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堂哲学公开课 奈杰尔·沃伯顿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40堂哲学公开课
副标题:
作者:奈杰尔·沃伯顿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ISBN:9787516601211
出版时间:2012
页数:248
定价:28.00
内容简介: 《40堂哲学公开课》是一部生动的西方哲学小史。作者选取了50多位重要的思想家,从“提问的人”苏格拉底到“现代牛虻”彼得•辛格,介绍了他们对人类思想的主要贡献,并由此反映出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与探讨的主要问题,如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上帝是否存在,我们如何认识外部世界,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道德等。这里没有抽象的哲学概念、难懂的哲学理论,而是充满了思想家们那妙趣横生甚至离奇古怪的人生故事,但并没有失去哲学的本质,那就是引导我们像哲学家们那样思考、争论、论证和质疑。 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哲学教授。他从不同角度介绍西方哲学的多部入门著作一直畅销不衰:阐释西方哲学主要问题的《哲学的门槛:写给所有人的简明西方哲学》(Philosophy:The Basics)出版近20年来不断再版重印;讲解27部西方哲学名著的《从(理想国)到(正义论)》(Philosophy:The Classics)--书已出版至第四版;介绍哲学思维方法的《从A想到2》(Thinking from A—Z)一书已出版第三版。他还编写了多部哲学教材:《哲学:基本读本》(Philosophy:BasicReadings),《政治哲学读本》(ReadingPolitical Philosophy),《哲学:学习指南》(Philosophy:The Essenf『af Study Guide)。 译序……………………………………………………………… 1 1 提问的人 ……………………………………………………… 1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2真正的幸福 …………………………………………………… 9 亚里士多德 3 我们一无所知 ……………………………………………… 15 · · · · · · 译序……………………………………………………………… 1 1 提问的人 ……………………………………………………… 1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2真正的幸福 …………………………………………………… 9 亚里士多德 3 我们一无所知 ……………………………………………… 15 庇罗 4 学园之路 …………………………………………………… 21 伊壁鸠鲁 5 学会坚忍 …………………………………………………… 27 埃皮克提图、西塞罗、塞内加 6 谁拉着我们的线? ………………………………………… 33 奥古斯丁 7 哲学的慰藉 ………………………………………………… 39 波伊提乌 8 完美的岛屿 ………………………………………………… 45 安塞姆和阿奎那 9 狐狸和狮子 ………………………………………………… 51 尼科洛·马基雅弗利 10 肮脏、残忍和短命 ……………………………………… 57 托马斯·霍布斯 11 你是在做梦吗? ………………………………………… 62 勒内·笛卡尔 12 请你下注 ………………………………………………… 69 布莱斯·帕斯卡 13 磨透镜的人 ……………………………………………… 75 巴鲁赫·斯宾诺莎 14 王子与鞋匠 ……………………………………………… 80 约翰·洛克和托马斯·里德 15 房间里的大象 …………………………………………… 85 乔治·贝克莱(和约翰·洛克) 16 可能最好的世界? ……………………………………… 92 伏尔泰和莱布尼茨 17 想象的钟表匠 …………………………………………… 98 大卫·休谟 18 生而自由 …………………………………………………104 让-雅克·卢梭 19 淡粉色的现实 ……………………………………………110 伊曼纽尔·康德(1) 20 人皆如此,后果如何? …………………………………115 伊曼纽尔·康德(2) 21 切实的幸福 ………………………………………………121 杰里米·边沁 22 密涅瓦的猫头鹰 …………………………………………127 黑格尔 23 瞥见实体 …………………………………………………134 阿尔图尔·叔本华 24 发展的空间 ………………………………………………140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25 无须智能的设计 …………………………………………147 查尔斯·达尔文 26 生命的牺牲 ………………………………………………155 索伦·克尔恺郭尔 27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61 卡尔·马克思 28 若是真的,又会怎样? …………………………………167 C.S.皮尔斯和威廉·詹姆斯 29 上帝之死 …………………………………………………174 弗里德里希·尼采 30 伪装的意念 ………………………………………………179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31 现在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185 伯特兰·罗素 32 嘘!/万岁! ……………………………………………192 阿尔弗雷德·朱尔斯·艾耶尔 33 自由的苦恼 ………………………………………………199 让-保罗·萨特、西蒙妮·德·波伏瓦、阿尔贝·加缪 34 被语言蛊惑 ………………………………………………205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35 不提问的人 ………………………………………………211 汉娜·阿伦特 36 从错误中学习 ……………………………………………217 卡尔·波普尔和托马斯·库恩 37 失控的火车和不受欢迎的小提琴家 ……………………225 菲利帕·福特和朱迪丝·贾维斯·汤普森 38 用无知造就公平 …………………………………………231 约翰·罗尔斯 39 计算机能思考吗? ………………………………………237 艾伦·图灵和约翰·希尔勒 40 现代牛虻 …………………………………………………242 彼得·辛格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哲学野史》,《告别功利》,《尼采的博客》,《哲学家怎么想》,《尼采的锤子》 等。 从苏格拉底到彼得•辛格,以一个人物为基点介绍他们在哲学发展中的贡献。算入门读物吧。 原作标题是《哲学小史》,属于零基础也能看懂的入门性哲学通史著作。作者是语言表达的大师,不求兼顾历史上所有重要的思想流派和观点,但求围绕一些哲学基本问题(如知识的基础问题)给出各种重要的回答。作为一部极度精简的哲学史,本书中传记性的篇幅被控制得很少,仅仅包含了与哲学家思想相关的部分,这样更有助于读者关注“干货”。在对哲学思想的解释上,作者非常注重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疑惑,并且以浅白的语词、精妙的比喻... 原作标题是《哲学小史》,属于零基础也能看懂的入门性哲学通史著作。作者是语言表达的大师,不求兼顾历史上所有重要的思想流派和观点,但求围绕一些哲学基本问题(如知识的基础问题)给出各种重要的回答。作为一部极度精简的哲学史,本书中传记性的篇幅被控制得很少,仅仅包含了与哲学家思想相关的部分,这样更有助于读者关注“干货”。在对哲学思想的解释上,作者非常注重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疑惑,并且以浅白的语词、精妙的比喻来帮助非本专业的读者理解,可谓煞费苦心。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通俗的解读背后,作者并没有牺牲观点的精准性,至少就我仔细读过的章节而言,没有重大的解读错误。末尾几章讨论了时下比较热门的话题,如人工智能、时间旅行等等,算是对此前介绍的哲学观点的一种演练。读的是英文版,对于这个版本的翻译质量我暂时无法评价。 很不错的哲学(哲学家思想)简史。可读性极强,完全没有晦涩枯燥之感。在如此有限的篇幅内,能将各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做一个相对客观准确的总结,实在不易。不过深度还是略有欠缺。 对于每天忙于工作的人来说,多思考一下为什么,到底有什么在促进整个宇宙的运行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作者用最简单直接的措辞介绍了40个经典的哲学问题,可读性和接受度都很高,也能启发读者的傻瓜书一本,但其实写好入门书远比专业书难得多,既要求作者博览群书功底过硬,又要求语言精炼内容恰到好处。因此本傻瓜读着非常舒适。 《40堂哲学公开课》【英】奈杰尔•沃伯顿 《苏菲的世界》是面向青少年的哲学读物,这本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的哲学小说非常吸引人,且易理解,实为哲学入门的书籍之最佳。前两年我才读过,当时的一气呵成抱书夜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是的,对哲学,我有喜爱。同样是... 去年四月我在纽约度过了短暂的两周,算是半上课半休假吧;有天去大都会美术馆听讲座不小心到得早了点儿,就在美术馆的书店溜达了一圈儿,随手买了两本儿书——结果,其中一本儿成为了近一两年来我最频繁地向别人推荐的书。 这本儿书叫做 A Little History of Philosophy;中文... 第一章:酷爱提问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理想国》《柏拉图对话录》。 第二章:思考真正幸福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第三章:极端的怀疑论哲学家皮罗。 第四章:类似心理治疗师的伊壁鸠鲁,倡导简单的生活方式,《物性论》。 第五章:斯多葛主义者,情感会蒙... 权威本身不能证明任何事情。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和清晰论证。唯有依靠争论,依靠可能犯的错误,依靠挑战各种观点,依靠穷究各种选择,哲学才得以繁荣。 2018-10-24 23:10 权威本身不能证明任何事情。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和清晰论证。唯有依靠争论,依靠可能犯的错误,依靠挑战各种观点,依靠穷究各种选择,哲学才得以繁荣。 亚里士多德研究伦理学的方法,并不只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很多现代哲学家都认为:他重视培养美德的见解是正确的,他的幸福观既正确又令人鼓舞。他们认为,我们不该力图增加我们生活里的快乐,而应该力图成为更好的人,做正确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生活变好。 2018-10-24 22:58 亚里士多德研究伦理学的方法,并不只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很多现代哲学家都认为:他重视培养美德的见解是正确的,他的幸福观既正确又令人鼓舞。他们认为,我们不该力图增加我们生活里的快乐,而应该力图成为更好的人,做正确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生活变好。 你的eudaimonia便会受到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你的生活会变糟,尽管你无法知道你的孩千病了,因为你不再是活人。这恰恰使他产生了一个思想:幸福并不仅仅是你感觉怎样。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你在生活中取得的全部成就,而你关心的其他人的遭遇也能影响你的幸福。你无法控制、无法了解的外部事件也会影响你的幸福。你是否幸福,部分地取决于好运气。 2018-10-24 22:57 你的eudaimonia便会受到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你的生活会变糟,尽管你无法知道你的孩千病了,因为你不再是活人。这恰恰使他产生了一个思想:幸福并不仅仅是你感觉怎样。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你在生活中取得的全部成就,而你关心的其他人的遭遇也能影响你的幸福。你无法控制、无法了解的外部事件也会影响你的幸福。你是否幸福,部分地取决于好运气。 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单词“ eudaimonia(读如“尤代莫尼亚”)表示“幸福”。这个词有时被翻译成“繁荣”或“成功”,而不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你吃果味儿冰激淋或看到你喜欢的球队取胜时获得的快乐感动。Eudaimonia指的不是你怀着喜悦等感觉的短暂瞬间。它比那样的瞬间更客观。我们很难理解它,因为我们太惯于认为幸福就是我们感觉怎样,仅此而已。 2018-10-24 22:56 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单词“ eudaimonia(读如“尤代莫尼亚”)表示“幸福”。这个词有时被翻译成“繁荣”或“成功”,而不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你吃果味儿冰激淋或看到你喜欢的球队取胜时获得的快乐感动。Eudaimonia指的不是你怀着喜悦等感觉的短暂瞬间。它比那样的瞬间更客观。我们很难理解它,因为我们太惯于认为幸福就是我们感觉怎样,仅此而已。 1.从生来,至死去。 2.生来得自然,感谢父母赐予生命。 3.认识死亡,正确看待死亡,方能明辩是非人心,认清自我,从而明白生与活的目的与意义。 4.王阳明知行合一,为善去恶是格物。 2017-03-08 18:58 1.从生来,至死去。2.生来得自然,感谢父母赐予生命。3.认识死亡,正确看待死亡,方能明辩是非人心,认清自我,从而明白生与活的目的与意义。4.王阳明知行合一,为善去恶是格物。 苏格拉底说,唯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才有价值。未经省察的生存适于牲畜,却不适于人类。 一燕不成夏。这句话出自亚里士多德,意思是:必须有不止一只燕子飞来,必须有不止一个热天,才表明夏天已至;同理,少数几个快乐的瞬间加在一起,也不能构成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短期的快乐。他认为儿童不会幸福。 人类也能像植物那样繁茂生长,却不同于植物,因为我们能为自己作出选择:我们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事情,... 2018-03-28 09:27 苏格拉底说,唯有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才有价值。未经省察的生存适于牲畜,却不适于人类。一燕不成夏。这句话出自亚里士多德,意思是:必须有不止一只燕子飞来,必须有不止一个热天,才表明夏天已至;同理,少数几个快乐的瞬间加在一起,也不能构成真正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不是短期的快乐。他认为儿童不会幸福。人类也能像植物那样繁茂生长,却不同于植物,因为我们能为自己作出选择:我们能决定自己做什么事情,做什么样的人。亚里士多德得出结论:人类的最佳生活就是运用人类理性的力量。亚里士多德认为你不知道的事物——甚至你死后的事物,也能影响你的幸福。幸福并不仅仅是你感觉怎样,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你在生活中取得的全部成就,而你关心的其他人的遭遇也能影响你的幸福。你无法控制、无法了解的外部事件也会影响你的幸福。你是否幸福,部分地取决于好运气。要增加我们获得幸福的机会,我们该怎么做?这是个核心问题。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培养正当的人品。你应当在正确的时间产生正当的情感,这些情感会使你行为良好。这种做法,部分地取决于你自幼的教养,因为养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方式,就是从小实践它们。如此才有可能交上好运。良好的行为模式就是美德;不良的行为模式则是恶德。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美德都处在这样的两个极端之间,英勇处在鲁莽和胆怯之间的中点上。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即正确又令人鼓舞。他们认为,我们不该力图增加我们生活里的快乐,而应该力图成为更好的人,做正确的事。唯有哪些,才能使生活变好。人人都一无所知——连这一点也不确定。你不该相信被你认为真实的事物。你很可能犯错。你可以质疑一切,怀疑一切。最好的办法是一直保持开放的头脑。不执着,你便不会失望。庇罗用三个问题简洁地概括了他的哲学,任何想得到快乐的人都应当提出这三个问题:事物的真正本质是什么?我们应当对事物采取什么态度?不采取那种态度的人,有何结果?他的回答简单而中肯。第一,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世界的真正本质——我们不具备这种能力。没有任何人知道真实的终极性质。人类不可能获得这样的知识。因此还是放弃此事为好。这个观点与柏拉图的理式论截然相反。第二,我们不可执着于任何见解。我们不可能确知任何事物,因此就该推迟一切判断,毫无执着地度过人生。你的每一个欲望都表明,你相信此物好于彼物。不幸福之感,来自你没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你不可能知道什么东西好于另外某种东西。因此庇罗认为:你若想快乐,就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别去关心事情的结果。这才是正确的活法。你应当认识到一切都无关紧要。如此一来,任何事物便不会影响你的头脑,而那将是一种内心平静的状态。第三,你只要遵照这个学说行事,便能达到内心平静的状态。你可以从保持沉默入手,因为你往往不知道该对某件事情说什么。最终你将会完全无忧无虑。这是你或任何人有望得到的最佳生活。这几乎近于一种宗教体验。在伊壁鸠鲁看来,最佳的生活方式就是非常简朴地生活,善待周围的人,置身于朋友当中。如此你便能满足自己大部分欲望,而不会渴望得到无法得到的东西。有些东西无论你怎样努力都不大可能得到,别为了得到那种东西劳作一生。过简单朴素的生活,这有益得多。你的欲望若很简单,它们便容易得到满足,如此你便有了时间和精力,去享受更有意义的东西。这就是伊壁鸠鲁为人们获得幸福开出的处方,意义重大。超脱的意思,就是接受你无法改变的事物。斯多噶派认为:对处境或事件的感觉,都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我们不会任意产生各种情感。没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们不一定要感到悲伤;有人骗了我们,我们也不一定非发怒不可。他们认为,情感会蒙蔽理性,损害判断力。我们不但应当控制情感,而且一有可能就该彻底消除它们。遗憾的是,即使你尽力使自己感情平静,你还是会发现自己失去了某种重要的东西。面对我们无法控制的事件,斯多噶哲学家倡导的无动于衷状态能减少不幸的感觉。但其代价却是我们会变得冷酷无情,甚至变得不够善良。倘若这就是获得平静的代价,这代价便可能是过高了。有些苦难来自道德之恶,即来自人类造成的罪恶。人类不同于动物,人类具备理性的力量,应当使用它。哲学女神告诉波伊提乌:运气总是多变,他不该对此感到意外。多变是运气的本质。运气变幻无常。命运之轮在不断地旋转。你有时在巅峰,有时在低谷。富有的国王一夜之间就可能变成穷人。波伊提乌应当懂得世事就是如此。运气是偶然的。你今天走运,并不能确保你明天也走运。哲学女神解释说:凡人很蠢,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如此易变的事物上。真正的幸福只能来自内心,来自人类能够控制的事物,而并不来自能被厄运摧毁的一切。哲学女神告诉波伊提乌:任何事物本身并不可怕——是否可怕,完全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事物。幸福是内心精神的状态,不是外部世界的状态。财富、权力和荣誉都毫无价值,因为它们都来而复去。任何人都不该把幸福建立在如此脆弱的基础上。幸福来自更坚实的基础,来自不能被拿走的事物。在哪里才能找到真正的幸福?哲学女神的回答是:他会在上帝或善(事实证明,这两者是同一个事物)当中找到真正的幸福。哲学女神说,我们的确具有自由意志,那不是错觉。虽然上帝知道我们将做什么,我们的人生也不是命定的。换句话说,上帝知道我们要做什么,这并不等于宿命论(即我们根本无法选择自己将做什么)。对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我们确实可以作出选择。上帝是无时限的,完全处于时间之外。这就是说,上帝能在一瞬间看清一切。上帝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视为同一。我们凡人紧紧盯着一件件依次发生的事情,但上帝却不会这么看。上帝能预知未来,却没有摧毁我们的自由意志,没有把我们变成编好程序的、根本不能作出选择的机器,这是因为上帝不是在某个特定时刻观察我们。他以某种无时限的方式,瞬间就看到了一切。哲学女神又对波伊提乌说,他不该忘记:上帝判断人,根据的是人们的行为和人们作出的选择,尽管上帝事先知道人们将做什么。没有法律,没有强大的君主,自然状态下的人们很可能惨死于暴力。他们的唯一安慰是:这样的人生会非常短暂。怎么才能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呢?笛卡尔认为:弄清自己能确知的事物(只要还有这种事物),他一生中很值得如此尝试一次。帕斯卡也认为人为性欲所驱策,殊不可靠,易生烦恼。每个人都是不幸的。每个人都在焦虑和失望之间饱受煎熬。我们应当知道:我们全都几乎毫无意义。与我们出生前和死亡后的永恒相比,我们在地球上度过的短暂时光几乎毫无意义。在宇宙的无限空间里,我们每个人仅占据一点点空间。正如帕斯卡所言,你赢了,便赢得了一切;你输了,便输掉了一切。斯宾诺莎很喜欢独处。正是独处,使他有了时间和平静的头脑去从事研究。不做更出名的人物,唯有如此,他发表关于上帝的见解才会更安全。也正因如此,他最著名的著作《伦理学》到死后才出版。受束缚状态:完全为你的种种感情所支配。一遇到坏事(例如某人对你粗暴无礼),你就大发脾气,这是非常被动的生存方式。你只针对事件作出反应。外界发生的事情使你发怒。你根本控制不了自己。欲避免这种情况,其办法是更深入地理解造成行为的原因——使你发怒的事物。斯宾诺莎认为我们最好能做到一点:让我们的感情来自我们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来自外界事件。哪怕这些选择永远不会是完全自由的,主动也胜于被动。洛克说,使我们在岁月流逝中是同一个个人的是我们的意识,即我们对自我的记忆。你没记住的东西,便不是你作为个人的组成部分。英国诗人蒲柏宣布,无论已有什么,都是对的。哪怕情况似乎越来越糟,事实也并非如此。疾病、洪水、地震、森林大火、干旱——它们都是上帝计划的组成部分。我们的错误在于,专门紧盯个别细节,却不看更大的画面。我们若能后退一步,从上帝的坐处遍览宇宙,便可领会宇宙之完美,便可知道众多的小片段怎样组合在了一起,而每一种看似为恶的东西,其实都是更大计划的组成部分。穆勒说,天才人物(他自己就是其一)为求发展,比我们其他人更需要自由。天才人物的行为很少会符合社会的期望,往往会显得古怪。若是压制天才人物的发展,我们大家就都会受损,因为他们很可能不能再为社会作出他们未受压制时的贡献。因此,你若想让人们得到尽可能多的幸福,就应当让人们自由地生活,别去干涉他们。此人并不喜欢剧场里的人关注他:在乡下某个地方独自欣赏野花,他会开心得多。他是谁?为什么每个人都觉得他十分令人着迷?卢梭《社会契约论》:人生而自由,却处处都在枷锁之中。卢梭认为,人类的天性是善良的。离开我们的种种发明,住到森林里,我们便不会造成太多问题。可是,让我们离开这种自然状态,把我们放进城市,情况就变糟了:我们越来越迷恋主宰他人,越来越迷恋引起他人的注意。这种拼命竞争的生活方式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影响。嫉妒和贪婪是人们共居城市造成的后果。尽管如此,还是有一些体验能使生活尚可忍受。这些体验大多来自艺术。艺术提供了一个静止点,能使我们暂时逃避争斗和欲望的循环圈。音乐是能达到这个目的的最佳艺术。叔本华认为,这是因为音乐就是意志本身的摹本。他感到,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能深深打动我们的原因。你若怀着恰当的情绪聆听贝多芬的交响曲,就一定会心情激动:你正在瞥视实体的真正面貌。他也论述了我们应当怎样生活。我们都是一种能量之力的一部分,个体的人仅仅存在于表象的世界的层次上,你一旦理解了这一点,你做的事情便会有所改变。叔本华认为,害人近害己。这是全部道德的基础。我若杀死了你,我也就毁灭了把人类聚合在一起的生命之力的一部分。叔本华提出的基本道德便是同情他人。我们应当正确地理解一点:他人并不在我以外。我关心你的境遇,是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也是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大家都属于那个整体,而它就是意志的世界。摆脱欲望的循环圈,还有一种更极端的方式。要避免一切欲望,只须彻底脱离社会,去做禁欲者:禁绝性欲,清贫生活。叔本华感到,这是对待生存的一种理想方式。倘若能作选择,做一头心满意足的猪,在泥泞的猪栏里打滚,吧唧吧唧地大嚼食槽里的猪食,是不是比做个满腹愁肠的人更好?穆勒认为,我们显然宁愿做满腹愁肠的人,也不做快乐的猪。穆勒认为,你可以享受多种快乐,其中一些比另一些好得多,好到了再多的低级快乐都抵不上最少量的高级快乐。低级的快乐,例如动物体验的那些快乐,永远不及高级的、智能的快乐,例如读书或听音乐会。穆勒进一步说:做个永不满足的苏格拉底,强于做个心满意足的傻瓜。穆勒说,任何体验过高级快乐和低级快乐的人,都会选择高级的快乐。猪不能阅读,不能欣赏古典音乐,因此它的观点不值一提。倘若猪能阅读,它也会选择阅读,而不选择在泥里打滚。他认为,人类和树木有几分相似。若不为树木提供足够的生长空间,它便会蜷曲和凋萎。相反,树木若生长在正确的地方,它便会充分成长,变得又高又大,枝繁叶茂。同样,人类在正确的环境中也会繁荣兴旺,这个良好结果不但能使个人受益,而且能使全社会受益——这就是幸福的最大化。给予每个人认为最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组成社会的最佳方式。穆勒传达的信息很简单,它被称为伤害原则:只要本人愿意,只要不伤害其他任何人,一个成年人应当自由地生活。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不是知道很多事实,也不是知道如何做事。智慧意味着理解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包括理解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2017-02-28 09:57 苏格拉底认为,智慧不是知道很多事实,也不是知道如何做事。智慧意味着理解我们生活的真实状态,包括理解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 权威本身不能证明任何事情。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和清晰论证。唯有依靠争论,依靠可能犯的错误,依靠挑战各种观点,依靠穷究各种选择,哲学才得以繁荣。 2018-10-24 23:10 权威本身不能证明任何事情。亚里士多德自己的研究方法是调查,研究和清晰论证。唯有依靠争论,依靠可能犯的错误,依靠挑战各种观点,依靠穷究各种选择,哲学才得以繁荣。 亚里士多德研究伦理学的方法,并不只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很多现代哲学家都认为:他重视培养美德的见解是正确的,他的幸福观既正确又令人鼓舞。他们认为,我们不该力图增加我们生活里的快乐,而应该力图成为更好的人,做正确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生活变好。 2018-10-24 22:58 亚里士多德研究伦理学的方法,并不只是引起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很多现代哲学家都认为:他重视培养美德的见解是正确的,他的幸福观既正确又令人鼓舞。他们认为,我们不该力图增加我们生活里的快乐,而应该力图成为更好的人,做正确的事。唯有如此,才能使生活变好。 你的eudaimonia便会受到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你的生活会变糟,尽管你无法知道你的孩千病了,因为你不再是活人。这恰恰使他产生了一个思想:幸福并不仅仅是你感觉怎样。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你在生活中取得的全部成就,而你关心的其他人的遭遇也能影响你的幸福。你无法控制、无法了解的外部事件也会影响你的幸福。你是否幸福,部分地取决于好运气。 2018-10-24 22:57 你的eudaimonia便会受到影响。亚里士多德认为,你的生活会变糟,尽管你无法知道你的孩千病了,因为你不再是活人。这恰恰使他产生了一个思想:幸福并不仅仅是你感觉怎样。这种意义上的幸福,就是你在生活中取得的全部成就,而你关心的其他人的遭遇也能影响你的幸福。你无法控制、无法了解的外部事件也会影响你的幸福。你是否幸福,部分地取决于好运气。 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单词“ eudaimonia(读如“尤代莫尼亚”)表示“幸福”。这个词有时被翻译成“繁荣”或“成功”,而不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你吃果味儿冰激淋或看到你喜欢的球队取胜时获得的快乐感动。Eudaimonia指的不是你怀着喜悦等感觉的短暂瞬间。它比那样的瞬间更客观。我们很难理解它,因为我们太惯于认为幸福就是我们感觉怎样,仅此而已。 2018-10-24 22:56 亚里士多德用希腊语单词“ eudaimonia(读如“尤代莫尼亚”)表示“幸福”。这个词有时被翻译成“繁荣”或“成功”,而不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你吃果味儿冰激淋或看到你喜欢的球队取胜时获得的快乐感动。Eudaimonia指的不是你怀着喜悦等感觉的短暂瞬间。它比那样的瞬间更客观。我们很难理解它,因为我们太惯于认为幸福就是我们感觉怎样,仅此而已。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