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世界 中国记忆1961-1962 [瑞典] 林西莉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另一个世界
副标题:中国记忆1961-1962
作者:[瑞典] 林西莉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0448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35
定价:76.00
内容简介: “在这部作品里,我将从另一个角度讲述在中国两年的所见所闻。当时我还是一个没有什么阅历的青涩的西方青年人,处于对所有事情都似懂非懂的一个奇怪的中间状态。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革命成功了,一切都已经步入正轨,为什么人民还会挨饿?今后怎么办?没有人知道。作为一个局外人,以我自己的经验讲述了我怎么样从把中国视为洪水猛兽、在很多方面都厌恶她到比较好地理解她———最后不顾一切地爱上她。这是由于我接触了中国文化,特别是文字、音乐和结交了很多不同个性的人。” 林西莉,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61-1962年在北京大学留学,此后曾数十次到中国访问。1971年起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 很棒的一本书。透过作者(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瑞典人)的相机与文字,展现了1961年至1962年的北大、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武汉、广州、西安等地方,还有短暂的日本一瞥。作者镜头记录的是生活化的、日常的中国社会,与我们从文学史、历史研究中想象的那个时代又有所不同。从刚到北大对沉闷空气的不适应,到后来能够轻松自在地感受中国社会,深入学习古琴、古文字,作者对中国文化真的具有很高的欣赏力和感受力。另外,... 很棒的一本书。透过作者(一个对中国充满好奇的瑞典人)的相机与文字,展现了1961年至1962年的北大、北京、上海、苏州、杭州、武汉、广州、西安等地方,还有短暂的日本一瞥。作者镜头记录的是生活化的、日常的中国社会,与我们从文学史、历史研究中想象的那个时代又有所不同。从刚到北大对沉闷空气的不适应,到后来能够轻松自在地感受中国社会,深入学习古琴、古文字,作者对中国文化真的具有很高的欣赏力和感受力。另外,本书的编辑也颇用心,书中穿插了当时的宣传画,与纪实照片和回忆做对比,很有意思。 好多人把《另一个世界》与《江城》《寻路中国》相比,但个人感觉,林西莉对中华文化了解多,但对中国社会了解少,何伟反之。 记录的作者的亲身经历,虽然有些浮浅,但作者的观察还是比较敏锐的。更何况所记录的1961年到1962年时的中国,恰是大饥荒之后。那样一段历史,不说外国人的观察,就是国人所留下的记录也是极少,且有如此多的当时照片,为那个时代留下了真实影像。因此这本书弥足珍贵。 图文都很有意思,就是精装书太重了,内文字体也排得又大又松散。期待她附有60年代录音的新版《古琴》。 书中呈现的半个多世纪前的中国看似遥远却并不陌生,整片土地在物质匮乏中散发着破败萧瑟的气息,意识形态方面的管控却从不曾宽松。作者用了全书三分之二的篇幅对北京城的描写非常形象生动,后面对外地的短时游历基本是对贫穷落后的点到为止。照片逼真写实到能让人沉浸进去,书中提到了管平湖、叶君健、梅兰芳。 随便翻翻书中的图片 没有阅读文字。此书15年获得某个国际奖,如果这代表一个老外对中国的认识 只能认为too naive 以微知著,可得春秋。不过,一个瑞典文艺女青年,固然怀揣欣赏和体验中国文化之红心,终究只是贴近自己生活方式和路径的观察者、叙事者。从她片段化、取景式的描写中,可一探60年代初中国北京及其其它一、二线城市的模糊光景,却无法知晓历史背景和意义。那时候的北京还相当破落,人们的生活面貌也相当单调和乏味,不用说广袤中国大地上的其它城镇了。读此书的缘由,是很想了解父母亲一辈生活场景,从这个角度说恐怕这本书是无益... 以微知著,可得春秋。不过,一个瑞典文艺女青年,固然怀揣欣赏和体验中国文化之红心,终究只是贴近自己生活方式和路径的观察者、叙事者。从她片段化、取景式的描写中,可一探60年代初中国北京及其其它一、二线城市的模糊光景,却无法知晓历史背景和意义。那时候的北京还相当破落,人们的生活面貌也相当单调和乏味,不用说广袤中国大地上的其它城镇了。读此书的缘由,是很想了解父母亲一辈生活场景,从这个角度说恐怕这本书是无益知晓的。惊喜的偶得是,发现古琴和管平湖先生,对这项艺术和乐器产生了兴趣,并发现其音乐专辑竟然是优秀的梦想(cui mian)进行曲,幸甚至哉~ 如果说何伟的三部曲是杯莫吉托的话,那林西莉的中国记忆就是杯白兰地。醇厚且深沉。除此之外,她竟然是管平湖的门生,那是个大师璀璨的年代啊。书中讲古琴的那段很出彩,北大的描写也有些意思。她和中国的羁绊太深了。 读完之后忽然想到的,也许我们还是有诸多的不满,但是不能否认,这几十年的建设和进步。 把自己交付给能看到的现实 顾文豪 1972年,因为周恩来的邀请,封闭的中国给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开了一扇小门,让他朝里头张看了207分钟。这207分钟的中国,笼罩在蓝、灰、黑三色之中,一片沉寂。但沉寂并不是这次张望的主题,相反它构成了那些一闪而过的人性灵光的巨大暗影:... 王迪三十岁的时候,从广播里听到管平湖演奏的曲子,被深深地感动,他找到管平湖拜他为师。从此他们一直密切合作,直到管平湖1967年去世。她接过他手中这份遗产继续发扬光大。 在我第一次回国之前,古琴研究会安排了一次考试。我在北京二十多位古琴专家面前演奏了《良宵》《平... 半个月前在上海古籍书店一楼翻到了这本书,装帧很精美,吸引到我的首先是书名的副标题——中国记忆1961-1962,熟悉新中国史的朋友应该很清楚,1961年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那时候中国的情况很坏,但远未到最坏;其次吸引到我的是本书作者——林西莉,对我来说是个... 从现在穿越到50年前,会遇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事情?瑞典留学生林西莉来到50年代的北大就读,用另一个视角观察着眼前的世界。丰富的照片、描写细腻的文字,都像倒带一样,重放了她经历过的中国。 书中许多有趣的照片:北京车站的顶上,挂着庆祝建国13周年的横幅;空无一人的... 刚刚读完了林西莉所写的《另一个世界》,她是瑞典最知名的中国通之一。书中描述的是她在1961--1962年两年间的见闻。那么大那么厚的书实际上只是她在上海、苏州、杭州、广州、武汉和洛阳逗留几天的游记以及在北大校内外的生活随笔,里面有一些大幅反映当时社会面貌的照片。 不过... 图片十分珍贵,看着那些黑白照片恍如隔世,那么陌生而又遥远。书中大量的北京1961-62年的老照片,放在现在看就如在看另一个国度,生活在北京的我现在已经无法再在这个城市中找到当年的气息了,同样广州、上海、天津这些也曾到访或生活过的城市也与书中的形容和影像大相径庭了。... 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关于中国的第三本著作(另两本是《汉字王国》和《古琴》),记述了她当年作为北京大学留学生、作为一个局外人在中国两年的所见所闻,配以250多幅她拍摄的照片。对于林西莉来说,那个年代的中国是另一个世界,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 《汉字王国》...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 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2018-06-21 08:30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 2018-05-28 15:10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人上钩。”看了有些心酸 对于我这个不信教的人来说,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世界里的那些高雅、虔诚的人物给我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 他们显得那么纯洁、安静和虚怀若谷。诚然他们很神圣,但是在他们身上依然有自然的人性。他们把男与女、温柔与力量合成一体,在他们身上,历练、智识、宁静兼而有之,不像我们基督教里只有一个主宰 - 就像由基督教演变而来的正统教派里的万能的主 - 或者说受蹂躏而死的耶稣。 2017-06-12 09:10 对于我这个不信教的人来说,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世界里的那些高雅、虔诚的人物给我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 他们显得那么纯洁、安静和虚怀若谷。诚然他们很神圣,但是在他们身上依然有自然的人性。他们把男与女、温柔与力量合成一体,在他们身上,历练、智识、宁静兼而有之,不像我们基督教里只有一个主宰 - 就像由基督教演变而来的正统教派里的万能的主 - 或者说受蹂躏而死的耶稣。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 2018-05-28 15:10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人上钩。”看了有些心酸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 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2018-06-21 08:30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 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2018-06-21 08:30 “在居民区上空明显弥漫看一股粪便的味道。每天都有一辆车收粪便,戏称“蜜罐车”负责把粪便运到城外的大粪场。我永远忘不了拉车的老人在胡同里高声告诉居民他已经来了的喊叫声和敲门声。这时各家的人会匆忙拿着便盆儿跑出来。”也就是说在当时,至少北京的部分平民区,还没有完善的下水道管网系统。难以想象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 2018-05-28 15:10 “有几个外籍教师也在我们食堂吃饭,其中有一位教德语的女教师,她跟一位中国人结婚了。作为外国人她当然有权在外国人食堂进餐,但是她的丈夫不能。因此每一顿饭她买的量都比较大,坐在远离卖饭的窗口,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往饭盒里装一些饭菜。她的脸有疤痕,头的顶骨有一块发白的刀伤。她戴一副薄薄的传教士眼镜。听说,最近一年她千方百计要使某个外国留学生与她的女儿结婚,以便能把女儿带出中国,但是直到此时仍然没有人上钩。”看了有些心酸 对于我这个不信教的人来说,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世界里的那些高雅、虔诚的人物给我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 他们显得那么纯洁、安静和虚怀若谷。诚然他们很神圣,但是在他们身上依然有自然的人性。他们把男与女、温柔与力量合成一体,在他们身上,历练、智识、宁静兼而有之,不像我们基督教里只有一个主宰 - 就像由基督教演变而来的正统教派里的万能的主 - 或者说受蹂躏而死的耶稣。 2017-06-12 09:10 对于我这个不信教的人来说,早期佛教造像艺术世界里的那些高雅、虔诚的人物给我留下一种深刻的印象 - 他们显得那么纯洁、安静和虚怀若谷。诚然他们很神圣,但是在他们身上依然有自然的人性。他们把男与女、温柔与力量合成一体,在他们身上,历练、智识、宁静兼而有之,不像我们基督教里只有一个主宰 - 就像由基督教演变而来的正统教派里的万能的主 - 或者说受蹂躏而死的耶稣。 啊,这一切都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在与人相处时,大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能够相信谁?我敢不敢讲出自己的恶官帝岸,尽管时下这个官邸按不合时宜。对于现行的政治提出疑问,有没有被高密、被谴责、被驱逐的的危险?犹豫意识到危险性,所有的谈话都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下去。但是漫长的旅途打开了进一步接触最有争议的可能性。 2017-06-12 02:26 啊,这一切都关系到人的切身利益。在与人相处时,大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我能够相信谁?我敢不敢讲出自己的恶官帝岸,尽管时下这个官邸按不合时宜。对于现行的政治提出疑问,有没有被高密、被谴责、被驱逐的的危险?犹豫意识到危险性,所有的谈话都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下去。但是漫长的旅途打开了进一步接触最有争议的可能性。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