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中国史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潘玮琳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哈佛中国史05•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副标题:
作者:潘玮琳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4545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60
定价:68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校 03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内容简介】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哈佛中国史”丛书的第五卷。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别出心裁,从气候这一环境史角度讲述元明帝国的发展与兴衰,凸显出这一时代的两大特征:蒙古征服后东亚大陆的新型政治秩序与环境变迁带来的社会生存困境,进而呈现出中国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同时,他还探讨了中国古代专制、社会复杂性和商业化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编 01 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王兴亮 译 02 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李磊 译 周媛 校 03 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美]陆威仪(Mark Edward Lewis)著 张晓东 冯世明 译 方宇 校 04 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德] 迪特•库恩(Dieter Kuhn)著 李文锋 译 邵君安 校 05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 [加]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 潘玮琳 译 06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 [美]罗威廉(William T. Rowe)著 李仁渊 张远 译 ---------------- 【编辑推荐】 【《秩序的沦陷》作者、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卜正民最新力作】国际顶尖汉学家卜正民教授新作,国内首次出版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全新研究成果,数十所世界一流高校中国史指定教材,英语世界秦汉史首选必读;简洁生动,耳目一新,为大众读者阅读元明史必备首选!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联袂推荐! ――――――――― 【全球史视野,跨学科跨领域的全新元明史】卜正民教授立足世界看中国,首次从气候与环境导致政治变迁这一全球史角度审视元明两朝帝国的兴衰,呈现出中国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他真正做到了跨学科跨领域解读元明两朝历史,涵括天文学、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城市史、环境史、女性史、民族史等多个学科领域,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了元明二朝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 【颠覆国内主流史学观点,将元明两朝历史紧密相连】卜正民教授极富创见,在本书中提出多个观点颠覆传统史学认知,具有高度的启发性——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化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 ――――――――― 【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新颖的视角,精致的结构,久已被忽略的生动细节,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强烈的现实关怀,堪称近年来元明史领域令人耳目一新的史学佳作! ――――――――― 【关于套书】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 《哈佛中国史》六卷本丛书,由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领衔主编,集结罗威廉、陆威仪和迪特•库恩三位知名汉学家,萃集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最新的中国史研究成果,以全球史视野、多学科学识颠覆传统中国史叙述模式,倾十年之功写就,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代表西方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史研究全新成果和水准的多卷本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站在风起云涌的21世纪,从全球史角度重写“世界中国史”,引导世界重新思考当下中国。丛书上自公元前221年秦朝一统天下,下至20世纪初清朝终结,分为六个帝国时代——秦汉古典时代、南北朝大分裂、世界性帝国唐朝、宋朝的社会转型、气候变迁影响下元明帝国的兴衰,以及成就斐然、盛况空前的大清王朝,进而串起2000年中华文明跌宕起伏的荣辱命运。 《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而作,语言生动活泼,文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一套给大众读者的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 《哈佛中国史》丛书出版后获得很多赞誉,被称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堪称哈佛大学出版社的典范之作,已被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数十所世界知名大学指定为中国史课程教材。 ---------------- 【名人推荐】 ★我希望我们抱着生命经验之复杂的想法,而不是退回到“历史事件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它该发生”那一套统一的、早已建构出的历史叙述中。我们应该从自己所写时代的内部而非外部来呈现那些岁月,但同时,我们的写作也需要囊括该时期内中国所征服的地区,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内部来观察,还要具备全局眼光,将影响该地区历史进程的非汉人形象更加具体。这套书仍保留的一个传统是按照朝代来划分中国历史。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因为朝代变更往往意味着正式统治者的改变,由此人民的生活组织方式也改变了;更重要的是因为朝代的确提供了时间定位,方便人们明白自己在历史的何处徜徉。所以,读者会在这一套书中见证朝代兴衰,但也能更多地了解某个时代的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而不是像在故事书中那样只看到皇帝和大将军们的传奇故事。 ——主编卜正民,“哈佛中国史”中文版总序 ★透过海外中国学家对“中国/历史”的叙述,我们不仅能看到“异域之眼”中的“中国史”,而且能看到塑造“中国史”背后的理论变化,也能看到重写“中国史”背后的世界/全球史背景。其实,当他们用流行于西方的历史观念和叙述方法来重新撰写中国史的时候,另一个“世界中的中国史”就产生了。 ——复旦大学教授葛兆光,“哈佛中国史”推荐序 ★不似“剑桥中国史”皇皇十余卷深奥厚重,作者甚众,而是继“剑桥中国史”之后最能反映世界汉学最新研究成果、代表世界汉学最高水准,每个断代仅由一人一气呵成,专为普通读者走近、思考和理解中国而作。 ——包弼德,美国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权威、详尽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一直被奉为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六卷本中国史以一种新鲜、紧凑、易读的方式涵盖了公元前2世纪到20世纪初期中国古代王朝兴起、发展和衰亡的历史进程。 ——独立学者查尔斯• W.海福特 ★这一精彩的由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教授主编的“哈佛中国史”丛书,为哈佛大学出版社带来了至高的荣誉。它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中国。 ——历史学家乔纳森·米尔斯基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卜正民教授用他新颖的视角和生动细节描写成就的一部元朝与明朝的历史。他将元朝与明朝的历史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将政治史与社会经济文化史相结合,将传统的历史多层次并且立体化,将国家更看作为一个经济体而不仅仅是政治体,这些都是他与我们这些国内学者解读历史的不同之处。 ——商传,元明史专家,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挣扎的帝国:元与明》不仅有着精致的结构,而且富有故事性和启发性,以及强烈的现实关怀。卜正民教授强调了一个时代挣扎的身影:在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民族迁徙斗争杀戮的背后,全社会(不只是中原农业文明群体)统统屈服、受制于环境变迁,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做出一定程度的探讨与努力。它兼顾各界读者的精心布局,与一贯的高度可读性,对专业、非专业读者各有价值。 ——李新峰,明史专家,北京大学教授 ★卜正民教授对中国史研究贡献良多。我对他十分景仰,他对于地理和地方史的关注,对于人们真实生活的兴趣,以及在商品流通、社会运转、司法公义上的专长,都令我受益匪浅。他还具有相当的文学天赋,擅长讲故事,通过阅读大量的明代笔记,成功地描写了诸多有关特定人物及其事件的主题。他总是很风趣,让人如沐春风。 ——包弼德,著名历史学家、哈佛大学教授 ★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是一部叙述从秦朝建立到清朝灭亡2000多年中国历史的重要史学丛书,自面世以来,屡获嘉评。越来越多的各地大学将该丛书或其中的单卷本指定为中国历史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如美国的华盛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罗格斯大学、夏威夷大学东西中心;加拿大的皇后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阿卡迪亚大学、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荷兰的莱顿大学和香港的城市大学。丛书的四位作者,都是西方研究中国历史的顶尖学者,各自撰有多部广受关注的断代史专著。主编兼元明史的作者卜正民教授,更是享誉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已有十多部论著被译为中文,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这次他从环境变迁的角度探讨元明帝国的兴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一个新颖视角。我深信,本丛书中文版同样会受到世界各地中文读者的关注和欢迎。 ——方骏,明史专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历史系教授 ★这是一本广博的、写得极好的对13世纪到17世纪的中国历史的概述。卜正民教授极富魅力与技巧地运用故事和轶事阐明了历史的趋势。对那些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和比较历史学家来说,这本书都非常实用。 ——戴彼得(Peter Ditmanson),汉学家、牛津大学教授 ★卜正民教授对中国所使用的生态切入点既新颖又及时:因为如今的中国也面临着广泛的由环境和自然灾害引发的困境。 ——查林·哈尔伯茨马(Tjalling Halbertsma),《亚洲研究》 ★这是一部少见的既能吸引学术型读者也能吸引大众读者的作品。它易读的文字和有趣的故事叙述,加上对整段历史的宏观视角,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读懂它……《挣扎的帝国:元与明》是一位中国史领域的重要权威所写的杰出的对元明历史的宏观研究。 ——王文生,《世界历史》 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 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其中第5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首次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 已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等。其中,《纵乐的困惑》获得2000年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 卜正民(Timothy Brook),1951年生,享誉世界汉学界的史学大家,师从孔飞力教授,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历任多伦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校教授,英国牛津大学邵氏汉学教授,美国亚洲学会前任会长。现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神学院院长。学术视野广阔,主要从事亚洲历史和文化的研究,研究领域涉及明代社会和文化史、“二战”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占领等。 主编六卷本“哈佛中国史”丛书,并撰写其中第5卷《挣扎的帝国:元与明》,首次从气候这一环境史的新视角解读元明两大帝国的兴衰,呈现出第一个连贯的生态历史。 已翻译为中文的作品多达十几种,在海峡两岸拥有庞大的读者群。其他主要代表作品有:《秩序的沦陷》、《杀千刀》、《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国家与社会》、《维梅尔的帽子》等。其中,《纵乐的困惑》获得2000年美国“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秩序的沦陷》获得深圳读书月2015年度“十大好书”。 -------- 译者简介 潘玮琳,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现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学全英语硕士项目兼任讲师。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物质文化史、海外中国学。 这套丛书还有 《哈佛中国史(全六卷)》,《哈佛中国史01•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哈佛中国史06•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哈佛中国史04•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哈佛中国史02•分裂的帝国:南北朝》 等。 卜正民叙事功力不错,但全书整体结构最大的意义似乎在于叙事的工巧。作为明史专家他显然对明代的熟悉程度远超过元代,所以书中写元代的笔墨近乎没有。作为同类型的书,《纵乐的困惑》好过这本。 哈佛中国史第5卷,哈佛大学出版社典范之作,代表50年来世界中国史研究的全新成果,多卷本中国史的黄金标准,国际著名汉学家卜正民倾10年之功主编。卜正民新作,首次从气候与环境导致政治变迁解读元明历史兴衰,全球史视野、跨学科跨领域的元明新史。元明史专家商传、张帆、李新峰、孙竞昊、方骏联袂推荐! 不知道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总之我读的时候气候这个因素的讨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概作者是最先提到的?因此得到盛誉。个人觉得这本书看下来并没有太多惊喜,只觉得就是从外国人的视角看一看中国历史吧。 (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完全奠定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召集了一批学者,并任命脱脱为都总裁,为前三个朝代修史。” 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并非用政治史而是用气候变迁串联起元明两代的历史。另外还将各种奇闻异见与当时的政治生态做了关联性研究,对于市民阶层的社会生活也有细致的描述。 总体逻辑清晰,文笔流畅,视角新颖,提供了与传统学者不同的切入点,为历史爱好者从另一个角度勾勒对应历史时期的概况,或作为历史研究者的闲时补充读物还是不错的,算是一本很有意思的床头书。不过书中同样存在常见于西方学者的史实错漏和解释偏差,兼之东西方思维的差异性,确实很难认为这是一本好的研究专著。 欧美人的那种风格视角比较新颖,比如本书环境史的角度,龙的象征与气候关系,雪景图看17世纪危机,还有对于黄册,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等等颇有趣 文字流畅,叙述有趣,引人入胜,三天翻了三分之一。吸收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历史观点,对元明时期的天灾人祸关注较多,元明时期剧烈的变动刺激人们用新的思想观念来解释自己生活的世界。但是卜正民似乎对元史不太熟悉,写着写着就跑到明代去了。有些篇幅重于叙述,分析不足,显得啰嗦。如开头对龙见的描写,明代画家的冬季题材作品等等。在对元明历史的认识上,此书不比中国学者高明多少,但正如丛书编者卜氏所言,他们... 文字流畅,叙述有趣,引人入胜,三天翻了三分之一。吸收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气候变化影响历史观点,对元明时期的天灾人祸关注较多,元明时期剧烈的变动刺激人们用新的思想观念来解释自己生活的世界。但是卜正民似乎对元史不太熟悉,写着写着就跑到明代去了。有些篇幅重于叙述,分析不足,显得啰嗦。如开头对龙见的描写,明代画家的冬季题材作品等等。在对元明历史的认识上,此书不比中国学者高明多少,但正如丛书编者卜氏所言,他们是现在房子外面的人,给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观察和思考角度。 手机打字不好整体性评论,先说几处错误,手头也没有英文版,没法对照。 p.48 “为了完全奠立自己的正统地位,他召集了一批学者,并任命脱脱(toghto)为都总裁官,为前三个朝代修官史。” 我不知道这里面“他”说的谁,但上一页说了忽必烈和刘秉忠(子聪),我怀疑作者肯定误认... 這本《掙扎的帝國》是哈佛大學推出的,由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編“帝制中國”系列的明代卷。這系列叢書從2007年推出第一本,到2009年全部出齊,由幾位學者分別參與撰寫:陸威儀(Mark Edward Lewis)負責秦漢、兩晉南北朝跟隋唐,迪特‧庫恩(Dieter Kuhn)負責宋朝,卜正民負... 文/韩健夫 气候变化作为历史进程的一条隐线,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全世界各个角落生活的人们无时不刻不在它的影响之下。寒冷的屡屡侵袭,干旱的持续蔓延,无不对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冲击与破坏。处在东亚季风和西风带分别作用下的中国,旱涝与极端寒冷等灾害更是异... 12 years after his Confusion of Pleasure, Brook provided another work of story-telling. No more about the Ming, this one juxtaposes the Yuan and Ming (1271-1644), treating them as component parts of a single period, that of the Little Ice Age in the West. P... 如果将中国历史比作一条波澜壮阔的河流,那么它一定如长江一般有高耸夺目的发源地,又有波涛汹涌的激流,而最终她水势平缓下来,江面逐渐开阔,并寻找着自己的归处,而元明这一段历史无疑就是这样一个脚步平缓、寻找方向的时期。 经历了宋的覆亡,中国历史无疑进入了另... 中国文化有一个断层,就是南宋末年的崖山之战后元朝灭亡南宋。说是文化断层其实有些争议,因为似乎儒家经典在统治中国的文化界,而且似乎取得了更高的地位,古代所有文化遗存也都保留了下来,中国的文化似乎没有断绝。不过这种断绝实际上是体制结构之上的。在宋朝灭亡之前,中... 渊应该是深渊的意思,本书详细描绘了元明九次重大灾害期,其中元朝三次,分别是元贞1295-1297,泰定1324-1330,至正1342-1345,其中至正年间的灾害最为严重,北方黄河发大水,元朝政府增派了很多徭役,繁重的徭役直接导致了韩山童、刘福通的反叛,所谓“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 《哈佛中国史:元与明》是由整套《哈佛中国史》的主编,加拿大著名汉学家卜正民撰写,他的代表作就是最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再版的《纵乐的困惑:明代商业与文化》,是美国汉学最高奖项列文森奖获奖作品,可见作者对于明代历史的了解。 这本元明史叙事非常流畅精彩,... ﹣從台灣的‘故事’網知道這一本書。叉開講,‘故事’的書評挺有意思的,經常會介紹台灣出版的新歴史書,不少是從國外翻譯的。 ﹣卜正文雖然沒有史景遷那麼‘寫意’,但他敍述的方式還是比較‘文學性’,既有對自然現象(龍縱)的描寫,又有大格局的描述,又有個別人物的展現... 上下五千年,论疆域,元朝排第一,在其全盛时期,东起日本海、东海,西抵黑海、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临波斯湾。对其面积的统计,最少的一种说法是1372万平方公里,最多的一种则超过3000万平方公里。相比元朝,明朝的疆土显然严重缩水,不过明朝的人口远远超过了元朝,巅峰... 有误。万力三十二年…地震彻底破坏了(西南)海上贸易的两大中心——泉州和漳州。东南。 2019-04-02 11:30 有误。万力三十二年…地震彻底破坏了(西南)海上贸易的两大中心——泉州和漳州。东南。 1、要使大元王朝这座政治大厦长期屹立不倒,其一要依靠汉族官员的坚定支持——但蒙古人从来未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其二是保证权力建立与交接规则的稳定性——但这一点也从来未能做到。于是,元朝终究要覆亡。 2、然而,他(朱元璋)的新政权却更多地复制了他本人熟悉的元朝惯例。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杂糅了蒙古汗和宋朝皇帝两方面传统的新统治模式(专制统治)……此类危机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篡改和类推才能度过。然而也正是因为... 2018-09-04 00:02 1、要使大元王朝这座政治大厦长期屹立不倒,其一要依靠汉族官员的坚定支持——但蒙古人从来未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其二是保证权力建立与交接规则的稳定性——但这一点也从来未能做到。于是,元朝终究要覆亡。2、然而,他(朱元璋)的新政权却更多地复制了他本人熟悉的元朝惯例。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杂糅了蒙古汗和宋朝皇帝两方面传统的新统治模式(专制统治)……此类危机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篡改和类推才能度过。然而也正是因为规则的弹性,每一次危机都会变成继承的危机,而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要以体制本身应对未来威胁能力的下降为代价。 耶稣会是一个在灵性方面对抗一切新教改革主张的天主教激进精英组织。 结合他们跟随葡萄牙船队四处传教的时间点,差不多是新教兴起的时间,这算是基督教内部的竞争吗? 2018-07-10 11:26 耶稣会是一个在灵性方面对抗一切新教改革主张的天主教激进精英组织。结合他们跟随葡萄牙船队四处传教的时间点,差不多是新教兴起的时间,这算是基督教内部的竞争吗? “世界经济体”。。特指一个大区通过日常交换网络达到高度经济整合,并在内部维持一定程度的自发性劳动分工。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使得一个世界经济体得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在面临改变时可以自我维持并迅速恢复,随着其中流通商品的增值又能够向更远的区域拓展。 南海世界经济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刚刚落脚就能利用区域贸易的原因。 2018-07-10 11:07 “世界经济体”。。特指一个大区通过日常交换网络达到高度经济整合,并在内部维持一定程度的自发性劳动分工。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使得一个世界经济体得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在面临改变时可以自我维持并迅速恢复,随着其中流通商品的增值又能够向更远的区域拓展。南海世界经济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刚刚落脚就能利用区域贸易的原因。 当时我俩正散着步,我突然向他袒露心声,说自己曾数度迷茫——既然我不是中国人,那当一名中国历史学家到底有什么意义。… 朱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回答我的问题:“你想像中国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我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间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我可以告诉你屋里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能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研究需要外国学者。” 2018-04-06 17:01 当时我俩正散着步,我突然向他袒露心声,说自己曾数度迷茫——既然我不是中国人,那当一名中国历史学家到底有什么意义。…朱老师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来回答我的问题:“你想像中国是一个仅有一扇窗户的房间。我坐在房间里面,屋里的一切都在我的目光之中,而你在房间外头,只能透过窗户看见屋里的景象。我可以告诉你屋里的每一个细节,但无法告诉你房间所处的位置。这一点只有你能告诉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研究需要外国学者。” 宋代的天下主义被抛弃了。宋朝在明朝只是一个文化隐喻,当人们需要一个(道德、制度、习俗上的)榜样之时,宋朝就是他们标举的榜样。 2018-05-07 12:39 宋代的天下主义被抛弃了。宋朝在明朝只是一个文化隐喻,当人们需要一个(道德、制度、习俗上的)榜样之时,宋朝就是他们标举的榜样。 有误。万力三十二年…地震彻底破坏了(西南)海上贸易的两大中心——泉州和漳州。东南。 2019-04-02 11:30 有误。万力三十二年…地震彻底破坏了(西南)海上贸易的两大中心——泉州和漳州。东南。 1、要使大元王朝这座政治大厦长期屹立不倒,其一要依靠汉族官员的坚定支持——但蒙古人从来未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其二是保证权力建立与交接规则的稳定性——但这一点也从来未能做到。于是,元朝终究要覆亡。 2、然而,他(朱元璋)的新政权却更多地复制了他本人熟悉的元朝惯例。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杂糅了蒙古汗和宋朝皇帝两方面传统的新统治模式(专制统治)……此类危机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篡改和类推才能度过。然而也正是因为... 2018-09-04 00:02 1、要使大元王朝这座政治大厦长期屹立不倒,其一要依靠汉族官员的坚定支持——但蒙古人从来未能全心全意地信任他们;其二是保证权力建立与交接规则的稳定性——但这一点也从来未能做到。于是,元朝终究要覆亡。2、然而,他(朱元璋)的新政权却更多地复制了他本人熟悉的元朝惯例。结果便产生了一种杂糅了蒙古汗和宋朝皇帝两方面传统的新统治模式(专制统治)……此类危机只有通过某种程度的篡改和类推才能度过。然而也正是因为规则的弹性,每一次危机都会变成继承的危机,而每一次危机的解决都要以体制本身应对未来威胁能力的下降为代价。 耶稣会是一个在灵性方面对抗一切新教改革主张的天主教激进精英组织。 结合他们跟随葡萄牙船队四处传教的时间点,差不多是新教兴起的时间,这算是基督教内部的竞争吗? 2018-07-10 11:26 耶稣会是一个在灵性方面对抗一切新教改革主张的天主教激进精英组织。结合他们跟随葡萄牙船队四处传教的时间点,差不多是新教兴起的时间,这算是基督教内部的竞争吗? “世界经济体”。。特指一个大区通过日常交换网络达到高度经济整合,并在内部维持一定程度的自发性劳动分工。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使得一个世界经济体得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在面临改变时可以自我维持并迅速恢复,随着其中流通商品的增值又能够向更远的区域拓展。 南海世界经济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刚刚落脚就能利用区域贸易的原因。 2018-07-10 11:07 “世界经济体”。。特指一个大区通过日常交换网络达到高度经济整合,并在内部维持一定程度的自发性劳动分工。这种一定程度上的自发性使得一个世界经济体得以建立自己的世界,在面临改变时可以自我维持并迅速恢复,随着其中流通商品的增值又能够向更远的区域拓展。南海世界经济体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已存在,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刚刚落脚就能利用区域贸易的原因。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