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官品的起源
副标题: 作者:陈长琦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4690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18 定价:50.00 内容简介: 官品制度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官员等级制的角色。它规范着官员的等级地位、秩俸待遇乃至于权力与责任等,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最具特色的表征之一。但是对于官品制度建立的原因、时间和过程等问题,学术界鲜有讨论。本书作者陈长琦先生从官品起源于魏晋九品选官制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以九品官人法取代传统的九品中正制,论证了九品中正制只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的观点。提出魏晋时期的官品是以人品即资品的形式呈现的,而资品的获得除了传统上的中正评选授予之外,还有考试、赐官、赐爵、袭爵、赐位等途径,资品获取的多途径相比传统九品中正制度的提法更全面。赐位制度等资品获取多途径同时也导致了品位的轻滥,出于对用人制度改革的需要,北魏孝文帝、南朝梁武帝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变革,孝文帝改革和天监改制一北一南,促使官品由人品向官阶性质转变,官品制度内涵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 官品制度在国家政治中扮演着官员等级制的角色。它规范着官员的等级地位、秩俸待遇乃至于权力与责任等,是中国古代官僚制度最具特色的表征之一。但是对于官品制度建立的原因、时间和过程等问题,学术界鲜有讨论。本书作者陈长琦先生从官品起源于魏晋九品选官制度的观点出发, 提出了以九品官人法取代传统的九品中正制,论证了九品中正制只是九品官人法的一部分的观点。提出魏晋时期的官品是以人品即资品的形式呈现的,而资品的获得除了传统上的中正评选授予之外,还有考试、赐官、赐爵、袭爵、赐位等途径,资品获取的多途径相比传统九品中正制度的提法更全面。赐位制度等资品获取多途径同时也导致了品位的轻滥,出于对用人制度改革的需要,北魏孝文帝、南朝梁武帝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变革,孝文帝改革和天监改制一北一南,促使官品由人品向官阶性质转变,官品制度内涵由人品到官阶的性质转变,实现了汉、唐间政治制度的一次重要变革,它进一步完善、明晰了古代官员的分级、分层管理制度,奠定了中古以后官员等级管理制度的基本模式。 陈长琦,男,出生于1954年12月,现为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任华南师范大学教授,2003年起任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至2013年任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秦汉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广东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一、概念:学者意见是否一致/16 二、“九品之制”、“九品”应是九品官人法的省称/18 三、九品官人法还是九品中正制合适/27 四、“九品中正”说辨析/32 第三章 九品官人法的诞生 一、九品官人法诞生的社会背景/38 二、九品官人法诞生的文化背景/41 三、九品官人法的运作/46 第四章 乡品与资品 一、关于乡品、资品概念/90 二、中正与乡品/108 三、察举与资品/129 四、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学生考试与资品/159 五、赐官、赐爵、袭爵与资品/176 第五章 赐位制度与九品官人法 一、赐位制度的实施/192 二、赐位制度的内涵/202 三、规模赐位的特点/212 四、赐位制度与九品官人法/215 第六章 官品的起源 一、问题/222 二、官品的诞生/228 三、官品的性质/232 四、资品与官品/242 第七章 由人品到官阶:官品性质的演化 一、梁武帝天监改制/258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279 结 语/305 参考文献/307 后 记/314 · · · · · · 作者用了一种平庸化的观点,扁平掉官品在整体中古史中的趋势特征,而以细微观察的角度来还原。尽管他与阎步克存在争论,但两者的着眼点有很大不同。阎氏侧重于整体,而陈氏侧重于区域。但是从人品到官品一节是我不能认同的。因为由人赋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准则之一,人品与官品在中国古代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历史评价如何但在当时的人品评价中,低人品者难得高职,应该是准确认识。最后,读到后记为作者之病痛感觉身体切受,得患抑郁... 作者用了一种平庸化的观点,扁平掉官品在整体中古史中的趋势特征,而以细微观察的角度来还原。尽管他与阎步克存在争论,但两者的着眼点有很大不同。阎氏侧重于整体,而陈氏侧重于区域。但是从人品到官品一节是我不能认同的。因为由人赋官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准则之一,人品与官品在中国古代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历史评价如何但在当时的人品评价中,低人品者难得高职,应该是准确认识。最后,读到后记为作者之病痛感觉身体切受,得患抑郁症真的不如豆瓣上的小清新们想象的那么时髦,那是一种随时可能致死却又真正无药可救的精神疾病。尤其对学者而言。 重复引用史料,文重复论证结论,作者有凑字数的嫌疑。作者认为官人法不具备辨别职位贵贱的特点;官品和资品是辩证统一的,官品相同秩禄待遇并不一定相同。士人的资品除了中正品评外,还有察举、赐爵、军功、赐位等途径。北魏孝文帝时期,将官分为品、从,细化了官品的等级,实现了从官品到官阶的转化。 非常不错的一本历史读物!唯一不足在于,论述上略有重复繁杂,逻辑衔接方面不是很好,但作者提出的关于官品官阶官秩的概念辨别及其联系着实清晰深刻!好书一部,值得推荐!!! 作者观点:官品起源于九品官人法,起初只是代表任官职所需之人品,后续经过南梁和北魏的改制,官品逐步与官阶合一,更偏重于官职等级而非任官之人之人品。 严密的史料论证这是我对于陈先生的本书之印象。 重复引用史料,文重复论证结论,作者有凑字数的嫌疑。作者认为官人法不具备辨别职位贵贱的特点;官品和资品是辩证统一的,官品相同秩禄待遇并不一定相同。士人的资品除了中正品评外,还有察举、赐爵、军功、赐位等途径。北魏孝文帝时期,将官分为品、从,细化了官品的等级,实现了从官品到官阶的转化。 九品官人法制度的创立,本是为了品评人才优劣,使人才尽其职。但是在门阀世族的垄断下,九品官人法成为了他们谋取自身利益的工具。在岁月下,他们在封闭中失去了生机。在梁武帝、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下,就这样,官品的概念从人才的等级延展到了官阶。 粗略读完宫崎市定的《九品官人法研究》,再来读陈长琦的《官品的起源》。陈氏沿用了很多《研究》中的观点,却又一反其说。 比如论及九品官人法与九品中正制的区别时,认为《研究》虽然以九品官人法为书名,但是还是没有理解九品中正与九品官人法概念上的区别,即中正并不是士人...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 2017-05-06 21:32 1人喜欢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直到晚上,仍未放回。母亲让我去看看,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父亲工作的医院,眼前一幕,终生难忘。往日熟悉的父亲住所门口挤满了闹哄哄的人,从人缝中钻进去,好不容易看清楚,在昏暗的房间一隅低头蜷缩着一个人,那人头发被剪得七零八落,并被从头浇下的墨汁、油漆所污染,头发、脸上、衣服上满是黑乎乎的墨汁、油漆。从他那身材,看起来像父亲,但我不敢相信、不敢断定,我站在门口的人群中,眼直直地望着他,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来,虽然他满脸漆黑,虽然他五官难辨,但我认出了,那是父亲!我被震撼了!他似乎发现了我,嘴嚅嚅而动,我站在那里,头脑一片空白,他说什么,或者没有说什么,我一概不知,我被惊呆了。倏尔,我转身挤出人群,一路狂奔,跑回家中,关上门,母亲跑过来问我,我依然呆立着,任凭催促,说不出话来,脑子里满是父亲那令人恐怖的、满脸漆黑、满头残发、满身墨迹的形象,那场景,就像一把利刃,直穿我的心,使我的心滴血、颤抖、震撼、恐惧,被烙下深深的印痕。我原本不知道人可以受到这样的侮辱!人的尊严可以受到如此的践踏!回到学校,昔日要好的小伙伴儿,躲我而去;有的指着我的鼻子骂“反革命子弟”!社会的歧视、“反革命”的帽子,如同厚重的乌云,笼罩着我的童年,令人窒息,感受到沉重的压迫。童年的遭遇,使我刻骨铭心。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 2017-05-06 21:32 1人喜欢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直到晚上,仍未放回。母亲让我去看看,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父亲工作的医院,眼前一幕,终生难忘。往日熟悉的父亲住所门口挤满了闹哄哄的人,从人缝中钻进去,好不容易看清楚,在昏暗的房间一隅低头蜷缩着一个人,那人头发被剪得七零八落,并被从头浇下的墨汁、油漆所污染,头发、脸上、衣服上满是黑乎乎的墨汁、油漆。从他那身材,看起来像父亲,但我不敢相信、不敢断定,我站在门口的人群中,眼直直地望着他,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来,虽然他满脸漆黑,虽然他五官难辨,但我认出了,那是父亲!我被震撼了!他似乎发现了我,嘴嚅嚅而动,我站在那里,头脑一片空白,他说什么,或者没有说什么,我一概不知,我被惊呆了。倏尔,我转身挤出人群,一路狂奔,跑回家中,关上门,母亲跑过来问我,我依然呆立着,任凭催促,说不出话来,脑子里满是父亲那令人恐怖的、满脸漆黑、满头残发、满身墨迹的形象,那场景,就像一把利刃,直穿我的心,使我的心滴血、颤抖、震撼、恐惧,被烙下深深的印痕。我原本不知道人可以受到这样的侮辱!人的尊严可以受到如此的践踏!回到学校,昔日要好的小伙伴儿,躲我而去;有的指着我的鼻子骂“反革命子弟”!社会的歧视、“反革命”的帽子,如同厚重的乌云,笼罩着我的童年,令人窒息,感受到沉重的压迫。童年的遭遇,使我刻骨铭心。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 2017-05-06 21:32 1人喜欢 转自商务印书馆文津公司微博: 1966 年的初夏,“文化大革命”席卷而来,我刚刚考完小学的毕业考试,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与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如同滔天巨浪,排山倒海而至。批判“走资派”、“反动权威”、“反革命”的浪潮接踵而来。很快,街市变成为游斗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分子的战场,天天流动着飘荡红色旗帜、高呼革命口号队伍的洪流。一天,父亲被工作单位——医院的革命组织以“叛徒、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抓走、批斗,直到晚上,仍未放回。母亲让我去看看,我战战兢兢地走进父亲工作的医院,眼前一幕,终生难忘。往日熟悉的父亲住所门口挤满了闹哄哄的人,从人缝中钻进去,好不容易看清楚,在昏暗的房间一隅低头蜷缩着一个人,那人头发被剪得七零八落,并被从头浇下的墨汁、油漆所污染,头发、脸上、衣服上满是黑乎乎的墨汁、油漆。从他那身材,看起来像父亲,但我不敢相信、不敢断定,我站在门口的人群中,眼直直地望着他,一会儿,他缓缓抬起头来,虽然他满脸漆黑,虽然他五官难辨,但我认出了,那是父亲!我被震撼了!他似乎发现了我,嘴嚅嚅而动,我站在那里,头脑一片空白,他说什么,或者没有说什么,我一概不知,我被惊呆了。倏尔,我转身挤出人群,一路狂奔,跑回家中,关上门,母亲跑过来问我,我依然呆立着,任凭催促,说不出话来,脑子里满是父亲那令人恐怖的、满脸漆黑、满头残发、满身墨迹的形象,那场景,就像一把利刃,直穿我的心,使我的心滴血、颤抖、震撼、恐惧,被烙下深深的印痕。我原本不知道人可以受到这样的侮辱!人的尊严可以受到如此的践踏!回到学校,昔日要好的小伙伴儿,躲我而去;有的指着我的鼻子骂“反革命子弟”!社会的歧视、“反革命”的帽子,如同厚重的乌云,笼罩着我的童年,令人窒息,感受到沉重的压迫。童年的遭遇,使我刻骨铭心。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