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 转型的力量 克劳斯·施瓦布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第四次工业革命
副标题:转型的力量
作者:克劳斯·施瓦布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9787508661254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44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 在这本书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在当前阶段,中国也面临着传统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重大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全面了解第四次... 蒸汽机的发明驱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流水线作业和电力的使用引发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半导体、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催生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在社会和技术指数级进步的推动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又开始了!这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智能化与信息化,进而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人性化、数字化的产品生产与服务模式。 在这本书中,施瓦布认为,这场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我们席卷而来,它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丝毫不逊于前三次工业革命。它将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在一起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和社会。 施瓦布还详细阐述了可植入技术、数字化身份、物联网、3D打印、无人驾驶、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技术变革对我们这个社会的深刻影响。 在当前阶段,中国也面临着传统企业转型、制造业升级等重大问题。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全面了解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意义,必将是角逐未来世界的重要砝码。 正如本书作者所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中国凭借其一系列开放创新,必将成为新一波经济活动和技术创新浪潮的“弄潮儿”。 克劳斯•施瓦布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1971年,施瓦布在其出版的《机械工程领域的现代企业管理》一书中提出“多方利益相关者”概念。他认为现代企业管理不仅要为股东服务,也应兼顾所有相关方的利益,才可实现基业长青。同年,在此概念引导下,施瓦布创立世界经济论坛,并将其发展成为当今全球最重要的公私合作平台。 施瓦布拥有弗里堡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约翰•F•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72年,他成为日内瓦大学最年轻的教授,荣获多项国内外荣誉。 这本书吧,没有什么亮点,既不像第三次工业革命那样思路明确清晰,又不想理性动物、引爆点那样条条框框叙事说理,这本书很意识流,想到哪写到哪,不过作者确实引用了很多明确的文献和啥的,但是论据有些苍白不充分,作者在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无非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一个集成,社会的转型由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慢慢转变为资本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那些重复的机械式的工作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机器人所替代,人力将越来越集中于那些... 这本书吧,没有什么亮点,既不像第三次工业革命那样思路明确清晰,又不想理性动物、引爆点那样条条框框叙事说理,这本书很意识流,想到哪写到哪,不过作者确实引用了很多明确的文献和啥的,但是论据有些苍白不充分,作者在说第四次工业革命无非就是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一个集成,社会的转型由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慢慢转变为资本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那些重复的机械式的工作将会在不远的将来被机器人所替代,人力将越来越集中于那些复杂的高科技工作和非常低端的纯体力工作,这个趋势貌似在读书的时候已经略有感受,西方发达国家工作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修马路的民工,一种是处理事务的白领,也许,我们在2025,也会达到向他们那样的社会环境。 书评人/林艾昔 2016/6/19 思考的密匙 第四次工业革命始于本世纪初期,其发展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早已有目共睹。我认为作者著述的目的在于快速全方位展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始末,根据既成事实及具有前瞻...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企业的影响就是,从简单的数字化向更复杂的创新模式(即以创新的方式综合利用多种技术)转型这种趋势势不可挡。 书的最后一章《展望2025:深度变革》其实就是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内容。所以有点筹字数的感觉。 不过书的最后有参考书目也体现了出版社的对这书的严... 花了3个小时粗略地浏览了这本施瓦布教授撰写的书。非常遗憾豆瓣里没有这本新版书的介绍,豆瓣里的这本应当是旧版的,而新版从240页扩充到了300页,应该增加了不少内容。新版书是施瓦布与一位澳大利亚人戴维斯合著的,序言及大量章节内容还有别的作者撰写,施瓦布单纯挂名的可能... 如果光看书的腰封,会觉得这是一本不得不看的书:上市六个月,加印10次,畅销20万册!第四次工业革命,一场席卷世界的社会大变革。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美国智能制造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 而实际看下来,腰封实在有些夸大其词的标题党之嫌了。个人感觉,这... 科普读物,并有一定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大约从1760年延续至1840年,由铁路建设和蒸汽机的发明触发,引领人类进入机械生产的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末,延续至20世纪初,有电力和生产线出现。第三次工业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被称为计算机革命,数字革命,催生这场革命... 人类历史的进展,仿佛一直都在试图证明一个真理,就是邓爷爷说的那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促进生产力的具体推进过程,称为技术革命。 截止到今天为止,可以说人类已经经历了五次技术革命:两次农业革命和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农业:工具革命,从双手到石器,人... 一直听工业4.0,并不了解它是什么。又或者说我所理解的变革只局限于互联网技术,顶多再加个数据分析。读这本书有宜于开拓思维。以下为笔记,不分章节。 先说4次工业革命都是什么: 1.1760-1840第一次工业革命,铁路、蒸汽机 2.19世纪末,第二次,电 3.1960开始,第三次,计算机... 十年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 序 这本书是参加市直机关工委的读书活动领取的新书,主题也是最近很火的关于第四次工业革命,下个月初世界财富论坛在广州召开,多了解一下世界的趋势预测也不是坏事。 这本书是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写的,大家对世界经... 从第一次的蒸汽机革命到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每一次的变格都将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同时也会改变人类的就业等因数.每一次的改变都是使人类进一步的前进.是一个有益无害的变格.未来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结合使人类在各方面都方便了更多. 我相信未来会... 很少接触此类经济类的书籍,偶然的机会经人介绍读了这本书,好像打开了一个新世界。作者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讲述人类的变革,我们在科幻大片里看到的都有可能实现。你身处的世界,手机、电脑等的使用,只是这变革的洪流中的一部分。也许你会目睹这本书里提到的科技的实现,也许... 其实关注的不是这本书 是作者另外一本英文著作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豆瓣搜不到,谷歌有但是可看的很少。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zh-CN lr= id=PSxyDwAAQBAJ oi=fnd pg=PR7 dq=shaping+the+future+of+the+fourth+industrial+revolution ots=Em_CxJGiMH sig=F7r_XLxyDMBKs1V1HusNQTXm-6w#v=onepage q=shaping%20the%20future%20of%20the%20four... 2018-11-18 08:15 其实关注的不是这本书 是作者另外一本英文著作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豆瓣搜不到,谷歌有但是可看的很少。里面有一个关于data ethics的论述,有些启发:不管使用哪个概念,数据伦理也好、数字伦理也好,重要的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有不同的层面,例如:有数据层面的、有算法层面的、还有实践应用层面的.我目前的关注点有些散,数据和算法层面也许不易入手,需要一定数据科学支撑,实践应用层面又可分为媒介机构、公关公司、个体参与者等(如果可以找来这本书看它的具体描述),思路上或者可以1.从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给三者权力结构带来的变化入手进行分析(这需要一个分析框架,比较的、实证的、思辨的?)。2.从营销公司的各种受欢迎的公号中寻找其对数据技术应用于营销的涉及伦理的内容3.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的用户评论 与中国的比较 中国的消费者真的不在乎隐私吗?中国的媒体伦理与西方的媒体伦理之间的差异4.视频游戏伦理视频游戏带来的伦理问题早就不是视频游戏是否有毒的问题了,视频游戏给思考伦理问题提供了全新范式的可能。 1、第四次工业革命溯源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叙事蕴含了原有模式的重大变迁。施瓦布认为,新工业革命在速度、广度与深度、系统性影响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而非后者的延续。 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 追根溯源:(1)这里的“颠覆”,来自于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概念;(2)同样受到《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 2018-11-15 21:21 1、第四次工业革命溯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叙事蕴含了原有模式的重大变迁。施瓦布认为,新工业革命在速度、广度与深度、系统性影响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而非后者的延续。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追根溯源:(1)这里的“颠覆”,来自于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概念;(2)同样受到《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概念我们的经济与社会》一书的影响;(3)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相对晚近的计划。显然,这比《读书》杂志中的观点更为激进,“目前所经历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一波浪潮”,而不构成新的一次革命。2、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关于工业革命的编史学问题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拥护“第几次”工业革命,要看其传达的主旨和要处理的课题。书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显然是一种述行性(performative)的论述,世界经济论坛作为思想市场,希望以此引起引起更多人对当前工业化新进程的关注。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在生产方式上的突出体现是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十九世纪末、延续至二十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生产应运而生。不过,以日本的精益生产(LP)和美国的敏捷制造(AM)为代表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则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耦合关系。后者更多是对福特制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弊端提出的。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方面,与19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呢?3、“报酬递增”效应第四次工业带来的深刻系统性变革,表现之一是经济的“报酬递增”效应(Brian Arthur):数字化意味着自动化,自动化反过来意味着企业的规模收益不会递减(至少递减的部分会少一些)。规模效益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并影响整个系统的改革。按需经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究竟什么是值得拥有的?是平台,还是平台背后的资产?Tom Goodwin(2015):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优步(Uber)没有一辆车,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公司脸书(Facebook)不制作任何内容,最有价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Alibaba)没有任何存货,最大的住宿提供商爱彼迎(Airbnb)名下没有任何房产。4、平台效应所谓的平台效应也在加剧利益和价值向少部分人手中集中。平台效应指的是以数字业务为主的组织通过打造网络平台,匹配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买家和卖家,从而获得越来越大的规模效益。平台效应导致的结果是,为数不多但势力庞大的几家平台主宰了市场。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5、构成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力的三大技术门类(1)物理类。无人驾驶交通工具;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2)数字类。物联网(LoT);区块链技术(3)生物类。基因测序;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施瓦布认为,在形成社会规范、制定合适的法规这个问题上,生物领域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6、分配效应施瓦布清楚技术对通货紧缩的潜在影响,及其分配效应是如何轻视劳动力而偏向资本以及积压工资(由此挤压消费)的。(TBC...) 每每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改变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创新者,投资人与股东 2017-02-22 23:12 每每出现革命性的新技术,改变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受益者是智力和实物资本提供者--创新者,投资人与股东 从书中目录开始,就非常严谨与考究,先是引入第四工业革命这一话题,详细阐述,到底如何判断第四次工业革命。 接着,告诉我们“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是驱动这次革命的动力。又紧接着开始阐述这些“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是如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颠覆影响的。 最后,全书用一半的书页来像我们描绘2025年,将会有怎样的深度变革。 包括3D打印器官和消费品、无人驾驶汽车的放量生产、可植入手机的逐渐普及、数字化家庭/智慧... 2017-03-24 10:33 从书中目录开始,就非常严谨与考究,先是引入第四工业革命这一话题,详细阐述,到底如何判断第四次工业革命。接着,告诉我们“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是驱动这次革命的动力。又紧接着开始阐述这些“大趋势、大机遇、大挑战”是如何对我们的生活带来颠覆影响的。最后,全书用一半的书页来像我们描绘2025年,将会有怎样的深度变革。包括3D打印器官和消费品、无人驾驶汽车的放量生产、可植入手机的逐渐普及、数字化家庭/智慧城市都不再是电影内容,还包括一些职业会被自动化所替代。瓦特发明蒸汽机,带领我们走入了工业化时代,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发明,又让我们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而计算机、半导体、互联网,就像乘坐火箭,让我们来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现在,技术的变革正推动着第四次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 颠覆和创新更加激烈。创新的发展速度和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 问题不再是“我是否会被他人颠覆”,而是“颠覆会何时到来,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对我和我所在的组织... 2017-06-13 07:22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在数字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同过去相比,互联网变得无所不在,移动性大幅提高;传感器体积变得更小、性能更强大、成本更低;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开始崭露锋芒。 颠覆和创新更加激烈。创新的发展速度和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快。 不同学科和发现成果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变得更为普遍。 问题不再是“我是否会被他人颠覆”,而是“颠覆会何时到来,会以什么形式出现,对我和我所在的组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共享经济,也称为按需经济。 用户产生内容也可以看作是共享经济的一种。 共享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与工作的关系,也改变了这种经济模式下的社会结构。 未来可能会有一部分人都过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来获取收入。 低成本劳动力不再是企业的竞争优势。 赢者通吃。 不仅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更重要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和谐融合。 权力要向消费者转移。 数字技术都为产品和服务的结合创造了全新的颠覆性方式。 权力正从国家向非国家行为转移,从现有的体制向松散的网络转移;新技术以及在新技术推动下产生的社会分组和互动允许任何人发挥数年前不可想象的影响力。 治理的难度比以前大大增加。 政策制定者越来越难以对变革施加影响。这是因为他们的权力受到来自国际、省际、当地甚至个人等其他权力中心的牵制。这种“微观权力”足以对政府等“宏观权力”形成制约。 很多维护公共权力的壁垒被打破,导致政府的效力和效率降低。 很多微小的非国家个体可以与超级大国开展对抗,这体现了新权力格局的不对称性以及随之而来的公信力的丧失。 随着监控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公共权力将无处不在。 伴随着新技术带来的竞争加剧、权力下放和再分配,政府现有的形态将不得不发射改变,其以政策执行为核心的职能将逐步弱化。政府将被看作公共服务中心,其能否以最有效、最个性化的方式提供更广泛服务的能力要接受公众的评估。 灵活治理。 信息不对称将导致权力严重不对称。 那些有足够支付能力的人们会不会聚集在一些体制强大、生活品质高的国家? 经济体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其成败的关键。 权力不仅在地域之间出现变更,也在从国家主体向非国家主体转移。 当今世界的极大危险是世界高度互联且不平等不断加剧,可能导致日益严重的社会分化、种族隔离和社会动荡,从而滋生极端暴力行为的土壤。 人类流动行为能力。 如何在吸收和适应现代新事物的同时,又不摈弃我们传统价值体系的精华内容。 只有提出新想法、创建新商业模式、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的人才能在创新驱动的生态系统中取胜,而从事低技术含量工作的劳动力和普通资本将被淘汰。 现在从属于某个社群的概念更多地由个人行为、价值取向和兴趣决定,而不仅仅由地理位置(当地社区)、职业和家庭决定。 超越时间和空间。 社交媒体可能导致扭曲决策。 沉默螺旋理论。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每个个体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包括我们的身份认同及其相关方面,如隐私保护意识、所有权观念、消费方式、工作与休闲时间的分配以及发展职业生涯、学习技能。它将影响我们待人接物和维系人脉的方式、我们赖以生存的阶层、我们的健康状况,并且还会以超出我们预想的速度增进人体各方面的机能,从而引发我们对自身存在的反思。 我们在电子世界中存在的越久,我们的认知能力就越弱,因为我们已经无法控制我们的注意力了。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在日常设备上牺牲隐私以换取便利。 1.一方面,技术对就业是有破坏效应的,因为技术带来的颠覆和自动化,会让资本取代人工,从而导致工人失业,或者把他们的技能用到其它地方;另一方面,这样的破坏效应也伴随着资本化效应:对新商品和新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催生全新职业、业务,甚至是全新行业。 2018-08-27 14:26 1.一方面,技术对就业是有破坏效应的,因为技术带来的颠覆和自动化,会让资本取代人工,从而导致工人失业,或者把他们的技能用到其它地方;另一方面,这样的破坏效应也伴随着资本化效应:对新商品和新服务需求的增加,会催生全新职业、业务,甚至是全新行业。 其实关注的不是这本书 是作者另外一本英文著作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豆瓣搜不到,谷歌有但是可看的很少。https://books.google.com/books?hl=zh-CN lr= id=PSxyDwAAQBAJ oi=fnd pg=PR7 dq=shaping+the+future+of+the+fourth+industrial+revolution ots=Em_CxJGiMH sig=F7r_XLxyDMBKs1V1HusNQTXm-6w#v=onepage q=shaping%20the%20future%20of%20the%20four... 2018-11-18 08:15 其实关注的不是这本书 是作者另外一本英文著作 shaping the future of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豆瓣搜不到,谷歌有但是可看的很少。里面有一个关于data ethics的论述,有些启发:不管使用哪个概念,数据伦理也好、数字伦理也好,重要的是,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伦理挑战有不同的层面,例如:有数据层面的、有算法层面的、还有实践应用层面的.我目前的关注点有些散,数据和算法层面也许不易入手,需要一定数据科学支撑,实践应用层面又可分为媒介机构、公关公司、个体参与者等(如果可以找来这本书看它的具体描述),思路上或者可以1.从数字技术(尤其是大数据)给三者权力结构带来的变化入手进行分析(这需要一个分析框架,比较的、实证的、思辨的?)。2.从营销公司的各种受欢迎的公号中寻找其对数据技术应用于营销的涉及伦理的内容3.facebook隐私泄露事件的用户评论 与中国的比较 中国的消费者真的不在乎隐私吗?中国的媒体伦理与西方的媒体伦理之间的差异4.视频游戏伦理视频游戏带来的伦理问题早就不是视频游戏是否有毒的问题了,视频游戏给思考伦理问题提供了全新范式的可能。 1、第四次工业革命溯源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叙事蕴含了原有模式的重大变迁。施瓦布认为,新工业革命在速度、广度与深度、系统性影响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而非后者的延续。 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 追根溯源:(1)这里的“颠覆”,来自于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概念;(2)同样受到《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 2018-11-15 21:21 1、第四次工业革命溯源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革命”叙事蕴含了原有模式的重大变迁。施瓦布认为,新工业革命在速度、广度与深度、系统性影响都有别于第三次工业革命,而非后者的延续。各行各业都在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出现,现有商业模式被颠覆,生产、消费、运输与交付体系被重塑。追根溯源:(1)这里的“颠覆”,来自于克莱顿-克里斯滕森的“颠覆性创新”概念;(2)同样受到《第二次机器革命:数字化技术将如何概念我们的经济与社会》一书的影响;(3)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是相对晚近的计划。显然,这比《读书》杂志中的观点更为激进,“目前所经历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一波浪潮”,而不构成新的一次革命。2、第四次工业革命与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关系问题关于工业革命的编史学问题是个众说纷纭的话题,拥护“第几次”工业革命,要看其传达的主旨和要处理的课题。书中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观点显然是一种述行性(performative)的论述,世界经济论坛作为思想市场,希望以此引起引起更多人对当前工业化新进程的关注。可以明确的一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一个更为宏观的概念,在生产方式上的突出体现是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十九世纪末、延续至二十世纪初,随着电力和生产线的出现,规模化生产应运而生。不过,以日本的精益生产(LP)和美国的敏捷制造(AM)为代表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则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不是耦合关系。后者更多是对福特制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弊端提出的。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在生产方式方面,与19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相比,有什么不同特点呢?3、“报酬递增”效应第四次工业带来的深刻系统性变革,表现之一是经济的“报酬递增”效应(Brian Arthur):数字化意味着自动化,自动化反过来意味着企业的规模收益不会递减(至少递减的部分会少一些)。规模效益有助于进一步扩大企业规模,并影响整个系统的改革。按需经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究竟什么是值得拥有的?是平台,还是平台背后的资产?Tom Goodwin(2015):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优步(Uber)没有一辆车,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公司脸书(Facebook)不制作任何内容,最有价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Alibaba)没有任何存货,最大的住宿提供商爱彼迎(Airbnb)名下没有任何房产。4、平台效应所谓的平台效应也在加剧利益和价值向少部分人手中集中。平台效应指的是以数字业务为主的组织通过打造网络平台,匹配多种产品和服务的买家和卖家,从而获得越来越大的规模效益。平台效应导致的结果是,为数不多但势力庞大的几家平台主宰了市场。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5、构成第四次工业革命驱动力的三大技术门类(1)物理类。无人驾驶交通工具;3D打印;高级机器人;新材料(2)数字类。物联网(LoT);区块链技术(3)生物类。基因测序;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技术施瓦布认为,在形成社会规范、制定合适的法规这个问题上,生物领域面临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6、分配效应施瓦布清楚技术对通货紧缩的潜在影响,及其分配效应是如何轻视劳动力而偏向资本以及积压工资(由此挤压消费)的。(TBC...)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