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 何·皮特 2014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53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二版)
副标题:
作者:何·皮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60130
出版时间:2014
页数:304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本书启用了“可信度” (credibility)和“空制度”(empty institutions)这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和安排。无视这一条件,不仅会导致对社会行为人 的行为方式作用甚微的空制度的产生,而且会导致社会不公加剧,低劣土地管理制度,甚至社会冲突的产生。本书指出要正确理解中国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功,其诀窍在于理解政府所采取的“放手”(hands-off)政策,及其所刻意坚持的“制度模糊”(institutional ambiguity)原则的意义,因为这两者促成了适合不同地方特性并具有可信度的制度的发展产生。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世界百强大学之一)首席教授,博土生导师,欧盟科学基金会(ERC)土地管理与空间规划项目主任,中欧农业与农村发展协会会长(ECARDC)。自2004年起分别担任格罗宁根大学终身教授、博导、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校长办公室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2014年获得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Kapp Prize奖。 研究著作成果涉及制度变迁、可持续发展、技术与风险、环境保护以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冲突等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了11本书(包括Oxford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Blackwell Publishers),并发表了多篇SCI/SSCI论文(包括有影响因子5至8),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由于其取得的学术成绩,得到欧洲授予欧... 荷兰代尔夫特科技大学(Delft,世界百强大学之一)首席教授,博土生导师,欧盟科学基金会(ERC)土地管理与空间规划项目主任,中欧农业与农村发展协会会长(ECARDC)。自2004年起分别担任格罗宁根大学终身教授、博导、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荷兰莱顿大学终身教授、博导、校长办公室中国委员会执行主席,2014年获得欧洲演化政治经济学Kapp Prize奖。 研究著作成果涉及制度变迁、可持续发展、技术与风险、环境保护以及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自然资源冲突等当今社会研究领域前沿问题。在本领域国际知名出版社出版了11本书(包括Oxford University Press,Routledge,Blackwell Publishers),并发表了多篇SCI/SSCI论文(包括有影响因子5至8),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一定的国际影响力。由于其取得的学术成绩,得到欧洲授予欧盟最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支持;欧洲科学基金会评价其为“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之 ”,取得的学术成绩“显示出巨大的知识能力和创造力”。发起领导主持的课题经费累计超过450万欧元,得到荷兰政府如环境和空间规划部,外交部及发展援助部的支持。多次被多家媒体邀请为顾问和受访者,如英国BBC、美国PBS、中国日报、荷兰国家电台等;同时被欧盟理事会国际关系部、荷兰首相、荷兰发展援助部等聘请为科学顾问。 对中国发展中制度性变革的重新审视:土地确权和产权稳定之迷(代前言)/Ⅰ 绪 论/1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25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土地产权纠纷和习俗权/62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95 第四章 争议地带——森林权、登记和社会矛盾/130 · · · · · · 对中国发展中制度性变革的重新审视:土地确权和产权稳定之迷(代前言)/Ⅰ 绪 论/1 第一章 农地产权制度的可信度,即“有意的制度模糊”之所以生效的原因/25 第二章 为什么农民没有权利——土地产权纠纷和习俗权/62 第三章 中国的草原管理:“空制度”的创建/95 第四章 争议地带——森林权、登记和社会矛盾/130 第五章 “四荒”拍卖政策/165 第六章 国有化和私有化之间——作为第三条道路的共有财产?/207 结 论 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学/243 附录一 两个村庄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59 附录二 国营林场和村庄之间的土地纠纷材料/262 附录三 乡村学校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65 附录四 某砖窑的土地权属界线认可书/268 附录五 “第二轮”土地承包(农民持有的副本)/271 附录六 “第二轮”土地承包(村民委员会持有的副本)/274 附录七 责任山承包合同/276 附录八 长城村拍卖宜林“四荒地”造林合同/277 附录九 官厅村“四荒地”拍卖合同书/279 附录十 将农村土地转让给一家企业的手写合同/280 附录十一 上垣村草原界线四至范围的手写协议书(不包括地图)/281 附录十二 某村庄的草原使用合同/283 附录十三 某农户的草原承包合同/288 中英文专有名词索引/290 · · · · · · 最大的亮点在于尊重中国事实和经验,并直接以此与制度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对话。通过引入“可信度”而提炼出的“有意的制度模糊”和“空制度”对于理解中国土地问题确有启发。但是,存在严重的赘述,逻辑链条薄弱,也并未达到借此研究转型国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抽象不足)。 中文书名很有冲击力,实际内容相当技术性。主要写中国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兼及量很大的小产权房问题。作者研究了中国土地,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意的制度模糊。这种模糊起初是国家为了避免冲突,但现在加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农地之外,作者研究了草原森林和荒地的管理。这些边缘土地不像农地那么复杂而致命,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最后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 中文书名很有冲击力,实际内容相当技术性。主要写中国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兼及量很大的小产权房问题。作者研究了中国土地,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意的制度模糊。这种模糊起初是国家为了避免冲突,但现在加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农地之外,作者研究了草原森林和荒地的管理。这些边缘土地不像农地那么复杂而致命,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最后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承包制度发展成为永久的契约。这有点像是承认后果而不管原则,承认现状而允许难以预料的调整。不管怎么样,作者认为技术性的土地证登记制度是必须做的。 无论是中央制度安排、基层地权实况,抑或是对草原森林荒地三类政策的扒梳,全书都未给出书名所提问题的明确答案。政府对土地确权制度的有意模糊,虽从实务角度留下了操作与解释的缓冲空间,却也是矛盾悬而不能决的根源,从中更能窥见中国法治进程的尴尬现实。承包制不是万金油,拖字诀用上瘾会要老命的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发展绕不过的大命题。作者围绕农村土地确权问题,利落地找准了“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哪级政府能够真正代表“集体”有意的制度模糊这一关键所在,指出任何人都无法对“谁是中国土地 的拥有者”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这恰好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得以稳定的原因。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中,这部著作都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和值得参考的建议。尤其他关于“健全完善土地登记制度”... 农村土地问题始终是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发展绕不过的大命题。作者围绕农村土地确权问题,利落地找准了“集体所有制”的建立和哪级政府能够真正代表“集体”有意的制度模糊这一关键所在,指出任何人都无法对“谁是中国土地 的拥有者”这一问题给出明确的答案,而这恰好是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得以稳定的原因。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实践中,这部著作都为我们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见解和值得参考的建议。尤其他关于“健全完善土地登记制度”“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承包制度发展成为永久的契约”等结论,也在新近出台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新规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无论如何,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各项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中文书名很有冲击力,实际内容相当技术性。主要写中国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兼及量很大的小产权房问题。作者研究了中国土地,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意的制度模糊。这种模糊起初是国家为了避免冲突,但现在加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农地之外,作者研究了草原森林和荒地的管理。这些边缘土地不像农地那么复杂而致命,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最后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 中文书名很有冲击力,实际内容相当技术性。主要写中国农村土地的确权问题,兼及量很大的小产权房问题。作者研究了中国土地,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意的制度模糊。这种模糊起初是国家为了避免冲突,但现在加大了社会矛盾,引发了大量的腐败问题。在农地之外,作者研究了草原森林和荒地的管理。这些边缘土地不像农地那么复杂而致命,可能成为改革的突破口。作者最后认为,中国政府不太可能把土地资源的私人所有权制度化,而倾向于将土地承包制度发展成为永久的契约。这有点像是承认后果而不管原则,承认现状而允许难以预料的调整。不管怎么样,作者认为技术性的土地证登记制度是必须做的。 Peter Ho有华裔血统,中文也不错,是国际上研究中国土地问题的一个代表人物。 这本书有几个亮点, 第一,点出了转型社会中习俗产权与现代产权制度之间的张力。 第二,点出了目前所有权制度安排导致的冲突与混乱,并且点出了登记确权的改革方向。 第三,指出了“集体”的含混不... 买这本的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实一下这个老外的观点和我从小到大学习的观点或者理论是否一致。细读后发现作者不仅对中国的土改制度做了深入研究,同时结果中国的情况定义了两个新概念“可信度” 和“空制度”。但是我还是没有说清楚中国的土地到底是归谁的! 第一部分 整体的感受 我不懂法学,也不懂西方政治。我甚至不懂我国的行政流程、行政事务。我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觉到作者文字的潜台词,即他的逻辑的出发点,或者说目的、前提、因。我觉得这多少有些问题。 我觉得作者写作此书的目的主要是这样的,将西方的法学体系往中... 土地在中国自古至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民生,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更影响着政权的稳定。本书的突出之处在于使用了“可信度”和“空制度”两个概念。一种为社会群体所信赖并确认为可信的制度,其创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群体根据其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所做出的选择...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以一个荷兰学者的身份来描述中国的土地制度问题,书中涉及到农地产权、草原管理、森林权等等,作者经过在中国的深入调查研究,对中国土地问题的认识十分深刻,对我们研究土地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评论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 书里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有清晰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多少让我有些沉迷。特别是对特意的制度模糊原则深入分析,不仅对土地制度有借鉴作用,对其他制度设计分析也有益处。 中央的法律规定是框架性的,具体的确权是地方实践,这是经验,也是艺术,... 本书是在2008年9月出版的《谁是中国土地的拥有者》(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后出版的。当时,这本书的定价是39元,2014年10月出版的第二版,定价48元,我以36元买入,从价格上看,感觉时光倒流,物有所值。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仅书名就很吸引人。作者何·皮特(Peter ... 对这本书的兴趣来自于家里,爷爷继承了一片山林,有50年代当地政府和法院的书面证明(审判书),之后被划归自然保护区,却一直对产权的补偿问题没有明确说法。 所以书名是吸引的主要原因,书里对建国以来的土地制度变迁有清晰和独到的分析和解读,多少让我有些沉迷。特别是对...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