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 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刘统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86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北上
副标题: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始末
作者:刘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7952
出版时间:2016
页数:520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红军长征途中,在北上和南下的战略抉择上,党中央与张国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毛泽东称之为他“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本书权威、客观地解读了这段隐晦的历史,生动讲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细节。1935年6月懋功会师后,红一、四方面军在荒凉的松潘草地分道扬镳,党中央和红军一部走出草地,开赴抗日前线;张国焘则另立中央,他率领的部队接连遭遇了南下失利、三过草地、西路军失败等重大挫折,党和中国革命的事业也多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毛泽东对当年与张国焘的斗争一直念念不忘,当时的冲突主要集中于红军的战略抉择:张国焘下令南下,毛泽东力主“北上”。后来的历史进程雄辩地证明了,只有“北上”才是正确的和富有远见的决断。 刘统 1951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著作有:《东北解放战争纪实》(1997)、《华东解放战争纪实》(1999)、《中原解放战争纪实》(2003)、《唐代羁縻府州研究》(1998)、《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2006)、《跨海之战:金门•海南•一江山》(2009);编著有:《亲历长征:来自红军长征者的原始记录》(2006)、《早年毛泽东:传记、史料与回忆》(2011)。 在毛泽东为数不多的外国友人中,斯诺无疑是与其友谊最深的一位朋友。毛泽东不会忘记,1936年他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刚刚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又面临蒋介石的军事包围。在那个艰难时刻,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却冒着生命危险,毅然... 本朝写本朝,对材料的取舍以及对相同史料的解读角度,都使可信度大打折扣。一边说张国焘内心有仇恨,所以他的回忆录不大能信,一边频繁引用大陆六十年代的谈话。很想知道,再过几百年,这部分历史将以怎样的面貌示人,所谓揭开了面纱的历史,还是不是它原本的样子。 为研究我党组织建设而读。看到一支经过严峻考验的信仰坚定的有战斗力的团队,对革命形势和方向准确判断对战略大局准确把握的领导人,统一思想的强大力量与偏颇时的危险,一定程度上决定历史走向的关键人物与关键时刻,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和把一手烂牌打好的,以及历史记录中的黑匣子,唏嘘不已! 在复杂的GD政治话语中,中央给张国焘扣了好几顶帽子:诸如军阀作派、愚民、个人主义等等。但是,在我个人的总结里,我只看到张国焘必败的唯一致命伤——那就是“机会主义”。 他大概坚信:所有的主义都是假的,只有实力的互相转换(诸如军事实力、党内的亲信数量等),才能够站... 此书上市时,刘统老师在三联书店作了两天讲座。我去听了第一天,讲的是此书前面的内容,刘老师亲自考察了当年长征的地点,提出湘江战役后减员严重出了牺牲之外,应该有大量战士离开了部队。第二天应该正好说到纷争内容时,因为有事没有去听,想着直接读书来接续吧。读完感觉刘... 张国焘的异心在懋功会师时见到一方面军时就应该有了,看到自己红四方面军兵强马壮,而红一方面军衣衫褴褛,难免在心中认为自己的指挥方针是正确的,认为红四方面军是才是未来红军发展的主力。但是从路线选择上又看出了张国焘本身投机主义者的短板,意图南下,无非是希望可以靠... 说的是懋功会师到张国焘叛逃的一段历史。四方面军从一开始的兵强马壮,到后来西路军兵败河西,令人唏嘘。作者用研究古代史的方法来研究党史,注重细节,力求公正,做得相当不错了。一些问题限于资料的有限和时代的局限,不能说得透彻,也能理解。作者说,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 《北上》,刘统著,三联书店,2016年9月北京第1版。春节假期看了这一本书。老板推荐的,确实不错,在正史中算是有内容而且下工夫写的。对北上与南下争端、对西路军失败,都有客观描述。但总还是有问题无法说得更细,特别是西路军问题,也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至于读者如何判断... 这本书,详细地叙写了红军长征过程中,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分裂、再次会师,又在蒋介石的围剿下,西路军(红四方面军的一部分)渡过黄河,另谋出路,与军阀血战,惨败于祁连山。最后以批判张国焘、张国焘叛党出走结束。党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就此终结。个人的荣辱功... 好书,有史德的好书。 1.这样的史书,能出版,就是时代的进步; 2.创业维艰,1935年,一、四方面军,毛与张国焘对于北上的分歧,是一个生死坎,当时8:1的军队实力对比,稍有不慎,历史都会重写,毛无法说服张北上,只能在凌晨二点,带领一方面军连夜静悄悄北跑; 3.1936年1... 这本书解答了很多疑问,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路线是如何确定的,为什么要分成三个方面军,红一、二、四方面军的经历如何,与建国后分封军衔有何关系…… 读完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打破仅仅学习历史课而形成的对各个历史人物的刻板印象。 这段历史并不遥远,书中的描写十分... 这类主题的书籍是第一次阅读,受人推荐,加之闲来无事,没想到,不是兴趣很大一气呵成,但也不至于读了几次便随风逝去。有读的欲望,又不至于不舍昼夜,是挺好的一种类型书籍,主题也是挺不错的。一个人的思想受到其所阅读的内容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多是潜意识的影响。读科幻... 《北上》,一部把中共党史写得和《三国演义》一样的著作。 西路军的惨烈战斗,着实让人扼腕叹息。马家军不管是想保住青海的地盘,还是向蒋介石“尽忠”,其在战场上的表现都与贵州、四川的军阀不同,历次的疯狂进攻都表明他们不是要赶走西征军,而是要彻底消灭之。这... 北上,充满悲伤,真实沉重。红二方面军为了储备过草地的粮食,牺牲10人拦截藏人牧群,但不会赶牛,疏忽间牛羊逃散,又损失几十发子弹,最终牛羊逃得更凶。冻死、饿死近500人。那本是一个物资极贫乏的时刻,心酸。 2017-07-09 10:52 北上,充满悲伤,真实沉重。红二方面军为了储备过草地的粮食,牺牲10人拦截藏人牧群,但不会赶牛,疏忽间牛羊逃散,又损失几十发子弹,最终牛羊逃得更凶。冻死、饿死近500人。那本是一个物资极贫乏的时刻,心酸。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 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 2017-06-26 16:17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然场面比较火爆,但同样是只有口角没有动武。(李特随西路军余部退至新疆,后被秘密处决,死因至今成迷)战争真的是比哪一方犯错误少。在领导正确路线清晰之时,红军无论面对何种强敌,即便不是摧枯拉朽战无不胜,起码也能瞬息之间闪展腾挪安全脱身。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红军时期实在不能算多,更多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斗内耗,白白消耗本就命悬一线的本钱,实在令人扼腕。而且不得不说,早期苏维埃和红军自相残杀的效率比国民党的屠刀高多了。纵观整个长征过程,除了西路军时期损失了较多的高级干部之外,其他时候红军高级干部基本没有太多的战斗伤亡,高级干部基本上都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说回此书,虽然全篇近四十万字,用时却不长,这与通篇多为叙述,且基本没有新材料新发现有很大关系。此书引用来往电文密度甚至不如王树增的《长征》,而且通篇没有一幅地图实在是个遗憾。对这段历史已有了解的读者可以略过此书了。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 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 2017-06-26 16:17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然场面比较火爆,但同样是只有口角没有动武。(李特随西路军余部退至新疆,后被秘密处决,死因至今成迷)战争真的是比哪一方犯错误少。在领导正确路线清晰之时,红军无论面对何种强敌,即便不是摧枯拉朽战无不胜,起码也能瞬息之间闪展腾挪安全脱身。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红军时期实在不能算多,更多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斗内耗,白白消耗本就命悬一线的本钱,实在令人扼腕。而且不得不说,早期苏维埃和红军自相残杀的效率比国民党的屠刀高多了。纵观整个长征过程,除了西路军时期损失了较多的高级干部之外,其他时候红军高级干部基本没有太多的战斗伤亡,高级干部基本上都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说回此书,虽然全篇近四十万字,用时却不长,这与通篇多为叙述,且基本没有新材料新发现有很大关系。此书引用来往电文密度甚至不如王树增的《长征》,而且通篇没有一幅地图实在是个遗憾。对这段历史已有了解的读者可以略过此书了。 看到红军过草地,穿越藏区,为收粮食与藏民的矛盾。吐司、喇嘛庙的奢侈、丰富与藏民的穷苦、简陋。 毛主席说的共产党在革命时借的唯一外债…… 这些真切的现象和拼凑出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实情,并且这些实情是反常理的。比起文艺地天真地认为喇嘛吐司的宗教礼序来,这些史料也能从侧面照亮客观与理性。 2017-06-07 23:35 看到红军过草地,穿越藏区,为收粮食与藏民的矛盾。吐司、喇嘛庙的奢侈、丰富与藏民的穷苦、简陋。毛主席说的共产党在革命时借的唯一外债……这些真切的现象和拼凑出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实情,并且这些实情是反常理的。比起文艺地天真地认为喇嘛吐司的宗教礼序来,这些史料也能从侧面照亮客观与理性。 好段子。 红一、红四攻打毛尔盖,守敌是胡宗南一营,营长李日基。 李日基被打得求救胡宗南,请求增援。 胡宗南回电:”电到后该营即刻撤回,并将电台砸毁。回来士兵一人赏洋10元,带回武器一支赏洋20元。“李日基逃亡心切,电报译出到“将电台砸毁”就砸了电台,趁夜单身逃跑。毛尔盖守敌全部被歼。 李日基逃回松潘,副官处叫他领赏,他并不知何赏之有。 ——大概意思,出处在李炳藻《在川西北截击红军的经过》《围追堵截红军长... 2017-06-08 19:29 好段子。红一、红四攻打毛尔盖,守敌是胡宗南一营,营长李日基。李日基被打得求救胡宗南,请求增援。胡宗南回电:”电到后该营即刻撤回,并将电台砸毁。回来士兵一人赏洋10元,带回武器一支赏洋20元。“李日基逃亡心切,电报译出到“将电台砸毁”就砸了电台,趁夜单身逃跑。毛尔盖守敌全部被歼。李日基逃回松潘,副官处叫他领赏,他并不知何赏之有。——大概意思,出处在李炳藻《在川西北截击红军的经过》《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上册。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0年,第389页。 聂荣臻写给后续周恩来部队的信里提醒了要带握具,沿路掩埋牺牲的战士。 这是前行部队的经验。 呼…… 2017-06-14 22:35 聂荣臻写给后续周恩来部队的信里提醒了要带握具,沿路掩埋牺牲的战士。这是前行部队的经验。呼…… 北上,充满悲伤,真实沉重。红二方面军为了储备过草地的粮食,牺牲10人拦截藏人牧群,但不会赶牛,疏忽间牛羊逃散,又损失几十发子弹,最终牛羊逃得更凶。冻死、饿死近500人。那本是一个物资极贫乏的时刻,心酸。 2017-07-09 10:52 北上,充满悲伤,真实沉重。红二方面军为了储备过草地的粮食,牺牲10人拦截藏人牧群,但不会赶牛,疏忽间牛羊逃散,又损失几十发子弹,最终牛羊逃得更凶。冻死、饿死近500人。那本是一个物资极贫乏的时刻,心酸。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 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 2017-06-26 16:17 从长征一、四方面军懋(mao)功会师一直讲到张国焘出走延安脱党投敌。其中松潘草地两军分道扬镳前后,被毛泽东称为“一生中最黑暗时刻”,这也成了此书的绝佳宣传推广词。比起之前各个苏区疯狂左倾肃反的尸山血海,这段历史除了比较压抑,其实倒还显得难得的克制,争端都通过隔空电文来体现,没有出现同室操戈的红军打红军。最激烈的对峙也就是出现在一三军团北上之后,四方面军参谋长李特追上队伍拉回四方面军人员的时刻,虽然场面比较火爆,但同样是只有口角没有动武。(李特随西路军余部退至新疆,后被秘密处决,死因至今成迷)战争真的是比哪一方犯错误少。在领导正确路线清晰之时,红军无论面对何种强敌,即便不是摧枯拉朽战无不胜,起码也能瞬息之间闪展腾挪安全脱身。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红军时期实在不能算多,更多的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内斗内耗,白白消耗本就命悬一线的本钱,实在令人扼腕。而且不得不说,早期苏维埃和红军自相残杀的效率比国民党的屠刀高多了。纵观整个长征过程,除了西路军时期损失了较多的高级干部之外,其他时候红军高级干部基本没有太多的战斗伤亡,高级干部基本上都是死在自己人手里。说回此书,虽然全篇近四十万字,用时却不长,这与通篇多为叙述,且基本没有新材料新发现有很大关系。此书引用来往电文密度甚至不如王树增的《长征》,而且通篇没有一幅地图实在是个遗憾。对这段历史已有了解的读者可以略过此书了。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