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 【加拿大】查尔斯·泰勒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黑格尔
副标题:
作者:【加拿大】查尔斯·泰勒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ISBN:9787544727044
出版时间:2012
页数:828
定价:88.00
内容简介: 《人文与社会译丛:黑格尔》是当代英美哲学中研究黑格尔哲学的鸿篇巨制。作者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作面、细致而且富有创建的探讨。作者认为,虽然黑格尔哲学一再遭到拒斥,但是其普遍性话语在当代世界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现在仍然生活在黑格尔哲学所揭示的时代中。黑格尔哲学是整个现代性方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文与社会译丛:黑格尔》篇幅宏大,论述平实而详尽,涉及黑格尔哲学的广泛领域,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充满现代性的黑格尔形象。 前言与致谢 本书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在我看来,倘若我从一开始就竭力证明这种阐释的合理性,那么这种证明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可能事与愿违。不过,我在此仍有必要扼要地解释一下摆在所有这些尝试面前的困难。 阐释黑格尔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项工作将因如下错误中的任何一个而失败。其一是,阐释者以曲解甚至阉割黑格尔为代价来获得极其清晰的、听起来颇有道理的解释。其二是,为了让读者理解某种阐释且最终能够轻松地领会黑格尔的原著,阐释者的阐释虽然忠实于黑格尔,但没有吃透黑格尔。 本书读者必定能判断出我是否成功地避免了这两个容易犯的错误。我愿对本人所作的尝试作些说明。本书第一部分试图阐释黑格尔思想的中心线索,不过我的论述没有拘泥于黑格尔本人的观念。我承认这样做有很大风险。但我希望,把黑格尔哲学概况与其同时代人的主要渴望联系起来的做法并没有背离黑格尔的旨意。黑格尔的哲学见... 前言与致谢 本书是阐释黑格尔的又一次尝试。在我看来,倘若我从一开始就竭力证明这种阐释的合理性,那么这种证明不仅多此一举,而且可能事与愿违。不过,我在此仍有必要扼要地解释一下摆在所有这些尝试面前的困难。 阐释黑格尔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项工作将因如下错误中的任何一个而失败。其一是,阐释者以曲解甚至阉割黑格尔为代价来获得极其清晰的、听起来颇有道理的解释。其二是,为了让读者理解某种阐释且最终能够轻松地领会黑格尔的原著,阐释者的阐释虽然忠实于黑格尔,但没有吃透黑格尔。 本书读者必定能判断出我是否成功地避免了这两个容易犯的错误。我愿对本人所作的尝试作些说明。本书第一部分试图阐释黑格尔思想的中心线索,不过我的论述没有拘泥于黑格尔本人的观念。我承认这样做有很大风险。但我希望,把黑格尔哲学概况与其同时代人的主要渴望联系起来的做法并没有背离黑格尔的旨意。黑格尔的哲学见解以自身的独特方式与其同时代人的主要渴望融合到了一起。 所以,第1章致力于描述18世纪90年代青年浪漫派一代的渴望。黑格尔既源自于浪漫派,又把自己规定为反浪漫派。在第2章里,我扼要地介绍了黑格尔思想的发展脉络;在第3章里,我着力展示了黑格尔中心思想的大致轮廓。 在本书其余部分,通过阐释黑格尔工作的诸重要方面,我充实了这种提纲挈领式的描述。在第二部分,我着重阐释了《精神现象学》。在第三部分,我试着阐释了《逻辑学》。这是本书中最冗长而晦涩的部分。对于那些不怎么关心黑格尔论证细节的人来说,这是本书中最得不偿失的部分。那些只对黑格尔思想大致情况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对黑格尔政治理论、历史哲学或现代文化观念更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跳过这一部分。不过,倘若人们想要理解黑格尔哲学如何以黑格尔本人的方式得到了论证,倘若人们真正想要理解在黑格尔看来这种哲学与其论证方式是如何地密不可分的,那么逻辑学这部分便非读不可。 在第四部分,我解析了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并且透过我的眼光探讨了黑格尔对现代社会两难境况的见解。在第五部分,我简要考察了黑格尔的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史观。在结论性的一章里,我力图证明,黑格尔哲学以什么样的方式仍然构成了诸多阐释之基本冲突的实质性方面。通过那些阐释,我们试图把黑格尔哲学理解成一种文化。 我首先感谢以赛亚·伯林、斯图尔特·汉普希尔和A.J.艾耶尔。多年以前,是他们促使我下决心继续这项复杂的研究工作。在我从事这项研究工作过程中,他们给予我的帮助不胜枚举。我非常感谢以赛亚·伯林,他审阅了本书部分手稿,他的渊博学识,他对黑格尔得以产生出来的整个德意志思想和感伤情怀的理解,使我受益良多。 我也要感谢伯纳德·威廉斯。他对本书提出过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尽管我未能完全采纳那些意见。因他们对本书手稿的某些部分作出了点评之故,我还要感谢赫尔曼·伯森斯坦教授、哈罗德·萨斯教授和杰弗里·钱伯斯教授。 译 后 记 在一个日益功利化的时代里,非功利的纯学术似乎越来越无可奈何地被逼迫到了漂浮无根状态。而“漂浮在语言中”似乎也成了我近几年的基本生存状态。在做了数件译事之后,本欲做他事的我终于挡不住查尔斯·泰勒《黑格尔》的诱惑,把读书时代最为推崇也研读最多的这位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的思想以译介的形式重新清理了一遍。 虽然反黑格尔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倾向,“形而上学”、“基础主义”、“本质主义”、“逻各斯中心主义”、“国家至上的整体主义”、“对理性的过分倚重”、“绝对主义”、“历史主义”、“折衷主义”、“保守主义”等等构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罪过,但是加拿大政治哲学家、社群主义代表人物查尔斯·泰勒力主黑格尔哲学仍然具有顽强的思想生命力。在《黑格尔》中,泰勒对黑格尔哲学进行了全面、细致而富于创见的探讨,对黑格尔哲学的基本合理性作了有力辩护。《黑格尔》篇幅宏大,论述平实而详尽,涉及了黑格尔哲学的广泛领域。泰勒把现代哲学中的分析方法和黑格尔的历史方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且处处据理力争,试图还黑格尔哲学以本来面目,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现代性十足的黑格尔。因此,在泰勒眼里,黑格尔是屹立在与现代性哲学话语相关的哲学大厦之巅的守护神。无论我们是否赞成泰勒的见解,《黑格尔》是我们进入黑格尔哲学以至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入口。 朱进东博士原是我在厦门大学哲学系师从张澄清教授攻读德国古典哲学方向研究生时的同门学兄。他去年9月份刚从美国埃默里(Emory University)大学进修回来便愉快接受了参与本译事的邀请。进东兄完成了本书第3部分(第9—13章)的翻译工作。其余部分由我完成。我从去年夏天开始本项翻译工作,到今年6月初完成,为期约一年。在翻译时,凡涉及黑格尔原著之处,我们尽量找到并注明国内已有译本(以商务印书馆译本为主)出处,以便读者查阅和对照。为便于中文读者阅读,凡正文原注一律改为脚注,并在必要之处作了译注;我还根据原著附录制作了必要的索引。全书最后由我进行统校。虽说文责自负,但作为本书主要译者,我对译文负主要责任。不当之处,望学界批评指正。 张国清 杭州·浙江大学法学院 2001年7月15日一稿 2001年11月25日二稿 这套丛书还有 《现代性社会学》,《现代性与大屠杀》,《环境与历史》,《暴力》,《身处欧美的波兰农民》 等。 堪称中文世界对黑格尔思想最详尽的梳理。全书较明显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还原黑格尔生活时代的思想氛围,理清在黑格尔这里得以表现的观念的源流,指明了黑格尔工作的动机和追求,价值最高。第二部分是主体,基本按照黑格尔著作的结构梳理了其具体论证,运用了一些分析哲学方法但没有威胁到整体的深广风格。第三部分谈影响,与现代哲学接轨。全书语言平实,论证清晰,还将黑格尔放在作者本人所属的社群主义思潮中来考察,较有新意。 800页巨著。对黑格尔的观念论、现象学部分分析精到,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阐述不足,未说明与当下政治哲学的思考和承接,美学部分草草带过。读罢激起了对黑格尔的进一步兴趣,作为入门导读可谓经典,以此为地基,逐渐地接近黑格尔整个的哲学体系,再从专项上深入融贯。起步已如此艰难缓慢,荒诞的年月里应该读黑格尔。 泰勒用黑格尔用得游刃有余,其自己的理论通过黑格尔也更好理解了。原书值4-5星,翻译很辛苦,但真的好多错误啊。 800页巨著。对黑格尔的观念论、现象学部分分析精到,历史哲学、政治哲学阐述不足,未说明与当下政治哲学的思考和承接,美学部分草草带过。读罢激起了对黑格尔的进一步兴趣,作为入门导读可谓经典,以此为地基,逐渐地接近黑格尔整个的哲学体系,再从专项上深入融贯。起步已如此艰难缓慢,荒诞的年月里应该读黑格尔。 泰勒用黑格尔用得游刃有余,其自己的理论通过黑格尔也更好理解了。原书值4-5星,翻译很辛苦,但真的好多错误啊。 堪称中文世界对黑格尔思想最详尽的梳理。全书较明显地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还原黑格尔生活时代的思想氛围,理清在黑格尔这里得以表现的观念的源流,指明了黑格尔工作的动机和追求,价值最高。第二部分是主体,基本按照黑格尔著作的结构梳理了其具体论证,运用了一些分析哲学方法但没有威胁到整体的深广风格。第三部分谈影响,与现代哲学接轨。全书语言平实,论证清晰,还将黑格尔放在作者本人所属的社群主义思潮中来考察,较有新意。 泰勒此书中对黑格尔的解读与其一贯坚持的社群主义观念基本一致。所以本书应该着眼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学术氛围中来读,在其中对康德的形式主义自由观的批判、对实证主义技术之思的反省、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对罗尔斯的自由主义的评判,均在此书中有反应。总体上,我从这本书中... 书摘。 1.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运动初期 “世界作为文本”。p.20 其含义是,世界作为诸种理念而成为有意义的。 人们把“神人同一性”投射到世界秩序。“根据意义范畴,把世界理解为是为了表现或体现一个理念的秩序或原型的秩序而存在,理解为是对于神圣生... 原文p367 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 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 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 2018-04-08 13:00  1人喜欢 原文p367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在现代思想中理性的工具化,理性不再充当终极的判断标准,而把那个做判决的位置留给了欲望之类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应当译为:与发端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就在于,把这些欲望当作对于道德推理而言是给定的;它们自身不能由理性法庭来审判。 原文p380 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 2018-04-08 21:47 原文p380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e gone beyond the opposition self-goal/other goal.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23-524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观念消除了一个生活存在的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诸部分是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因此个体不服务于脱离与他的目的,相反,他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他的同一性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和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试译: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概念让位于一种生活存在之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部分是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关联起来的。因此个体并不服务于某个与它相分离的目的,而是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其同一性(身份)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与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 试译: 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 2018-04-08 18:43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试译: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求一种社会作为更广大共同体生活的概念,正如上述所言,即人作为一个成员进行参与。 原文p375: 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 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 2018-04-08 17:40 原文p375: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only,而不是not。 原文p367 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 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 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 2018-04-08 13:00  1人喜欢 原文p367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在现代思想中理性的工具化,理性不再充当终极的判断标准,而把那个做判决的位置留给了欲望之类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应当译为:与发端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就在于,把这些欲望当作对于道德推理而言是给定的;它们自身不能由理性法庭来审判。 原文p375: 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 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 2018-04-08 17:40 原文p375: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only,而不是not。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 试译: 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 2018-04-08 18:43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试译: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求一种社会作为更广大共同体生活的概念,正如上述所言,即人作为一个成员进行参与。 原文p380 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 2018-04-08 21:47 原文p380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e gone beyond the opposition self-goal/other goal.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23-524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观念消除了一个生活存在的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诸部分是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因此个体不服务于脱离与他的目的,相反,他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他的同一性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和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试译: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概念让位于一种生活存在之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部分是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关联起来的。因此个体并不服务于某个与它相分离的目的,而是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其同一性(身份)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与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 原文p380 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 2018-04-08 21:47 原文p380Rather we see here that the notion of ends and means gives way to the image of a living being. The state or the community has a higher life; its parts are related as the parts of an organism. Thus the individual is not serving an end separate from him, rather he is serving a larger goal which is the ground of his identity, for he only is the individual he is in this larger life. We have gone beyond the opposition self-goal/other goal.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23-524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观念消除了一个生活存在的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诸部分是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因此个体不服务于脱离与他的目的,相反,他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他的同一性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和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试译:于是,我们在这里看到,目的和手段的概念让位于一种生活存在之景象。国家或共同体拥有一种更高的生活;它的部分是作为一个有机体的诸部分关联起来的。因此个体并不服务于某个与它相分离的目的,而是服务于一个更广大的目的,那个目的是其同一性(身份)的基础,因为只有当他处于这个更广大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才是一个个体。我们已经超越了自我目的与他者目的之间的对立。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 试译: 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 2018-04-08 18:43 这一段译者译得有点随性了:试译:我们最高且最完整的道德存在,只有当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之成员之时,方可达到——这一观念显然使得我们超越了现代自然法的契约论,超越了社会作为普遍幸福之工具的功利观念。因为这些社会不是独立责任的焦点,更不用说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了。它们的存在只是赋予了预先存在的道德责任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如,履行诺言,或促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把sitchlichkeit置于道德生活顶点的学说要求一种社会作为更广大共同体生活的概念,正如上述所言,即人作为一个成员进行参与。 原文p375: 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 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 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 2018-04-08 17:40 原文p375:First of all, rationality requires that man be treated as a rational subject, as, in Kant's formulation, an end, and not only as a means.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首先,合理性的要求是,人必须作为理性主体来对待,用康德的话来说,人必须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来对待。非常“常规”的错误,康德这句“人是目的,而不只是手段”被误解成“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已经是习惯思维了么?泰勒也写得清清楚楚是not only,而不是not。 原文p367 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 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 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 2018-04-08 13:00  1人喜欢 原文p367An important strand of modern thought, in contrast to the tradition from Plato and Aristotle, takes these desires as given for moral reasoning; they cannot themselves be judged at the bar of reason. 译林出版社2012年版,p505与发端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在于把这些欲望当做是由道德推理给予的;它们自身经不起理性法庭的审判。这句似乎译错了,Taylor在此强调的是在现代思想中理性的工具化,理性不再充当终极的判断标准,而把那个做判决的位置留给了欲望之类的非理性因素,因此应当译为:与发端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相比,现代思想的一个重要线索就在于,把这些欲望当作对于道德推理而言是给定的;它们自身不能由理性法庭来审判。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