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宾礼研究 亞洲視域中的外交信息傳遞 王贞平 2017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72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唐代宾礼研究
副标题:亞洲視域中的外交信息傳遞
作者:王贞平
出版社:中西书局
ISBN:9787547512517
出版时间:2017
页数:256
定价:60.00
内容简介: 宾礼所体现的“中国世界秩序”大都只限于礼仪场合,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并不总是有对偶关系。唐廷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抽象道德理念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它的外交政策是以道德理想主义为表,实用功利主义为里,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唐廷常常根据具体情势,以渐进、实用的方式改变、调整其对外政策,使唐王朝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处理与邻国的双边及多边关系。因此,本书不以相对固化的“册封体制论”观察古代亚洲这个多元世界,而是从“多节点(多元)”的视角出发,充分注意中、小国家之间以及与大国的互动;把它们之间时而相互依赖,时而相互排斥的动态关系视为一张开放、多元、形态不断演变的“国际网络”,以期从“多元开放网络”的理论视角,对古代亚洲国际关系的演变提出更为妥当的解释,进而重新认识唐代宾礼。 本书由六章组成,分别是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宾礼的主要环节、唐廷外... 宾礼所体现的“中国世界秩序”大都只限于礼仪场合,与国际关系的现实并不总是有对偶关系。唐廷并不以任何特定的抽象道德理念为制定对外政策的依据。它的外交政策是以道德理想主义为表,实用功利主义为里,是二者有机结合的产物。唐廷常常根据具体情势,以渐进、实用的方式改变、调整其对外政策,使唐王朝能够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处理与邻国的双边及多边关系。因此,本书不以相对固化的“册封体制论”观察古代亚洲这个多元世界,而是从“多节点(多元)”的视角出发,充分注意中、小国家之间以及与大国的互动;把它们之间时而相互依赖,时而相互排斥的动态关系视为一张开放、多元、形态不断演变的“国际网络”,以期从“多元开放网络”的理论视角,对古代亚洲国际关系的演变提出更为妥当的解释,进而重新认识唐代宾礼。 本书由六章组成,分别是宾礼的政治基础及其“去政治化”嬗变、宾礼的主要环节、唐廷外交礼仪的特质、宾礼中的口头信息传递、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从宾礼“去政治化”看“册封/朝贡体制论”。从微观、宏观,狭义、广义,中外比较的不同角度对唐代宾礼加以考察。认为唐代宾礼嬗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不断变化的国际关系中相关各方权力关系的演变。 王贞平 ,重庆江津人,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公子。1969年-1978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1978年--1981年国际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硕士(中国经济史专业,1981)。1981年至1983年任北京国际经济贸易大学讲师。1983年进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师从杜希德先生攻读东亚系硕士、博士学位。1987-1988期间获得日本基金会博士论文奖学金,并在京都大学文学部攻读日本史一年。博士毕业后,曾任美国新泽西州萝格斯大学讲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研究员及助理教授,现任教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副教授。又曾任日本关西大学COE客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访问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访问教授。著有《汉唐中日关系论》、《多极亚洲中的唐代中国》等。 (二)隋末、唐初重大对外交涉中的口头信息沟通 (三)唐王朝外交活动中“译语”的职能 (四)日本、朝鲜三国与中国交往中的“译语” (五)隋唐地方、朝廷官员与外国访客间的口头信息沟通 (六)唐使在外国的口头信息传递活动 (七)日本、朝鲜半岛诸国及渤海之间的口头信息沟通与情报搜集 (八)外交沟通中的“不以实对” 第五章 宾礼“去政治化”与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 (一)亚洲各国“权利中心论”的形成 (二)对“同心圆文化发散论”的再思考 (三)多元时空中的亚洲国际格局 (四)外交中软、硬实力的运用与宾礼 (五)唐“实用多元主义” 对外策略的形成 第六章 从宾礼“去政治化”看“朝贡体制论” (一)“册封/朝贡体制论”概要 (二)“册封”、“朝贡”的古典含义及演变 (三)“朝贡体制”中接待礼仪与交往内容的分离 结语 附录 附录一:《大唐开元礼·蕃主来朝遣使迎劳》 附录二:《大唐开元礼·蕃主奉见》 附录三:《大唐开元礼·皇帝宴蕃国主》 附录四:《旄人奏散判》(一) 附录五:《旄人奏散判》(二) 附录六:《率木修防判》 附录七:《續日本後紀》所载纪三津“自失使旨”事件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在汉帝国的阴影下》,《秦汉魏晋南北朝经籍考》,《汉简语汇考证》, 第一章、第二章(一)、第四章(四)(七)、第五章、第六章、结语。虽然用中文出版,从行文来看却像是为西方读者而写。水分略多。作者指出,“古代亚洲外交的常态是‘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差异,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分离。”“朝贡体制”成为各国加以利用的“公益”(public good)。有启发 书名改成唐代的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以宾礼“去政治化”为例,估计能卖的更好。本书在汉唐中日关系那本基础上做了推进,部分内容略重合,实际还是想对唐代东亚关系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总结,周代诸侯争霸导致礼制名不副实的影响对作者颇有启发,故本书从此视角出发认为唐代的亚洲国际关系格局为多元,其为“权力中心论”在亚洲各国独立发展的结果,此深深影响了东亚的国际行为模式,那就是各国对唐廷实用性的外交政策,本书以宾礼的... 书名改成唐代的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以宾礼“去政治化”为例,估计能卖的更好。本书在汉唐中日关系那本基础上做了推进,部分内容略重合,实际还是想对唐代东亚关系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总结,周代诸侯争霸导致礼制名不副实的影响对作者颇有启发,故本书从此视角出发认为唐代的亚洲国际关系格局为多元,其为“权力中心论”在亚洲各国独立发展的结果,此深深影响了东亚的国际行为模式,那就是各国对唐廷实用性的外交政策,本书以宾礼的考察为中心,发觉外国使节在此过程中力图去除其君臣关系,其目的仅在于获得实质的经济文化利益,唐廷则以种种冠冕堂皇理由默认其非礼之举,淡化其政治含义以维护中华的世界秩序,此即本书所谓“去政治化”,各国均以自身的“软实力”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进而形成了“多元动态网络”的亚洲国际格局,比前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书名改成唐代的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以宾礼“去政治化”为例,估计能卖的更好。本书在汉唐中日关系那本基础上做了推进,部分内容略重合,实际还是想对唐代东亚关系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总结,周代诸侯争霸导致礼制名不副实的影响对作者颇有启发,故本书从此视角出发认为唐代的亚洲国际关系格局为多元,其为“权力中心论”在亚洲各国独立发展的结果,此深深影响了东亚的国际行为模式,那就是各国对唐廷实用性的外交政策,本书以宾礼的... 书名改成唐代的亚洲国际政治新格局—以宾礼“去政治化”为例,估计能卖的更好。本书在汉唐中日关系那本基础上做了推进,部分内容略重合,实际还是想对唐代东亚关系进行理论性的梳理与总结,周代诸侯争霸导致礼制名不副实的影响对作者颇有启发,故本书从此视角出发认为唐代的亚洲国际关系格局为多元,其为“权力中心论”在亚洲各国独立发展的结果,此深深影响了东亚的国际行为模式,那就是各国对唐廷实用性的外交政策,本书以宾礼的考察为中心,发觉外国使节在此过程中力图去除其君臣关系,其目的仅在于获得实质的经济文化利益,唐廷则以种种冠冕堂皇理由默认其非礼之举,淡化其政治含义以维护中华的世界秩序,此即本书所谓“去政治化”,各国均以自身的“软实力”为本国谋求最大利益,进而形成了“多元动态网络”的亚洲国际格局,比前书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此书很好读,不难懂。运用史料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本书第二章重点分析《大唐开元礼》中宾礼朝见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外交礼仪细则和双方关系很有帮助。作者视域宽广,于新旧唐书,类书,日本书记,行僧游记等史实内容采撷颇多,使得文章铺展丰富有趣。于古代中国与外国之见交往关系之实质也一针见血,并不是传统理解上的单向输出和中国中心,而是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双赢的模式,在政治力量流动平衡的东亚格局中,而去政治... 此书很好读,不难懂。运用史料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本书第二章重点分析《大唐开元礼》中宾礼朝见部分的内容,对我们了解当时的外交礼仪细则和双方关系很有帮助。作者视域宽广,于新旧唐书,类书,日本书记,行僧游记等史实内容采撷颇多,使得文章铺展丰富有趣。于古代中国与外国之见交往关系之实质也一针见血,并不是传统理解上的单向输出和中国中心,而是双方各取所需,互利双赢的模式,在政治力量流动平衡的东亚格局中,而去政治化的礼仪是他们交往的重要手段。但是在行文措辞中重复的论述还是很多的,感觉作者是在说了又说,有些赘余。 一部很好的概论性书籍,对初次接触此领域的读者友好。外文史料的加入补充了中文史料语焉不详或是缺失的部分,论述则稍微欠缺了一点新意。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2018-11-15 17:42  3人喜欢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2018-11-15 17:42  3人喜欢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2018-11-15 17:42  3人喜欢 此书引用古籍(无论影印还是整理本)都写作第某叶,而不是页。这就是故意显摆。可是显摆对了也就算了,这儿还显摆错了。应当作第某葉。叶是叶韵的xie,表示不了页码。这样的显摆又出低级错误的情况不少,后面会陆续写一下。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