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美] 李惠仪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120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左传》的书写与解读
副标题:
作者:[美] 李惠仪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192509
出版时间:2016
页数:300
定价:56.00
内容简介: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 又有哪些局限?本书回答这问题。 【名人推荐】 这一学术成果非常可观。它不仅提供了大量质量极高的英译(可与中文原文相对照),而且以精密细致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篇章,详细阐释了叙事所描述的事件。它意在分析修辞背后的目的,以及其它促使人们把《左传》视为“历史”的特质。 ――戴伟生(Stephen Davidson)(美国西南大学) 通过此书的撰写,李惠仪为中国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项有趣而重要的分析。她成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史官在保存过往文献的同时,不仅努力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力图条理自... 《左传》是中国历史与文学的重要典籍。本书通过对《左传》文本进行解读,力图去把握其中所蕴含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当古人开始有意识要探寻历史,他们会进以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那么,阐释的结构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如何瓦解?对历史的理解有哪些可能, 又有哪些局限?本书回答这问题。 【名人推荐】 这一学术成果非常可观。它不仅提供了大量质量极高的英译(可与中文原文相对照),而且以精密细致的方式比较了不同的篇章,详细阐释了叙事所描述的事件。它意在分析修辞背后的目的,以及其它促使人们把《左传》视为“历史”的特质。 ――戴伟生(Stephen Davidson)(美国西南大学) 通过此书的撰写,李惠仪为中国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一项有趣而重要的分析。她成功地论证了中国古代史官在保存过往文献的同时,不仅努力理解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力图条理自己的经历和记忆,并为之赋予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古今中外撰写史书的人都会遇到这两个问题。因此,本书值得所有从事历史研究的专家阅读。 ――王晴佳(罗文大学) 李惠仪(Wai-Yee Li),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198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晚明与清代文学、先秦两汉历史著作等。著有《引幻与警幻:中国文学的情爱与梦幻》、《〈左传〉的书写与解读》、《明清之际的女子与国难及其回响》。编有《清初文学中的创伤与超越》。另与杜润德、史嘉柏合作英译了《左传》。2016年,她因《帝国晚期中国文学中的女性与国难》(Women and National Trauma in Late Imperial Chinese Literature,2014)一书获得“约瑟夫·列文森图书奖”(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 , 这套丛书还有 《德国与中华民国》,《都市里的农家女》,《中国社会史》,《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大象的退却》 等。 有一些角度比较有意思,但欠深度和组织。左传的解读可能只有完全的理性或感性才能写得出彩,中间路线总归隔靴搔痒。 通过作者的叙述似乎可以一窥《左传》成书背后的种种,但这种叙述消解了体系本身,我既没能够借之读懂《左传》,也没能读懂作者 以《左傳》敘事者的差異立場考察中國歷史的生成和闡釋的Readability,然而鄙人愚鈍到不知道李惠儀在中國文學研究之外的歷史研究的方法論是什麼和想要解決什麼,雖然我對她的學術功力非常佩服,帝國晚期女性文學研究和牛津手冊都超讚。#壹柒讀#083 主要对《左传》中的“征兆”进行研究,角度很独特。 “郑伯克段于鄢”应该是《左传》一书中最精彩也最耐人寻味的片段了。 通过作者的叙述似乎可以一窥《左传》成书背后的种种,但这种叙述消解了体系本身,我既没能够借之读懂《左传》,也没能读懂作者 p32 左传其实是口传与书写的逐步积累。 p91 在道德训诫和历史偶然性之间的摇摆。聚集象征意义和推动叙事发展形成两个极端。 p135 对于左传中各个主题的总结和归纳是比较全面的,这与传统学术喜欢举例的模式很不相同。 p166徒劳无功的行为却能使情感变得更加强烈,更能感染读者... (刊于《中华读书报》2017年6月21日) 文/俞耕耘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左传》无疑聚合了多重繁复的价值意义。一方面,它位列五经,代表了经典雅正的史学品格;另一面,它又是言辞、故事的汇编,处处彰显史家对“文”(修辞)的追求。李惠仪的《 左传 的书写与解读》一书... 《左传》取材自不同典籍的问题。从基本形式和文本问题来看,《左传》经过不断累积而成书,书中各个组成部分本质上都迥然不同。更关键的是,这个讨论暗示了观念上的差异。我们经常说《左传》富于说教和道德意味。但“说教”并不代表所“说”之“教”内容单一。叙事和言辞中包含...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 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 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 P3 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2018-04-16 20:11  1人喜欢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P3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 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 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 P3 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2018-04-16 20:11  1人喜欢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P3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 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 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 P3 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2018-04-16 20:11  1人喜欢 解读的概念意味着“往事”具有文本的性质:一个文本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往往还会掺杂更早的文本。一个文本往往会包含国王的文本所附有的阐释往事的原则和模式。解读的概念把我们带到了古人最初对历史产生自觉意识的那一瞬。当古人开始有意识地探索历史,他们会进而思考重现阐释过程的方法,会更加重视阐释历史的基础。P3文学式的结构与形式化的思想,不过是阐释历史的方法。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