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文明的代价
副标题:回归繁荣之路 作者:【美】杰弗里·萨克斯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8124003 出版时间:2014 页数:271 定价:52 内容简介: 呼吁道德归位,献策复苏经济,这现在几乎成了全球的共同问题。本书认为,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深处,是一场道德危机。在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阶层中,公民美德正在衰退。如果富裕和权力阶层不能对社会其他人或世界其他地区、人民做到尊敬、公平和诚实,那么一个仅由资本市场、法律和选举组成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经济社会,但在全民公德方面却依然存在缺失,如果无法重建这些社会道德责任感,那么所谓有意义和持久的经济复苏将不复存在。 在萨克斯列出的“美国病”名单中,很多症状都很似曾相识。糟糕的教育导致失业,陈旧腐朽的基础建设,储蓄的崩溃,落后的教育标准,持续且不均衡上涨的社会医疗开支,肆无忌惮的公司诚信问题……这些问题都被归结于源自罪恶的“自由市场谬论”,导致华盛顿不顾公共利益,为了所谓“全球化经济”,牺牲就业、降低工资、对富裕阶级的变相奖励,导致其... 呼吁道德归位,献策复苏经济,这现在几乎成了全球的共同问题。本书认为,美国经济危机的根源深处,是一场道德危机。在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阶层中,公民美德正在衰退。如果富裕和权力阶层不能对社会其他人或世界其他地区、人民做到尊敬、公平和诚实,那么一个仅由资本市场、法律和选举组成的社会是远远不够的。美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市场经济社会,但在全民公德方面却依然存在缺失,如果无法重建这些社会道德责任感,那么所谓有意义和持久的经济复苏将不复存在。 在萨克斯列出的“美国病”名单中,很多症状都很似曾相识。糟糕的教育导致失业,陈旧腐朽的基础建设,储蓄的崩溃,落后的教育标准,持续且不均衡上涨的社会医疗开支,肆无忌惮的公司诚信问题……这些问题都被归结于源自罪恶的“自由市场谬论”,导致华盛顿不顾公共利益,为了所谓“全球化经济”,牺牲就业、降低工资、对富裕阶级的变相奖励,导致其余绝大部分社会的道德意识日渐脆弱。 当然,“临床诊断型经济学家”萨克斯也开出相应处方,诸如提高就业率和生活水平,增加教育机遇,削减贫穷,改革税务制度和避免环境污染等,对我们来说,也相当具有借鉴和反思之意。当然作为全球化链条的一端, 我们更需要熟悉和了解西方经济和社会的弱点和出路。 杰弗里•萨克斯,“休克疗法”之父,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29岁时成为哈佛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现任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秘书长首席经济顾问。《时代》周刊称他“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 出版有《贫穷的终结:我们时代的经济可能》、《共同财富:可持续发展将如何改变人类命运》、《文明的代价》等重要著作,均为《纽约时报》畅销书。 经济起头,人文结尾。日盈则溢,月满则亏,中国一片大呼市场自由,美国却痛声疾呼市场管制,同一个危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 问题揭示部分很有价值。但是解决部分,太空泛,缺少可靠途径的经济分析,基本等于毫无建树。结尾看来,作者也只是初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确实很难对规范性问题提出指导性建议。推荐的书倒是不错。 此书预言的大败局被川普的经济政策暂时延后,同时被必然地强化;提出的对策被短视的人讥为空泛,却是真正治本的良方。 此书预言的大败局被川普的经济政策暂时延后,同时被必然地强化;提出的对策被短视的人讥为空泛,却是真正治本的良方。 对我来说很长知识,问题分析的全面:政治上官商勾结、个人沉迷消费主义、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等严重,经济上疲软。解决方案倒有些空泛。看评分低,打五星拉一下。个人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是每个人需要承担践行的。 基本上谈论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没事涉及多深的讨论,也没有什么深入的分析。。基本就是一本没有什么营养的快餐。 谷歌公司被允许以一个非商业税的税率向一个名为“Google Ireland Holdings”的海外机构颁发使用其IP的许可。谷歌海外分公司将基于IP上的营收支付给这家爱尔兰公司。同时,还有Google Ireland Ltd.,它掌握大部分海外收入,并将利润作为知识产权费用转移给Ireland Holdings,其以百慕大群岛为注册地,每年逃税。 The style and timing of the book is quite similar to Thomas Friedman s That Used to be Us. Essentially, the author tries to convince readers that the economics in the US has deeply be distorted by the polarized politics, an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ne...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 2014-02-17 17:11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集中火力进行围攻。 奥巴马决心避免同两个关键的大公司部门——医疗保险公司和制药公司——发生对抗。例如,倘若他提出一个正式计划,要切实地控制医保成本,或者将政府竞争引入到保险市场(通过所谓的民众选择),那么私有保险公司就会奋力封杀这样的改革。因此,从一开始奥巴马就对私有公司挤眉弄眼,示意大公司的游说者们他不会在关键性的成本和竞争问题上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没有对其选民和普罗大众介绍多少有关改革的内容,只是反复地告诉公众说成本控制是一个核心问题,还说改革内容中包含了公众选择的自由。类似地,奥巴马同大制药公司进行了早期的谈判并达成协议,表示他能够保证美国不会探索药品定价的新方法。这一点自然也从来就没有向美国公众解释清楚。 在接下来的15 个月里,整个围绕医保改革的辩论便处于一种十分离奇的状态。奥巴马无法将一个明确的计划摆到桌面上来,因为他同企业界达成的幕后协议同他的大多数民主党同僚们所持有的观点相互矛盾,而且实际上那也同大多数民众的观点相左。在2009 年期间,公众反复地在各种民意调查报告中显示出他们支持选择由政府主导的计划,从而同私人公司主导的计划展开竞争。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的联合民意调查,在2009 年6—7 月,支持这类计划和反对这类计划的公众比例是66% 对27%; 根据皮尤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这个数据是52% 对37%。 通过说明这样的政策仍然是其重要选择,奥巴马力图稳住公众对他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他却不愿意向公众清楚地解释白宫同那些私有大公司之间所达成的谅解。后来的情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其计划中成本高昂的那部分——为了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而提供大规模补贴——意味着在21 世纪第二个10 年的后半部分时间里,美国每年需要支付相当于GDP 的1% 左右的额外开支。但是,如果想通过对高收入者增加征税的办法来筹集这笔资金,这显然是不会让政治上强势的那些群体感到高兴的。奥巴马最终通过拙劣的修修补补提出了一个医保大杂烩,其中包括对老年医疗保健开支作一些削减,对高收入家庭的工薪总额适当增加征税,以及对主要由高收入家庭所承担的高额私人保险计划增加征税(对后两者的征税所得有可能在2015 年财年达到GDP 的0.1%,在2018 年财年达到GDP 的0.2%,在2021 年财年达到GDP 的0.3%)。在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过程中,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国会议员,了解关于医保立法的糟糕情况。她差不多是将头全部埋进双手里说道:“说客,说客。”对我来说,这好比是库特兹(Kurtz)在《黑暗之心》的最后场景中嘟哝着:“恐怖,恐怖。” 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实际上再次揭示了美国政治被特殊利益集团所操控的事实 。在15 个月的论辩过程中,美国政府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它自身对改革努力的一贯坚持。由于无法在整个过程中提出一个始终连贯的计划,奥巴马让公众变成了局外人。他精力充沛地挑战“医保改革”,但很少有人(包括他本人)能够每个星期都清楚地理解当时的立法改革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公众也无法确切地评价某些关键变化(如公众的选择、成本控制的系统性变化或者扩大医保资助范围的各种可能途径)的价值和可能性。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转向问计于它们所喜欢的那些专家的观点,而美国人民却没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专家们关于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到底都存在哪些优点和缺陷的分析。总之,我们被告知不要去了解国会山中到底是怎样“制作香肠”的,而只要准备来吃那些香肠——不管你喜欢与否。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 2014-02-17 17:11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集中火力进行围攻。 奥巴马决心避免同两个关键的大公司部门——医疗保险公司和制药公司——发生对抗。例如,倘若他提出一个正式计划,要切实地控制医保成本,或者将政府竞争引入到保险市场(通过所谓的民众选择),那么私有保险公司就会奋力封杀这样的改革。因此,从一开始奥巴马就对私有公司挤眉弄眼,示意大公司的游说者们他不会在关键性的成本和竞争问题上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没有对其选民和普罗大众介绍多少有关改革的内容,只是反复地告诉公众说成本控制是一个核心问题,还说改革内容中包含了公众选择的自由。类似地,奥巴马同大制药公司进行了早期的谈判并达成协议,表示他能够保证美国不会探索药品定价的新方法。这一点自然也从来就没有向美国公众解释清楚。 在接下来的15 个月里,整个围绕医保改革的辩论便处于一种十分离奇的状态。奥巴马无法将一个明确的计划摆到桌面上来,因为他同企业界达成的幕后协议同他的大多数民主党同僚们所持有的观点相互矛盾,而且实际上那也同大多数民众的观点相左。在2009 年期间,公众反复地在各种民意调查报告中显示出他们支持选择由政府主导的计划,从而同私人公司主导的计划展开竞争。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的联合民意调查,在2009 年6—7 月,支持这类计划和反对这类计划的公众比例是66% 对27%; 根据皮尤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这个数据是52% 对37%。 通过说明这样的政策仍然是其重要选择,奥巴马力图稳住公众对他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他却不愿意向公众清楚地解释白宫同那些私有大公司之间所达成的谅解。后来的情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其计划中成本高昂的那部分——为了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而提供大规模补贴——意味着在21 世纪第二个10 年的后半部分时间里,美国每年需要支付相当于GDP 的1% 左右的额外开支。但是,如果想通过对高收入者增加征税的办法来筹集这笔资金,这显然是不会让政治上强势的那些群体感到高兴的。奥巴马最终通过拙劣的修修补补提出了一个医保大杂烩,其中包括对老年医疗保健开支作一些削减,对高收入家庭的工薪总额适当增加征税,以及对主要由高收入家庭所承担的高额私人保险计划增加征税(对后两者的征税所得有可能在2015 年财年达到GDP 的0.1%,在2018 年财年达到GDP 的0.2%,在2021 年财年达到GDP 的0.3%)。在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过程中,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国会议员,了解关于医保立法的糟糕情况。她差不多是将头全部埋进双手里说道:“说客,说客。”对我来说,这好比是库特兹(Kurtz)在《黑暗之心》的最后场景中嘟哝着:“恐怖,恐怖。” 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实际上再次揭示了美国政治被特殊利益集团所操控的事实 。在15 个月的论辩过程中,美国政府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它自身对改革努力的一贯坚持。由于无法在整个过程中提出一个始终连贯的计划,奥巴马让公众变成了局外人。他精力充沛地挑战“医保改革”,但很少有人(包括他本人)能够每个星期都清楚地理解当时的立法改革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公众也无法确切地评价某些关键变化(如公众的选择、成本控制的系统性变化或者扩大医保资助范围的各种可能途径)的价值和可能性。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转向问计于它们所喜欢的那些专家的观点,而美国人民却没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专家们关于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到底都存在哪些优点和缺陷的分析。总之,我们被告知不要去了解国会山中到底是怎样“制作香肠”的,而只要准备来吃那些香肠——不管你喜欢与否。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 2014-02-17 17:11 医保改革也是能够说明特殊利益集团巨大的影响力的一个例子。奥巴马在这个领域付出了巨大努力并试图取得某些进展。他的确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其付出的巨大代价是严重打击了公众对医保改革的信心,同时还不得不在大公司权力面前屈服。当2009 年年初开始其立法征程时,奥巴马政府其实并不打算提出一个明确的计划,因为最近一个提出过的医保计划——克林顿总统刚上任那年所提出——就遭遇了失败。一个明确的计划据说会导致游说者们集中火力进行围攻。 奥巴马决心避免同两个关键的大公司部门——医疗保险公司和制药公司——发生对抗。例如,倘若他提出一个正式计划,要切实地控制医保成本,或者将政府竞争引入到保险市场(通过所谓的民众选择),那么私有保险公司就会奋力封杀这样的改革。因此,从一开始奥巴马就对私有公司挤眉弄眼,示意大公司的游说者们他不会在关键性的成本和竞争问题上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没有对其选民和普罗大众介绍多少有关改革的内容,只是反复地告诉公众说成本控制是一个核心问题,还说改革内容中包含了公众选择的自由。类似地,奥巴马同大制药公司进行了早期的谈判并达成协议,表示他能够保证美国不会探索药品定价的新方法。这一点自然也从来就没有向美国公众解释清楚。 在接下来的15 个月里,整个围绕医保改革的辩论便处于一种十分离奇的状态。奥巴马无法将一个明确的计划摆到桌面上来,因为他同企业界达成的幕后协议同他的大多数民主党同僚们所持有的观点相互矛盾,而且实际上那也同大多数民众的观点相左。在2009 年期间,公众反复地在各种民意调查报告中显示出他们支持选择由政府主导的计划,从而同私人公司主导的计划展开竞争。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纽约时报》的联合民意调查,在2009 年6—7 月,支持这类计划和反对这类计划的公众比例是66% 对27%; 根据皮尤民意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这个数据是52% 对37%。 通过说明这样的政策仍然是其重要选择,奥巴马力图稳住公众对他的支持,但另一方面,他却不愿意向公众清楚地解释白宫同那些私有大公司之间所达成的谅解。后来的情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因为其计划中成本高昂的那部分——为了扩大医保覆盖范围而提供大规模补贴——意味着在21 世纪第二个10 年的后半部分时间里,美国每年需要支付相当于GDP 的1% 左右的额外开支。但是,如果想通过对高收入者增加征税的办法来筹集这笔资金,这显然是不会让政治上强势的那些群体感到高兴的。奥巴马最终通过拙劣的修修补补提出了一个医保大杂烩,其中包括对老年医疗保健开支作一些削减,对高收入家庭的工薪总额适当增加征税,以及对主要由高收入家庭所承担的高额私人保险计划增加征税(对后两者的征税所得有可能在2015 年财年达到GDP 的0.1%,在2018 年财年达到GDP 的0.2%,在2021 年财年达到GDP 的0.3%)。在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过程中,我曾经问过一位女国会议员,了解关于医保立法的糟糕情况。她差不多是将头全部埋进双手里说道:“说客,说客。”对我来说,这好比是库特兹(Kurtz)在《黑暗之心》的最后场景中嘟哝着:“恐怖,恐怖。” 有关医保问题的论辩实际上再次揭示了美国政治被特殊利益集团所操控的事实 。在15 个月的论辩过程中,美国政府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同时也失去了它自身对改革努力的一贯坚持。由于无法在整个过程中提出一个始终连贯的计划,奥巴马让公众变成了局外人。他精力充沛地挑战“医保改革”,但很少有人(包括他本人)能够每个星期都清楚地理解当时的立法改革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公众也无法确切地评价某些关键变化(如公众的选择、成本控制的系统性变化或者扩大医保资助范围的各种可能途径)的价值和可能性。奥巴马政府和国会都转向问计于它们所喜欢的那些专家的观点,而美国人民却没有机会系统地了解专家们关于各种可供选择的建议到底都存在哪些优点和缺陷的分析。总之,我们被告知不要去了解国会山中到底是怎样“制作香肠”的,而只要准备来吃那些香肠——不管你喜欢与否。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