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白银帝国
副标题: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 作者:徐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70621 出版时间:2017 页数:333 定价:59.00 内容简介: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 货币是一国经济繁荣与衰退的大转轮。白银作为货币的主要形态之一,在中国宋元以降直至近代、时间跨度近1000年的中国货币史中扮演了尤为重要的角色。自16世纪40年代起,中国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开始向“白银帝国”演变,并创造了繁荣盛世;而18—19世纪,西方过渡到金本位并逐渐孕育出现代金融系统时,中国仍然固守银本位,“白银帝国”逐渐走向末路。 《白银帝国》正是通过对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兴衰存亡背后那条连绵不绝的银线。从白银货币化到银本位,从纸币的失败到中国对白银的依赖,从中国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到受制于西方经济体系,本书梳理了白银成为本位货币的艰难历程。此外,作者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早于西方几百年开始的纸币试验,以及中国在全球金本位大势之下对白银的固守,探讨中西大分流和中国银本位对后世带来的影响。所以,这既是一部中国货币史,也是对中国社会变迁的窥探。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首席财经评论员,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上海公共政策研究会理事。早年办过《读品》杂志,现主持经济人读书群。近年出版《有时》、《印钞者》、《凯恩斯的中国聚会》等著作,作品曾连续入选“2015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2016最受金融人喜爱的十本财经书籍”等。作者微信公众号:徐瑾经济人。 千年中国货币史,彰显的不仅是白银的循环和社会的更替,更是来自历史深处的回响,是人性的投射。每一个关注中国经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人,都能从中获得启发。 我们银行里的钱不过是一串数字,而为这串数字背书的是政府。政府的倒塌,你的钱也就不值钱了。 相比其它几本叫作《白银帝国》的书,这部书比较正经严肃,将中国货币史中最重要的银本位始末讲得清清楚楚,中国白银史也是一部近代化史,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全部体现在最后一份大事年表中。作者有心。 这个话题很好,也很重要,作者观点还不错,但论证有些夹生、硬拗,感觉还是没吃透这个话题。 金融史,经济史,新鲜的内容不多,看法也不太认同,科普向的书,对于对相关内容没了解的人,或许还是很不错的。 作者的角度很独特,透过货币的研究发现历史中的偶然与必然。唯一不足的就是文中大段大段的文言文引用却没有白话文翻译,这让某一些读者看起来会吃力些吧。总体而言,我非常欣赏作者思考的角度。 对于明清时白银的概念,印象最深的无疑就是《马关条约》中2亿两和《辛丑条约》中4.5亿两的战争赔款。当时心中其实就有个疑问,皇帝赏赐不是都喜欢“黄马褂”、“黄金万两”,为什么这里用的却是白银?中国并不是产银大国,哪来那么多的白银?徐瑾的新书《白银帝国》给了一个明... 总而言之,作者还没有做好写这个主题的准备。作为一部宋代以后的简明货币史,差强人意;但是想探究白银本位的成因和影响,则绠短汲深。 作者大量引用他人文字,这并不是大问题,但问题是缺少自己的深入观点。比如,认为纸币相比实物货币是升维;但其实不可兑换纸币在全球范围内... 从书名来看作者的企图心很大,但通读完本书,作者的文字显得有气无力显然配不上这么宏大的主旨。最明显的地方在于“注水”的部分太多,特别是大段引用其他学术性专著论断和史料方面。本书并无太多高论和新意,只不是包装起来贩卖一些货币史的常识。全书某些段落是跑题的,赘述... 历史上的中国货币是一套超级复杂的系统,其中白银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离开白银,中国货币史几乎无法书写。《白银帝国》的时间跨度从公元960年的宋朝建立至20世纪30年代的中华民国,将近1000年。自16世纪40年代起,大明王朝以白银为媒介参与创建世界市场,向“白银帝国”演变,... 读这本书最大的冲击就是中国是一个贫银国。 明清的海外贸易大获成功,之前一直认为是因为中国瓷器和茶叶丝绸广受国外欢迎,换回了大量的白银,中国是获利方,但是作者从另一角度看,由于欧洲的金银比一直低于中国,这种贸易用现在的话就是欧洲对中国进行白银的倾销,造成的是生... 这是本货币史的启蒙本,适合我这种没受过系统的经济理论训练,但对日常经济现象充满好奇的读者。本书以中国货币演变经历(以货易货,贱金属到银本位)为线索,交织着与西方货币演变经历的比较研究。个人印象比较深的1)货币政策:由于贫银国,银本位后极易受海外输入白银(尤其... 近日读了徐瑾的《白银帝国》,现在写一下读后的收获与启示。这本书全面的介绍了白银在中国的历史轨迹和中国币制的变迁,并且和西方与日本对比分析了我国国家走向与金融制度变革的前因后果。 秦统一货币,白银并不在货币之列;在汉代白银也是多用于储藏之用;唐代王莽改制之后金... 作为一个哲学专业生,我的经济学知识少得可怜。如果仅凭书名来判断,这本书可能不会那么吸引我。关注此书最初是因为它的作者,我熟悉和欣赏的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瑾。 以前没事儿时我经常去逛FT中文网,无意间撞见她的专栏,从她的文字里读到了许多细节、思考和自己的影子... 银本位金本位离我们这些小朋友们都很远了,我们关心的是比特币是代币是加密货币的将来。神奇的是,在读这本中国货币史的时候,突然理顺了我对比特币的思考。 比特币被诟病大致这么几点: 第一,通货紧缩。比特币按照设计,涨到2100万个之后就不会增长了,而且还会因为持有者死... 开始读《白银帝国》,这是一部叙述中国从宋代到民国货币史的通俗读物,以货币,尤其是白银为线索,开辟了另一条叙述历史的方式。今天看了P-14-0,经济学家朱嘉明写的序言《中国货币史和“白银纠缠”》,简述了自宋朝白银成为主要货币的一种之后,中国经济的大致脉络,并以此重... 有幸参观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行史馆,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的历史。中国银行,在困苦之时,挺直了脊梁,维护了广大储户的权益。可敬可赞。 2018-07-06 10:47 有幸参观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行史馆,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的历史。中国银行,在困苦之时,挺直了脊梁,维护了广大储户的权益。可敬可赞。 经济学原理,尤其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言之凿凿的表述货币起源于以物易物,但是书中提及经济学研究者的事业往往是狭隘的。从人类学的角度和史料上看,人类也许并不存在以物易物的行为,货物交换,更像是馈赠,因此而推论货币是基于信用的。 似乎有些道理,仅作为一种新的想法一听也罢。 2018-07-05 09:59 经济学原理,尤其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言之凿凿的表述货币起源于以物易物,但是书中提及经济学研究者的事业往往是狭隘的。从人类学的角度和史料上看,人类也许并不存在以物易物的行为,货物交换,更像是馈赠,因此而推论货币是基于信用的。似乎有些道理,仅作为一种新的想法一听也罢。 历史充满文明陨落的悲剧,而史书总是难免成王败寇的逻辑。宋朝最被诟病的是军力,但其实如果宋朝军事真的那么孱弱,为何能够在五代十国乱局中崛起,为何能够与辽、金与蒙古这样的世界级军事强国对峙数百年?宋朝从开国到灭亡,数百年间不是处于战争状态就是处于备战状态,不得不长期奉行“守内虚外”(即禁军多数驻防在京城,少数驻防在边境)的政策理念,为国内发展争取时间。实际上,宋朝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常规军数量最高... 2017-11-05 10:14 历史充满文明陨落的悲剧,而史书总是难免成王败寇的逻辑。宋朝最被诟病的是军力,但其实如果宋朝军事真的那么孱弱,为何能够在五代十国乱局中崛起,为何能够与辽、金与蒙古这样的世界级军事强国对峙数百年?宋朝从开国到灭亡,数百年间不是处于战争状态就是处于备战状态,不得不长期奉行“守内虚外”(即禁军多数驻防在京城,少数驻防在边境)的政策理念,为国内发展争取时间。实际上,宋朝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常规军数量最高达120万人,超过很多朝代,军事开支需求庞大。以后勤为例,宋代的仓场库务在各地都有设置,不仅需要储存粮食与器械等军需,此外主管官员也需要费心经营以提供利润,盐、茶、酒等贸易及其征税均获得充分发展。 综合种种因素,白银身为贵金属,既可以担当本位货币的重任,又不像纸币那样容易超发,自然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 2017-07-01 15:32 综合种种因素,白银身为贵金属,既可以担当本位货币的重任,又不像纸币那样容易超发,自然被推上了历史的潮头。 中国货币体系前现代化的症结之一。在于一直没有实现银行化。中国货币无法银行化,导致中国的纸币化道路失败,不得不走上白银之路。没有银行,没有白银铸币化,就谈不上从银行劵路径创造纸币,货币只能以称量货币形式存在,导致各种混乱与落伍;没有银行,中国的储蓄无法资本化,因为唯有贷款等业务才能解放资本的约束,创造更复杂的信贷交易;没有银行,中国的商业机构也无法公司化,既无法做大也无法走出人际关系限制;还是因... 2017-11-04 12:39 中国货币体系前现代化的症结之一。在于一直没有实现银行化。中国货币无法银行化,导致中国的纸币化道路失败,不得不走上白银之路。没有银行,没有白银铸币化,就谈不上从银行劵路径创造纸币,货币只能以称量货币形式存在,导致各种混乱与落伍;没有银行,中国的储蓄无法资本化,因为唯有贷款等业务才能解放资本的约束,创造更复杂的信贷交易;没有银行,中国的商业机构也无法公司化,既无法做大也无法走出人际关系限制;还是因为没有银行,货币发行也因此未能集中化,无法衍生出中央之类得银行。 对于中国古代的交子,钱庄、银铺、票号等金融实践,即使其技术细节与海外同类有相近之处,却一直没有发展出完善而强大的金融系统,规模一直也不够大,本质原因正在于信用拓展并没有脱离人际关系太远。更近一步而言,古代金融往往是政府财政的副手,而后者的落后也掣肘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因如此,中国商业的发达可以滋生出传统银钱行业,却无法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系统。 2017-11-04 12:52 对于中国古代的交子,钱庄、银铺、票号等金融实践,即使其技术细节与海外同类有相近之处,却一直没有发展出完善而强大的金融系统,规模一直也不够大,本质原因正在于信用拓展并没有脱离人际关系太远。更近一步而言,古代金融往往是政府财政的副手,而后者的落后也掣肘了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正因如此,中国商业的发达可以滋生出传统银钱行业,却无法孕育出现代意义上的银行系统。 有幸参观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行史馆,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的历史。中国银行,在困苦之时,挺直了脊梁,维护了广大储户的权益。可敬可赞。 2018-07-06 10:47 有幸参观过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行史馆,可以说这也是一部中国近代银行发展的历史。中国银行,在困苦之时,挺直了脊梁,维护了广大储户的权益。可敬可赞。 经济学原理,尤其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言之凿凿的表述货币起源于以物易物,但是书中提及经济学研究者的事业往往是狭隘的。从人类学的角度和史料上看,人类也许并不存在以物易物的行为,货物交换,更像是馈赠,因此而推论货币是基于信用的。 似乎有些道理,仅作为一种新的想法一听也罢。 2018-07-05 09:59 经济学原理,尤其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言之凿凿的表述货币起源于以物易物,但是书中提及经济学研究者的事业往往是狭隘的。从人类学的角度和史料上看,人类也许并不存在以物易物的行为,货物交换,更像是馈赠,因此而推论货币是基于信用的。似乎有些道理,仅作为一种新的想法一听也罢。 历史充满文明陨落的悲剧,而史书总是难免成王败寇的逻辑。宋朝最被诟病的是军力,但其实如果宋朝军事真的那么孱弱,为何能够在五代十国乱局中崛起,为何能够与辽、金与蒙古这样的世界级军事强国对峙数百年?宋朝从开国到灭亡,数百年间不是处于战争状态就是处于备战状态,不得不长期奉行“守内虚外”(即禁军多数驻防在京城,少数驻防在边境)的政策理念,为国内发展争取时间。实际上,宋朝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常规军数量最高... 2017-11-05 10:14 历史充满文明陨落的悲剧,而史书总是难免成王败寇的逻辑。宋朝最被诟病的是军力,但其实如果宋朝军事真的那么孱弱,为何能够在五代十国乱局中崛起,为何能够与辽、金与蒙古这样的世界级军事强国对峙数百年?宋朝从开国到灭亡,数百年间不是处于战争状态就是处于备战状态,不得不长期奉行“守内虚外”(即禁军多数驻防在京城,少数驻防在边境)的政策理念,为国内发展争取时间。实际上,宋朝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其常规军数量最高达120万人,超过很多朝代,军事开支需求庞大。以后勤为例,宋代的仓场库务在各地都有设置,不仅需要储存粮食与器械等军需,此外主管官员也需要费心经营以提供利润,盐、茶、酒等贸易及其征税均获得充分发展。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