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吴钩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
副标题:
作者:吴钩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5491572
出版时间:2016
页数:
定价:38.00
内容简介: 什么?!宋朝已经有了免费书展?!是的,宋朝书展每年5月开展,免费观书还有茶酒招待。 什么?!宋朝已经有了“BBS论坛”?!是的,宋朝旅店墙壁上的题诗(原贴)与和诗(跟贴)曾经结集出版过诗集《鹿奴诗》。 什么?!宋朝也有一位人见人爱的国民老公?!是的,苏东坡集万千女性“宠爱”于一身,连皇后、皇太后都是他的铁杆粉丝。 什么?!宋朝已经有了NGO组织?!是的,范仲淹创建的范式义庄,无偿援助贫寡,持续运转近1000年。 什么?!宋朝有了自来水系统?!是的,苏轼设计、王敏仲建设了广州的自来水系统,以凿空的竹管从白云山引泉水入城。 •••••• 宋朝的繁华与有趣远超出常人的理解,翻开这本《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腾讯•大家专栏作家、著名宋史研究者吴钩将用近100幅古画以及正史史料为你还原一个妙趣横生且大不一样的大宋王朝。 吴钩 腾讯“大家”签约作家,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著名宋史研究者。 主要关注领域为古代的政制与社会生活,习惯以社会学与政治学为分析工具,对正史野稗、前人笔记所记录的古代社会、官场细节及其背后隐秘进行梳理分析。 在《博览群书》《书屋》《社会科学论坛》《二十一世纪》等刊物发表有多篇历史社会学随笔。 著有《生活在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宋:现代社会的拂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等历史畅销书。 “武大郎”们的生活水平到底如何? / 092 生活在宋辽“共管地”的“双重国籍”居民 / 099 唐宋时期发生的“罢市” / 104 宋朝书展:免费观书,茶酒招待 / 109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 114 第五辑 宋朝的房地产市场有多火? 宋钱遍布天下 / 124 丝路海神 / 134 宋朝的房地产市场有多火? / 139 宋朝为什么要叫停“不动产登记”? / 148 重商的宋朝气象与轻商的洪武型体制 / 155 第六辑 宋朝如何应对“高考移民”? 花木兰为什么一定要替父从军? / 160 假如宋朝“警察”有枪,他可以随便开枪吗? / 165 宋朝如何对付“贩卖人口”? / 171 宋朝如何应对“高考移民”? / 176 为什么宋朝保留了特赦制度? / 181 第七辑 为什么说宋朝没有“顾命大臣”? 宋朝到底有多腐败? / 190 究竟哪个朝代最腐败? / 195 一个“反告密”的时代 / 200 为什么说宋朝没有“顾命大臣”? / 205 第八辑 千年前若有诺贝尔奖,澶渊之盟可获和平奖 宋太祖勒石立誓与明太祖铸铁示禁 / 214 千年前若有诺贝尔奖,澶渊之盟可获和平奖 / 218 宋仁宗宽容对待谣言 / 222 大清的皇帝,你跟宋朝的士大夫什么仇什么怨? / 225 附录:演讲与答问 一、讲座实录 / 231 二、答澎湃问吧网友问 / 239 三、从数目字看宋代中国的成就 / 261 · · · · · · 2016年10月5日读毕,这本书使我重新认识了:其一,皇帝和宰相共治国家体制下,权力制衡,政治相对开明,这可以帮助理解,将权力放到笼子中,不仅对被统治者有利,还对统治者也有利。其三,重商主义下,商业繁荣,民间的生存空间很大,很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都可以出现,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斯密那一代人在那么久远之前就具有如此深的领悟力。其三,两宋的灭亡不是因为农民起义,而是因为异族的侵入,这也预示着文明会因为战争... 2016年10月5日读毕,这本书使我重新认识了:其一,皇帝和宰相共治国家体制下,权力制衡,政治相对开明,这可以帮助理解,将权力放到笼子中,不仅对被统治者有利,还对统治者也有利。其三,重商主义下,商业繁荣,民间的生存空间很大,很多现代化的制度设计都可以出现,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斯密那一代人在那么久远之前就具有如此深的领悟力。其三,两宋的灭亡不是因为农民起义,而是因为异族的侵入,这也预示着文明会因为战争而倒退。总之,制度决定人的命运,尤其是平民的命运,历史开倒车是经常发生的,宋之后,元明清是大倒退,中国从领先世界变为落后于世界。 内容四星,虽是史料梳理确实有些浅显了。但是这本书让许多人能明白,宋朝真的没有那么差劲,宋也曾辉煌一时,宋代是最接近当代人生活的。自己也是在读过史书后,才明白为何作者如此赞扬宋,因为宋真的不是大众传统观念上的那么孱弱。这本书给了我去读宋史以及相关材料的欲望,并希望更多人去了解宋,通过了解宋进而明白我们中华文明曾经有多么的震撼和先进。五星不过分。 从宋太祖建国以来,就改变了晚唐到五代以来的野蛮状态,赋予宋朝理性色彩。子孙后代一以贯之,造就华夏文明的巅峰,可惜地缘政治环境太恶劣,被外族入侵所忘,不敢相信如果宋朝继续下去,会出现怎样的境况! 一直很喜欢宋朝,书买来很久了,今天一口气读完了。书中介绍了有关宋朝的很多方面,虽然最喜欢文学,但了解这些知识和背景也有利于更好地读文学史。不过书中有一些重复的话,前一节介绍过的,在下一节仍有提及,还是原话,给人一种敷衍的感觉。 用现代的眼光看宋朝,确实被作者科普了不少关于宋朝的冷知识,古人才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落后呢。对比古今社会问题,历史仿佛是个圈。适合读不进正史的读者,优点和缺点都是视角独特。 初看封面大概也知道是幽默诙谐的口吻娓娓道来的历史科普了,左下角那位古人戴着眼镜,或许也是暗示了宋朝那时的现代眼光?对宋朝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更别说那么多的冷知识了,果然还是需要这样的一本书啊,为世人还原一个妙趣横生的宋朝。 关于宋朝那些事儿呢,作者吴钩先生先是... 我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多由所学的教科书而得,因为教科书不会篡改历史。但是,不得不说学习是枯燥的,而且我们又不是专业学历史的,所以我们所学的历史,仅仅是历朝历代的大事记,对于朝代的文化、商业、金融、法律,甚至平民百姓眼中的政治究竟是什么样的?也只会简单... 吴钩老师的新书《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问世了,嘱托我为他的大作写序。接到这个任务,我不胜惶恐!我并非历史学家,只是一个普通教书匠而已,讲历史故事是我的强项,学术研究就是短板了。只不过因为在百家讲坛讲了《两宋风云》,从此与宋史结缘。但我的讲授,还是侧重传统... 写了一篇故事形式的读书笔记加深对书里提到知识点的印象,文笔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如果你也喜欢读书,可以豆我,我们一起打卡吧!我有打卡圈哒。 ——1.—— 一不小心穿越到了宋朝,还成了个男人。还好这时候唐代的坊市制已经瓦解,夜禁松弛,我能以一个自由民的平等法律身份... 今天介绍的这本书叫做《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这本书讲述了一个颠覆你印象的宋朝,它政治制度先进,并且富有经济头脑。它不但繁华又富庶,还非常尊重女性,是一个非常有趣,令人神往的朝代。 本书作者叫吴钩,他是著名的宋史研究者,他一直对宋朝情有独钟,还被称为“天下第一... 从生活方式到名人轶事 展出了宋朝的一些方面 衣食住行玩乐诗词书画 杂而不深 广而不详 算是杂书 适合打发时间 可以当一个宋朝生活文化小目录 开启一个宋朝通向现在的窗户 了解一些点 然后自己延伸研究一些面 即自己找相关书籍对兴趣点进一步了解 当然如果穿越 还是值得借鉴的 ... 1.否定的部分:所有的文字都能看懂,包括文言部分。但是文中大段大段的引用文言,这是要写论文做论证吗?当然,读书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2.值得肯定的部分:不再于着墨于宏大的历史框架,描写市井生活的细枝末节,确实不一样的宋朝。3.建议:如果你... 1.否定的部分:所有的文字都能看懂,包括文言部分。但是文中大段大段的引用文言,这是要写论文做论证吗?当然,读书是一件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你可以不同意我的看法。2.值得肯定的部分:不再于着墨于宏大的历史框架,描写市井生活的细枝末节,确实不一样的宋朝。3.建议:如果你... 摸着历史的门框,才渐渐知道很多东西不是它呈现出来的样子。一些人特意让你知道的历史其实不是真正的历史,或者说只是历史的一个面的无限放大。要怎么样客观了解历史,个人觉得除了多看别无他法。当然了,还需要思考。宋朝在很多人的心里都是极弱的朝代,提起来全是耻辱,在强... 讲真,自己对宋朝的了解太稀少了。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一直还是汉唐汉唐。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是书中讲到,为什么国人一直觉得汉唐才是古代的代表,而外国人则对活跃的宋朝感兴趣。国富民穷,确实是国家的荣耀,而真正实在的事民富民乐民安吧? 就讲历史来说,这本书...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16-10-12 15:48  1人喜欢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2018-07-01 10:43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 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 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 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 2017-02-18 14:47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叫做“小报”“新闻”。6. 宋朝的城市园林,不管是私人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皇家园林,这个季节都是对市民开放的,“放人春赏”。在宋代,开放私家园林是一种社会习俗,定期开放黄家林苑则是一项国家制度。不收取门票。7. 在宋朝东京,你想出门游玩,交通也极便利。开封的市民出个门,路程稍微远一点,都会租马代步。北宋士人之所以不愿意用轿,是因为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乃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后来宋室南渡,乘轿之风才渐渐盛行起来,原因可能是南宋的马匹太稀缺了。8. 寻常百姓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也是从宋代形成的,宋朝之前,人们一日只吃两餐。9. 宋朝前期还保留着夜禁制度,不过夜禁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唐代的夜禁时间为9小时,北宋初的夜禁时间只有4个小时。到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即使夜禁制度仍然保留,也已松弛下来,甚至名存实亡。10.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1. 唐代虽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但饮茶之俗还只是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12. 有酿酒权的为“正店”,无酿酒权的为“脚店”。1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4. 自己总结:宋朝女子能大胆示爱,追求爱情;宋人陈自明出的书《妇人良方大全》,主要介绍产妇护理,有很多理念与现代一致;宋朝人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不分男女,主要目的为找个好工作或嫁个好人家。15. 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人的生育率都低于西方社会。宋元明清时期,生育控制在中国一些地方逐渐普及,成为这些地方人口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江浙地区,民间社会出现了普遍性的节育意识与多样化的节育技术。宋政府为鼓励生育,颁布“胎养令”,为官办,发放粮食、钱财,免除部分徭役和税赋;民间新办“举子仓”,属于公益基金。16. 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是宗族共同体建构的典范。皇佑元年(1049),范仲淹将全部个人积蓄都捐献出来,在苏州购置良田千亩,作为范氏义庄的公益基金。凡苏州范氏族人,均可从义庄获得救济。就这样,苏州范氏族人生活在宗族共同体的庇护网络中,不但可以从中获得物资的资助和救济,还能在共同体中体会到人情的温暖,养成对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不过,宗族救济通常是封闭的,外族人无法分享,但范氏义庄还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倘若乡亲、姻亲、亲戚陷入贫窘,或遇饥荒不能度日,范氏诸房共同核实后,也可以用义庄粮米来量行济助。范氏义庄运行了900年左右,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17. 北宋熙宁年间,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纯粹由民间社会自发、自主地建构出来的村社自治组织。南宋乾道四年,朱熹在福建的五夫里设立社仓,这是宋朝士绅创设的农村低息小额扶贫贷款组织。北宋末、南宋初,官学败坏,朱熹想改造官学,另立炉灶,创办更有独立品格、更有学术品质的书院,书院获得空前繁荣。不管是宗族的复兴、乡约的创建,还是社仓的推广、书院的建设,无一项不是由理学家发起、组织、建立、主持。今日的人们多以为理学是心性之学。说起理学家,也容易联想到“袖手空谈心性”的呆板形象。但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重建运动,都有理学家热忱参与,或者理学家倡导之、领导之。18. 每日100文的收入水平应该是宋代社会底层人日收入的基准线,高于这条基准线,基本上可以解决温饱。一名日收入100文左右的城市下层人,大约可以养活一个武口之家-但日子无疑会过得非常艰难。19. 以前,不管是公家藏书,还是私人藏书,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都要曝书,汉代已有曝书活动的记载,这种曝书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宋朝人的曝书习俗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技术性的曝书发展出制度性的曝书会,在曝书期间,晾晒的藏书都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都可以到曝书之所,观摩皇家藏书及其它珍贵藏品,一饱眼福。皇室又准备了茶水果品款待观书的词臣学士,为他们摆酒设宴。当然,跟现在的书展几乎不设门槛有些不一样,宋朝的“图书展览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他一般只允许翰林学士、台谏官、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等大学者参加。20.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21. 蔡京:①宋徽宗朝的宰相,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②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③北宋国家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22.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以凿空的竹管为自来水管,引白云山泉水入城。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23. 宋朝铜钱的流通范围-从宋朝本土,到相邻的辽国、西夏、金国境内,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受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影响颇深的南阳诸岛,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再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宋朝铜钱流通于市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积极的时代,但尽管如此,还是频频发生钱荒。最严重的一次钱荒,发生在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突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市面上居然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底价出售日货,大量收回铜钱。因此,宋朝政府一直严厉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海,“南海一号”所运载的铜钱,也当为走私无疑。24. 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出生于北宋初年福建莆田,姓林名默。生前是一名“能知人祸福的女巫”,身故之后被莆田民间供奉为女神。2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起点。26.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27. 宋朝都城的人口密度比北京还高。28. 宋朝房地产市场很火爆,现在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售,宋朝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租,两宋大城市房屋自住率不高,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租房住。29. 宋政府也参与房地产市场,经营官地与公屋的租赁,房租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参与的目的有三:增加财政收入;将收入作为专项公益基金;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30. 宋朝很多京官买不起房子,宋政府又不提供官邸,所以都是租房子住。直到宋神宗时期,才为在京部级以上干部提供了住处。31. 宋朝的不动产登记两种方法:①手实法。要求民众主动登记自家的财产(包括房屋、田地),按财产多寡交税,若有人隐藏财产不报,鼓励民众互相揭发,揭发属实的有奖,此法推行一年即废除。②田宅产权流转过程中的登记制。流转实行标准合同文本,为防止作假,文本一式四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商税院一份,作为纳税凭证,县府留一份,等级造册,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32.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厉行海禁:“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却重获重视。33.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北朝时期,从北朝一直到中晚唐时期都是实行的“府兵制”:将一部分户口划为府户,免其人口税,但必须世代服兵役,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而且还要自己准备作战兵器、衣物等。宋代则实行“募兵制”:可以出钱还免除兵役。但元明清又退回到了府兵制。34. 宋代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只有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殿试通常不黜落,只排定名次)。发解试通常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取得一个“解额”,才有资格参加省试。宋朝根据当地人口规模、文化发展程度等因素,给各州郡分配解额,这个解额确定之后,一般就固定下来了。35. 宋太祖曾勒石立誓,将石碑锁置太庙中,后世嗣君即位,必须入而跪读: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36. 所有提出宋朝GDP占全世界百分之几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其他国家。37. 北宋纯粹亡于外患,而明朝则亡于民变,亡于李闯,而非亡于清兵。38. 神臂弓是宋人发明的远程大杀器。射二百四十余步(约300多米),仍能入榆木半箭,杀伤力惊人。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依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39. 宋人自己对宋辽关系的主流评价还是很正面的,认为应当维持这份和平。而对臣服于金的宋金关系,则基本上视之为为耻辱,只不过在要不要忍辱负重上存在分歧,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40.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2016-10-12 19:21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16-10-12 15:48  1人喜欢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2018-07-01 10:43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2016-10-12 19:21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 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 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 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 2017-02-18 14:47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叫做“小报”“新闻”。6. 宋朝的城市园林,不管是私人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皇家园林,这个季节都是对市民开放的,“放人春赏”。在宋代,开放私家园林是一种社会习俗,定期开放黄家林苑则是一项国家制度。不收取门票。7. 在宋朝东京,你想出门游玩,交通也极便利。开封的市民出个门,路程稍微远一点,都会租马代步。北宋士人之所以不愿意用轿,是因为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乃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后来宋室南渡,乘轿之风才渐渐盛行起来,原因可能是南宋的马匹太稀缺了。8. 寻常百姓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也是从宋代形成的,宋朝之前,人们一日只吃两餐。9. 宋朝前期还保留着夜禁制度,不过夜禁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唐代的夜禁时间为9小时,北宋初的夜禁时间只有4个小时。到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即使夜禁制度仍然保留,也已松弛下来,甚至名存实亡。10.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1. 唐代虽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但饮茶之俗还只是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12. 有酿酒权的为“正店”,无酿酒权的为“脚店”。1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4. 自己总结:宋朝女子能大胆示爱,追求爱情;宋人陈自明出的书《妇人良方大全》,主要介绍产妇护理,有很多理念与现代一致;宋朝人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不分男女,主要目的为找个好工作或嫁个好人家。15. 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人的生育率都低于西方社会。宋元明清时期,生育控制在中国一些地方逐渐普及,成为这些地方人口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江浙地区,民间社会出现了普遍性的节育意识与多样化的节育技术。宋政府为鼓励生育,颁布“胎养令”,为官办,发放粮食、钱财,免除部分徭役和税赋;民间新办“举子仓”,属于公益基金。16. 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是宗族共同体建构的典范。皇佑元年(1049),范仲淹将全部个人积蓄都捐献出来,在苏州购置良田千亩,作为范氏义庄的公益基金。凡苏州范氏族人,均可从义庄获得救济。就这样,苏州范氏族人生活在宗族共同体的庇护网络中,不但可以从中获得物资的资助和救济,还能在共同体中体会到人情的温暖,养成对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不过,宗族救济通常是封闭的,外族人无法分享,但范氏义庄还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倘若乡亲、姻亲、亲戚陷入贫窘,或遇饥荒不能度日,范氏诸房共同核实后,也可以用义庄粮米来量行济助。范氏义庄运行了900年左右,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17. 北宋熙宁年间,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纯粹由民间社会自发、自主地建构出来的村社自治组织。南宋乾道四年,朱熹在福建的五夫里设立社仓,这是宋朝士绅创设的农村低息小额扶贫贷款组织。北宋末、南宋初,官学败坏,朱熹想改造官学,另立炉灶,创办更有独立品格、更有学术品质的书院,书院获得空前繁荣。不管是宗族的复兴、乡约的创建,还是社仓的推广、书院的建设,无一项不是由理学家发起、组织、建立、主持。今日的人们多以为理学是心性之学。说起理学家,也容易联想到“袖手空谈心性”的呆板形象。但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重建运动,都有理学家热忱参与,或者理学家倡导之、领导之。18. 每日100文的收入水平应该是宋代社会底层人日收入的基准线,高于这条基准线,基本上可以解决温饱。一名日收入100文左右的城市下层人,大约可以养活一个武口之家-但日子无疑会过得非常艰难。19. 以前,不管是公家藏书,还是私人藏书,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都要曝书,汉代已有曝书活动的记载,这种曝书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宋朝人的曝书习俗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技术性的曝书发展出制度性的曝书会,在曝书期间,晾晒的藏书都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都可以到曝书之所,观摩皇家藏书及其它珍贵藏品,一饱眼福。皇室又准备了茶水果品款待观书的词臣学士,为他们摆酒设宴。当然,跟现在的书展几乎不设门槛有些不一样,宋朝的“图书展览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他一般只允许翰林学士、台谏官、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等大学者参加。20.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21. 蔡京:①宋徽宗朝的宰相,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②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③北宋国家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22.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以凿空的竹管为自来水管,引白云山泉水入城。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23. 宋朝铜钱的流通范围-从宋朝本土,到相邻的辽国、西夏、金国境内,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受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影响颇深的南阳诸岛,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再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宋朝铜钱流通于市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积极的时代,但尽管如此,还是频频发生钱荒。最严重的一次钱荒,发生在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突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市面上居然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底价出售日货,大量收回铜钱。因此,宋朝政府一直严厉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海,“南海一号”所运载的铜钱,也当为走私无疑。24. 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出生于北宋初年福建莆田,姓林名默。生前是一名“能知人祸福的女巫”,身故之后被莆田民间供奉为女神。2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起点。26.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27. 宋朝都城的人口密度比北京还高。28. 宋朝房地产市场很火爆,现在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售,宋朝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租,两宋大城市房屋自住率不高,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租房住。29. 宋政府也参与房地产市场,经营官地与公屋的租赁,房租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参与的目的有三:增加财政收入;将收入作为专项公益基金;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30. 宋朝很多京官买不起房子,宋政府又不提供官邸,所以都是租房子住。直到宋神宗时期,才为在京部级以上干部提供了住处。31. 宋朝的不动产登记两种方法:①手实法。要求民众主动登记自家的财产(包括房屋、田地),按财产多寡交税,若有人隐藏财产不报,鼓励民众互相揭发,揭发属实的有奖,此法推行一年即废除。②田宅产权流转过程中的登记制。流转实行标准合同文本,为防止作假,文本一式四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商税院一份,作为纳税凭证,县府留一份,等级造册,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32.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厉行海禁:“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却重获重视。33.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北朝时期,从北朝一直到中晚唐时期都是实行的“府兵制”:将一部分户口划为府户,免其人口税,但必须世代服兵役,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而且还要自己准备作战兵器、衣物等。宋代则实行“募兵制”:可以出钱还免除兵役。但元明清又退回到了府兵制。34. 宋代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只有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殿试通常不黜落,只排定名次)。发解试通常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取得一个“解额”,才有资格参加省试。宋朝根据当地人口规模、文化发展程度等因素,给各州郡分配解额,这个解额确定之后,一般就固定下来了。35. 宋太祖曾勒石立誓,将石碑锁置太庙中,后世嗣君即位,必须入而跪读: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36. 所有提出宋朝GDP占全世界百分之几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其他国家。37. 北宋纯粹亡于外患,而明朝则亡于民变,亡于李闯,而非亡于清兵。38. 神臂弓是宋人发明的远程大杀器。射二百四十余步(约300多米),仍能入榆木半箭,杀伤力惊人。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依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39. 宋人自己对宋辽关系的主流评价还是很正面的,认为应当维持这份和平。而对臣服于金的宋金关系,则基本上视之为为耻辱,只不过在要不要忍辱负重上存在分歧,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40.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2018-07-01 10:43 而11至13世纪的两宋时期则是流动性十分活跃的时代,士农工商全都卷入到社会流动中,士人“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农人“释其耒耜而游于四方,择其所乐而居之”;工匠从五湖四海涌入城市,在街巷“罗立会聚,候人请唤”;商人不远千里“舟舡往来兴贩”。很多富人亦“皆侨居寄处,至或假赁舍宇”。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 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 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 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 2017-02-18 14:47 1. 张载“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 明朝恢复了唐代时的严厉夜禁制度,按《大明律》的规定,“凡京城夜禁,一更三点,钟声已禁之后,五更三点,钟声未动之前,犯者笞三十。二更、三更、四更,犯者笞五十。外郡城镇各减一等。”3. 明代政府还不允许居民自由外出,农民的活动范围限在一里之间。4. 宋朝市民已有刷牙的习惯。5. 大约从北宋末开始,东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商品化的报纸,叫做“小报”“新闻”。6. 宋朝的城市园林,不管是私人园林、寺观园林,还是皇家园林,这个季节都是对市民开放的,“放人春赏”。在宋代,开放私家园林是一种社会习俗,定期开放黄家林苑则是一项国家制度。不收取门票。7. 在宋朝东京,你想出门游玩,交通也极便利。开封的市民出个门,路程稍微远一点,都会租马代步。北宋士人之所以不愿意用轿,是因为他们认为,轿子“以人代畜”,乃是对人的尊严的侮辱。后来宋室南渡,乘轿之风才渐渐盛行起来,原因可能是南宋的马匹太稀缺了。8. 寻常百姓的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也是从宋代形成的,宋朝之前,人们一日只吃两餐。9. 宋朝前期还保留着夜禁制度,不过夜禁的时间已经大大缩短了,唐代的夜禁时间为9小时,北宋初的夜禁时间只有4个小时。到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即使夜禁制度仍然保留,也已松弛下来,甚至名存实亡。10.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11. 唐代虽然“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但饮茶之俗还只是流行于上层社会;到了宋朝,上至皇室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以饮茶为生活时尚。12. 有酿酒权的为“正店”,无酿酒权的为“脚店”。13.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14. 自己总结:宋朝女子能大胆示爱,追求爱情;宋人陈自明出的书《妇人良方大全》,主要介绍产妇护理,有很多理念与现代一致;宋朝人十分重视子女教育,不分男女,主要目的为找个好工作或嫁个好人家。15. 不管从历史还是从现实来看,中国人的生育率都低于西方社会。宋元明清时期,生育控制在中国一些地方逐渐普及,成为这些地方人口行为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江浙地区,民间社会出现了普遍性的节育意识与多样化的节育技术。宋政府为鼓励生育,颁布“胎养令”,为官办,发放粮食、钱财,免除部分徭役和税赋;民间新办“举子仓”,属于公益基金。16. 范仲淹创立的“范氏义庄”是宗族共同体建构的典范。皇佑元年(1049),范仲淹将全部个人积蓄都捐献出来,在苏州购置良田千亩,作为范氏义庄的公益基金。凡苏州范氏族人,均可从义庄获得救济。就这样,苏州范氏族人生活在宗族共同体的庇护网络中,不但可以从中获得物资的资助和救济,还能在共同体中体会到人情的温暖,养成对共同体的情感认同。不过,宗族救济通常是封闭的,外族人无法分享,但范氏义庄还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倘若乡亲、姻亲、亲戚陷入贫窘,或遇饥荒不能度日,范氏诸房共同核实后,也可以用义庄粮米来量行济助。范氏义庄运行了900年左右,直到民国时期仍然存在。17. 北宋熙宁年间,关中大儒吕大钧在家乡蓝田县创立乡约,史称“吕氏乡约”或“蓝田乡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纯粹由民间社会自发、自主地建构出来的村社自治组织。南宋乾道四年,朱熹在福建的五夫里设立社仓,这是宋朝士绅创设的农村低息小额扶贫贷款组织。北宋末、南宋初,官学败坏,朱熹想改造官学,另立炉灶,创办更有独立品格、更有学术品质的书院,书院获得空前繁荣。不管是宗族的复兴、乡约的创建,还是社仓的推广、书院的建设,无一项不是由理学家发起、组织、建立、主持。今日的人们多以为理学是心性之学。说起理学家,也容易联想到“袖手空谈心性”的呆板形象。但实际上,从宋代开始,几乎所有重要的社会重建运动,都有理学家热忱参与,或者理学家倡导之、领导之。18. 每日100文的收入水平应该是宋代社会底层人日收入的基准线,高于这条基准线,基本上可以解决温饱。一名日收入100文左右的城市下层人,大约可以养活一个武口之家-但日子无疑会过得非常艰难。19. 以前,不管是公家藏书,还是私人藏书,为了除湿防霉、驱虫防蛀,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都要曝书,汉代已有曝书活动的记载,这种曝书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宋朝人的曝书习俗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变迁:从技术性的曝书发展出制度性的曝书会,在曝书期间,晾晒的藏书都对词臣学士开放,词臣学士都可以到曝书之所,观摩皇家藏书及其它珍贵藏品,一饱眼福。皇室又准备了茶水果品款待观书的词臣学士,为他们摆酒设宴。当然,跟现在的书展几乎不设门槛有些不一样,宋朝的“图书展览会”并不是完全开放的,他一般只允许翰林学士、台谏官、中书舍人与给事中等大学者参加。20.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21. 蔡京:①宋徽宗朝的宰相,私生活奢靡,执政误国。②著名的书法家,据说“宋体字”就是他创造的。③北宋国家制度的最重要推动者,推动建立的国家福利制度包括三个系统:一为居养院,是政府设立的福利收养院;二是安济坊,是福利医院,免费收治穷苦的病人;三是漏泽园,即福利公墓。这三个福利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对穷人“从摇篮到坟墓”的救济。22. 苏轼晚年在惠州为官,还协助朋友修建了广州城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以凿空的竹管为自来水管,引白云山泉水入城。每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23. 宋朝铜钱的流通范围-从宋朝本土,到相邻的辽国、西夏、金国境内,从汉字文化圈的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到受阿拉伯与印度经济文化影响颇深的南阳诸岛,从印度半岛到波斯湾,再到非洲东海岸,都有作为通货的宋朝铜钱流通于市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铸钱最积极的时代,但尽管如此,还是频频发生钱荒。最严重的一次钱荒,发生在南宋理宗朝的一年春天,台州城的市民一觉睡醒,突然发现“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市面上居然几乎找不到一枚铜钱流通。原来,市面流通的钱都被日本商船收购走了。日本看中宋朝的铜钱,底价出售日货,大量收回铜钱。因此,宋朝政府一直严厉禁止商人携带铜钱出海,“南海一号”所运载的铜钱,也当为走私无疑。24. 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出生于北宋初年福建莆田,姓林名默。生前是一名“能知人祸福的女巫”,身故之后被莆田民间供奉为女神。25.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时间起点。26.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27. 宋朝都城的人口密度比北京还高。28. 宋朝房地产市场很火爆,现在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售,宋朝的房产商是盖房子出租,两宋大城市房屋自住率不高,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是租房住。29. 宋政府也参与房地产市场,经营官地与公屋的租赁,房租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参与的目的有三:增加财政收入;将收入作为专项公益基金;为中低收入者提供基本住房。30. 宋朝很多京官买不起房子,宋政府又不提供官邸,所以都是租房子住。直到宋神宗时期,才为在京部级以上干部提供了住处。31. 宋朝的不动产登记两种方法:①手实法。要求民众主动登记自家的财产(包括房屋、田地),按财产多寡交税,若有人隐藏财产不报,鼓励民众互相揭发,揭发属实的有奖,此法推行一年即废除。②田宅产权流转过程中的登记制。流转实行标准合同文本,为防止作假,文本一式四份,双方当事人各一份,商税院一份,作为纳税凭证,县府留一份,等级造册,作为民事诉讼的依据。32.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之后,厉行海禁:“明祖定制,片板不许入海”,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却重获重视。33.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约发生于北朝时期,从北朝一直到中晚唐时期都是实行的“府兵制”:将一部分户口划为府户,免其人口税,但必须世代服兵役,兄终弟及,父死子继,而且还要自己准备作战兵器、衣物等。宋代则实行“募兵制”:可以出钱还免除兵役。但元明清又退回到了府兵制。34. 宋代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只有两级试:发解试与省试(殿试通常不黜落,只排定名次)。发解试通常由各州郡主持,考生通过发解试取得一个“解额”,才有资格参加省试。宋朝根据当地人口规模、文化发展程度等因素,给各州郡分配解额,这个解额确定之后,一般就固定下来了。35. 宋太祖曾勒石立誓,将石碑锁置太庙中,后世嗣君即位,必须入而跪读: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36. 所有提出宋朝GDP占全世界百分之几的数字,基本上都是不可靠的。但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宋代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其他国家。37. 北宋纯粹亡于外患,而明朝则亡于民变,亡于李闯,而非亡于清兵。38. 神臂弓是宋人发明的远程大杀器。射二百四十余步(约300多米),仍能入榆木半箭,杀伤力惊人。宋军拒金,多倚此为器。依军法,不得遗失一具,或败不能携,宁碎之,防敌得其机轮仿制。39. 宋人自己对宋辽关系的主流评价还是很正面的,认为应当维持这份和平。而对臣服于金的宋金关系,则基本上视之为为耻辱,只不过在要不要忍辱负重上存在分歧,分成了主战派和主和派。40.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却会做官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2016-10-12 19:21 尽管朱熹到老都不知道宇宙的尽头有些什么,不过他一直在尝试对一些天文学问题作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放在12世纪,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观点。如他论宇宙的起源:“天地初间只是阴阳之气。这一个气运行,磨来磨去,磨得急了,便拶许多渣滓;里面无处出,便结成个地在中央。气之清者便为天,为日月,为星辰,只在外,常周环运转。地便只在中央不动,不是在下。”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16-10-12 15:48  1人喜欢 他又是一位深情的男人,妻子王弗病逝,他在她坟前手植三万棵松柏,十年后梦见王弗,还是旧时模样,醒来写了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