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建构:康德实践哲学探究 [英]奥尼尔(Onora O'Neil) 2013
价      格:¥ 8.80
VIP优惠 文件类型 清晰程度 文件大小
8折 扫描版PDF 300DPI 64M
点击在线交谈 无需注册会员,可以直接购买!
商品详情
注意:链接有问题的书请登录邮箱查收!!!

即时起网站不再提供充点下载服务,点数没有使用完的顾客需要什么书请直接联系客服!!




此书为PDF电子版,不是纸书,付款后自动发货,弹出百度云盘下载地址和密码,自己下载即可!阅读后如感兴趣,可以去书店购买相应的纸质书籍,下载24小时内请删除!本站展示只是部分图书,如需别的电子书请联系客服!
购买时请填写真实邮箱。邮箱请填写正确并请填写常用邮箱!
电子书购买后不予退款。
切记,付款完成后不要关闭网页,等自动返回。如遇链接失效或密码错误,请于24小时内登录购买时留下的邮箱查收文件。
成功付款,但没有弹出下载地址请联系客服处理。不主动联系客服产生的损失请自负。

即日起网站开通VIP会员,VIP会员直接购买打八折,VIP会员购书流程:
1.注册本站会员
2.登录网站,进入会员中心,点击左边导航“在线充值”,选中“购买VIP会员”,再点充值并付款,完成VIP会员购买。
(链接地址为:http://www.fou001.com/e/member/buygroup/)
3.确认选购的电子书,点立即购买,填写收货人信息,填入优惠码:ODAE4VYFG5UJJDXQWDHH
4.下一步,付款,完成购买

书名:理性的建构:康德实践哲学探究
副标题:
作者:[英]奥尼尔(Onora O'Neil)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9100327
出版时间:2013
页数:316
定价:42
内容简介: 康德的伦理学著作出版两个多世纪以来,广受赞誉与仿效。但是,对这些伦理学著作中存在着的某些内在不一致的指责也始终存在。奥诺拉·奥尼尔教授在她的书中紧贴康德的文本,详尽考察了这些不一致,并尽可能地将康德的伦理学思想置于合理性、行动和权利等现代概念的框架之中展开分析。在奥尼尔教授看来,康德为理性提供了某种“建构主义的”证明,以及某种道德性视角,在这种视角之下,义务是先于权利的,正义和德性是相连的。在书中,奥尼尔教授首先对康德哲学中的方法、理性、自由、自律以及行动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和考察;而后,进一步探讨了我们更为熟悉的那些关于绝对命令的阐释;在最后的部分,则强调了康德的伦理学与上世纪60年代以来的“康德式”伦理学之间的区别,这涉及约翰·罗尔斯的作品,也涉及当代其他一些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家的作品。 9.3 以问题为中心的伦理学中的实例 9.4 评估与原则:伦理学可以既是反思的、同时也是实践的吗? 9.5 总结性评论 10 儿童的权利与儿童的生活 10.1 围:不完全之义务的问题 10.2 权利的构建 10.3 义务的构建 10.4 政治:儿童权利的修辞 11 伦理学中的建构主义 11.1 原初立场的设计 11.2 抽象的行动者与理想化的人 11.3 朝向康德式的建构主义 11.4 朝向一种更加康德式的建构主义 11.5 授权与义务 11.6 正义的构建 11.7 从原则到判断 11.8 在现实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 12 正义和仁爱的重要准则 12.1 一个约定俗成的故事? 12.2 一个假设:从自然法到自然权利 12.3 不完全的义务 12.4 一项建议:义务先于权利 12.5 最大限度的同等自由 12.6 前景:义务的构建 12.7 福利的权利和不完全的义务 12.8 仁爱与福利 12.9 结论参考文献 · · · · · · 已购。论文集。是深入康德的一条小径。部分是在现代语境中的康德伦理学阐述,可做【素材】 奥妮尔的康德解释深刻而一贯。比康德主义者的解释更加贴近康德自身,同时又能够对于美德有积极的接纳认同。对于纯批进行了政治哲学的解释,重视不完全义务,其中不乏洞见,虽然与威廉姆斯相比,这些文章有些重复啰嗦。 革命的马克思和德国古典背景下看到的马克思,古典时代的尼采和都灵的尼采,真是一个美的世界身体,德国古典的不连续,鹰有鹰的方式,可能没办法 翻译流畅,比刚读过的《康德》好读,却并不好懂,论文的风格和视角(观点)对我来说都很新鲜,不乏深刻,我不能说作者的表述是清晰的严格的,一开始并不容易把握作者要说什么,但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解读,领教了英美哲学的分析和论证风格。虽然奥尼尔有思想体系和形而上学的意识,有问题意识和哲学洞察,在英美哲学分析风格的背景下难能可贵了,但她对康德哲学的关注点似乎在于绝对命令、自律和义务德性,对于至善和目的论缺乏关注,... 翻译流畅,比刚读过的《康德》好读,却并不好懂,论文的风格和视角(观点)对我来说都很新鲜,不乏深刻,我不能说作者的表述是清晰的严格的,一开始并不容易把握作者要说什么,但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解读,领教了英美哲学的分析和论证风格。虽然奥尼尔有思想体系和形而上学的意识,有问题意识和哲学洞察,在英美哲学分析风格的背景下难能可贵了,但她对康德哲学的关注点似乎在于绝对命令、自律和义务德性,对于至善和目的论缺乏关注,未免遗憾。读罢这本书也感到伦理学的局限,因为对于善的追求不能脱离政治和社会。虽然编排得有条理,但这毕竟是一本论文合集,而且是很鲜明的作者解读,从中并不能获得康德实践哲学的全貌。 革命的马克思和德国古典背景下看到的马克思,古典时代的尼采和都灵的尼采,真是一个美的世界身体,德国古典的不连续,鹰有鹰的方式,可能没办法 已购。论文集。是深入康德的一条小径。部分是在现代语境中的康德伦理学阐述,可做【素材】 翻译流畅,比刚读过的《康德》好读,却并不好懂,论文的风格和视角(观点)对我来说都很新鲜,不乏深刻,我不能说作者的表述是清晰的严格的,一开始并不容易把握作者要说什么,但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解读,领教了英美哲学的分析和论证风格。 第一部分从政治哲学的视角来解读纯批,... 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 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 2014-09-29 22:48 《理性的建构》第一章读书笔记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的原则就必须能够是共享的,为理性之人所普遍接受而不能合理拒绝的(理性人是康德对人性事实的基本界定)。此即否定性戒律。否定性戒律是贯穿康德哲学的根本原则。而笛卡尔的哲学是沉思性的、自传式的,他将理性的实践应用和理论应用截然分离,认为自省即可完成哲学的建构。康德反对这种唯理主义,坚持一种集体的、实践性的哲学。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拥有的是理性和否定性戒律。理性成为我们建构世界的唯一根据,只能通过理性达致共享世界的原则。所以,一切必须接受理性的批判检验。这是一种循环式的论证,但不是恶性的循环,因为它不借助于任何强制或独裁式的权威,任何强力的介入都会使得理性自身失去权威。所以,虽然理性的批判是循环的,但却是自反性的。理性权威也要接受理性自身的批判检验。此即对第一个难题的回答。那么,如前所述,绝对命令又如何成为理性的至上原则呢?绝对命令的核心原则即普遍原则,而普遍原则与否定性戒律是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建构世界的原则都是必须经受否定性戒律检验的普遍原则,这种原则必须为任何可能的共同体所共享的,达致一种共通感(sensus communis),其区别于常识common sense,常识只是现实的共同体接受的理解。共同感由三个准则构成。第一个是自己思维,必须动用自身理性主动思考,而不是鹦鹉学舌,取消自我身份。第二准则即要从其他每个人的立场来思维,从潜在的同行者的立场看问题,这即是一种普遍的立场反思任何判断。第三个准则是始终前后一致地进行思维,这个准则康德认为是最难达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对于前者的全部联合才能完成。由三个准则构成的共同感始终围绕否定性戒律展开,保障了我们的思考牢靠性,召唤到足够多的哲学同行者,因为“我们是为了一群可能的声音或是共享一个世界的行为主体而去发现那些原则的。,没有什么认识秩序的原则是为了与世隔绝的存在着而建构起来的。为了共享一个世界的存者而建构起来的所有一切仅仅在于:他们不能把这种共享建立在采取不可共享的原则的基础上。”至于批评否定性戒律为空洞的形式主义,实则不然。否定性戒律虽然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它不能确定我们如何从正面做什么,但却不是空洞的,因为实际上它排除了一切实质上不能共享的和不能接受的原则。 Actual Consent *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 2018-04-19 22:53 Actual Consent*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onsent, so cannot guarantee that everyone is treated as a person in this second sense”. P5 同意的形式程序也许只是揭示出了虚假的同意,因而不能保障在第二层意义上的每个人都被当作人来对待。* “But the real problem here is unclear where consent -- even the most explicit consent -- stops”. P5* “Marxist critics of capitalist economic forms suggest that workers do not consent to their employment despite its outwardly contractual form. For workers, unlike capitalists, cannot (at least in "ideal" capitalism) choose to be without work, on pain of starvation. Hence the outward contractual form masks an underlying coercion. Actual Consent *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 2018-04-19 22:53 Actual Consent*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onsent, so cannot guarantee that everyone is treated as a person in this second sense”. P5 同意的形式程序也许只是揭示出了虚假的同意,因而不能保障在第二层意义上的每个人都被当作人来对待。* “But the real problem here is unclear where consent -- even the most explicit consent -- stops”. P5* “Marxist critics of capitalist economic forms suggest that workers do not consent to their employment despite its outwardly contractual form. For workers, unlike capitalists, cannot (at least in "ideal" capitalism) choose to be without work, on pain of starvation. Hence the outward contractual form masks an underlying coercion. 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 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 2014-09-29 22:48 《理性的建构》第一章读书笔记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的原则就必须能够是共享的,为理性之人所普遍接受而不能合理拒绝的(理性人是康德对人性事实的基本界定)。此即否定性戒律。否定性戒律是贯穿康德哲学的根本原则。而笛卡尔的哲学是沉思性的、自传式的,他将理性的实践应用和理论应用截然分离,认为自省即可完成哲学的建构。康德反对这种唯理主义,坚持一种集体的、实践性的哲学。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拥有的是理性和否定性戒律。理性成为我们建构世界的唯一根据,只能通过理性达致共享世界的原则。所以,一切必须接受理性的批判检验。这是一种循环式的论证,但不是恶性的循环,因为它不借助于任何强制或独裁式的权威,任何强力的介入都会使得理性自身失去权威。所以,虽然理性的批判是循环的,但却是自反性的。理性权威也要接受理性自身的批判检验。此即对第一个难题的回答。那么,如前所述,绝对命令又如何成为理性的至上原则呢?绝对命令的核心原则即普遍原则,而普遍原则与否定性戒律是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建构世界的原则都是必须经受否定性戒律检验的普遍原则,这种原则必须为任何可能的共同体所共享的,达致一种共通感(sensus communis),其区别于常识common sense,常识只是现实的共同体接受的理解。共同感由三个准则构成。第一个是自己思维,必须动用自身理性主动思考,而不是鹦鹉学舌,取消自我身份。第二准则即要从其他每个人的立场来思维,从潜在的同行者的立场看问题,这即是一种普遍的立场反思任何判断。第三个准则是始终前后一致地进行思维,这个准则康德认为是最难达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对于前者的全部联合才能完成。由三个准则构成的共同感始终围绕否定性戒律展开,保障了我们的思考牢靠性,召唤到足够多的哲学同行者,因为“我们是为了一群可能的声音或是共享一个世界的行为主体而去发现那些原则的。,没有什么认识秩序的原则是为了与世隔绝的存在着而建构起来的。为了共享一个世界的存者而建构起来的所有一切仅仅在于:他们不能把这种共享建立在采取不可共享的原则的基础上。”至于批评否定性戒律为空洞的形式主义,实则不然。否定性戒律虽然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它不能确定我们如何从正面做什么,但却不是空洞的,因为实际上它排除了一切实质上不能共享的和不能接受的原则。 Actual Consent *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 2018-04-19 22:53 Actual Consent* "On this view it is morally objectionable to treat others in ways to which they do not consent". P4" 根据这种观点,以他人不会赞同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这在道德上是令人讨厌的“。* "Prostitutes and their clients are not, on this view, morally objectionable, since they are ralationships between consenting adults". P4* “Formal procedures for consenting may reveal only spurious consent, so cannot guarantee that everyone is treated as a person in this second sense”. P5 同意的形式程序也许只是揭示出了虚假的同意,因而不能保障在第二层意义上的每个人都被当作人来对待。* “But the real problem here is unclear where consent -- even the most explicit consent -- stops”. P5* “Marxist critics of capitalist economic forms suggest that workers do not consent to their employment despite its outwardly contractual form. For workers, unlike capitalists, cannot (at least in "ideal" capitalism) choose to be without work, on pain of starvation. Hence the outward contractual form masks an underlying coercion. 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 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 2014-09-29 22:48 《理性的建构》第一章读书笔记本章中奥尼尔围绕康德的两个难题展开论述。第一个难题即理性批判如何做到前后一致?第二个难题即康德认为实践理性比理性的理论应用更为根本,绝对命令乃实践理性的至上原则,所以,绝对命令是理性的至上原则,这如何可能?要解决这两个难题,就得从康德哲学的起点出发。在起点上,康德哲学就有别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在康德看来,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中,我们想要共享这个世界,所以建构世界的原则就必须能够是共享的,为理性之人所普遍接受而不能合理拒绝的(理性人是康德对人性事实的基本界定)。此即否定性戒律。否定性戒律是贯穿康德哲学的根本原则。而笛卡尔的哲学是沉思性的、自传式的,他将理性的实践应用和理论应用截然分离,认为自省即可完成哲学的建构。康德反对这种唯理主义,坚持一种集体的、实践性的哲学。从这个起点出发,我们拥有的是理性和否定性戒律。理性成为我们建构世界的唯一根据,只能通过理性达致共享世界的原则。所以,一切必须接受理性的批判检验。这是一种循环式的论证,但不是恶性的循环,因为它不借助于任何强制或独裁式的权威,任何强力的介入都会使得理性自身失去权威。所以,虽然理性的批判是循环的,但却是自反性的。理性权威也要接受理性自身的批判检验。此即对第一个难题的回答。那么,如前所述,绝对命令又如何成为理性的至上原则呢?绝对命令的核心原则即普遍原则,而普遍原则与否定性戒律是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建构世界的原则都是必须经受否定性戒律检验的普遍原则,这种原则必须为任何可能的共同体所共享的,达致一种共通感(sensus communis),其区别于常识common sense,常识只是现实的共同体接受的理解。共同感由三个准则构成。第一个是自己思维,必须动用自身理性主动思考,而不是鹦鹉学舌,取消自我身份。第二准则即要从其他每个人的立场来思维,从潜在的同行者的立场看问题,这即是一种普遍的立场反思任何判断。第三个准则是始终前后一致地进行思维,这个准则康德认为是最难达成的,并且只有通过对于前者的全部联合才能完成。由三个准则构成的共同感始终围绕否定性戒律展开,保障了我们的思考牢靠性,召唤到足够多的哲学同行者,因为“我们是为了一群可能的声音或是共享一个世界的行为主体而去发现那些原则的。,没有什么认识秩序的原则是为了与世隔绝的存在着而建构起来的。为了共享一个世界的存者而建构起来的所有一切仅仅在于:他们不能把这种共享建立在采取不可共享的原则的基础上。”至于批评否定性戒律为空洞的形式主义,实则不然。否定性戒律虽然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它不能确定我们如何从正面做什么,但却不是空洞的,因为实际上它排除了一切实质上不能共享的和不能接受的原则。
免责申明:
本站仅提供学习的平台,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对您的版权或者利益造成损害,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处理。