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优雅的理性
副标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作者:熊秉元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65214 出版时间:2013 页数:232 定价:42.00 内容简介: 本书为台湾著名法律经济学家熊秉元先生的经济散文集。全书收录文章71篇,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 这其中,一直争论激烈的“换妻到底犯不犯法”,在熊氏经济、法学纵扫描面之下,可得出理性答案;被两岸诟病的“台大医院将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给五位患者”事件,其实从经济学角度可以计算出正面价值;给人“贴标签”被认为是拿有色眼镜看人,被主流价值观批评,但是“贴标签”用法律经济学解释,可以得出正经济效应。读本书,可以颠覆读者很多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发现被所谓的常识遮蔽掉的价值和真理。 熊秉元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大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 在台大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永谦讲座教授, 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并在澳门大学法学院任教。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 渐有成果。两岸三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 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 他是第一位, 目前也是唯一的一位。 除学术论文外,出版过《灯塔的故事》、《寻找心中那把尺》、《大家都站着》、《我是体育老师》、《会移动的城堡》、《熊秉元漫步法律》、《法律经济学开讲》、《走进经济学》、《吃鱼的方法》等书, 并曾在台湾《经济日报》、《印刻文学生活志》、《联合报》、香港《信报》、和大陆《南方周末》等发表专栏。熊氏是经济学家,也是散文家; 在华语散文界,他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顶侠」张五常并称,有「... 熊秉元 著名法律经济学家。台大经济系毕业,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 在台大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 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目前为浙江大学永谦讲座教授, 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并在澳门大学法学院任教。近年来在两岸推展「法律经济学」, 渐有成果。两岸三地主要大学的法学院里, 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 他是第一位, 目前也是唯一的一位。 除学术论文外,出版过《灯塔的故事》、《寻找心中那把尺》、《大家都站着》、《我是体育老师》、《会移动的城堡》、《熊秉元漫步法律》、《法律经济学开讲》、《走进经济学》、《吃鱼的方法》等书, 并曾在台湾《经济日报》、《印刻文学生活志》、《联合报》、香港《信报》、和大陆《南方周末》等发表专栏。熊氏是经济学家,也是散文家; 在华语散文界,他与著名的经济散文学家「顶侠」张五常并称,有「巨侠」之誉。作品被知名文化评论家南方朔誉为「熊氏散文」,他的两篇文章被选为台湾高职国文的课文;在华人经济学界,获此殊荣仅有熊氏一人。 本是作者一些碎碎念,字里行间不想读出了些许文化差异。作者在践行知行的同时,似乎忘却了知行之间的弹性,亦曰感性的气量,所谓书名中的 雅 字。 时间充裕时,即使是面对生离死别,社会规范礼教还是有发挥的空间(泰坦尼克号沉没);相对的,生死一瞬,优雅变得太昂贵时,就消失不见了(路西塔尼亚号沉没)。 估计是篇幅的问题,好多地方都是点到即止,没有展开感觉解释不清楚一些看法,不能算是经济学读物,本书仅供消遣时间 如果父不分父,那么子无需子。正义是理性,是逻辑,是对真理的探索和坚持,是存在状态的彻底性和永恒星性。 十年前,对于经济学还感兴趣的时候,读了不少经济学散文集,其中印象深刻的除了张五常、王则柯外,就是熊秉元先生了。对于经济学抽象的原理和数学公式感到头疼,因此就格外关注经济学家撰写的专栏散文。他们都能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来介绍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让人能有眼前一亮的... 看到书名的时候,还以为又是本有关行为经济学的书,翻开书,却有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一篇篇短小精悍的散文道出作者从经济视角对生活的反刍,优雅而不失深刻,让我也不禁重新审视起周遭的一切。 作者在书中提到生死一刻的优雅,“泰坦尼克号”沉没之前历时2个小... 经济在我心里的印象就是钱,就是数学,又因为我不论挣钱也好,数学也罢,都稀松平常,所以,一直觉得经济是一个很实际又很高端的东西。我对这类书一般都是敬而远之,觉得内容大多枯燥乏味,纸上谈兵,怕买了对不起编辑、作者、印刷工人和那些纸张。而且,私下里还有一个... 《优雅的理性》一书是熊秉元先生的经济散文集,虽然与“经济”这个高深的词语相关,写得却是深入浅出,极富亲和力。熊秉元先生借着散文的笔调和长短,向一般读者阐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熊秉元先生说起他儿子眼中的他时,说:“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 关于经济学的话题,有些是精彩有趣的,有些是无聊乏味的,但说到底是很难和优雅挨上边儿的。这话怎么说?你看身边那些QQ群、讨论组,还有澡堂、饭店、大排档,这里头但凡动辄高谈阔论国计民生、经济风云的主,哪个不是一副天下舍我其谁的凛然气势?可等到感慨、牢骚发完,一回... 《优雅的理性》有一个优雅的书名,虽说这是一本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的书籍,但并不是枯燥的经济理论,也不是复杂的数学计算,更不是高深的学术著作,而是结合了日常生活的趣味小品文。作者熊秉元是台湾著名的经济学家,不过其文字却是短小精悍,幽默风趣,加上其看问题的独特... 《优雅的理性》这本书买了时间不短了,但一直没能一气呵成地看完,大概是因为都是短篇散文,连贯不起来吧。 看这本书的时候,大多是睡前、等车时、坐地铁的时候,一些零碎的时间用来阅读这种类似枕边散文的文字很适合,也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时间是最高昂的成本啊! 因为工作原... 经济学者,尤其是偏爱搞概念逻辑而非数学分析的经济学者,写“经济散文”相当常见,常常能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他们开辟的专栏,待这些专栏文章集腋成裘后又会汇编出版。 作为一位法律经济学领域的专业学者,在台湾大学任教的熊秉元教授自言其研究范围“接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和方... By 亂 記得中學時代的一位葉姓老師,對《讀者》此類地攤雜誌贊不絕口,課上常言“《讀者》雜誌將高雅與通俗熔為一爐,不同身份與職業都能各取所需,大學教授讀得,街頭小販讀得,耄耋老人讀得,識字小童讀得,政府官員讀得,一線工人讀得……是融通階層、存續文化、連接社會的... 文/夏丽柠 我终于知道简•奥斯汀的小说《理智与情感》为什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她身处那个遥远年代的狭窄天地,却对一个男权至上,人类的价值建立在财产所有权之上的社会勇敢地表达了女性的见识:女人该如何通过婚姻获得幸福?是应该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在当今这个... P.003 有目标比没目标好,做错比不做好。设法改善自己的目标,大致上不会错。 P.006 一件事物的意义,是由其他事物所衬托而出,是被充填和被赋予的。 P.010 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 P.011 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 P.020 选择性的记忆,是处理过去;选择记忆,则是处理未来。 P.023 面对两难和考验时,与其诉诸道德哲学,不如向... 2014-02-01 22:53 6人喜欢 P.003 有目标比没目标好,做错比不做好。设法改善自己的目标,大致上不会错。P.006 一件事物的意义,是由其他事物所衬托而出,是被充填和被赋予的。P.010 无论经济思维的浓淡如何,生活毕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子女眼中的父母,自然不会是四平八稳、光鲜亮丽。P.011 人不是情感的动物,人是成本效益的动物!P.020 选择性的记忆,是处理过去;选择记忆,则是处理未来。P.023 面对两难和考验时,与其诉诸道德哲学,不如向生活经验求援。P.024 后果式思维(consequentialist reasoning),以结果来取舍;规范式戒律(categorical reasoning),以道德上的理念判断是非,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关道德哲学,由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出发,就可以得到合于情理的解释。P.026 一般所认定的“事实”,只是大家有共识、不争议而已。现代版的“指鹿为马”,少了权谋算计,多的是发挥教育的功能,并且隐含对社会现象的深刻体会。P.031 钓大鱼放长线,钓小鱼放短线;长线是投资,短线则是满足荷尔蒙。P.038 当环境里有适当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也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P.068 就像在瓷器店里,明清陶瓷不能和量产的瓷器放在一起,自己的利益不设法维护,其他人的责任将相对减少。P.069 面对光怪陆离的案件,法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程序,让案件有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否使真相大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为真相可能无从探知,而所有的人(当事人、家属、司法人员)都还要活下去。在某种意义上,有决定比没有决定好,错比不做好!由这个角度来看,正义女神遮住双目的原因之一,也许是有意的:在主持正义时,选择性地运用视力,这么做,或许更能彰显正义的长远价值。P.070 把问题极端化、道德化,也许有益于宣泄自己的荷尔蒙,却无济于事。P.074 经济学的精髓,是由稀少性而来,和欲望无穷不相干。P.080一个人面对生活的大小事项,事实上就是运用脑海里的“理论”来因应。P.083 冲突不是坏事,而是契机;借着处理冲突,可以澄清权利的结构。P.092 无论如何荒诞无稽,只要选择了程序,自然可以做出抉择。P.093-094 布坎南教授是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市场里,人们做的是“私人选择”(private choice);在政治过程中,人们做的是“公共选择”(public choice)。对于公共政策,经常出现两全不其美、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的情景,诸如要不要盖核能长、加不加入欧盟等等。布坎南认为,双方争执的焦点,是公共政策的内容,也就是“结果”(outcome);如果对公共政策的结果各说各话,不妨移转焦点,考虑“过程”(process),也就是处理公共政策的程序。只要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序,透过这种方式,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过程”比较中性,比较容易得到共识。只要接受处理问题的过程,也就容易接受最后的结果。无论如何荒诞无稽,只要选择了程序,自然可以做出抉择。而且,正因为两难啮咬人心,把抉择交给程序,反而容易卸下心理上的重担。重要的不只是面对这一次的考验,而是浩劫过后,还能自处。P.104 贴标签有诸多副作用,广为人知;然而,大多数人却忽略了,贴标签有非常积极正面的含意:对于人事物形成初步、粗浅和表面的印象,可以大幅降低行为的成本。生活里许许多多的情境,只需要由肤浅(skin deep)的了解就够了。事实上,反躬自问,每一个人都靠贴标签过日子。而且,再深一层斟酌,在诸多交往互动里,需要知道“真相”的到底有多少?因此,对于人事物贴标签,是常态,而且有以致之。该提醒的是,要提升贴标签的能力技巧,而不是希望人们不要贴标签。P.106 两相比较,对人事物贴标签和对自己贴标签,含意不同。一般而言,人事物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下,自己只是旁观者。可是,自己的实质和表相这两者——真我和标签——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处理这两者,至少有两种方式:先雕塑出实实在在的内容,再贴上对应的标签,这是一种做法;另外一种做法,是以某种标签为目标,再形塑自己的实质。无论表项和实质如何,长远来看,让两者大略呼应、差距不至于过大,是成本较低的操作方式。自我形象大方慷慨,实际上小气吝啬的人,通常人际关系不好。对人事物贴标签,可以降低行为的成本;对自己贴标签,也是在降低自处的成本。因此,不一定要贴好的标签,但是值得好好地贴标签,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贴标签!P.106 不要在抽象的理论里打转,最好是试着在大千世界里,体会学理的现实意义。P.125 存在不一定合理,存在一定有原因。与其臧否好坏,不如试着了解来龙去脉。P.133 因为人多,所以形成同侪压力。每个人的责任感降低,也往往会屈服于别人的期望。因此,平时不会做、不愿意做、不敢做的事,人多的情形下半推半就,结果发生意外或不幸。如果处在类似的情境时,就要提醒自己:当同侪群体放弃警戒和防线时,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底线。虽然不容易做到,却是避免小错变灾难、好事变坏事的守则。这时候,成为大伙儿眼里的“白目”或“害群之马”,其实是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P.134 现代文明社会里,尊重标准作业程序,就是保障别人和自己。P.137 生死一瞬,优雅变得太贵时,就消失不见了。P.139 社会的正常运作,是立基于屠夫、酒商、书店、老师等等的自利心,而不是诉诸他们的道德情怀。P.141双方都能享受实际利益的安排,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才可能是社会运作的常轨。P.142 在个人层次上,差别待遇(歧视)是常态;在社会层次上,以法令排斥、消弭歧视,是社会进步的轨迹。P.145 市场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彻底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模式。P.150 想当然耳、口号式的思维模式,听起来理直气壮、振奋人心,却通常于事无补。P.162 文化传统,是特定环境和相关条件的产物,无所谓好坏。P.194 过分执著于目前的做法,等于是放弃了改善和求变的可能性。P.205 当专业化程度提升,人际网络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这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P.211 层层审核,等于人人都有否决权。 「無論如何,誠實這種德性,表面上看是一種高貴純真的美德;其實,是萬物之靈的人們,爲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一種工具,具有功能性的內涵。換句話說,誠實就像鐵鎚、雨繖一般,是人們趨吉避凶、自求多福的因應之道。誠實是如此,人們的其他德性,包括正直勤勞、節儉堅毅、溫順婉約等等,也是如此……」 當年手抄四書時,亦有此感:祖先們發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訓教,無非也是人... 2014-02-08 16:32 1人喜欢 「無論如何,誠實這種德性,表面上看是一種高貴純真的美德;其實,是萬物之靈的人們,爲了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發展出來的一種工具,具有功能性的內涵。換句話說,誠實就像鐵鎚、雨繖一般,是人們趨吉避凶、自求多福的因應之道。誠實是如此,人們的其他德性,包括正直勤勞、節儉堅毅、溫順婉約等等,也是如此……」當年手抄四書時,亦有此感:祖先們發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的訓教,無非也是人際交往最實用最方便的法則。 1、对于审案的法官而言,这场官司可能只是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判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场官司将只是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而已。 2、日本人的性格,有如一种对立的组合:既有菊花般的优雅凄美,又有刀剑般的锐利冷峻。 3、当环境里有适当的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 2019-02-19 08:52 1、对于审案的法官而言,这场官司可能只是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判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场官司将只是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而已。2、日本人的性格,有如一种对立的组合:既有菊花般的优雅凄美,又有刀剑般的锐利冷峻。3、当环境里有适当的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 P004有目标的好处,是思考上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对于生活里的大小事物可以依这个坐标决定取舍。而且,点点滴滴累积之后,会慢慢向目标靠近。 P069如果把法律看成是游戏规则,很多人会认为,法律是在追求公平正义。然而,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面对光怪陆离的案件,法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程序,让案件有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否真相大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为真相可能无从探知,而所有的人(当事人、家属、司... 2015-01-03 22:31 P004有目标的好处,是思考上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对于生活里的大小事物可以依这个坐标决定取舍。而且,点点滴滴累积之后,会慢慢向目标靠近。P069如果把法律看成是游戏规则,很多人会认为,法律是在追求公平正义。然而,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面对光怪陆离的案件,法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程序,让案件有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否真相大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为真相可能无从探知,而所有的人(当事人、家属、司法人员)都还要活下去。在某种意义上,有决定比没决定好,错比不做好。P094无论如何荒诞无稽,只要选择了程序,自然可以做出抉择。而且,正因为两难齿咬人心,把抉择交给程序,反而容易卸下心理上的重担。重要的不只是面对这一次的考验,而是浩劫过后,还能自处。P100自由是种权利;而权利变化的路径,是由具体走向抽象,由实体走向虚拟。 1、对于审案的法官而言,这场官司可能只是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判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场官司将只是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而已。 2、日本人的性格,有如一种对立的组合:既有菊花般的优雅凄美,又有刀剑般的锐利冷峻。 3、当环境里有适当的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 2019-02-19 08:52 1、对于审案的法官而言,这场官司可能只是生命里一个重要的判决;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这场官司将只是社会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标点符号而已。2、日本人的性格,有如一种对立的组合:既有菊花般的优雅凄美,又有刀剑般的锐利冷峻。3、当环境里有适当的充沛的条件时,人才可以负荷较多的重量,才能享有起码的尊严。 P004有目标的好处,是思考上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对于生活里的大小事物可以依这个坐标决定取舍。而且,点点滴滴累积之后,会慢慢向目标靠近。 P069如果把法律看成是游戏规则,很多人会认为,法律是在追求公平正义。然而,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面对光怪陆离的案件,法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程序,让案件有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否真相大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为真相可能无从探知,而所有的人(当事人、家属、司... 2015-01-03 22:31 P004有目标的好处,是思考上有一个明确的参考坐标。对于生活里的大小事物可以依这个坐标决定取舍。而且,点点滴滴累积之后,会慢慢向目标靠近。P069如果把法律看成是游戏规则,很多人会认为,法律是在追求公平正义。然而,由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其实不然。面对光怪陆离的案件,法院的主要目的是完成程序,让案件有一个结果;至于结果是否真相大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考虑——因为真相可能无从探知,而所有的人(当事人、家属、司法人员)都还要活下去。在某种意义上,有决定比没决定好,错比不做好。P094无论如何荒诞无稽,只要选择了程序,自然可以做出抉择。而且,正因为两难齿咬人心,把抉择交给程序,反而容易卸下心理上的重担。重要的不只是面对这一次的考验,而是浩劫过后,还能自处。P100自由是种权利;而权利变化的路径,是由具体走向抽象,由实体走向虚拟。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