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中国通史
副标题: 作者:张荫麟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10828 出版时间:2017 页数:792 定价:108.00 内容简介: 泱泱华夏,上下五千年,通史著作不少,其中优秀者,往往既要史料翔实,又要文字优美,又或编写方法有独特创新。本套《中国通史》,将民国时期公认的几位史学大家的代表作编辑整理后,集合到一起。其中,吕思勉先生的文字中,引用的史料十分丰富,旁征博引,大气磅礴;张荫麟先生则不圄于史籍,甚至把《诗经》《楚辞》《论语》中的词句用得出神入化,文字十分优美;而蒋廷黻先生则是在近代史研究上采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新的研究观念,倡导原始档案材料的收集,比如在写李鸿章的外交活动时,就曾亲自走访李鸿章的旧部、助手、秘书等。 三位先生在史书的编写上各有优点,集合成套后,相信能够给予读者深刻而愉快的阅读体验。 张荫麟:(1905~1942) 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生于官宦之家,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留学4年,修完应学课程,未待期满,已获哲学博士学位,提前返国。1935年,应教育部之请,编写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史纲》。 梁启超、钱穆、熊十力等史学名家均给予过张荫麟极高评价,认定其为新史学的领军人物。为其时公认的史学天才。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著作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 张荫麟:(1905~1942) 号素痴,广东东莞人,著名学者、历史学家。生于官宦之家,192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同年获公费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西洋哲学史和社会学。留学4年,修完应学课程,未待期满,已获哲学博士学位,提前返国。1935年,应教育部之请,编写高中历史教材《中国史纲》。 梁启超、钱穆、熊十力等史学名家均给予过张荫麟极高评价,认定其为新史学的领军人物。为其时公认的史学天才。 吕思勉:(1884~1957) 字诚之,江苏常州人。中国近代四大史学家之一。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早年还曾在上海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著作有《白话本国史》、《吕著中国通史》、《先秦史》、《先秦学术概率》等。 严耕望、顾颉刚、谭其骧等史学名家倍为推崇吕思勉,公认其为史学大家。 蒋廷黻:(1895~1965) 字绶章,笔名清泉,湖南邵阳(今邵东)人,中国著名史学家、民国外交家,1911年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南开大学第一任历史系主任,与梁启超一起成为南开大学史学的奠基者;1925年调入清华大学任历史系主任,在任期间改革清华大学历史系,建立起全国一流的史学阵营。著作有《中国近代史》。 费正清、何炳棣、郭廷以、马勇、杨天石、雷颐等著名史学家对蒋廷黻赞赏有致,称其“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 拓宽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改变了一些既定的看法,认识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等诸多方面,干货很多,阅读理解还是有难度,推荐 说实话,书本身还是不错的,但是鄙视刷分的。一共47条评论,其中20多条 五星都是2016年 12月8日 刷出来的 通史又读了一遍,学者文学功底自不可多言,但也有逻辑混乱、内容重复之嫌。多人写书,观点多于事实是优势也是不足。还是上卷最好。 虽然是把三位史学家的的书进行编排,但是留下的内容,可以作为不研究三位史学家思想的日常历史读物来阅读。很多内容,可以理解为高中历史课本的加深版,三位史学家对历史的分析和理解肯定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也可以看出编者删减的小心翼翼,三本书,从唐尧虞舜讲到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甚至最后一本书几乎全都是鸦片战争之后的内容,没有一点讲述共产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内容。不过不搞研究的话,总体上还是推荐一读的。 拓宽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改变了一些既定的看法,认识到历史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教育、社会等诸多方面,干货很多,阅读理解还是有难度,推荐 乍一看,中国史纲,知道是张荫麟先生的作品,但是点击进入细看,怎么还有吕思勉先生和蒋廷黻先生的名字呢,看书的简介,分明就是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中中国史纲的介绍抄袭出来。最后,还是从书的目录里面看出了门道,原来,是将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吕思勉先生... 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治史。古往今来,无数史学大师们不厌其烦地写就了纷繁众多的史学著作,有官修正史,有私人著史,有稗官野史……这些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一直在为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方法和力量。 《中国史纲》作为无数本史学著作中的佼佼者,是与钱锺书并称“南能... 刚刚看了一个外国人拍的小视频,不是讲历史,只是顺带了一句“还珠格格是中国古代宫廷里面一个特别有名的女人”,听后不禁唏嘘,还珠格格是谁?历史上有这号人物吗?是哪个朝代,哪位帝王之女?好吧,不装傻,我知道还珠格格,毕竟曾经陪伴了我半个童年,即使是现在,偶尔也能... 最近,由唐嫣、罗晋主演的古装剧《锦绣未央》火了,网络总播放量超过150亿次。再加上唐嫣、罗晋二人因《锦绣未央》结缘,开始高调秀恩爱,更是对这部剧的热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锦绣未央》讲得是南北朝期间,出身北凉王族的公主心儿,因北魏大将军叱云南的野心而遭到陷... 历时半月初步通览这部“台海版”的《中国通史》,(同时读了《权力与特权一书》,两书共计一百万字。)主要费时的事情是给一些生字注音。我这个习惯是为了以后复览方便,如果诸位愿意学习,也是可以的。 在此之前,我读过两种中国通史类书籍,其中一种为“安师大版”的《中国通... 三位著者,之前只听过名字的只有吕思勉,因为不熟历史领域。待略查了三位的背景资料,发现蒋廷黻是西洋史出身的,感觉奇怪三人如何合写一部史书。看到评论里有人说此版本是“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蓬莱阁丛书中中国史纲的介绍抄袭出来。......是将张荫麟先生的《中国史纲》,吕思... 读史使人明智,中华民族向来重视治史。古往今来,无数史学大师们不厌其烦地写就了纷繁众多的史学著作,有官修正史,有私人著史,有稗官野史……这些浩如烟海的史学著作一直在为国人提供安身立命的方法和力量。 《中国史纲》作为无数本史学著作中的佼佼者,是与钱锺书并称“南能... 五千年长河,铭记多少、遗忘多少 文/夏边 说起中华文明,想必第一句便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云云......时间的概念确实深入人心,而泱泱五千年,历史之厚重,文明之演绎,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铭记于心的。历史属于过去,而文明还在继续,通过五千年简史,不由感叹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 提起中国通史,首先想到便是著名的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吕先生出生于1884年,那时中国还处在清政府的统治之下,吕先生幼学经史子集,其后专心致力于史学,写下了《中国通史》、《白话本国史》、《史籍与史学》等著作。不过这一版本的《中国通史》却并非仅由吕思勉先生独著,而是... 自从2000多年前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巨著《史记》中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一篇篇纪传体篇章后,历史就越发凝重了起来。这一个份量,体现在历史的厚重感上,以及如何才能够恰如其分地把这样一种厚重感表达出来。譬如中国,所谓的“二十四史”,由于编写者不同、经历... 凡事总免不了有反动的。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反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 2017-01-05 14:51 凡事总免不了有反动的。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反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 2017-01-05 14:48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中竭力提倡,信从者众多,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仿照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 2017-01-05 14:44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中竭力提倡,信从者众多,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仿照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 夏商周三朝代的递嬗,代表了三个民族的移徙与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向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 2017-01-05 14:35 夏商周三朝代的递嬗,代表了三个民族的移徙与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向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 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 一国的民族,不宜过于单纯,亦不宜过于复杂。过于复杂,则统治为难;过于单纯,则停滞不进。我们中国,过去之中,曾吸合许多异族。因为时时和异族接触,所以能互相淬砺,采人之长,以补我之短;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 2016-12-26 17:22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 2016-12-31 22:23 民族和种族不同。种族论肤色,论骨骼,其同异一望可知,然历时稍久,就可以渐趋混合;民族则论语言、论信仰、论风俗,虽然无形可见,然而其为力甚大。同者虽分而必求合,异者虽合而必求分。所以一个伟大的民族,其形成甚难;而民族的大小和民族性的坚强与否,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 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了。 2016-12-31 22:30 我国历史,确实的纪年起于共和。共和元年,在民国纪元前二千七百五十二年,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自此以上,据《汉书·律历志》所推,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尧、舜两代,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如此,唐尧元年,在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公元前二千二百三十一年;三皇之世,距今当在五千年左右了。 凡事总免不了有反动的。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反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 2017-01-05 14:51 凡事总免不了有反动的。中国行君主制度二千余年,突然改为共和,自不免有帝制的回光反照,然不过八十三日而取消,这也可见民意所在了。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 2017-01-05 14:48 凡事总有相当的代价。两汉时代,异民族入居中国的多了,把许多种族和文化不同的人民融合为一,自非旦夕间事,且总不免有若干的冲突。五胡之乱,就是我民族融合异族的代价。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中竭力提倡,信从者众多,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仿照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 2017-01-05 14:44 在中国社会上,向来儒释道并称为三教。儒本是一种学术,因在上者中竭力提倡,信从者众多,才略带宗教的权威。道则是方士的变相,后来虽仿照佛教,实非其本来面目。 夏商周三朝代的递嬗,代表了三个民族的移徙与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向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 2017-01-05 14:35 夏商周三朝代的递嬗,代表了三个民族的移徙与发展。大体上说,夏人自西向东,商人自东而西,周人复自西而东,他们后先相交错,相覆叠,相同化,同时各把势力所及地方的土族同化,在一千数百年间,这参伍综错的同化作用团结成一大民族,他们对于异族,自觉为一整体,自称为“诸夏”。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