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牛斯山的城堡 周全 2012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比利牛斯山的城堡
副标题:
作者:周全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ISBN:9787544827126
出版时间:2012
页数:213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内容简介:一段刻骨恋情,一场灵异车祸,一次锋利诚实的内心剖白。斯坦和苏伦是一对人所称羡的情侣。斯坦理性、严谨、唯物且笃信自然;苏伦感性、热情、唯心且多愁善感。两人感情如胶似漆,前往山区甜蜜巡游。 深夜,热恋中的两人开车不小心撞倒一位披着红披巾的妇女,惊吓之余,二人迅捷逃逸。数天后,两人在林中漫步,竟与那位红披巾妇人再度邂逅,红披巾妇人面色安谧,并向他们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斯坦认为这不过是“自然巧合”,而苏伦却坚信那是“来自彼世的启示”……全无答案的惊惧与疑虑像夕阳西下时比利牛斯山阿斯普谷地间的巨大阴影,热恋瞬间瓦解,斯坦和苏伦黯然分手。 三十多年光阴瞬间飞逝。一个夏天,斯坦和苏伦在三十多年前分手的木造旅馆重逢,那道三十多年前的那道巨大阴影促使他们相约,用电邮的方式重析当年那件灵异旧事,从零秒宇宙到意识本原,从“你究竟相信什么”...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内容简介:一段刻骨恋情,一场灵异车祸,一次锋利诚实的内心剖白。斯坦和苏伦是一对人所称羡的情侣。斯坦理性、严谨、唯物且笃信自然;苏伦感性、热情、唯心且多愁善感。两人感情如胶似漆,前往山区甜蜜巡游。 深夜,热恋中的两人开车不小心撞倒一位披着红披巾的妇女,惊吓之余,二人迅捷逃逸。数天后,两人在林中漫步,竟与那位红披巾妇人再度邂逅,红披巾妇人面色安谧,并向他们露出蒙娜丽莎般的微笑……斯坦认为这不过是“自然巧合”,而苏伦却坚信那是“来自彼世的启示”……全无答案的惊惧与疑虑像夕阳西下时比利牛斯山阿斯普谷地间的巨大阴影,热恋瞬间瓦解,斯坦和苏伦黯然分手。 三十多年光阴瞬间飞逝。一个夏天,斯坦和苏伦在三十多年前分手的木造旅馆重逢,那道三十多年前的那道巨大阴影促使他们相约,用电邮的方式重析当年那件灵异旧事,从零秒宇宙到意识本原,从“你究竟相信什么”的终极之问,到“偶然是否必然”的智慧之困,已近知命之年的斯坦和苏伦虽已不再是昔日恋人,但却成为一对人生辩手。 《比利牛斯山的城堡》是20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苏菲的世界》作者乔斯坦•贾德的最新力作。在书中,作者以高段位的故事讲述力,糅合情侣、恋情、车祸等元素,从哲学的普遍性转至哲学的独特性,并就此展开有关爱情、理性和信仰的细腻探究,启发读者思考生命奥义,人生真谛。 贾德是挪威世界级作家,1952年出生的他大学时主修哲学、神学以及文学。1991年成为全职作家并于当年出版了著名的《苏菲的世界》。贾德擅长以对话形式述说故事,把高深的哲理以简洁、明快的笔调融入小说情境,他的作品动人心弦,启发无数读者开始探讨生命、个人于历史中的定位以及浩瀚宇宙的主题。 2004年,接力出版社曾出版贾德首部爱情哲理小说《橙色女孩》,截至2012年,销量近6万册。 对于你所不知道的事物,你该如何相信?(于我从来是半信半疑,曾经的灵魂出窍,至今也没想明白)一段刻骨恋情,因突发事件分手,30年来却从未放下。。。 苏伦的观点感性,斯坦的枯燥无趣,但我好像更偏向斯坦的观点。。。不过又时时会动摇,就是这么矛盾着找到最终应该相信的吧~ 整篇通读下来,中间部分很精彩,以两个主角的视角串联起三十年前车祸前发生的点点滴滴,精致迷人。但最后结局辩论和揭秘却显得过于生硬和不完美,缺少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感~可能最后并不是一种认知态度的探究,更多地是对爱和生命本身所存在的思考。个人所认知的事物终究是感官其上的幻觉,灵魂才是。 三星半吧,就是唯物和唯灵主义的辩论,然而这种辩论还仅仅停留在物种起源和不可知事件的堆砌这样的粗浅阶段。两个主角唠唠叨叨反反复复,让人厌烦。而当爱情小说来看的话,情节又过于简单,结尾更是不知道想表达什么。除了几个精华部分之外,很一般 离奇的前戏,中间又糙且浅,高潮太假,没有事后。 真正的信仰需要修行,而不是辩论对错,不然就像苏伦最后的怀疑导致崩塌。 不一样的旅程 斯坦和苏伦,一对热恋中的年轻情侣。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激情与活力企图拥抱整个世界。他们总爱突发奇想然后马上付诸实践,步行前往640公里外的特隆赫姆,在米约萨湖上驾驶帆船,骑自行车到斯德哥尔摩,甚至哈当厄尔高原体验十七天的原始人生活…… 一场诡异的车祸...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只画现实环境的外在面貌是不够的,人的思想观念也并不只是“主观意识”,人还有前意识,人还会做梦,艺术家有时候要用 “现有的现实”去表现。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一生致力于颠覆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推翻我们的思考秩序,所以在他的画作里时间和空间... 我想这个世界没有比自由更重要的东西了,就如你我所熟稔的那几句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三十年前的一起车祸事故之后,热恋中斯坦和苏伦因为信仰发生了分歧之后分崩离析,各自追寻自己的信仰自由,爱情在自由面前瞬间瓦解,显得那么不堪一... 信仰从来都不是在树立中慢慢强大的,而是在破灭的那一刻才得以重生。——题记 对于这样的一本书,我迟迟未能做评。因为我没读过《苏菲的世界》,我也不知道乔斯坦.贾德的作品好到什么程度,但仍然不相信如此盛名之下的作者会写出一本看上去只有三星的小说,所以我给自己空留了... 三十多年,光阴飞逝, 时间却仿佛停滞; 自从你离开, 空出来的时间多得吓人; 两个曾经亲近的心灵, 还能隔空交流? ——引自小说扉页 看到这几句话,我似乎已经准备好感伤的心绪了。一句“自从你离开,空出来的时间多得吓人”,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苦苦... 比利牛斯山是欧洲西南部最大的山脉,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而“比利牛斯山的城堡”是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于1961年完成的一副油画作品,画作的下方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背景是蓝天白云,而在正中是悬在半空的与城堡连为一体的比利牛斯山,画作的本意传达... 读乔斯坦·贾德的这部《比利牛斯山的城堡》,总是会有意无意地想到它是一部“哲思小说”,而非常巧合的是,笔者在去年也写了一部“哲思小说”。不过话虽这样说,但是让人很惭愧的是,至今我对“哲思小说”这个概念仍然不是太清楚。我的理解是,“哲思小说”就是利用一个... 乔斯坦•贾德在《比利牛斯山城堡》以超现实主义的色彩描绘出现实主义的感观,有一种意犹未尽的妙处。他通过两个人的电子邮件往来,用极为个人的视角,穿插进独特的人生感悟与哲思,开启我们对命运奥义主题的解读。 一对旧日恋人,斯坦和苏伦,在小旅馆四小时的偶然相遇对话... 至今,我仍清晰记得翠屏湖畔壮丽星空下的篝火夜谈。 那是去年春节前的一个夜晚,几个堂兄弟在劳碌一年后,从天南地北回到闽东祖厝为祖父庆寿。福建乡村讲究人伦亲情、耕读传家,整个家族二十多口人共同生活在古朴而坚实的大厝里,其乐融融。近年来,晚辈们陆续外出求学工作,自... 风靡全球的《苏菲的世界》里面,小女孩席德的父亲隐入幕后,代理上帝角色,只要信笔一挥,镜像时空中的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立刻命盘跌宕,无处遁离。影影绰绰的上帝,无论诉诸人形还是宇宙终极大爆炸,总是游荡于贾德的小说意境,往往和恢弘的世界观并述,像《在迷蒙的镜子中...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 2013-02-16 18:52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这会不会使我陷入一种思想的深渊呢? 第二章主人公从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讨论到宇宙的起源。苏伦开始询问斯坦对未知事物的看法。是的,整个宇宙的爆炸仅仅用了0.000000000001秒,宇宙就这么诞生了,可是在那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也许时间是我们定义的概念,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说起不可知论,我是否相信事物都是可以被普遍认知的呢?当然人在一辈子的有生之年是做不到了。这又涉及到灵魂是否不朽这个问题了,幸运的是信息传递可以靠文献资料,而人类的毁灭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类的毁灭可否被认知呢?如果下一次进化产生的不是“人类”,那“人类”不就被作为一个灭绝的物种对待了吗?虽说人比恐龙更有智慧,那根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因为很可能“下一代人类”比“人类”更具智慧。那现在的所谓科幻作者中又是否存在预言者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就像巧合很可能是个概率问题一样...这这些乱七八糟的假设之上,事物还能被广泛认知么?很奇怪的是,我是这么相信的。 第三章继续就超自然现象展开讨论。跳入我脑海中的问题是: 1.如果思想是由人脑中的各种回路电流产生的碰撞(即灵魂不存在),那为什么会有人自杀呢?大脑为什么会发出自我毁灭的信号呢?不管基于何种原因。 2.如果一对双胞胎之间存在心灵感应,特别是分离的双胞胎会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而双胞胎是基因水平上最接近的个体,那么这是不是反而支持了唯物主义呢?也就是这种特定的人体组成导致了近乎相同的选择行为。不然为什么这种感应发生在双胞胎的身上,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上呢?并且心理学也偏偏证明了一些类似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不同,对同一现象做出相同的反应这件事情并不奇怪。 3.宗教与其说是信仰,有时候也是被利用的吧,类似于一种道德约束,甚至于思想约束。而人们内心的向善导致他们相信这种外在约束的必要性,并给予他们力量。而人内心的向善也许也是一种出于潜意识里为自我打算的目的,因为和谐的环境最利于自我的发展,终究人类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 文中说“人类所犯下的恶行都是人类自己的勾当,不应该归咎于魔鬼或恶灵。”是的,所以有人说宗教是人类软弱的证明,也有一些道理。为什么我不怕黑呢?是否是因为我其实并不相信鬼的存在呢?其实这种内心的看法甚至于本人来说都不能这么肯定呀。为什么“上帝死亡”这种说法会引起这么多的恐慌,这么大逆不道呢?因为上帝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安全感和庇护,或者说这是正义的力量更来得恰当。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信仰,如果都相信其实就是没有信仰,就像《少年派》里说的那样,因为都相信就说明宗教真的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它其实是象征一种力量,无可否认,人是信仰力量的。这就是为什么看《邪恶力量》时听到约书亚说上帝并不在乎你,或者谁说上帝已死的时候,会这么无助。 不过也像文中所说,过度的唯物主义也是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批判信仰的缺失。因为人的自制力终究很薄弱,并且个人都是有狭隘性的,是的。 原文开始 /原文结束 我爸叫我吃饭了,今天就先看到这里吧,这本书不能一次性看完,因为太多的东西需要消化,而它又引出了太多的思考。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2013-02-07 23:15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2012-12-16 19:35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2012-12-16 19:35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 2013-02-16 18:52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这会不会使我陷入一种思想的深渊呢? 第二章主人公从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讨论到宇宙的起源。苏伦开始询问斯坦对未知事物的看法。是的,整个宇宙的爆炸仅仅用了0.000000000001秒,宇宙就这么诞生了,可是在那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也许时间是我们定义的概念,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说起不可知论,我是否相信事物都是可以被普遍认知的呢?当然人在一辈子的有生之年是做不到了。这又涉及到灵魂是否不朽这个问题了,幸运的是信息传递可以靠文献资料,而人类的毁灭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类的毁灭可否被认知呢?如果下一次进化产生的不是“人类”,那“人类”不就被作为一个灭绝的物种对待了吗?虽说人比恐龙更有智慧,那根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因为很可能“下一代人类”比“人类”更具智慧。那现在的所谓科幻作者中又是否存在预言者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就像巧合很可能是个概率问题一样...这这些乱七八糟的假设之上,事物还能被广泛认知么?很奇怪的是,我是这么相信的。 第三章继续就超自然现象展开讨论。跳入我脑海中的问题是: 1.如果思想是由人脑中的各种回路电流产生的碰撞(即灵魂不存在),那为什么会有人自杀呢?大脑为什么会发出自我毁灭的信号呢?不管基于何种原因。 2.如果一对双胞胎之间存在心灵感应,特别是分离的双胞胎会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而双胞胎是基因水平上最接近的个体,那么这是不是反而支持了唯物主义呢?也就是这种特定的人体组成导致了近乎相同的选择行为。不然为什么这种感应发生在双胞胎的身上,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上呢?并且心理学也偏偏证明了一些类似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不同,对同一现象做出相同的反应这件事情并不奇怪。 3.宗教与其说是信仰,有时候也是被利用的吧,类似于一种道德约束,甚至于思想约束。而人们内心的向善导致他们相信这种外在约束的必要性,并给予他们力量。而人内心的向善也许也是一种出于潜意识里为自我打算的目的,因为和谐的环境最利于自我的发展,终究人类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 文中说“人类所犯下的恶行都是人类自己的勾当,不应该归咎于魔鬼或恶灵。”是的,所以有人说宗教是人类软弱的证明,也有一些道理。为什么我不怕黑呢?是否是因为我其实并不相信鬼的存在呢?其实这种内心的看法甚至于本人来说都不能这么肯定呀。为什么“上帝死亡”这种说法会引起这么多的恐慌,这么大逆不道呢?因为上帝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安全感和庇护,或者说这是正义的力量更来得恰当。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信仰,如果都相信其实就是没有信仰,就像《少年派》里说的那样,因为都相信就说明宗教真的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它其实是象征一种力量,无可否认,人是信仰力量的。这就是为什么看《邪恶力量》时听到约书亚说上帝并不在乎你,或者谁说上帝已死的时候,会这么无助。 不过也像文中所说,过度的唯物主义也是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批判信仰的缺失。因为人的自制力终究很薄弱,并且个人都是有狭隘性的,是的。 原文开始 /原文结束 我爸叫我吃饭了,今天就先看到这里吧,这本书不能一次性看完,因为太多的东西需要消化,而它又引出了太多的思考。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2013-02-07 23:15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 2013-02-16 18:52 第一章引出故事的主人公,回忆起三十年前发生的“那件事”,两人开始了邮件联系,并讨论到“你是否相信巧合,一种冥冥之中的力量?你是否相信有思想传递这种奇迹?”这样的话题。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倾向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所以对苏伦(更相信存在超自然的力量)提出的问题比较印象深刻。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在所有存在之上是有一种力量的,也许在他人称之为神、佛、真主等等,我更倾向于它是一套法则,或者规律,并不是人的意志所能左右的。这会不会使我陷入一种思想的深渊呢? 第二章主人公从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讨论到宇宙的起源。苏伦开始询问斯坦对未知事物的看法。是的,整个宇宙的爆炸仅仅用了0.000000000001秒,宇宙就这么诞生了,可是在那之前又发生了什么呢?也许时间是我们定义的概念,但它是客观存在的。说起不可知论,我是否相信事物都是可以被普遍认知的呢?当然人在一辈子的有生之年是做不到了。这又涉及到灵魂是否不朽这个问题了,幸运的是信息传递可以靠文献资料,而人类的毁灭又是另一回事了。人类的毁灭可否被认知呢?如果下一次进化产生的不是“人类”,那“人类”不就被作为一个灭绝的物种对待了吗?虽说人比恐龙更有智慧,那根本的差别又在哪里呢?因为很可能“下一代人类”比“人类”更具智慧。那现在的所谓科幻作者中又是否存在预言者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这就像巧合很可能是个概率问题一样...这这些乱七八糟的假设之上,事物还能被广泛认知么?很奇怪的是,我是这么相信的。 第三章继续就超自然现象展开讨论。跳入我脑海中的问题是: 1.如果思想是由人脑中的各种回路电流产生的碰撞(即灵魂不存在),那为什么会有人自杀呢?大脑为什么会发出自我毁灭的信号呢?不管基于何种原因。 2.如果一对双胞胎之间存在心灵感应,特别是分离的双胞胎会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而双胞胎是基因水平上最接近的个体,那么这是不是反而支持了唯物主义呢?也就是这种特定的人体组成导致了近乎相同的选择行为。不然为什么这种感应发生在双胞胎的身上,而不是陌生人的身上呢?并且心理学也偏偏证明了一些类似的想法。那就是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的不同,对同一现象做出相同的反应这件事情并不奇怪。 3.宗教与其说是信仰,有时候也是被利用的吧,类似于一种道德约束,甚至于思想约束。而人们内心的向善导致他们相信这种外在约束的必要性,并给予他们力量。而人内心的向善也许也是一种出于潜意识里为自我打算的目的,因为和谐的环境最利于自我的发展,终究人类向往的是“美好的生活”。 文中说“人类所犯下的恶行都是人类自己的勾当,不应该归咎于魔鬼或恶灵。”是的,所以有人说宗教是人类软弱的证明,也有一些道理。为什么我不怕黑呢?是否是因为我其实并不相信鬼的存在呢?其实这种内心的看法甚至于本人来说都不能这么肯定呀。为什么“上帝死亡”这种说法会引起这么多的恐慌,这么大逆不道呢?因为上帝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给予了安全感和庇护,或者说这是正义的力量更来得恰当。不同的民族会有不同的信仰,如果都相信其实就是没有信仰,就像《少年派》里说的那样,因为都相信就说明宗教真的实际上是人类的自我安慰。它其实是象征一种力量,无可否认,人是信仰力量的。这就是为什么看《邪恶力量》时听到约书亚说上帝并不在乎你,或者谁说上帝已死的时候,会这么无助。 不过也像文中所说,过度的唯物主义也是灾难,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批判信仰的缺失。因为人的自制力终究很薄弱,并且个人都是有狭隘性的,是的。 原文开始 /原文结束 我爸叫我吃饭了,今天就先看到这里吧,这本书不能一次性看完,因为太多的东西需要消化,而它又引出了太多的思考。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2013-02-07 23:15 我觉得灵魂就是我们的主体,至于我们所一再涌现、很容易即可满足的各种肉体需求,则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它们只不过偶然依附于我们的男性或女性特质,虽然在狂热的时刻令人愉悦,却被我们在内心深处看成是变幻无常和肤浅脆弱的东西。那时你不也有过同样的感受吗? 每当你走到我的背后,把手掌放到我的额头上,对着我的脖子呵气,把我的头发轻轻撩起,并在我耳际低声说出“灵魂,你好”时,我的喜悦比马里亚纳海沟还要来得深。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2012-12-16 19:35 请抬头仰望星辰和星系。请看看从天际掠过的彗星和小行星,并且开怀大笑。那些都是强有力的天体,但我们才是这个宇宙当中活生生的灵魂。彗星和小行星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们可有能力感知任何事物?它们具备对自我的意识吗?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