆没,还可互相帮助。3.穷人借高利贷,是因为正规金融体系排斥穷人。高利贷的利息高是由风险定价决定的,并非剥削。穷人使用高利贷规避可能出现的灾病风险,几乎不可能脱贫,因为高利贷的利息成本和穷人的违约率“一损俱损”。二、穷人不做远期规划1.绝大多数地方的穷人对教育很不重视,即便很多慈善组织跑来给他们建立学校、普及教育的好处,家长们积极性也不高。因为穷人并不确定10个儿女里,哪个可能会给他养老,而偏偏教育是个长期投入,要好多年后才能看到成效。让穷人赌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要冒太大风险。他们宁愿把钱花到马上就能见效的事情上,比如买点食物,改善一下伙食。2.穷人是很穷,连填饱肚子都有困难,如果他们得到慈善机构的粮食补助,但穷人会拿补贴的钱去买电视机、收音机。和我们的直觉相反,对穷人来说,他首要选择不是填饱肚子,而是让自己毫无希望的贫穷生活少一点儿乏味。3.人的压力和一种叫皮质醇激素水平相关,皮质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压力越大。穷人长期处于生存压力中,皮质醇水平很高,这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比如前额皮质、类扁桃体等,这些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所以,长期处于压力之下的穷人,他们不太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决定、长远的决策。三、穷人充满执拗和偏见1.穷人会把自己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但他们的花销很不科学。比如,穷人特别喜欢用抗生素,而且经常会做一些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也就是说,穷人平常不会花点小钱预防疾病,而等到健康真的出了大问题了,他们又不惜借钱来拼命治疗。穷人相信一种理论,他们觉得药物直接输送至血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觉得输液比口服药物更有效,会大量的使用抗生素。2.说服穷人父母们让孩子来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因为他们不相信疫苗,并不是所有没接种的孩子都会感染麻疹,但这事儿在家长们看来就有问题了,接种的和没接种的都没得病啊,说明疫苗没用。接种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其他的疾病可预防不了,受过教育的父母就觉得自己受了骗,以后再也不让孩子打疫苗了。四、我们和穷人思维上没有本质区别1.很多人一辈子省吃俭用,不办健身卡、不舍得体检,真的检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会四处举债借钱,做各种昂贵的手术,只为延长哪怕几个月的生命。2.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荒废工作学习,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利用了心理学上刺激反馈的概念,这种机制给你一个短期刺激,做一个动作就会有相应的反馈出现,而工作学习是个苦活,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不如游戏里即时刺激有趣。3.在不懂的事情上,我们一样有偏见,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并不清楚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只是凭感觉认为人工的东西不如天然。去医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管会觉得医生肯定做不必要的检查了,在我们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我们也喜欢按直觉和情绪去理解很多东西。总结一下: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第一,避险手段太落后,第二,他们只顾眼前,不做任何长远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不懂的东西有太多偏见。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金句:穷人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你永远都买不起那台电冰箱,还是喝杯茶吧……”。结果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了,而且他们知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不过,如果不存钱,他们会一直穷下去。放弃短期目标,追求长期目标,需要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自我控制就像一块肌肉:我们用这块肌肉时就会感到劳累,因此穷人很难存下钱也就不足为怪了。对于生活在安全而干净的家中、躺在舒适沙发上的我们来说,痛斥家长式作风的危害、告诉自己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是轻而易举的。对于我们这些生活在富裕世界的人来说,我们目前不正是这种家长式作风的永久受益者么?我们深深扎根于这一体系而浑然不觉。这个体系不仅可以将我们照顾得更好,而且我们也不需要去思考生活中的其他问题。 穷人的生活中,还有比食物更重要的东西。总体来说,穷人的首要选择显然是,让自己的生活少一点儿乏味。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基本需求,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印度的食品消费一直都在下降。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悄.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该使用多少化肥,不知道哪种方法最易染上艾滋病,也不知道政治家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当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些坚定不疑的的信念是错误的时候.他们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女孩们与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或农民使用两倍于正常量的农药.这些事情的后果都是严重的... 2013-10-30 11:13 7人喜欢 第一,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悄.他们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该使用多少化肥,不知道哪种方法最易染上艾滋病,也不知道政治家们每天都在做些什么.当有一天他们发现那些坚定不疑的的信念是错误的时候.他们会做出错误的决定.这些决定有时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如果女孩们与成年男子发生性关系并且未采取避孕措施,或农民使用两倍于正常量的农药.这些事情的后果都是严重的。例如,由于人们不确定接种疫苗有哪些好处.再加上办事拖延的习惯,导致很多孩子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如采公民盲目选举.他们很可能会选择同种族的候选人.尽管这样做会使顽固和腐败问题变得更严重。 有很多事例可以说明.一条普通的信息可以带来巨大的变化。当然事情并不总是如此.要想产生这样的效果,这条信息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它必须是人们尚未知晓的(如“婚前禁止性行为”是人人都知道的.效果不明显) :信息的发布方式必须是简单而有吸引力的(电影.电视剧.情心设计的报告单) .信息的来源必须是可靠的(有趣的是.媒体看上去似乎是可靠的).因此.当媒体发布信息称政府做得不对.政府将花费大且的成本来挽救自己的信誉。 第二,穷人肩负着生活中的多种责任。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穷人没有自来水,因此.当市政府对水进行氧化时.他们不能受益。他们买不起速溶的强化营养型麦片.因此不得不想办法确保他们及自己的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他们没有自动扣除功能的储蓄计划如退休计划或社会保障.因此要想办法存些钱.做这些决定是困难的,因为它需要人们考虑当下或前期做出少量付出.而回报很可能在很遥远的未来。人们拖延的习惯会把事情搞砸,对于穷人.更为麻烦的是,他们的生活本来就很困难:他们中的一些人做竞争激烈的小本生意,剩下的大部分人打散工,总要为找到下一份工作发愁。这说明通过做正确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就会得到很大改善——降低加铁/碘盐的生产成本,使人人都买得起;银行提供存钱容易但取钱代价会稍高的储蓄账户, 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如果有必要的话,政府可以对银行进行补贴,以弥补其带来的成本费用。在自来水昂贵的地方提供消毒剂以作净水处理.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 第三,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穷人存款所得的利息(如果有幸拥有一个账户的话)是负利息,但贷款的利息却很高。针对穷人的医疗保险市场尚未健全,尽管医疗问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晌。 在一些案例中,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可以弥补市场发展的不足,如小额信贷市场,它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利息不高.人们支付得起;又如,电子转账系统(用手机等)和个人识别系统可以在未来几年大幅削减银行成本。但是,我们还应认识到,这类市场的兴盛不仅需要靠自身的努力那么简单,有时需要政府的支持。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可能会产生免费赠送的产品或服务(如蚊帐或到保健中心作检查) .甚至奖励人们做有利于自身的事情,虽然这听上去有些奇怪。各类专家都不信任这种免费发放的产品和服务,即使是从纯粹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也可能有些夸张了。相对于收取一个固定价格来说.免费向每个人提供服务的成本常常更低。在某些情况中,这可能需要确保市场所售产品的价格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允许市场得以发展。例如,政府可以补贴保险费用,发放代金券,而家长则可以在任何一家学校(公立或私立) 使用.或是强迫银行向每个人提供免费的账户.只收取象征性的费用。我们有必要记住,这些得到补贴的市场需要受到更严格的监管,确保其运转良好。例如.如果所有家长都能为自已的孩子找到合适的学校.那么学校代金券就非常有用:否则,这可能会成为为精明的家长提供又一优势的方式。 第四,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的确,在这些国家,事情很难办成。一项关于帮助穷人的计划由于被某些人接手而失败了;教师教学散漫,建筑施工时愉工减料,车辆超载以致道路塌陷等。这些事件几乎与那些经营们的经济阴谋无关,主要是由于制定政策时出现的错误造成的,包括无知、意识形态和惯性.人们期望护士完成普通人无法胜任的工作,但从没有人想过修改护士的工作职责。在印度,一位政府高官曾告诉我们.村里的教育委员会成员包括优秀生的家长和差生的家长。当我们问他们如何评定好坏的标准时(直到四年级才有考试),那位官员立刻转移了话题。然而.由于惰性,这些荒唐的规定目前还在生效。 如果表达正确的话.在不改变现有社会及政治结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管理和政策加以改进,即便是在“良好的”制度环境下.改进的空间仍是巨大的,而在不好的环境下也有一定行动的空间:只要确保每个人都被遨请来参加村庄会议,对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并让他们为自身的渎职而担负起贵任,对各个阶层的政治家进行监督,并将这一信息与选民分享。向公共服务用户们说明他们应期待什么——医疗保健中心的准确工作时间,他们应当拿到多少钱(或是多少袋米).那么.一次小的变革便可以实现。 最后.对于人们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孩子们放弃上学是因为,老师(有时是父母}认为他不够聪明;水果店老板不努力还货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还会负债;护士不上班是因为没人对她们在岗位上抱有期望。改变人们的期望是不不容易的,却并不是不可能的:当看到村里出现了女官员时.村民们不仅不再歧视女政治家,甚至开始认为自己的女儿也具备这种发展潜力。更重要的是,成功能带采更大的成功。当一种情况得到改菩时,这种改善本身就会影响人们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启动一个良性循环时.人们不应害怕必要的付出(包括现金)。 除了上述5 个原因,我犷还有很多本该知道却不知道的事情。这本书旨在对这些问题抛砖引玉。如果我们拒绝懒惰和公式化的思考模式.如果我们倾听穷人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逻辑,那么我们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穷人的生活方式。基于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贫穷的原因,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关于宏观经济政策和体制改革,我们不想做过多评论,但也不会忽略这项事业所暗藏的逻辑,小的变化可以带来大的影响,肠道寄生虫可能是你最不想懂的话题,但是肯尼亚的孩子为此需要在学校接受治疗,时间长达两年,而不是一年(成本是每年每个孩子1.36美元)一个人一生的费用是3269美元,如果杀虫工作更加广泛,它带来的影响会更小。如果肠道寄生虫被消灭,那些孩子可能早已投入了工作。我们注意到,2006~2008年,肯尼亚人均收入可持续增长率创历史新高,为4.5%。如果我们撬动经济政策的杠杆,那么该地经济就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四年内人均收入将提高20%。但是这样的杠杆并不存在。 纯净水、蚊帐、抗蠕虫药片或强化面粉,尽管这些东西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好处,但人们似乎不愿为此花太多的金钱或时间。 在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中,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即使印度农村极度贫穷的家庭,会将每月预算的5%花在健康上。 问题是,他们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而非廉价的预防。 2013-05-29 20:14 3人喜欢 纯净水、蚊帐、抗蠕虫药片或强化面粉,尽管这些东西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好处,但人们似乎不愿为此花太多的金钱或时间。 在针对18个国家的研究数据中,很多国家的穷人会将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即使印度农村极度贫穷的家庭,会将每月预算的5%花在健康上。问题是,他们把钱花在昂贵的治疗而非廉价的预防。 该文提到饥饿与生产力的关系,特别列举了儿童痢疾所带来的的未来劳动力损害,从根本上说,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创造财富还是享受财富,作为生活在战斗一线的人,除了拼也应该好好休息。而对于正在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情况来看,健康常常是升级这些工具的障碍——有很多的支出。 2013-05-19 20:35 1人喜欢 该文提到饥饿与生产力的关系,特别列举了儿童痢疾所带来的的未来劳动力损害,从根本上说,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无论是创造财富还是享受财富,作为生活在战斗一线的人,除了拼也应该好好休息。而对于正在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的情况来看,健康常常是升级这些工具的障碍——有很多的支出。 仅在印度,就有超过5000万的学龄儿童连简单的课文也看不懂。 2013-05-22 20:26 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然而,他们却不一定因此而专注必需品,也不一定会排斥奢侈品,因此,在长达十年的极度沮丧期内,所有廉价奢侈品的消费都有所提高。 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 2013-06-13 22:37 他们不会迁怒于自己的命运,而是通过降低标准来增强自己的忍耐力。然而,他们却不一定因此而专注必需品,也不一定会排斥奢侈品,因此,在长达十年的极度沮丧期内,所有廉价奢侈品的消费都有所提高。我们眼中的穷人世界,常常是一片失去机遇的土地。我们会好奇,为什么他们不把买那些东西的钱攒下来,将钱投入到真正能使他们过得更好的地方?然而,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他们的行为常常反映出这样一种想法,即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只关注当前,尽可能把日子过得愉快,在必要的场合参加庆祝活动不现实的目标,不必要的悲观预期,以及不恰当的教师鼓励机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体系没能完成自身的两大任务,给予每个人一套健全的基本技能及挖掘人才。要想建立一个能够向每个孩子提供机会的学校体系,首要的一步或许就是,认识到学校的服务对象是其现有的学生,而不是他们可能想要的学生。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它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我们真正的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得到的。我们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力及决断能力,而穷人则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能力。穷人真正希望拥有很多东西都较为昂贵,而他们手中只有一点点钱,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对穷人来说,存钱的吸引力更小,因为在他们看来,目标太遥远了,而且他们知道一路上会遇到很多诱惑。不过,如果不存钱,他们会一直穷下去存款行为的关键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对于认为自己有机会实现将来梦想的穷人来说,他们有充分的理由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钱用作未来投资。相反那些认为自己没什么可失去的人,一般会做出反映这一绝望心态的决定。这不仅解释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差别,还说明穷人与穷人间差别这就是穷人和他们所做生意的矛盾之处,他们精力充沛,拥有丰富资源,而且努力地做着白手起家的生意。但他们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很小的生意上,而且他们和许多周围其他人都在做着相同的生意。结果,他们失去了过上一种富裕生活的机会。穷人所做的许多生意并不是他们企业家精神的体现,而是某些失败经济模式演绎,他们周旋于这些经济模式间,努力地付出着或许,由于人们知道自己每个月都会得到一份收入,因此他们对未来产生控制感,正是这种控制感使这些女人注重建立自己与孩子们的事业。或许这一对于未来的看法是区分穷人与中产阶级的重要依据 我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一向为生活做长远打算。为防止日后流落街头,我读了《贫穷的本质》,想知道贫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以后我穷得只能捡垃圾吃,也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费十五年时间,在五大洲最贫穷地区做调查得来的成果。他们寻求的问题跟我一样——贫穷是怎么来的? 他们做了若干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富人的... 2019-04-21 17:48 我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一向为生活做长远打算。为防止日后流落街头,我读了《贫穷的本质》,想知道贫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即便以后我穷得只能捡垃圾吃,也知道自己出了什么问题。这本书是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两位经济学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花费十五年时间,在五大洲最贫穷地区做调查得来的成果。他们寻求的问题跟我一样——贫穷是怎么来的? 他们做了若干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之一是:你穷,是因为你父母很穷。 富人的孩子越富,穷人的孩子越穷,这毋庸置疑,但问题并不在于两代人的财富积累,而是富人有足够的钱为成长中的孩子抓住一切机会。假使两个资质相同的孩子,一个生在富人家,一个生在穷人家。两个孩子都不爱读书,穷人家的孩子可能小学没读完就被送去工作,因为父母看不见教育投资的回报;而富人家的孩子则不同,他继续接受教育,父母竭力帮忙,成绩不好也可能有别的天赋,几十次失败的尝试后,或许能挖掘出孩子擅长之事,那他以后成功的概率就高。那些很有天赋的穷孩子,他们可能原本有潜力成为银行家或音乐家,但由于在成长中没有多少机会去挖掘潜能,过早地成了工人和小店主。 这只是导致贫穷的因素之一。正常、健康的人在社会里有很多机会摆脱贫穷,比如保持健康、预防疾病(患病对穷人来说是毁灭性打击)、找份工作。为什么穷人没能成功呢?两位作者走访过非洲许多国家,想知道世界上最穷的人如何生活。他们发现,就全球穷人最多的50个国家来说,平均贫穷线是每人每天只有99美分可花。如果一个人每天只有这点钱,那他会将大部分钱花费在食物上,这意味着穷人接收信息的渠道有限——报纸、电视和书籍都是要花钱的。 穷人可能对某些信息一无所知,比如接受疫苗能让孩子免受麻疹,购买健康保险能让你在患病时不至绝望,但在穷人的世界里,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存在。 信息渠道闭塞让穷人失去摆脱贫穷的机会,不知道基础教育的重要,过早让孩子辍学,让第二代人也失去成功的机会;不知道需要在水中添加消毒剂,让孩子免于患上疟疾。疟疾不仅治疗费钱,甚至会永久损伤孩子的认知能力,让他日后成功的概率又大大减少了。其实投入基础教育和预防性措施的花费,会带来更长远的收入,但信息匮乏让人短视,省下手里的钱似乎更重要。 而省钱对穷人来说简直是灾难。穷人可以通过减少日常开销,存储小额现金,累积一笔财富。但对穷人来说,少喝一杯茶或许能存上5美分,但这需要自控能力。穷人需要与自己内心搏斗才能将牙缝里的5美分存入银行,而这对富人来说简直轻而易举,不用少喝一杯茶就能存下不少钱。 这就是说,人越有钱就越容易做正确的事。有些穷人失败了,这并非他们自控能力差,贪图眼前享受,而是因为穷人需要不断运用这种自控能力,失败概率太高。而富人生活在有消毒自来水的社会,享受义务教育,强制购买社保,他们不用使用自控能力就能做正确的事。这听起来让人绝望,似乎穷人的世界到处是陷阱。 这是真的。 社会对穷人并不友好,银行就不喜欢穷人。假如你想做笔小生意,只要100美元的本钱,想向银行贷款。可银行需要人手来调查贷款人的背景、办理手续,花费的人力成本远远大过100美元的利息。实际上,贷款100万美元比100美元要容易,但哪家银行会把100万美元借给穷光蛋呢?穷人连存钱都比别人困难,如果你咬牙切齿一周存下了1美元,发现银行开户需要2美元的手续费,是不是感受到这个世界浓浓的恶意? 是的,就是如此险恶。那些最穷的人摆脱贫穷实在太难了,这就是贫穷的本质,越穷就越难致富。不过也不必完全绝望,两位作者在调查后也给出了如何摆脱贫穷的办法。有些方法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业已成功。如果你跟我一样是个有远见的人,不妨看看逃离不平等》里就讲过关于贫穷的问题,这本书便是通过许多调研和示例,深入探讨穷人为什么穷。书中揭示了几个贫困的关键原因:1、穷人的会困于基本生存资源,比如食物和住房,因为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解决这些问题,导致根本没其他时间来赚更多的钱。2、穷人目光短浅,即使有富余的钱,也不会投资教育、健康、保险等具有长久回报的事情,而是满足与短期的即时的快感,比如明星电视剧、娱乐活动、游戏、赌博等。3、穷人知识匮乏,所以做决策时倾向于本能和表面依据,比如根据外貌评价他人,认为价钱贵的东西更好,而不是依据真正有意义的事情。4、穷人意志力差,认为学习或动脑子的事情很痛苦,事情如果看不到即刻的利益,也会选择拖延。5、穷人诚信缺失,所以金融借贷机构不愿意给他们借钱,而有钱人很容易借到钱来增加自己的资产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贫乏的教育让人多认识几个字而已,并没有让他们的见识有所长进,而且这还是故意的,愚民教育是世界通用的。因目光的短浅而陷入的恶性循环,而进入这种循环的原因正是由经济上的贫困过渡到心智上的贫困。而这种过渡不会是个体的质变,而是一群人与一群人之间,一代人与一代人之间。走向成功,或是堕入深渊,两面的例子又都不是少见。对进步的追求,才是一个值得寻找的方向。 要吃足够有营养的东西,注重教育,留心卫生和购买保险,擅长搜集分析信息,再加上生活在一个提供正常公共服务的国家地区,就不会太穷。 一直以来,深感自己有很多思维方式是“穷人”的,并不是说好、或者不好,而是,没搞清这些思维的原因,可能会阻碍自己做出更好的选择。所以,前段时间弄了一本《贫穷的本质》看,有些收获,简记如下,提一句,书里对贫穷的定义是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的人群,全球有10亿,这是一批真的穷到基本衣食住行都成问题的人。 书中认为,贫穷最大的原因是,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所以会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于是做出错误选择,显得短视。 对穷人来说,很多信息都不是免费的,一份报纸、开通网络都会成为一笔需要计算的开销,电视机就更不用说了。不过,穷人们就算买电视,也多数用于娱乐。穷人喜欢及时享乐,主要原因是信息缺乏导致了短视,本来日子就很苦了,不如花点小钱,买点今天的快乐,所以会花钱在一些零食、烟酒茶等物品上。书里分析,哪怕每天收入小于0.99美元,也是足以购买有营养保证的食物的,大约只要0.2美元左右,但穷人往往会买一些更贵,营养少,但口味好的食物。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穷人们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甚至陷入“没有足够的体力精力工作,收入减少,食物没保证,体力精力更差”的恶性循环。 他们不愿意做“小投资”,是因为不清楚给儿童接种疫苗的好处,不明白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而这些都是今天花钱,今后收益的。 穷人们的短视,也有被动的原因,他们的生活,往往要肩负着更多责任。他们享受不到很多公共设施,比如没有自来水,所以当政府对水进行氯化时,他们也无法受益。又如,他们没有退休计划和社会保障,需要自己存钱,于是不敢冒险(比如做生意)。 此外,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或是在这些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导致一个恶性循环的陷阱,一旦穷了,就很难翻身。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例子就是“信贷”。穷人很需要“小额信贷”,常规的金融机构为什么不做?主要三个原因: 一是违约,穷人违约的概率很高,他们“破产”的概率更大,有时候是真的还不起了,有时候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不珍惜自己的信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还是经常有道理的; 二是信息,给穷人贷款不像给大公司贷款,信息更加不对称,银行很难了解穷人的各种信息,从而,也增加了银行的风险; 三是管理成本,假设银行有一定金额的钱要贷出去,那么做小额信贷就会大大增加“笔数”,各种管理成本也就上去了,对银行来说,何必去碰这块业务呢。顺道提一句,互联网金融在这点上,也是可以有点作为的。 但是需求仍然在,所以出现了民间的高利贷,为什么高利贷做得起来? 首先必须“高利”,其实是用守约的还款来弥补违约的金钱损失。第二,和正规银行不一样,高利贷的违约可以通过暴力来提高成本,通常,他们和黑社会合作,不还钱直接“砍手指、下胳膊下腿”什么的,对其他贷款者也能起到威慑作用。而穷人的信息,也不用怎么收集,管理也还好,通过小混混收款即可。 尤努斯的格莱珉银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就是通过非暴力的方法,做成了小额信贷,他的主要改进,是把暴力变成了“几人捆绑 + 道德约束”,借钱的时候,比如几个亲朋好友互相担保一起借,这样,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找到合作者,比如对不还钱的人,主要采取去家门口羞辱、静坐的方式,让你在社区里名誉扫地……不管怎么说,比砍手好太多了。 各种可怜。及时享乐”群体很普遍,比如现在的白领·········· 我感觉这部分群体的人,主要是他们缺乏行动的勇气,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你说他们缺乏信息吧!其实不然~······· 这个现在是现代社会有点严重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信息缺乏导致了短视,本来日子就很苦了,不如花点小钱,买点今天的快乐。。。太精辟,太犀利了。 1、穷人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 2、穷人肩负着生活的多种责任,做决定更加困难 3、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消失,或者在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2019-03-26 22:15 1、穷人缺少信息来源,相信那些错误的事情2、穷人肩负着生活的多种责任,做决定更加困难3、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消失,或者在市场中,穷人处于不利地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