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简史 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 伊桑·马苏德 (Ehsan Masood)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GDP简史
副标题: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
作者:伊桑·马苏德 (Ehsan Masood)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ISBN:9787506093194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68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原作名: The Great Invention:The Story of GDP and the Making and Un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GDP简史: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揭示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GDP如何演变成为世界上最有效的核算公式;经由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火焰锻造的6个符号如何帮助欧洲及美国走向繁荣;作为曾经的解药为什么如今又存在伤害其所救治过的病人的风险;这种从根本上来说具有缺陷的指标如何创造了全球繁荣的幻象,以及为什么众多世界领导人想要忽略这个指数却最终无能为力。 《GDP简史: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基于与相关专家学者的访谈、第一手资料以及早前曾被忽略的原始信息创作而成,带领读者回溯GDP这个经典概念由剑桥制造、由卡拉奇检验、为全球应用而设计的发展历程,从而了解GDP如何从国会山庄走入白宫,又如何借由权力的诱惑与政治的需要而深入许多世界精英的心中。 伊桑•马苏德 现居伦敦。科学作家,记者,广播主持。曾是《自然》和《新科学家》杂志的编辑,现在是《双周研究》与《欧洲研究》的编辑,并且在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教授国际科学政策。 他也为《前景》杂志、《时代》(伦敦)、《卫报》以及法国《世界报》撰写文章,同时也是BBC的常任主持人。 第1章 GDP及其缺憾 所有国家领导人都很清楚,自己能否选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帮助国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意味着GDP数值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事实是,GDP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国民和其资产一切皆好,GDP下滑也不必然说明所有情况都越来越糟。 第2章 关于公式的博弈 · · · · · · 第1章 GDP及其缺憾 所有国家领导人都很清楚,自己能否选举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帮助国民过上好日子,这就意味着GDP数值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事实是,GDP上升并不一定意味着国民和其资产一切皆好,GDP下滑也不必然说明所有情况都越来越糟。 第2章 关于公式的博弈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刺激需求的一种方法便是让政府花钱创造就业机会。他让所有人信服,消费意愿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而缺乏消费意愿会导致经济停滞。一旦更多人具备了商品与服务的购买力,那么企业就会支出更多,如果企业在商品、服务、经营场所以及机器方面支出更多,就会增加投入。综合考虑,消费增加与投资增加会共同增加国民收入。 第3章 剑桥制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决定为欧洲提供经济援助,并在巴黎设立了欧洲经合组织,负责监管资金花费情况,并确保这笔资金能帮助欧洲走向繁荣。美国的规划师认为,评估欧洲富裕(贫穷)程度的最好办法便是GDP公式。GDP就这样成了国家繁荣的代名词。 第4章 卡拉奇经济奇迹 在管理经济的过程中如果只狭隘地关注GDP,就可能造成损害。达德利•西尔斯提醒众人:GDP指标的创设是为了满足发达国家的要求。很少有经合组织成员国通过采纳该公式而变得富有,同样,也鲜有国家通过增加消费、放手私营部门而富裕起来。 第5章 才华横溢的斯特朗先生 越来越多的环保主义者开始对经济增长实现的方式,以及衡量增长的方式提出质疑。当然不是从穷人的角度考虑,而是从地球的角度考虑。在他们看来,科技促进了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引发了环境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很可能不可逆转。 第6章 “和GDP一样庸俗” 斯特朗积极从环境角度考虑反对传统的发展思想,哈克则借助经济学知识继续证明用GDP衡量经济发展的做法不可取,他希望制定一个和GDP一样庸俗的指数,只不过它代表的是积极的方面。尽管人类发展指数各方面都非常成功,但对GDP的主导地位产生的影响却微乎其微,GDP仍然是衡量经济水平最重要、最受欢迎的指标。 第7章 弘扬不丹理念 年轻的国王旺楚克说:“国民幸福指数要比国民生产总值更重要。”不丹亦努力向全世界证明,相对贫穷的国家也能在不牺牲文化与生活方式等重要方面的前提下走向繁荣富强,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发展经济。这样做意味着所采取的措施不止关注如何让GDP最大化。 第8章 33万亿美元的提出者 主流经济学家和生态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对待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主流经济学家想搞清楚经济发展过程,对公共政策感兴趣的经济学家想搞清楚经济发展的组成成分以及其对生命与人类生活的启示。生态经济学家则质疑经济发展对生态和环境意味什么,而不会把经济发展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第9章 斯特恩的功课 布莱尔很清楚气候保护面临诸多障碍,其中一大障碍便是他的很多同事都认为,采取措施减慢全球变暖实质上不利于能源安全与就业机会。对布莱尔来说,说服其他世界领导人在非洲贸易与发展问题上投入更多精力相对容易,而劝说他们目前需要采取具体措施治理气候变化则很难。 第10章 “没有什么能比这种想法更加破坏民主” GDP作为一种政治工具太过根深蒂固,因此很难完全摒弃,即便很多知名的学者不喜欢它。在大数据时代,搜集一组指标相关数值要比以前容易得多,也更具吸引力,但是很多政治家面对需要加工的大量信息感到不堪重负。对于这样的人群,现在更需要找到涵盖一系列变量的综合指数才能解决问题。 后记 未竟事业 哈克提出了人类发展指数,斯特朗提出了复杂的环境制衡设施,不丹国王旺楚克综合考虑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以引导国内经济……很多伟人都付出了大量努力,但是上述做法却对GDP的改变影响甚微。 尾声 致谢 · · · · · · 对GDP的发展做了全面介绍,也对GDP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深刻反思。经济繁荣,怎样与国民福祉、环境保护等方面协同起来,GDP的未来,需要更多改革和探索。 这书并没有细讲GDP的具体内容或者计算方式,其实更应该看作是和GDP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涉及的人物。可能和他本身的领域比较宅有关,政府投资不该叫投资而是出资,我觉得这个概念挺好的。正如萨科齐说的,多年来日子越过越艰难的那些人总被告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他们怎么能不感到受到欺骗呐?在追求GDP的增长同时,如何让社会更公平人民生活更有希望更幸福,确实是我们值得反思的问题。 本书是关于国家经济核算指数的深刻反思 作为核算经济繁荣的指标,GDP是否也是衡量国民幸福的黄金标准? 事实上,GDP虽然能反映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的总体消费支出情况,却无法反映工作满意度、个人福利等等无法直接用钱衡量的一切。甚至,GDP还会掩盖贫穷与社会动荡现象,无法衡量失业情况,无法反映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公,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为此,伴随着GDP的推行,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等一... 本书是关于国家经济核算指数的深刻反思 作为核算经济繁荣的指标,GDP是否也是衡量国民幸福的黄金标准? 事实上,GDP虽然能反映个人、企业、政府部门的总体消费支出情况,却无法反映工作满意度、个人福利等等无法直接用钱衡量的一切。甚至,GDP还会掩盖贫穷与社会动荡现象,无法衡量失业情况,无法反映不断加剧的社会不公,以及经济发展对环境恶化带来的影响。为此,伴随着GDP的推行,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等一系列其他指数也相继问世,意图取代GDP,但终究无功而返。 GDP理念在提出之初的确是出于好意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过目前无疑已经失去时效。 很一般,大大低于预期,不过里面的关于不丹的国民幸福指数,弥补了本科学习宏观经济学GDP核算的一些知识 书很一般,文字叙述,平平淡淡,有一点就是关于不丹提倡的国民幸福指数,这点正好补充了之前本科学习宏观经济学中的知识漏点 世界有时候错得离谱,或者,是常常大面积错得离谱。很多好东西,往往被庸俗化,原因无非是世人的懒,懒于思考。庸众往往会胜利,但这也不见得非是坏事,至少,错误定价给了投资人低买高卖的机会。(借题发挥,不算合格的书评) 相比于经济学教科书对于GDP中的描述,这本书无疑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但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 提起GDP,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经常出现在新闻中,一个简单的数字,用于衡量它所属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状况。与之经常伴随出现的,是排名和增速。通过GDP数值、GDP排名和GDP增速几个指标,普通大众也可以很直观的了解国民经济总体状况。GDP已经是当今世界通用的、最重要的经... 国家奖牌榜《GDP简史》 打开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GDP竟然是在一九三零年代才出现的,因为经常看人家说古罗马的GDP是多少,清朝乾隆时期的GDP是多少……就天然的以为GDP这个概念应该是很古老的,没想到历史还不到一百年。 原来我们每天念叨的鸡地批竟然只是一个公式,是一...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评《GDP简史》 《GDP简史》的封面看起来很熟悉,仔细回忆我想起了《人类简史》,同样的“简史”,类似的封面,多了一点亲密感。从模仿的角度和推出的内容来说也有相同点,在看似已经具有很多研究成果的学术领域里,还能鞭辟入里地分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引... 每年岁末,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即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布都堪称一件盛事,即使不知道GDP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普通民众,也会关心一下它数值到底是多少。毕竟,GDP自提出以来,已经等同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但如今,人们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衡量一个国... 科技是一个国家的成长水平,经济则是国家生长的重要指标,但是无法排除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的经济而展开的,钱不是万能的,但有时候,钱真的是万能的,国家的发展与经济无法分割,以人为本,展开经济发展路途。 提到GDP,大部分人想到的是中央播放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来... GDP是什么?生活在被GDP数字充斥的当今世界,看不懂这样的数据,我们就只能如一个瞎子憧憬光明一样看不清前路,就只能如一个瘸子渴望狂奔一样,到达不了远方。建议每一个无法跳出经济怪圈的现代人都改读读这本书,好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在所谓的官方数据。 GDP中文译名为国内生产... 说起GDP这玩意啊,可能我们大家最近10年在各种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已经看到好多回了,我们也知道了GDP是什么意思,它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 2018#4 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 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 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   2018-01-19 01:12  2人喜欢 2018#4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要人们把钱花出去了,无论是否是“预支”,都算作为这一年的GDP在做贡献。所以楼市限购会影响GDP,放宽楼市则反之。失业率:作者在这里举了2011年突尼斯暴动的例子,年轻小贩在街上自焚而引起的暴动,让我们看到这个GDP不断增长的国家高达1/8的失业率,25岁以下男子1/3失业……社会分配不均:美国2013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居然只与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水平接近,GDP的增高没有让大多数美国人变得更加有钱。保护环境:很喜欢作者的这个例子,有点荒诞但总也觉得有点真实,砍伐森林发展农业、工业,建造业,可以增加GDP,更多人因为城市污染生病住院,增加公共卫生支出,也可以提高GDP。还有,志愿者活动、工作满意度、慈善机构提供的免费粮食……都是GDP无法表现的。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 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 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 2018-01-28 23:17  1人喜欢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经费的投入,因此成功把国家支出纳入了GDP。马歇尔计划 - 当美国对欧洲各国战后援助,给予优惠贷款帮助他们重建基础建设时,GDP也成为衡量援助是否有效的依据,所以各国都把GDP指标看的非常重要,所以GDP逐渐在20世纪50年代成了黄金标准。马赫布卜·乌尔·哈克 - 最早也是20世纪50年代,剑桥大学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年轻时非常支持GDP,但后来公开提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废除GDP体系” - 人类发展指数。 - 印巴分治后,1956年,从印度独立出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那时哈克进入政府,负责巴基斯坦的国家规划,因为相信增长哲学(GDP优先),所以国家走上了重视工业增长的发展道路,重视工业和把小型家族企业变成大的工业企业。10年内,这种重视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做法,牺牲了卫生教育福利的政策,让巴基斯坦的工业增长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但后来,哈克发现只在乎经济指标的做法,对大部分人民的教育、健康、福利、生活水平都没有什么帮助,社会差距日益增大,失业率仍然非常高……国家最早的扶持私企的计划,却让少部分的家族因为公款而壮大,直到“22个家族,掌握着巴基斯坦66%的工业企业,79%的保险资金,80%的上市银行!” - 从此,哈克开始反对GDP,并在日后提出“人类发展指数”:在GDP的算法中,加入了平均寿命(医疗和福利)、成人读写能力(教育)、人均收入(购买力),但并没有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1990年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中,美国从第一跌到19,日本和瑞典分列1、2,这或许正是这个指数无法取代GDP的原因之一,它并没有考虑到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的利益,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斯特朗 - 帮助瑞典筹备,1972年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第一次联合国国际环境会议。会议结果:促使联合国建立新的机构,以监督全球环境,因此也让很多没有环境部长的国家,设立了负责环境的高级官员,让国家制定新的工业决策前,确保考虑到它会带来的环境影响。不丹第四任国王旺楚克 - 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第一个在不牺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向繁荣的贫穷国家。第一个整合环保与发展,发展与福祉的国王,与GDP的增长相比,他更重视环境、教育和医疗,希望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节奏进行发展,保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拒绝加入WTO,拒绝跨国大公司进入不丹,这样会抢占内部市场,造成本土企业的损失,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克制。但不丹的方法无法推广到其他消费国家,因为不丹信仰佛教,根本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反消费的,所以一个国家只要是消费国家(这个无法轻易改变),国民幸福指数就行不通。 人们对国家科研经费的理解从开支转向“投资”,逐渐被纳入GDP的“卫星账户”,有助于将某部分纳入GDP主要指标中。环境因素也是如此,但它毕竟没有那么容易量化,所以还在继续努力中!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2018-03-15 09:50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2018-03-15 09:50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 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 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 2018-01-28 23:17  1人喜欢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经费的投入,因此成功把国家支出纳入了GDP。马歇尔计划 - 当美国对欧洲各国战后援助,给予优惠贷款帮助他们重建基础建设时,GDP也成为衡量援助是否有效的依据,所以各国都把GDP指标看的非常重要,所以GDP逐渐在20世纪50年代成了黄金标准。马赫布卜·乌尔·哈克 - 最早也是20世纪50年代,剑桥大学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年轻时非常支持GDP,但后来公开提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废除GDP体系” - 人类发展指数。 - 印巴分治后,1956年,从印度独立出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那时哈克进入政府,负责巴基斯坦的国家规划,因为相信增长哲学(GDP优先),所以国家走上了重视工业增长的发展道路,重视工业和把小型家族企业变成大的工业企业。10年内,这种重视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做法,牺牲了卫生教育福利的政策,让巴基斯坦的工业增长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但后来,哈克发现只在乎经济指标的做法,对大部分人民的教育、健康、福利、生活水平都没有什么帮助,社会差距日益增大,失业率仍然非常高……国家最早的扶持私企的计划,却让少部分的家族因为公款而壮大,直到“22个家族,掌握着巴基斯坦66%的工业企业,79%的保险资金,80%的上市银行!” - 从此,哈克开始反对GDP,并在日后提出“人类发展指数”:在GDP的算法中,加入了平均寿命(医疗和福利)、成人读写能力(教育)、人均收入(购买力),但并没有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1990年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中,美国从第一跌到19,日本和瑞典分列1、2,这或许正是这个指数无法取代GDP的原因之一,它并没有考虑到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的利益,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斯特朗 - 帮助瑞典筹备,1972年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第一次联合国国际环境会议。会议结果:促使联合国建立新的机构,以监督全球环境,因此也让很多没有环境部长的国家,设立了负责环境的高级官员,让国家制定新的工业决策前,确保考虑到它会带来的环境影响。不丹第四任国王旺楚克 - 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第一个在不牺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向繁荣的贫穷国家。第一个整合环保与发展,发展与福祉的国王,与GDP的增长相比,他更重视环境、教育和医疗,希望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节奏进行发展,保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拒绝加入WTO,拒绝跨国大公司进入不丹,这样会抢占内部市场,造成本土企业的损失,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克制。但不丹的方法无法推广到其他消费国家,因为不丹信仰佛教,根本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反消费的,所以一个国家只要是消费国家(这个无法轻易改变),国民幸福指数就行不通。 人们对国家科研经费的理解从开支转向“投资”,逐渐被纳入GDP的“卫星账户”,有助于将某部分纳入GDP主要指标中。环境因素也是如此,但它毕竟没有那么容易量化,所以还在继续努力中! 2018#4 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 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 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   2018-01-19 01:12  2人喜欢 2018#4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要人们把钱花出去了,无论是否是“预支”,都算作为这一年的GDP在做贡献。所以楼市限购会影响GDP,放宽楼市则反之。失业率:作者在这里举了2011年突尼斯暴动的例子,年轻小贩在街上自焚而引起的暴动,让我们看到这个GDP不断增长的国家高达1/8的失业率,25岁以下男子1/3失业……社会分配不均:美国2013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居然只与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水平接近,GDP的增高没有让大多数美国人变得更加有钱。保护环境:很喜欢作者的这个例子,有点荒诞但总也觉得有点真实,砍伐森林发展农业、工业,建造业,可以增加GDP,更多人因为城市污染生病住院,增加公共卫生支出,也可以提高GDP。还有,志愿者活动、工作满意度、慈善机构提供的免费粮食……都是GDP无法表现的。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2018-03-15 09:50 第一份GDP数据的起草及统计人 西蒙 库兹涅茨反对将政府支出纳入GDP,他坚决认为政府支出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原因是政府支出并不能提高生产力,政府花钱不是在生产新产品,只是 在循环利用已有产品,政府支出挤兑了企业支出。如果政府生产了某种产品或服务,那么企业就不能生产同样的产品或服务了。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 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 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 2018-01-28 23:17  1人喜欢 书里的几个重要人名、事件:西蒙·库兹涅茨 - 1933年,为了了解1929-1932美国的经济情况,成为了第一个着手搜集过瘾经济信息核算,递交了这段时间里美国国民收入总额报告。但是他认为国家的支出不应该放入GDP中,GDP应该衡量的是人民和企业的经济支出。凯恩斯 - 随后随着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凯恩斯认为加大国家投入可以促进就业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市民的消费,最终让企业恢复生机;二战打响后,各国都想了解自己战争经费的投入,因此成功把国家支出纳入了GDP。马歇尔计划 - 当美国对欧洲各国战后援助,给予优惠贷款帮助他们重建基础建设时,GDP也成为衡量援助是否有效的依据,所以各国都把GDP指标看的非常重要,所以GDP逐渐在20世纪50年代成了黄金标准。马赫布卜·乌尔·哈克 - 最早也是20世纪50年代,剑桥大学宏观经济学的学生,年轻时非常支持GDP,但后来公开提出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废除GDP体系” - 人类发展指数。 - 印巴分治后,1956年,从印度独立出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那时哈克进入政府,负责巴基斯坦的国家规划,因为相信增长哲学(GDP优先),所以国家走上了重视工业增长的发展道路,重视工业和把小型家族企业变成大的工业企业。10年内,这种重视工业和经济增长的做法,牺牲了卫生教育福利的政策,让巴基斯坦的工业增长高达14%,成为世界第一。但后来,哈克发现只在乎经济指标的做法,对大部分人民的教育、健康、福利、生活水平都没有什么帮助,社会差距日益增大,失业率仍然非常高……国家最早的扶持私企的计划,却让少部分的家族因为公款而壮大,直到“22个家族,掌握着巴基斯坦66%的工业企业,79%的保险资金,80%的上市银行!” - 从此,哈克开始反对GDP,并在日后提出“人类发展指数”:在GDP的算法中,加入了平均寿命(医疗和福利)、成人读写能力(教育)、人均收入(购买力),但并没有把环境保护纳入其中。(1990年的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名中,美国从第一跌到19,日本和瑞典分列1、2,这或许正是这个指数无法取代GDP的原因之一,它并没有考虑到世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的利益,这样是不会成功的。)斯特朗 - 帮助瑞典筹备,1972年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第一次联合国国际环境会议。会议结果:促使联合国建立新的机构,以监督全球环境,因此也让很多没有环境部长的国家,设立了负责环境的高级官员,让国家制定新的工业决策前,确保考虑到它会带来的环境影响。不丹第四任国王旺楚克 - 提出国民幸福指数。第一个在不牺牲文化和环境保护的基础上,走向繁荣的贫穷国家。第一个整合环保与发展,发展与福祉的国王,与GDP的增长相比,他更重视环境、教育和医疗,希望可以按照自己国家的节奏进行发展,保持环境、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他们拒绝加入WTO,拒绝跨国大公司进入不丹,这样会抢占内部市场,造成本土企业的损失,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十分克制。但不丹的方法无法推广到其他消费国家,因为不丹信仰佛教,根本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这是反消费的,所以一个国家只要是消费国家(这个无法轻易改变),国民幸福指数就行不通。 人们对国家科研经费的理解从开支转向“投资”,逐渐被纳入GDP的“卫星账户”,有助于将某部分纳入GDP主要指标中。环境因素也是如此,但它毕竟没有那么容易量化,所以还在继续努力中! 2018#4 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 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 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   2018-01-19 01:12  2人喜欢 2018#4最近想补点经济学的常识,所以就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先记一下GDP的定义,以免日后连这个都忘记,GDP=C+I+G+(X-M)。其中C代表消费者在商店的支出、I企业支出、G政府支出、X公司出口、M进口。书的第一部分简单讲述了,GDP数字虽然可以涵盖国家经济发展的大多数方面,却并非万能。它不能显示的部分很多,比如:债务:GDP数字的稳健,或许就意味着有大量国民正处于“背债”的状态,从房贷、车贷、到未还的信用卡账单,只要人们把钱花出去了,无论是否是“预支”,都算作为这一年的GDP在做贡献。所以楼市限购会影响GDP,放宽楼市则反之。失业率:作者在这里举了2011年突尼斯暴动的例子,年轻小贩在街上自焚而引起的暴动,让我们看到这个GDP不断增长的国家高达1/8的失业率,25岁以下男子1/3失业……社会分配不均:美国2013年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居然只与20世纪90年代中末期水平接近,GDP的增高没有让大多数美国人变得更加有钱。保护环境:很喜欢作者的这个例子,有点荒诞但总也觉得有点真实,砍伐森林发展农业、工业,建造业,可以增加GDP,更多人因为城市污染生病住院,增加公共卫生支出,也可以提高GDP。还有,志愿者活动、工作满意度、慈善机构提供的免费粮食……都是GDP无法表现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