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济史笔记 上中下3册 苏小和著;刘晓光主编 2016
价      格:¥ 1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百年经济史笔记(全3册)
副标题:
作者: 苏小和著;刘晓光主编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ISBN:9787506089319
出版时间:2016
页数:800
定价:92.00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经济史与企业史交叉进行,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通过海量经济数据资料,量化不同时期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真实影响;同时,通过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比较穿插,立体展现中国社会风貌。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在宏观叙事中,穿插了企业家在大时代中真实生命记录。苏小和的叙事优雅通达,融观点于故事性写法,扣人心弦,简明易读。 苏小和以其独立的思想、价值观、以其博学深思审问,纵览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从诺贝尔奖得主杨小凯、美国学者费维恺的研究成果中,开辟出一条迥异于中国大陆传统史观的独立思考之路,从中折射经济学观察者对中国近现代百年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以及这种思考的经济学意义。从布局上看,本书以时代为线,分析晚清、民国、新中国时期的经济现象,每卷的书名都别有深意,剑锋直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要脉。 中国的历史... 本书采用经济史与企业史交叉进行,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通过海量经济数据资料,量化不同时期政策、环境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真实影响;同时,通过时间纵向与空间横向比较穿插,立体展现中国社会风貌。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在宏观叙事中,穿插了企业家在大时代中真实生命记录。苏小和的叙事优雅通达,融观点于故事性写法,扣人心弦,简明易读。 苏小和以其独立的思想、价值观、以其博学深思审问,纵览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历程,从诺贝尔奖得主杨小凯、美国学者费维恺的研究成果中,开辟出一条迥异于中国大陆传统史观的独立思考之路,从中折射经济学观察者对中国近现代百年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以及这种思考的经济学意义。从布局上看,本书以时代为线,分析晚清、民国、新中国时期的经济现象,每卷的书名都别有深意,剑锋直指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要脉。 中国的历史,无论是断代史、通史,还是专门史,自古及今,都要官修史书和民间“说法”“野史”互为参详着来看,才能真正了解某个历史阶段的大致真正的本来面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苏小和的《百年经济史笔记》三卷本正是具有这样非同小可意义的文本,足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和讨论的必要。 从苏小和五年来苦心研究形成的经济史笔记来看,他显然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必须向真正的市场经济学习,必须要通过一种全面的学习,尤其是站在历史流变的河流里,向历史学习。 ——刘晓光 历史越来越不是帝国将相的家谱和互砍。历史越来越是普通人自由协作、结成集团、反复博弈、推进制度、最终表现为经济和市场的历史。感谢苏小和,给我们描述了百年中国史的这个侧面。身为一个转型国家的公民,我深知这个侧面的重要性。 ——罗振宇 苏小和的写作,扭转了厚黑学、登龙术、帝王术、阶级斗争和办公室政治一统财经写作的局面,为“士魂商才”的再次出现创造了思想条件。 ——王晓渔 苏小和,经济学者,诗人,致力于经济史和企业史的双向叙事写作。著有《我们怎样阅读中国》《我的自由选择》《百年经济史笔记》《小雅歌》《蓝血企业家》《从大历史看企业家》等多部作品。 刘晓光,高级经济师,清华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书记、原董事长。 六、迎头撞上金融危机 第四章 官商结合企业传统的兴起 一、无法绕开的“官督商办”传统 二、官商结合的历史格局 三、官僚的胃口 四、朝廷的奖赏与企业家的命运 第五章 晚清有限的经济改革 一、晚清改良派的经济学见识 二、晚清财政政策的错误 三、洋务运动时代不独立的企业家阶层 四、洋务运动与贸易逆差 五、新兴的商部与晚清最后的企业改革 小结:晚清,一部用于启蒙的经济史 参考文献 中卷(倒退的民国) 第一章 中国企业家自治时代的来临 一、黄金时代经济解释的三种路径 二、看上去模棱两可的市场格局 三、自上而下的国家主义经济政策 四、逐渐崛起的城市商业精英 五、一种混合的价值观 六、城市商业社会的自治局面 第二章 黄金时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秩序 一、1919 年,极其繁荣的一年 二、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运动 三、黄金时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结构 四、钱庄与自由金融秩序 五、民国内需市场旺盛的秩序 第三章 上海滩与企业家的秩序 一、大上海与一个时代的城市化进程 二、大上海和一个时代的企业分布 三、企业家的价值观转型和市场转型 四、《银行周报》和上海银行公会的市场自治意义 五、上海总商会的企业家自治范本 第四章 黄金时代的企业家关系 一、乡党企业家,黄金时代的市场关系 二、家族企业家,黄金时代的企业组织结构 三、黄金时代机械工业的自发秩序 四、黄金时代纺织业的现代企业家禀赋 五、天津城市与现代企业家的困境 第五章 中国企业民族主义的陷阱 一、现代企业被民族主义裹挟 二、市场经济与抵制日货 三、企业家政权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第六章 民国的倒退或新一轮官商结合体制的兴起 一、1927 年是企业家的垮塌之年 二、企业家市场自治秩序式微的影响 三、企业家弃商从官的典型案例 四、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模型 五、失败的民国经济改革 六、国家资本主义模式的基本格局 小结:经济史和企业史双向叙事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下 卷(第三次开放) 第一章 20 世纪 50 年代,不可避免的经济学走势 一、几个重要的学术史资料 二、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经济学思考 第二章 统购统销制度与市场自由交换秩序的式微 一、统购统销制度的经济学目的 二、统购统销制度对市场交换的破坏 三、一场经济的悲剧从统购统销开始 第三章 公私合营运动与中国企业家产权的丢失 一、公私合营运动的理论先导 二、公私合营从上海开始 三、公私合营的扩大化 四、毛泽东的座谈会 五、企业家的心态分析,以荣毅仁为例 六、1956 年的单一公有制企业制度模型 第四章 中国企业家消失的案例分析 一、企业家消失之刘靖基 二、企业家消失之周叔弢 三、企业家消失之刘国钧 四、企业家消失之姚乃炽 五、企业家消失之陈铭珊 第五章 1978 年前的中国企业格局 一、庞大的工业企业布局 二、狂飙突进的地方企业热潮 三、群众运动与技术革新 第六章 中国终于开始向经济规律低头 一、陈云和邓小平联手反对新一轮“大跃进” 二、那是一个没饭吃没房子住的国家 三、那是一个对现代市场经济完全不了解的国家 四、那是一个贫穷却又严重浪费的国家 五、中国经济从头再来的基本共识 第七章 向市场经济规律的有限回归 一、第一次提出了“市场经济”这个词语 二、经济学家第一次讨论市场经济 三、放权让利,从企业开始 四、行政分权与区域经济竞争的兴起 五、放开流通管制与市场自由交换体系的初步形成 小结 对计划经济错误的再反思 后记 参考文献 · · · · · · 这是一本充满私人趣味的“经济史”笔记。从印刷数量5000本,到书籍装帧设计的细节,无一不体现出作者的品位。从阅读角度而言,此书稍显枯燥,介于学术书籍与大众阅读之间。本书可以作为一套阅读书目,作者在写作中引述了很多较为偏僻的历史人物与经济人物,供有兴趣的读者后续引申阅读。 接近政论,而非史论。返回一百年,中国市场经济道路没有世界经济危机影响是不是可以是坦途。官僚和商人的关系,如何造就历史的真相。胡雪岩是纯粹意义上的自由市场商人吗?自由市场是否能带来稳定?我们如何选择稳定和超稳定?可惜没有启蒙运动,只是被迫的改变,不是吗。作者假设前提太过脱离体系的现实,来阐述一些事后诸葛观念,有无本之木。 2018年5月14日开始。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历史学读书笔记,晚清和民国比较精彩,国史略逊色。但还是一本不错的经济史著作,专业化视角让人受益匪浅。 狗屁不通,反宏大叙事的宏大叙事,不知道作者东一个主义西一个主义,甚至编出“个人主观主义”这种匪夷所思的词汇时,有没有一点点起码的理性思考。不知所谓的媒体人,就是喜欢把自己的臆想当作是理论水平的表现。 作者的问题在于,把市场经济的有效性看做一个预设的前提,所以“主题先行”是不分左右的,左派简单套用阶级斗争固然可怖,右派编排起自由主义那一套也是夜郎自大,这时我们才明白,史家的 理解之同情 是多么可贵而难得。在历史已经窒息了一切其它可能性时,我们决不能简单认定,现实的道路是最完美的,但也不能否认,事实所发生的特定的必然性。 书写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未来 读《百年经济史笔记》 文/方木鱼 想要梳理中国近百年来的经济史,全面解读中国企业在“三千年未遇之变革”下的生存、发展、困局与解决之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苏小和做到了。《上卷:晚清启蒙课》、《中卷:倒退的民国》、《下卷:第三次开... 张宪超 | 文 每当我读到晚清以降的历史,总能在里边看到压迫与反抗,无论是所谓的政治史还是经济史,或许对于近代以来的历史,着重突出的就是这样一条线索。很明显,这样的布局安排就是后人加上去的,真正的历史,怎么会只有单个面向?更不会有刻意的拔高抑或是压制成分。 ... 当代中国经济走向的引航灯 ——读苏小和《百年经济史笔记》(三卷本) 江泽涵 中国长久处于小农经济时代,关于自由贸易才是近200年的...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 2018-08-30 10:40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生产,参与全球化贸易,就能从国际自由贸易中大幅度增加本国财富。 ——亚当·斯密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2017-07-06 23:02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2017-07-06 23:02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 2018-08-30 10:40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生产,参与全球化贸易,就能从国际自由贸易中大幅度增加本国财富。 ——亚当·斯密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 2018-08-30 10:40 其一,中国企业必须学习金融自由。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暗流涌动的民间金融,没有潜滋暗长的民间集资,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会形成今天的规模,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也不能拥有今天的格局。如果对金融的自由秩序进行彻底打压,第一个遭遇毁灭性打击的,并不是企业家,而是地方政府。 其二,中国企业必须学习城市化进程。 其三,中国政府必须向20世纪80年代学习放权让利。 其四,中国企业必须学习企业家的职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对自己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生产,参与全球化贸易,就能从国际自由贸易中大幅度增加本国财富。 ——亚当·斯密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2017-07-06 23:02 两个历史的悖论:一个早就被既得利益把持的现行官僚集团,事实上不太可能对自身利益进行真正有影响力的改革,这导致中国社会进入近代化以来,所有的改革都是隔靴搔痒,不切实际,导致所有的改革似乎都是政府对民间社会,对每一个人的利益恩赐;另一个巨大的现实则是,大量本来有改革精神,有一定现代化视野的改革派人士,一旦进入官僚体系,便迅速被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吸收并同化。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