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李零 2013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副标题:《周易》的自然哲学
作者: 李零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41241
出版时间:2013
页数:420
定价:42.00
内容简介: 《周易》是群经之首,也是最难读懂的古书之一。本书依据新出土文本,对传世的《周易》正文加以全新的整理和疏解,破解了许多疑点,并用简要的语言贯通大义、白话译注。在此基础上,《周易》经传中蕴含的阴阳对立、五行循环的自然哲学,书中也有独到的阐述。 《周易》是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在《论语》、《老子》、《孙子》之后,详细解读的第四部最重要的传世典籍。以上四部书,合称为“我们的经典”。 李 零 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 主要著作: 《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 《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 《郭店楚简校读记》 《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 《〈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 《丧家狗——我读〈论语〉》 《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 《中国方术正考》 《中国方术续考》 《入山与出塞》 《铄古铸今》 《李零自选集》 《放虎归山》 《花间一壶酒》 《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 《我们的经典》,这是最后一本。距离上一本,已经一年多。 去年,我一直在编老师的书:《张政烺论易丛稿》。1我必须把这本书编出来,才能写自己的书。 2005年,老师去世后,师母把一个大纸盒交给我,里面放着老师当年在沙滩红楼整理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的遗稿,命我整理。 2005年下半年和2006年上半年,我带我的学生整理这部遗稿,花了整整两学期。我把整理当一门课上,边读老师.. , 这套丛书还有 《人往低处走》,《去圣乃得真孔子》,《唯一的规则》,《我们的经典》, 序言疏通数术之学及易学源流、正文据出土文献校诂文字,皆多卓见。未能离《传》而解《经》,则仍拘挛于象数、义理之争而未能彻底超脱。解说爻辞,亦仍未免悬空揣测。——《诗》无达诂,《易》则更甚。若有达诂,则诗非诗,易也非易了,天下也就没有算命这回事了。 看书名,原以为是一本详细分析和解读《周易》里蕴藏的自然哲学智慧的书,哪知道拿到书一看,除了开头的两篇综述之外,剩下的部分就是《周易》的全文,再加上作者的翻译和注解。早知道是一本《周易》的注译版,我肯定不会买的,因为家里已经有中华书局很好的注译版本了。李零先生和三联这个搞,实在有些坑爹! 分量很重的一本,应该慢慢读的,强行刷完了。剥与复、晋与明夷、既济与未济之间,总觉得有一点马上要懂但就是没想透的东西,感觉像推理小说结尾前的那一章,真着急啊。 夾帶不少私貨,十翼反而太粗疏。其實出土文獻固然糾正前人的謬誤,也反襯出高亨這種訓詁大神的強大。。。 周易本就有多重解读方法,这书的最大功劳就是把出土文献拉出来佐证自己的见解了。只不过为了畅销计,太接地气了。有些观点我不认同,如咸卦的解读,完全没有体现李零的“方术”研究功底。另,本书最后一页那个“吕绍刚”仨字儿可真够扎眼的。三联编辑水平不过如此。 服了,先天八卦图不说,后天八卦图也不说清楚,十二消息卦也不聊,系辞也不讲,序卦传也没……现在出书已经那么没门槛了吗,自己如果没有证量就别出这类书了,书里都是最末梢的叶子,树根和树干却一点不提,这不就是盲人摸象吗…… 看天看命,未免太过消极,但并非如此简单,大道之源,涌出了无穷的支流,古人的智慧离天道更近,而今人从中靠脑补得到的那些玄之又玄的东西,离真实到底有多远呢? 16年暑假从文典阁带回老家的避暑读书之乐,还记得午后在爷爷家山阴的小池塘的石头上临水而坐,花木扶疏,绿荫掩映,清风徐来,知了也在慢慢地聒噪……慢慢的时光 如果是想学象数理的,这本书不适合看,因为作者本来就没这个意思。 个人认为作者目的是试图还原易经原本的真实含义。作者利用新的考古证据(马王堆本,上博本等),确实解决了不少疑意。 有一个重要启示,每一卦都可能是在讲一个话题,这可以帮助理解上下爻辞,而且也展示了古... 导读《周易》此书靠谱 2013/01/11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知春客 有些书,着迷的人很多,认真读的人却少,读通、读懂的更加稀罕,《周易》就是这么一本古老的书。自问世以来,迷它的人一拨一拨,讲它的人铺天盖地:人活得长不长,运气好不好,会不会升... 首先要向李零致敬,解读周易的人很多,但像李零这样兼具学术的严谨性和内容的可读性,仅此一人。而且,李零那种举重若轻的态度,远离神秘主义和玄学,就文本谈文本,就文化谈文化,既没有一副鄙视历史糟粕的面目,也没有一颗崇拜古人智慧的大脑,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周易是一本... 我很喜欢此书的序言;很佩服李老师的考据;很赞叹李老师对一些“大师”的挖苦。 ---------------------------------------------------------------------------------------------------------------------------------------------------------------------------------- ... 向李零学习做笔记 - 李零老师的《丧家狗》,是他读《论语》的读书笔记。他所介绍的读法是:一、查考词语,通读全书。二、以人物为线索,打乱原书顺序,纵读《论语》。三、以概念为线索,乱原书顺序,横读《论语》。四、最后是个人总结。(原书p11页) - 说到阅读本身,我的解说... 知道北大教授李零,是缘于高中阅读理解题一篇孔子如丧家之犬的文章。本人自小对考古感兴趣,感兴趣的水平只停留在电视机前看《探索·发现》以及到博物馆逛逛的阶段。岭南瘴气之地,又加上省尾国角,从小也未见识什么地上地下的文物。倒是民间社会的习俗信仰存古,这几年一些庙... - 去年因參與一工作坊, 初次接觸到易經的 玄妙 。那起卦的過程, 卦辭爻辭的 玄之又玄 , 讓我很想再了解多點箇中奧妙。 - 坊間介紹易經的書不知繁幾, 也不懂如何入手。剛好之前讀過李零老師的《鳥兒歌唱》, 正所謂做生不如做熟, 李老師的書讀過了, 在書店碰到他寫的這本, 就買... 这是考据研究周易的力作,此书一出,把对周易经文的译注推到新高度,恐怕在未有新材料的前提下,难以超越。但是并不是说李零的理解就可以取代之前所有的周易译注,因为李氏是从历史还原的角度来理解的,有的人则是结合历代注释和自己体会的解读,后者更为抽象思辨。总之,读周... http://bjyouth.ynet.com/3.1/1302/01/7799191.html “自己的东西”与“我们的经典” 2013/02/01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尚晓岚 “现在的高校,课题制把人分成两种,一种人是学术老板,一种人是学术打工仔。呼奴使婢,我不喜欢;摧眉折腰,我也... 1. 读了几天李零的《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周易 的自然哲学》,着实觉得《周易》是本不能去读懂的书。如果不想读糊涂,读完李零这本书的总序、自序、写在前面的话,就不要再往下读了。再读下去,字字明白,句句理解,就是读不懂。每一卦的副标题(算李零的注解吧),尤其坑人... 【大义】里面“天在地上”应为“地在天上”; 【校读】里面“小往大来 指阴长阳消”应为“阳长阴消”   2013-01-24 17:22  3人喜欢 编辑校对还是不力啊这一页就有两处错误【大义】里面“天在地上”应为“地在天上”;【校读】里面“小往大来 指阴长阳消”应为“阳长阴消”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 2017-02-01 14:05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典,就算有也不能讲,言外之意,“你懂的”。阴阳五行说是典型的宇宙论或自然哲学。后世占卜以五行为大宗。《易》以道阴阳:阴阳是一切变化的基础,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爻组成八卦。司马谈习道于黄子,重阴阳家和道家,所以《六家指要》对诸子之学的划分立场是道家的。班固将古书分为六个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前三者为“学”,指文学,含文史哲;后三者为“术”,指兵书、方术。其中,诸子(九流十家)都是从古代的王官之学中发散而来的。就数术来说,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刑法。李零认为,术可以对应王官之学,而学无法与之对应。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框架,源自冯友兰和胡适,对他们兼而采之。虽然在海外与中国,冯友兰的影响要比胡适大,但冯友兰是在胡适的基础上进行的,胡适的出现才促使了思想史范式的转变。李零倡导思想史的研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以术读学(2)以诸子读孔子。李零的路子延续了胡适的大纲。李零综合地认为,老子先,孔子后,但《论语》先于《老子》。儒家是古典派/保守派,墨家作为过渡,道家则是现代派/激进派。占卜的原理:投机。史、卜同源。孔子好《易》,不是好其中的筮占,而是好其中之德。(《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荀子·大略》也认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天论》“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左传·哀公十八年》“圣人不烦卜筮”,也就是说,圣人不废弃卜筮是因为卜筮这个行为本身是圣人成为圣人的道路罢了,但是不必刻意为之。这里牵涉到《易经》和《易传》的区别联系,《易传》的出现导致了对占卜的淡化,而此前《易经》主要是卜筮之书。占卜:(1)龟策:龟卜;筮占(2)日者《周易》是从早期的数字卦演化为筮占的,数字卦有十位数字卦和二位数字卦,《周易》只有九(阳爻)、六(阴爻)。《周易》书名最早出现在《左传》,而《周礼》提到了“三易”:《周易》《连山》《归藏》,三者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先后关系,《周易》地位最高,后来发展为“唯我独尊”的地位。自汉代以来,《易》居群经之首,九经、十三经皆遵之。《易传》是筮离于卜(脱离占卜/象数)、与阴阳五行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在《易传》中,而不是在《易经》中。《周易》更多的是一种占卜哲学。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所期待,不抱希望,心理最健康。虽然生活充满意外,但意外是生活常态。 2016-04-13 12:19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所期待,不抱希望,心理最健康。虽然生活充满意外,但意外是生活常态。 这段题辞很有意思。李零的幽默辛辣和态度在里面一览无遗。 人有两种命:一种是爹娘送的,一种是老天给的。 前者是生命之命,后者是命运之命。 世事无常,古人叫天命。 预知天命,乃有算命。 中国立教路线图: 校改庙(学校改文庙),医改教(医院改教堂), 知识分子带头鼓噪,人民群众不亦乐乎。 算命、看病,谁也拦不住。 世界杯,看台上全是迷信鬼, 贝利预言总是落空。 你问《周易》灵不灵, 最好去问章鱼保罗。 开篇引用张政烺先生(张先生是李先生的老师)的这段话,见解很精到: 卜筮是人类在无力掌握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希望借助于某种符号的变化窥测神明的意向。至于怎么取得和怎么辨认这些符号,卜筮人所用各种方法却都是人为的规定,没有客观规律和逻辑的必然性。就如同许多游戏一样,都是以意为之,我们看各地发掘出许多六博的工具,但是无法恢复其游戏。以象棋或扑克牌来说,不经传授,谁也无法推测出其... 2014-01-07 21:03 李零的自序总是很有意思。开篇引用张政烺先生(张先生是李先生的老师)的这段话,见解很精到: 卜筮是人类在无力掌握客观规律的情况下,希望借助于某种符号的变化窥测神明的意向。至于怎么取得和怎么辨认这些符号,卜筮人所用各种方法却都是人为的规定,没有客观规律和逻辑的必然性。就如同许多游戏一样,都是以意为之,我们看各地发掘出许多六博的工具,但是无法恢复其游戏。以象棋或扑克牌来说,不经传授,谁也无法推测出其原有的规则。一、周易像扑克牌 《周易》像一幅扑克牌。它有六十四卦,好像64张牌。 54张扑克牌变化无穷,想要多少种玩法,就有多少种玩法。它不光用于游戏,还可以配星座、历法,用于占卜、赌博、变戏法。 扑克用于占卜,全靠它的象征意义。每张牌都是一种符码:大小王代表太阳和月亮,四花色代表四季(各13个星期),52张牌代表一年52个星期,点数相加,得356(四种花色,各91点,大小王各算半点),合一年天数。 《周易》用于占卜,和扑克很像,特别是汉代的象数易,更像。二、占卜和赌博 占卜和赌博同源。赌博是用来赌运气,现代与古代无异。世界是个大赌场,人类最大的游戏就是商业和战争。 占卜的原理是什么?是投机。投者,下注也。机者,概率也。 金融风暴和战争风暴轮番教育我们:我们的世界还非常古老。 最简单的占卜,就是胜率、负率各占一半,一正一反。一正一反是占卜的辩证法。《周易》的阴阳就是这种辩证法。 占卜如何高级起来,无非是增加变量,增加程序的复杂性。《周易》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相重,可得64卦,384爻,11520策,这也是增加变数,增加程序复杂性。《周易》的卦爻辞,好像抽签的签诗。 赌博,没有悬念,不叫赌博。占卜,有灵有不灵,道理一模一样。科学讲究重复率,赌博不讲,占卜也不讲。 占卜都是不厌其烦,此术不灵换他术,此人不灵换他人,再不行,还可巧辞曲说化解之。 后世占卜,以五行为大宗,五行就是选择术。三、为什么有占卜 我们的知识是由“知之”和“不知”共同构成。“不知”远比“知之”多。只要有“不知”,就有猜、蒙,就靠占卜。 占卜是对不可预测的事情进行预测,与其叫预测学,不如叫猜测学。四、怎么玩《易》 《易》是一种精神游戏。它有两种玩法,一种是玩辞,一种是玩占。 孔夫子说,他好《易》,是好其中的德,不是其中的占。如果不修其德,把希望全部押在占上,则还不如不占。 荀子说,祈雨就下雨和不祈雨也下雨,并无不同。天旱祈雨,不过是例行的仪式。占一占,卜一卜,只不过表表愿望,试试运气,并非一门心思,非求个好兆头不可。君子,灵不灵,无所谓,反而可能灵。小人,非灵不可,可能反而不灵。所以荀子说“善为易者不占”。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如此而已。人只能管人事,管不了天命。听者不过是姑妄听之,听之任之,爱怎么着怎么着,随它去吧。 一、《周易》是本讲筮占的书 古代知识分两大系统:研究人,研究人的行为,这些智慧凝集于兵书;研究自然,分为两门,一门叫“数术”,一门叫“方技”。“数术”研究天地万物,既包括天文历算,也包括占卜巫术。“方技”研究我们的身体,既包括医学,也包括各种祝由术和神仙家说。这两门合起来,称为”方术“。 方术是古代的”自然科学“,不是纯粹的科学,而是迷信加科学。 占卜分“龟策”和“日者”两大类。日者之术讲选... 2014-01-09 13:32 一、《周易》是本讲筮占的书 古代知识分两大系统:研究人,研究人的行为,这些智慧凝集于兵书;研究自然,分为两门,一门叫“数术”,一门叫“方技”。“数术”研究天地万物,既包括天文历算,也包括占卜巫术。“方技”研究我们的身体,既包括医学,也包括各种祝由术和神仙家说。这两门合起来,称为”方术“。 方术是古代的”自然科学“,不是纯粹的科学,而是迷信加科学。 占卜分“龟策”和“日者”两大类。日者之术讲选择时日。龟策之术的龟是龟卜,策是筮占,《周易》属于策。二、筮占是一种数占 卜就是玩骨头,有冷卜,凭骨面的自然裂纹定吉凶;有热卜,凭烧过的裂纹定吉凶。我们的卜属于后一种。 我们的卜,以卜材论,又分两种:西北用鹿牛或者羊的肩胛骨,东南用龟的背甲和腹甲。前者更古老。商周时两种都有,甲骨文就是兼指两种卜材上的文字。后来龟卜压倒骨卜,卜才专指龟卜。 筮和卜不同,不是以动物为媒介,而是以植物为媒介,或用草,或用竹,或用其他小木棍。 早起卜、筮并用,一般先卜后筮。如果两者矛盾,古人认为卜比筮有优先权,可能因为卜更古老。 卜、筮有三要素,一曰象(卜曰兆象,筮曰卦象、爻象),二曰数(卜不用数,筮曰筮数),三曰辞(卜曰卜辞,筮曰卦辞、爻辞)。象靠看,数靠算,辞是对占卜的解释和判断。 易“是什么意思?古人解释”易”,有一名三义之说:易简、变易、不易。其实,“易”的本意就是变易,指数变、爻变和卦变。其他含义皆由此引申。 筮占是以摆弄算筹,排列组合为占,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变数。总之,筮占是一种数占,它玩的是数。三、《周易》的源头:数字卦 “易”是筮占。筮占有很多种,《周易》知识筮占中的一种。《周易》之外有易,《周易》之前也有易。关于《周易》的源头,传统说法是:上古伏羲画卦,中古文王重卦,下古孔子作《易传》。这代表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前《周易》时代。第二个层次,是《周易》出现的年代。第三个层次,是《易传》出现的年代。李零先生认为这是三笔糊涂账。 先说前《周易》时代,前《周易》时代最受关注的是数字卦。数字卦,北宋就有发现,但宋人读不懂。数字卦的上限还不能确定,但根据发现的,至少可以早到商代 ,肯定比《周易》早。而这种数字卦,才是筮占的背景。 数字卦用一、五、七、九表示阳爻,六、八、十表示阴爻,除二、三、四被省去或隐去,所有个位数全有,李零先生称为”十位数字卦“。而《周易》只有九、六之数,今本九用阳爻表示,六用阴爻表示。简帛文本,阳爻一律作一,阴爻一律作八,估计是从”十位数字卦“变出,也是数字卦,但只用两个数,不用其他数,李零先生称为”两位数字卦“。 十位数字卦在《周易》出现后,还在使用,新旧一度并行。两位数字卦,最后被连断式的阴阳爻代替,年代比较晚。大约到了东汉时期,这两种数字卦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我们才有横画断连的阴阳爻。 《周易》只是流,不是源。 《周易》和数字卦什么关系,可以有两种假设:一种是两者相关,皆以数占为背景,阴阳爻是从两位数字卦来,两位数字卦从十位数字卦来。这是张政烺先生的看法。二是两者无关,《周易》的阴阳爻与数字是从其他源头发展而来,和数占的大背景没关系。这是金景芳先生、李学勤先生的看法。 李零先生认同张政烺先生的看法。四、《周易》:孔子选定的经典 《周易》后来居上,压倒卜,压倒其他筮(《连山》、《归藏》等),称为声名显赫、唯我独尊的经典,这与孔子的选择有关。 孔子宗周,对《周易》情有独钟。卜筮之书,他只选筮,不选卜;筮有三易,他只选《周易》,不选《连山》、《归藏》。从此,才有《周易》独大的局面。五、《易传》的出现 《易经》出土年代最早的是上博楚简《周易》,和今本相当接近,但没发现《易传》。 《易传》出土年代最早的是马王堆帛书《易传》,只有《系辞》和《说卦》的头两章。 《易传》应该是孔门后学转述孔子思想。《易传》的年代,一定在西汉前,但早到多早不好说。我们的估计是,早不过孔子死;晚不过荀子卒。 《易传》是年代最早的对《易经》的一种发挥,从表面看只是解释《易经》,但同时也是创造,它为《易经》注入了新的生命。六、易学革命之一:向日者之术靠拢(术的革命) 战国秦汉是日者之术和阴阳五行说大行于天下的时代。筮占逐渐脱离龟卜,向日者之术靠拢。与商周相比,这是占卜格局的大变化。《易传》的出现,正好在这一时期。七、易学革命之二:阴阳五行说的再创造(道的革命) 易学革命,占卜变哲学,不是变成别的东西,而是把《周易》改造,融入阴阳五行说。 阴阳五行说是一种哲学,准确说,是一种占卜哲学。”哲学“前面加”占卜“,一点也没辱没”哲学“。古人是通过占卜来认识世界的,科学知识它的一部分。 阴阳五行说分两部分: 1、阴阳说:有趣的是,《周易》上下经没有一字提到阴阳,真正讲阴阳的话,全在传的部分。可见《周易》讲天地阴阳,全靠《易传》。《易传》把《周易》从一种占卜变成另一种占卜,才有这套哲学。真正的哲学是在《易传》中。 2、五行说:《易传》没有专门讲五行的话。但阴阳五行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汉易是以阴阳五行讲《周易》。八、易学革命的遗产:象数与义理 《周易》有两种读法,一种主于象数,一种主于义理。象数以占卜为主,《周易》只是工具,往往借题发挥。义理以哲学为主,借阴阳五行讲天地造化、人事休咎,更多是就书谈书,以《易》解《易》。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 2017-02-01 14:05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典,就算有也不能讲,言外之意,“你懂的”。阴阳五行说是典型的宇宙论或自然哲学。后世占卜以五行为大宗。《易》以道阴阳:阴阳是一切变化的基础,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爻组成八卦。司马谈习道于黄子,重阴阳家和道家,所以《六家指要》对诸子之学的划分立场是道家的。班固将古书分为六个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前三者为“学”,指文学,含文史哲;后三者为“术”,指兵书、方术。其中,诸子(九流十家)都是从古代的王官之学中发散而来的。就数术来说,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刑法。李零认为,术可以对应王官之学,而学无法与之对应。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框架,源自冯友兰和胡适,对他们兼而采之。虽然在海外与中国,冯友兰的影响要比胡适大,但冯友兰是在胡适的基础上进行的,胡适的出现才促使了思想史范式的转变。李零倡导思想史的研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以术读学(2)以诸子读孔子。李零的路子延续了胡适的大纲。李零综合地认为,老子先,孔子后,但《论语》先于《老子》。儒家是古典派/保守派,墨家作为过渡,道家则是现代派/激进派。占卜的原理:投机。史、卜同源。孔子好《易》,不是好其中的筮占,而是好其中之德。(《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荀子·大略》也认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天论》“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左传·哀公十八年》“圣人不烦卜筮”,也就是说,圣人不废弃卜筮是因为卜筮这个行为本身是圣人成为圣人的道路罢了,但是不必刻意为之。这里牵涉到《易经》和《易传》的区别联系,《易传》的出现导致了对占卜的淡化,而此前《易经》主要是卜筮之书。占卜:(1)龟策:龟卜;筮占(2)日者《周易》是从早期的数字卦演化为筮占的,数字卦有十位数字卦和二位数字卦,《周易》只有九(阳爻)、六(阴爻)。《周易》书名最早出现在《左传》,而《周礼》提到了“三易”:《周易》《连山》《归藏》,三者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先后关系,《周易》地位最高,后来发展为“唯我独尊”的地位。自汉代以来,《易》居群经之首,九经、十三经皆遵之。《易传》是筮离于卜(脱离占卜/象数)、与阴阳五行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在《易传》中,而不是在《易经》中。《周易》更多的是一种占卜哲学。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 2017-02-01 14:05 李零的态度总体上拥护胡适所建立的哲学史体系,赞同从儒学独尊的局面返回到原初语境中的诸子平等对话的百家争鸣状态,反对冯友兰从子学到经学贯穿哲学史的整理路线,认为冯友兰的研究结构实际上与百家争鸣的事实恰恰相反。简言之,胡适的研究更符合哲学思想的本来面貌。不过,冯友兰用来形容儒学地位的“众生平等,唯我独尊”这一说法,似乎可以用来评价当代中国的政治现实,只是独尊的不是儒学而是“你懂的”,李零认为,治国无经典,就算有也不能讲,言外之意,“你懂的”。阴阳五行说是典型的宇宙论或自然哲学。后世占卜以五行为大宗。《易》以道阴阳:阴阳是一切变化的基础,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二爻组成八卦。司马谈习道于黄子,重阴阳家和道家,所以《六家指要》对诸子之学的划分立场是道家的。班固将古书分为六个大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前三者为“学”,指文学,含文史哲;后三者为“术”,指兵书、方术。其中,诸子(九流十家)都是从古代的王官之学中发散而来的。就数术来说,它分为六类: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刑法。李零认为,术可以对应王官之学,而学无法与之对应。西方汉学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框架,源自冯友兰和胡适,对他们兼而采之。虽然在海外与中国,冯友兰的影响要比胡适大,但冯友兰是在胡适的基础上进行的,胡适的出现才促使了思想史范式的转变。李零倡导思想史的研究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以术读学(2)以诸子读孔子。李零的路子延续了胡适的大纲。李零综合地认为,老子先,孔子后,但《论语》先于《老子》。儒家是古典派/保守派,墨家作为过渡,道家则是现代派/激进派。占卜的原理:投机。史、卜同源。孔子好《易》,不是好其中的筮占,而是好其中之德。(《论语·子路》:“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占而已矣”…)《荀子·大略》也认为“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天论》“君子以为文,小人以为神”、《左传·哀公十八年》“圣人不烦卜筮”,也就是说,圣人不废弃卜筮是因为卜筮这个行为本身是圣人成为圣人的道路罢了,但是不必刻意为之。这里牵涉到《易经》和《易传》的区别联系,《易传》的出现导致了对占卜的淡化,而此前《易经》主要是卜筮之书。占卜:(1)龟策:龟卜;筮占(2)日者《周易》是从早期的数字卦演化为筮占的,数字卦有十位数字卦和二位数字卦,《周易》只有九(阳爻)、六(阴爻)。《周易》书名最早出现在《左传》,而《周礼》提到了“三易”:《周易》《连山》《归藏》,三者是平行关系而不是先后关系,《周易》地位最高,后来发展为“唯我独尊”的地位。自汉代以来,《易》居群经之首,九经、十三经皆遵之。《易传》是筮离于卜(脱离占卜/象数)、与阴阳五行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哲学是在《易传》中,而不是在《易经》中。《周易》更多的是一种占卜哲学。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所期待,不抱希望,心理最健康。虽然生活充满意外,但意外是生活常态。 2016-04-13 12:19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无所期待,不抱希望,心理最健康。虽然生活充满意外,但意外是生活常态。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