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西西弗斯神话
副标题:西西弗斯神话 作者:张清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500133346 出版时间:2013 页数:262 定价:18.00 内容简介: 《西西弗斯神话》是加缪的一部哲学论文集,1942 年出版。加缪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荒谬哲学,即人在面对一个没有上帝以及永恒的真理或价值的世界时对意义、统一性以及明晰性的无益探求。在书的一开始,加缪就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命题:“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书中围绕这一问题对荒谬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列举了几类荒谬的生活。最后一章对人们生活的荒谬性与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在书的最后,作者总结性地说:“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西西弗斯神话》源自那个被判以苦刑的人,他昼夜不停地推石上山,再眼睁睁地看着石头滚回谷底。加缪给20世纪的哲理注入激情的论辩,揭示了一个宗教意义匮乏之世界的生命价值。《西西弗斯神话》出版时加缪29 岁,而这不到30 年的人生历程对于加缪来说无疑是坎坷的:幼年丧父... 《西西弗斯神话》是加缪的一部哲学论文集,1942 年出版。加缪在书中阐释了自己的荒谬哲学,即人在面对一个没有上帝以及永恒的真理或价值的世界时对意义、统一性以及明晰性的无益探求。在书的一开始,加缪就提出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命题:“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书中围绕这一问题对荒谬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列举了几类荒谬的生活。最后一章对人们生活的荒谬性与反复推石头上山的西西弗斯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在书的最后,作者总结性地说:“迈向高处的挣扎足够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西西弗斯神话》源自那个被判以苦刑的人,他昼夜不停地推石上山,再眼睁睁地看着石头滚回谷底。加缪给20世纪的哲理注入激情的论辩,揭示了一个宗教意义匮乏之世界的生命价值。《西西弗斯神话》出版时加缪29 岁,而这不到30 年的人生历程对于加缪来说无疑是坎坷的:幼年丧父,在贫民区摸爬滚打地长大,在他人的资助与自己的努力下上了大学,又不幸染上肺结核,尝遍人间疾苦。艰辛的人生经历促使他不断进行命运的思索,探讨人生命题。和许多有责任感的学者一样,加缪关心时世,政治立场鲜明,是一位有态度的创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缪在《阿尔及利亚报》任记者。反对绥靖政策的他因触犯当局而不得已回到法国。后又从《巴黎晚报》离开,迁居奥兰,也就是在那里他完成了本书的创作 阿尔贝•加缪,法国小说家、哲学家、戏剧家、评论家,存在主义文学领军人物,“荒诞哲学”的代表。他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 这套丛书还有 《道法自然》,《澡盆故事》,《常识》,《论人类认识之盲点》,《沉思录》 等。 在关系中存在,单独肯定任何一方都是偏颇。但是“偏颇”这种判断本身就是承认另一方存在的。对于完全不承认的人来说,不存在偏颇。 加缪通过深刻的洞见将absurd philosophy诠释到极致… 人的absurdity是人性中的幽暗面,同时也是人类不可逃避的运命… 因为他是个天才,于是什么都可以原谅,但是天才又什么都不原谅,因为他拒绝这么做。心有反抗精神,手无缚鸡之力。命运是人之间的事,留给人去解决吧,与神无关。要高傲的贫瘠,便无希望,妄谈明日的都是鼹鼠,发现了这点后我才是人。可又如何?非人性是我所不能控制的,人性亦不是我能控制的,而当站在非人性和人性的交叉点上,我就会痛哭哀怨人的不完善。能说这世界只是不理性的吗?宁愿说它是不合理的,冒着硫磺火烧的险;不然,... 因为他是个天才,于是什么都可以原谅,但是天才又什么都不原谅,因为他拒绝这么做。心有反抗精神,手无缚鸡之力。命运是人之间的事,留给人去解决吧,与神无关。要高傲的贫瘠,便无希望,妄谈明日的都是鼹鼠,发现了这点后我才是人。可又如何?非人性是我所不能控制的,人性亦不是我能控制的,而当站在非人性和人性的交叉点上,我就会痛哭哀怨人的不完善。能说这世界只是不理性的吗?宁愿说它是不合理的,冒着硫磺火烧的险;不然,就得独自承担这个丑陋不堪的人间,苟延残喘。法国人真会哔哔。 感觉非自杀不可就差行动的时候先默念十遍“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以及“没有轻蔑征服不了的命运”。要保持清醒拒绝自杀的诱惑才行ヽ(;▽;)ノ 一切都是荒谬,这本身看上去更加荒谬。(简称加“谬”)关于对卡夫卡的评论,不作评论。 加缪说:“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 荒谬的感觉是来自快乐 石头是西西弗斯为世俗的热情赢得的代价 不可言状而又徒劳 但他的命运属于他自己 他的石头受他左右 “我觉得,一切安好”俄狄浦斯在无边黑夜中仍在前进 石头还在滚动。 实在有点高深,本以为是希腊神话的升华,看完发现的确是神话的升华(好牛的写法),只是方法不同。 最近学长找我聊天,说自己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陷入了荒谬的虚无感中,我又想起了两年前我面临同样的困境。提高感受性吧。 荒谬无处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这个世界的残酷与不完满。无意义、无价值、更无公平与真理,现实时刻不忘向我们呈现它荒诞的獠牙。悲观的时候,你说这世界好象一个黑洞,将一个个绝望又迷惘的人拖进深渊。伤痛的时候,你说现实未必真的复杂,却一定荒谬,荒谬得丧失了是与非的标... 人,只是人 2007年4月30日夜,加缪哲学随笔集《西西弗的神话》,最终章《世界是我们最初和最后的爱》。读完的时候,时钟刚刚指向零点。其时,从遥远的海平线上,有长风穿过恐怖的狂涛、穿过弥漫着细雨氤氲着湿气的湾子、穿过这两座突立的高厦的每一扇打开的窗户,吹将过来。 五... 与其说书评不如说整理出的读书笔记。 P11、 “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生活是否值得过,这本身就是在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 ” P13、 “自杀,就是认可,就是承认被生活超越或是承认人们并不理解生活。” “自杀只不过是承认生活并不“值得”。诚然,活着从来... 荒诞中的幸福 ——读《西西弗的神话》 1960年1月4日,加缪坐在米歇尔·伽里马的汽车上,由于下雨路滑,汽车撞在了路边的树上,加缪被抛向后窗,脑袋穿过玻璃,颅骨破裂,脖子折断,当场死亡。先前加缪曾说:“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死在路上更蠢的了”。命运之神却偏... 手边读加缪的《西西弗神话》已经数日,颇觉思考之酸甜苦辣咸,尽有百味杂陈之感,年少时熹读哲理,年纪愈长愈发喜欢偷懒,不思考,然而,每每思考之后,特别是佛家所云之“想通”之后,便又觉得浑身舒畅了。 如加缪所写西西弗那般因被神惩罚而推动那永远都会滚下山的巨石这种... 这本书是在看了《陌生人》和《鼠疫》后一气呵成看下来的。虽然中间没有停顿,但是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以为和前两本一样是一个小说,就和往常一样找来英文版开始看。越看越艰难,用词都很简单,但是这些熟悉的词汇拼接在一起我就有点搞不定了。于是找来了汉语版的,但是不得不... 在古希腊神话中,西西弗得罪了诸神,诸神罚他将巨石推到山顶,然而,每当他用尽全力,将巨石推近山顶时,巨石就会从他的手中滑落,滚到山底。西西弗只好走下山底,重新将巨石向山顶奋力推去,日复一日,陷入了那永无止息的苦役之中。法国现代伟大的作家、存在主义哲学大师加缪... “与世界不分离。 把生命置于阳光之中,一生中就不会一事无成。 不管处在何种境地,遇到何种不幸与失望, 我的所有努力便是重新去寻找接触。 在我亲身体验到的这种悲哀之中, 爱, 是难以表达的意愿。 即使看到的仅仅是夜幕中的一座丘陵, ... “应该认为西西弗斯是幸福的。”也许加缪想要说的是西西弗斯毕竟有一块石头可推吧。 这是一个彻底虚无主义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容易在平常的快感中沉沦,更容易沉沦而不自知。虚无主义是我们的唯一的问题。但我不愿意认为它是这个时代的独特的问题。虚无是人永恒的问题,... 智者与强者的哲学 谨以此文纪念阿尔贝·加缪诞辰一百周年 Mémorial du centième anniversaire de naissance de Albert Camus 一百年前的11月7日,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蒙多维城。他的父亲在一战中阵亡。在二战期间,加缪参加了反法西斯的地下抵抗运...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2018-04-04 19:05 1人喜欢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以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西西弗斯的快乐与否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认为自己也是快乐的。 2018-10-10 10:29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以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西西弗斯的快乐与否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认为自己也是快乐的。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2018-04-04 17:26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 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 2017-12-17 04:35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任何深刻的理由去生活,发现每天的忙忙碌碌毫无意义,遭受痛苦亦无益处。相反,世界如果突然间失去了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这种被流放的感觉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和对应许之乡的盼望。人与生活的这种分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分离一样,可以说正是荒谬感。如果那些有轻生念头的人都是健康人,那么。。这种感情与对死的渴望之间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 在心理学中 这些想法会不会被定义为rumination啊? 做事合乎逻辑常很容易,但要坚持到痛苦的最后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自杀的人通常顺由自己的情感变化走到终点。对死亡的思考让我借机提出唯一令我感兴趣的问题:至死不变的逻辑是否存在?其实,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尽可能地待在原地,仔细考察那边远地区的奇花异草。在此,我必须给出我的结论:厌倦是件好事。因为万事始于意识,若不经过意识,任何事情都事物价值的。面对自己非人性特质时的不适,看到自己的形象时不可估量的落差,这种被当代某作家称作‘恶心’的东西,也是荒谬。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 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 2017-12-17 04:35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任何深刻的理由去生活,发现每天的忙忙碌碌毫无意义,遭受痛苦亦无益处。相反,世界如果突然间失去了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这种被流放的感觉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和对应许之乡的盼望。人与生活的这种分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分离一样,可以说正是荒谬感。如果那些有轻生念头的人都是健康人,那么。。这种感情与对死的渴望之间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 在心理学中 这些想法会不会被定义为rumination啊? 做事合乎逻辑常很容易,但要坚持到痛苦的最后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自杀的人通常顺由自己的情感变化走到终点。对死亡的思考让我借机提出唯一令我感兴趣的问题:至死不变的逻辑是否存在?其实,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尽可能地待在原地,仔细考察那边远地区的奇花异草。在此,我必须给出我的结论:厌倦是件好事。因为万事始于意识,若不经过意识,任何事情都事物价值的。面对自己非人性特质时的不适,看到自己的形象时不可估量的落差,这种被当代某作家称作‘恶心’的东西,也是荒谬。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2018-04-04 17:26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2018-04-04 19:05 1人喜欢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以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西西弗斯的快乐与否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认为自己也是快乐的。 2018-10-10 10:29 迈向高处的挣扎足以填充一个人的心灵。人们应当想象西西弗斯是快乐的。”西西弗斯的快乐与否对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认为自己也是快乐的。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2018-04-04 19:05 1人喜欢 只能说,这个世界本身是非理性的。而所谓荒谬,就是不合理性遭遇了对清晰性的极度渴望,这清晰性的召唤在人的内心回荡。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2018-04-04 17:26 典型的逃避——对死亡的躲闪,是本书的第三个主题,那就是希望。这是对自己“应得”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说是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生活的伟大目标将超越生活,使生活得到升华,赋予生活以意义,然后背叛生活。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 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 2017-12-17 04:35 对于一个既如此卑微又如此富于情感的主题,人们可以发现,学术性的、经典的逻辑论证法必须让步于一种更加朴素的思想立场,这种立场既出自人之常情,又富有同情心理。那一准确时刻,那么从这一行为本身推知它带来的后果则要容易得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在情节剧中一样,自杀等于是自白,承认生活对你来说已无法承受,抑或你不理解生活..... 自愿结束生命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甚至是本能地意识到这种习惯的荒谬性,意识到找不到任何深刻的理由去生活,发现每天的忙忙碌碌毫无意义,遭受痛苦亦无益处。相反,世界如果突然间失去了幻想与光明,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陌路人。这种被流放的感觉是无可救药的,因为他被剥夺了对失去家园的记忆和对应许之乡的盼望。人与生活的这种分离,如同演员与舞台的分离一样,可以说正是荒谬感。如果那些有轻生念头的人都是健康人,那么。。这种感情与对死的渴望之间有一种直接的关系。 // 在心理学中 这些想法会不会被定义为rumination啊? 做事合乎逻辑常很容易,但要坚持到痛苦的最后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自杀的人通常顺由自己的情感变化走到终点。对死亡的思考让我借机提出唯一令我感兴趣的问题:至死不变的逻辑是否存在?其实,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尽可能地待在原地,仔细考察那边远地区的奇花异草。在此,我必须给出我的结论:厌倦是件好事。因为万事始于意识,若不经过意识,任何事情都事物价值的。面对自己非人性特质时的不适,看到自己的形象时不可估量的落差,这种被当代某作家称作‘恶心’的东西,也是荒谬。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