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雍正帝
副标题:中国的独裁君主 作者:孙晓莹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4630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20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雍正帝》是宫崎市定精研《雍正朱批谕旨》的重要成果。本书分七章论述了雍正时期的若干关键问题,涉及康熙末年的储位之争及雍正帝即位后翦除异己问题、苏努教案与政教关系问题、文字狱与华夷观念问题、以奏折制度为核心的密探政治与君臣关系问题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这位“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的统治状况,同时生动立体地勾画出雍正帝勤勉与好胜、辛辣暴躁却又充满人情味的人物形象。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东洋史学者,原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曾被巴黎大学、哈佛大学、汉堡大学、波鸿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1978年获法兰西学院颁发的“儒莲奖”,1989年获日本政府 颁发的“文化功劳者”奖章。代表作《宫崎市定中国史》、《九品官人法之研究》、《亚洲史研究》(全五卷)、《亚洲史论考》(全三卷)、《论语之新研究》、《水浒传:没有虚构的史实》、《古代大和朝廷》、《中国政治论集》和《游心谱》等,另有《宫崎市定全集》(全二十四卷、别卷一)。 孙晓莹,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科东洋史学专业,文学博士,现任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讲师。 这套丛书还有 《在中国发现历史》,《忽必烈的挑战》,《冰雪王国》,《奠基者:独立战争那一代》,《破碎大地》 等。 论证明晰,思考力深入,虽小书一册,胜于坊间如加入塑化剂的方便面版堆砌史料庸作,何止万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文字流畅,一天读完。学术性没那么强但挺有意思,最有趣的还是摘取的奏折朱批和最后的解题。 宫崎市定真的是雍正的拥趸啊。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对雍正的超高评价。书写得极通俗易懂,从雍正怎样从四爷变成雍正写到他勤勉而努力滴逝去。按书里的说法,如果不是雍正在康乾之间,来了一场严肃的整风运动,清朝的倒台可能熬不到20世纪。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靠着英明伟大的领导,终究是一时的。人亡政息,虽然雍正不至于被鞭尸,但历史的发展与他的预期还是有了很大的偏差,心疼那么努力的四爷。(四爷是前女友很喜欢... 宫崎市定真的是雍正的拥趸啊。读完全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对雍正的超高评价。书写得极通俗易懂,从雍正怎样从四爷变成雍正写到他勤勉而努力滴逝去。按书里的说法,如果不是雍正在康乾之间,来了一场严肃的整风运动,清朝的倒台可能熬不到20世纪。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靠着英明伟大的领导,终究是一时的。人亡政息,虽然雍正不至于被鞭尸,但历史的发展与他的预期还是有了很大的偏差,心疼那么努力的四爷。(四爷是前女友很喜欢的一个清朝人物形象:高冷缜密又有灵动巧思,比如很多创造性的独裁措施。)(另外,日本学者做学问的态度值得学习。) 见报标题:“真正的雍正帝是啥样的” 文/王绍贝(自由撰稿人,汕头) 《雍正帝》这本小书是日本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宫崎市定“雍正时代史的综合性研究”的成果。君主独裁政体在中国有着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宫崎是把雍正帝作为近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独裁君主案例来研究的,雍...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东洋史学者。 写个简短的评论,结合目录来说吧。 “懊恼的老皇帝”,功高业伟也不能与世长存,于是乎传位问题成了这一根稻草,隐忍的四爷成就了自己的霸业。 “变成猪、变成狗”,阿其那、塞西黑的对待自己的兄弟,阴柔与变态?这一步一步推入绝境... 以前去陕西省博物馆,看到很多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一些出现在中学的历史教材里而家喻户晓。但是观看的人常常都不知道那些精美的艺术品到底是出自谁手,这就是历史,大多数时候观察者关注事物本身而忘记或者忽略了始作俑者是何人?在中国历史上似乎每个较长的王朝都有一段盛世或... 甲骨文系列的书质量参差不齐现在已经是基本共识了,这本日本学者的《雍正帝》只能说是一部中规中矩的作品。 宫崎市定看似在写雍正帝的个人传记,其实是由雍正时期的政治改革来引出清帝国由满人的帝国向中国人的帝国转型的过程。 提及雍正,似乎无论是严肃历史研究还是野史小说... 其中有关基督教一节,闻所未闻。在复习备考的阶段居然把这本书看完,好像中学时课堂上偷看武侠小说那般的快乐,触犯禁忌的快乐。对清史抱有浓厚兴趣就是因为雍正,前天在故宫,一个人去军机处旧址徘徊,浮想。日本人由自身角度,对中国历史自有其解释,比如,他们认为明成祖是... 宫崎市定的《雍正帝》是我看过为数不多的日本史学著作。书不厚,很精练,一共分为七章,从康熙传位开始说起,介绍了雍正继位、执政初期清除异己、对基督教的态度、执政的方式、选拔人才、对反清的态度,最后对雍正独裁的执政方式给予总结。对比前段时间读过的孔飞力的著作,宫... 这本书意外的薄且封面霸气,像极了他十三年看似短暂实则不可忽视的执政生涯。雍正作为一个勤勉尽责的皇帝,独裁看起来在集权社会是必然的。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以后第三位,正是清朝与汉族融合的重要时期,他很好的衔接了康乾两朝,但围绕他的话题似乎总是九龙夺嫡,诛杀... 这部面向大众的著作完成于1950年,早于后来史学和文学的雍正热,可见作者的眼光。根据附于文后的雍正朱批谕旨的概说和解说,虽并非专业作品,但有扎实的文献支持,以至于文中西方史料的引用,译者都没找到出处。 由于现在的雍正热,部分论述已近老生常谈,感觉有些地方还可以再... 如果让我穿越到雍正年间,一定不会爱上雍正,即使他长成吴奇隆的样子。 首先,雍正执政期间,让人感觉整个国家笼罩在一种紧张恐怖中,气氛是灰黑色调。而雍正这个人本身,除了最常评价的残暴之外,从他奏折批复的内容中,也可以看出他日常的非常难伺候,心思多变、难以揣测、难... 雍正帝希望成为中国式的独裁君主,并在向这个目标一味努力前进。他创造了一种中国前所未有的独特的独裁体制。他对强者过于严苛,对毫无抵抗毫无防备能力的普通人民无上爱护。他不喜欢战争认为战争是最不合算的。政治上也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可以说雍正时期开辟了清朝特色制... 3. 对基督教的誓言 其实清朝前期对基督教管得不严,因为不认为有什么危害,并且认为“宗教和政治可以截然二分”,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天真。 作者对于苏努一家转信上帝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对于满族可以统一汉地的惊讶,和满族的特权可以维系多久的困惑。 这里提到有意思的一点是,满族比之元朝更团结守序,九子夺嫡的事若是在元朝便是内乱内战分裂的结果了。 宗教本义导人向善,或者说以导人向善的这一面来传播。可是一个人如果信奉宗... 2017-07-08 16:09 2人喜欢 3. 对基督教的誓言其实清朝前期对基督教管得不严,因为不认为有什么危害,并且认为“宗教和政治可以截然二分”,不知道是进步还是天真。作者对于苏努一家转信上帝给出的解释是他们对于满族可以统一汉地的惊讶,和满族的特权可以维系多久的困惑。这里提到有意思的一点是,满族比之元朝更团结守序,九子夺嫡的事若是在元朝便是内乱内战分裂的结果了。宗教本义导人向善,或者说以导人向善的这一面来传播。可是一个人如果信奉宗教大于世俗的领导者,那自然会招来世俗领导者的忌惮,尤其是那些发展出单独的领袖的宗教。于是对于世俗和宗教的领导者们而言,双赢的局面就是政教合一。东方没有出现政教合一,除了我们的帝王更强大外,也许也和我们的宗教各自为政,没有形成继承人的体制有些联系。想来其实也是有点悖论,宗教本是导人向善,解脱世俗中的烦恼,为了传播最终却和这世间最藏污纳垢最多烦恼的政治联姻。4. 天命的自觉这里开始讲到了雍正的密探和奏折制度。明朝以锦衣卫东西厂而臭名昭著,雍正的密探其实未必不如。雍正是真勤勉,然而他为的不是人民,而是满清的统治。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话,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重要(Do the right things, more than just do the things right.)。从时代的角度看,雍正也许在努力把事做正确,可是从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角度看,他一开始的出发点便是错的,那本不是正确的事。5. 总督“三只鸟”说实话,雍正的朱批给人感觉有点“白莲花”,而且有那么点儿逆反心理。田文镜,李卫,鄂尔泰,雍正一如既往的不喜欢读书人。可惜舆论/历史却是被知识分子把持。6. 忠义超越民族雍正历来以大兴文字狱而出名,其实康熙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吕留良和查嗣庭案更轰动一时,再加上对年羹尧的卸磨杀驴。雍正的那个《大义觉迷录》简直就是自己给自己丢人。他看出来曾静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野书生,于是与之辩论,赢了便洋洋自得还写什么《大义觉迷录》。可是你一个受尽最好教育的帝王用一些花言巧语诡辩赢了乡野村夫,究竟有什么可得意的?既然这么厉害,怎么不和正经的读书人去辩论呢?曾静没见识,被你吓到了,可以留一条活路回去颂扬你的仁慈。可是著书立说的吕留良,即使死了还被开馆戮尸,儿子问斩,全家流放,暴虐得令人发指。雍正跟鄂尔泰的书信里一副白莲花的口吻说他待汉人不薄,汉人却总是有异心,觉得自己很受伤。可事实是,你们满人从未把汉人当做自己人,凭什么要我们没有跟你同心同德?你在汉人之上设满人的特权阶级八旗子弟,你在汉族官员之上设立满族官员监视,你从来都把满汉分得高低有别,有什么资格白莲花汉人的“异心”?你在搞种族歧视却要求我们即使被当成下等人依然要保持忠诚?从文字狱起,已经越来越明显得感觉得到,做正确的事和把事情做好的天壤之别了。本来帝王就是人民的对立面,帝王的职责本就不是为了生民,而是为了某一姓氏的掌权,惠及平民,惠及的是不闹事听话任其鱼肉的平民,一旦平民的需求和帝王的统治相背离的时候,平民可以毫不犹豫得被残忍对待。而满清作为外族人,和前朝比,更多了一层对立面,就是要让满人凌驾于汉人之上。于是,不光是对帝王不利,只要对满人不利的,都会被铲除。所以雍正可以对着普通老百姓似乎很真诚的体恤,却对有文化有传染力的人的任何一点“莫须有”的“抱怨”可以开馆戮尸株连九族毫不手软。对无知百姓的仁慈和对汉族文人的暴虐都是为了维护统治。7. 独裁政治的界限作者对雍正的评价基本是正面的,内向坚韧,朴素善良,严谨勤奋,但是最终却成了“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几乎所有的独裁都是恶意的,而独裁君主的“德政”无非就是温水煮青蛙罢了,青蛙最终的命运还是要被吃的。然而我对清朝更大的厌恶来自于因为对自身“异族”的不自信而在制度和行为上采取了故步自封的政策,对文人思想的禁锢,对妇女自由的进一步压榨,闭关锁国,压制了所有可能产生进步的变化。用“德政”来提供衣食住行的温水,用文字狱来剥夺任何精神层面和现代化变革的探索。最终导致了中国在近代史阶段无以复加的耻辱历程。有些愚昧落后的观念甚至流毒至今。这便是最大的恶意。《雍正朱批御旨》解题:其史料价值这里主要讲了雍正为什么要采用官员和帝王之间直接秘密的奏折制度,主要是为了增广耳目,让官员互相牵制,避免结党。因为奏折属于私下的行为不对外,因此不论官员还是雍正都个性鲜明。网上广为流传的雍正的“耿直”语录也就是来源于这些雍正首创的奏折里。说白了,其实里面的朱批就类似雍正的弹幕吐槽。但是奏折里也能看出雍正不”好搞“,一边骂别人说客套话一边嫌弃另外人客套话说得不够卑微……帝王心才是海底针。几个有意思的地方:从朱批可见臣子的奏折可能未必如实禀报,不必负责的奏折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正式的公文题本里必然也是真假参差。放在现实中大家都明白,但是作为史料,有时候我们却照单全收,这样是不行的。其次,关于养廉银的事,基本雍正采取的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经典原则,你们自己斟酌我不合法化保留以后出事追责的权利,我也不反对以笼络人心,甚至后期根本不参与讨论。解说在这里提到,其实本书成书是在1950年前后,新中国刚刚成立,日本战败不久。有意思的一点是,作者在1939年接了一个课题”异民族的中国统治策略“中的一环“清朝的统治策略”,其论文是《清朝国语问题的一方面》,下一个委托议题是“中国的边境统治策略”。1939年,异民族的中国统治,满汉官方用语,小日本真是司马昭之心啊。 专制君主制能够在中国存续数千年,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程度的灵活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幸或不幸,历代明君圣主不断改良君主制的理想和实施,维系着沉默大众的信赖。雍正帝的独裁政治正处于其顶峰。于是,信赖独裁制的民众被引上了若不是独裁制国家便无法得到治理的方向。这对中国人民来说的确是可悲的结果。从这一点而言,不得不说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2016-11-16 05:35 2人喜欢 专制君主制能够在中国存续数千年,是因为它具有某种程度的灵活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幸或不幸,历代明君圣主不断改良君主制的理想和实施,维系着沉默大众的信赖。雍正帝的独裁政治正处于其顶峰。于是,信赖独裁制的民众被引上了若不是独裁制国家便无法得到治理的方向。这对中国人民来说的确是可悲的结果。从这一点而言,不得不说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越是不被世人所重视,越是自命不凡,以其血统为傲。 —— 一句话道尽天下本儿逼、地域歧视逼、门当户对逼。 2017-11-05 23:15 1人喜欢 越是不被世人所重视,越是自命不凡,以其血统为傲。—— 一句话道尽天下本儿逼、地域歧视逼、门当户对逼。 “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云名实兼收。颜面即名誉,是宝贵的资本,财富与之表里相依。但名誉主要通过交际获得,学问只有在作为交际的手段时才有意义。 “实际上,应当作为独裁君主的天子与他的人民之间出现了官僚这个特权阶级,形成了半封建化的阶级社会,企图侵害天子独裁权的危险无时不在独裁君主必须与妨害他的独裁权之人持续斗争。因此中国近世的历史可以被视为独裁君主与官僚之间不断暗斗的历史。 “雍正... 2018-04-14 21:44 “今之居官者,钓誉以为名,肥家以为实,而云名实兼收。颜面即名誉,是宝贵的资本,财富与之表里相依。但名誉主要通过交际获得,学问只有在作为交际的手段时才有意义。 “实际上,应当作为独裁君主的天子与他的人民之间出现了官僚这个特权阶级,形成了半封建化的阶级社会,企图侵害天子独裁权的危险无时不在独裁君主必须与妨害他的独裁权之人持续斗争。因此中国近世的历史可以被视为独裁君主与官僚之间不断暗斗的历史。“雍正帝的理想是解散官僚的私人党派,让他们一个个都直属于天子。于是,前所未闻的奏折政治应运而生。 “官僚一旦横同团结起来,天子自然会脱离人民,天子的独裁权就会落入官僚手中而最终被破坏。这就是“朋党”必将招致的不可避免的后果。 “我们在处理其他时代的史料的时候形成了只要看到奏议类的文章立刻盲目地将其尊为第一等史料的习惯……历代奏议之中偏离实际政治、远离真相的应当有很多,不能像过去一样只要见到奏议的文章便如获至宝。“致力于将军机处的奏折政治法制化并总结出一种制度的是代表满人官僚的鄂尔泰和汉人官僚领袖张廷玉两位军机大臣。于是,奏折政治逐渐侵蚀题本政治的范围转而以军机处为中心运行开来。又因奏折已经取得官方的地位,经过军机处拟旨、得到天子批准就可以直接生效,这被称为“奏准”。被认为与经过内阁的“题准”具有同等效力。 「因为比起从过去的世界里不断地找出意想不到的事实介绍给大家,修正至今为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历史图景才是历史学的任务。」 2017-08-04 11:15 「因为比起从过去的世界里不断地找出意想不到的事实介绍给大家,修正至今为止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历史图景才是历史学的任务。」 清朝统治者是兴起于东北的异民族而非汉人。太祖、太宗两代生活于东北,第三代皇帝顺治帝继明朝灭亡之后于1644年进入北京统治全中国。其子是第四代康熙帝康熙帝之子是雍正帝。因此雍正帝从太祖算起是第五代,从清朝进入北京后算起是第三代。一个王朝的兴衰大致在第三代的时候确定,因此雍正帝正处于清朝最为关键的转折时期。 清朝统治者是兴起于东北的异民族而非汉人。太祖、太宗两代生活于东北,第三代皇帝顺治帝继明朝灭亡之后于1644年进入北京统治全中国。其子是第四代康熙帝康熙帝之子是雍正帝。因此雍正帝从太祖算起是第五代,从清朝进入北京后算起是第三代。一个王朝的兴衰大致在第三代的时候确定,因此雍正帝正处于清朝最为关键的转折时期。 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庭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有乐铜像,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 2018-04-16 20:21 不得不说,八阿哥和九阿哥对于他们自己的悲剧,应当负有与雍正帝同样的甚至大于他的责任。他们执着于满洲时代的朴素的家庭制度,认为,父子兄弟应当团结一致、有乐铜像,像君臣这样的做派和形式主义背离了满洲的国粹。 与在别处新建房屋再毁坏旧屋不同,他的工作更像是将就房子中被虫蛀的柱子一根根取下来,更换为新的,将其改造成全新的建筑一般。革命容易而改革实难正在于此。 2018-10-17 10:06 与在别处新建房屋再毁坏旧屋不同,他的工作更像是将就房子中被虫蛀的柱子一根根取下来,更换为新的,将其改造成全新的建筑一般。革命容易而改革实难正在于此。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