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国富论
副标题: 作者:郭大力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8843 出版时间:2015 页数:920 定价:118.0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经济学经典著作,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在批判吸收当时有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就整个国民经济运作的过程做了比较系统、清晰的描述。本书对英国资本主义、乃至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促进作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第一次将市场比作“看不见的手”。几百年来,“看不见的手”已经成为市场的代名词。 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曾被无数次的引用和解读。为了真正理解他的经济思想之原貌和全貌,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国富论》的全译本。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和哲学家。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举世公认的现代经济学之父。同时他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 郭大力(1905-1976),著名经济学家和翻译家。曾任教于厦门大学和中央马列学院。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剩余价学说史》等。 王亚南(1901-1969),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长期任教于厦门大学。译有《资本论》、《国富论》、《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等,著有《中国官僚政治研究》、《中国地地经济封建制度论纲》等。 读懂了百分之60 70吧,觉得书刚开始和后半部分都很精彩。虽然谈论的是经济,但有点哲学的影子。 10分神作不解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全是实事求是娓娓道来,现在看所言全中,没有一点时代脱节感,看的我眼眶湿润。 自由竞争市场原理至为宏大至为精细的阐述,分工理论,货币理论,收入分配理论,资本理论,政策理论,财政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在批判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中建立起来的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920页的篇幅,真真蔚为大观!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 关于《国富论》几个版本的对比及个人看法(兼评《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国富论这种大块头书,又厚又贵又耗时间精力又想学些东西,自然应该挑个好版本。网上一搜索,除了零星的回答,大多是转自豆瓣一篇书评(《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http://book.do... 老子曾经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理想中的政治是一种放任无为的政治,最好的政府(统治者)应是一个无为的政府,老百姓知道他的存在就可以了。好政府是很少发... 年初的时候,为了给柬埔寨的乡下生活储备些“粮食”,长夜漫漫,无心睡眠,我准备给自己买几本经典,于是去了广州购书中心的三联书店(当时还在三楼?尚未搬迁)。嗯 要挑一本《国富论》。尽管在网上稍微做了点功课,我还是拿不定到底选哪个翻译版本。于是在三联书店,我联系了... 虽然这本书被说成是经济学的著作,但经济永远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时刻,作者提出的方法如果能够得以实现,也许今日世界的版图会大不相同,而英国政府恰恰选择了目光短浅的作法,致使美国独立。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作为一... 从10.12—12.3,2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国富论》,其间参阅和借鉴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观点和讨论,形成自己对于《国富论》的初步认识,记录如下: 亚当·斯密其人 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是公认的... 大学时候,迷上了经济学,其实在高中就喜欢政治,历史。不过直到接触到经济学之后,才发现,原来社会竟然能够被分析的这样淋漓透彻。 大学期间,读了很多的经济学的著作,不过开始的时候都是读最近期的,可是近期的著作数学用的越来越高深,我虽然学的是工科,可是大学的时候... 斯密论分工 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这样描述十九世纪的英国“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而事实上十九世纪是一个资本的时代。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席卷了全球,带来第一波世界性的产业革命,财富与生产力双双向前,资本主义从此取得了历史的胜利。正当其时,脱胎于... 这本书不是全本,只是挑重要章节并加了注释,更像是已经标好重点的教学参考书。 对于好奇但又没什么基础和勇气碰这种大部头经典的人来说,这个版本真是救了命了。 一个国家要富裕,该怎么做呢? 一开始上来不是教你怎么致富,而是给你讲分工。 我们想知道的是怎么变得有钱!为... 【按语:在阅读《国富论(1776)》之前,尚未来得及仔细阅读《道德情操论(1759)》,虽然知道后者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道德基础,因而只能暂时设定《道德情操论》与休谟《人性论》卷3中的道德理论是高度类似的:在休谟以同情原则来将... 本书背景:《国富论》1776年出版,文中讨论的是以英国为主、大机器尚未取代工场手工业的经济。 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1. 劳动是消费品(即财富的定义)的源泉,劳动产物或是直接消费,或是用于交换其他劳动产物供消费。 2. 财富如何增加,换言之,劳动生产力如何增进?分工。因为分工,劳动者技巧更精进;节省了工作转换的时间;简化重复劳动的机械得以应用。农业活... 2018-04-18 13:54 1人喜欢 本书背景:《国富论》1776年出版,文中讨论的是以英国为主、大机器尚未取代工场手工业的经济。第一篇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1. 劳动是消费品(即财富的定义)的源泉,劳动产物或是直接消费,或是用于交换其他劳动产物供消费。2. 财富如何增加,换言之,劳动生产力如何增进?分工。因为分工,劳动者技巧更精进;节省了工作转换的时间;简化重复劳动的机械得以应用。农业活计的性质(闲忙季节之分、农牧混合)使得它不能像制造业一样将步骤严格分拆以让一人只从事一种劳动,所以农业生产力总跟不上制造业的增进。3. 为什么会产生分工?互利交换。一个人难以满足自身的所有需求:采集食物、狩猎、建居舍、生育、御寒等等,通过交换,人们共享了各自的能力与资源。能力的差异主要是分工的结果,天赋差距并不像人们以为的那般大。【能力跟分工的因果关系很复杂,正反面的例子都有很多,至少早期狩猎采集社会的首领便是诉诸个人特质,这种特质一旦消失便难以服众,或者是同样的专业化培养下总有较出色的涌现;专业化的培养反过来也能说明相反的因果关系,很多人只是缺少培养机会而不具备“能力”。斯密这段话的意义在于否认人天生具有很大的差异,这是贵族们正当化自身特权的理由。】4. 分工程度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亦即受市场大小的限制。市场范围主要受制于地理环境与交通运输能力,沿河沿海的分工程度总是比内陆、山岭地区的高。这种交通可达性当然也受政治环境影响,如流经多国的多瑙河利用率其实很低。【市场大小是指消费能力的大小,这个又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若一个人完全专业化使得他一天可完成若干件产品的一道工序,但可达的市场范围内并没有这么大的消费能力,意味着他必须增加自己的工序以减少供给量。】5. 为什么交换过程需要货币为媒介?直接的物物交换受限于产品的保质期(五谷、肉蛋)、重量(不可能整天栓几根木头在裤袋)、需求的匹配(牵一头牛换一石米必须代表对方需要刚好整整一头牛),金银具有的多重优点满足这些需要:耐久、可任意分割、不易磨损,最终成为普遍的货币形式。但称重货币仍有缺点:称量麻烦、成色鉴定麻烦。铸币制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但君主老爷们总有贬值货币以攫取财富的动机,因为贬值有利于债务人,对债权人造成损失。【中国古代金属货币以铜银为主,日常使用的铸币主要是铜钱,铸造成本有时高于面值,铸造技术也比较粗糙,有各种劣币出现。银明代开始大量使用,主要是作为称重货币,交易即时用剪子剪出对应重量。虚银的成色各地不同,比较出名的库平银/漕平银/海关银/九八规元外,全国有数千种市用平,长距离贸易的成本很高。】6. 价值的双重含义: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劳动是衡量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因为交换的本质是以一定量劳动的产品交换与之劳动量相当的产品。但在交换时并不是用商品与抽象的劳动作交换,而是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作交换,作为商品的一种,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交换的一般媒介。所以商品有两种价格:货币标示的名义价格和劳动量标示的真实价格。虽然等量劳动具有同等价值,但在劳动力市场上其价格会变化,时高时低。所以劳动也有两种价格:货币标示的名义价格和一定量生活必需品标示的真实价格。但是货币自身的价格也在波动,我们要怎么比较不同商品的价值呢?最终的标准都是劳动量,但在劳动量的具体表现上或是货币或是谷物,分别适用的情况:比较时间、地点相近的商品,货币价格是更好的比较标准;比较异时异地的商品,其货币价格对应的谷物量是更好的比较标准。因为同时期的商品之间劳动量的比例基本反映在价格比上,谷物反而短期内(临时短缺或丰产)的物价波动会很大;但不同时期之间的商品价格比例中累加了金银价值的变动,而谷物的价值(换取一定量劳动)在长期来看是比较稳定的。【这一部分是经济学的重要内容,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吸收了其中大部分,总结为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抽象出了无差别劳动这一价值标准。斯密也指出了劳动与普通商品的不同,马克思更进一步认为,劳动与一般商品的价值不同,一般商品的价值就是其使用价值,而劳动的使用价值却是在创造更多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的价格必定低于劳动产品的价格,其增量就是所谓的剩余价值。此外,用谷物衡量不同时期商品的价值也存在问题。斯密认为一定量的谷物就代表能供养一定量的人口,进而产生一定量的劳动,或许在农业社会里这是对的,但现在分工多样、膳食结构变化、劳动力再生的需求多样,单纯谷物已经不足以衡量劳动了,CPI的一篮子商品是更好的衡量手段。】7. 具体地,(在私有制下)商品的价格可以拆解为三部分:劳动工资、资本利润、地租,对应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三者的支配原则不同:劳动工资与劳动量成比例,利润与投入资本量成比例,地租却是一种垄断价格,只与租地者扣除成本和普通利润后所能缴纳的数额有关。商品越接近于完成,其价格中工资和利润的比例越比地租高。商品的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决定,围绕它的自然价格上下波动,即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可能由于维持供小于求而长期高于自然价格,但是不可能长期低于自然价格(撤资)。【布罗代尔认为前工业化时期商品接近完成到销售的高利润阶段是大资本家、资本主义主要活跃的地方,他们并不掌控风险很高、利润却很低的生产环节。至于普遍规模化生产后,大量集中掌握的资本才涌入生产阶段。维持供小于求的一个典型是长距离贸易(所谓的商业资本主义),东南亚的香料、胡椒和中国的茶瓷丝绸等在地理大发现时代仅有少数大资本(东印度公司)能够运输到欧洲,其价格有很大比例是货源垄断地位带来的;而到了18、19世纪,竞争逐渐增多,供给跟上需求,这种超额利润被挤压光。】8. 劳动工资受什么影响?首先,在实际上,雇主较工人有法律、阶级联合带来的优势,总要将工资压到实际价格以下,但最低不能减少到维持生存恢复劳力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劳动需求和劳动工资的增加总是社会资本增加的必然结果。这里是个增量概念,工资最高的是最繁荣【GDP(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国家,而不是总财富高的国家。美国、大清是两个典型,美国发展最快工资最高,清朝虽然最富但发展停滞,工资最低。劳动的价格往往在物价低廉的时候上升,因为物资缺乏之时劳动者将大部分积蓄花在消费,求职的需求变大,只好接受比平时低的条件。从长期来看,对人口的需求会支配人口的生产。9. 资本利润与工资一样都取决于社会财富的增减,但影响是相反的。财富和收入越增加,社会资本越多,工资便越高,但利息率却越低,意味着利润率也越低。尽管如此,大资本的利润如同滚雪球一样,总比小资本增加得快。法制缺陷也会使得利息率增高到超过社会资本量本来可以降低的数值。【信用和违约风险】对于抬高价格的作用,工资只是按算术级数增加,利润却是按几何级数增加,但商人只抱怨高工资对商品销售的影响,而不谈高利润的恶果。【前一环节的工资增加不会成为下一环节增加的基数,但每个环节利润的增加便会使得下一环节资本量的增加,成为下个环节利润计算的基数。】10. 地租是种垄断价格,它不与地主改良土地的费用成比例,而与租地者所能缴纳的数额成比例。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却是价格高低的结果。土地有不同的使用方式,对用作农/牧业的土地来说,生产粮食的耕地的地租支配者其他大部分耕地的地租,高于粮食地租说明适合这种产物的土地太少,不能满足有效需求,若低于粮食地租便会使得那土地马上改作它用。稻田的产量比麦田大得多,所以产米国家的地主所得比麦田国家多得多。但稻田地租不能规定其他耕地的地租,因为其他耕地不能转为稻田。【东亚与欧洲的土地和赋税差异】对于土地的其他出产物,如煤炭/木柴/贵金属,其价格若不能覆盖获得成本+一般利润率要求,便不会被开采。这些东西的价格一般与其替代品的供应有关,但贵金属是特例,其价格只取决于本身的实际供给状况。这章强调了食物是财富的基础:只有生产食物的土地产力增加,有了消费不了的剩余的食物,对其他土地的生产物才有需求。附:第五章和第十一章花了差不多100页篇幅讲英国的币制改革和金银比价变动,主要的几点思路上面基本都提到了:1.要判断金银的真实价值,应该用劳动,而谷物比其他产物更近似于等量劳动。2.劳动的报酬不受财富积累程度的支配,而受发展速度的支配。3.英国皇家铸币厂厂长牛顿(没错就是那个牛顿)的币制改革利用的方法是使官方的金价略高于市场价,这样导致的结果是黄金都流入英国国内,金本位制得以实现,银的流失便不再威胁其货币制度,反而成为收割亚洲的工具。英国金银的市场比价是1:15,清朝的市场比价是1:10左右,相当于在远距离贸易的货物价差之上再乘以货币本身50%的套利空间。 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 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够持续好多年。……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因。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市价的这种増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 2019-03-13 21:10 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够持续好多年。……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因。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市价的这种増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种种法规继续有效,市价的这种增高就会继续存在。 任何一个商品的市价虽能长期高于其自然价格,但不能长期低于其自然价格。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 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人,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从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论哪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 2019-03-13 21:07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人,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从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论哪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还是不增不减,要取决于这一国家的年产物每年是按照仕么比例分配给这两个阶级的人民。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2019-03-13 21:05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国富论讨论的问题包括:1)劳动生产率改进的原因是什么?劳动生产物如何分配给社会各阶层?2)资本的性质及其积累方法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管理和指导劳动的政策?4)不同的政治经济学学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产生了何种不同影响?5)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必要费用是什么?怎么筹集?其债务对由土地和劳动产生的真实财富有何影响? 2019-03-13 19:57 国富论讨论的问题包括:1)劳动生产率改进的原因是什么?劳动生产物如何分配给社会各阶层?2)资本的性质及其积累方法是什么?3)什么情况下采用哪种管理和指导劳动的政策?4)不同的政治经济学学说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产生了何种不同影响?5)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必要费用是什么?怎么筹集?其债务对由土地和劳动产生的真实财富有何影响?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 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目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2019-03-13 20:56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者就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目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 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已心的话。我们不... 2019-03-13 20:58 引出上述许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果,尽管人类智慧预见到分工会产生普遍富裕并想利用它来实现普遍富裕。它是不以这广大效用为目标的一种人类倾向所缓慢而逐渐造成的结果,这种倾向就是互通有无,物物交换,互相交易。这种倾向,为人类所共有,亦为人类所特有。 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说唤起他们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已心的话。我们不说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人们天赋才能的差异,实际上并不像我们所感觉的那么大。人们壮年时在不同职业上表现出来的极不相同的才能,在多数场合,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倒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使各种职业家的才能形成极显著的差异的,是交换的倾向;使这种差异成为有用的也是这个倾向。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然面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2019-03-13 21:02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然面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 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 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够持续好多年。……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因。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市价的这种増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 2019-03-13 21:10 自然价格可以说是中心价格,一切商品价格都不断受其吸引。商品市价偶然和一时的变动,主要对价格中工资部分和利润部分发生影响,而对其中地租部分则影响不大。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特殊的偶发事件,不过它的作用有时能够持续好多年。……市价的这种增高,显然是起因于天然的原因。这种原因会使有效需求不能取得充分的供给,而它的作用,因此将永远继续下去。……市价的这种増高,显然是起因于各种法规的规定。只要这种种法规继续有效,市价的这种增高就会继续存在。 任何一个商品的市价虽能长期高于其自然价格,但不能长期低于其自然价格。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 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人,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从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 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论哪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 2019-03-13 21:07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一切其他收入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种。一切赋税,一切以赋税为来源的收人,一切俸金、恩恤金和各种年金,归根到底都是来自这三个根本的收入源泉,都直接间接从劳动工资、资本利润或土地地租支出。无论哪一个国家,都不是用全部年产物来维持勤劳阶级。无论哪一个国家,每年都有大部分生产物归游惰阶级消费。一国年产物的普通或平均价值是逐年增加,是逐年减少,还是不增不减,要取决于这一国家的年产物每年是按照仕么比例分配给这两个阶级的人民。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2019-03-13 21:05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劳动是第一性价格,是最初用以购买一切货物的代价。世间一切财富,原来都是用劳动购买而不是用金银购买的。所以,对于占有财富并愿用以交换些新产品的人来说,它的价值,恰恰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 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然面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2019-03-13 21:02 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水运开拓了比陆运所开拓的广大得多的市场,所以从来各种产业的分工改良,然面然地都开始于沿海沿河一带。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