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理论 利息理论 欧文·费雪 (Fisber I.) 2013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80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利息理论
副标题:利息理论
作者:欧文·费雪 (Fisber I.)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4900
出版时间:2013
页数:469
定价:42.00
内容简介: 《利息理论》一书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欧文·费雪(1867—1947)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共有四篇,第一篇简要概述了资本和收入的性质问题,第二篇主要用文字来表述利息理论,第三篇中借助数学手段来解释利息理论,第四篇综合论述了利息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利息率与发现和发明的关系、利息与货币和物价的关系等等问题。在书中,费雪围绕“人性不耐”与“投资机会”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他认为,人性不耐与投资机会是决定利息的两个基本因素,它们是两种相反的力量,在它们的作用下,利率最终趋向于平衡的一点。该书逻辑严谨,表述清晰易懂,是研究利息和货币问题的必读书目。 , 这套丛书还有 《制度经济学(下册)》,《经济学原理(下卷)》,《政治经济学概论》,《官僚体制的政治》,《自然价值》 等。 花出去的钱(生活费用)是实际收入,所以“钱是用来花的“理论支撑来源于费雪?利率表现为现在财货与将来财货在进行交换时的价格,人性不耐;这个“不耐”的概念也太叼了吧!?任何财货的价格等于它所提供的将来服务的贴现价值。生产力决定收入川流从而决定利率。看到这本书的时候觉得一个利息有啥好说的?看完后发现利息真的可以说出花儿。不敢相信费雪23岁就写出了这本书?? 在这里谈利息理论,感觉特别过瘾。正是知道有很多不同意见,才有必要直陈自己的心得。认为联储不能操纵经济走势的经济学者数之不尽,而在对利息的精准理解上,与我相同的则至少包括阿尔钦(A. A. Alchian)和拉发(A. B. Laffer)。我更相信,这知识的源头来自上世纪初奥地利... 我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受了张五常的影响,他总是在他的著作里说这本书好,好称是他最欣赏的四本书之一,我比较好奇就看了,我还是比较庸俗,崇拜名人。 看了之后,我大受打击,我明白了,像我这样的人这辈子是做不了理论的,还是安心做我的本职工作吧。其实做工科的人都是接触... 发觉豆瓣上面读这本书的人不是很多,不知道是读了未评,还是没有读。昨天晚上跟一个做债券的同事说正在读这本书,言对利率的理解深入了许多,其人哂笑。 不过这书真的对我很有启发。一来费雪其人行文严丝合缝,从第一近似理论到第三近似理论的文字推演部分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看到张五常的推荐,买了费雪的《利息理论》来看,对于已经具备经济学基础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什么难度,看这本书更大的意义在于学习费雪严谨的理论研究方法,或许张五常也是这个意思吧。本书让人震撼的地方在于如同教科书般的严谨和逻辑,思维发散却没有天马行空,理论的文... 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一个经济概念可以挖掘的如此透彻。利率,这个可能每个人都以为理解的概念,其包含如此广阔而深刻的含义,对经济概念的分析包含了对社会和人性的分析。不读此书者难以想象,而且这本书竟写于九十年前。 很可惜,第三理论中的风险在当时没有进一步论证,这种将... “人性不耐”一词出自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利息理论》,费雪在该著作中借鉴了庞巴维克的时间偏好理论,引入了人性不耐论。人性不耐论说明即使人们已经有了高度的时间观念以及对未来的估计,人们还是倾向于“过好”现在而不是同样地为未来着想。 一、人性不耐的经济学含义 人性... this book is charaterized by its beautiful words and penetrating ideas so that ones who in fact don t understand its content even dare to believe they do 开篇即达核心:利率,生产,借贷,凡此种种,都归结到人的收入,而人的收入又以精神享受来决定。 从不耐的角度讨论了财富的传承。 不耐者无法保存短期财富收获远期财富,从而变得越来越贫穷。反之则会变富。 然而富者在隔代传承时却又会增长对消费的不耐,从而存在损失财富的...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   2016-05-10 11:51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不是用货币而是用货币买到的享受来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当我们用来购买食物、衣服或汽车然后进行享受时,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也就是说,你赚进来的钱暂时不属于收入;只有当你支付出去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 2015-06-23 21:21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悬殊、愈来愈持久了,富人成为财富的世袭贵族,穷人成为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 加强分化的结果,浪费的人愈穷,俭省的人愈富,即使没有风险要素,这种加强分化也将继续下去。但如果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存在风险时,它就发展得更快了。没有运气的帮助,储蓄最后也会使俭省的人发财致富,可是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即比起少数担负风险而盘算得碰巧不错的人由于幸运而迅速富裕起来的情形是缓慢的。同样,许许多多的人由于不节约而失掉他们的小量财产,现在由于盘算错误而加速地贫困。这种情形往往会使一个富人在几年之内,有时在几天之内,就变得一贫如洗了。 这个解释胜过《贫穷的本质》。——————————————————————波尔亚缸过程想象有一个很大的缸,内有二球,一黑一红。 你拿走一个球,然后把它和另一个相同颜色的球放回到缸内。你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填满整个缸为止。有关缸中有色的球之最终分布,抑或有关我们填满全缸,然后重新再来,达一百次之多的一系列测试过程,我们可说些什么呢? 在每一次的个别试验中,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红黑比率如何;可能是红的99.9%,或红的0.01%,或两者之间的任何比率。如果我们要试行一百次测试,将有可能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结果。 在任何特定的试验中,比率最后将达致均衡状态(equilibrium)。在系列中的后期抽取只会很轻微地影响缸中球的分布。因此,分布会安顿至一个稳定的结果。 因此,次序是关键的。每一个试验的每一次抽取都有相当的随机成份,对可能出现的均衡状态具有强烈的影响。数学称之为“波尔亚缸过程”(Polya urn process)。它的特征源自这一事实:一个机会(或意外)的元素结合一项决策规则,把当前的可能性与先前的(部分是随机的)次序联系起来。 波尔亚缸过程展现了正反馈。沿着特定路径的每一步[18]所产生的结果,都会在下一轮增加该路径的相对吸引性。当这种效应开始累积,它们就产生了自我强化活动的强大周期。正反馈过程具有颇为诱人的特点,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归纳如下:(1)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因为早期事件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部分是随机的,所以很多结果都是可能的。我们不能事先预测将会达致哪一个可能的结局状态(end-states)。(2)不可变通性(inflexibility)。我们愈是深入这个过程,就愈难由某一路径转换到另一路径。应用在科技领域之上,对一项特殊技术的既定赞助,如果发生在早期而非晚期,将较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足够深入到某一路径,最终将“锁定”(lock in)在某一解决方案上。 (3)非遍历性(nonergodicity)。在次序上早期出现的意外事件不能取消。不能像“噪音”般予以对待(也就是说,予以忽视),因为它们反馈为未来的选择。小事件会被记住。(4)潜在的路径失效(potential path inefficiency)。长远而言,已被确立的结果所带来的收效,可能低于先前的其它选项所拥有的。这个过程可能是路径失效。(Arthur 1994)对此,人们可以添加一个社会科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是次序极其要紧的过程。早期事件比后期事件要紧得多,因此不同次序可能产生不同结果。这些都是历史之所以紧要的过程。波尔亚缸的例证掌握了“路径依赖”的基本要素;社会科学家日益倾向在重要的社会过程上应用“路径依赖”一词。路径依赖的主张出现在比较政治的经典著作中,例如李普塞特和罗坎对欧洲政党制度的分析(Lipset and Rokkan 1967),还有近年各个专题的分析,诸如拉丁美洲劳工团体(Collier and Collier 1991)、欧洲国家建设过程的结果(Ertman 1996)及美国不能发展全国健康保险的失败(Hacker 1998)。正如在波尔亚缸的例证中,社会科学家一般援引路径依赖的说法来支持少数重要的主张:特定形态的时机和次序是要紧的;重大结果可能源自相对“小”或偶然的事件;特定的行动途径一旦被引入,实际上就不可能逆转;还有最后,政治发展经常[19]被关键瞬间或事态所打断,事态塑造着社会生活的基本轮廓(Baumgartner and Jones 1993; Collier and Collier 1991; Ikenberry 1994; Krasner 1989)。所有这些特色,跟社会科学主流的论述和解释,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把“大”结果归诸“大”原因,强调普遍存在着惟一的、可预测的政治结果,时机和次序了无关系,理性的行动者(基于他们的资源和限制)能够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而设计和履行最佳的解决方法。如果路径依赖的论述真的适用于政治生活的重大领域的话,这就有相当多的涵义。路径依赖与正反馈分析家日益倾向于援引路径依赖的概念,但罕有清晰的界定。在实践上,其用法倾向在广义构想和狭义构想之间摇摆不定。比如说,威廉•塞维尔(William Sewell)认为路径依赖意指“在时间中早前一刻发生了什么,将影响在时间中后来一刻的事件次序的可能结果”(Sewell 1996, pp.262-63)。这个用法可能只包含松散却又不十分有用的“历史是要紧”的论断。另一个“路径依赖”的狭义构想由玛格丽•李维(Margaret Levi)提出: 路径依赖如果要意指什么的话,它一定是指:一旦某一国家或地区开始步入一条轨迹,逆转的成本非常高昂。其它选择点是存在的,但若干制度安排的确立阻碍了最初选择的轻易逆转。也许,更好的比喻是一棵树,而非一条路径。由相同的树干出发,有很多不同的树枝和更细的分支。虽然有可能转换方向,或从一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而且关键的是被选择的树枝是否死去),但一个攀爬者开始时的树枝是他倾向于跟随的树枝(Levi 1997, p.28)。按照这个构想(而且在此将被采用),路径依赖意指涉及正反馈的动态过程,而正反馈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仰赖于事件展开的特殊次序(Arthur 1994; David 2000)————————————————此外,正如你所知的,第一步经常是最要紧的,尤其当我们跟年青和脆弱的人打交道的时候。那是他们成型的时候,而我们选择造成的任何印象都会留下永久的标记。 ――柏拉图《理想国》事情在次序中何时(when)发生,影响到它们如何(how)发生。 ――查尔斯‧蒂利我们一定要询问特定时刻是否要紧。政治科学大多将其根源归诸政治新闻学。此外,像政治新闻学一样,我们过份倾向集中在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看不见更大的时间跨度的动态。过程不是这么容易掌握的,而这个工作站得住脚的假设是,这些过程更加要紧。——爱德华•卡马斯和詹姆斯•史汀生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2015-06-18 10:23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   2016-05-10 11:51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不是用货币而是用货币买到的享受来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当我们用来购买食物、衣服或汽车然后进行享受时,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也就是说,你赚进来的钱暂时不属于收入;只有当你支付出去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2015-06-18 10:23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 2015-06-23 21:21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悬殊、愈来愈持久了,富人成为财富的世袭贵族,穷人成为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 加强分化的结果,浪费的人愈穷,俭省的人愈富,即使没有风险要素,这种加强分化也将继续下去。但如果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存在风险时,它就发展得更快了。没有运气的帮助,储蓄最后也会使俭省的人发财致富,可是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即比起少数担负风险而盘算得碰巧不错的人由于幸运而迅速富裕起来的情形是缓慢的。同样,许许多多的人由于不节约而失掉他们的小量财产,现在由于盘算错误而加速地贫困。这种情形往往会使一个富人在几年之内,有时在几天之内,就变得一贫如洗了。 这个解释胜过《贫穷的本质》。——————————————————————波尔亚缸过程想象有一个很大的缸,内有二球,一黑一红。 你拿走一个球,然后把它和另一个相同颜色的球放回到缸内。你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填满整个缸为止。有关缸中有色的球之最终分布,抑或有关我们填满全缸,然后重新再来,达一百次之多的一系列测试过程,我们可说些什么呢? 在每一次的个别试验中,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红黑比率如何;可能是红的99.9%,或红的0.01%,或两者之间的任何比率。如果我们要试行一百次测试,将有可能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结果。 在任何特定的试验中,比率最后将达致均衡状态(equilibrium)。在系列中的后期抽取只会很轻微地影响缸中球的分布。因此,分布会安顿至一个稳定的结果。 因此,次序是关键的。每一个试验的每一次抽取都有相当的随机成份,对可能出现的均衡状态具有强烈的影响。数学称之为“波尔亚缸过程”(Polya urn process)。它的特征源自这一事实:一个机会(或意外)的元素结合一项决策规则,把当前的可能性与先前的(部分是随机的)次序联系起来。 波尔亚缸过程展现了正反馈。沿着特定路径的每一步[18]所产生的结果,都会在下一轮增加该路径的相对吸引性。当这种效应开始累积,它们就产生了自我强化活动的强大周期。正反馈过程具有颇为诱人的特点,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归纳如下:(1)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因为早期事件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部分是随机的,所以很多结果都是可能的。我们不能事先预测将会达致哪一个可能的结局状态(end-states)。(2)不可变通性(inflexibility)。我们愈是深入这个过程,就愈难由某一路径转换到另一路径。应用在科技领域之上,对一项特殊技术的既定赞助,如果发生在早期而非晚期,将较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足够深入到某一路径,最终将“锁定”(lock in)在某一解决方案上。 (3)非遍历性(nonergodicity)。在次序上早期出现的意外事件不能取消。不能像“噪音”般予以对待(也就是说,予以忽视),因为它们反馈为未来的选择。小事件会被记住。(4)潜在的路径失效(potential path inefficiency)。长远而言,已被确立的结果所带来的收效,可能低于先前的其它选项所拥有的。这个过程可能是路径失效。(Arthur 1994)对此,人们可以添加一个社会科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是次序极其要紧的过程。早期事件比后期事件要紧得多,因此不同次序可能产生不同结果。这些都是历史之所以紧要的过程。波尔亚缸的例证掌握了“路径依赖”的基本要素;社会科学家日益倾向在重要的社会过程上应用“路径依赖”一词。路径依赖的主张出现在比较政治的经典著作中,例如李普塞特和罗坎对欧洲政党制度的分析(Lipset and Rokkan 1967),还有近年各个专题的分析,诸如拉丁美洲劳工团体(Collier and Collier 1991)、欧洲国家建设过程的结果(Ertman 1996)及美国不能发展全国健康保险的失败(Hacker 1998)。正如在波尔亚缸的例证中,社会科学家一般援引路径依赖的说法来支持少数重要的主张:特定形态的时机和次序是要紧的;重大结果可能源自相对“小”或偶然的事件;特定的行动途径一旦被引入,实际上就不可能逆转;还有最后,政治发展经常[19]被关键瞬间或事态所打断,事态塑造着社会生活的基本轮廓(Baumgartner and Jones 1993; Collier and Collier 1991; Ikenberry 1994; Krasner 1989)。所有这些特色,跟社会科学主流的论述和解释,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把“大”结果归诸“大”原因,强调普遍存在着惟一的、可预测的政治结果,时机和次序了无关系,理性的行动者(基于他们的资源和限制)能够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而设计和履行最佳的解决方法。如果路径依赖的论述真的适用于政治生活的重大领域的话,这就有相当多的涵义。路径依赖与正反馈分析家日益倾向于援引路径依赖的概念,但罕有清晰的界定。在实践上,其用法倾向在广义构想和狭义构想之间摇摆不定。比如说,威廉•塞维尔(William Sewell)认为路径依赖意指“在时间中早前一刻发生了什么,将影响在时间中后来一刻的事件次序的可能结果”(Sewell 1996, pp.262-63)。这个用法可能只包含松散却又不十分有用的“历史是要紧”的论断。另一个“路径依赖”的狭义构想由玛格丽•李维(Margaret Levi)提出: 路径依赖如果要意指什么的话,它一定是指:一旦某一国家或地区开始步入一条轨迹,逆转的成本非常高昂。其它选择点是存在的,但若干制度安排的确立阻碍了最初选择的轻易逆转。也许,更好的比喻是一棵树,而非一条路径。由相同的树干出发,有很多不同的树枝和更细的分支。虽然有可能转换方向,或从一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而且关键的是被选择的树枝是否死去),但一个攀爬者开始时的树枝是他倾向于跟随的树枝(Levi 1997, p.28)。按照这个构想(而且在此将被采用),路径依赖意指涉及正反馈的动态过程,而正反馈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仰赖于事件展开的特殊次序(Arthur 1994; David 2000)————————————————此外,正如你所知的,第一步经常是最要紧的,尤其当我们跟年青和脆弱的人打交道的时候。那是他们成型的时候,而我们选择造成的任何印象都会留下永久的标记。 ――柏拉图《理想国》事情在次序中何时(when)发生,影响到它们如何(how)发生。 ――查尔斯‧蒂利我们一定要询问特定时刻是否要紧。政治科学大多将其根源归诸政治新闻学。此外,像政治新闻学一样,我们过份倾向集中在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看不见更大的时间跨度的动态。过程不是这么容易掌握的,而这个工作站得住脚的假设是,这些过程更加要紧。——爱德华•卡马斯和詹姆斯•史汀生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   2016-05-10 11:51 为成千上万的人提供收入的董事与经理们,有时认为他们的公司仅只是一部巨大的赚钱机器。在他们的心目中,这部机器的一个目的就是为股东赚取货币股利,为公司债券持有人赚取货币利息,为职工赚取货币工资与薪金。在这些支付以后所发生的事情似属个人私事而与他们无关了。可是,这却是全部活动的关键。只有我们从市场带到家庭与私生活中的那些东西才真正算数。货币在花费以前是没有用处的。最后的工资不是用货币而是用货币买到的享受来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当我们用来购买食物、衣服或汽车然后进行享受时,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也就是说,你赚进来的钱暂时不属于收入;只有当你支付出去才成为最后的收入。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 2015-06-23 21:21 资本工具的转移逐渐引起资本分配的不均,而资本分配不均一旦形成后,便有长此下去的倾向。一个人愈穷,他对现在财货的评价可能愈高。浪费的人一旦走下坡路时,他就可能每况愈下。当他除一身之外别无资本时,这一衰落过程通常会告一结束,因为文明社会是标榜文明而憎恶奴隶财产与压迫奴役的。 反过来讲,当一个人积蓄了大量资本,他对现在的偏好率就进一步减低,积累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在许多国家贫富的划分愈来愈悬殊、愈来愈持久了,富人成为财富的世袭贵族,穷人成为无依无靠的无产阶级。 加强分化的结果,浪费的人愈穷,俭省的人愈富,即使没有风险要素,这种加强分化也将继续下去。但如果像现实生活中那样存在风险时,它就发展得更快了。没有运气的帮助,储蓄最后也会使俭省的人发财致富,可是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即比起少数担负风险而盘算得碰巧不错的人由于幸运而迅速富裕起来的情形是缓慢的。同样,许许多多的人由于不节约而失掉他们的小量财产,现在由于盘算错误而加速地贫困。这种情形往往会使一个富人在几年之内,有时在几天之内,就变得一贫如洗了。 这个解释胜过《贫穷的本质》。——————————————————————波尔亚缸过程想象有一个很大的缸,内有二球,一黑一红。 你拿走一个球,然后把它和另一个相同颜色的球放回到缸内。你重复着这个过程,直到填满整个缸为止。有关缸中有色的球之最终分布,抑或有关我们填满全缸,然后重新再来,达一百次之多的一系列测试过程,我们可说些什么呢? 在每一次的个别试验中,我们不知道最终的红黑比率如何;可能是红的99.9%,或红的0.01%,或两者之间的任何比率。如果我们要试行一百次测试,将有可能得到一百个不同的结果。 在任何特定的试验中,比率最后将达致均衡状态(equilibrium)。在系列中的后期抽取只会很轻微地影响缸中球的分布。因此,分布会安顿至一个稳定的结果。 因此,次序是关键的。每一个试验的每一次抽取都有相当的随机成份,对可能出现的均衡状态具有强烈的影响。数学称之为“波尔亚缸过程”(Polya urn process)。它的特征源自这一事实:一个机会(或意外)的元素结合一项决策规则,把当前的可能性与先前的(部分是随机的)次序联系起来。 波尔亚缸过程展现了正反馈。沿着特定路径的每一步[18]所产生的结果,都会在下一轮增加该路径的相对吸引性。当这种效应开始累积,它们就产生了自我强化活动的强大周期。正反馈过程具有颇为诱人的特点,布赖恩•阿瑟(Brian Arthur)归纳如下:(1)不可预知性(unpredictability)。因为早期事件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部分是随机的,所以很多结果都是可能的。我们不能事先预测将会达致哪一个可能的结局状态(end-states)。(2)不可变通性(inflexibility)。我们愈是深入这个过程,就愈难由某一路径转换到另一路径。应用在科技领域之上,对一项特殊技术的既定赞助,如果发生在早期而非晚期,将较有可能改变最后的结果。足够深入到某一路径,最终将“锁定”(lock in)在某一解决方案上。 (3)非遍历性(nonergodicity)。在次序上早期出现的意外事件不能取消。不能像“噪音”般予以对待(也就是说,予以忽视),因为它们反馈为未来的选择。小事件会被记住。(4)潜在的路径失效(potential path inefficiency)。长远而言,已被确立的结果所带来的收效,可能低于先前的其它选项所拥有的。这个过程可能是路径失效。(Arthur 1994)对此,人们可以添加一个社会科学家特别感兴趣的基本观点:这些都是次序极其要紧的过程。早期事件比后期事件要紧得多,因此不同次序可能产生不同结果。这些都是历史之所以紧要的过程。波尔亚缸的例证掌握了“路径依赖”的基本要素;社会科学家日益倾向在重要的社会过程上应用“路径依赖”一词。路径依赖的主张出现在比较政治的经典著作中,例如李普塞特和罗坎对欧洲政党制度的分析(Lipset and Rokkan 1967),还有近年各个专题的分析,诸如拉丁美洲劳工团体(Collier and Collier 1991)、欧洲国家建设过程的结果(Ertman 1996)及美国不能发展全国健康保险的失败(Hacker 1998)。正如在波尔亚缸的例证中,社会科学家一般援引路径依赖的说法来支持少数重要的主张:特定形态的时机和次序是要紧的;重大结果可能源自相对“小”或偶然的事件;特定的行动途径一旦被引入,实际上就不可能逆转;还有最后,政治发展经常[19]被关键瞬间或事态所打断,事态塑造着社会生活的基本轮廓(Baumgartner and Jones 1993; Collier and Collier 1991; Ikenberry 1994; Krasner 1989)。所有这些特色,跟社会科学主流的论述和解释,形成鲜明的对比;后者把“大”结果归诸“大”原因,强调普遍存在着惟一的、可预测的政治结果,时机和次序了无关系,理性的行动者(基于他们的资源和限制)能够为他们所面对的问题而设计和履行最佳的解决方法。如果路径依赖的论述真的适用于政治生活的重大领域的话,这就有相当多的涵义。路径依赖与正反馈分析家日益倾向于援引路径依赖的概念,但罕有清晰的界定。在实践上,其用法倾向在广义构想和狭义构想之间摇摆不定。比如说,威廉•塞维尔(William Sewell)认为路径依赖意指“在时间中早前一刻发生了什么,将影响在时间中后来一刻的事件次序的可能结果”(Sewell 1996, pp.262-63)。这个用法可能只包含松散却又不十分有用的“历史是要紧”的论断。另一个“路径依赖”的狭义构想由玛格丽•李维(Margaret Levi)提出: 路径依赖如果要意指什么的话,它一定是指:一旦某一国家或地区开始步入一条轨迹,逆转的成本非常高昂。其它选择点是存在的,但若干制度安排的确立阻碍了最初选择的轻易逆转。也许,更好的比喻是一棵树,而非一条路径。由相同的树干出发,有很多不同的树枝和更细的分支。虽然有可能转换方向,或从一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而且关键的是被选择的树枝是否死去),但一个攀爬者开始时的树枝是他倾向于跟随的树枝(Levi 1997, p.28)。按照这个构想(而且在此将被采用),路径依赖意指涉及正反馈的动态过程,而正反馈所产生的多种可能的结果,都是仰赖于事件展开的特殊次序(Arthur 1994; David 2000)————————————————此外,正如你所知的,第一步经常是最要紧的,尤其当我们跟年青和脆弱的人打交道的时候。那是他们成型的时候,而我们选择造成的任何印象都会留下永久的标记。 ――柏拉图《理想国》事情在次序中何时(when)发生,影响到它们如何(how)发生。 ――查尔斯‧蒂利我们一定要询问特定时刻是否要紧。政治科学大多将其根源归诸政治新闻学。此外,像政治新闻学一样,我们过份倾向集中在此时此地(here and now),看不见更大的时间跨度的动态。过程不是这么容易掌握的,而这个工作站得住脚的假设是,这些过程更加要紧。——爱德华•卡马斯和詹姆斯•史汀生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2015-06-18 10:23 1.享用收入或精神收入,这是由满意的感觉或体验所构成的;(最基本 2.实际收入,这是以生活费用来衡量的;(最实用 3.货币收入,这就是一个人所得到的货币,用来支付生活费用。(通常的收入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