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枪与账簿 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李伯重 2017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56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火枪与账簿
副标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作者:李伯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6740
出版时间:2017
页数:407
定价:49.00
内容简介: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火枪与账簿 。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 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李伯重,男,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厦大社会经济史和明清史专家傅衣凌。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为该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担任执委会委员的中国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 李伯重,男,1949年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导师是厦大社会经济史和明清史专家傅衣凌。长期以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史方面的研究。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国际经济史学会执委会委员(为该学会成立以来的第一位担任执委会委员的中国学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开大学历史系、云南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等国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客座教授。 四、东亚、东北亚、东南亚与东亚世界/20 五、15-17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大夜局的开端/25 第二章贸易打造的世界 一、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 30 二、丝绸之路: 15世纪以前的世界贸易网络/ 34 三、大航海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开始/48 四、舞台: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世界/ 53 五、道具: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品/ 57 六、演员: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商人/ 66 七、主題曲: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中的白银/87 第三章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军事革命 一、军事与经济化/ 96 二、火药革命:16世纪以前世界火器的发展/ 100 三、16世纪的历史转折:近代早期西欧的军事革命/ 114 四、 中学 外传:16世纪之前火器技术的传播/ 124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现当代文学新论》,《民国知识人》,《万物并作》,《道德与政治讲演录》,《从埃及到高加索》 等。 把晚明时期的中国与东亚格局变迁,放在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加以分析和考量,给出了一个框架清晰、内容充实的崭新历史叙述。尽管作者早已声明,书中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来自国内外前人学者的贡献,但作者对这些最新研究贡献的系统整合和再叙述,仍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述而不作之书。书中提到,一直到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的火器技术并未落后。深疑之,作者似乎把科技人员的想法和帝国的实际应用混为一谈了。 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火枪与账簿 。火枪代表了军审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存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终于看完了,有些失望……1. 以为是全球史,但是对欧洲崛起着墨不多,对亚洲其他国家的分析也主要站在中国的角度。2. 以为会从记账法和军事技术切入,没想到所谓账簿,还是早期经济联结。军事技术的介绍是有的,但是框架有些粗糙。全球史真是不好写啊。 56。线索清晰,要言不烦,勾勒出了一个多重网络联系下的晚明及周边世界(教科书再一次被丢出去烧了系列)——尽管很多只是潜流,但这些细节无疑充满了魅力。学术性一般,好像还有些错误…但既然都说了是科普那就按科普书的标准打分吧。 另外之前还真没注意到,看王元翰的奏疏时一直以为万历三十四年云南巡抚陈用宾被杀是因为土司叛乱,当时还很奇怪,有功之人又没有丢失守地,只是救援不及罪名居然大到处斩。没想到背景居然是... 56。线索清晰,要言不烦,勾勒出了一个多重网络联系下的晚明及周边世界(教科书再一次被丢出去烧了系列)——尽管很多只是潜流,但这些细节无疑充满了魅力。学术性一般,好像还有些错误…但既然都说了是科普那就按科普书的标准打分吧。 另外之前还真没注意到,看王元翰的奏疏时一直以为万历三十四年云南巡抚陈用宾被杀是因为土司叛乱,当时还很奇怪,有功之人又没有丢失守地,只是救援不及罪名居然大到处斩。没想到背景居然是明缅三十年边境战争的尾声和高潮,如此背景下再来考虑王元翰倡议开广南府的新滇路就很有意思了。联系到朝中的政争,陈用宾一度在“倒阁运动”中被攻为朱赓、李廷机的私人,言官由此把丢失边疆的屎盆子扣在内阁头上的情况(虽然这个罪名出现的很晚了)……啧啧啧有脑洞了…虽然八成是没材料的_(:з」∠) 抛弃原先呆板的政治史主体,后现代的思潮起伏,更可以凸显历史之于现代的新思考。 哲学家和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对此评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并非在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上,即当代史意味着为期较近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即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 抛弃原先呆板的政治史主体,后现代的思潮起伏,更可以凸显历史之于现代的新思考。 哲学家和史学家克罗齐(Benedetto Croce)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科林伍德(Robin George Collingwood)对此评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但并非在这个词的通常意义上,即当代史意味着为期较近的过去的历史,而是在严格的意义上,即人们实际上完成某种活动时对自己的活动的意识。因此,历史就是活着的心灵的自我认识。” 怎么说,简单讲,真的如作者在第一章“这是一本什么书”中所言,这是个面向普通(非专业)读者的关于东亚地区的近代简史,尤其是区域关系史。作者运用全球史、新史学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细致讲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东亚地区各个势力交织发展的历史,是本可读性很强(学术性较浅)的著作。也如作者在书中进行的思考,作为中国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历史在当代越来越陷入学院派的象牙塔,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知识,大众与专业史学者日益... 怎么说,简单讲,真的如作者在第一章“这是一本什么书”中所言,这是个面向普通(非专业)读者的关于东亚地区的近代简史,尤其是区域关系史。作者运用全球史、新史学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细致讲述了大航海时代以来东亚地区各个势力交织发展的历史,是本可读性很强(学术性较浅)的著作。也如作者在书中进行的思考,作为中国全社会都十分关注历史在当代越来越陷入学院派的象牙塔,成为少数人自娱自乐的知识,大众与专业史学者日益割裂,对此,作为史学研究者不该反思并进行些努力么?本书即作者的一次尝试,从内容与出版册次上看,李老师的完成了一个完美的尝试。20190428第十一本 一部中国近代史,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部全面危机的历史,而且这种危机仅仅着眼于中国本身是无法理解的。近数十年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们开始倾向于一种新的观点,认为中国在16-17世纪的明代中后期就已在经济上卷入了全球化的轨道,社会开放度也较大,同时来自西方的挑战与交流... 此书似乎很受追捧,曾经出现在各种推荐书目中。 图书馆借阅,粗粗翻阅一遍,外行看热闹之余,胡乱评论几句。 一、 可以长见识 正如作者定位:公共史写作。书中针对中国进而延及东亚,综括了有关经济全球化、军事史、国际纷争等方面研究的已有成果,以比较通俗的语言(取代拿腔... 近代中国的衰落,国人扼腕痛惜,对其动因和经验的研究,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热点。李伯重教授的新著,希望以新史潮、全球史、公共史的视角来解释中国何以在近现代化的转型中落伍。作者认为,一切重大的历史变化都不是忽然发生的,都离不开国与国间的联系与相互影响。如同歌德所... 不知道历史学者或者出版者怎么看待公众史学,公众史学不需要注释是一个看似合理但又很荒诞的想法。如果嫌弃行文中脚注,那完全可以以尾注来替代。注释的意义在于,寻根溯源找到一手史料,验证论述和结论。没有注释怎么办呢?假如作者误解了原材料的意思呢?谁来纠正呢? 史学著...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是中国经济史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伯重的最新作品,是中国学者从全球史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重要专题著作。作者对本书的定位是:“这是一本体现国际学术新潮流、面向社会大众的全球史研究著作。”(第1页)这本... 本书全球史视角,全面而非茅海建式脚注,圆融而非杨念群式乡愿,没有直接的观点,更像一幅近代化中国研究综论画卷。书中所引书目可做书单。三联书店装帧素雅明快,优于社科文献出版社。bug两处:P244,最后一行,“唐太和三年(829)”应为“唐大和三年(829)”;P316,第一段... 冲着书名,入手了一本,但读完全书,却发现,账簿在哪里?!其实本书主要说的都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东亚世界中的血泪史,商业部分的描述并不占据重要部分,而拿账簿说事儿更只是个噱头,诶,不跟作者计较,幸好内容上还是可圈可点的。 读上几页就能够感受到了加州学派的味道。... 在当今史学界,把西方的大航海运动,视作全球化时代到来的标志,已经几乎成为共识。最著名的世界史普及性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一书,也是以1500年为界,将世界史分为地区史和全球史这样上下两卷。按照这样的界定标准,晚明时期的中国,恰好处于早期的全球化时... 林蔚( Arthur Waldron)总结了历史上的中国国防战,指出中国有两种战略传统,一种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遗产,表现为扩张主义和进攻性战争;另一种来自本土华夏国家的文明,表现为武力为辅,文化、经济和外交手段为主的“怀柔”面相。中国就是在北方边境不断遭到游牧人挑战时,交替运用这两大战略。林蔚的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例如秦朝和汉朝是所谓“本土王朝”,但在其强盛之时也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开边拓土.. 2018-05-05 14:55 林蔚( Arthur Waldron)总结了历史上的中国国防战,指出中国有两种战略传统,一种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遗产,表现为扩张主义和进攻性战争;另一种来自本土华夏国家的文明,表现为武力为辅,文化、经济和外交手段为主的“怀柔”面相。中国就是在北方边境不断遭到游牧人挑战时,交替运用这两大战略。林蔚的这种说法有道理,但并不完全符合中国的历史。例如秦朝和汉朝是所谓“本土王朝”,但在其强盛之时也采取积极进取的政策开边拓土。 益州也是中央政府两大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地之一。南诏几次进攻益州,对唐朝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如此,唐咸通元年(860),南诏出兵东下,攻破唐朝的安南都护府首府交趾城(今越南河内市)唐军不久后收复安南。但三年之后,南诏再次攻破交趾,唐军退守岭南。南诏不断攻击唐朝,两陷安南,迫使唐朝不得不调用重兵镇守在南方的最大要塞桂林,导致“庞勋之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根基,使之无力镇压黄巢起义,最终灭亡。这个“唐亡于南诏”的... 2018-05-05 12:20 益州也是中央政府两大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地之一。南诏几次进攻益州,对唐朝造成严重危害。不仅如此,唐咸通元年(860),南诏出兵东下,攻破唐朝的安南都护府首府交趾城(今越南河内市)唐军不久后收复安南。但三年之后,南诏再次攻破交趾,唐军退守岭南。南诏不断攻击唐朝,两陷安南,迫使唐朝不得不调用重兵镇守在南方的最大要塞桂林,导致“庞勋之乱”,严重削弱了唐朝的根基,使之无力镇压黄巢起义,最终灭亡。这个“唐亡于南诏”的观点得到陈寅恪先生的肯定,也得到其他史家的认可。向达先生指出:南诏之患,“以懿宗时为最繁,几乎每年都有边警,而以中国的南部如安南、邕管为最甚。咸通时安南为南诏攻陷,于是邕管骚然,乃调东南之兵以戍桂林,卒之庞勋叛变,遂兆唐室灭亡之机。所以南诏的盛衰,安南的得失,关系于唐朝者甚大”。 在唐代以前,中国从来没有遇到来自南方的威胁。到了唐代,这种威胁出现了,即南诏兴起于云南,并成为一个强权。据《新唐书・南蛮传》,南诏的疆域为“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换言之,其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云南),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抵黔、巫(今贵州... 2018-05-05 12:15 在唐代以前,中国从来没有遇到来自南方的威胁。到了唐代,这种威胁出现了,即南诏兴起于云南,并成为一个强权。据《新唐书・南蛮传》,南诏的疆域为“东距爨,东南属交趾,西摩伽陀,西北与吐蕃接,南女王,西南骠,北抵益州,东北际黔巫”。换言之,其疆域东面包括两爨(云南),东南到达安南,西北连接吐蕃,南面和女王国(国都在今泰国的南奔)接界,西南和骠国(政治中心在今缅甸曼德勒一带)接界,北抵大渡河,东抵黔、巫(今贵州和四川的长江南岸),俨然成为中南半岛上的超级强权。 这本书的书评者维舟写道:“这是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水岭时代,各种力量交替兴起,相互矛盾的趋势同时并存。一方面地方自治更加强化,另一方面外国富商成分更加多元化;既是一个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又是政治力量的束缚日益加强的时代。其结果,由于经济军事和政治等各方面因素的合力,产生了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15~16世纪与世界经济紧密互动,到17世纪中叶起却又决定性地将东南亚推离了国际贸易的轨道。” 维舟老师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