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技术、性别、历史 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 [英] 白馥兰 2017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技术、性别、历史
副标题: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 作者:[英] 白馥兰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200952 出版时间:2017 页数:322 定价:54.00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从性别、技术、历史的角度,重新对帝制中国的大转型这一宏阔主题进行了细微的探索,独具慧眼,分析透彻,给人启发。书中提供了关于晚期帝制中国的个案研究,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背景、思路梳理,有分析方法的引入,也有极为开阔宏大的视野。 在技术方面,中国曾经有过创造力丰富的繁荣阶段,中国文明有着世界上*精湛的技术。然而,在1400年前后,中国却开始步入到一个技术上止步不前并日趋衰落的时代。在另外一种历史叙事中我们却能看到,明、清帝国这位技术上萎靡不振的巨人却生气勃勃,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华帝国的富裕、强盛至少持续到18世纪末。这两种表面上互为矛盾的历史叙事,到底说明了什么?本书让我们矛盾性之下的相容性。 本书关注了从耕织到绘图、建房、开药方或者写文章等不同技术,对于日常生活中宏观与微观政治之间的交互作用、晚期帝制中的治理手段都提供非常丰富的深刻见解。这些研... 本书作者从性别、技术、历史的角度,重新对帝制中国的大转型这一宏阔主题进行了细微的探索,独具慧眼,分析透彻,给人启发。书中提供了关于晚期帝制中国的个案研究,它包含了众多的理论背景、思路梳理,有分析方法的引入,也有极为开阔宏大的视野。 在技术方面,中国曾经有过创造力丰富的繁荣阶段,中国文明有着世界上*精湛的技术。然而,在1400年前后,中国却开始步入到一个技术上止步不前并日趋衰落的时代。在另外一种历史叙事中我们却能看到,明、清帝国这位技术上萎靡不振的巨人却生气勃勃,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华帝国的富裕、强盛至少持续到18世纪末。这两种表面上互为矛盾的历史叙事,到底说明了什么?本书让我们矛盾性之下的相容性。 本书关注了从耕织到绘图、建房、开药方或者写文章等不同技术,对于日常生活中宏观与微观政治之间的交互作用、晚期帝制中的治理手段都提供非常丰富的深刻见解。这些研究让我们看到,性别原则被编织进整个帝国的经纬脉络当中:上至宇宙观以及统治理念,下至国家建制的物质基础以及家庭环境中的日常实践。 白馥兰(Francesca Bray),英国皇家学术院院士、国际技术史学会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组成员。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中国农业史》(上下两卷)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有科学、技术及医学人类学,性别研究以及中国和东亚研究。现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1984),该书获1985年法国勃丁奖(Prix Bordin);《技术与性别》(1997),获1999年度国际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Dexter Prize)。这两部著作均有中文译本出版。她参与主编的新著Rice: Global Networks and New Histor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被学术书评期刊Choice评为201... 白馥兰(Francesca Bray),英国皇家学术院院士、国际技术史学会主席,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组成员。李约瑟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系列《中国农业史》(上下两卷)作者。主要研究领域有科学、技术及医学人类学,性别研究以及中国和东亚研究。现任英国爱丁堡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荣誉教授。 主要著作有《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1984),该书获1985年法国勃丁奖(Prix Bordin);《技术与性别》(1997),获1999年度国际技术史学会颁发的德克斯特奖(Dexter Prize)。这两部著作均有中文译本出版。她参与主编的新著Rice: Global Networks and New Historie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被学术书评期刊Choice评为2015年度杰出学术出版物。 第一部分 道德秩序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生活机器:中国晚期帝制时代的居家建筑与社会秩序的打造 49 · · · · · · 第一部分 道德秩序的物质基础 第一章 生活机器:中国晚期帝制时代的居家建筑与社会秩序的打造 49 生活机器 50 在晚期帝制中国打造新型社会秩序 54 物质上与道德上的模糊性 64 技术作为文化 68 第二章 教化与养民的景观:晚期帝制中国的自然资源、人与国家 69 后稷之国 72 鱼米之乡 78 农业国家的天命授权 85 养民与教化的景观 88 一半满、一半空的杯子 101 第二部分 女子之术:锻造女性的美德懿行 第三章 女性的工作与女性的位置:纺织物与社会性别 109 女德与社会秩序 117 妇女的劳作与家庭地位 127 关联与隔离:织物与域界隔离 133 女性工作与男权制 139 第四章 支撑感觉的构架:礼教、愿望以及一个自己的地方 143 房屋与现代存在:意义并行的构筑学 145 对现代空间的理论阐释 153 中国式“在房屋中存在”的构筑学 157 礼教空间与展示正统的建筑 159 风水空间:自私的愿望?164 审美的空间:与道德无关的美与慧 167 家庭和顺的空间 172 居家空间与通往现代性之路 179 第五章 生育力的故事::医案中的生殖叙事 184 晚期帝制中国的医案 187 女性的健康 190 结语 200 第三部分 男子之术:毛笔、耕犁以及技术知识的本质 第六章 科学·技能·技术——物事与知识之间的通道:以帝制中国的农业为例 205 科学、技能和技术 209 晚期帝制中国:农学作为国家的科学 216 结语 228 第七章 君子之务:精熟地驾驭耕作知识 233 私修农书 235 徐光启:脚踏两种传统 245 治家的才德 253 第八章 农事图像:是技术蓝图,还是顶礼的圣像? 255 《耕织图》及其传统:帝国秩序的标记 258 王祯的《农器图谱》:木版印刷与诗画相配 272 再迈出一步? 282 结语 288 参考文献 291 译后记 321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千年末世之乱》,《回应革命与改革》,《另类的现代性》,《新政革命与日本》,《施剑翘复仇案》 等。 作者与李约瑟合著过中国科学技术史农业卷。此书扣紧技术结构中的性别之分。把性和性别化的身体作为文化产物加以解析,在这个层面,知识和权力的关系通过日常技术对物质世界的塑造得到具体表达。至中华帝国晚期,科技在房屋建筑、纺织和生育等方面,对于赋予妇女生活以形态和意义尤其重要。 导论部分真漂亮,理论进路可说是走针绵密,研究经纬堪称勾连新巧,由此滤出“何为真问题”也施展得花团锦簇,然而一到实战就显得夹生,露了点怯 对科技史本就不太熟悉,所以虽然译者表示导论是一张导游图,还是觉得全书云山雾绕。好容易越过理论的群山,看到的又只有琐碎而分散的数点景致,辛苦而无甚收获。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比较喜欢也有所收获思考。 技术的文化面向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其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又该如何被考察。祠堂(神龛)供奉先祖,成为家宅房屋布局的中心,其中印刻的伦理道德编织出经纬两个面向的关系网:私人住宅与公共仪式空间的连接、儒家伦理的代际传承。女性工作(womanly work)和妇女劳作(women’s work)有着不同的意涵,前者可以参加商品经济的流通,借助编织物沟通天南海北,与男人工作互惠互补,参与了更为广泛的网络建构,同... 技术的文化面向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其作为一种社会体系又该如何被考察。祠堂(神龛)供奉先祖,成为家宅房屋布局的中心,其中印刻的伦理道德编织出经纬两个面向的关系网:私人住宅与公共仪式空间的连接、儒家伦理的代际传承。女性工作(womanly work)和妇女劳作(women’s work)有着不同的意涵,前者可以参加商品经济的流通,借助编织物沟通天南海北,与男人工作互惠互补,参与了更为广泛的网络建构,同时发生着道德品质的涵化;后者则意味着妇女被吸纳进父权制家庭结构中,成为男性劳作的依附,女性劳作的价值若式微,她的作用就会局限于生殖/育力中。对空间的表征发现,不仅出于压抑女性的目的而被隔绝的空间,还有为了保护她们不受侵扰的、纯审美意义上的空间建构。科学、技能和技术的重新区分,不走样的流动。 在李约瑟的问题脉络里思考,很多技术是真的令人隔膜。。。对祖祠沟通私域和公域的考察是亮点 推荐看导论,把后面的内容串起来精练地讲了。宋代以来建筑空间叙事的部分很受启发。想做科技史、古代思想史、妇女史研究,乃至近年来超火的STS的人都推荐参考,看看附录的参考文献也大有益处,很多文献没有翻译成中文。好多概念,还有待深入,分持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意会知识,内卷化,大分流等等。翻译问题:柏柏尔人 译成了贝贝, 在体知识,我看更多是译成具身知识,还没仔细研究,暂且留存... 推荐看导论,把后面的内容串起来精练地讲了。宋代以来建筑空间叙事的部分很受启发。想做科技史、古代思想史、妇女史研究,乃至近年来超火的STS的人都推荐参考,看看附录的参考文献也大有益处,很多文献没有翻译成中文。好多概念,还有待深入,分持认知distributed cognition,意会知识,内卷化,大分流等等。翻译问题:柏柏尔人 译成了贝贝, 在体知识,我看更多是译成具身知识,还没仔细研究,暂且留存。 《技术、性别、历史: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收录了英国社会人类学家白馥兰自1997年至2008年发表的八篇论文。如书的标题所示,该书多方位阐述了晚期帝制时期中国的技术及其权力,进而以技术史的视角探讨晚期帝制中国的社会转型与现代性问题,展现了西方汉学界进入二十一世... 这本书的标题很唬人,来了个《重新审视帝制中国的大转型》,从标题上看,great transformation翻译过来成大转型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从全书看下来,原来讲述的只是从宋到清这一段时间内,技术的更新以及带来的社会变迁。这一变迁十分重要,但是从历史分期角度来说,应该还谈... 大部分时间里,作者在梳理自身所处的文明系统内的高级概念工具,从科学技术到性别之间的复杂关系,借用福科的动态的关于知识权力的理论来打开貌似静止不动的华夏传统。哪怕从目前来看,这本书也对观察今日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有所启发,农民耕种的无意识或随大流看起来是种...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