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极简中国史 从文明起源到20世纪 [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哈佛极简中国史
副标题:从文明起源到20世纪
作者:[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新思文化
ISBN:9787508666594
出版时间:2016
页数:270
定价:48.00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汉学巨擘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东亚史大家阿尔伯特•克雷格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以全球史的视野、大历史的格局,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280 页图文并茂,重新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兴衰荣辱。《哈佛中国史》经典导读,“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哈佛 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其他世界古文明,中国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被湮没,是其独有的命运,原因何在?克雷格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一中国历史的终极之问。他同时提醒我们,唯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我们才能理解现代中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 ***【内容简介】*** 汉学巨擘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东亚史大家阿尔伯特•克雷格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以全球史的视野、大历史的格局,突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280 页图文并茂,重新认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兴衰荣辱。《哈佛中国史》经典导读,“极简阅读”畅销读物。 《哈佛 极简中国史》是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的经典之作,也是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相比其他世界古文明,中国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不被湮没,是其独有的命运,原因何在?克雷格将在本书中回答这一中国历史的终极之问。他同时提醒我们,唯有透过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演变,我们才能理解现代中国。 《哈佛极简中国史》勇于打破传统中国史学叙事方式,将中国历史放在人类历史的大背景中予以考察。从诸子百家争鸣的早期中国,到构建最早帝国的秦汉,从帝制时代高峰的隋唐宋元,到帝制时代晚期的明清,最后到步履蹒跚、探索出路的近代中国,克雷格以他者之眼、同情之笔,全景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荣辱兴衰。 克雷格融汇西方汉学最新研究成果,力图呈现出中国文明的不同面貌。从来没有一部讲述中国历史的书,能像《哈佛极简中国史》一样,在280页的篇幅内,就能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理解跨越王朝更迭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深刻体会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和感情。 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同样面临蛮族威胁,解决方法有何不同?公元6世纪后,为何欧洲陷入长期分裂,中国却能不断重构统一帝国?不同于阿拉伯人受宗教狂热驱使的扩张,蒙古人征服当时大半个已知世界,他们的动力何在?…… 全书始终站在全球史高度,对同时段的中外历史做了一系列有趣对比分析,极富启发性。通过这部“世界中的中国史”,我们必将不断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编辑推荐】*** (1)大家小书:东亚史巨擘阿尔伯特•克雷格写给普通读者的中国史入门读物。 阿尔伯特•克雷格为汉学巨擘、东亚史权威,早年师从费正清、赖世和、史华慈、杨联陞等大家,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主任。本书是他毕生研究淬炼而成的经典力作,篇幅精炼,脉络清晰,用280页就写出了中华5000年文明的荣辱兴衰。 (2)畅销经典:欧美广受欢迎的中国文明读本,凝结西方众多汉学家研究精华。 哈佛大学新生了解中国史必读的第一本书,畅销欧美十余年的中国文明入门读本!融汇数代汉学家研究精华,包弼德、欧立德、孔飞力、傅高义等数十位汉学家联袂推荐、鼎力支持! (3)聚焦文明脉络:拨开繁冗的历史细节,精准把握中华5000年文明的演变轨迹。 《哈佛极简中国史》让我们在见证王朝兴衰的同时,真正理解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上的长时段演变,这些才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根本所在。不用知道很多铺天盖地的历史史实,你也可以同样掌握中国历史的脉络! (4)颠覆传统:以全球史的视角、大历史的眼光,成就中国历史叙事的新格局。 克雷格作为东亚史权威,站在世界史的高度,借用大历史的眼光,尤其关注同一时段中西方历史进程的不同。在本书中,克雷格考察中国不断重建统一帝国的独特命运和深层动力,重新思考中国古代的朝贡体系、对外关系、丝绸之路等的地位和意义,等等,对中国读者而言都极富启发性。 (5)图文并茂:近百幅精美图片,再现中国传统文明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景象。 精心挑选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书画、壁画等艺术作品,立体展现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文明成就,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6)全新修订:中文版译自最新修订英文第3 版,观点、内容、视角力求最新。 克雷格依据最新研究成果,对全书每一章内容都做了全新修订,增加了部分新观点、新材料、新视角,不断更新读者对中国史的认知。 阿尔伯特·克雷格(Albert M. Craig),哈佛燕京学社社长,赖肖尔日本研究所主席,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1949年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哲学系,1959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荣获古根海姆奖学金、富布莱特奖学金,先后前往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访学,1988年被日本政府授予旭日章。 代表著作有《明治维新时期的长州》(1961)、《东亚文明:传统与变革》(1989,与费正清、赖肖尔合著)、《世界文明的遗产》(2000)、《哈佛日本文明简史》(2002)等。 历史视野中的早期中国思想…………051 第2 章 中国最早的帝国及其后时期…………056 秦统一中国…………058 西 汉…………063 东汉及其后时期…………078 汉代思想与宗教…………086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最早的帝国…………095 第3 章 帝制时代的高峰…………100 帝国的重建:隋朝和唐朝…………101 宋 朝…………124 元朝:蒙古大帝国统治下的中国…………143 历史视野中的帝制中国…………156 第4 章 帝制时代后期:明朝和清朝…………162 经济区域…………164 人 口…………166 中国第三次商业革命…………168 明朝的统治模式…………175 明朝的对外关系…………184 清朝的统治模式…………188 清朝的对外关系…………195 明清文化…………201 历史视野中的帝制时代后期的中国…………207 第5 章 近代中国…………212 清朝统治的终结…………215 从王朝统治走向军阀政治…………230 文化和思想激荡:“五四运动”…………238 国民党治下的中国…………243 历史视野中的近代中国…………255 注 释…………259 延伸阅读…………263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极简人类史》,《极简科学史》,《极简海洋文明史》,《新思·极简历史系列》,《哈佛极简中国史》 等。 “8世纪时湖北省(当时称作“道”)登记在籍的人口数是10,559,728人。”——啥都不说了,谁能解释一下这句是神马意思? 事实证明,在组建政党和军队时极为有效的组织方式,用在发展经济上却效果欠佳。而大众动员并不能取代个体积极性,这一点很快就清楚了。 历史介绍的及其简单,省略了很多东西。加了一些作者评论和同时期全球历史的比较。算是对中国历史有个整体了解和回顾。有些观点和以前的印象不太一致,比如对明清的正面评价,对国民党的负面评价。据说49年以后的章节删除了 提纲挈领 条理明晰 阿尔伯特·克雷格从哈佛学者的视角进行解读 作为一部极简史 还是很不错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她历经数千年仍然完好地保持了文化传统的延续性,堪称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正是因为她的独特和神秘,使其成为欧美历史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哈佛极简中国史》是一本广受欧美读者欢迎的中国史入门读物,其代表了欧美主流的中国史观。美国汉... 《哈佛极简中国史》,以西方人的角度为我们理清了中国的历史,它跳出了中国人的条条框框,用极简的语言展现出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演变。而佛教在本书中更是占有“独特”的位置,每一时代都会提到它。 作者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专研日本、东亚历史,我们熟... 只记录一些我感兴趣的,以及以前读书的时候没发现过的。 距今数十万年前的北京人(直立人)在某些情况下,会吃人脑。 直到20世纪早期,现代历史学家都认为夏朝和商朝的存在仅仅是传说。 成语“口血未干(就背叛了盟誓)”,来自于东周。周王室羸弱,为了防御诸侯大国,小国结成... 中国历史是我读初高中时候最讨厌的学科之一,我似乎永远弄不清楚土地制度为何如此重要,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藩镇割据到底是什么意思。在我最近的书单上,也没有任何中国历史。 直到我碰见这一本《哈佛极简中国史》。 这本书英文原名其实是《The Heritag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一) 王朝的兴替,是很多中国历史学者在研究中的一个默认的“标准模式”。不过,在作者看来,能够用一种深邃或者智慧,更加朴实或者“普世”的眼光,穿越历史的迷雾,在朝代更替的明线之下,看到连绵发展“暗线”似乎更加重要。 历史,有其内在的节律。在一声声万岁万岁山呼... 中国早期 中国最早出现人类是十万年前、称为北京人、在中国北方平原地区发现、脑容量较小、用碎石制造工具、并使用火烹调食物。但于5万年前被非洲迁来的智人所取代、智人脑容量较大、以会使用石片制造工具、中国此时进入旧时器时代。公元前6千纪,中国进入新时期时代,新时期与... ——关于本书—— 不可否认是一本漂亮的书籍,无论是插图还是编辑的字体和颜色让人觉得很舒服。 如果我愿意阅读极简系列的书那么我需要的书籍是简单易懂。这个简单并不是知识上的简单,而是有鲜明的重点标注能够让我清晰地看到一个框架。很遗憾 这本书,达不到这个作用。 首... 可以从美国哈佛教授的角度再次学习下中国历史,多多少少可以开阔自己的历史视野自己以及更接近客观的中国历史。豆瓣也是人才,还要超过140个字,纯属浪费时间,问题我现在没多少感悟啊,说啥呢,反正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喜欢读历史书的中国人看一遍。made,字数还不够,我推荐大家... 感受历史中的细节 评《哈佛极简中国史》 很多人说,历史其实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些历史学家和学者们都会根据自己的学识和判断,描绘他们心中的“小姑娘”。和我们的生活感悟一样,尽管每天过的大同小异,但是每天的感觉都会有很多的不同;我们在一遍一遍地阅读历史,其实... 生活在南宋应该是一件幸事。不用学习世界上的其他文化,因为我大宋就是最先进的,只用追求艺术,追求美女,哈哈。。。因为你在哪个时候,你再学习也逃不过这点东西。岂不快哉?豆瓣设置140个字,有可能挺有道理的,就像我打字一样,并不希望别人看懂。。。140个字,在这个时候... 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地方开启了通向现代的大门?……1.……如果像韦伯所说,工业革命需要一种更深刻的、加尔文主义的救世渴望……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学教授数学、希腊科学与阿拉伯科学,最终促成了哥白尼和牛顿的出现。中国的课程中则没有这类学科……3.英国自学成才、发明水力织布机和蒸汽机的技师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奖励。在中国,没有专利权保护发明家……4.廉价的劳动力可能使发展西方那样的机械工业无... 2016-11-27 15:08  3人喜欢 为什么是欧洲而不是中国或者世界上其他地方开启了通向现代的大门?……1.……如果像韦伯所说,工业革命需要一种更深刻的、加尔文主义的救世渴望……2.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大学教授数学、希腊科学与阿拉伯科学,最终促成了哥白尼和牛顿的出现。中国的课程中则没有这类学科……3.英国自学成才、发明水力织布机和蒸汽机的技师获得了巨大的荣誉和奖励。在中国,没有专利权保护发明家……4.廉价的劳动力可能使发展西方那样的机械工业无利可图……5.官僚体制是现代性的关键组成要素。它对行政的作用如同流水线对制造业的作用,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多个简单任务,使效率大大提高……6.中国对其他文明和民族不感兴趣,视其为蛮夷 甘薯和芋头的传入年代完全不对,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锅。 粟对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来说确实是主要作物,但长江流域的百越种的是水稻啊,这里讲中国好不好先用历史地图说明一下是哪个中国的概念啊= = 2017-10-18 10:40  1人喜欢 甘薯和芋头的传入年代完全不对,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锅。粟对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来说确实是主要作物,但长江流域的百越种的是水稻啊,这里讲中国好不好先用历史地图说明一下是哪个中国的概念啊= = 本书讲到了哲学、宗教、信仰的问题所有这些哲学和宗教革命都是在河谷文明的发源地或附近出现的:黄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地区孕育了古代最先进的文化,这些文明都具备宗教和思想突破的物质基础。这些宗教和哲学的显著特点都是具有普世价值,这些思想和宗教同时产生令人惊讶,孔子,老子,希伯来先知,佛陀和苏格拉底,尽管所处的时代不相同,但都是在前后几百年间诞生。这些伟大的哲学和宗教创立者,与其说都... 2016-12-01 09:12  1人喜欢 本书讲到了哲学、宗教、信仰的问题所有这些哲学和宗教革命都是在河谷文明的发源地或附近出现的:黄河、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恒河。这些地区孕育了古代最先进的文化,这些文明都具备宗教和思想突破的物质基础。这些宗教和哲学的显著特点都是具有普世价值,这些思想和宗教同时产生令人惊讶,孔子,老子,希伯来先知,佛陀和苏格拉底,尽管所处的时代不相同,但都是在前后几百年间诞生。这些伟大的哲学和宗教创立者,与其说都与个人经历有关,难以仅从历史时代的角度分析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满语作为口语发展了几百年,但从1599年开始,它借用了蒙古文字,成为一种可以书写的语言。追溯这一书写体系,蒙古文来自回鹘文(竖着写),而回鹘文来自粟特文(横着写),栗特文则最终来自亚拉姆文。亚拉姆文也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字母的来源。 2019-03-11 22:06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满语作为口语发展了几百年,但从1599年开始,它借用了蒙古文字,成为一种可以书写的语言。追溯这一书写体系,蒙古文来自回鹘文(竖着写),而回鹘文来自粟特文(横着写),栗特文则最终来自亚拉姆文。亚拉姆文也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字母的来源。 本书选自中信书院好书快听栏目。好书快听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让你吸收一本书的精华。本期分享的书是《哈佛极简中国史》。 作者阿尔伯特•克雷格是汉学专家、东亚史权威。本书只用了280页,从旧石器时代讲到新中国的成立,帮助普通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历史。作者用全球史眼光来写中国史,所以每个部分包含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情况,有助于外国读者将中国历史与他们熟悉的历史进行比较,方便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读... 2017-11-09 16:32 本书选自中信书院好书快听栏目。好书快听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让你吸收一本书的精华。本期分享的书是《哈佛极简中国史》。作者阿尔伯特•克雷格是汉学专家、东亚史权威。本书只用了280页,从旧石器时代讲到新中国的成立,帮助普通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历史。作者用全球史眼光来写中国史,所以每个部分包含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些情况,有助于外国读者将中国历史与他们熟悉的历史进行比较,方便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方式,中国读者也能在世界历史的大脉络中进一步理解中国历史。全书结构第一部分,先秦史,从旧石器时代一直讲到春秋战国;第二部分,秦汉史,讲的是中国最早的两个大帝国;第三部分,隋唐宋元,这是帝制时代的高峰;第四部分,明清史,帝制时代的后期;第五部分,近代中国,从晚清到军阀割据,到民国,再到新中国的成立。 先秦史秦朝以前的历史中,我们需要关注的三个重要史实是:第一,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北京人”,但是,后来的中国人并不是北京人的后代。北京人虽然也是人类,但是跟我们不是同一个人种,他们更像另外一个远古人种——直立人。而我们是智人的后代。智人最早出现在非洲,距今大约5万年前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之后北京人就被智人取代了。在这一点上,中国跟世界其他地方的历史一致。智人所到之处,其他人种都灭绝了。所以,要说我们现在并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这也是有道理的。第二,先秦时期的三个王朝夏、商、周,目前有据可考的历史只能到商朝,因为1920年在河南的安阳发现了殷墟,这是商代晚期的一座都城。但是再往前的夏朝,目前只能说还只存在于传说里。第三,周朝的后期,也就是东周时期,对中国文化来说特别重要。诸子百家就是在这个时候兴起的,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井喷期。这一次中国又跟世界同步了。南亚的印度教和佛教,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哲学和犹太教,都是在铁器时代出现的。这些宗教和思想直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全世界。 秦汉史秦汉两朝虽然久远,但影响力依然存在,比如英文中的China就是“秦”的音译,而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叫做“汉族”。在秦汉史中,也有三个重要史实需要牢记。第一,秦朝统一中国之后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中央集权。在秦之前,周朝实行的是分封制,即周天子并不管全国所有地方,而是把土地分成几块,把亲戚、盟友封成诸侯,让诸侯去统治各个诸侯国。这种分封制是非中央集权的,又叫“封建”制度。但是秦始皇改变了这个做法,他把统治全国的权力完全抓在自己手里。如何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秦始皇将国家划分成40个郡,郡下设县,派官员管理,逐级汇报,是高度中央集权的一种制度。所以我们可能认为中国古代都是封建社会,这个想法其实不对。实际上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基本采用郡县制,封建制度早就不存在了。第二,汉朝的崛起,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就是儒家思想。这是之前东周诸子百家打下的基础。在这一点上,汉王朝跟另外两大帝国的情况很类似。罗马帝国是在古希腊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印度的孔雀王朝,利用了佛教思想。儒家思想、古希腊思想、佛教思想,都有一个对王朝统治非常有利的观念,就是君权神授。西汉时期很重要的一个成就就是重新整理了秦始皇当初焚书坑儒的时候散佚的儒家典籍。第三,汉朝时,丝绸之路成了最早促进东西方交流的一条神奇的路。说到丝绸之路,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但是丝绸之路除了把丝绸卖给欧洲人,还带来了哪些具体影响呢?一个对日常生活比较重大的影响是我们通过丝绸之路引进了小麦。此外,佛教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都说“要想富,先修路”,丝绸之路确实让我们赚了不少,而且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也很大。直到现在人们出国还是喜欢买丝绸和瓷器做礼物送给外国友人,这都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影响。 隋唐宋元史经过东汉之后的分裂和混乱,隋唐比照着汉朝的模板重新建立帝国的时代。宋朝是文化和商业比翼双飞的朝代。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王朝,虽然统治时间短,但是面积巨大,是目前为止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在这个阶段里,也有三件事比较重要,可能刷新我们之前的认知。第一,汉朝灭亡之后,隋唐之所以可以重建起统一的帝国,而不是像欧洲那样,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始终难以统一,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是中国的人多、人口密度大。中国当时还是农业社会,人多有很明显的优势,种的粮食多,南方产出的粮食富余了,可以供应北方的需要。此外,人多的地方,商业基础比较好,商贸买卖频繁。粮食多、商业发达、交流多,所以中国人对北方蛮族的同化比欧洲快得多。第二,宋朝的时候,统治结构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之前无论是汉朝还是隋唐,贵族一直是很活跃的,是皇帝的心腹之患。宋朝贵族的没落有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皇权,另一方面打破了阶层固化。唐朝的时候,当官的主要是贵族,只有10%左右是靠科举考上来的。但是到了北宋,57%都是靠考科举了,而且一般大官都是科举考上来的。这使得老百姓重视教育,热爱学习,宋朝于是就成了唐朝之后第二有文化的朝代了。第三,元朝优点很少,但是它特别大,所以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当时的中国人在国外的一些城市有聚居区。中国人的印刷术、火药、中医药知识也是在这个时期传到了西亚。波斯人的细密画,也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受到了中国瓷器和绘画的影响。著名的马可波罗先生就是在忽必烈统治时期来到中国,写了《马可波罗行纪》,这本书直接影响了许多年之后的哥伦布,他出海的时候本来没想要发现新大陆,只是想去一下马可波罗书里写的日本国。此外,基督教也是在元朝的时候第一次传到中国,当时叫景教,而且还成功吸收了忽必烈的母亲为信徒。所以,虽然对于汉族知识分子而言,元朝是一段黑暗时期,不过从现在的角度看,元朝保持了一定的文化多元性。 明清史在明清史当中,也有这么三件事是我们需要特别留意的。第一,明清两朝虽然说是帝制时代的末期,但是不意味着这个时期整个国家一直在走下坡路,实际上还是一直在发展的,特别是商业上,爆发了第三次商业革命,前两次是在汉朝和宋朝。银子在其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白银在明朝中后期成了主要流通的货币,刺激了经济发展。所以,明清两朝我们其实并没有落后,发展的速度也没有放慢,特别是在经济上,还是有很多突破的。那为什么好像跟西方相比我们在这段时间突然就落后了呢?其实是因为西方在这个阶段突然发展得特别快,他们是小步快跑,在很短的时间里集中完成了几件大事,比如宗教改革、工业革命、启蒙运动、民主革命,这一下就显得我们慢了。第二,一般人对清朝的印象就是皇帝好,但其实制度也很重要。清朝的制度还是延续了唐朝以来的大框架,皇帝把所有权力都握在手里,然后把事情都分给大臣去干,这叫“中央集权下的官僚政治体系”。清朝的统治者虽然是少数民族,但是他们觉得这套系统很好用,所以完全接过来用了,这也是清朝的统治比较稳定的一个原因。在这个基础上,清朝在制度上也有一些完善和补充。首先是军事上,设满八旗、蒙古八旗、汉八旗。满族部队单独编制,汉人官员管不到他们头上。1668年,清政府还在满洲的北部和中部设了一道柳边篱笆墙,把这块地方封锁起来,作为战略自留地,汉人是不能进去的。在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特别是早期,军事上的这些举措格外重要。其次是满汉分治。中央政府的关键职位上都任命两个官员,一个满族,一个汉族。到省一级上,设一个满族的军政官员,下面配一个汉族的文官。这种制度对稳定满族人的统治很有效果。综合前面两点,既然明清两朝并没有发展缓慢,而且制度甚至还更完善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向欧洲那样走向现代呢?答案很多,作者认为比较主要的一点可能是,中国的帝制和官僚体制相结合太完善了,完善到一定的程度,它没有力量去革新,所以就没有办法走向现代化。反观欧洲的官僚,他们其实是对抗传统制度和传统秩序的,他们是靠才能获得阶层跃升的,不是靠世袭,所以他们反对旧的贵族秩序。中国的官僚也是精英,但是他们更多的是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会一直维护那个旧制度。这样一来,19世纪的中国官僚体制,就成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上的主要障碍。 近代中国史一说到中国的近代史,我们就好像很自然会想起一个词——丧权辱国。作者也谈到这一点,他说中国的近代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的,但这种比较阴暗的看法并不是西方人强加给中国的,而是中国人自己的看法。作者看来,近代中国反倒另有一番积极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近代史的两个阶段,分别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清朝灭亡结束。鸦片战争对清朝是致命一击,但战争结束之后,这个王朝竟然又延续了70年才灭亡。为什么它能坚持这么久?原因有三个。第一,儒家教义在发挥作用。第二,如明清史部分所说,制度这个东西,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它是很强大的。第三,因为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不过,作者认为,无论怎样,近代中国对西方的回应可以说是相当成功。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接受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但是至少没有彻底成为殖民地。像印度、缅甸、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朝鲜这些国家,可就没那么好命了。这是一种很积极地看待中国近代史的眼光。第二个阶段,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段历史充满动荡与苦难。先是军阀割据,紧接着是部分统一,但各地持续在打仗,然后二战爆发,我们在抗日,好不容易抗日结束又打了四年内战。但是不管在打什么仗,和谁打仗,有一件事情我们始终没有停止过,那就是不断追问,到底我们比西方差在哪里?我们怎么办?这种追问可能是因为我们实在太焦虑了,明明我们不差,好好的天朝上国,怎么会突然之间变成这个样子,跟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简直接受不了。不断的追问,不断有新的答案出现。清末的时候,传统的儒家思想还是很坚固的,到最后也不过是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保持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不动摇。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主张变法,算是比较激烈的改革了,他提出儒学的本质也需要重新解读。有了这种激进的改革思想,清朝灭亡之后,中国的思想家放弃改革儒家学说,全面拥抱西方思想,也就不是特别奇怪了。这种思想上的转向,也为中国人民后来接受外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打好了基础。 文字记载的历史是抽象的。在任何社会,变化或稳定都是亿万人的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结果。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通过社会关系与更广泛的社会相连,为生存工作,并受到规则的保护和制约。这类关系的总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历史学家知道能了解过往历史的一二。 2016-11-27 14:53 文字记载的历史是抽象的。在任何社会,变化或稳定都是亿万人的情感和行为的综合结果。每个人都生活在家庭中,通过社会关系与更广泛的社会相连,为生存工作,并受到规则的保护和制约。这类关系的总和决定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历史学家知道能了解过往历史的一二。 甘薯和芋头的传入年代完全不对,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锅。 粟对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来说确实是主要作物,但长江流域的百越种的是水稻啊,这里讲中国好不好先用历史地图说明一下是哪个中国的概念啊= = 2017-10-18 10:40  1人喜欢 甘薯和芋头的传入年代完全不对,不知道是作者还是译者的锅。粟对中原(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来说确实是主要作物,但长江流域的百越种的是水稻啊,这里讲中国好不好先用历史地图说明一下是哪个中国的概念啊= = 商王朝实际存在的证据令历史学家相信夏王朝很可能也存在,或许夏是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王国或者部落联盟,其文化属于红陶文化。 2017-01-16 11:51 商王朝实际存在的证据令历史学家相信夏王朝很可能也存在,或许夏是存在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个王国或者部落联盟,其文化属于红陶文化。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满语作为口语发展了几百年,但从1599年开始,它借用了蒙古文字,成为一种可以书写的语言。追溯这一书写体系,蒙古文来自回鹘文(竖着写),而回鹘文来自粟特文(横着写),栗特文则最终来自亚拉姆文。亚拉姆文也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字母的来源。 2019-03-11 22:06 满语属于阿尔泰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满语作为口语发展了几百年,但从1599年开始,它借用了蒙古文字,成为一种可以书写的语言。追溯这一书写体系,蒙古文来自回鹘文(竖着写),而回鹘文来自粟特文(横着写),栗特文则最终来自亚拉姆文。亚拉姆文也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其他欧洲语言字母的来源。 日本人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国文学后点评:唐诗如酒,宋词似茶。酒劲浓烈,然不宜长饮。茶比酒淡,为饮者带来的愉悦也更宁静,但可以更长久地享用。 2019-03-10 10:03 日本人吉川幸次郎研究中国文学后点评:唐诗如酒,宋词似茶。酒劲浓烈,然不宜长饮。茶比酒淡,为饮者带来的愉悦也更宁静,但可以更长久地享用。 自己不是佛教徒,看《李叔同画传》时对弘一法师入佛后如此虔诚不甚了了。今读到美国人阿尔伯特.克雷格评论佛教优于道教的观点想记录下来: 尽管佛教在中国是外来宗教,但比之道教却有以下几个优势。1、佛教教义讲个人救赎,并提供了几种途径。2、对个人品行要求很高。3、佛教教义思想体系完备,在传入中国的前几个世纪,仍然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4、引入了世界上最为复杂深刻的印度传统冥想修行和心理学。 2019-03-06 17:14 自己不是佛教徒,看《李叔同画传》时对弘一法师入佛后如此虔诚不甚了了。今读到美国人阿尔伯特.克雷格评论佛教优于道教的观点想记录下来: 尽管佛教在中国是外来宗教,但比之道教却有以下几个优势。1、佛教教义讲个人救赎,并提供了几种途径。2、对个人品行要求很高。3、佛教教义思想体系完备,在传入中国的前几个世纪,仍然受到印度佛教的影响。4、引入了世界上最为复杂深刻的印度传统冥想修行和心理学。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