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
副标题: 作者:[俄] 马尔夏克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78194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40 定价:38 内容简介: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 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及其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最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最新的文章精确解读了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此外,书中还有两篇是马尔夏克夫人腊丝波波娃著(或与马尔夏... 《突厥人、粟特人与娜娜女神》是马尔夏克在2003年夏到2006年夏带领联合国中亚考古队分别在撒马尔 罕和片治肯特场地进行挖掘的考察结果,全书分为三卷——《壁画与娜娜女神》《突厥人与粟特人》和《粟特与北朝》,阐释了中亚粟特古国文明的异彩纷呈以及粟特商旅在丝路历史上的重要角色。作者以“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一文开篇,将其多年的中亚文化研究与现场考古结合,高屋建瓴地论述了粟特古国的文明和艺术传统,粟特的历史和社会构成,以及粟特与拜占庭、波斯、印度、中国及突厥草原等外界文化之间的精彩互动。全书既有向读者宏观介绍粟特文明的篇章——如《粟特考古史》具体论述了粟特文明的源起、断代及其发展历程,又有针对当下的最新考古成果的阐释,几篇最新的文章精确解读了娜娜女神壁画、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以及Miho石棺上的艺术细节。此外,书中还有两篇是马尔夏克夫人腊丝波波娃著(或与马尔夏克合著),堪称夫妇俩在片治肯特考古五十多年的合璧之作。作为粟特学、丝绸之路的顶尖考古专家,马尔夏克此书涉及当今世界丝绸之路文化研究的最新考古发现以及最新成果,填补了近十年世界丝绸之路学的空白。 北京大学教授荣新江专门为此书作序推荐,并崇敬地称马尔夏克为“学术伟人”。本书还附有荣新江教授亲自撰写的《马尔夏克历年著作》,展示出一位毕生献身考古的学者的伟大足迹。作为“中亚考古之父”,马尔夏克担任法国—塔吉克斯坦考古队的第四任队长多年,也成为此考古队队员员以及有志于考古学术的中青年的偶像,成为不折不扣的国际丝路学导师。在考古荒漠中,他身上所具有的能让千年尘埃复活、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激励着一代代学人继续这条艰难而又充满惊喜的道路,也不断推动着丝路文化的延续。 本书为“丝路译丛”的一种。1999年到2007年间,联合国考古队在中亚五国和印度北部“玄奘之路”上收获重大发掘成果:数百尊佛造像,两万平米壁画,足以再造一个敦煌;同样的八年,中国北方陆续出土中亚来华粟特人在北朝的墓葬文物,其数量与精美度百年不遇,且和“玄奘之路”海外成果遥相呼应;近年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上,欧亚各国学者纷纷把上述两批文物糅合分析,取得里程碑式的学术突破。这些在中亚、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重要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路历史和文明的研究具有突破性的学术价值。 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 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卓越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考古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斯坦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他主持挖掘的中亚著名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 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 马尔夏克(Boris Marshak,1933—2006) 圣彼得堡人,考古学博士,俄罗斯冬宫博物馆高加索和中亚部主任,历任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杰出访问教授。卓越的中亚文化历史学家、粟特文明专家。2006年夏季殉职于中亚沙漠考古场地。如今马尔夏克教授在塔吉克斯坦的墓地,已成为新一代考古人心目中的圣地。 在国际丝路考古领域,马尔夏克多年来担任联合国考古遗址塔吉克斯坦场地队长;与妻子腊丝波波娃博士五十年来一同挖掘片治肯特古城,传为丝路学界佳话。他主持挖掘的中亚著名遗址有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宫殿、布哈拉古城的瓦拉赫沙红厅壁画,撒马尔罕古城的大使厅壁画等,被学界尊为“中亚考古之父”。 马尔夏克在中亚壁画领域代表著作有:《粟特壁画史诗》《粟特壁画中的传奇、童话、寓言》《粟特壁画的岩彩分析:从艺术史到实验室》《粟特艺术中的娜娜女神信仰》《粟特壁画上的农神图像》《粟特壁画中的狩猎图》《粟特壁画与北朝粟特人石葬具艺术比较》《片治肯特古城考古发掘报告(1983—2006年)》等。 译者毛铭,伦敦大学艺术考古博士,伦敦《中亚艺术考古学刊》编辑,在大英博物馆讲授《被遗忘的丝路:中亚五国》,守护联合国遗址的中亚考古队队员。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漓江出版社《丝路艺术》期刊编委。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前言 纪念马尔夏克 (荣新江)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 · · · · · 序一 玄奘之旅:血汗见证的“丝路译丛”(徐文堪) 序二 欧亚文明碰撞与交融的壮阔历史场景 (葛承雍) 译者前言 重新唤醒的北朝 (毛铭) 前言 纪念马尔夏克 (荣新江) 卷一 壁画与娜娜女神 开启粟特艺术的钥匙 片治肯特古城带谷仓的娜娜女神壁画(700—725年) 辉煌的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 卷二 突厥人与粟特人 独特的粟特社会构成 突厥人与粟特人 粟特与外来文化的互动 粟特考古史 卷三 粟特与北朝 Miho石雕上的粟特生活和艺术样式 Miho石棺与北朝粟特石葬具艺术(550—579年) 附录一 马尔夏克历年著作 (荣新江) 附录二 中亚考古之父:鲍里斯•马尔夏克(1933—2006年)(乐仲迪) 附录三 埋在沙漠热土中的中亚考古之父 (毛铭) 参考文献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唐风吹拂撒马尔罕》,《驶向撒马尔罕的金色旅程》,《从波斯波利斯到长安西市》,《张骞探险之地》,《玄奘之旅》。 附录中,乐仲迪提到作者另一本没有翻译引进的书中《粟特艺术的传奇、童话、寓言》里写的一段话,“我能预见到在这个时代我的想象力过于生动活泼,将会遭致评论家们的诟病。”看到这句,反而更期待这本书的引进。 本书对粟特本土遗存片治肯特壁画和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进行了详解,推翻了过去的一些解读。同时讲述粟特人和突厥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介绍了伊斯兰化前粟特社会的构成。 最有趣的是作者认为中国北部出土的粟特石棺雕刻图像呈现出的并非原汁原味的粟特宗教艺术观,应是粟特人口述,由中国工匠制作雕刻的,中国工匠接触过相关图像,但毕竟文化差异大,只能靠浅薄的理解和想象进行雕刻。最终的画面是文化碰撞出的结果。 写序的荣新江更严谨些,连“片治肯特”的也有字母拼写,正文就挺奇怪,第一篇1981内容属于入门普及读物,但是所有的中文翻译的粟特地名和人名第一次出现都没有标出英文或原文拼写,编辑也没有在文集出统一的字母索引,资深不会看这类选题,入门的又有这种障碍,这在其他同类文献和考古书籍中很少见...... 本书对粟特本土遗存片治肯特壁画和撒马尔罕大使厅壁画进行了详解,推翻了过去的一些解读。同时讲述粟特人和突厥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介绍了伊斯兰化前粟特社会的构成。 最有趣的是作者认为中国北部出土的粟特石棺雕刻图像呈现出的并非原汁原味的粟特宗教艺术观,应是粟特人口述,由中国工匠制作雕刻的,中国工匠接触过相关图像,但毕竟文化差异大,只能靠浅薄的理解和想象进行雕刻。最终的画面是文化碰撞出的结果。 相对于卷二粟特与突厥人关系问题,当下已大有推进而言,卷一大使厅壁画部分争议最多、依旧未有定论,还有继续探讨的余地。另外第53、54页复原图与图名不对应。 考古学推理的思路非常有趣,哪些风格来自于哪个地方,哪个装饰在什么时候是新潮什么时候是主流,各个神祗和信仰在各个地区的交融,引人入胜。作者也是一位兢兢业业的考古学家,竟然死在了片治肯特的考古现场。这本书同样是写小说的参考书。四臂的娜娜女神,密特拉神的信徒,阿胡拉玛兹达和中原文化的交融,是南北朝历史上独为浓重的一笔。 纪念马尔夏克的论文集,汇集了他对粟特历史尤其是壁画、石棺研究的一些文字。看完后,更感兴趣的却是粟特人本身,真是越发掘越有意思的民族:他们身处突厥、大唐、萨珊波斯乃至阿拉伯帝国列强之间,却始终只是一串城市小国,而且掌握实权的更多是富商而不是国王;他们几乎是丝绸之路的主角,主导了东西南北的贸易,乃至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政局;他们中有亚历山大大帝的王妃、五胡十六国中的石勒、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更有大量掌握情... 纪念马尔夏克的论文集,汇集了他对粟特历史尤其是壁画、石棺研究的一些文字。看完后,更感兴趣的却是粟特人本身,真是越发掘越有意思的民族:他们身处突厥、大唐、萨珊波斯乃至阿拉伯帝国列强之间,却始终只是一串城市小国,而且掌握实权的更多是富商而不是国王;他们几乎是丝绸之路的主角,主导了东西南北的贸易,乃至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政局;他们中有亚历山大大帝的王妃、五胡十六国中的石勒、安史之乱中的安禄山,更有大量掌握情报网、奢侈品交易网的幕后人物;他们信仰拜火教,但对摩尼教、佛教、印度教乃至景教、希腊罗马文化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促进了物质文明、音乐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交流,简直就是站在欧亚中央、放眼世界的一群人。 丝路的中段,有这么几个绿洲邦国——鱼国、安国、石国、史国、加布丹以及东曹西曹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粟特。粟特的前身是康国,国都为撒马尔罕,中国史书中最早的胡人指的就是来自撒马尔罕的驼队商人。后来,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艺术普及到中亚地区,粟特九国人种发生变异的同... 斯坦因在20世纪初曾经三次深入亚洲腹地探险,并且带走了敦煌的大批珍贵文物。他据此撰写了《西域考古记》。在书的末尾,他说道:“到了这座繁忙的古城,我的中亚古道长途旅行已经到达适合的终点了。”这座古城就是撒马尔罕。 随着丝路研究渐掀热潮,“撒马尔罕”这个古老的带有... 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了粟特人流亡之地。 “叶迪苏”是突厥语音译,与俄语音译“塞米列契”(同书上一页译作“塞咩列切”)一样,都是“七河”之义。将七河之地限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恐怕并不准确。 2017-04-22 20:53 2人喜欢 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了粟特人流亡之地。“叶迪苏”是突厥语音译,与俄语音译“塞米列契”(同书上一页译作“塞咩列切”)一样,都是“七河”之义。将七河之地限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恐怕并不准确。 在片治肯特古城,我们通过考古壁画、钱币研究、汉文史料,研判出三任国王名字:毕拙(粟特文“pycwtt”,见于穆格山文书,《新唐书·西域传》也有记载,658-693年在位),楚尔·毕尔迦特勤(突厥人,693-707年在位),戴瓦士提契(粟特人,707-722年在位),很意外地发现,居然没有一位国王是前任的儿子。 此段论述中有多处不确,但因未读到原文,故无法精确地认定究竟是作者还是译者的责任。这里提到的三任国王中,第一位国王... 2017-05-09 22:11 2人喜欢 在片治肯特古城,我们通过考古壁画、钱币研究、汉文史料,研判出三任国王名字:毕拙(粟特文“pycwtt”,见于穆格山文书,《新唐书·西域传》也有记载,658-693年在位),楚尔·毕尔迦特勤(突厥人,693-707年在位),戴瓦士提契(粟特人,707-722年在位),很意外地发现,居然没有一位国王是前任的儿子。此段论述中有多处不确,但因未读到原文,故无法精确地认定究竟是作者还是译者的责任。这里提到的三任国王中,第一位国王的名号当译作“闭拙”(同书第100页即作此译,马小鹤译作“毕丘特”),吉田丰曾指出pycwtt或可勘同于汉文《隋书》中米国君主昭武族的闭拙,并推测这位闭拙或即658年被中国政府任命为南謐州的统治者昭武开拙。第二位国王“楚尔·毕尔迦特勤”的原文当为ck’yn cwr βyδk’’,马小鹤译作“奇金啜毗伽”,尚能基本对应,而译者将ck’yn译作“特勤”并将其改置于名号之尾则有待商榷。第三位国王“戴瓦士提契”的原文为Dīwāstīc,马小鹤译作“迪瓦什梯奇”。问题是,说这三位国王没有一位是前任的儿子肯定是错误的,因为根据穆格山文书的记载,ck’yn cwr βyδk’’明明就是pycwtt的儿子;同时,Dīwāstīc虽不是ck’yn cwr βyδk’’的儿子,却极有可能是其女婿、因而也具有“半个儿子”的身份(参见同书第101页)。类似的说法也见于卢湃沙,不过卢氏所谓“片治肯特连续三位无血缘关系的君主”的提法中,把第一位换成了γm’wky’n(或’m’wky’n, cm’wky’n),这就避免了此处出现的问题。 此刻的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弥珍和普珍,他们不再是欧亚草原的霸主,而是大唐帝国受封的将军。 在无法读到原文的情况下,对此处译文中的“弥珍”和“普珍”进行复原无疑需要稍费一番周折。汉文中并没有记载这两个名号的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不过从音近的角度考虑,可以推测这二人很可能是弥射和步真,但其并非分别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而是同为西突厥附唐可汗,一为兴昔亡可汗,一为继往绝可汗,分别统领原西突厥十姓中的左厢五... 2017-04-22 21:03 2人喜欢 此刻的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弥珍和普珍,他们不再是欧亚草原的霸主,而是大唐帝国受封的将军。在无法读到原文的情况下,对此处译文中的“弥珍”和“普珍”进行复原无疑需要稍费一番周折。汉文中并没有记载这两个名号的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不过从音近的角度考虑,可以推测这二人很可能是弥射和步真,但其并非分别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可汗,而是同为西突厥附唐可汗,一为兴昔亡可汗,一为继往绝可汗,分别统领原西突厥十姓中的左厢五咄陆部落和右厢五弩失毕部落。 突厥的塞咩列切草原,放眼尽是粟特移民城池。 “塞咩列切”是俄语音译,一般译作“塞米列契”,义为“七河”。 指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之间、包括巴尔喀什湖盆地和伊塞克湖盆地在内的广大地区 。巴托尔德曾有专著《七河史》。 2017-04-22 20:39 1人喜欢 突厥的塞咩列切草原,放眼尽是粟特移民城池。“塞咩列切”是俄语音译,一般译作“塞米列契”,义为“七河”。 指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之间、包括巴尔喀什湖盆地和伊塞克湖盆地在内的广大地区 。巴托尔德曾有专著《七河史》。 波斯大流士时代-亚历山大东征的希腊化-康居行国-萨珊波斯帝国麾下-白匈奴(嚈哒人)帝国-突厥汗国-归顺唐朝-大食兵火焚烧,繁华尽成焦土。 2016-12-26 14:17 波斯大流士时代-亚历山大东征的希腊化-康居行国-萨珊波斯帝国麾下-白匈奴(嚈哒人)帝国-突厥汗国-归顺唐朝-大食兵火焚烧,繁华尽成焦土。 斯米尔诺娃(О. И. Сmnphoва) 俄文排印错误,Сmnphoва应为Смирнова. 弗朗西斯科·蒂埃里(François Thierry)……《法国汉学》丛书第十辑,241—258页。 François一般译作“弗朗索瓦”,“弗朗西斯科”是什么鬼?!查《法国汉学》第十辑,上面分明写的是“弗朗索瓦”: 2017-04-22 20:09 1人喜欢 斯米尔诺娃(О. И. Сmnphoва)俄文排印错误,Сmnphoва应为Смирнова.弗朗西斯科·蒂埃里(François Thierry)……《法国汉学》丛书第十辑,241—258页。François一般译作“弗朗索瓦”,“弗朗西斯科”是什么鬼?!查《法国汉学》第十辑,上面分明写的是“弗朗索瓦”:《法国汉学》第十辑,第241页 突厥的塞咩列切草原,放眼尽是粟特移民城池。 “塞咩列切”是俄语音译,一般译作“塞米列契”,义为“七河”。 指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之间、包括巴尔喀什湖盆地和伊塞克湖盆地在内的广大地区 。巴托尔德曾有专著《七河史》。 2017-04-22 20:39 1人喜欢 突厥的塞咩列切草原,放眼尽是粟特移民城池。“塞咩列切”是俄语音译,一般译作“塞米列契”,义为“七河”。 指西伯利亚和突厥斯坦之间、包括巴尔喀什湖盆地和伊塞克湖盆地在内的广大地区 。巴托尔德曾有专著《七河史》。 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了粟特人流亡之地。 “叶迪苏”是突厥语音译,与俄语音译“塞米列契”(同书上一页译作“塞咩列切”)一样,都是“七河”之义。将七河之地限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恐怕并不准确。 2017-04-22 20:53 2人喜欢 锡尔河突厥北千泉叶迪苏草原(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成了粟特人流亡之地。“叶迪苏”是突厥语音译,与俄语音译“塞米列契”(同书上一页译作“塞咩列切”)一样,都是“七河”之义。将七河之地限定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恐怕并不准确。 6世纪下半叶,从一大批入华粟特人的石葬具图像上来看,更多的突厥人出现了,而白匈奴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例如安伽的石棺屏风,他的祖先来自于安国—布哈拉,祖父带领粟特商旅入华,祖父和父亲在北朝做了多年高官,安伽自己身为萨保,主管北朝的胡人商旅和西域事务,579年葬于长安。安伽石棺屏风上的泥金彩绘浮雕,和Miho的略似又不似。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即北周的彩绘贴金安伽墓围屏石榻。 在石棺长长的背屏上,描绘着安伽萨... 2019-02-15 09:36 6世纪下半叶,从一大批入华粟特人的石葬具图像上来看,更多的突厥人出现了,而白匈奴人退出了历史舞台。例如安伽的石棺屏风,他的祖先来自于安国—布哈拉,祖父带领粟特商旅入华,祖父和父亲在北朝做了多年高官,安伽自己身为萨保,主管北朝的胡人商旅和西域事务,579年葬于长安。安伽石棺屏风上的泥金彩绘浮雕,和Miho的略似又不似。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即北周的彩绘贴金安伽墓围屏石榻。在石棺长长的背屏上,描绘着安伽萨保和妻子陶醉于饮宴中的画面,紧挨着的画面是安伽与突厥人的宴饮。这个宴饮与Miho石屏上的场景很像。接下来右侧还有一个画面,是突厥可汗和安伽在虎皮帐篷里饮酒,其他戴王冠的粟特突厥贵族坐在帐篷外相陪。其他此等重要的客人坐在可汗帐篷外面饮酒。从服装上来看,这些客人是来自于中亚绿洲农业国的。帐篷外的客人中有一位是粟特的国王,他头戴有羽翼的新月冠(第171页)。再往右,我们看到,在中国式帐篷里,安伽接待跪坐的突厥人饮酒。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观看粟特舞蹈,身边有乐队奏乐。这样的舞蹈应该是粟特的胡旋舞和胡腾舞,也有中国人学习胡乐胡舞而成,但是从来不是游牧民族的产物(第172页)。……另一侧,安伽和一群粟特人在葡萄架下饮酒;接下来是粟特人的猎狮场景,这个宴饮场景只占用了半块石屏的空间,另半块展现的是狮子和野猪的狩猎场景。上半部的宴饮,安伽坐在葡萄架下,这点看起来更像是发生在安伽的粟特故乡。葡萄架下环绕着安伽的是几个端酒的侍从、一个乐队和两个起舞的侏儒舞者(第172页)。再就是安伽在粟特帐篷里接待突厥人。接下来的石屏上出现又一宴饮场景,粟特人和突厥人觥筹交错,乐师和舞者的表演精彩纷呈。聚会地点是一个粟特驼队的帐篷,也可能是个顶上装饰有新月的亭子(第172页)。 在此我们要感叹,粟特城市里因丝路商贸致富而成为贵族的人口是如此众多,城市自由民对政权的掌控是如此强大,简直可以与中世纪欧洲的独立城邦市民议会相比。 2019-02-15 09:15 在此我们要感叹,粟特城市里因丝路商贸致富而成为贵族的人口是如此众多,城市自由民对政权的掌控是如此强大,简直可以与中世纪欧洲的独立城邦市民议会相比。 555年到563年之间,突厥土门可汗与西魏联军打败了蠕蠕帝国,驱逐蠕蠕可汗阿那瓌, 可是我们分明知道,突厥的第一位可汗土门是在552年起兵反抗故主蠕蠕并战胜其可汗阿那瓌的,而土门也随即在次年去世,555年到563年之间突厥的可汗已经是土门和乙息记之后的第三任继承者木杆了。 日本白匈奴专家梗一雄指出, “梗”误,应作“榎”,这都什么梗啊。 2017-05-09 23:53 555年到563年之间,突厥土门可汗与西魏联军打败了蠕蠕帝国,驱逐蠕蠕可汗阿那瓌,可是我们分明知道,突厥的第一位可汗土门是在552年起兵反抗故主蠕蠕并战胜其可汗阿那瓌的,而土门也随即在次年去世,555年到563年之间突厥的可汗已经是土门和乙息记之后的第三任继承者木杆了。日本白匈奴专家梗一雄指出,“梗”误,应作“榎”,这都什么梗啊。 这里曾经有宽阔的主街,热闹的巴扎①。 ①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多指日常生活用品的买卖集散地。 这个脚注很可能是译者所加,但却是明显的画蛇添足。以现在互联网络之便利,稍作查验即可得知,把“巴扎 / bazaar / базар / بازار”说成维吾尔语是缺乏严谨和准确性的,此词应来自古代的波斯语,其辞源追溯是:波斯语bāzār 中古波斯语wāzār 古波斯语vāčar 原始印度-伊... 2017-05-09 23:23 这里曾经有宽阔的主街,热闹的巴扎①。①巴扎,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多指日常生活用品的买卖集散地。这个脚注很可能是译者所加,但却是明显的画蛇添足。以现在互联网络之便利,稍作查验即可得知,把“巴扎 / bazaar / базар / بازار”说成维吾尔语是缺乏严谨和准确性的,此词应来自古代的波斯语,其辞源追溯是:波斯语bāzār 中古波斯语wāzār 古波斯语vāčar 原始印度-伊朗语*wahā-čarana(见维基百科bazaar词条),后来才进入突厥语,并在穆斯林世界广为流传。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