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史 虚无与万物之间 [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大历史
副标题:虚无与万物之间
作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74860
出版时间:2016
页数:454
定价:88.00
内容简介: 比尔盖茨被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观念震撼,斥资一千万美元精心打造的在线大历史教学项目→https://school.bighistoryproject.com/bhplive (本书是该项目全部内容第一次集结出版) 本书第一作者在TED的演讲:The hist 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http://www.ted.com/talks/david_christian_big_history ................... ※名人推荐※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 比尔盖茨被本书作者大卫·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观念震撼,斥资一千万美元精心打造的在线大历史教学项目→https://school.bighistoryproject.com/bhplive (本书是该项目全部内容第一次集结出版) 本书第一作者在TED的演讲:The hist ory of our world in 18 minutes→http://www.ted.com/talks/david_christian_big_history ................... ※名人推荐※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大卫·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盖茨,“微软之父” ................... ※编辑推荐※ 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 打破地域、种族界限的历史 改变了比尔·盖茨的思考方式 ★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 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盖茨倾情 ................... ※内容简介※ 《大历史》所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的过去,还包括地球的过去,乃至宇宙的过去。阅读本书,读者将会追溯一段始于138亿年前的历史,这段历史以大爆炸和宇宙出现为开端。大历史包含了宇宙学、地球与生命科学、人文历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它们融合为一种单一的、具有普遍性的历史叙述,对宇宙以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做出了尽可能科学、全面的介绍。 书中总结出大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某种全新事物的出现。他们将这些突破称为“门槛”。从宇宙到地球,从最初的生命到人类,从农耕文明到现代革命,作者按照从“无”到“有”的顺序,以八次突破为线索,勾勒出世间万物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本书以大历史的视角,对我们的近期未来和遥远未来做出了预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 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 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刘耀辉,湖南邵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领域为英国史、近代欧洲思想文化、西方史学理论等。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译著主要有《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史诗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追寻文明的起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第1章 前3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2章 第4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3章 第5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 · · · · · 第1章 前3道门槛:宇宙、恒星和新化学元素 第2章 第4道门槛:太阳、太阳系与地球的出现 第3章 第5道门槛:生命的出现 第4章 第6道门槛:人亚科原人、人类与旧石器时代 第5章 第7道门槛:农业起源与农业时代早期 第6章 跨越一道小门槛:城市、国家与农耕文明的出现 第7章 第一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 欧亚大陆 第8章 第二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非洲- 欧亚大陆 第9章 第三部分:农耕文明时代的其他世界区 第10章 即将跨越第8道门槛:迈向现代革命 第11章 跨越第8道门槛:通向现代性的突破 第12章 人类世:全球化、发展与可持续性 第13章 更多门槛?未来的历史 词汇表 出版后记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认识艺术(全彩插图第8版)》,《沟通的艺术(插图修订第15版)》,《英文语法作文大全》,《翻译的技巧》,《世界史》 等。 这是我今年买得最后悔的一本书,宏大的观念与叙事,不是我的菜呀!很多要买这本书的人小心了。感觉这本书像拜占庭的艺术品一样,精致而毫无生气。 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讲述超大时间和空间尺度的起源的故事,就是大历史,得益于精密计时革命,才能测距万物所跨越的时间尺度,大历史从简单到复杂跨过了八道门槛:大爆炸、恒星、元素、行星、生命、智人、农业、现代世界。 成王败寇,我们所了解的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所有的失败者注定会被历史所遗忘。即使不被遗忘也是作为陪衬用来烘托歌颂胜利者。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从科普的角度来讲,本书涉及的科目太多,信息密度不小,而且有些东西还是比较难懂,需要自己去查阅更多的资料来了解。另外不知道是翻译还是原著的锅,书的文笔是在是太差,真的感觉就是流水账一般。总结下来,就是作为科普读物,不够通俗易懂;作为专业读物,又显得有些死气沉沉,深度不足。当然,我觉得这本书最对我来说最大的功用就是让我对上学学的一些知识进行了一番梳理。 并没有完全读完,名为大历史,也决定了不能事无巨细的讨论每个话题,对于没有多学科基础的读者并不友好 书是出版公司赠书,太厚太重,收到后拖了几个月才终于趁着过年读完,年假期间几乎所有阅读时间都花在上面了,但非常值得。因为是理工科背景,历史基本只靠自己看闲书,我的知识结构一直很不完整,虽然也啃过汤因比的《历史研究》,此外零零碎碎读过某些特定区域特定阶段的历史... 普世史的回归——读《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辛西娅•布朗(Cynthia Brown)、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所著的《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由后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于2016年8月出版。三位作者... 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机场书店里,记得是翻到里面讲到“交换网络”,让没什么历史知识积累的我感到新鲜,因此萌生想读的愿望。这本书具有后浪“大学堂”这些引进教材的一贯篇幅,内容丰富详实,我断断续续在家里、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读完后当然觉得收获很... 学术书籍很少会把自然事件放在历史事件中书写,更不用说那些早于人类乃至星球形成的阶段——那甚至连“史前”都称不上。因为那些事件都是自然界中确定的事实,没有任何可供讨论的余地。我们可以讨论十字军东征对欧洲和世界的作用,我们也可以讨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价值,我们甚... 说起大历史,不禁想念在师大读书的日子。那是2013年的春天,国际大历史学会的罗柏安先生来师大讲学,自己有幸去旁听。其实自己的英语水平很差,听不太懂罗柏安先生讲什么,但是通过看PPT,大致明白了什么是大历史,这算是与大历史的缘分吧。没想到两年之后的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 关于历史,我们从小最熟悉的莫过于两句“名人名言”: 英国哲学家培根: 读史使人明智。 以及唐朝皇帝李世民说过的: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们在学生时代学到的历史,往往分的很细致,比如:《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根据国家+... 文/宝木笑 “Zwei Dinge erfuellen das Gemuet mit immer neuer und zunehmender Bewunderung und Ehrfurcht, je oefter und anhaltender sich das Nachdenken damit beschaeftigt: der bestirnte Himmel ueber mir und das moralische Gesetz in mir.”(“有两种东西,我... 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与教学中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大历史”。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明确提出。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杂志发表《为“大历史”辩护》一文,倡导史学家应该从整个宇宙的时段研究历史。“大历史”试图建构一种普遍适用的起源故事,利用... 历史是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可以说,自从出现了人类便有了人类的历史。但是历史又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在19世纪中叶以后才逐渐从文学艺术、宗教神学、哲学等领域逐渐独立出来,最终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一个多世纪前,为了对抗哲学,新生的历史学不惜与社会科学结盟,特... 历史为何物?众说纷纭。有一点得公认:历史必与时间相牵连。 漫长岁月湮埋了多少故事的痕迹,也许你也因无法找到答案而感到沮丧。这并不是你的问题,因为过去的历史大多出于假想和推断,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有谁可以说清楚,从虚无到存在,从懵懂到知晓,究竟耗费了... 在大爆炸发生几十万年后,宇宙是非常简单的。当时,没有星系,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当然也没有生命有机体。 整个宇宙温差不超过 0.0003 摄氏度。宇宙各地似乎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没有多样性,事实上也没有令其变得有趣的人和事物。 第一批恒星的出现被当作第 2 道主要门槛,因为它们的存在让宇宙变得更加明亮、更复杂和更多样化。 1,最初的星系和恒星是如何形成的? 「当新的氦原子经过聚变而形成时,正在它所的原子星云的... 2017-11-25 00:05  1人喜欢 在大爆炸发生几十万年后,宇宙是非常简单的。当时,没有星系,没有恒星,没有行星,当然也没有生命有机体。 整个宇宙温差不超过 0.0003 摄氏度。宇宙各地似乎都是一样的,没有变化,没有多样性,事实上也没有令其变得有趣的人和事物。 第一批恒星的出现被当作第 2 道主要门槛,因为它们的存在让宇宙变得更加明亮、更复杂和更多样化。 1,最初的星系和恒星是如何形成的?「当新的氦原子经过聚变而形成时,正在它所的原子星云的核心产生了巨大热量。 每个星云核心的这种大熔炉,阻止了星云进一步塌缩,并且让它稳定下来。在早期宇宙中,当这个过程在巨大的、不断塌缩的物质星云中不断重复出现时,最初的星系就出现了,它们由几十亿颗恒星组成,宇宙也逐渐变得明亮。」 2,恒星 - 光 - 生命恒星本质上是氢元素(还有一些氦元素)的巨大储藏库,中心温度极高,当氢原子核(即质子)落入中心时,它们就会聚变成氦原子核。 位于每颗恒星核心的熔炉产生的热和光缓慢地穿过恒星,最终逃逸到空旷的太空。每颗恒星都能够持续发出光和热。 我们的太阳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在 45 亿年前形成的,它可能会存在 80 亿年或 90 亿年,因此,它已经度过了一半的生命。 新兴的恒星成为炙热的场所,能量由之倾斜到广袤寒冷的太空。从恒星流入周围空间的能量流,最终会创造出包括人类在内的、更复杂的实体。 让早期观察家很着迷的是,各个大陆能够像拼图游戏的拼块那样拼在一起。 1596 年,荷兰绘图室亚伯拉罕·奥特柳斯指出,美洲大陆肯定由于地震和大洪水而被迫与欧洲大陆“分离”; 1620 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指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完美契合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1750 年,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德·布丰说,南美洲和非洲以前肯定是连在一起的; 1858 年,法国地理学家安东尼奥·斯奈德 - 佩莱格里尼绘制了首批“之前和之后”... 2017-05-08 22:38  1人喜欢 让早期观察家很着迷的是,各个大陆能够像拼图游戏的拼块那样拼在一起。 1596 年,荷兰绘图室亚伯拉罕·奥特柳斯指出,美洲大陆肯定由于地震和大洪水而被迫与欧洲大陆“分离”; 1620 年,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指出,大西洋两岸海岸线的完美契合绝对不是一种巧合; 1750 年,法国博物学家乔治·德·布丰说,南美洲和非洲以前肯定是连在一起的; 1858 年,法国地理学家安东尼奥·斯奈德 - 佩莱格里尼绘制了首批“之前和之后”系列世界地图,表明美洲曾经与欧洲、非洲是一个整体。 19 世纪早期, 德国地理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证明了巴西的岩石与刚果的非常类似,他认为,这些大陆曾经连在一起,知道一次巨大海啸开凿出大西洋。 旅行到其它大陆的博物学家开始注意到,南美洲和非洲存在相同类型的海洋生物和爬行动物。 1885 年,奥地利地质学家爱德华·瑟斯公布了首次得到充分论证的大陆漂移理论,他认为,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有大陆都被挤压成两个超级大陆。 20 世纪初,美国地质学家弗兰克·泰勒和霍华德·贝克分别指出大陆发生移动。 1915 年,德国气象学家,也是大陆漂移说的“奠基人”阿尔弗雷德·韦格纳出版著作《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他提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几亿年前结合成了一个超级大陆,称之为泛大陆。在中生代,泛大陆逐渐分裂为较小的大陆,然后它们逐渐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他的理论遭到了反对,被称为荒唐透顶,因为他无法找出能够推动整块大陆在地球表面移动的力。 1928 年,苏格兰地质学家亚瑟·霍姆斯在著作《漂移的大陆》中之处,大陆或许由于地幔中炽热的、半熔融的岩浆流动而发生移动,这非常接近当时解释大陆漂移的理论; 20 世纪 30 年代晚期,美国地质学家戴维·格里格斯证明,在足够大的压力和极端高温下,固态岩石会流动。 …… 韦格纳去世 30 年后,这些科学家形成了一个坚定的支持大陆漂移说的小圈子。 20 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大量发现才最终促使大多数科学家承认,韦格纳一直是正确的。 在15世纪,甘蔗种植园已经出现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后来被引入大西洋东部被征服的新土地上。这些早期种植园使用奴隶劳动,为后来美洲的开发提供了残忍而有效的模版。哥伦布的岳父在加那利群岛拥有一个甘蔗种植园。哥伦林第二次美洲之行时,就将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用非洲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荷兰、英国和法国入侵者纷纷将甘蔗引入加勒比海地区。成功.. 2018-12-09 14:05 在15世纪,甘蔗种植园已经出现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后来被引入大西洋东部被征服的新土地上。这些早期种植园使用奴隶劳动,为后来美洲的开发提供了残忍而有效的模版。哥伦布的岳父在加那利群岛拥有一个甘蔗种植园。哥伦林第二次美洲之行时,就将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用非洲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荷兰、英国和法国入侵者纷纷将甘蔗引入加勒比海地区。成功的甘蔗种植园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样也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设备正在出现的非洲奴隶贸易很快开始提供美洲所需的劳动力,加勒比海地区尤其需要这种动力,因为当地土著人口在欧洲疾病来临之后基本灭绝了。欧洲投资人提供绝大部分资金,非洲奴隶贩子提供劳动力,而欧洲消费者则提供需求。种植园制度在16世纪之后扩大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上,比如烟草,在18世纪扩大到棉花种植。种植园制度把非洲、欧洲和美洲连接在一个单独的交换网络之中。非洲奴隶贩子向欧洲商人出售奴隶,换取金属制品、武器、纺织品、酒和其他欧洲产品。随着奴隶贸易的扩大,它重塑了整个非洲社会,创造了好战的、以抓捕奴隶为目的的政权,通常武装以欧洲的武器。欧洲商人则将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种植园经济一一尤其在加勒比海地区一一变得非常专 门化,以至于它们不得不进口欧洲食物和衣物或北美农产品,它们的主要产品藤糖被运到北方酿造成朗姆酒,或者作为一种甜味剂在欧洲快速发展的城市出售。这样,欧洲、非洲海岸以及英国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殖民地之间,就出现了一种有利可图的三角贸易体系 (参见地图10.7)。英格兰和新英格兰的商人和投资者、加勒比海地区的种植园主以及西非、中非和南非的奴隶贩子都获得了丰厚利润。主要受害者是千百万非洲人,他们被当作货物交易,他们的廉价劳动让种植园变得如此有利可图。 组织上的、财政上的和技术上的扶持让这些探险成为可能,无疑也可能促使中国人抵达美洲,前提是他们有这方面的动机或者了解这么做所需要的深海风向和洋流知识。然而,印度洋丰富的市场近在咫尺,危险的对手又如此之少(除了来自北方的危险),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富足,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动机派遣船只绕过非洲进入大西洋或向东驶入浩渺的太平洋搏击凶险的风浪。这种动机的局限性很快就变得一目了然:永乐帝死后,随后的洪熙帝和... 2018-12-09 14:03 组织上的、财政上的和技术上的扶持让这些探险成为可能,无疑也可能促使中国人抵达美洲,前提是他们有这方面的动机或者了解这么做所需要的深海风向和洋流知识。然而,印度洋丰富的市场近在咫尺,危险的对手又如此之少(除了来自北方的危险),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富足,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动机派遣船只绕过非洲进入大西洋或向东驶入浩渺的太平洋搏击凶险的风浪。这种动机的局限性很快就变得一目了然:永乐帝死后,随后的洪熙帝和宣德帝放弃了这些探险一一它们耗资巨大,也促使资源和注意力偏离了受到威胁的中国北部边境。事实上,中国从远洋探险中获得的政治、经济或军事价值很小,因此,这种决定是合情合理的 我们只能够为极小的一部分过去提供确切的年代,它们要么恰好被人们记住了,要么刚好有文献记载。 20世纪中期之前,书名文献提供了最重要和最可靠的方式以确定过去事件的年代。结果,历史意味着“通过书面文献材料考察的过去”。 很不幸,尽管书面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日期,但是,他们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局限于很小一部分,即它们恰好阐明的那部分。于是,历史仅仅指“人类的历史”。更糟糕的是,在实践中,历.. 2016-08-29 22:39 我们只能够为极小的一部分过去提供确切的年代,它们要么恰好被人们记住了,要么刚好有文献记载。 20世纪中期之前,书名文献提供了最重要和最可靠的方式以确定过去事件的年代。结果,历史意味着“通过书面文献材料考察的过去”。 很不幸,尽管书面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靠的日期,但是,他们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局限于很小一部分,即它们恰好阐明的那部分。于是,历史仅仅指“人类的历史”。更糟糕的是,在实践中,历史只不过是富有者和有权势者的历史,因为只有这些人能够创作书评文献(或者雇佣书记官替他们完成)。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在最近几个世纪大众识字率提高之前,历史的主体是帝王将相、他们发动的战争、他们创作的文字以及他们信奉的神灵。……总而言之,史学家对书面文献的依赖,意味着历史基本上是关于那些会写作之人(他们只占人类很小一部分)的历史家。因此,毫不奇怪,历史事实上仅仅是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 P3 历史事实上仅仅是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 P6 大多数起源故事(origin story)是由一个特定社会为自己建构起来的,它们往往强调不同集群之间的差别 P7 垂死的恒星开始形成新的原子和新的化学元素 当大部分宇宙依然很简单时,在星系内部,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 P21 视差(parallax) 观察者位置的移动导致两个固定物体之间关系的明显变化 P25 希格斯玻色子 这种粒子解释了为何所有物质都有质量 P26 能量由移动和形塑物质的... 2017-03-04 11:24 P3历史事实上仅仅是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P6大多数起源故事(origin story)是由一个特定社会为自己建构起来的,它们往往强调不同集群之间的差别P7 垂死的恒星开始形成新的原子和新的化学元素当大部分宇宙依然很简单时,在星系内部,事物变得越来越复杂P21视差(parallax) 观察者位置的移动导致两个固定物体之间关系的明显变化P25希格斯玻色子 这种粒子解释了为何所有物质都有质量P26能量由移动和形塑物质的力构成P32在物质碰巧稍多的地方,引力也就更大,它将这些区域向内挤压。当由暗物质和原子物质构成的巨大星云向内部坍缩时,它们的温度就开始上升把更多能量压缩到一个更小空间,温度就会上升当新的氦原子经过聚变而形成时,正在塌缩的原子星云的核心产生了巨大热量。每个星云核心的这种大熔炉,阻止了星云进一步塌缩,并且让它稳定下来。在早期宇宙中,当这个过程在巨大的、不断塌缩的物质星云中不断重复出现时,最初的星系就出现了,它们由几十亿颗恒星组成,宇宙也逐渐变得明亮P80最后的共同祖先(LUCA, last universal common ancestor)P90生命只能来自于生命(拉丁文 omnevivum ex viva)P107“如果我们进化得更快的话,我们可能早就灭绝了”P120一个共振发声的气腔:人类以被呛到的小小风险换来了语言使用的可能P136直到距今一万年,与人类的广泛分布相近的,只有狮子P139把人类历史视作一个持续不断的“进步”故事是一种危险的做法P184妇女的工作有如下特征:容易中断也容易重新开始,不会将小孩置于潜在的危险中,不会要求劳动者远离家门P196埃及避免了土壤的盐碱化,因为尼罗河每年的泛滥冲走了所有堆积起来的盐分P234庞大的波斯帝国——现在已经被改造为一种松散的、希腊化的商业和文化“文明”——从空间上把欧洲和亚洲连接起来,也从时间上把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创造与罗马人的来临结合在一起P313从数学上说,假设网络中呃节点数为N,那么连线的数量(L)=N*(N-1)/2大型共同体中创新的速度比小型共同体更快。这就解释了为何大规模人口增长本身往往会促进集体学习P314在所有的创新动机中,最强有力的也许是商业,即货物、服务和劳动力的竞争市场的存在P338P343《圣经》的《但以理书》:“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P386就像人类历史中每一次重要变化一样,现代革命看起来既是创造性的,也是破坏性的P393在许多前殖民地,帝国主义的强制性统治似乎被市场微妙地强制所取代。许多新独立的国家发现,他们自己在高度商业化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里挣扎(机会渺茫),因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似乎掌控一切P402经济学家都很熟悉的积极的反馈循环:当更多人购买曾经昂贵的消费品时,生产和信贷的成本就会降低,这样一来,更多的人有能力购买它们P403在人类对资源的掌控力不断增加的背后,有两个根本的变化:对能源掌控力的增强和对创新本身掌控力的增强P407消费资本主义代表着一种伦理革命,因为它赞美消费和奢华,而不是鼓励克制和节俭,即农业社会的传统美德P426失败的国家 failed state 把很多影响历史的很多变量,比如气候,地理环境等纳入到历史研究体系中。同时,把很多研究方法比如经济模型,体质人类学研究方法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纳入到历史研究方法中,还把历史载体的范围大大扩展了,由最初的文字载体,到考古文物的载体,到现在的地质学,基因测年等 2018-01-04 18:00 把很多影响历史的很多变量,比如气候,地理环境等纳入到历史研究体系中。同时,把很多研究方法比如经济模型,体质人类学研究方法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纳入到历史研究方法中,还把历史载体的范围大大扩展了,由最初的文字载体,到考古文物的载体,到现在的地质学,基因测年等 精密计时革命之后的历史 20世纪中期,测定过去事件年代的新方法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此后我们能够为所有文献都未曾记载的事件提供确切日期,这些事件可以回溯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甚至宇宙的起源。 在这些新技术中,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建立在放射性测年法( radiometric dating)之上放射性测年技术的依据在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会遵循一种很有规律的节奏,最终形成新的子物质( daughter materials)这意味着,如.. 2018-01-03 17:28 精密计时革命之后的历史 20世纪中期,测定过去事件年代的新方法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此后我们能够为所有文献都未曾记载的事件提供确切日期,这些事件可以回溯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甚至宇宙的起源。 在这些新技术中,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建立在放射性测年法( radiometric dating)之上放射性测年技术的依据在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会遵循一种很有规律的节奏,最终形成新的子物质( daughter materials)这意味着,如如果你有一块含放射性元素(比如铀)的材料你就可以测量有多少子物质(比如铅)已经形成,从而能够估算出这块材料的形成时间。 20世纪10年代,以这种方式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潜能得到了重视,但是,放身射性测年技术在当时还不太可靠,也不便宜,因而无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得到广泛使用。碳-14纪年是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放射性测年技术,因为这种测年方法建立在碳的一种特殊形式(或同位素,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内核具有不同中子数,因此,它们的原子重量也有点不一样)的衰变之上。碳-14测年由威拉德·F利比( Willard I. Libby)于20世红0年代早期开发。利比曾经在核武器工厂工作,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能力分离和测量特元素(就核武器研制来说,是指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碳-14测年革新了考古学,促考古学有可能测定5万年之前的含碳物质(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绝大多数残留物)。这比文己载的最早时间要古老10倍。很快,许多其他的放射技术得到开发,从而让我们的年代主时间上回溯得更久远。这些方法使用了放射性物质,比如衰变很慢的铀元素,这样,就可以测定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之前形成的物质的年代。1953年,克菜尔·佩特森(Caderson)通过测定陨石中铀衰变产生的铅,从而确定了地球的年龄。 在15世纪,甘蔗种植园已经出现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后来被引入大西洋东部被征服的新土地上。这些早期种植园使用奴隶劳动,为后来美洲的开发提供了残忍而有效的模版。哥伦布的岳父在加那利群岛拥有一个甘蔗种植园。哥伦林第二次美洲之行时,就将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用非洲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荷兰、英国和法国入侵者纷纷将甘蔗引入加勒比海地区。成功.. 2018-12-09 14:05 在15世纪,甘蔗种植园已经出现在地中海塞浦路斯、克里特岛以及西西里岛等地,后来被引入大西洋东部被征服的新土地上。这些早期种植园使用奴隶劳动,为后来美洲的开发提供了残忍而有效的模版。哥伦布的岳父在加那利群岛拥有一个甘蔗种植园。哥伦林第二次美洲之行时,就将甘蔗带到了圣多明各。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在巴西建立了用非洲奴隶劳动的甘蔗种植园。17世纪早期,荷兰、英国和法国入侵者纷纷将甘蔗引入加勒比海地区。成功的甘蔗种植园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样也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设备正在出现的非洲奴隶贸易很快开始提供美洲所需的劳动力,加勒比海地区尤其需要这种动力,因为当地土著人口在欧洲疾病来临之后基本灭绝了。欧洲投资人提供绝大部分资金,非洲奴隶贩子提供劳动力,而欧洲消费者则提供需求。种植园制度在16世纪之后扩大到其他产品的生产上,比如烟草,在18世纪扩大到棉花种植。种植园制度把非洲、欧洲和美洲连接在一个单独的交换网络之中。非洲奴隶贩子向欧洲商人出售奴隶,换取金属制品、武器、纺织品、酒和其他欧洲产品。随着奴隶贸易的扩大,它重塑了整个非洲社会,创造了好战的、以抓捕奴隶为目的的政权,通常武装以欧洲的武器。欧洲商人则将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种植园经济一一尤其在加勒比海地区一一变得非常专 门化,以至于它们不得不进口欧洲食物和衣物或北美农产品,它们的主要产品藤糖被运到北方酿造成朗姆酒,或者作为一种甜味剂在欧洲快速发展的城市出售。这样,欧洲、非洲海岸以及英国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北美殖民地之间,就出现了一种有利可图的三角贸易体系 (参见地图10.7)。英格兰和新英格兰的商人和投资者、加勒比海地区的种植园主以及西非、中非和南非的奴隶贩子都获得了丰厚利润。主要受害者是千百万非洲人,他们被当作货物交易,他们的廉价劳动让种植园变得如此有利可图。 组织上的、财政上的和技术上的扶持让这些探险成为可能,无疑也可能促使中国人抵达美洲,前提是他们有这方面的动机或者了解这么做所需要的深海风向和洋流知识。然而,印度洋丰富的市场近在咫尺,危险的对手又如此之少(除了来自北方的危险),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富足,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动机派遣船只绕过非洲进入大西洋或向东驶入浩渺的太平洋搏击凶险的风浪。这种动机的局限性很快就变得一目了然:永乐帝死后,随后的洪熙帝和... 2018-12-09 14:03 组织上的、财政上的和技术上的扶持让这些探险成为可能,无疑也可能促使中国人抵达美洲,前提是他们有这方面的动机或者了解这么做所需要的深海风向和洋流知识。然而,印度洋丰富的市场近在咫尺,危险的对手又如此之少(除了来自北方的危险),再加上中国自身的富足,因此,中国政府完全没有动机派遣船只绕过非洲进入大西洋或向东驶入浩渺的太平洋搏击凶险的风浪。这种动机的局限性很快就变得一目了然:永乐帝死后,随后的洪熙帝和宣德帝放弃了这些探险一一它们耗资巨大,也促使资源和注意力偏离了受到威胁的中国北部边境。事实上,中国从远洋探险中获得的政治、经济或军事价值很小,因此,这种决定是合情合理的 原文开始 不断増长的市场和商业 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市场活动也增加了。在伊斯兰世界,商业的地位一直高于它在其他农耕文明中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先知穆军默德本人就是一名商人,政府通常很热心地支持商业,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好处。到10世纪,开罗和亚历山大成为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主要商品贸易中心。在中国,金兵于1125年大举南侵,宋朝统治者被迫迁往商业气息更浓厚的江南地区,并且开始对商业产生更.. 2018-12-09 13:43 原文开始 不断増长的市场和商业 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城市和乡村,市场活动也增加了。在伊斯兰世界,商业的地位一直高于它在其他农耕文明中的地位,部分原因在于,先知穆军默德本人就是一名商人,政府通常很热心地支持商业,并且从中获得经济好处。到10世纪,开罗和亚历山大成为印度洋和地中海之间主要商品贸易中心。在中国,金兵于1125年大举南侵,宋朝统治者被迫迁往商业气息更浓厚的江南地区,并且开始对商业产生更多兴趣,而此前大多数王朝都固守儒家思想轻视商人的传统(参见地图10.5)。为了支付与北方对手即满洲女真的战争费用,宋朝统治者开始从商业中寻找税收,他们向外国商人开放新港口,扩大货币供应,以此促进外贸。市场活动逐渐深入经济之中,进而刺激了农民的专业化,也促进了对农业改良和灌溉技术的投资。在中国宋朝,政府支持商业活动和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各个层面也商业化,这些因 素的综合作用催生了11世纪、12世纪和13世纪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创新。在11世纪、铁的产量超过工业革命之前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官营工厂大规模生产大批盔甲。铜的产量显著增长,宋朝和女真都开始将火药用于战争。纸币大量发行,人们甚至试图让丝绸生产商业化、这些预示着工业革命时期(即700年之后)オ真正飞速发展的创新。 在非洲-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在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商人的相对独立性的刺激下,商业化也变得更具有自发性。在欧亚大陆所有人口比较稠密的定居区,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在增长。公元1400年,世界上最大城市可能是南京,然后依次是印度南部的维査耶纳伽尔、开罗和巴黎。在宋元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在1400年,中国据有世界25大城市中的9个。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区,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威尼斯和热那亚这类城市-国家力量的日益强大,它们的商业影响和军事力量使得它们几乎能够与穆斯林和基督教世界大型帝国进行平等的贸易。也有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在欧亚大陆许多地区,农民在市场出售货物或购买奢侈品。农民被迫参与市场之中,因为税收日益繁重另外,随着人口增长,土地也更加短缺,许多家庭不得不寻找新的收入来源,他们要么出售手工品,要么将家庭成员送到城镇去找工作挣钱。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