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 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 马歇尔·范·林登 2012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
副标题: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 作者:马歇尔·范·林登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4081803 出版时间:2012 页数:395 定价:37.00 内容简介: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的理论关系进行的开创性研究,为国内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国外社会主义、苏东研究、当代西方哲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视角、话题和主题,具有重大的理论贡献。同时,《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作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苏联研究进行了多年的理论跟踪和材料积累,基本上把现有的国外资料一网打尽,仅本书附录中的书目就可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线索和进路。 第二章 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时期(1917—1929) 第一节 考茨基与布尔什维克:三次争论 考茨基与列宁 考茨基与托洛茨基 · · · · · · 第二章 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时期(1917—1929) 第一节 考茨基与布尔什维克:三次争论 考茨基与列宁 考茨基与托洛茨基 考茨基与布哈林 第二节 李、卢森堡与布尔什维克:批评与反批评 李 卢森堡 各种解释 蔡特金、卢卡奇与考茨基 第三节 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批评 高尔特、潘涅库克、鲁尔 柯尔施 第四节 总结 第三章 从斯大林的“大跃进”到“伟大的卫国战争”(1929—1941)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 米亚斯尼科夫 阿德勒 魏格纳 沃洛尔 波洛克 第二节 托洛茨基: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罗拉 韦尔 里齐 伯纳姆 沙特曼 卡特 佩德罗萨 希法亭 第四节 批判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批判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批判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批判 第五节 总结 第四章 从“伟大的卫国战争”到东欧的结构趋同(1941—1956) 第一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第二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格兰迪若/佩瑞特 詹姆斯/杜娜耶夫斯卡娅 卡斯托里亚迪斯/莱福特 克利夫 波迪加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古特曼 第四节 “无标签”的种种解释 斯泰因伯格 赛康 弗勒利克 科夫勒 第五节 各种争论与相互批判 多伊彻争论 对伯纳姆的回应 曼德尔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官僚集体主义”批判 第六节 总结 第五章 从苏共二十大到镇压“布拉格之春”(1956—1968)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围绕克利夫的思潮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吉拉斯 库伦/莫扎列夫斯基 第四节 各种“无标签”理论 魏特福格尔及其批评者 马尔库塞 罗斯道尔斯基 博泽 第五节 总结 第六章 从镇压“布拉格之春”到改革(1968—1985)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克利夫思潮 马蒂克 毛主义的变体:霍姆伯格;贝特尔海姆及其批评者 工人主义的变体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各种阐述 各种批判 莫汉的修正 第三节 官僚集体主义诸理论 斯托扬诺维奇 批判的里齐支持者:卡罗和梅洛蒂 范赞/迈奇奥瓦 斯威齐 第四节 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先驱者:阿瑟、纳维尔、阿尔法特/纽索斯 《联合》月刊上的辩论 杜契克及其批评者 季敏 其他例子:索恩一雷特尔、汤马斯和“社会综合体” 巴罗及其批评者 施米德雷尔 迪克亭及其批评者 匈牙利的“新左派” 坎佩亚努 第五节 总结 第七章 解体及其后果:从1985年至今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围绕克利夫的思潮及其批评者 达姆及其批评者 萨皮尔 查托帕迪亚伊及其批评者 费尔南德斯 《扬弃》 桑德莫塞 赖斯尼克和沃尔夫及其批评者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第三节 官僚集体主义诸理论 卢恩 布伦纳及其批评者 芬格 第四节 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弗雷迪 迪克亭及其批评者 考克斯 阿瑟 贝伦斯 坎佩亚努 第五节 总结 第八章 代结论 第九章 元理论注释 参考书目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回到马克思》,《回到马克思》,《市民社会的乌托邦-凤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 等。 综合全书来看,作者的结论是不容质疑的:在苏联这一问题上,没有人能在马克思的系统描述、逻辑与现实里达到和谐的一致,最其少也不得不牺牲其一来构成故事的叙述。这是否已经宣布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我仍不这么认为,这些事实宣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同样逃脱不了时代的桎梏,他无力去参与一个自己已经改变了的世界,从而没有可能是一个终结。如同我们所共见,无论好坏,它开启了一个业已闭幕的时代。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从中... 综合全书来看,作者的结论是不容质疑的:在苏联这一问题上,没有人能在马克思的系统描述、逻辑与现实里达到和谐的一致,最其少也不得不牺牲其一来构成故事的叙述。这是否已经宣布了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我仍不这么认为,这些事实宣示的是,马克思主义同样逃脱不了时代的桎梏,他无力去参与一个自己已经改变了的世界,从而没有可能是一个终结。如同我们所共见,无论好坏,它开启了一个业已闭幕的时代。对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从中学到的并非一个预言,而是一个教训。 从一开始考茨基以及一些非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有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同时并认为苏联政权彻底堕落为独裁政权与为新资本主义社会铺路的可能,到后来就苏联问题产生的国家资本主义范式、变态工人国家范式、官僚集体主义范式和其他一些“无标签”以及新生产方式诸理论的分野,反映了随着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就苏联问题看法的进一步复杂化。 我个人呢倒是比较倾向于“官僚集体主义”这种... 从一开始考茨基以及一些非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有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同时并认为苏联政权彻底堕落为独裁政权与为新资本主义社会铺路的可能,到后来就苏联问题产生的国家资本主义范式、变态工人国家范式、官僚集体主义范式和其他一些“无标签”以及新生产方式诸理论的分野,反映了随着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就苏联问题看法的进一步复杂化。 我个人呢倒是比较倾向于“官僚集体主义”这种范式的(苏联尤其是斯大林上台后的苏联是一个官僚阶级主宰的非资本主义的并且带有极权主义倾向的阶级社会),顺带一提,写《新世界》的吉拉斯他的那套理论并非他所独创,实际大体上还是继承了里齐、伯纳姆、沙特曼那套认为苏联是一种“官僚集体主义”的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分析范式。 总而言之,Marxism与ussr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考茨基与Lenin的差异贯穿始终,最终大抵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范式。 奇怪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批判ussr的,这似乎不符合一般情况。 作者给自己提的任务很艰巨,撮述非(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讨论,既不能完全的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又不可不加收束地展开,我建议想了解本书要旨的人只看导论和代结论,这两章写得很出彩,精到地对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了分类,也基本抓住了其中的核心破绽。可以说,没有实证经济学的支持或对历史政治的考量,一切炮轰(或者肯认)苏联的言论都是空中楼阁,多数情况下,那些天花乱坠的话语要么意识形态水分过多变成抽... 作者给自己提的任务很艰巨,撮述非(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讨论,既不能完全的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又不可不加收束地展开,我建议想了解本书要旨的人只看导论和代结论,这两章写得很出彩,精到地对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了分类,也基本抓住了其中的核心破绽。可以说,没有实证经济学的支持或对历史政治的考量,一切炮轰(或者肯认)苏联的言论都是空中楼阁,多数情况下,那些天花乱坠的话语要么意识形态水分过多变成抽象批判,要么太过幼稚而沦为左派的自我安慰,以“政治”骂战顶替“经济”分析,夸大“使用价值”抛弃“价值”,可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原典本身也无深刻认识。 这本书就是典型的那种你在看到它之前常常会想「要是有一种按这样方式组织材料的著作该多好啊!」的书 总而言之,Marxism与ussr之间始终存在着张力,考茨基与Lenin的差异贯穿始终,最终大抵就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范式。 奇怪的是这些人几乎都是批判ussr的,这似乎不符合一般情况。 这本书就是典型的那种你在看到它之前常常会想「要是有一种按这样方式组织材料的著作该多好啊!」的书 从一开始考茨基以及一些非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有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同时并认为苏联政权彻底堕落为独裁政权与为新资本主义社会铺路的可能,到后来就苏联问题产生的国家资本主义范式、变态工人国家范式、官僚集体主义范式和其他一些“无标签”以及新生产方式诸理论的分野,反映了随着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就苏联问题看法的进一步复杂化。 我个人呢倒是比较倾向于“官僚集体主义”这种... 从一开始考茨基以及一些非布尔什维克的左派共产主义者认为十月革命有革命资产阶级性质的同时并认为苏联政权彻底堕落为独裁政权与为新资本主义社会铺路的可能,到后来就苏联问题产生的国家资本主义范式、变态工人国家范式、官僚集体主义范式和其他一些“无标签”以及新生产方式诸理论的分野,反映了随着苏联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内部就苏联问题看法的进一步复杂化。 我个人呢倒是比较倾向于“官僚集体主义”这种范式的(苏联尤其是斯大林上台后的苏联是一个官僚阶级主宰的非资本主义的并且带有极权主义倾向的阶级社会),顺带一提,写《新世界》的吉拉斯他的那套理论并非他所独创,实际大体上还是继承了里齐、伯纳姆、沙特曼那套认为苏联是一种“官僚集体主义”的新的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分析范式。 作者给自己提的任务很艰巨,撮述非(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讨论,既不能完全的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又不可不加收束地展开,我建议想了解本书要旨的人只看导论和代结论,这两章写得很出彩,精到地对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了分类,也基本抓住了其中的核心破绽。可以说,没有实证经济学的支持或对历史政治的考量,一切炮轰(或者肯认)苏联的言论都是空中楼阁,多数情况下,那些天花乱坠的话语要么意识形态水分过多变成抽... 作者给自己提的任务很艰巨,撮述非(准)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对苏联的讨论,既不能完全的走马观花、泛泛而谈,又不可不加收束地展开,我建议想了解本书要旨的人只看导论和代结论,这两章写得很出彩,精到地对中间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了分类,也基本抓住了其中的核心破绽。可以说,没有实证经济学的支持或对历史政治的考量,一切炮轰(或者肯认)苏联的言论都是空中楼阁,多数情况下,那些天花乱坠的话语要么意识形态水分过多变成抽象批判,要么太过幼稚而沦为左派的自我安慰,以“政治”骂战顶替“经济”分析,夸大“使用价值”抛弃“价值”,可见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原典本身也无深刻认识。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时候,有过一个极为重要的分岔,一个是第二国际的领袖们尤其是伯恩斯坦等人根据当时欧洲日益改善的工人阶级状况,主张放弃暴力革命,并提出以议会斗争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主张;一个则是列宁主义的横空出世,他主张以少数职业革命家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