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现代欧洲史04 革命的年代1789-1850 [美] 查尔斯•布鲁尼格(Charles Breunig) 2016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现代欧洲史04
副标题:革命的年代1789-1850 作者:[美] 查尔斯•布鲁尼格(Charles Breunig)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 ISBN:9787508666297 出版时间:2016 页数:480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从文艺复兴到欧洲联盟,你想要了解的欧洲全在这里。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编,近10位学术领袖再版修订。史学大家写给普通读者的6卷本欧洲通史,读懂现代欧洲的必备入门读物,欧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现代欧洲史系列第4卷,讲述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欧洲。 ——————————————————————————————————— 【01 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 】 新与旧的碰撞,初现欧洲文明雏形 【02 宗教战争的年代1559—1715 】 宗教纷争,打开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门 【03 18世纪的欧洲——传统与进步1715—1789 】 18世纪的欧洲如何成为最有活力的地区 【04 革命的年代1789—1850】 双元革命,开启欧洲主导世界的新里程 【05 民族主义与改革的年代1850—1890 】 全球扩张与欧... 从文艺复兴到欧洲联盟,你想要了解的欧洲全在这里。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主编,近10位学术领袖再版修订。史学大家写给普通读者的6卷本欧洲通史,读懂现代欧洲的必备入门读物,欧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现代欧洲史系列第4卷,讲述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欧洲。 ——————————————————————————————————— 【01 早期现代欧洲的建立1460—1559 】 新与旧的碰撞,初现欧洲文明雏形 【02 宗教战争的年代1559—1715 】 宗教纷争,打开通往现代世界的大门 【03 18世纪的欧洲——传统与进步1715—1789 】 18世纪的欧洲如何成为最有活力的地区 【04 革命的年代1789—1850】 双元革命,开启欧洲主导世界的新里程 【05 民族主义与改革的年代1850—1890 】 全球扩张与欧洲辉煌 【06 欧洲时代的终结,1890年至今(上下) 】 巨变,从辉煌走向终结 ——————————————————————————————————— 【内容简介】 《革命的年代 1789—1850》是“现代欧洲史”系列的第4卷,主要讲述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的19世纪欧洲。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现代欧洲的面貌。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及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味着生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与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还有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这场革命给欧洲几乎所有地区带来了现代民主制度,个人权利、代议制政府、对新型国家的忠诚等理念赋予欧洲人新的精神内涵,其影响深远甚至波及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正因为如此,法国大革命与工业革命也被称为“双元革命”,它们共同开启了欧洲主导世界的新里程。 【关于本书】 1、 解读双元革命如何改变19世纪欧洲的历史进程。 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欧洲基本完成了现代化转型,进入19世纪上半叶,欧洲站在极速发展的风口,开启了主导现代世界的昂扬历程。本卷详细解读了工业革命如何冲击欧洲社会的内在结构,以及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哪些深层变革。 2、 一卷入门,精彩再现你最想看到的欧洲历史。 从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到1848年革命,欧洲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一时期,书中最为精彩之处在于对法国大革命的描写——从前期汹涌狂热的革命派,到中期软弱无力的执政府,最后讲述拿破仑时代的终结。书中还描述了拿破仑传奇的一生,以及为拿破仑时代划上句号的百日王朝和滑铁卢战役。 3、 19世纪上半叶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分水岭,双元革命对现代世界产生深远影响。读懂这一时期的欧洲,才能真正理解欧洲何以为欧洲?现代世界何以为现代世界? 【关于套装】 1、 6卷本欧洲通史,完整讲述欧洲500年文明兴衰历程。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到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与欧盟……你想要了解的欧洲历史全在这里。 2、 读懂欧洲的必备入门,欧美高校沿用50年的殿堂级教科书。自初版以来距今约50年,新老两代美国人通过这套书读懂欧洲。 3、 美国历史学会首位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费利克斯•吉尔伯特主编,3代学术领袖再版修订,强大学者阵容保障权威经典品质。 4、 再版修订,全新问题,全新解读。针对半个世纪里欧洲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以及读者感兴趣的新的话题,《现代欧洲史》系列进行了全新修订,例如印刷术与出版审查,城市精英与中产阶级,18世纪欧洲人的政治生活方式,冷战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等。 5、 既适合考研族、学生党、教师,也适合更广大普通读者的欧洲史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美] 查尔斯•布鲁尼格(Charles Breunig) 劳伦斯大学荣誉历史学教授,曾获劳伦斯大学杰出教学奖。 [美] 马修•莱温格(Matthew Levinger) 美国历史学家,美国和平研究所教育与培训中心高级项目官员,曾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后先任路易•克拉克大学历史学副教授,美国大屠杀纪念馆种族灭绝防御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主义史、现代欧洲的革命政治理论以及20世纪种族灭绝史。 人权革命(1789) 君主立宪制度,1789— 1792 战争的爆发与君主制的废除(1792) 雅 各宾派的胜利,1792—1793 从恐怖到反动, 1793—1794 督政府,1795—1799 065 革命文化 民众的动员 崇拜理性 女性和少数民族的权 利 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085 第二章 拿破仑时代 090 执政府,1799—1804 092 拿破仑的执政 对异议的镇压 与教会的和平:协议 101 国际发展 第二次反法同盟的终结:与奥地利和英国的和 平 德意志的重建(1803) 海地独立 107 帝国,1804—1814 帝国的声明(1804) 与英国和第三次反法同盟 的战争 击败普鲁士和俄国:《蒂尔西特条约》 (1807) 拿破仑帝国 大陆封锁体系(1806) 半 岛战争,1808—1813 与奥地利的短暂战争 (1809) 1810 年的帝国 入侵俄国(1812) 解放 战争,1813—1814 波旁复辟与百日王朝 149 拿破仑的成就与思想遗产 153 第三章 工业革命与欧洲社会的重建 156 工业革命的起源 “ 工业起飞” 的条件 英国工业革命的开 端 欧洲大陆的工业化 171 工业化的社会影响 工人阶级的境遇 中产阶级的扩大 日常生活 的机械化 184 对新社区的追求 城市和郊区 家庭生活 阶级认同 195 政治意识形态 自由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 主产主义 209 第四章 复辟与浪漫主义 211 1815 年和解与欧洲协调 维也纳会议 第二版《巴黎和约》与“ 神 圣同盟” 会议体系与南欧革命,1820— 1823 1815 年和解评价 230 浪漫文化与政治 浪漫主义 保守主义 民族主义 259 第五章 政治与社会变革,1815—1848 260 英国的反动与改革 保守党执政,1815—1830 议会改革、自由贸 易和宪章运动,1830—1848 274 法国的复辟与七月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与1830 年革命 路易· 菲利普 与七月王朝,1830—1848 289 1830 年革命的国际反响 比利时独立 1830—1831 年波兰起义 295 中欧的镇压 德意志邦联,1815—1832 三月革命前德意志 的经济发展,1830—1848 梅特涅与奥地利帝 国,1815—1848 308 意大利:统一运动,1815—1848 313 希腊起义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 313 希腊独立运动,1821—1832 “东方问题”,1832—1841 321 俄国专制主义的残留 亚历山大一世与1825 年十二月党人起义 尼 古拉一世统治下的俄国,1825—1855 329 总结 331 第六章 1848 年革命 335 法国二月革命 344 中欧与东欧1848 年革命 普鲁士 法兰克福议会 哈布斯堡帝国 362 意大利1848 年革命 367 1848 年革命的后果 371 参考文献 375 推荐阅读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现代欧洲史(全6卷)》,《现代欧洲史01》,《现代欧洲史02》,《现代欧洲史03》,《现代欧洲史05》 等。 20/50 到目前为止,第四册是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有时间脉络作为纵向展开,同时以各国历史及相互间影响作为横向内容,读起来更深动形象,有连续性。第一次了解拿破仑,对于军事能力这块,读的很是顺畅,甚至看到了恺撒的影子,要是他最后胜利了,会不会整个欧洲现在的格局都变了呢?19世纪上半叶的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是种子却埋下了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讲述启蒙运动思想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以及工业革命对于欧洲变革、复辟、浪漫主义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讲述启蒙运动思想下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以及工业革命对于欧洲变革、复辟、浪漫主义的影响,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方面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 曾经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会对这个革命的年代感到热血沸腾吧?深深地决定了现代世界(尤其是欧洲本身)社民党的主要理念的来源。 20/50 到目前为止,第四册是我觉得写得最好的,有时间脉络作为纵向展开,同时以各国历史及相互间影响作为横向内容,读起来更深动形象,有连续性。第一次了解拿破仑,对于军事能力这块,读的很是顺畅,甚至看到了恺撒的影子,要是他最后胜利了,会不会整个欧洲现在的格局都变了呢?19世纪上半叶的革命虽然都失败了,但是种子却埋下了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 2018-07-16 12:57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建构最标准的形式,那么,应该说民族国家是对封建制度下产生的自发秩序资源的支取和透支。自发秩序的特征就是成本低,它的网络状结构使得失败路径只能影响网络的局部;而演化的动态又使得网络其余部分对失败路径做出回应和规避。而自发秩序的成功模式同样遵循这一演化动态,只是,其试错的博弈回合要更多更广,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法有着超乎个体智力与经验的真理性,因为,自发秩序本身就是超越了依靠人类理性产生的人为秩序,也可以认为,自发秩序比人为秩序至少多了一个时间维度。而自发秩序的“非目的性”特质,与人为秩序的“目的性”又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我们问“一片原始森林的目的是什么?”就会感觉这个问题问得荒谬,但是我们却可以问“人工花坛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什么?”自发秩序在自发性上,与原始森林是一样的。虽然自发秩序下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目的性,但是,个体的目的与自发秩序无关,或者,按照哈耶克的看法,自发秩序提供了实现个体目的性的条件。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哈耶克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发秩序“就是”用来实现个体目的的,这样说似乎自发秩序仍旧有一种“目的性”,实际上,这是自发秩序的功能而非自发秩序的“目的性”。但是,人为秩序却一定要有“目的性”,否则,同样会让人觉得荒谬。而如果人造秩序的基础就是人类理性,那么,就不能保证为了实现人们的目的,而建构的某一种“秩序”,真正能够实现人们的初衷;抑或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付出多少代价。封建主义的政治特点就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不存在单一的绝对权力,或者说,垄断时空的主权者。一块封地上叠加着多种权利,任何一种都不具备排他性的武断权力。而民族国家就是要塑造或者说发明出一个排他性的主权者,在一块土地上只有唯一一个主权者,那就是国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一旦展开,必然破坏原有政治结构的生态面貌,从多层次、多中心的权力结构压缩成单一的权力模式。如果封建主义的古老自由,意味着不同层次、中心的权力主体,在演化意义上的宪制稳定;那么,民族国家时代,平等的专制就是托克维尔预言的路的尽头。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2017-12-09 23:29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2017-12-09 23:29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 2018-07-16 12:57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建构最标准的形式,那么,应该说民族国家是对封建制度下产生的自发秩序资源的支取和透支。自发秩序的特征就是成本低,它的网络状结构使得失败路径只能影响网络的局部;而演化的动态又使得网络其余部分对失败路径做出回应和规避。而自发秩序的成功模式同样遵循这一演化动态,只是,其试错的博弈回合要更多更广,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法有着超乎个体智力与经验的真理性,因为,自发秩序本身就是超越了依靠人类理性产生的人为秩序,也可以认为,自发秩序比人为秩序至少多了一个时间维度。而自发秩序的“非目的性”特质,与人为秩序的“目的性”又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我们问“一片原始森林的目的是什么?”就会感觉这个问题问得荒谬,但是我们却可以问“人工花坛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什么?”自发秩序在自发性上,与原始森林是一样的。虽然自发秩序下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目的性,但是,个体的目的与自发秩序无关,或者,按照哈耶克的看法,自发秩序提供了实现个体目的性的条件。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哈耶克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发秩序“就是”用来实现个体目的的,这样说似乎自发秩序仍旧有一种“目的性”,实际上,这是自发秩序的功能而非自发秩序的“目的性”。但是,人为秩序却一定要有“目的性”,否则,同样会让人觉得荒谬。而如果人造秩序的基础就是人类理性,那么,就不能保证为了实现人们的目的,而建构的某一种“秩序”,真正能够实现人们的初衷;抑或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付出多少代价。封建主义的政治特点就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不存在单一的绝对权力,或者说,垄断时空的主权者。一块封地上叠加着多种权利,任何一种都不具备排他性的武断权力。而民族国家就是要塑造或者说发明出一个排他性的主权者,在一块土地上只有唯一一个主权者,那就是国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一旦展开,必然破坏原有政治结构的生态面貌,从多层次、多中心的权力结构压缩成单一的权力模式。如果封建主义的古老自由,意味着不同层次、中心的权力主体,在演化意义上的宪制稳定;那么,民族国家时代,平等的专制就是托克维尔预言的路的尽头。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 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 2018-07-16 12:57 生活在拿破仑帝国的许多公民可以说受益良多,不仅享有更加有效的行政机构,更公平的法律,更合理的税收责任分配,还有其他诸多由法兰西规章带来的进步。我完全同意作者的话,前提是这是唯一的立场,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拿破仑帝国的根基依然是法兰西民族国家,帝国只是在建构民族国家过程中的边际效益,很快,帝国就会随着拿破仑的失败而解体。但是,这里要说的不是帝国,而是民族国家的建构本身。如果我们将西欧视作民族国家建构最标准的形式,那么,应该说民族国家是对封建制度下产生的自发秩序资源的支取和透支。自发秩序的特征就是成本低,它的网络状结构使得失败路径只能影响网络的局部;而演化的动态又使得网络其余部分对失败路径做出回应和规避。而自发秩序的成功模式同样遵循这一演化动态,只是,其试错的博弈回合要更多更广,这也就是为什么习惯法有着超乎个体智力与经验的真理性,因为,自发秩序本身就是超越了依靠人类理性产生的人为秩序,也可以认为,自发秩序比人为秩序至少多了一个时间维度。而自发秩序的“非目的性”特质,与人为秩序的“目的性”又形成了强烈对比。如果我们问“一片原始森林的目的是什么?”就会感觉这个问题问得荒谬,但是我们却可以问“人工花坛被设计出来的目的是什么?”自发秩序在自发性上,与原始森林是一样的。虽然自发秩序下的每个个体都有着各自的目的性,但是,个体的目的与自发秩序无关,或者,按照哈耶克的看法,自发秩序提供了实现个体目的性的条件。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哈耶克的意思并不是说,自发秩序“就是”用来实现个体目的的,这样说似乎自发秩序仍旧有一种“目的性”,实际上,这是自发秩序的功能而非自发秩序的“目的性”。但是,人为秩序却一定要有“目的性”,否则,同样会让人觉得荒谬。而如果人造秩序的基础就是人类理性,那么,就不能保证为了实现人们的目的,而建构的某一种“秩序”,真正能够实现人们的初衷;抑或者,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付出多少代价。封建主义的政治特点就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不存在单一的绝对权力,或者说,垄断时空的主权者。一块封地上叠加着多种权利,任何一种都不具备排他性的武断权力。而民族国家就是要塑造或者说发明出一个排他性的主权者,在一块土地上只有唯一一个主权者,那就是国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一旦展开,必然破坏原有政治结构的生态面貌,从多层次、多中心的权力结构压缩成单一的权力模式。如果封建主义的古老自由,意味着不同层次、中心的权力主体,在演化意义上的宪制稳定;那么,民族国家时代,平等的专制就是托克维尔预言的路的尽头。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2017-12-09 23:29 大革命的领导者认为人类社会可以(而且应该)在纯粹理性的原则上进行组织安排,因此,理性的权力要始终高于传统权力。第二,他们认为通往新理性统治的路径应该是大规模的政治运动,这样,人民的意志将被引导走向乌托邦社会。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