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线(第二版) 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 (美)拉詹著 2015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断层线(第二版)
副标题:全球经济潜在的危机
作者: (美)拉詹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51125
出版时间:2015
页数:301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拉古拉迈·拉詹 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芝加哥大学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2003年9月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首席经济学家。他是美国艺术和科学学院院士,并在2003年获得了美国金融协会颁发的费雪·布莱克奖,该奖只颁予40岁以下最优秀的金融经济学家。 出口增长型国家的难题如何解决? // 065 第三章 外资的诱惑:全球资本是如何运转的? 储蓄与投资 // 070 生产导向型经济体中的金融部门 // 072 1994年墨西哥危机 // 074 企业投资与管制资本主义 // 077 1998年东亚危机 // 079 断层线正在加深 // 085 危机之后的改革 // 086 美国成了外资最引人注目的目标 // 088 第四章 危机之下薄弱的社保体系 经济刺激的意愿 // 095 薄弱的社保体系 // 097 失业型复苏 // 098 社保体系为什么薄弱 // 101 经济层面的答案 // 101 救济金的政治学 // 106 自主刺激的弊端 // 112 第五章 谁在制造泡沫 美联储的目标 // 121 利率及其作用 // 123 网络泡沫的破裂 // 124 美联储有错吗? // 128 上涨的资产价格 // 129 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 // 131 格林斯潘的对策 // 133 货币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 136 经济学家为什么容易犯错误 // 138 美国最大的失误之处 // 140 第六章 当货币成为一切的价值衡量 金钱能够衡量一切:银行家该不该受到指责 // 149 贷款经纪人出了什么错 // 154 究竟由谁来承担责任 // 159 这场危机并没结束 // 162 第七章 赌徒心理:银行在拿命运开玩笑 尾部风险:增加了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 170 为什么银行家选择尾部风险 // 172 为什么风险管理者发挥不了作用 // 174 风险成了耳旁风:高层的冒险行为 // 177 股东:眼睛死死盯在收益上 // 184 有政府做后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 187 如果银行家闯了红灯…… // 192 第八章 金融改革:如何才能让金融灾难不再发生 如何规避风险:当人人都可以贷款的时候 // 200 金融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 203 我们应该限制竞争吗? // 203 政府不应该成为危机的救命稻草 // 205 终结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补贴和特权 // 206 制定适应经济周期的监管规则 // 206 把尾部风险打压下去 // 208 改变由薪酬带来的风险动机 // 210 让高级经理承担投资风险 // 211 让债券持有者明白,风险投资是要付出代价的 // 214 政府对市场的介入 // 216 “大而不能倒”应该扫进垃圾堆了 // 218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是可以倒的 // 220 缓冲机制:让风险有一个缓冲区 // 223 让金融机构更容易清盘 // 225 应对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 // 227 掌控资源的获得 // 227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 228 逐步淘汰存款保险制度 // 230 恺撒的妻子 // 232 这样的救助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 233 第九章 任何人都应该公平地获得机会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 240 早期的劣势 // 240 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 242 给孩子更公平的教育 // 243 教学质量影响重大 // 244 大学入学及大学阶段的教育 // 247 工作学徒制和培训 // 248 让差距变小 // 249 保险和安全网 // 249 区别对待失业保险 // 250 全民医疗保险 // 252 社会救济与劳动者的流动性 // 255 储蓄 // 259 政府能力 // 260 在逆境中重塑自我 // 261 第十章 说服中国:怎样才算最正确的做法 二十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272 多边组织及其影响 // 275 获得全球影响力 // 279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282 中国和世界 // 285 币值低估的代价 // 287 说服中国 // 290 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 292 后 记 // 295 推荐序一 // 推荐序二 // 推荐序三 // 序 言 // 第一章 “放心贷款吧,有人埋单” 收入不平等的加剧 // 007 为什么美国会落后? // 010 工资差距拉大不平等 // 012 如何对待不平等 // 014 政治应对措施 // 016 住房信贷的始末 // 018 房利美和房地美 // 021 经济适用房计划 // 022 “居者有其屋”战略 // 024 所有权社会 // 025 信贷也疯狂 // 027 有趣的美国特征 // 031 沉重的反思 // 033 第二章 中国的断层线: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增长的不确定性 // 041 增加资本有利于发展? // 042 组织资本 // 044 先发国家如何建立组织资本 // 045 后发国家的战略 // 048 制高点 // 049 特权政策 // 051 外向型增长和管制资本主义 // 054 错过转型 // 056 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富? // 057 断层线:日本的案例 // 060 中国的断层线将会加深还是弥合? // 063 出口增长型国家的难题如何解决? // 065 第三章 外资的诱惑:全球资本是如何运转的? 储蓄与投资 // 070 生产导向型经济体中的金融部门 // 072 1994年墨西哥危机 // 074 企业投资与管制资本主义 // 077 1998年东亚危机 // 079 断层线正在加深 // 085 危机之后的改革 // 086 美国成了外资最引人注目的目标 // 088 第四章 危机之下薄弱的社保体系 经济刺激的意愿 // 095 薄弱的社保体系 // 097 失业型复苏 // 098 社保体系为什么薄弱 // 101 经济层面的答案 // 101 救济金的政治学 // 106 自主刺激的弊端 // 112 第五章 谁在制造泡沫 美联储的目标 // 121 利率及其作用 // 123 网络泡沫的破裂 // 124 美联储有错吗? // 128 上涨的资产价格 // 129 资产价格脱离基本面 // 131 格林斯潘的对策 // 133 货币政策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 136 经济学家为什么容易犯错误 // 138 美国最大的失误之处 // 140 第六章 当货币成为一切的价值衡量 金钱能够衡量一切:银行家该不该受到指责 // 149 贷款经纪人出了什么错 // 154 究竟由谁来承担责任 // 159 这场危机并没结束 // 162 第七章 赌徒心理:银行在拿命运开玩笑 尾部风险:增加了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 170 为什么银行家选择尾部风险 // 172 为什么风险管理者发挥不了作用 // 174 风险成了耳旁风:高层的冒险行为 // 177 股东:眼睛死死盯在收益上 // 184 有政府做后台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 187 如果银行家闯了红灯…… // 192 第八章 金融改革:如何才能让金融灾难不再发生 如何规避风险:当人人都可以贷款的时候 // 200 金融改革应该遵循的原则 // 203 我们应该限制竞争吗? // 203 政府不应该成为危机的救命稻草 // 205 终结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补贴和特权 // 206 制定适应经济周期的监管规则 // 206 把尾部风险打压下去 // 208 改变由薪酬带来的风险动机 // 210 让高级经理承担投资风险 // 211 让债券持有者明白,风险投资是要付出代价的 // 214 政府对市场的介入 // 216 “大而不能倒”应该扫进垃圾堆了 // 218 任何一家金融机构都是可以倒的 // 220 缓冲机制:让风险有一个缓冲区 // 223 让金融机构更容易清盘 // 225 应对无法预知的意外事件 // 227 掌控资源的获得 // 227 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 // 228 逐步淘汰存款保险制度 // 230 恺撒的妻子 // 232 这样的救助以后再也不会发生了 // 233 第九章 任何人都应该公平地获得机会 提升人力资源质量 // 240 早期的劣势 // 240 非认知能力的培养 // 242 给孩子更公平的教育 // 243 教学质量影响重大 // 244 大学入学及大学阶段的教育 // 247 工作学徒制和培训 // 248 让差距变小 // 249 保险和安全网 // 249 区别对待失业保险 // 250 全民医疗保险 // 252 社会救济与劳动者的流动性 // 255 储蓄 // 259 政府能力 // 260 在逆境中重塑自我 // 261 第十章 说服中国:怎样才算最正确的做法 二十国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272 多边组织及其影响 // 275 获得全球影响力 // 279 全球经济治理改革 // 282 中国和世界 // 285 币值低估的代价 // 287 说服中国 // 290 现在就要行动起来 // 292 后 记 // 295 · · · · · · 主要写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角度非常多,有阶级教育这种长期的影响因素,还有政府调控,总统为了政绩而强行让房地美泡沫式地扩大购入房屋抵押证券,导致银行不需要审核就能把次级贷款的组合证券给卖出去;发展中国家分析的更好,还随口提到了中国的计划生育老龄化必然发生,10年人家都已经看到危机了,我们居然这两年才后知后觉~越到后面作者的立场越来越像一个局外人,不会对自己的国家有很什么美化,很客观全面的一本... 主要写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角度非常多,有阶级教育这种长期的影响因素,还有政府调控,总统为了政绩而强行让房地美泡沫式地扩大购入房屋抵押证券,导致银行不需要审核就能把次级贷款的组合证券给卖出去;发展中国家分析的更好,还随口提到了中国的计划生育老龄化必然发生,10年人家都已经看到危机了,我们居然这两年才后知后觉~越到后面作者的立场越来越像一个局外人,不会对自己的国家有很什么美化,很客观全面的一本书,小缺点就是,经常写完一个经济学事件之后,过了一大段再去补充解释其中的基本词汇,可能没想到会有我这种这么金融小白的读者去读。。。 这么写不是蠢就是坏,在政治正确下进行庞氏金融投机才是本质(乱世马匪般的负和博弈),而作者又提出另一种政治正确以支撑其政策框架为下一轮庞氏投机提供合法性基础。选票+法案+庞氏投机+所谓的经济周期+拯救措施+反思后的监管+新合法性+选票再生产...其导致的后果就是文明体系内的人口萎缩,丧失财富和劳动观念的人口膨胀,ISIS就是其直接后果。基本上突然热度很高的经济学书籍都可以不用看,都是PR书。 主要写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角度非常多,有阶级教育这种长期的影响因素,还有政府调控,总统为了政绩而强行让房地美泡沫式地扩大购入房屋抵押证券,导致银行不需要审核就能把次级贷款的组合证券给卖出去;发展中国家分析的更好,还随口提到了中国的计划生育老龄化必然发生,10年人家都已经看到危机了,我们居然这两年才后知后觉~越到后面作者的立场越来越像一个局外人,不会对自己的国家有很什么美化,很客观全面的一本... 主要写的次贷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角度非常多,有阶级教育这种长期的影响因素,还有政府调控,总统为了政绩而强行让房地美泡沫式地扩大购入房屋抵押证券,导致银行不需要审核就能把次级贷款的组合证券给卖出去;发展中国家分析的更好,还随口提到了中国的计划生育老龄化必然发生,10年人家都已经看到危机了,我们居然这两年才后知后觉~越到后面作者的立场越来越像一个局外人,不会对自己的国家有很什么美化,很客观全面的一本书,小缺点就是,经常写完一个经济学事件之后,过了一大段再去补充解释其中的基本词汇,可能没想到会有我这种这么金融小白的读者去读。。。 世界经济体系的裂痕与地质断层线相似,但其隐蔽性与广泛性绝对超出常人所想,而且其危害性可能比贪婪的银行家、庸碌的管理者以及不负责任的债务人等显性的角色更加突出。 我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知道我这个小学教员在看麻省理工大学博士拉古拉迈·拉詹的财经著作《断层线》时,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给我发了一条类似于经济知识启蒙的小段子,这令我倍感温暖。是的,不消说在银行工作的朋友,就连我自己都有些诧异我自己:怎么要去读这样一本知识... 本轮金融危机的到来有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在2007年我们见证了美国前五大投行的分崩离析,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雷曼破产、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则被迫转型成为了商业银行,以获取美联储无限的再贴现以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代价则是接受更严格的监管。再加... 何帆/文(原文刊登于2010年8月31日出刊的《第一财经日报》)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许多位著名学者都出版了他们的新作,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比如一直预言美国要爆发金融危机的“末日博士”鲁比尼推出了《危机经济学》,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Kenneth Rog... 前言 几乎每一场金融危机都有其政治根源(虽然这些政治因素各不相同),因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能够战胜大多数工业国家为了抑制金融膨胀而建立的制衡体系。 政治压力: 1.美国日益严重的收入不平等现象及其要求放松信贷造成的政治压力,当下层民众收入停滞而又希望增加消费时,... 写给《全球化陷阱》的书评,写完之后发现参考拉詹这本书的内容比较多,转过来希望进行一些讨论。 很荒谬的,这本十余年前的书,比起诸多最新出版的书籍更好的解释了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起源,并且与马克思和拉詹后的思想遥相呼应。 1、本书出版于十二年... 同事小吴,今年33岁,参加工作11年,任主任科员已近3年,降税前每月到手的工资是2400元。按目前我市房价,小吴每月工资可买1/3平方米的商品房。小吴比较勤奋,每天到菜市场采买,对市场行情比较熟悉,他说,2010年底普通鲜猪肉的价格为每斤10元,今年9月份已涨到每斤14元,一年... 各方面的压力挤压形成了断层,确实是金融危机的一个形象比喻。经济增长与政治需求的压力,国内低利率与国际资本输入的压力。写作格局确实有IMF的一贯作风,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就差篇首的摘要了。笔者对中美两国的一些建议却是发人深省! 也许没有一本书,从最底层用最让人听得懂的语言,分析不平等的原因。而《断层线》很好的给出了一种答案。 是什么导致了经济起起落落,贫富的差距?明天的经济,是否会更好?世界会沿着现在的道路一直走下去么?《断层线》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至少是大部分问题)。... 拉詹的《断层线》一书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同时也揭示了全球中存在的深层次金融危机。他将这种危机比喻为“断层线”,断层线是引发地震的一种地质构造,这里指的是导致次贷危机的矛盾。 在他看来,目前主要的断层线有三条。 1.第一条断层线:由于社会的发展对劳动... 断层线是一个地理学概念,地面断裂形成上下两个断层之间的那条线就被称为断层线。 作者借用这个概念,来说明世界经济存在哪些潜在的危机。 1、金融业如同吸血鬼一般从实体经济手中汲取暴利。 2、民主政府的政策使用存在局限,因为选民政治,短视政策频频出台。 3、贫富差距...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 2015-10-29 10:27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累性扩张(竞相投资),反之,形成经济积累性收缩。 在过去的10年中,银行所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了。这着实令人吃惊,如果银行通过出售债券将高风险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的话,银行的安全性应该提高才对。最终我才想通,原来我犯了经济学家们最大的一个通病,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说我假设除我所要研究的证券化这一现象以外的其他条件都是不变的。而通常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放宽管制以及证券化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使银行家们开始追逐更加复杂的风险形式。 忍者贷款:给那些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人员的贷款。 1976年,收入排在美国前1%的家庭的总收入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8.9%,但到2007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3.5%。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 2015-10-29 10:27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累性扩张(竞相投资),反之,形成经济积累性收缩。 在过去的10年中,银行所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了。这着实令人吃惊,如果银行通过出售债券将高风险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的话,银行的安全性应该提高才对。最终我才想通,原来我犯了经济学家们最大的一个通病,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说我假设除我所要研究的证券化这一现象以外的其他条件都是不变的。而通常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放宽管制以及证券化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使银行家们开始追逐更加复杂的风险形式。 忍者贷款:给那些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人员的贷款。 1976年,收入排在美国前1%的家庭的总收入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8.9%,但到2007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3.5%。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 2015-10-29 10:27 经济评论家们常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卡珊德拉或“永远的悲观论者”,因为他们总是预言经济下滑,所以不管怎样他们的预测最终都是对的,这就好像一座停了的钟,一天中也总有两次所指的时间是对的。 维克塞尔利率理论:资本供给与需求相等即储蓄与投资相等时的利率是自然利率。自然利率相当于资本的预期收益率。现实市场的利率是货币利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是实现经济均衡的重要条件,如果不等,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形成经济积累性扩张(竞相投资),反之,形成经济积累性收缩。 在过去的10年中,银行所承担的风险逐步加大了。这着实令人吃惊,如果银行通过出售债券将高风险贷款从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去的话,银行的安全性应该提高才对。最终我才想通,原来我犯了经济学家们最大的一个通病,我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是说我假设除我所要研究的证券化这一现象以外的其他条件都是不变的。而通常来讲,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更重要的是,放宽管制以及证券化的发展加剧了金融市场的竞争,从而使银行家们开始追逐更加复杂的风险形式。 忍者贷款:给那些无收入、无工作、无资产的人员的贷款。 1976年,收入排在美国前1%的家庭的总收入占当年国民总收入的8.9%,但到2007年,这一比例已上升至23.5%。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