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副标题: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 作者:徐奕春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4887 出版时间:2012 页数:246 定价:25.00 内容简介: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有些最出色的著述包含在一些小册子和为各种期刊撰写的文章中。他的关于宗教的讨论尤其是如此,其中许多在某些理性主义者的圈子以外很少为人们所知晓。本书收录了这些关于宗教的论文,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如《自由与学院》、《我们的性道德》等,这些文章的论题至今仍然很有意义。 尽管罗素因其对诸如逻辑和认识论这样一些纯抽象学科的贡献而深受人们的尊敬,但是我们几乎完全可以猜想到,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同样也会被人们记得是个道德和宗教方面伟大的持异端者。他从来不是一个纯专业哲学家。他总是非常关心各个宗教都已各自作出了回答的那些根本问题──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高尚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乏透辟、机智和雄辩,而且他以才华横溢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其他著作就是因为这种透辟、机智... 伯特兰•罗素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之一,是位多产的作家,他的有些最出色的著述包含在一些小册子和为各种期刊撰写的文章中。他的关于宗教的讨论尤其是如此,其中许多在某些理性主义者的圈子以外很少为人们所知晓。本书收录了这些关于宗教的论文,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如《自由与学院》、《我们的性道德》等,这些文章的论题至今仍然很有意义。 尽管罗素因其对诸如逻辑和认识论这样一些纯抽象学科的贡献而深受人们的尊敬,但是我们几乎完全可以猜想到,在未来的岁月中,他同样也会被人们记得是个道德和宗教方面伟大的持异端者。他从来不是一个纯专业哲学家。他总是非常关心各个宗教都已各自作出了回答的那些根本问题──关于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高尚生活的本质的问题。他对这些问题的论述不乏透辟、机智和雄辩,而且他以才华横溢的散文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其他著作就是因为这种透辟、机智和雄辩,以及这种才华横溢的散文体而著名。这些特质使本书收录的文章也许成了自休谟和伏尔泰时代以来表达自由思想家观点的最感人、最优美的文字。 , 这套丛书还有 《健全的思想》,《一年有半,续一年有半》,《哲学和自然之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道德原则研究》 等。 “我要承认,现在基督教的危害比过去小了;不过这是因为现在人们已不那么热衷于信仰基督教了。也许,总有一天,共产主义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如果真的发生了同样的变化,那么那种信念就会失去许多现在使它令人生厌的东西。” 罗素和神学家两人展开的辩论实在是对不到一个路径上,各说各话,实在是一团糟。实证的思路无法解决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还是弱无神论者的逻辑比较有说服力。神学家认定所有存在需有理由,罗素不认可存在之外还需理由,则在对事物存在的解释这一点上,二者根本无法与对方讨论。话说现世倒是急需一本《为什么我不是伊斯兰教徒》 。 五星推荐,为了这本书特意开了一个推荐豆列,希望下次还能遇到这样的书。精彩!深刻!神学的只是部分,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居多,本书的中心思想应该说是,为什么反对教会或为什么我不皈依教会 罗素批判的不仅仅是宗教和信仰,而是权威和拜权威的风气使人自甘堕落,导致了智力的矮化以及新型特权阶级的崛起对社会的扭曲。讽刺的是罗素的批判本身就是新权威的树立。这是一个死循环,同时也是思辨的魅力所在。 与此同时,罗素对于宗教展示出的过分敌意,也从侧面展示了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谈论哲学时,罗素语带机锋;可是谈论心理学和人性时,罗素就露出了天真——那种认定除去宗教,人类社会就将无往不利的偏激心理,着... 罗素批判的不仅仅是宗教和信仰,而是权威和拜权威的风气使人自甘堕落,导致了智力的矮化以及新型特权阶级的崛起对社会的扭曲。讽刺的是罗素的批判本身就是新权威的树立。这是一个死循环,同时也是思辨的魅力所在。 与此同时,罗素对于宗教展示出的过分敌意,也从侧面展示了他身处那个时代的局限性。谈论哲学时,罗素语带机锋;可是谈论心理学和人性时,罗素就露出了天真——那种认定除去宗教,人类社会就将无往不利的偏激心理,着实是过于狭隘了。这不可以不说是一桩憾事。 “从一种意义上说,那个人是在爱着一个幻象——完全正确。但是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是在爱他感悟到的一种价值。” 科普尔斯顿问罗素上帝存不存在,罗素回答是不可论的,这意思是他也不知道吗?也不能证明不存在,也不能证明存在... 维特根斯坦的《对基督宗教的沉思》,和罗素的基督教批判形成了很好的对比。罗素风度翩翩、头脑睿智、站在大门外四平八稳地对门内的事物指指点点,而维特根斯坦经历了人生通彻的体验,他由此看到了信仰的动人之处。罗素是正确的,而维特根斯坦是深刻的。罗素甘愿成为一个爱智者... 吃货总会面临这样两难:鲜美的河豚肉和致命的毒素,在《入殓师》里有句台词“好吃得让人为难”,这就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 这样一本书既有闪耀着理性光辉的雄辩又有自以为是的浅薄,既有痛快淋漓的宗教批判,又有佶屈聱牙的闪烁言辞,这样一本书好看得让人为难... 书名非常具有说明性,全书由罗素的演讲及论文构成,并不是通书构建性地对书名这一问题的阐述,而是这一句那一句,时而深浅时而东西地拼凑起来。对于非教徒人士而言,这也多少算做自己无信仰之佐证,但如果打算以此为契机深入地思考有关信仰与神灵的话题,则一定要看一些关于信... 这本书是罗素对于基督教的书写的集合,书名来自于第一篇文章,是罗素做过的一个演讲。这一个演讲确实使人读了之后有种酣畅淋漓之感,仿佛宗教徒宣称的各种信心和见证,神秘主义的把戏,对“神圣权威”的玩弄和利用,迂腐愚昧的教条,在罗素鲜明有力的思想和语言的光照之下,完... If u r a christian,u d better not read Why I Am Not A Christian by Bertrand Russell,in his delicately logical way,it would tear all your religion belief up.But if u need excuse against God,this essay would be helpful... 以前看过罗素的《幸福之路》,觉得写得非常好,很受启发。现在这本书是罗素关于宗教及相关问题的一个论文集,不是完整体系的一本书。有若干篇觉得还是很好,不过也有几篇感觉写得深奥了点,是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所不能完全领会的--这当然并不算是一件出奇的事情。罗素本身是哲学... 宗教源于一种恐惧,即死后的虚空与未知的茫然。这种心理是合理的。联想到圣经中的经文,在爱中没有恐惧,也就从侧面解释了这个宗教缘起的可能性。但不能就此认为只是人作为个体存在的一种孤独与恐怖的情感,我总相信还有什么先验的东西在支撑着我们去信仰。这个先验意识的存在... 一直很喜欢罗素这个小老头。风趣幽默,一针见血。选择信仰宗教也许是一件更轻松的事情,但这个可爱又倔强的小老头就是要坚持自己的理性。这本书是和C.S. 路易斯的《返璞归真》对照读的,两本书同样讲到了神性,宗教的精神体验,以及宗教的作用和地位。相比起“传教士”的心灵鸡... 一個人如果要表示自己是基督教徒,最起碼的前提有:一是相信上帝永遠不朽,二是承認基督是最優秀、最有智慧的人。而并非人人都抱有這兩條信念。羅素先生相信基督的德行是非常高尚的,但還不足以稱是最優秀的。更詳細地說明,將會分成如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 罗素的论文集《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在82年就已由商务印书馆在国内出版,时隔30年,商务印书馆将这册论文集列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再版。遗憾的是本书仅是罗素关于神学问题的一些讨论的论文的合辑,而不是一部系统阐述其神学思想的专著,因此从中所窥得的,也许和一个真正... ● 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又称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从公元前3 世纪塞浦路斯的芝诺创立该学派算起,斯多葛主义(斯多葛学派)一直流行到公元2 世纪的罗马时期,前后绵延500年之久。 一般认为,斯多葛主义的历史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代表人物除了芝诺以... 2019-02-09 13:51 ● 斯多葛主义:斯多葛主义,又称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从公元前3 世纪塞浦路斯的芝诺创立该学派算起,斯多葛主义(斯多葛学派)一直流行到公元2 世纪的罗马时期,前后绵延500年之久。一般认为,斯多葛主义的历史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代表人物除了芝诺以外,还有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中期的代表人物有潘尼提乌、波昔东尼、西塞罗等;晚期的代表人物是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内容1、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火,火只是一种被动的本原,上帝才是原始的火,是万物的最初源泉,有世界大火和世界轮回说;2、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德行是唯一的善;3、在政治思想上,斯多葛派依据“宇宙精神”原则,形成一个最高权力之下的世界国家的观念。根据斯多葛主义的见解,哲学由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构成。在哲学划分的这三部分中,特别是在伦理学中,斯多葛派都谈到了国家、法律和政治问题。克雷安德把哲学分为六大部分,其中除了辩证法、演说术、伦理学和物理学和神学之外,又把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区分出来。在哲学各部分的进一步细分中,原来作为逻辑学的一部分的演说术,又被斯多葛派分为三部分:立法演说术、诉讼演说术和庆典演说术。 想来想去,没有能力给这么一本书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结合《圣经》约伯记正好引用、印证本书的观点,所以还是当个笔记吧。 我记得《独唱团》上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人发现自己在这地球上是孤独的,便为自己发明了上帝。 《圣经》约伯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与撒旦为了验证约伯是否是因恩宠而敬畏神、侍奉神,将各种灾祸降临在约伯身上,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前来探望苦难中的约伯,四人轮... 2016-02-20 18:28 想来想去,没有能力给这么一本书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结合《圣经》约伯记正好引用、印证本书的观点,所以还是当个笔记吧。 我记得《独唱团》上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人发现自己在这地球上是孤独的,便为自己发明了上帝。 《圣经》约伯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与撒旦为了验证约伯是否是因恩宠而敬畏神、侍奉神,将各种灾祸降临在约伯身上,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前来探望苦难中的约伯,四人轮番对话,把人面对困苦的种种反应展现出来,面对厄运约伯最终仍对神顺服,重新得到了加倍赐福。 这篇故事像一出大戏,的确,仿佛坐在观众席能听到约伯的喃喃自语,看到幕帘后撒旦的窃笑和神的注视。第一幕是群戏,眼花缭乱的儿、女、奴、仆、牛、羊、金、银……倏然间便都消失不见了,耶和华对撒但说“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于是撒但从耶和华面前退去;到了第二幕,只能约伯的呢喃,约伯开口诅咒自己的生日。看上去是始作俑者的撒旦却是戏份不多,我猜想,也许真正的魔鬼在我们的内容,又可能真正想要开展试探的,是试探的人本身,魔鬼的引诱只是提供一个借口。而三个前来探望的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各有立场,或许只是“自我”的其他三面,是旁观这一切的自己,是替观众说出想法的表演者。 人与人中间的对话,当然是讲人,人与神之间的对话,又何尝不是?或许是因为局限,只能谈人能理解的范畴。 对于宗教,梁漱溟说:“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这样一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每每就是另一方式并进一步之自我肯定。” “本具之德”需要外力来巩固,就好像励志片帮人树立斗志,可励志片的效果终究有限,好了伤疤都会忘了疼,更何况“三分钟热度”的刺激并不会取走财富乃至生命。于是上帝与撒旦打了个赌,看看这个赌可以多励志——唯有一遍遍刺激,使之成为习惯、血肉、信仰。但约伯记里如此多的对话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偏偏没有提到道德。是的,约伯涅槃般的经历中道德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他最终回答:“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阻拦。谁用无知的语言使你的旨意隐藏呢?”就连最后的奖赏都是“一万四千羊,六千骆驼,一千对牛,一千母驴……全地的妇女中,找不到像约伯的女儿那样美貌”。 梁漱溟所说的外化道德力量,外化只是手段、形式,外化所包装的对象才是核心,但对于宗教经典来说,信仰即是“本体”,并非手段。对约伯“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就是要验证这个本体,让敬畏神的理由变得无缘无故,便是成功。这种考验的后盾是神的力量,是另一种“最强者的权力”,人对于神能力的无知,以及未知所带来的恐惧,都发挥着作用。难怪罗素非难道:“宗教所蕴涵的三种人类的冲动似乎是恐惧、自负和憎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同,第57页)……更进一步的,“毫无疑问,宗教最重要的根源是恐惧……操纵宇宙的上帝也有与我们一样的爱好和成见,则是奉承”(第55页)约伯记开始那幕,撒但侍立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问道:“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约伯记第一章第八节)这口气多么像乾隆评价和珅。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一句炫耀引发的惨案背后是约伯的家破人亡。难怪罗素引用马太福音批评道:“这意味着信仰就要打破生物学上的家庭关系——这种态度与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问世的不容异说有很大关系。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我不知最后约伯那让他满足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有没有让他怀念磨难一开始就死去的子女们(发生在最开始,仿佛这是较轻的磨难)。 我们对于父母子女比西方更为重视,原因之一是以家族为单位,悠久、坚固的祖先崇拜,然而对于本土的宗教,梁漱溟说,“中国以道德代宗教……孔子并没有排斥或批评宗教,但他实是宗教最有力的敌人。”(《中国文化要义》第六章第四节)道德不仅不枯燥、内涵丰富,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拘谨与守规矩,反而应是孔子口中的“乡愿,德之贼也。”不仅道德原是与人一体的,连宇宙也“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朝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70-73页)并无“大我”、“小我”之分,而人的陷落(似《圣经》中亚当夏娃被引诱)之后,方有外化的精神,有神,忘却了自身的能力。 罗素:请允许我在这里打断一下。事实绝不总是那样。日本小说家认为,只有大批真实的人因为爱上虚构的女主人公而自杀,他们的创作才算成功。 2015-08-20 21:43 罗素:请允许我在这里打断一下。事实绝不总是那样。日本小说家认为,只有大批真实的人因为爱上虚构的女主人公而自杀,他们的创作才算成功。 自由观点与非自由观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一切意见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怀疑的;而后者事先就认为有些意见是绝对无可置疑的,不应当允许有人发表反对他们的观点。关于这一立场的怪诞之处是相信:如果允许公正的调查,那么就会使人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无知是防止错误的唯一措施。这种观点是希望理性而不是偏见支配人类的任何人呢都不能接受的。 2015-08-20 21:42 自由观点与非自由观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一切意见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怀疑的;而后者事先就认为有些意见是绝对无可置疑的,不应当允许有人发表反对他们的观点。关于这一立场的怪诞之处是相信:如果允许公正的调查,那么就会使人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无知是防止错误的唯一措施。这种观点是希望理性而不是偏见支配人类的任何人呢都不能接受的。 我们应该自立,客观公正地观察世界——它的好的事实、它的坏的事实、它的美和它的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世界,而不是害怕世界。用智慧征服世界,而不是一味奴隶般地慑服于世界。 2014-10-07 16:56 我们应该自立,客观公正地观察世界——它的好的事实、它的坏的事实、它的美和它的丑;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世界,而不是害怕世界。用智慧征服世界,而不是一味奴隶般地慑服于世界。 基督教如此,佛教也不例外。佛陀和蔼开朗;他临终时还嘲笑他的门徒认为他是不死的。但是,佛教的法师却主张愚民政策,而且专横跋扈,极其残忍——例如,在西藏就存在这种情况。 2015-08-17 20:16 基督教如此,佛教也不例外。佛陀和蔼开朗;他临终时还嘲笑他的门徒认为他是不死的。但是,佛教的法师却主张愚民政策,而且专横跋扈,极其残忍——例如,在西藏就存在这种情况。 某种科学的公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认为有那么一些事物,相信它们乃是他的责任,那么,它就很难具有这种品质。 2014-10-07 17:10 某种科学的公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认为有那么一些事物,相信它们乃是他的责任,那么,它就很难具有这种品质。 ● 斯多葛主义: 斯多葛主义,又称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 从公元前3 世纪塞浦路斯的芝诺创立该学派算起,斯多葛主义(斯多葛学派)一直流行到公元2 世纪的罗马时期,前后绵延500年之久。 一般认为,斯多葛主义的历史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代表人物除了芝诺以... 2019-02-09 13:51 ● 斯多葛主义:斯多葛主义,又称斯多葛学派,是古希腊的四大哲学学派之一,也是古希腊流行时间最长的哲学学派之一。(注:古希腊另外三个著名学派是柏拉图的学园派,亚里斯多德的逍遥学派和伊壁鸠鲁学派。)从公元前3 世纪塞浦路斯的芝诺创立该学派算起,斯多葛主义(斯多葛学派)一直流行到公元2 世纪的罗马时期,前后绵延500年之久。一般认为,斯多葛主义的历史分为早期、 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的代表人物除了芝诺以外,还有克雷安德和克吕西波;中期的代表人物有潘尼提乌、波昔东尼、西塞罗等;晚期的代表人物是塞内卡、爱比克泰德和奥勒留。内容1、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是火,火只是一种被动的本原,上帝才是原始的火,是万物的最初源泉,有世界大火和世界轮回说;2、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或“顺应理性”。德行是唯一的善;3、在政治思想上,斯多葛派依据“宇宙精神”原则,形成一个最高权力之下的世界国家的观念。根据斯多葛主义的见解,哲学由逻辑学、物理学和伦理学三部分构成。在哲学划分的这三部分中,特别是在伦理学中,斯多葛派都谈到了国家、法律和政治问题。克雷安德把哲学分为六大部分,其中除了辩证法、演说术、伦理学和物理学和神学之外,又把政治学作为一个独立部分区分出来。在哲学各部分的进一步细分中,原来作为逻辑学的一部分的演说术,又被斯多葛派分为三部分:立法演说术、诉讼演说术和庆典演说术。 想来想去,没有能力给这么一本书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结合《圣经》约伯记正好引用、印证本书的观点,所以还是当个笔记吧。 我记得《独唱团》上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人发现自己在这地球上是孤独的,便为自己发明了上帝。 《圣经》约伯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与撒旦为了验证约伯是否是因恩宠而敬畏神、侍奉神,将各种灾祸降临在约伯身上,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前来探望苦难中的约伯,四人轮... 2016-02-20 18:28 想来想去,没有能力给这么一本书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结合《圣经》约伯记正好引用、印证本书的观点,所以还是当个笔记吧。 我记得《独唱团》上曾经看过这么一句话:人发现自己在这地球上是孤独的,便为自己发明了上帝。 《圣经》约伯记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上帝与撒旦为了验证约伯是否是因恩宠而敬畏神、侍奉神,将各种灾祸降临在约伯身上,约伯的三个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前来探望苦难中的约伯,四人轮番对话,把人面对困苦的种种反应展现出来,面对厄运约伯最终仍对神顺服,重新得到了加倍赐福。 这篇故事像一出大戏,的确,仿佛坐在观众席能听到约伯的喃喃自语,看到幕帘后撒旦的窃笑和神的注视。第一幕是群戏,眼花缭乱的儿、女、奴、仆、牛、羊、金、银……倏然间便都消失不见了,耶和华对撒但说“凡他所有的都在你手中,只是不可伸手加害于他。”于是撒但从耶和华面前退去;到了第二幕,只能约伯的呢喃,约伯开口诅咒自己的生日。看上去是始作俑者的撒旦却是戏份不多,我猜想,也许真正的魔鬼在我们的内容,又可能真正想要开展试探的,是试探的人本身,魔鬼的引诱只是提供一个借口。而三个前来探望的朋友以利法、比勒达和琐法各有立场,或许只是“自我”的其他三面,是旁观这一切的自己,是替观众说出想法的表演者。 人与人中间的对话,当然是讲人,人与神之间的对话,又何尝不是?或许是因为局限,只能谈人能理解的范畴。 对于宗教,梁漱溟说:“宗教中所有对象之伟大、崇高、永恒、真实、美善、纯洁,原是人自己本具之德,而自己却相信不及,经这样一转弯,自己随即伟大,随即纯洁,于不自觉,其自我否定,每每就是另一方式并进一步之自我肯定。” “本具之德”需要外力来巩固,就好像励志片帮人树立斗志,可励志片的效果终究有限,好了伤疤都会忘了疼,更何况“三分钟热度”的刺激并不会取走财富乃至生命。于是上帝与撒旦打了个赌,看看这个赌可以多励志——唯有一遍遍刺激,使之成为习惯、血肉、信仰。但约伯记里如此多的对话反反复复、颠来倒去偏偏没有提到道德。是的,约伯涅槃般的经历中道德并没有起到什么重要作用,他最终回答:“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阻拦。谁用无知的语言使你的旨意隐藏呢?”就连最后的奖赏都是“一万四千羊,六千骆驼,一千对牛,一千母驴……全地的妇女中,找不到像约伯的女儿那样美貌”。 梁漱溟所说的外化道德力量,外化只是手段、形式,外化所包装的对象才是核心,但对于宗教经典来说,信仰即是“本体”,并非手段。对约伯“九九八十一难”的考验,就是要验证这个本体,让敬畏神的理由变得无缘无故,便是成功。这种考验的后盾是神的力量,是另一种“最强者的权力”,人对于神能力的无知,以及未知所带来的恐惧,都发挥着作用。难怪罗素非难道:“宗教所蕴涵的三种人类的冲动似乎是恐惧、自负和憎恨。”(《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下同,第57页)……更进一步的,“毫无疑问,宗教最重要的根源是恐惧……操纵宇宙的上帝也有与我们一样的爱好和成见,则是奉承”(第55页)约伯记开始那幕,撒但侍立在耶和华面前,耶和华问道:“你曾用心察看我的仆人约伯没有?地上再没有人像他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约伯记第一章第八节)这口气多么像乾隆评价和珅。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这一句炫耀引发的惨案背后是约伯的家破人亡。难怪罗素引用马太福音批评道:“这意味着信仰就要打破生物学上的家庭关系——这种态度与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而问世的不容异说有很大关系。 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我不知最后约伯那让他满足的七个儿子三个女儿有没有让他怀念磨难一开始就死去的子女们(发生在最开始,仿佛这是较轻的磨难)。 我们对于父母子女比西方更为重视,原因之一是以家族为单位,悠久、坚固的祖先崇拜,然而对于本土的宗教,梁漱溟说,“中国以道德代宗教……孔子并没有排斥或批评宗教,但他实是宗教最有力的敌人。”(《中国文化要义》第六章第四节)道德不仅不枯燥、内涵丰富,那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拘谨与守规矩,反而应是孔子口中的“乡愿,德之贼也。”不仅道德原是与人一体的,连宇宙也“只是一个‘我’,只有在我们精神往下陷落时,宇宙与我才分开。”(《朝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70-73页)并无“大我”、“小我”之分,而人的陷落(似《圣经》中亚当夏娃被引诱)之后,方有外化的精神,有神,忘却了自身的能力。 罗素:请允许我在这里打断一下。事实绝不总是那样。日本小说家认为,只有大批真实的人因为爱上虚构的女主人公而自杀,他们的创作才算成功。 2015-08-20 21:43 罗素:请允许我在这里打断一下。事实绝不总是那样。日本小说家认为,只有大批真实的人因为爱上虚构的女主人公而自杀,他们的创作才算成功。 自由观点与非自由观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一切意见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怀疑的;而后者事先就认为有些意见是绝对无可置疑的,不应当允许有人发表反对他们的观点。关于这一立场的怪诞之处是相信:如果允许公正的调查,那么就会使人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无知是防止错误的唯一措施。这种观点是希望理性而不是偏见支配人类的任何人呢都不能接受的。 2015-08-20 21:42 自由观点与非自由观点的主要区别是:前者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讨论的,一切意见都是或多或少可以怀疑的;而后者事先就认为有些意见是绝对无可置疑的,不应当允许有人发表反对他们的观点。关于这一立场的怪诞之处是相信:如果允许公正的调查,那么就会使人们得到错误的结论;因此,无知是防止错误的唯一措施。这种观点是希望理性而不是偏见支配人类的任何人呢都不能接受的。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