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 “贺麟全集”第十卷 [英]开尔德 2012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
副标题:“贺麟全集”第十卷 作者:[英]开尔德 出版社: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10298 出版时间:2012 页数:312 定价:45.00 内容简介: 《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贺麟全集”第十卷)收入贺麟于1930年代编译的近代西方新黑格尔主义者的经典黑格尔研究——开尔德的《黑格尔》与鲁一士的《黑格尔学述》,二书均能将黑格尔学说体会融化并以清晰流利的文字叙述出来,可谓姊妹关系,互相发明,互相弥补,而又各有所长。开尔德注重叙述黑格尔的生活、性格、时代风气、文化背景,特别是政治和宗教背景,以及黑格尔的逻辑学说;鲁一士则着重阐述黑格尔之精神现象学。本书是将黑格尔及其学说译介至中国的第一人——贺麟对“黑格尔学”发生兴趣之始,贺麟以朱熹太极观会通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对于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居功甚伟。作为贺麟重要译著收入“全集”的《黑格尔》及《黑格尔学述》均为建国后首度整理出版,对于了解哲学家和翻译家贺麟意义非凡。 “我之所以译述黑格尔,其实,时代的兴趣居多。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黑格尔的时代……很有些相同,于解答时代... 《黑格尔 黑格尔学述》(“贺麟全集”第十卷)收入贺麟于1930年代编译的近代西方新黑格尔主义者的经典黑格尔研究——开尔德的《黑格尔》与鲁一士的《黑格尔学述》,二书均能将黑格尔学说体会融化并以清晰流利的文字叙述出来,可谓姊妹关系,互相发明,互相弥补,而又各有所长。开尔德注重叙述黑格尔的生活、性格、时代风气、文化背景,特别是政治和宗教背景,以及黑格尔的逻辑学说;鲁一士则着重阐述黑格尔之精神现象学。本书是将黑格尔及其学说译介至中国的第一人——贺麟对“黑格尔学”发生兴趣之始,贺麟以朱熹太极观会通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对于中西比较哲学研究居功甚伟。作为贺麟重要译著收入“全集”的《黑格尔》及《黑格尔学述》均为建国后首度整理出版,对于了解哲学家和翻译家贺麟意义非凡。 “我之所以译述黑格尔,其实,时代的兴趣居多。我们所处的时代与黑格尔的时代……很有些相同,于解答时代问题,实有足资我们借鉴的地方。而黑格尔之有内容有生命的动的时间的逻辑……及其重民族历史文化重自求超越有限的精神生活的思想,实足振聋起顽……使吾人既不舍己骛外,亦不故步自封,但知依一定理则,以自求超拔,自求发展,而臻于理想之域。” “我所以喜欢这几种谈黑格尔哲学的书,即因为这几种书既不抽象傅会,又不呆板乏味,而著者又皆是能负荷黑氏哲学,有独立思想,在哲学史上占相当地位的哲学家。而且他们皆将全部哲学史烂熟胸中,明了黑格尔的时代,的背境,的个性,将其全部思想融会于心,而能以批评的眼光,自己的辞句,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我相信这样的著作,不唯可以领导我们认识黑格尔,且可以领导我们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贺麟 贺麟(1902—1992),字自昭,四川金堂人。国内外久享盛名的西方哲学专家、翻译家,于黑格尔哲学无不精通,论述遍及黑格尔哲学的各个方面,他翻译的《小逻辑》,学术界公认为是继严复《天演论》之后影响最大的学术著作中译本;对斯宾诺莎、怀特海等西方近现代哲学家都有深入的研究。贺麟在中国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1930年代创立了与冯友兰“新理学”相对的“新心学”体系,是现代早期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主要译著还有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精神现象学》,斯宾诺莎的《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近代唯心论简释》《文化与人生》《当代中国哲学》等。 黑 格 尔 题记.............................................................................................. 2 译序.............................................................................................. 3 小引.............................................................................................. 6 第一章 求学时代——普通教育与大学教育................................. 8 第二章 漫游时代——柏业(Berne)与福兰克府当私塾教师 · · · · · · 黑 格 尔 题记.............................................................................................. 2 译序.............................................................................................. 3 小引.............................................................................................. 6 第一章 求学时代——普通教育与大学教育................................. 8 第二章 漫游时代——柏业(Berne)与福兰克府当私塾教师 之黑格尔——其哲学在发展中...................................... 16 第三章 黑格尔与谢林——耶拿1800—1807 年......................... 36 第四章 耶拿大战后之黑格尔——黎伦堡学校........................... 49 第五章 海登堡与柏林教授时代之黑格尔——其性格与影响...... 57 第六章 哲学问题——康德、费希特、谢林与黑格尔对于此问题 的陈述.......................................................................... 80 第七章 矛盾原则与精神观念.................................................... 94 第八章 黑格尔的逻辑.............................................................. 105 第九章 逻辑理念之应用或发展——黑格尔之根本见解与 基督教之关系——黑格尔后之黑格尔哲学................... 127 黑格尔学述 题记.......................................................................................... 154 译序.......................................................................................... 155 一 黑格尔之为人及其学说概要............................................... 175 二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 201 三 个人意识与社会意识之类型............................................... 217 四 黑格尔精神现象之矛盾进展............................................... 234 五 黑格尔的成熟系统............................................................. 254 六 太极观与矛盾法................................................................. 266 附录一 朱熹与黑格尔太极说之比较观.................................... 284 附录二 关于朱熹太极说之讨论(素痴)................................ 295 附录三 重要译名对照表.......................................................... 300 后序.......................................................................................... 303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近代唯心论简释》,《伦理学 知性改进论》,《现代西方哲学讲演集》,《精神现象学(新校重排本)》,《马克思博士论文 黑格尔辩证法和哲学一般的批判》 等。 此外黑格尔在大学时,对于德国通常一般的学生生活的一切如娱乐的游艺,如热烈的友谊,甚至如男女的恋爱皆同样参加。不过总带有几分庄重与沉静的态度。因此得有“老先生”或“老夫子”的绰号。他的外面,和蔼可亲诙谐有趣,同学们对之,都有好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有何伟大的才能。他对于津贴生中的同学,有两人,后来都有独创贡献的人,特别有深交:一为谢林,一为少年诗人赫尔得林。赫氏之诗充满一种对于希腊艺术与诗歌之浪漫的仰... 此外黑格尔在大学时,对于德国通常一般的学生生活的一切如娱乐的游艺,如热烈的友谊,甚至如男女的恋爱皆同样参加。不过总带有几分庄重与沉静的态度。因此得有“老先生”或“老夫子”的绰号。他的外面,和蔼可亲诙谐有趣,同学们对之,都有好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有何伟大的才能。他对于津贴生中的同学,有两人,后来都有独创贡献的人,特别有深交:一为谢林,一为少年诗人赫尔得林。赫氏之诗充满一种对于希腊艺术与诗歌之浪漫的仰慕,略同于席勒《希腊的神》所表示之情绪。黑格尔与赫尔得林曾经共同研究过柏拉图与苏封克里士,所以他们的友谊特别使黑格尔在中学时代所读过的希腊文学的印象更为深刻化。当他的大学生活的末期,他的注意力开首更确定的转向于哲学,特别注重神学与哲学之关系和与康德的伦理著作的关系。 Caird一篇重逻辑,Royce一篇重精现,前者以引Rosenkranz见长,处处显示学生迁就,后者以对话学界为先,开首便即亮出底牌。一个做教本,可供回参;另一个做檄文,可激利器。 虽未尽黑格尔原意,于黑格尔生平亦有误,但译文流畅,颇具韵味,与邓公解读的美感一脉相承,不适合入门,也不算好的解读,但适合欣赏。 3.5/5,鲁一士自称,要想指出黑格尔学说的特点,切记不可按照普通教本,捱板地叙述他的哲学系统。如果说辛格大概做到了八九成,那么鲁一士最多只有七成。鲁一士是有自我主张的,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也筑基于此,遂有上述宣称,在单独成篇的第一章中有明显表现,故特见酣畅。后面阐释精神现象学反而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尤其三章之后浮散不见重点,不知是否为编选的原因。开尔德则完全走教本路线了,所优者,一是对罗生宽的引用;... 3.5/5,鲁一士自称,要想指出黑格尔学说的特点,切记不可按照普通教本,捱板地叙述他的哲学系统。如果说辛格大概做到了八九成,那么鲁一士最多只有七成。鲁一士是有自我主张的,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也筑基于此,遂有上述宣称,在单独成篇的第一章中有明显表现,故特见酣畅。后面阐释精神现象学反而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尤其三章之后浮散不见重点,不知是否为编选的原因。开尔德则完全走教本路线了,所优者,一是对罗生宽的引用;二是照本宣科时所作的诠释,确实为我补充了辛格没涉及到或未说透的部分,不过在作者认为不言自明处车轱辘话来回说也挺够呛的。 此外黑格尔在大学时,对于德国通常一般的学生生活的一切如娱乐的游艺,如热烈的友谊,甚至如男女的恋爱皆同样参加。不过总带有几分庄重与沉静的态度。因此得有“老先生”或“老夫子”的绰号。他的外面,和蔼可亲诙谐有趣,同学们对之,都有好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有何伟大的才能。他对于津贴生中的同学,有两人,后来都有独创贡献的人,特别有深交:一为谢林,一为少年诗人赫尔得林。赫氏之诗充满一种对于希腊艺术与诗歌之浪漫的仰... 此外黑格尔在大学时,对于德国通常一般的学生生活的一切如娱乐的游艺,如热烈的友谊,甚至如男女的恋爱皆同样参加。不过总带有几分庄重与沉静的态度。因此得有“老先生”或“老夫子”的绰号。他的外面,和蔼可亲诙谐有趣,同学们对之,都有好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有何伟大的才能。他对于津贴生中的同学,有两人,后来都有独创贡献的人,特别有深交:一为谢林,一为少年诗人赫尔得林。赫氏之诗充满一种对于希腊艺术与诗歌之浪漫的仰慕,略同于席勒《希腊的神》所表示之情绪。黑格尔与赫尔得林曾经共同研究过柏拉图与苏封克里士,所以他们的友谊特别使黑格尔在中学时代所读过的希腊文学的印象更为深刻化。当他的大学生活的末期,他的注意力开首更确定的转向于哲学,特别注重神学与哲学之关系和与康德的伦理著作的关系。 贺麟先生心底是把黑格尔看做朱熹来翻译和解读的。 不清楚原书写得怎么样,但是贺麟先生的翻译,真是有喧宾夺主的“嫌疑”啊,翻译得太优雅豪迈和流畅了 3.5/5,鲁一士自称,要想指出黑格尔学说的特点,切记不可按照普通教本,捱板地叙述他的哲学系统。如果说辛格大概做到了八九成,那么鲁一士最多只有七成。鲁一士是有自我主张的,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也筑基于此,遂有上述宣称,在单独成篇的第一章中有明显表现,故特见酣畅。后面阐释精神现象学反而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尤其三章之后浮散不见重点,不知是否为编选的原因。开尔德则完全走教本路线了,所优者,一是对罗生宽的引用;... 3.5/5,鲁一士自称,要想指出黑格尔学说的特点,切记不可按照普通教本,捱板地叙述他的哲学系统。如果说辛格大概做到了八九成,那么鲁一士最多只有七成。鲁一士是有自我主张的,他对黑格尔的解读也筑基于此,遂有上述宣称,在单独成篇的第一章中有明显表现,故特见酣畅。后面阐释精神现象学反而陷入照本宣科的窠臼,尤其三章之后浮散不见重点,不知是否为编选的原因。开尔德则完全走教本路线了,所优者,一是对罗生宽的引用;二是照本宣科时所作的诠释,确实为我补充了辛格没涉及到或未说透的部分,不过在作者认为不言自明处车轱辘话来回说也挺够呛的。 虽未尽黑格尔原意,于黑格尔生平亦有误,但译文流畅,颇具韵味,与邓公解读的美感一脉相承,不适合入门,也不算好的解读,但适合欣赏。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