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美]赫伯特·西蒙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35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人类活动中的理性
副标题:
作者:[美]赫伯特·西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49591763
出版时间:2016
页数:160
定价:36.00
内容简介: 本书由经济学家西蒙198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的三个讲座整理而成。 三个讲座分别探讨了: 1.通过超凡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三个理性模型,以及情感对决策的影响,来理解我们是怎么做决策的。 2.理性适应与生物自然选择之间的相似性,从时间维度理解理性决策。 3.由个人延伸到社会机构,有限理性对社会和政治机构决策的影响,从空间维度理解理性决策。 西蒙认为,理性它不能选择我们的最终目标,也不能调节我们追求最终目标上的单纯冲突,理性所能够做的,是帮我们更有效地实现目标。 西蒙作为20世纪全才式的学者,各领域的读者都能在里面受到启发。此书短短一百多页,就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文学等学科。引入此书,对经济学普及和研究有较大意义。 赫伯特·西蒙,唯一因管理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自1949年起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1975年荣获图灵奖;1978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西蒙去世,享年85岁。 胡怀国,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起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4—2010年借调香港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亚当·斯密》(香港:中华书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冯科,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并兼任... 赫伯特·西蒙,唯一因管理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在管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曾任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教授,自1949年起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担任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教授。1975年荣获图灵奖;1978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001年,西蒙去世,享年85岁。 胡怀国,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1999年起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4—2010年借调香港工作。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已出版《亚当·斯密》(香港:中华书局2000年)等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冯科,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经济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大学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并兼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先后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部委或企业的研究课题数十项,出版《金融脱媒之殇》(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等著作多部,在《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等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2017第52本,1、理性本身就是工具性的,理性能做的不过是帮我们更有效的实现一致同意的目标,而不能帮助我们选择最终的目标 (有限理性、直觉模型) 2、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人类所发展的书写能力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够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识别少数重要的因素。 3、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所有问题都解决的稳定... 2017第52本,1、理性本身就是工具性的,理性能做的不过是帮我们更有效的实现一致同意的目标,而不能帮助我们选择最终的目标 (有限理性、直觉模型) 2、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人类所发展的书写能力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够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帮助我们识别少数重要的因素。 3、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所有问题都解决的稳定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即演化环境的变化使演化没有终点。 1982年作者讲座的文稿,不算深入但提纲挈领。理性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目的,用于解决“寂寥宇宙”中独立的问题,但自身有限性,难以为复杂系统(人类社会)寻找最优解。第一章解释了人类行为模式的有限性,第二章给出了进化论上的一种解释(受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影响),第三章阐述理性在处理社会问题时的困难。值得回味的观点,个体行为不需要考虑系统解最优化,而是应追个体解最优化,这样系统内个体多方互动... 1982年作者讲座的文稿,不算深入但提纲挈领。理性是人类解决问题的工具而非目的,用于解决“寂寥宇宙”中独立的问题,但自身有限性,难以为复杂系统(人类社会)寻找最优解。第一章解释了人类行为模式的有限性,第二章给出了进化论上的一种解释(受理查德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影响),第三章阐述理性在处理社会问题时的困难。值得回味的观点,个体行为不需要考虑系统解最优化,而是应追个体解最优化,这样系统内个体多方互动,会得出一个“可接受”的系统解。 对弱利他主义的阐释有所启发,其余的观点并不惊艳,其实在讲的母题还是在于技术理性的局限性,以及其分类性状,以及更多的世界总体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决策,随机性,那么这又是一个混沌学问题,如何解决呢?自利利他,开明创造。 对弱利他主义的阐释有所启发,其余的观点并不惊艳,其实在讲的母题还是在于技术理性的局限性,以及其分类性状,以及更多的世界总体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决策,随机性,那么这又是一个混沌学问题,如何解决呢?自利利他,开明创造。 19052 人类理性更多的是一种探究人类具体需要和特定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对整个世界的一般均衡进行预测和模型化或创建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所有变量的复杂模型的工具。对于理性的主观期望效应模型提供的超凡视角,用处相对比较有限。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self-interest)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 19052 人类理性更多的是一种探究人类具体需要和特定问题的工具,而不是对整个世界的一般均衡进行预测和模型化或创建一个能够同时考虑所有变量的复杂模型的工具。对于理性的主观期望效应模型提供的超凡视角,用处相对比较有限。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self-interest)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自利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我们步入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其一,我们构建的社会制度,应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我”;其二,它不需要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为私利做出较大的牺牲。 日常生活中,理性常常被用作感性的对立面,形容一个人做事条理可靠,甚至成为有能力的象征。作者郝伯特·西蒙在书中就理性的工具性质讨论了三个问题:1)理性与直觉和情感的关系;2)理性适应和理性进化之间的相似性;3)有限理性对社会机构和政治机构运行的影响。 理性与直觉... 这本书出版一年了,小编说几句话吧。 这是我做的第一本引进版图书,是从一位国内研究诺奖得主的专家给我的清单中挑选出来的,真的是百里挑一。在其他书的出版很不顺利的2017年,它的小受欢迎和好评,让我倍感欣慰。这一年,这本小书四次进入了万圣书园的排行榜,这是我没敢想的... 人类凭借理性从动物中脱颖而出,晋级为人类,但是人类又过高的估计了理性的能力,对理性提出了不切实际的要求,希望通过理性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摆脱动物性达到纯粹理性。但是那样的理性终究只存在于柏来图的理想国中。而本书就是决策理论大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司马贺写的... 分三章(在斯坦福大学三次讲座的讲稿): 第一章通过考察人类进行决策的实际过程,特别是通过着重指出人类解决问题时注意力和预测能力的有效性,提出了有限理性(或受限理性假说)。直接质疑了新古典主义微观经济学的完全理性人的假设。 第二章,从生物认知机制和博弈论等角度探... 我们在推理工具方面取得的这些新进展,可以说代表了人类思维的一种质变。正如书写的发明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和社交新的替代性选择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继续得到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目前拥有的能力,仍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而人类的... 2018-09-22 13:07 我们在推理工具方面取得的这些新进展,可以说代表了人类思维的一种质变。正如书写的发明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和社交新的替代性选择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继续得到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目前拥有的能力,仍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而人类的理性需要应对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界。这段他是从理论和工具理性思考。并没有把沟通理性放进去,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理性放进去,这里是多因素,并不是只有微弱的相关。打卡完结。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 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 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 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 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2018-09-22 12:40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 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 ... 2018-09-22 11:39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一旦弄清楚了这些假设,我们就可以明确的认识到:主观效用理论从来就没有被应用于真实世界。 3.4結論 『我们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自利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我们步入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其一,我们构建的社会制度,应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我”;其二,它不需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对自己的私利做出较大牺牲。』 2017-11-15 20:08 3.4結論『我们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自利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我们步入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其一,我们构建的社会制度,应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我”;其二,它不需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对自己的私利做出较大牺牲。』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 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 ... 2018-09-22 11:39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一旦弄清楚了这些假设,我们就可以明确的认识到:主观效用理论从来就没有被应用于真实世界。 在任何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领域,拥有一个能够识别出数万个目标物体或情景中任何一个的网状排序系统,是一个专业人士必须拥有的基本工具,也是其直觉的主要来源。 2017-03-14 22:51 在任何一个需要专业技能的领域,拥有一个能够识别出数万个目标物体或情景中任何一个的网状排序系统,是一个专业人士必须拥有的基本工具,也是其直觉的主要来源。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 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 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 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 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2018-09-22 12:40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我们在推理工具方面取得的这些新进展,可以说代表了人类思维的一种质变。正如书写的发明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和社交新的替代性选择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继续得到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目前拥有的能力,仍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而人类的... 2018-09-22 13:07 我们在推理工具方面取得的这些新进展,可以说代表了人类思维的一种质变。正如书写的发明使我们拥有了记录思想从而能处理更为复杂问题的能力,我们对行为后果进行预测的能力和社交新的替代性选择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将继续得到提高。尽管如此,我们目前拥有的能力,仍远远不足以应对现实世界的全部复杂性。幸运的是,现实世界甚至当前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寂寥世界,大多数事情只与其他事情存在微弱的联系,而人类的理性需要应对的正是这样一个世界。这段他是从理论和工具理性思考。并没有把沟通理性放进去,也就是人的心理活动的理性放进去,这里是多因素,并不是只有微弱的相关。打卡完结。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 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 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 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 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2018-09-22 12:40 进化论与全能模型,行为模型,直觉模型相比,更接近于行为模型,这两种的核心机制都是搜索一种更具可能性的生存空间并对搜索结果进行评估。这两种模型中的理性都是缺乏远见的,它们所实现的极大值都是局部极大值。我们最好不要把它们视为一种最优化的过程,而是一种机制,一种搜索到能够改善原有情形的新可能的机制。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 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 ... 2018-09-22 11:39 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假设决策者能够对他面临的世间万物无所不知。他知道他所面临的所有替代选择,不仅了解当前的替代选择,而且熟知未来每一刻的替代选择。他能够协调或平衡相互冲突的所有价值观,并把他们整合成一个单个的效用函数,并且,在该效用函数中,他能够借助自己的偏好,对世间万物的所有未来状态进行排序。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充其量只能告诉我们如何对既定的事实和价值观进行推理,但对他们从何而来则什么都没有说。一旦弄清楚了这些假设,我们就可以明确的认识到:主观效用理论从来就没有被应用于真实世界。 3.4結論 『我们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自利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我们步入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其一,我们构建的社会制度,应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我”;其二,它不需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对自己的私利做出较大牺牲。』 2017-11-15 20:08 3.4結論『我们在做出私人决策或形成公共政策的过程中,作为最近似的合理假设是:我们可以假设人们的行为遵循自利原则。因此,任何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创造一种能够产生开明式自利的社会环境。如果我们希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领我们步入和谐社会,那么我们就应该保证:其一,我们构建的社会制度,应该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表现出“自我”;其二,它不需大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对自己的私利做出较大牺牲。』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