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和与战的抉择
副标题:战后国民党的东北决策 作者:汪朝光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34496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45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东北在抗战结束后中国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扮演了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不仅关系到双方对东北的掌控,而且牵动双方的全盘战略部署,以至东北一度成为中国政治军事形势演进的焦点,并由此而影响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大结局。本书以国际冷战和中苏关系、中美关系为大背景,以国共关系和国共对东北的争夺为研究基点,观察和讨论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的由来、制定、实施、影响及其利弊得失,并以此分析国民党何以最终失去了东北,从而也失去了在中国大陆的执政权。 汪朝光,1958年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学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中国现代史学会副会长、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挪威卑尔根大学比较政治系、日本中央大学法学部、中国台湾“中研院”近史所访问学者,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四、国共战略的调整与国民党东北决策的淡出 第四章 国共东北战略实施范例讨论——战后旅大接收问题 一、国共在旅大的不同处境 二、国民党接收旅大受挫 三、中共与苏联在旅大的矛盾关系 余论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乱世潜流》,《近代中国茶业之发展》,《经史札记》,《近世棘途》,《清代经今文学的复兴》 等。 战后东北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关系。国民党于美苏关系中进退失据,无统一筹划;中共则积极因应美苏,有所作为。当然,由于地缘因素(杨奎松)和冷战格局,关键因素还是苏联态度,此间中共自有其优势,而国民党则甚为无力。另外,双方长期的对立造成互信的缺失,中共的多次妥协对应的是国民党的开价日高,这在后者眼里却是最大让步,内战或为不可解之局。 读下来的一个感觉就是,在野的在很多方面具有客观优势,尤其是当外交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到内政之时 三星半吧,写的没有吕迅的《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精彩。战后东北接收问题如果不放在45年后的美苏主导的国际格局来看,则认识不能精准。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专做这个方面的研究的话,看看序论,余论,以及参考文献就可以了。 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 打的是四星,内心想的是三星半。读的博论,内容应该和书相差不大。其实最根本的就一句话,国民党不可能在谈判桌上收回东北。这是意识形态和现实利益的必然结果。国民党其它的种种缺点其实都是枝节。同理,即使中共对马歇尔的调停寄予厚望,但是他最终还是会偏向国民党,哪怕是他有时显得很公正。一个成功的历史学家要具备很多条件,但我认为能不能把话说透是其中一项指标,在这一点上汪朝光明显不如邓野,所以这本书也只有三星半的价值。 《人际网络》一书中,几位大佬谈到了国共史研究中要避免成王败寇观念的影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毕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总归有因,本书从战后东北的接收问题着手以观国共成败之因,虽有“成王败寇”之嫌,但作者也充分分析到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困境与失误之处,东北问题虽然表面是国共问题,其实质是苏美问题,苏联对于国共的态度的变化也端在美国的动态,国民党虽然早有人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但却无实际的行动... 《人际网络》一书中,几位大佬谈到了国共史研究中要避免成王败寇观念的影响,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毕竟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失败者之所以失败总归有因,本书从战后东北的接收问题着手以观国共成败之因,虽有“成王败寇”之嫌,但作者也充分分析到了共产党在东北的困境与失误之处,东北问题虽然表面是国共问题,其实质是苏美问题,苏联对于国共的态度的变化也端在美国的动态,国民党虽然早有人预料到了这样的局面,但却无实际的行动,或过于自信或激进主战,进退失据,步步错误,着着失败,而在整个内战过程中,这样的问题太多,难怪作者说从东北就能看到这场战争的结局,其言不虚。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民党作为执政党受制于政治考量太多,共产党则可以做到在几大势力之中游刃有余,但一朝成为执政党,对外方面务虚而不务实的问题也比较多。 战后东北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苏关系。国民党于美苏关系中进退失据,无统一筹划;中共则积极因应美苏,有所作为。当然,由于地缘因素(杨奎松)和冷战格局,关键因素还是苏联态度,此间中共自有其优势,而国民党则甚为无力。另外,双方长期的对立造成互信的缺失,中共的多次妥协对应的是国民党的开价日高,这在后者眼里却是最大让步,内战或为不可解之局。 三星半吧,写的没有吕迅的《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精彩。战后东北接收问题如果不放在45年后的美苏主导的国际格局来看,则认识不能精准。顺便说一句,如果不是专做这个方面的研究的话,看看序论,余论,以及参考文献就可以了。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 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2017-11-20 21:43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 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 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 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 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 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 2017-08-28 15:51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重庆代表团的形势判断影响老蒋不进击哈尔滨还是顾虑美苏反应较多。6.4,马歇尔明确表述,东北停战前不再为蒋介石安排人员和物资的东北运补。47.4.1旅大接收二次会议,空海军均回避接收任务。后苏联坚决反对国军开入大连,遂流产。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 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2017-11-20 21:43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 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 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 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 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 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 2017-08-28 15:51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重庆代表团的形势判断影响老蒋不进击哈尔滨还是顾虑美苏反应较多。6.4,马歇尔明确表述,东北停战前不再为蒋介石安排人员和物资的东北运补。47.4.1旅大接收二次会议,空海军均回避接收任务。后苏联坚决反对国军开入大连,遂流产。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 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2017-11-20 21:43 “对日外交不能放弃东三省为标准”,并“预期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中秋节恢复东三省,解放朝鲜,收回台湾、琉球”。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心目中,希望以十年为期,收复东北。常公日记可以说是很励志了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 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 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 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 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 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 2017-08-28 15:51 东北战局初期,毛泽东对封闭山海关-锦州线有盲目乐观情绪,后听取林彪的客观建议杜聿明建议全力抢占东北的合理建议,在多数国军高官偏重华北、蒋介石畏首畏尾、美国人尤其魏德迈的掣肘下失败。白崇禧就是建议偏重华北的,保东北先固平津,固平津先定热察。驻华美军总部一度拒绝海运国民党军北上国共双方一度都希望苏军缓撤。国方担心苏军撤了共军接盘东北大扩张,共方担心苏军撤了要立刻和国军杠正面坚守四平很大程度是受重庆代表团的形势判断影响老蒋不进击哈尔滨还是顾虑美苏反应较多。6.4,马歇尔明确表述,东北停战前不再为蒋介石安排人员和物资的东北运补。47.4.1旅大接收二次会议,空海军均回避接收任务。后苏联坚决反对国军开入大连,遂流产。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