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基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章奇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权力结构、政治激励和经济增长
副标题:基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章奇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ISBN:9787543223714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55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民营经济极为发达、中国*富裕的省份之一浙江作为分析对象,在考察了1949年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背后的政治逻辑之后,提出了一个典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地方政治精英在历史原因所造成的政治权力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了地方政治精英出于自身政治利益*大化而对发展民营经济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全书共分7章。书中的逻辑不仅能够分析包括浙江在内的中国地方经济发展的绩效差异,同时也为进一步理解集权体制下的政治经济学及其性质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 章奇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尤其是精英政治如何影响经济绩效和资源分配。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y,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明兴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在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China Qua... 章奇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比较政治经济学,尤其是精英政治如何影响经济绩效和资源分配。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Studies in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y, China Economic Review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明兴 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研究兴趣为发展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在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Comparative Politics、China Quarterly、《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百余篇。 2浙江的共产主义革命与1949年后的权力格局 2.1 浙江省的共产革命和本地政治精英的形成:1922—1949年 2.2 浙江1949年后的政治布局和权力结构 2.3 20世纪50年代的权力零和博弈 附录 游击队县和非游击队县的变量构建 3为什么黑夜中狗不叫?农业集体化中的基层反应和策略 3.1 20世纪50初的经济变局:从新民主主义到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2 20世纪50年代的农业集体化:高层政治的迷雾与政策不确定性 3.3 浙江农村的群体性事件(I):闹退社 3.4 浙江农村的群体性事件(II):包产到户 附录 “闹退社”地区差异的计量检验 4 失意者们,团结起来: “文革”中的“资本主义”复辟 4.1 从“大跃进”到“四清” 4.2 “文革”中的权力游戏 4.3 “文革”的政治和经济效果 附录 对浙江各县“文革”期间武斗激烈程度的计量检验 5 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发展:改革时代政治不确定性下的民营经济和基层创新 5.1 “文革”后浙江的政治走势和特点 5.2 政治不确定条件下的农业去集体化:1977-1982年间包产到户的蔓延和合法化 5.3 1976年后浙江企业家精神的迸发和民营企业的创业历程 6 结论和讨论I:浙江模式VS.江苏模式——兼论中国地方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差异 6.1 江苏省的革命历史和地方权力结构的特点 6.2 江苏的“文革”和社队企业的发轫 6.3 历史冲击、地方权力结构和经济发展:关于江浙对比的几个可检验假说 7结论和讨论Ⅱ:权力结构、政商关系和民营经济的未来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汇率论/当代经济学文库/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中国经济学大纲》,《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中的利益分配》,《在交易成本不为零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分析》 等。 4.5星。确实是一本好作品,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理论,处于边缘的官员更有动力通过提供产权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经济来获得基层支持。我最后扣了半星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作者没有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讨好基层可以增加政治生存概率?基层如何结构性地、制度性地影响官员的升迁?讨好上级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上级就是决定升迁的人。但是基层民众的影响在我看来是非结构... 4.5星。确实是一本好作品,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理论,处于边缘的官员更有动力通过提供产权保护和支持市场化经济来获得基层支持。我最后扣了半星是因为两个原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作者没有很好地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么讨好基层可以增加政治生存概率?基层如何结构性地、制度性地影响官员的升迁?讨好上级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上级就是决定升迁的人。但是基层民众的影响在我看来是非结构、非制度性的。作者举了一些例子,比如四清来解释讨好民众帮助官员转危为安了。但游击队干部在大跃进时期讨好基层的时候并不知道之后会有四清啊。如果游击队干部预见到了,为什么南下干部预见不到呢?四清说到底不是一个制度性的民众参与政治的方式。第二,我觉得作者不应该把理论的解释限制在中国,这限制了本书的阅读面。 TR老师推荐,解读台州、温州模式背后的政经逻辑。解放后“南下干部”被派往南方占据要位,和江苏相比,浙江本地的前游击队干部被边缘化地更加厉害,因此既然无法“向上”争宠,就“向下”保护农民、民营经济以寻求群众支持,在改革开放前“游击队县”就在维护基层而违抗上意,和“非游击队县”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行为模式的延续对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保障,但对政治发展影响有限:发展并未推动民主化、催生有民主... TR老师推荐,解读台州、温州模式背后的政经逻辑。解放后“南下干部”被派往南方占据要位,和江苏相比,浙江本地的前游击队干部被边缘化地更加厉害,因此既然无法“向上”争宠,就“向下”保护农民、民营经济以寻求群众支持,在改革开放前“游击队县”就在维护基层而违抗上意,和“非游击队县”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行为模式的延续对改革开放后的民营经济发展给予保障,但对政治发展影响有限:发展并未推动民主化、催生有民主政治诉求、自主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的企业家阶层。 这是近10年里,个人读过最激动人心的政治经济著作。作者巧妙的结合经济视角与历史素材,撰写出这卷分析中国地方发展模式的巨著。作者通过浙江的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三个历史阶段的经济政策(集体化、文革、改革开放),结合难得的历史数据、严密的定量检测,论证不同的地方政治精英结构,将左右地方的经济政策,进而导致各地分道扬镳的发展历程。如果你/妳想要尝试经典,经典就在这! 听章老师来贵院学术午餐会做pre的时候顺便翻完了。新的解释新的变量,简洁明了的框架,精巧的研究设计,丰富的实证材料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刻板印象,从各个维度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了。边听边读的过程中,1-心里感慨经院老师的对中国政治的研究水平可以吊打很多正经政治学科班训练出身的老师了,后面翻了下章老师简历发现原来他是美帝政治学博士然后跑经院教书去了,有意思哈哈;2-听一个人讲他的研究比单纯读他的本文能理... 听章老师来贵院学术午餐会做pre的时候顺便翻完了。新的解释新的变量,简洁明了的框架,精巧的研究设计,丰富的实证材料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刻板印象,从各个维度而言都是很好的研究了。边听边读的过程中,1-心里感慨经院老师的对中国政治的研究水平可以吊打很多正经政治学科班训练出身的老师了,后面翻了下章老师简历发现原来他是美帝政治学博士然后跑经院教书去了,有意思哈哈;2-听一个人讲他的研究比单纯读他的本文能理解到更多东西,能更多地理解为什么他可以把这项研究做的如此出色和有意思,社科研究真的是依赖对现实社会敏锐深刻的洞察和感悟,不然科班基础再牢固也枉然呵。 抛开作者的种种分析,单看表6.2,会发现“文革”促进了浙江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发展,该结论统计上显著并且稳健。(手动滑稽)作者对“文革”的理解过于遵照标准的党史教材,实际上按照作者的分析脉络,正表明了“文革”主要针对的是“当权派”,而非“资本主义”。从作者得出的结论倒推,“文革”部分成功了,因为地方官员明白了在高度不确定的政治环境中,走“群众路线”才是最正确的方向。(再次手动滑稽)作者所强调的地方权力... 抛开作者的种种分析,单看表6.2,会发现“文革”促进了浙江和江苏两省的经济发展,该结论统计上显著并且稳健。(手动滑稽)作者对“文革”的理解过于遵照标准的党史教材,实际上按照作者的分析脉络,正表明了“文革”主要针对的是“当权派”,而非“资本主义”。从作者得出的结论倒推,“文革”部分成功了,因为地方官员明白了在高度不确定的政治环境中,走“群众路线”才是最正确的方向。(再次手动滑稽)作者所强调的地方权力结构,也正是经由“文革”这个机制(主要是“当权派”被打倒)才发挥了作用。 作者对浙南民营经济与浙北差异所提出的见解是政治性的,但却富有洞见。尤其因为爷爷经历过书中所提的浙江从戡乱到沦陷,及沦陷后的种种政治运动,甚至看到一些熟悉的人名,更有身受之感。 浙江的外省人问题,解放战争南下干部占据高位。游击队干部处于权力边缘,在数次政治运动中成为冲击对象,且无法投诚,风向转变即作为替罪羊抛弃。意识到唯有与群众结盟才能确保政治生存,默许甚至支持地下私有经济。文革带来的动乱和权力真空,又意外地为私有经济提供更大生长空间。政治风向反复的80年代,游击队县继续护航民营经济,这一切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打下厚实基础。但和地理禀赋、营商传统等条件相比,影响力究竟有多强... 浙江的外省人问题,解放战争南下干部占据高位。游击队干部处于权力边缘,在数次政治运动中成为冲击对象,且无法投诚,风向转变即作为替罪羊抛弃。意识到唯有与群众结盟才能确保政治生存,默许甚至支持地下私有经济。文革带来的动乱和权力真空,又意外地为私有经济提供更大生长空间。政治风向反复的80年代,游击队县继续护航民营经济,这一切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打下厚实基础。但和地理禀赋、营商传统等条件相比,影响力究竟有多强? 政治的残酷逻辑。大跃进的荒谬当时人也能看到,问题的核心是绝对权力。敢言的高干,都被领袖的玻璃心给拍死了。而从领袖的角度,信息不通畅导致他做出荒谬决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幸呢?体制的无奈,就这么被锁死。 领导故意设置不合理目标,通过下级的态度检验其忠诚,就是“指鹿为马”,但领导也需要获取信息。 本书的假说可以表述为:在权力异质性存在的情况下,在权力网络中被边缘化的干部具有更强的动机去发展民营经济以争取基层支持者。从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和那些在权力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干部相对实力更强的地方相比,那些在权力网络中被边缘化的干部相对占据优势的地... 这本书是我2019年读的第一本书,本书是似乎是读者读博士论文,这本书主要研究的问题是一个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之处——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基石,而在改革开放前后中国没有确产和产权保护下,私营经济为什么仍然能够高速发展的奇迹。 作者选取了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各...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认为,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的的基石,然而吊诡的现象是,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并没有确产和产权保护,私营经济却仍然能够高速发展。这一现象被认为是中国的经济奇迹,其奥秘在于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利于经济的增长。然而宏观政策无法解释地区间的经济增... 最近,集中阅读了北京大学财税研究所刘明兴老师及其合作者的相关著述,包括一本专著和若干篇重点文献,由于其关注和研究的权力结构与经济增长主题一直是我心向往之的,因此读起来也是心潮澎湃。 概而扩之,其研究主要思路是:由于浙江、江苏和福建等地区革命传统造成的政治权力... 这只是一个局部样本,但很有代表性——浙江。 作者的前五章很有特色,可是1978年以后的应该是大头,以及浙江和江苏的两种模式的对比也可以更详尽,但是寥寥带过。 1权力与政治的视角独特,群众意识分不同范式领导和影响下的形态。 2掌权阶层永远是耗散结构。 3人民群众是第一生... 政治运动的一个目的在于强化对社会控制,但其政治不确定性和糟糕的经济后果,却加强了地方干部和群众之间的非正式的互相依赖关系,反过来会削弱国家机器对社会的控制。显然,是政治运作的内在逻辑而不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制度设计,使得政府对农村的绝对控制产生裂隙,而这正是地下经济生存成长的缘由。 如果边缘化政治精英群体内部的权力是高度分散化的,那么资源就不可能只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从而在分配利益时就必须利益均沾,这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的方式来争取基层政治支持就可以避免政治利益向少数精英进行倾斜,也更容易在精英群体内部达成一致。 基层干部能获得的政治激励不足,无法保证得到足够的政治利益,会被优先当替罪羊抛弃。 文革第一次让空降的南下干部遭到了巨大打击,原本被边缘化的本土精英首次具有了大规模动员和组织自己的基层支持者的意识形态的合法性。作为动员的交换,地方精英普遍默许和支持与正统意识形态不相容的地下经济,非国有经济规模在四九年后首次超过国有经济,为日后改革开放的差异打下坚实基础。 “现有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执政党要实现自上而下的对人事任命等权力的控制,恰恰不能完全依赖于完全客观和定义清晰的经济指标。如果严格按照这种客观经济指标进行晋升竞赛,实际上反而会极大损害上级政府(中央政府)对下级(地方官员)的控制。” 如果边缘化政治精英群体内部的权力是高度分散化的,那么资源就不可能只集中在少数精英手中,从而在分配利益时就必须利益均沾,这时通过提供公共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的方式来争取基层政治支持就可以避免政治利益向少数精英进行倾斜,也更容易在精英群体内部达成一致。 只有在那些民营经济的发展符合地方政治精英政治利益的情况下,民营经济的发展才会得到后者的支持与保护,从而获得了一种类似产权保护的准公共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宏观政治不确定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