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自由传统 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狄百瑞 2016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中国的自由传统
副标题: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
作者:狄百瑞
出版社: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0387
出版时间:2016
页数:138
定价:35.00
内容简介: 书以中国宋明理学的传统为脉络,讨论中国思想中的自由主义特质,论及新儒学“学以为己”的个人自发色彩。强调自得、相互激励等价值的教育思想,以及明代知识分子自任于天下的责任感,认为黄宗羲正代表了这种自由主义特质的新综合。最后,对这种自由思想在当代中国所遭遇的困境进行了讨论。 狄百瑞教授,前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东亚语言和文化系教授,是海外研究中国思想的著名学者。1971至1978年间出任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推动了东亚图书馆的翻新及扩充工程,建立乐人文研究中心,以及这中心辖下的人权研究中心。1978至1986年间担任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的主席。除了他在教育行政上的贡献外,狄百瑞教授的学术成就亦广被承认。他先后在1974年和1999年获选为美国文理学院和美国哲学会院士。狄百瑞教授的研究兴趣是东亚的宗教和思想传统,尤其是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儒学。他把新儒学研究引入美国,提倡一种对亚洲在通识和核心课程中的位置的全新构想。他在近年撰写和编辑的超过二十五部著作里,主要处理中国的民间社会和人权问题。 , 这套丛书还有 《维柯的《新科学》及其对中西美学的影响》,《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儒家哲学的三个大时代》,《论中国诗》,《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 等。 主要讲宋明理学,他认为理学里主张的学以为己,自得,自立等就是自由,这个不稀奇。最后讲到黄宗羲,认为前面的人意识到了个人自主的自由,却没想到要用制度去保障这个自由。黄有点这个意识,是他的高明处。讲到阳明跟朱熹在重自由上有相通处。这几天在看秦晖的传统十论,他讲帝制的管理渗透到基层,很厉害,古代宗族势力远没现在想象的大,个人自由也很少。所以狄百瑞讲的没有制度保障是关键。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大变化。 借用牛人的读后感表达我的感想:“看宋明理学的自由主义,或许可以借鉴亚里士多德德行伦理学和康德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这三个传统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自由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是一个成为自我的过程,不是一个可以被当作终点的价值。” 读了本书,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乏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是从宋明理学开始分析的,尤其是“学己为人”。我们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的确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重大的区别,我们的更平和更倾向于内省,西方的有较多的叛逆色彩。表现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的表现出自得、相互激励,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作为一个西方的学者,从西方的文化积淀出发,来评价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可以有独特视角的,我们读者也就有了独特收... 读了本书,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乏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是从宋明理学开始分析的,尤其是“学己为人”。我们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的确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重大的区别,我们的更平和更倾向于内省,西方的有较多的叛逆色彩。表现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的表现出自得、相互激励,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作为一个西方的学者,从西方的文化积淀出发,来评价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可以有独特视角的,我们读者也就有了独特收获。 借用牛人的读后感表达我的感想:“看宋明理学的自由主义,或许可以借鉴亚里士多德德行伦理学和康德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这三个传统中最核心的想法就是,自由不是本来就存在的东西,是一个未完成的东西,是一个成为自我的过程,不是一个可以被当作终点的价值。” 主要讲宋明理学,他认为理学里主张的学以为己,自得,自立等就是自由,这个不稀奇。最后讲到黄宗羲,认为前面的人意识到了个人自主的自由,却没想到要用制度去保障这个自由。黄有点这个意识,是他的高明处。讲到阳明跟朱熹在重自由上有相通处。这几天在看秦晖的传统十论,他讲帝制的管理渗透到基层,很厉害,古代宗族势力远没现在想象的大,个人自由也很少。所以狄百瑞讲的没有制度保障是关键。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大变化。 三十多年前的讲座,至今读来仍然受用。狄培理真是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对儒家宋明理学的热爱和研究已经堪称大师了。本书理清了宋明理学的自由思想,这个思想从“道统”开始,指的是一个人应当从传统中发明新义,并在新的立场上采取批评的态度,以攻击当代流行的弊政,提倡改革。第二讲,谈到“为己之学”,强调私人和公众教育的自发信念。第三讲是“自任于道”和“自得”,表达了一种道德的个人主义,宋代读书人所扮演的公众角色。第... 三十多年前的讲座,至今读来仍然受用。狄培理真是比中国人还中国人,对儒家宋明理学的热爱和研究已经堪称大师了。本书理清了宋明理学的自由思想,这个思想从“道统”开始,指的是一个人应当从传统中发明新义,并在新的立场上采取批评的态度,以攻击当代流行的弊政,提倡改革。第二讲,谈到“为己之学”,强调私人和公众教育的自发信念。第三讲是“自任于道”和“自得”,表达了一种道德的个人主义,宋代读书人所扮演的公众角色。第四讲是明代理学和黄宗羲的自由思想。前四讲层层递进,让人对二程朱子更好地理解,包括他们在思想上遭遇的困难和企图解决的办法,以及后来“孝顺”开始偏重子方等问题。最后一讲学以致用,以儒家分析《海瑞罢官》和毛很有意思。 读了本书,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乏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是从宋明理学开始分析的,尤其是“学己为人”。我们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的确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重大的区别,我们的更平和更倾向于内省,西方的有较多的叛逆色彩。表现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的表现出自得、相互激励,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作为一个西方的学者,从西方的文化积淀出发,来评价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可以有独特视角的,我们读者也就有了独特收... 读了本书,明白了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乏自由主义的传统。作者是从宋明理学开始分析的,尤其是“学己为人”。我们传统中的自由主义的确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有重大的区别,我们的更平和更倾向于内省,西方的有较多的叛逆色彩。表现出的价值观也不一样,我们的表现出自得、相互激励,西方的表现形式是偏向于个人主义的。作为一个西方的学者,从西方的文化积淀出发,来评价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是可以有独特视角的,我们读者也就有了独特收获。 ——简评《中国的自由传统》 法兰西曾是近现代自由思想的发源地,在这里,《自由引导人民》的画卷和自由女神像成为近现代光辉的标志。这些光辉仍在,但每天大谈自由的人当中,恐怕有百分之九十五压根儿不知道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而在中国,这个舶来名词是如此的含糊不清,又... 狄培理通過黃宗羲思想的研究,發掘出自由主義實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潛在特質。在美國戰後的漢學研究發展過程中,學術界經歷了從「第一序研究」(first-order study),向「第二序研究」(second-order study)的轉變。狄培理關於中國思想的研究,即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美國學... 狄培理通過黃宗羲思想的研究,發掘出自由主義實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潛在特質。在美國戰後的漢學研究發展過程中,學術界經歷了從「第一序研究」(first-order study),向「第二序研究」(second-order study)的轉變。狄培理關於中國思想的研究,即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美國學...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江河萬古(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9277875/ 狄培理通過黃宗羲思想的研究,發掘出自由主義實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潛在特質。在美國戰後的漢學研究發展過程中,學術界經歷了從「第一序研究」(first-ord... 狄培理通過黃宗羲思想的研究,發掘出自由主義實為儒家思想的核心和潛在特質。在美國戰後的漢學研究發展過程中,學術界經歷了從「第一序研究」(first-order study),向「第二序研究」(second-order study)的轉變。狄培理關於中國思想的研究,即是在這一背景下展開的。美國學... 狄培理从宽泛的自由主义概念(P.6)入手,去处理宋明理学中对自我及个人的重新定义,并不是为了论证中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与西方的异同,而是把自由作为起点去看待从朱熹,程颢到黄宗羲对儒学的改革与创新。换句话讲,自由不是一个被论证及主张的价值,但是他们的改良与创新都可以... Introduction Looking for a traditional ground for hope in the future that is neither revolutionary nor reactionary----looked to Chien Mu (钱穆)for Neo-Confucianist accommod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1-2) Background: New Confucianism 钱穆,Tang Junyi唐君毅...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