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导航 / Navigation
|
![]() 哲学对话 : 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斯迈利 (Smiley,T.) 编 2013
价 格:¥ 8.80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哲学对话 : 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副标题: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 作者:斯迈利 (Smiley,T.) 编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ISBN:9787540764326 出版时间:2013 页数:115 定价:22.00 内容简介: 很多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曾用对话形式阐述他们的论证,但是,对话形式本身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本书中的三篇论文分别考察了柏拉图、休谟和维特根斯坦采用对话形式写作的理由,并探讨了哲学内容与其文学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戴维·塞德利(David Sedley),剑桥基督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哲学教授。他发表的论著包括与朗(A. A. Long)合著的《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1987),以及很多有关古代哲学的论文。他与G. Bastianini一起编辑了长达335页的有关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的佚名评论。另有《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Plato’s Cratylus, 2003 ,Cambridge)和《创世说的古代批评家》(Creationism and its Critics in Antiquity, Berkeley ,2007 ) 等著述。他曾在普林斯顿、伯克利和耶鲁做古典学与哲学的客座教授。1986—1992年曾担任《古典学季刊》(Classical Quarterly)的编辑,并于1994年... 戴维·塞德利(David Sedley),剑桥基督学院研究员,剑桥大学哲学教授。他发表的论著包括与朗(A. A. Long)合著的《希腊化时期的哲学家》(The Hellenistic Philosophers, 1987),以及很多有关古代哲学的论文。他与G. Bastianini一起编辑了长达335页的有关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的佚名评论。另有《柏拉图的〈克拉底鲁篇〉》(Plato’s Cratylus, 2003 ,Cambridge)和《创世说的古代批评家》(Creationism and its Critics in Antiquity, Berkeley ,2007 ) 等著述。他曾在普林斯顿、伯克利和耶鲁做古典学与哲学的客座教授。1986—1992年曾担任《古典学季刊》(Classical Quarterly)的编辑,并于1994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乔纳森·丹西(Jonathan Dancy),基尔大学(University of Keele)哲学教授,1988—1989年在匹兹堡大学做客座教授;1993—1994年在牛津万灵学院做访问学者。其主要著作有:《当代认识论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Epistemology, Blackwell, 1985),《贝克莱:一种导论》(Berkeley: an Introduction, Blackwell,1987),《道德的理由》(Moral Reasons, Blackwell, 1993),《实践的现实》(Practical Real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和《无原理的伦理学》(Ethics Without Principl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简·希尔(Jane Heal),剑桥大学哲学教授,圣约翰学院研究员。维特根斯坦是她的研究重点,已出版的著述有《事实与意义:奎因和维特根斯坦论语言哲学》(Fact and Meaning: Quine and Wittgenstein on Philosophy of Language, Blackwell, 1989),《摩尔悖论:一种维特根斯坦的进路》(‘Moore’s Paradox: a Wittgenstein Approach’, Mind, January 1994),以及《心灵、理性和想象:心灵与语言哲学论文选》(Mind, Reason and Imagination: Selected Essays in Philosophy of Mind and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1997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译者张志平,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著有《西方哲学十二讲》等。 对休谟在《自然宗教对话录》中运用对话形式的哲学反思 乔纳森·丹西(Jonathan Dancy) 演讲三 维特根斯坦与对话 简·希尔(Jane Heal) 译后记 · · · · · · , 这套丛书还有 《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尼采》,《巴特比,或论偶然》,《这不是一只烟斗》,《这不是一只烟斗》 等。 演讲一:柏拉图《斐多篇》的戏剧人物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 无论仅仅从形式上来说,抑或就本质而言,“对话”或许都是一种主要的语言表达,而对于语言的研究也向来是哲学思考的重要主题。近20年前,在英国国家学术院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中,参与讨论的哲学教授们就“哲学对话”这一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本《哲学对...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 2016-08-28 17:04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向绝境。作者这个另类的观点确实有些“神棍”,但也真的很有意思。作者主要Hume的真正企图通过不断闪烁的对话形式将作者从文本中尽可能地消除,从而表达多种声音,更重要的是完整这样一个隐喻:即我们是无法从实际生活中推断出上帝的存在,但这绝对不代表上帝不存在;因此,在文本中,作者消除尽量消除自身,让读者无法找寻,但读者肯定也无法由此推出作者不存在。这样一来,《对话录》第十二篇中 费罗 的转折就显得很好理解了,那些自然倾向或感情倾向是无法通过理智消除的,此转折并不代表对前面十一篇的贯彻和批判的放弃,而是某种开放式的留白。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 《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 《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 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 《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 2017-12-01 13:18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着目的论科学只能从柏拉图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之外引出。9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2016-08-28 17:01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 2016-08-28 01:50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怀疑对哲学家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资产——它能为对真理的探求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引导。而被不恰当激发的怀疑只能是一种障碍,甚至会使我们盲目,看不见就在眼前的真理。我们必须试着让自己少像西米亚斯,多像贝克。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 《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 《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 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 《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 2017-12-01 13:18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着目的论科学只能从柏拉图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之外引出。9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 2016-08-28 01:50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怀疑对哲学家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资产——它能为对真理的探求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引导。而被不恰当激发的怀疑只能是一种障碍,甚至会使我们盲目,看不见就在眼前的真理。我们必须试着让自己少像西米亚斯,多像贝克。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2016-08-28 17:01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 2016-08-28 17:04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向绝境。作者这个另类的观点确实有些“神棍”,但也真的很有意思。作者主要Hume的真正企图通过不断闪烁的对话形式将作者从文本中尽可能地消除,从而表达多种声音,更重要的是完整这样一个隐喻:即我们是无法从实际生活中推断出上帝的存在,但这绝对不代表上帝不存在;因此,在文本中,作者消除尽量消除自身,让读者无法找寻,但读者肯定也无法由此推出作者不存在。这样一来,《对话录》第十二篇中 费罗 的转折就显得很好理解了,那些自然倾向或感情倾向是无法通过理智消除的,此转折并不代表对前面十一篇的贯彻和批判的放弃,而是某种开放式的留白。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 《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 《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 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 《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 2017-12-01 13:18 最早 哲学怀疑的探索者,问答反诘作伪装,对抗性,《美诺篇》 强调合作性的辩证法,着手共同探索真理之前先清理虚假信念《斐多篇》怀疑不再先于发现,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鼓励对话者表达自己的怀疑,通过正确论证消除它们在柏拉图后期著作中,对发言人的选择具有一种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价值《蒂迈欧》中,苏格拉底成了学生,向他学习世界如何被理解成理智的产物,毕达哥拉斯追随者的蒂迈欧作为新的发言人,意味着目的论科学只能从柏拉图所继承的苏格拉底遗产之外引出。9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 2016-08-28 17:04 《对话录》大概代表着这样一个转折点,即把世界比作文本的隐喻在作者们的自我意识中再也不起作用了。当然,我在此所说的 隐喻 其原初含义并非如此,而是对世界及其创造者的关系所做的大概是文学性的描述。那种描述的生命力已经随着启蒙时期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而终结,尽管按照我另类的观点,贝克莱曾竭力地想复活它;不过,从那以后,它只是作为隐喻而存在着。休谟所起的作用就在于,通过运用隐喻来推翻隐喻自身,把它逼向绝境。作者这个另类的观点确实有些“神棍”,但也真的很有意思。作者主要Hume的真正企图通过不断闪烁的对话形式将作者从文本中尽可能地消除,从而表达多种声音,更重要的是完整这样一个隐喻:即我们是无法从实际生活中推断出上帝的存在,但这绝对不代表上帝不存在;因此,在文本中,作者消除尽量消除自身,让读者无法找寻,但读者肯定也无法由此推出作者不存在。这样一来,《对话录》第十二篇中 费罗 的转折就显得很好理解了,那些自然倾向或感情倾向是无法通过理智消除的,此转折并不代表对前面十一篇的贯彻和批判的放弃,而是某种开放式的留白。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2016-08-28 17:01 《对话录》中的摇摆并非介于怀疑主义和自然信念(natural belief)之间,而是介于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与复杂的、理性的辩驳(counter-arguement)之间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 2016-08-28 01:50 在《裴多篇》中,柏拉图似乎正在试验一种能把苏格拉底的怀疑与他自己对真理的探索连接起来的方式。怀疑如今不再先于发现,而是发现过程本身的组成部分。他一再把苏格拉底的启发法(method of enlightenment)表现为先鼓励对话者自由发达自己的各种怀疑,然后再通过发现正确的论法去消除它们。怀疑不可被压制,否则,它们就会破坏理性信念。它们就像我们心中受到惊吓的孩子,需要被施魔法来摆脱恐惧(77d-78a)。但是,被恰当激发的怀疑对哲学家来说是一种积极的资产——它能为对真理的探求提供一种强有力的引导。而被不恰当激发的怀疑只能是一种障碍,甚至会使我们盲目,看不见就在眼前的真理。我们必须试着让自己少像西米亚斯,多像贝克。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