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 乌尔里希·宾德赛尔 (Ulrich Bindseil) 2013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
副标题: 作者:乌尔里希·宾德赛尔 (Ulrich Bindseil)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414671 出版时间:2013 页数:265 定价:36.8 内容简介: 《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的价值正在于它是试图揭开货币政策实施“黑箱”的发轫之作。提倡货币政策实施的“新观点”,其核心理念是中央银行要将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并恰当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批评货币政策实施的“旧观点”,即所谓的“数量导向观点”。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的部分初衷是为了澄清“误解”,而这些“误解”及其背后的思想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这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上,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一致推崇基础货币并排斥短期利率。二者的思想对于后续的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直接体现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按照教科书的标准逻辑,基础货币的变动借由货币乘数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变动,进而导致利率调整,并因此影响投资、出口等总需求因素。简言之,教科书将货币政策定义为关于“货币控... 《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的价值正在于它是试图揭开货币政策实施“黑箱”的发轫之作。提倡货币政策实施的“新观点”,其核心理念是中央银行要将短期利率作为操作目标,并恰当有效地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这一目标。与此同时,也不遗余力地批评货币政策实施的“旧观点”,即所谓的“数量导向观点”。正如作者所指出的,《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的部分初衷是为了澄清“误解”,而这些“误解”及其背后的思想同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这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的选择上,凯恩斯和弗里德曼一致推崇基础货币并排斥短期利率。二者的思想对于后续的货币政策理论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并直接体现在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按照教科书的标准逻辑,基础货币的变动借由货币乘数引起货币流通量的变动,进而导致利率调整,并因此影响投资、出口等总需求因素。简言之,教科书将货币政策定义为关于“货币控制”的政策。但是,《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指出,20世纪乃至更早时期的货币政策实践并不支持上述认知。 1.3 数量论时期(1920—1985) 1.4 关于“工具选择问题”的一个假想的解决办法:Poole(1970) 1.5 货币经济学中短期利率的回归 1.6 货币政策工具和短期利率的微观建模 1.7 结论 第2章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2.1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2 —些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有关的概念 2.3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范例 2.4 自发流动性因素:欧元体系的情形 2.5 对银行持有准备金的近距离考察 2.6 对求助于常备融资便利的更细致考察 2.7 如何排列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第3章 短期利率调控 3.1 为什么关注期限最短的隔夜利率? 3.2 关于准备金市场和利率的两个典型模型 3.3 调节短期利率 3.4 对称利率区间方法 3.5 信号获取问题 3.6 控制隔夜利率的实际准确程度 3.7 总结 第4章 常备融资便利 4.1 为什么采用常备融资便利? 4.2 常备融资便利的类型及主要问题 4.3 英格兰银行 4.4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4.5 德国国家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欧洲中央银行 4.6 逆向因果谬误 4.7 结论 第5章 公开市场业务 5.1 第一次公开市场业务 5.2 准备金头寸学说下的公开市场业务 5.3 直接影响长期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 5.4 当今公开市场业务存在的理由及类型 5.5 三大中央银行的买断卖断操作与逆向操作 5.6 固定利率招标与可变利率招标 5.7 固定利率招标中的过度竞标与不足竞标 5.8 公开市场业务的期限与频率 5.9 结论 第6章 法定准备金 6.1 法定准备金体系的功能和规定 6.2 保护银行流动性和金融稳定性的法定准备金 6.3 货币调控I:作为政策工具的法定准备金变动 6.4 货币调控Ⅱ:作为宏观经济内在稳定器的稳定的法定准备金 6.5 作为税收的法定准备金 6.6 影响银行间竞争条件 6.7 稳定、创造或扩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需求 6.8 缓冲暂时性自发因素冲击 6.9 结论 第7章 20世纪的货币政策实施实践 7.1 英格兰银行 7.2 美联储 7.3 德国国家银行、德意志联邦银行和欧元体系 7.4 结论 第8章 从旧观点到新观点 8.1 “旧观点”中哪些部分错了? 8.2 旧观点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8.3 对大迂回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实施模式的解释 8.4 新观点 8.5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 · · · · · 2015年第一本读过的书,原书四星,翻译糟糕扣一星。本书的角度是Implementation,更多的是注重操作层面,而非Monetary Economics,作者在央行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因此在操作层面的论述颇为精彩,但是全书仍稍显简略晦涩,阅读起来有一定难度。翻译水平很是糟糕,更进一步加大了阅读难度。 里面的数学模型就没有看懂的,但对于了解货币政策相对较新的内容还是挺不错的。你国现在实施的货币政策都是别人玩烂的- - 里面的数学模型就没有看懂的,但对于了解货币政策相对较新的内容还是挺不错的。你国现在实施的货币政策都是别人玩烂的- - 出版一年竟然没在douban看到本书被添加,大量电商已经无货。那么好的教材不受重视,实在是可惜。 这本书对各类货币政策的解释是我读过的所有教科书中「最好」的,读完以后我甚至想把米什金那本直接扔掉…… 作者是弗里德曼黑,把弗里德曼黑的体无完肤。 这本书原版问世时是0... 从本书的书名来看,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 Theory,Past,and Present,着重的是 Monetary Policy Implementation,译者译为货币政策实施感觉有些奇怪,其实所指的就是货币政策的操作层面,和通常的 Monetary Economics 是不同的,所以和 Mishkin 的 Economics of Mone... 即使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Montagu Norman(英格兰银行行长)还是将Keynes蔑视为“具有较大公共危害潜力的、精明的浅薄的公共知识分子” -_-#那个年代就已经发现了公知有害的真理了么?另外原来凯恩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如日中天么 2014-11-16 12:12 即使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Montagu Norman(英格兰银行行长)还是将Keynes蔑视为“具有较大公共危害潜力的、精明的浅薄的公共知识分子”-_-#那个年代就已经发现了公知有害的真理了么?另外原来凯恩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如日中天么 以往的经济学教材(甚至是复旦人大)对准备金率都只是作为货币市场工具来介绍,并且因为准备金率时效性差,影响力广泛,使用成本较高所以成为了一个宏观调控意义下的货币市场工具,而不是一个央行在日常对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但是该章节对准备金率的讨论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m1的各项并不是无差别的,所以准备金率的货币乘数功能实际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准备金率来实现。而过去的... 2014-11-16 11:46 天啊!该章节颠覆了我过去对于准备金率的理解!以往的经济学教材(甚至是复旦人大)对准备金率都只是作为货币市场工具来介绍,并且因为准备金率时效性差,影响力广泛,使用成本较高所以成为了一个宏观调控意义下的货币市场工具,而不是一个央行在日常对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但是该章节对准备金率的讨论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m1的各项并不是无差别的,所以准备金率的货币乘数功能实际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准备金率来实现。而过去的历史表明,准备金率自带的稳定器的作用也仅仅是作用于m2,也就是中间目标而不是最终目标。准备金率政策存在的依据是为了让央行对于银行体系,以及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控制力加强而存在的。一方面各银行市场的流动性需求难以预测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有准备金政策使得强制银行对流动性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可以使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管理更有效。另一方面,逼银行持有准备金,提高了银行对央行的再融资需求,这样央行对于隔夜利率的引导作用也会加强。 难怪德国经济恢复的快在别人还在被金银储备束缚的时候德国早已大肆使用真实票据所以更容易实施宽松政策当然也会有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副作用---通胀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该方法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货币政策立场隔离开,始终保持M=E(A)就好,自发性流动因素只要满足对称,那么自发性流动因素的变动都可以通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总量就可以应对。 至于货币政策立场,则可以通过设置融资便利的上下限区间来对目标利率产生作用和影响 2014-11-13 12:02 该方法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货币政策立场隔离开,始终保持M=E(A)就好,自发性流动因素只要满足对称,那么自发性流动因素的变动都可以通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总量就可以应对。至于货币政策立场,则可以通过设置融资便利的上下限区间来对目标利率产生作用和影响 书中提到的是,内在外流是央行认为的自发流动性因素,央行可以任由黄金储备的变动而不必调整贴现率政策。内在外流反映的总是暂时性的变动如季节性的货币需求变动或者金融事件。相反的是,外在外流则被视为对可兑换性的一个潜在威胁,需要通过改变货币政策立场来应对,也就是提高贴现率。例如进出口失衡。 这里感觉说的不清楚,本末倒置了,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对可兑换性的重大威胁。本身区分内在外流和外在外流的需要源于我们对于... 2014-11-11 15:52 书中提到的是,内在外流是央行认为的自发流动性因素,央行可以任由黄金储备的变动而不必调整贴现率政策。内在外流反映的总是暂时性的变动如季节性的货币需求变动或者金融事件。相反的是,外在外流则被视为对可兑换性的一个潜在威胁,需要通过改变货币政策立场来应对,也就是提高贴现率。例如进出口失衡。这里感觉说的不清楚,本末倒置了,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对可兑换性的重大威胁。本身区分内在外流和外在外流的需要源于我们对于货币政策立场是否需要转向。那么区分这两者本身就不应该再用是否会对可兑换性产生威胁这一条件来判断了。 1.svensson:不应该倡导工具规则,而应该倡导最终目标规则。以下是原书原话:“svensson仍然批评了他所谓的“工具规则”(我们将称为“操作目标规则”)观点,同事倡导“目标规则”(即“最终目标法则”)。【该条批评说实话我没有明白什么意思】 2.产出缺口刻画需要一系列的判别和选择的问题【的确,产出缺口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难题】 3.woodford:最优的规则需要截距项随着各种实际扰动而波动【这个没错!】 2014-11-11 15:59 1.svensson:不应该倡导工具规则,而应该倡导最终目标规则。以下是原书原话:“svensson仍然批评了他所谓的“工具规则”(我们将称为“操作目标规则”)观点,同事倡导“目标规则”(即“最终目标法则”)。【该条批评说实话我没有明白什么意思】2.产出缺口刻画需要一系列的判别和选择的问题【的确,产出缺口的判断本身就是一个难题】3.woodford:最优的规则需要截距项随着各种实际扰动而波动【这个没错!】 任何一天的隔夜利率均为存款便利和借款便利两种工具期望利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则是在融资便利之前,市场对准备金保持期末出现多头和空头的概率 这个思路碉堡了! 2014-11-13 10:28 任何一天的隔夜利率均为存款便利和借款便利两种工具期望利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则是在融资便利之前,市场对准备金保持期末出现多头和空头的概率这个思路碉堡了! 即使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Montagu Norman(英格兰银行行长)还是将Keynes蔑视为“具有较大公共危害潜力的、精明的浅薄的公共知识分子” -_-#那个年代就已经发现了公知有害的真理了么?另外原来凯恩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如日中天么 2014-11-16 12:12 即使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Montagu Norman(英格兰银行行长)还是将Keynes蔑视为“具有较大公共危害潜力的、精明的浅薄的公共知识分子”-_-#那个年代就已经发现了公知有害的真理了么?另外原来凯恩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如日中天么 以往的经济学教材(甚至是复旦人大)对准备金率都只是作为货币市场工具来介绍,并且因为准备金率时效性差,影响力广泛,使用成本较高所以成为了一个宏观调控意义下的货币市场工具,而不是一个央行在日常对流动性管理的工具。 但是该章节对准备金率的讨论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m1的各项并不是无差别的,所以准备金率的货币乘数功能实际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准备金率来实现。而过去的... 2014-11-16 11:46 天啊!该章节颠覆了我过去对于准备金率的理解!以往的经济学教材(甚至是复旦人大)对准备金率都只是作为货币市场工具来介绍,并且因为准备金率时效性差,影响力广泛,使用成本较高所以成为了一个宏观调控意义下的货币市场工具,而不是一个央行在日常对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但是该章节对准备金率的讨论说明了一个事实:由于m1的各项并不是无差别的,所以准备金率的货币乘数功能实际并不一定需要借助准备金率来实现。而过去的历史表明,准备金率自带的稳定器的作用也仅仅是作用于m2,也就是中间目标而不是最终目标。准备金率政策存在的依据是为了让央行对于银行体系,以及整个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控制力加强而存在的。一方面各银行市场的流动性需求难以预测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有准备金政策使得强制银行对流动性有一定规模的需求可以使央行对于流动性的管理更有效。另一方面,逼银行持有准备金,提高了银行对央行的再融资需求,这样央行对于隔夜利率的引导作用也会加强。 难怪德国经济恢复的快在别人还在被金银储备束缚的时候德国早已大肆使用真实票据所以更容易实施宽松政策当然也会有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副作用---通胀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该方法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货币政策立场隔离开,始终保持M=E(A)就好,自发性流动因素只要满足对称,那么自发性流动因素的变动都可以通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总量就可以应对。 至于货币政策立场,则可以通过设置融资便利的上下限区间来对目标利率产生作用和影响 2014-11-13 12:02 该方法认为公开市场业务和货币政策立场隔离开,始终保持M=E(A)就好,自发性流动因素只要满足对称,那么自发性流动因素的变动都可以通过调整公开市场业务的总量就可以应对。至于货币政策立场,则可以通过设置融资便利的上下限区间来对目标利率产生作用和影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