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读懂中国经济
副标题: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 作者:蔡昉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4506 出版时间:2017 页数:350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读懂中国经济》回顾和审视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展望了中国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书中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奇迹和发展阶段,以及海外对中国经济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深刻分析。中国经济进入刘易斯转折点之后,面临劳动力转变和人口红利消失的困境,人口红利转向改革红利,作者提 出应该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新一轮增长,为中国经济寻找新出路。本书是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理解中国经济的一部重要作品。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既包括学习经济学的高校学生、研究中国经济问题的专业人士,也包括希望深刻了解中国经济走向的投资者和企业家,以及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读者。 感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执行总编辑(新经济研究室主任)朱敏的热心协助,他为本书的策划、编审和出版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蔡昉 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研究领域包括“三农”问题、就业与劳动力流动、经济改革和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等。著有《穷人的经济学》《破解中国经济发展之谜》《从人口红利到改革红利》,合著《中国的奇迹》《中国经济》《中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与发育》,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系列等。 这套丛书还有 《读懂中国制造2025》,《读懂新经济》,《智石《经济要参•评论》》,《慕课革命》,《大洗牌:改革2.0时代中国经济升级路径》 等。 马上离职了,公司竟然开辟了一个读书角。随手借来翻开,没什么新意。也可能我现在越来越实际,没以前那么痴迷于理论了。 从刘易斯转折点到库兹涅茨转接点,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发展根本原因在全球化分红浪潮下,资本大举进入,农业人口转移到工业,以人口红利驱动带来了40年的繁荣。二元经济的结束以刘易斯转折点为标志。 下一步L如何为继?挑战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全球贸易保护盛兴。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改革红利侧重供给侧改革,生产率改革。开放红利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全球化解决国内的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跨越中等... 从刘易斯转折点到库兹涅茨转接点,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的发展根本原因在全球化分红浪潮下,资本大举进入,农业人口转移到工业,以人口红利驱动带来了40年的繁荣。二元经济的结束以刘易斯转折点为标志。 下一步L如何为继?挑战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全球贸易保护盛兴。改革红利和开放红利。改革红利侧重供给侧改革,生产率改革。开放红利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全球化解决国内的区域/产业发展不平衡问题,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作为经济学白痴的我,读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其实观点比较明确,虽然中国已经走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消失,但是还是有人力资本可以挖掘,依靠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全书的几个关键点,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经济新常态,全要素生产率,改革红利……反反复复地有点啰嗦,但是对我这种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帮助我去理解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已经大量政策背后的深层含义 本书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程,对已经经过了刘易斯拐点的中国经济今后的走向进行了预测并给出了防止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改革建议,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门外汉随便看看,大致了解一下。 全书的几个关键点,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经济新常态,全要素生产率,改革红利……反反复复地有点啰嗦,但是对我这种没有经济学基础的人,还是有很大的收获的。帮助我去理解当前中国的发展形势已经大量政策背后的深层含义 以经济学和人口学的基础和角度分析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济增长及各社会现象的社会原因,对未来的展望具有战略眼光,契合党中央不断进取的政策决定。中国经济发展的背后有这样学术造诣高超的科学家们的付出与贡献,国家崛起有望,民族复兴有望。 面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浪潮,当然值得赞许和关注,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一系列随之而来的种种问题。面对人口红利减少、经济结构失衡、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接下来如何从单一追求经济效益转向增加人民生活幸福指数是我们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个人看法:当下中国经济已经从农村走向城镇,如何再次回归农村,改造千千万座绿水青山,是中国经济走向拐点之后良性的发展方向。 建设和培养很难,毁灭却很简单。这本书里面首先否认了经济周期理论,却又同意“经济规律”,但这个规律是特色规律。 所以,只会越看越糊涂。特别是,书里到2010后还在搞三架马车那套理论,还在出口,消费,投资?这真的是增长的原因,还是表现出来的现象。养老、教育、医疗是怎... 有点啰嗦,不如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可读性强。里面作者讲到因为自己说农民工工资上涨过快,如果劳动生产力提高不了那么快,就会造成企业单位成本上涨,从而降低企业的竞争力。然后引起强烈批评。他说这是一个“合成悖论”,即“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合理的行为,合称为整体... 读了一遍。 该书独特之处,是把经济发展画为四个阶段:工业革命前,很难突破贫困陷阱的马尔萨斯阶段;工业革命后,生产力大爆发阶段,开始突破马尔萨斯阶段;刘易斯二元经济阶段,由于二元经济结构,工业与农业生产率不同,农业人口农业存在大量过剩人口,通过使农业人口在第二... 拨开中国经济的迷雾,寻找大国转型发展的钥匙。这是认识当下中国经济并思考明日中国增长的一本经济学普及读物,具有系统化和逻辑性,这与作者的身份和专业有关,有高端政治站位和深厚学术素养,结合2018年这个不确定年份里面的经济乱象,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全球化逆流、西方民... 面对中国经济的当下现状与未来发展,国际和国内都有很多观点,众说纷纭,著名经济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副院长蔡昉,为破解发展之谜,前瞻未来方向,出版了他的最新作品《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该书在梳理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基础上,剖析改革逻辑,前瞻... 《读懂中国经济》:蔡昉著,智石经济研究院策划,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读懂中国经济——大国拐点与转型路径》是在当前复杂经济形势下,理解中国经济的一部不错的作品。书中回顾和审视了中国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对如何认识中国经济奇迹和发展阶段、海内外对中国...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 2018-08-16 14:55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渐缩小农业份额,扩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也叫作库兹涅茨转变或K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H阶段,是一个靠人力资本提高生产率的发展阶段。如果你能够通过这一关,就进入第四个阶段,即后人口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老龄化社会,生育率非常低,不再有人口红利,就像所有的新古典类型的经济一样,只有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青木昌彦教授主要以东亚地区模式来进行划分。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 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 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 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 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 3.居民收入高于GD... 2017-12-25 13:33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3.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速,基尼系数降低二、如何实现L型中高速增长认识减速原因:虽然人均GDP还不高,但是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开始增高,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潜在增长率:由供给侧决定,无法通过凯恩斯主义需求侧刺激。潜在增长率降低原因:1.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劳动力成本提高2.新增的人力成本减少3.资本回报率下降4.城镇化减速导致资源重新配置空间缩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阻碍因素及解决举措: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真正认识供给侧改革的红利)2.改革成本承担者与红利获取者不对应(制度安排,分担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红利)三、如何释放城镇化新红利城镇化带来的红利:1.为城镇带来充分的劳动力供给2.农民工储蓄提高带来资本回报率提高3.人力成本提高4.库兹涅茨效应,提高全生产率城镇人口增长:16%自然增长,26%农民工(无户籍),5%拿到户籍的农村人口,53%就地转移(只是因为行政区划分变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 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 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 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 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 3.居民收入高于GD... 2017-12-25 13:33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3.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速,基尼系数降低二、如何实现L型中高速增长认识减速原因:虽然人均GDP还不高,但是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开始增高,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潜在增长率:由供给侧决定,无法通过凯恩斯主义需求侧刺激。潜在增长率降低原因:1.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劳动力成本提高2.新增的人力成本减少3.资本回报率下降4.城镇化减速导致资源重新配置空间缩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阻碍因素及解决举措: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真正认识供给侧改革的红利)2.改革成本承担者与红利获取者不对应(制度安排,分担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红利)三、如何释放城镇化新红利城镇化带来的红利:1.为城镇带来充分的劳动力供给2.农民工储蓄提高带来资本回报率提高3.人力成本提高4.库兹涅茨效应,提高全生产率城镇人口增长:16%自然增长,26%农民工(无户籍),5%拿到户籍的农村人口,53%就地转移(只是因为行政区划分变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 2018-08-16 14:55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渐缩小农业份额,扩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也叫作库兹涅茨转变或K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H阶段,是一个靠人力资本提高生产率的发展阶段。如果你能够通过这一关,就进入第四个阶段,即后人口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老龄化社会,生育率非常低,不再有人口红利,就像所有的新古典类型的经济一样,只有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青木昌彦教授主要以东亚地区模式来进行划分。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 2018-08-16 14:55 但是近年来又出现一个新的变化,比如说青木昌彦教授。几年前召开的世界经济学家大会,当时他是世界经济学家联合会的主席,他的主席报告按照东亚的经验把经济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马尔萨斯阶段,或M阶段,主要表现是贫困的均衡陷阱,即使人们短暂地摆脱了这个陷阱,收入水平刚一提高就多生孩子,人一多就把原来的产品推薄了,人均收入水平又降下来了。第二个阶段是政府主导的工业化阶段。这个阶段有一个时期的重点是经济结构的调整,逐渐缩小农业份额,扩大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也叫作库兹涅茨转变或K阶段。 第三个阶段是H阶段,是一个靠人力资本提高生产率的发展阶段。如果你能够通过这一关,就进入第四个阶段,即后人口转变阶段。这个阶段基本上就是老龄化社会,生育率非常低,不再有人口红利,就像所有的新古典类型的经济一样,只有靠生产率的提高、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得到发展。青木昌彦教授主要以东亚地区模式来进行划分。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 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 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 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 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 3.居民收入高于GD... 2017-12-25 13:33 序章:拨开中国经济迷雾一、打破不可能三角:改革、增长和稳定国外主流学者从经济周期视角看待中国经济的放缓,认为需求不足导致,无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有学者从增长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趋同递减效应导致经济放缓,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进一步提高增长率。经济放缓有利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1.平衡型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西部增长率提高2.新经济指数、经济复杂度指数逆势上行3.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速,基尼系数降低二、如何实现L型中高速增长认识减速原因:虽然人均GDP还不高,但是人口抚养比从2010年开始增高,人口红利开始消失潜在增长率:由供给侧决定,无法通过凯恩斯主义需求侧刺激。潜在增长率降低原因:1.劳动力短缺造成的劳动力成本提高2.新增的人力成本减少3.资本回报率下降4.城镇化减速导致资源重新配置空间缩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阻碍因素及解决举措: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红利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真正认识供给侧改革的红利)2.改革成本承担者与红利获取者不对应(制度安排,分担改革成本,分享改革红利)三、如何释放城镇化新红利城镇化带来的红利:1.为城镇带来充分的劳动力供给2.农民工储蓄提高带来资本回报率提高3.人力成本提高4.库兹涅茨效应,提高全生产率城镇人口增长:16%自然增长,26%农民工(无户籍),5%拿到户籍的农村人口,53%就地转移(只是因为行政区划分变化)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