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 美]威廉•詹姆士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实用主义
副标题:
作者:美]威廉•詹姆士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1473
出版时间:2012
页数:184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威廉•詹姆士(1842—191)是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书收集了作者19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19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八篇讲稿,此外,还收集了另外四篇论文。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最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本书作者威廉•詹姆士(1842—1910)是美国实用主义创始人之一。全书收集了作者196年在美国波士顿罗威尔研究所和197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发表的八篇讲稿,此外,还收集了另外四篇论文。实用主义是美国土壤里生出的、影响最大的哲学注派,是代表美国人精神和生活方式的官方哲学。 比较枯燥,有时看起来就像什么都没说一样。看的过程中被引发的、好记的一些思维游戏是:29减1,与4乘7,总会在一些场合中显得毫无差别;有哪些思想会让我们得到行动能力,那说它们为真的就挺好的;pragmatism简直就是‘描述’的,‘预设’‘运用’在这里稀缺极了。 2013~2016,在首师大图书馆看完的最后一本书,三年的时光感谢西三环路边的北一图书馆。实用主义也是我所信奉的哲学,因为我就是进退自如还会和稀泥啊! http://uzone.univs.cn/news2_2008_169447.html推销鼓吹式的论述方式,除了废话和迎合外啥都没有╮(╯▽╰)╭ 在我读过的几本哲学书里算是最好读的一本了,可能跟此书原本就是讲稿有关。詹姆士就是哲学家里的小说家,所有哲学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一个。本来以为会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读完,但实在没想到,这本书如此好读。我边读边做笔记,从星期天下午到现在周二晚上,间断三天时间读完一本哲学原著,实在没想到哲学书能写的如此生动。 如果你要反驳实用主义,很好,这正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先别坚持什么对与错,让咱们看一看你和我所谓的对与错究竟是什么意思,结果最终发现是人在说话,那么我们所谓对与错是否就是对人的经验而言的,是不是建基于人的感受?你说我错了,那么,你说的这个错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又是什么意思?它来自何处?你所谓的那个永恒的整体能否再用其它词语表述一下,那个永恒的“一”是什么意思?它们依什么存在?是你的一种直觉吗?如果你... 如果你要反驳实用主义,很好,这正是实用主义的态度:先别坚持什么对与错,让咱们看一看你和我所谓的对与错究竟是什么意思,结果最终发现是人在说话,那么我们所谓对与错是否就是对人的经验而言的,是不是建基于人的感受?你说我错了,那么,你说的这个错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又是什么意思?它来自何处?你所谓的那个永恒的整体能否再用其它词语表述一下,那个永恒的“一”是什么意思?它们依什么存在?是你的一种直觉吗?如果你无法说明白,那么它是一种信仰?(如果你说是的,不然你就找不到人生的意义,那么实用主义绝对支持,这种信仰的效用很好。[它不是真理,但它有用])......实用主义的态度是完全开放的,它站在现实的大地上(必然以经验为质料),拒绝任何绝对的断言,而是永远要知晓断言从何而来,永远在寻求更好解释的路上。 略枯燥,不易读。实用主义把一切理论视为工具,选择于现实生活有益,有价值的理论,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者。以有用为准则,不纠结于抽象概念的绝对对错以及繁琐的细节,更像是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例如:在实用主义者看来宗教的价值是人的精神假期,给人精神安慰。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在动态变化,而未来是一场不可知的冒险,人具有创造性,在条件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有可能赢得这场冒险的胜利... 略枯燥,不易读。实用主义把一切理论视为工具,选择于现实生活有益,有价值的理论,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调和者。以有用为准则,不纠结于抽象概念的绝对对错以及繁琐的细节,更像是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例如:在实用主义者看来宗教的价值是人的精神假期,给人精神安慰。没有绝对的真理,一切都在动态变化,而未来是一场不可知的冒险,人具有创造性,在条件补充完善的过程中,有可能赢得这场冒险的胜利。看书的过程中,想起了胡适,他受杜威的影响,也有某种实用主义的影子,也想起了儒家的思想,尤其是华杉的注解,都是关注对实际生活的意义和行为的引导作用,都强调行动的重要性,也具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中庸的主张和实用主义调和者的主张也有相似之处。但两种还是有很多微妙的区别。 在我读过的几本哲学书里算是最好读的一本了,可能跟此书原本就是讲稿有关。詹姆士就是哲学家里的小说家,所有哲学家中最会讲故事的一个。本来以为会花上一段时间才能读完,但实在没想到,这本书如此好读。我边读边做笔记,从星期天下午到现在周二晚上,间断三天时间读完一本哲学原著,实在没想到哲学书能写的如此生动。 书挺薄的,本以为会很畅快地翻完,结果读得挺矛盾,每一讲都做了笔记。实用主义的确是走廊似的通向各种理论之门的一个(学习或理解)方法。正如书中所言,大部分哲学爱好者希望一切好处都发生,但不关心这些理论是如何地不相一致,所以,实用主义是作为一个民主的调和者形象出现的,永远保持冷静的态度,告诉你争吵没有意义,每个真理都在自己的范围里有用,人们只是在各取所需。它知道人们渴望“绝对”,是因为“绝对”能给人们心... 书挺薄的,本以为会很畅快地翻完,结果读得挺矛盾,每一讲都做了笔记。实用主义的确是走廊似的通向各种理论之门的一个(学习或理解)方法。正如书中所言,大部分哲学爱好者希望一切好处都发生,但不关心这些理论是如何地不相一致,所以,实用主义是作为一个民主的调和者形象出现的,永远保持冷静的态度,告诉你争吵没有意义,每个真理都在自己的范围里有用,人们只是在各取所需。它知道人们渴望“绝对”,是因为“绝对”能给人们心理上的安全和安慰,但对另一些人来说,世界的不完善正好可以用来冒险,行动是最重要的——实用主义属于这一群人。 一 嗨, 这是一颗松子 今天陪学弟吃完火锅,从产区回元宝山的路上被一颗松子打到头上。捡起松子时的第一反应是:我不是判断松子是从高处掉落到地上为真而捡起这颗松子,而是判断“判断松子是从高处掉落到地上为真有用”而... 一门哲学或者说一位思想家能够流行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是因为他所说的是能够与生活相结合的哲学。 我之前只是听说过实用主义哲学,知道真正读到才发现这其实是我一直以来的观念。一切都以有用为准则,而不纠结于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细节。 最近发现身边的有些朋友,纠结于... 实用主义,一个既陌生却又是很熟悉的名字,因为它被深深的打上了美利坚的烙印,因为它在美利坚的后盾下不断的向世界各地入侵。它似乎是低俗的——因为它可以说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创制的,但它似乎又是强大的——因为它被世界各国很多的学者、哲学家等甚至是市井贫... “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 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 1. 实用主义的方法可以以观察实效的视角连通与容纳其他一切理论。 2. 实效注定是在经验世界中显... 读书笔记398:实用主义 美国人的哲学观,其实算不上是一种哲学思想,而是对于众多哲学思想流派的一种取舍方法,简单粗暴,对我有用就是好哲学,所以不管是理性主义还是经验主义,一元论还是多元论统统没有本质区别,唯一的适用条件就是有用。所以这种方法不能深究,推导到一定... 逛豆瓣的时候看到这本的一个短评,觉得不错,又多搜了搜这本书的书评,于是买来看。 总体感觉是部很不错的哲学书,尤其是对书中的“赏罚的正当与公平是建立在这种个人的同一性上,这样的想法也许是合理的,没有人会被迫对他所不知道的事情负责。” 很是感兴趣,因为西方的文明... 98年的夏天,刚刚读完的时候,开了个玩笑: 隔浦蓮近拍 威廉·詹姆士《實用主義》讀畢戲題 奴家原是個寶。反作街邊草。聽得旁人說、官人戀、新人俏。郎是天上鳥。甜心棗。到嘴纔知曉。 怨誰鬧?貓兒要跳,瓶兒挨著纔倒。奴家不忿,任著那人歡笑。休問奴家老不老,都道:娃兒生... 詹姆斯自己也说,实用主义其实是一种方法。但我很怀疑,这种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为了这个目的可以把一切都加以承认或否认的做法,除了和稀泥之外有特别的意义吗?认为只有争论会对行动产生区别的时候才值得考虑,又有哪一次行动不会为今后提供先例呢?这样随心所欲改造概念... 唯心和唯物之辩论终结于实践主义哲学,在马恩那里。 实用主义是感性思维的和理性思维优劣之争的终结者。实用主义很是有用,一个人的感性和理性的运用都要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只要是对幸福和人性的提升有益的,就是好的。 我们不必像罗素一样绝情也不必像李白一样放浪。 随心随... 上学时在图书馆里借过一本读过,早就想买了,可惜一直没买到,前不久在卓越上看到中青社又出了这一本,所以封面与以前的老版不一样,但是一样的译者,所以赶紧下单入手,经典原著配上两位老师的给力译文,精彩纷呈呀,绝对值得收藏! 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 2016-12-31 22:59 1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1.1尽管不是目的,“令**自己**信服”这一条件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适,仿佛是在自欺欺人。1.2历史上,确实有人认为找到了**真正**悲观的“真理”。但他们都自杀了(比如跳河)。2举例来说,笛卡尔绞尽脑汁,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要点并不仅在于其存在性,同时也在于上帝是善的。而正是这样一位善的上帝,给人(尤其是笛卡尔,因为他信服于自己的证明)带来无限的慰安:一个人如果遇到困境,便想这是上帝在考验他,**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他还会有什么不快?!这样的心理的舒适怎能是不诱人的?因而同样诱人的是证明这样一个善的上帝的存在性。可如果真的有位上帝但他是恶的呢?(像伊万·卡拉玛佐夫所谈到的那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笛卡尔怕是要绞尽脑汁来证明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吧。 (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 2016-12-23 22:07 1(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1.1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活) 态度”。此二者间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仅仅是**关心**之处不同罢了。1.11故而,将“实用主义”与其它现有的主义 (如“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等等) 相比较以判断谁优谁劣,就如将红色与咸味相比以判断那个更好一样。1.2啊!我想起来 Wittgenstein 在一次讨论中称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 (那次讨论的结果是 Wittgenstein 被哄了出去)。当初读到此处时倍感困惑,因为 Wittgenstein 只是不断地重复“没有意义”。现在大概理解了,所谓“没有意义”,指的是 (不论这个论证多么优美) 无关于生活态度的确立。1.21Wittgenstein 曾称威廉·詹姆士“成为了一个‘人’”。1.3 ……即认为我们各种观念的真理性就是它们“起作用”的力量。 (P35.) (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 2016-12-23 22:07 1(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1.1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活) 态度”。此二者间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仅仅是**关心**之处不同罢了。1.11故而,将“实用主义”与其它现有的主义 (如“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等等) 相比较以判断谁优谁劣,就如将红色与咸味相比以判断那个更好一样。1.2啊!我想起来 Wittgenstein 在一次讨论中称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 (那次讨论的结果是 Wittgenstein 被哄了出去)。当初读到此处时倍感困惑,因为 Wittgenstein 只是不断地重复“没有意义”。现在大概理解了,所谓“没有意义”,指的是 (不论这个论证多么优美) 无关于生活态度的确立。1.21Wittgenstein 曾称威廉·詹姆士“成为了一个‘人’”。1.3 ……即认为我们各种观念的真理性就是它们“起作用”的力量。 (P35.) 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 2016-12-31 22:59 1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1.1尽管不是目的,“令**自己**信服”这一条件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适,仿佛是在自欺欺人。1.2历史上,确实有人认为找到了**真正**悲观的“真理”。但他们都自杀了(比如跳河)。2举例来说,笛卡尔绞尽脑汁,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要点并不仅在于其存在性,同时也在于上帝是善的。而正是这样一位善的上帝,给人(尤其是笛卡尔,因为他信服于自己的证明)带来无限的慰安:一个人如果遇到困境,便想这是上帝在考验他,**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他还会有什么不快?!这样的心理的舒适怎能是不诱人的?因而同样诱人的是证明这样一个善的上帝的存在性。可如果真的有位上帝但他是恶的呢?(像伊万·卡拉玛佐夫所谈到的那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笛卡尔怕是要绞尽脑汁来证明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吧。 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 2016-12-31 22:59 1从目的性的角度来看,对“真理”的追求确然带来心理上的舒适。几乎每个人的“理论”都使其在面对生活时欣然愉悦。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皮浪、大雄、笛卡尔……他们的理论最终都涌向同一个目的地:心理上的舒适。似乎所有人的“真理”都是善的。没有人的“真理”是**真正地**悲观的以至于他企图要逃离“真理”!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人们**真正**想要寻求的,与其说是真实,毋宁说是幸福。(而真实只不过是抵达幸福的中转站罢了。)1.1尽管不是目的,“令**自己**信服”这一条件仍是必不可少的。否则会带来**心理上的**不舒适,仿佛是在自欺欺人。1.2历史上,确实有人认为找到了**真正**悲观的“真理”。但他们都自杀了(比如跳河)。2举例来说,笛卡尔绞尽脑汁,试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要点并不仅在于其存在性,同时也在于上帝是善的。而正是这样一位善的上帝,给人(尤其是笛卡尔,因为他信服于自己的证明)带来无限的慰安:一个人如果遇到困境,便想这是上帝在考验他,**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他还会有什么不快?!这样的心理的舒适怎能是不诱人的?因而同样诱人的是证明这样一个善的上帝的存在性。可如果真的有位上帝但他是恶的呢?(像伊万·卡拉玛佐夫所谈到的那样。)如果真是如此,那么笛卡尔怕是要绞尽脑汁来证明的上帝是不存在的吧。 (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 2016-12-23 22:07 1(正如在威廉·詹姆士的另一本书中所强调的) “实用主义”的形而上之**动机**并不在于寻得一个世界的真理,而是在于寻求一种恰当的生活的方法;不是为了亘古不易的事物,而是为了**眼下**心理 (甚至**生理**) 的和谐。所以,它与传统的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在**出发点** (即动机) 上就已分道扬镳了。1.1所以我们会看到,本体论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是否永远正确”,而“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关心“这个理论会带来什么 (生活) 态度”。此二者间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仅仅是**关心**之处不同罢了。1.11故而,将“实用主义”与其它现有的主义 (如“理性主义”,“唯物主义”,等等) 相比较以判断谁优谁劣,就如将红色与咸味相比以判断那个更好一样。1.2啊!我想起来 Wittgenstein 在一次讨论中称笛卡尔对“我思故我在”的论证是“没有意义”的 (那次讨论的结果是 Wittgenstein 被哄了出去)。当初读到此处时倍感困惑,因为 Wittgenstein 只是不断地重复“没有意义”。现在大概理解了,所谓“没有意义”,指的是 (不论这个论证多么优美) 无关于生活态度的确立。1.21Wittgenstein 曾称威廉·詹姆士“成为了一个‘人’”。1.3 ……即认为我们各种观念的真理性就是它们“起作用”的力量。 (P35.)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