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 文一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副标题:“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 作者:文一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4207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92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中国崛起无疑是人类历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为壮观的全球性历史事件。而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尤其是关于经济发展的制度经济学理论,却无力解释中国的崛起。作者认为只有彻底重新阐释被制度经济学所误读的工业革命和西方崛起的历史,才能真正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以及为什么中国义无反顾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与此同时,中国从一个贫穷积弱的农业社会向工业超级大国的惊人转型所蕴含的“发展政治经济学”逻辑,不仅从一个侧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根本缺陷,而且也为非洲难以逃离的贫困陷阱,拉丁美洲失去的年华和不断滋生的债务危机,19世纪的大分流和欧洲的异军突起,以及貌似神秘的英国工业革命本身提供了新的更加深刻的注释。 作者文一是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圣路易斯)助理副行长,清华大学经济系CCB讲席任教(2008-2015),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客座教授。他不落窠臼,既不基于西方中心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偏见对中国盲目悲观,也不基于中国曾是持续几千年的全球最强大文明这一事实来推断中国必将重返巅峰。 第四节意识形态转向商业和重商主义38 第五节重商主义政府作为市场的创造者和商业的组织者44 第六节中国式腐败54 第七节发展的规律、教训和中心问题60 第三章工业革命的逻辑78 节企业的性质79 第二节印度纺织业综合征83 第三节纺织工业的崛起与英国工业革命的性质和原因93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发展政治经济学”一般原理批判纲要目录第四节工业“三位一体”结构: 再论工业革命的 “性质和原因”104 第五节为什么工业革命没在荷兰、中国或印度开始? 再论“大分流”之谜110 第四章为什么中国崛起势不可当?131 节正确的发展战略136 第二节“干中学”: 技术进步的源泉145 第三节市场创造者: 有为的重商主义政府157 第五章华盛顿共识与制度学派的谬误170 节一点理论: 福利经济学基本定理171 第二节一个例子: 市场如何失灵178 第三节华盛顿共识: 进口替代战略的对立面181 第四节这些理论的经济误导性185 第五节这些理论的政治幼稚性189 第六章案例分析: 贫困村如何成为现代化钢铁城201 节农业多样化与商业化213 · · · · · · 神论不断:晚清农民没有剩余索取权;民国时中国是包容性制度,财产权保护很好;计划经济时期生产队和公社的官员由农民民主选举产生;人类几千年农业文明都基于私有产权保护;科学家并不拥有产权也有激励所以产权激励是错的 文老师提出的胚胎发育理论如下:建立统一安全可靠有序的大市场及其相应的基于劳动分工原理的工业组织的社会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参与各方付出巨大的协调努力和社会投资。自由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免费,而是一种昂贵的公共品,且是所有生产交换活动最基本的公共品,其基石是社会秩序和信任。有序胚胎发育过程需要经历多个不同组织演化和结构转型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新的,更新层次的市场规模相联系,与新的更大的更迂回的工... 文老师提出的胚胎发育理论如下:建立统一安全可靠有序的大市场及其相应的基于劳动分工原理的工业组织的社会成本非常高,因此需要政府和市场参与各方付出巨大的协调努力和社会投资。自由市场既不自由也不免费,而是一种昂贵的公共品,且是所有生产交换活动最基本的公共品,其基石是社会秩序和信任。有序胚胎发育过程需要经历多个不同组织演化和结构转型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与新的,更新层次的市场规模相联系,与新的更大的更迂回的工业结构相符合。这一发展过程的核心是通过需求方的推动和供给方的反馈,在几个阶段之间,逐渐建立规模化生产销售供应和工业集群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并建成一个能自我反馈的良性循环体系,如用原始工业化刺激农村商业化,用劳动密集型轻工业吸收剩余劳动力,并用基于轻工的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和农业以实现机械化和量化生产。 拍马屁的最高境界不是编造谎言,而是有选择的说真话,只说于己有利的部分,而且要说深刻,说透彻,说出花来,制造出“你讲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效果。牛逼。 虽有喉舌之嫌,但某些观点还是比较务实或深刻的。PS:凡是强调自己观点的书,往往强扭论据,这点着实不喜欢。 讲中国的工业革命从农村开始,胚胎式发育,然后发展出劳动密集型产业,再向资本密集型转移。经济的发展要有强大的政治力量和国家机器做后盾,建立和维护市场的成本很高。 这本书读起来感觉行文不是很顺畅,让人觉得逻辑不清晰,而且有很多观点前后重复出现,最后发现是一本英文作品翻译的。总的来说没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可能配不上腰封上林毅夫的盛赞。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发展中国家要启动工业革命,必须首先经历一个原始工业化的阶段。它发生在农村,表现为小型的农村工厂、家庭作坊,技术和产品都很粗糙。但它却能够从内部改变一个社会的消费偏好、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为引爆工业革命打下基础。从原始工业化到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这种级别的市场背后需要巨大的社会协作成本,需要强有力的市场创造者。中国强大的政府积极扮演了这个角色,大大加速了中国...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发展中国家要启动工业革命,必须首先经历一个原始工业化的阶段。它发生在农村,表现为小型的农村工厂、家庭作坊,技术和产品都很粗糙。但它却能够从内部改变一个社会的消费偏好、劳动分工和市场规模,为引爆工业革命打下基础。从原始工业化到第一次工业革命需要足够大的市场规模。这种级别的市场背后需要巨大的社会协作成本,需要强有力的市场创造者。中国强大的政府积极扮演了这个角色,大大加速了中国的原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革命必须遵循正确的工业化顺序,按照市场规模和发展阶段进行逐步的产业升级。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原始工业化,在90年代实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21世纪初正式进入重工业建设阶段。中国的工业革命要归功于踏实有序的发展战略,也要归功于中国政府在每一个阶段灵活有为的市场创造行为。 作者在国内念本科,现在是美国经济学教授,清华大学讲习教授。本书比较完美地解释了中国近30年来和世界近200年来工业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指出了当前主流经济学派在指导和解释国家整体经济建设方面的缺陷。我认为比较有道理。读后感觉豁然开朗,感觉比较震撼。 作者是专业学者,... 政府和军队应该很喜欢这本书,一带一路国家应该学习这本书。但中国不拉动内需而去买美国国债与这违背呀,让老百姓消费才能有需求才能催生产业。 作者说的没错,经济的繁荣与政府民主与否没有关系;但民主自豪感,幸福感应该与此有关。关于该书,作者做过精彩演讲,我没法评论的... 1968年,在冷战的高潮期,瑞典中央银行突然宣布:设立一个经济学奖。设个奖本来也很正常的,但问题是,这个奖不一般,他的颁发日期放在和著名的诺贝尔奖同一天,而且过程与仪式也刻意类同。时间长了,大家都习惯叫它诺贝尔经济学奖,搞得不知道的,还以为诺贝尔奖里真有个经济... 之前看了好几个文一的访谈或介绍其观点的短文,发现其表达能力有些问题、或者就是故意卖关子,讲来讲去,都是说自己发现其他人全错了,我找到了一个新的答案,但就是不说这个答案是什么。这本书的一开始也是这样,兜了一大圈,又是在批评现有的理论,让人觉得学究所太重。这不... 1、这本书建立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棉纺织业是几乎全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起点,这是有原因的:这个产业起点低、劳动密度高、市场巨大等等。当一个国家的棉纺织业可以供应全世界需求之后,这个国家的第一个工业化平台(棉纺织业)也就搭建完成了。其他产业可以站在这个平台... 得知这本书,是一位敬仰的老师在朋友圈力荐。从图书馆借来一看,果然如行云流水般畅快。特别是对于我这种经济学教育背景出身的人来说,能读到这么一本朴实、真挚的好书,不提公式,不执权威,真的非常感动。唯一的缺点是作者为了强调某些观点,反复论述,一些地方重复读有些枯... 一、两个问题 对于中国奇迹的崛起,有两个问题似可探究一番: 问题1。中国崛起了,局中人可能会觉得习以为常,但从局外人视角看,就会感受到其伟大和不易:国家失败的例子太多了,崛起的为什么不是印度,不是印尼,不是墨西哥?中国崛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可能小一点。... 书非常好,拜读,中华之幸。这本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西方的制度经济学的问题,即普选民主是工业化进程的结果,而不是普选民主推动工业化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引言中有详细的论述。皿煮大法的威力我们也在许多国家的例子中实际地看到了,不论是被曼德拉坑... 作者最大的贡献是补充了古典、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缺乏市场的理论。古典、新古典都认为市场天然存在。但实际上,市场的创造是需要巨大成本的。这是古典、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缺乏解释力的原因,也是频频犯错的根源。作者的文章其实是在强调市场的形成需要成本。但我不明白为何通... 读完此书让我明白,要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必须自下而上的发动最广大的基层民众投身于经济活动,并在政府层面不断推进和引导,不断的维护和扩大市场规模,从而实现全社会组织管理能力的革命性进化(即工业革命)。而这种进化,也许就是黄仁宇先生在《中国大历史》里反复提到的“... 现在,美国每年花费超过4 000亿美元在执法、官司和诉讼服务上,达到了每年人均1 500美元的水平。同时,美国每年还花费超过8 000亿美元(人均2 500美元)用于国防建设。即使贫穷国家把所有的GDP都投入到警察和国防上,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正是在这样强大的警察力量和法律执行能力下,言论和表达自由(包括散布谣言和炮制虚假信息的自由)才被容忍。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政府权力和控制下,全民投票的选举民主才能有效地实行。正是... 2018-02-08 08:35 现在,美国每年花费超过4 000亿美元在执法、官司和诉讼服务上,达到了每年人均1 500美元的水平。同时,美国每年还花费超过8 000亿美元(人均2 500美元)用于国防建设。即使贫穷国家把所有的GDP都投入到警察和国防上,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正是在这样强大的警察力量和法律执行能力下,言论和表达自由(包括散布谣言和炮制虚假信息的自由)才被容忍。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政府权力和控制下,全民投票的选举民主才能有效地实行。正是在这样强大的监察和监督能力下,人权(包括犯罪者和囚犯的权利)才被尊重。也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注册、登记、追踪和征税能力下,完全的劳动力流动才被鼓励、保护,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种“自由”和“控制”之间的辩证关系意味着,建议发展中国家去采纳西方的民主、自由和完全金融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如果不是蓄意为之的话)。不管这些建议和鼓励背后是什么动机,它实质上都打开了腐败和无效行政的潘多拉盒子,因此引起了动荡、暴力、不稳定和无政府主义。发展中国家猖獗的腐败不是因为缺乏法律规则,而恰恰是因为缺少执行它的资源和国家能力。一个国家民主和自由的程度与其军事和安全力量成正比,这一发现应该不会使得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 一个国家人寿保险的市值衡量了其人权的程度和价值。对于发达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这一市值差可以达数百万倍,就如同其人权价值一样。但因果关系是前者导致了后者,而不是反过来。 2017-03-23 21:41 1人喜欢 一个国家人寿保险的市值衡量了其人权的程度和价值。对于发达工业国和落后农业国,这一市值差可以达数百万倍,就如同其人权价值一样。但因果关系是前者导致了后者,而不是反过来。 「另外,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仍在以罕见的速度继续。这一引人瞩目的基础设施追赶浪潮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形成,并使中国为下一个十年间的增长做好准备。」结尾打卡,明天肝完,回忆一下四章的内容中国确实遵循了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比较客观的分析了经济状况,引用的文献也值得参考还是非常熟悉的「马尔萨斯陷阱」、「重商主义」、「中等收入陷阱」这类词往往能想起来以前看论文的时候那种长... 2018-11-09 00:07 「另外,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仍在以罕见的速度继续。这一引人瞩目的基础设施追赶浪潮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形成,并使中国为下一个十年间的增长做好准备。」结尾打卡,明天肝完,回忆一下四章的内容中国确实遵循了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比较客观的分析了经济状况,引用的文献也值得参考还是非常熟悉的「马尔萨斯陷阱」、「重商主义」、「中等收入陷阱」这类词往往能想起来以前看论文的时候那种长知识的感觉,谈到资本的原始积累,又想起来下午经济法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不由得感慨一句「政治经济历史密不可分啊!」年少无知的真正源泉还是在于书看少了,虽然我感觉做不到像BOSS他们那样的素养流,但是最起码向他们靠齐,做他当初所寻找的那些「同类」,源于那封信的感动与初心,感谢教予我「学习力」。 这是李录推荐的2017的3本好书之一,视角独特的解释了工业革命之谜。 可以叫重新发现重商主义和制造业第一主义吗? 工业革命有路径依赖的,(是不是和《自下而上》有联系呢?) 对新古典如芝加哥大学的弗里德曼、 制度学派如 德隆·阿西莫格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和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唱反调? 反正路子走对的话腐不腐、民主不民主都会发达,而以前大清、民国没成功就是他们搞错了? 林毅夫之流的赞歌派好像特别赞这种观点,得... 2018-01-05 17:12 这是李录推荐的2017的3本好书之一,视角独特的解释了工业革命之谜。可以叫重新发现重商主义和制造业第一主义吗? 工业革命有路径依赖的,(是不是和《自下而上》有联系呢?) 对新古典如芝加哥大学的弗里德曼、 制度学派如 德隆·阿西莫格鲁《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和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唱反调? 反正路子走对的话腐不腐、民主不民主都会发达,而以前大清、民国没成功就是他们搞错了? 林毅夫之流的赞歌派好像特别赞这种观点,得特别小心。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农村的乡镇企业低端轻工业开始,形成工业化胚胎,而不是大干快上的上马重工业和金融业;这反而契合了英美工业革命时一样的重商主义路径,强有力的政府主导,把市场、供应链、销售渠道都完善、把蛋糕做大有了规模效应,才能创造分工。 荷兰在17世纪是世界的中心,拥有一切,科技、金融、制度;却没有诞生工业革命,因为它的比较优势是渔业贸易和造船,却因为没有美洲的棉花原料地,因而没有棉花纺织业这个引爆点!看历史,第一轮工业革命是棉纺工业等轻工业,第2轮是为第一轮的机器做制造,一旦完成了挡也挡不住进步的步伐,就自然迈入福利社会了。中国目前就处于第2轮工业革命中。 但此书对制度学派也批判过了些吧,恨不得说其是妖言惑众的妖孽了,而当前中国社会众多问题,就推到了完成第2轮工业革命后自然解决,但是万一。。。万一了呢? 因为观点和主流说法很不一样,值得思考,所引用的材料得仔细验证。 所以,当经济史学家们说是煤炭,或蒸汽机,或铁路引爆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不断地犯了萨伊定律的谬误,即“供给自动创造对它的需求”。再次说明,事实并非如此。站在商人的立场去思考一下就立即明白,现实世界是按照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运作的,不仅仅在短期的经济衰退中,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其原因很简单:市场本身是需要巨大社会投入和协作才能被创造出来的“公共”产品,并且需要不断的社会协作来... 2018-02-06 15:41 所以,当经济史学家们说是煤炭,或蒸汽机,或铁路引爆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不断地犯了萨伊定律的谬误,即“供给自动创造对它的需求”。再次说明,事实并非如此。站在商人的立场去思考一下就立即明白,现实世界是按照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运作的,不仅仅在短期的经济衰退中,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其原因很简单:市场本身是需要巨大社会投入和协作才能被创造出来的“公共”产品,并且需要不断的社会协作来维持它的有效运作。而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有效”需求;没有“有效”需求,唯利是图的厂商是不会去生产和供给的。 基于同样的理由,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国家,一旦它放弃了制造业,就可能会完全丧失其技术优势和创新力,无论它的大学排名有多高,无论它有多少诺奖获得者。 2017-03-22 17:17 基于同样的理由,一个已经工业化的国家,一旦它放弃了制造业,就可能会完全丧失其技术优势和创新力,无论它的大学排名有多高,无论它有多少诺奖获得者。 「另外,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仍在以罕见的速度继续。这一引人瞩目的基础设施追赶浪潮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形成,并使中国为下一个十年间的增长做好准备。」结尾打卡,明天肝完,回忆一下四章的内容中国确实遵循了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比较客观的分析了经济状况,引用的文献也值得参考还是非常熟悉的「马尔萨斯陷阱」、「重商主义」、「中等收入陷阱」这类词往往能想起来以前看论文的时候那种长... 2018-11-09 00:07 「另外,中国的国内和国际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仍在以罕见的速度继续。这一引人瞩目的基础设施追赶浪潮毫无疑问将会极大地促进中国制造业市场的形成,并使中国为下一个十年间的增长做好准备。」结尾打卡,明天肝完,回忆一下四章的内容中国确实遵循了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比较客观的分析了经济状况,引用的文献也值得参考还是非常熟悉的「马尔萨斯陷阱」、「重商主义」、「中等收入陷阱」这类词往往能想起来以前看论文的时候那种长知识的感觉,谈到资本的原始积累,又想起来下午经济法老师讲的那些东西,不由得感慨一句「政治经济历史密不可分啊!」年少无知的真正源泉还是在于书看少了,虽然我感觉做不到像BOSS他们那样的素养流,但是最起码向他们靠齐,做他当初所寻找的那些「同类」,源于那封信的感动与初心,感谢教予我「学习力」。 现在,美国每年花费超过4 000亿美元在执法、官司和诉讼服务上,达到了每年人均1 500美元的水平。同时,美国每年还花费超过8 000亿美元(人均2 500美元)用于国防建设。即使贫穷国家把所有的GDP都投入到警察和国防上,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 正是在这样强大的警察力量和法律执行能力下,言论和表达自由(包括散布谣言和炮制虚假信息的自由)才被容忍。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政府权力和控制下,全民投票的选举民主才能有效地实行。正是... 2018-02-08 08:35 现在,美国每年花费超过4 000亿美元在执法、官司和诉讼服务上,达到了每年人均1 500美元的水平。同时,美国每年还花费超过8 000亿美元(人均2 500美元)用于国防建设。即使贫穷国家把所有的GDP都投入到警察和国防上,也远远不能与之相比。正是在这样强大的警察力量和法律执行能力下,言论和表达自由(包括散布谣言和炮制虚假信息的自由)才被容忍。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政府权力和控制下,全民投票的选举民主才能有效地实行。正是在这样强大的监察和监督能力下,人权(包括犯罪者和囚犯的权利)才被尊重。也正是在这样强大的注册、登记、追踪和征税能力下,完全的劳动力流动才被鼓励、保护,才能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这种“自由”和“控制”之间的辩证关系意味着,建议发展中国家去采纳西方的民主、自由和完全金融开放作为经济发展的前提在政治上是幼稚的(如果不是蓄意为之的话)。不管这些建议和鼓励背后是什么动机,它实质上都打开了腐败和无效行政的潘多拉盒子,因此引起了动荡、暴力、不稳定和无政府主义。发展中国家猖獗的腐败不是因为缺乏法律规则,而恰恰是因为缺少执行它的资源和国家能力。一个国家民主和自由的程度与其军事和安全力量成正比,这一发现应该不会使得制度学派经济学家们感到惊讶。 所以,当经济史学家们说是煤炭,或蒸汽机,或铁路引爆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不断地犯了萨伊定律的谬误,即“供给自动创造对它的需求”。再次说明,事实并非如此。站在商人的立场去思考一下就立即明白,现实世界是按照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运作的,不仅仅在短期的经济衰退中,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其原因很简单:市场本身是需要巨大社会投入和协作才能被创造出来的“公共”产品,并且需要不断的社会协作来... 2018-02-06 15:41 所以,当经济史学家们说是煤炭,或蒸汽机,或铁路引爆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他们不断地犯了萨伊定律的谬误,即“供给自动创造对它的需求”。再次说明,事实并非如此。站在商人的立场去思考一下就立即明白,现实世界是按照凯恩斯的“需求创造供给”的原理运作的,不仅仅在短期的经济衰退中,而且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其原因很简单:市场本身是需要巨大社会投入和协作才能被创造出来的“公共”产品,并且需要不断的社会协作来维持它的有效运作。而没有市场,也就不会有“有效”需求;没有“有效”需求,唯利是图的厂商是不会去生产和供给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